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案> 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時間:2024-01-14 11:36:02 教案

實用的中班教案合集(5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中班教案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的中班教案合集(5篇)

中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認識手的結構和功能,了解五個手指的名稱。

  2.幫助幼兒理解,體會自己的小手很能干。

  3.簡單了解保護手的方法。

  活動準備:

  1.手的圖片

  2.動物大指偶5個小指偶若干(與幼兒人數(shù)相同)

  3.操作材料:

  (1)夾珠子(筷子、木珠)

  (2)穿珠子

  (3)繪畫(涂色:“手套”)

  活動過程:

  一、幼兒操作老師簡單介紹操作內容和材料,請幼兒操作,讓幼兒在操作的時候想一想:“你是用什么來做這些事的?”

  二、引導幼兒說說自己的小手能做什么,使他們體會到自己的小手很能干。

  提問:1.剛才你做了什么?是用什么做的?2.除了剛才做的事以外,你的小手還會做什么?(個別回答,與旁邊的幼兒交流)老師小結:小朋友的`小手真能干,可以做這么多的事,那么,小手為什么會這么能干呢,手上有些什么呢?請小朋友伸出自己的小手仔細地看一看。

  三、觀察認識手

  1.幼兒觀察手提問:你的手上有什么?(手指)

  2.認識手指名稱。

  (1)介紹手指名稱。出示圖片,分別介紹五個手指的名稱。最矮最粗的叫大姆指,讓幼兒伸出大姆指表揚表揚小朋友,也表揚表揚自己,最細最小的叫小指,讓幼兒伸出小指;中間最高的是中指,讓幼兒伸出中指;中指和大姆指中間的叫食指,請幼兒伸出食指;中指和小指中間的叫無名指,幼兒伸出無名指。

  (2)鞏固認識手指。

  a.老師分別將動物指偶戴在五個手指上,幼兒說:老師將**戴在**指上。

  b.游戲:“戴指偶”老師說一個手指的名字,幼兒取一個指偶戴在相應的手指上。

  3.認識手的其它部分。

  (1)手指長在哪里?(手掌)

  (2)手還可以怎樣分?(手心、手背)老師伸出手心,手背提醒幼兒。

  四、幼兒討論:如果沒有手會怎樣?怎樣保護手?討論后請個別幼兒回答,

  老師小結:勤洗手,保持手的清潔,不玩刀和其它尖的東西,以防觸傷自己的小手,冬天外出戴手套,涂一些護膚品等。

  五、引導幼兒想想怎樣使自己的小手更能干,教育幼兒多動手,勤動手。

  提問:怎樣使自己的小手更能干?啟發(fā)幼兒想想:如果什么事都請爸爸、媽媽或爺爺、奶奶做,小手會不會很能干?教育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還要幫助大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顒友由:1.讓幼兒繼續(xù)操作2.在日常生活中提醒、督促幼兒學著自己的事自己做。展開閱讀全文

中班教案 篇2

  活動過程:

  1、能大膽嘗試調配墨色的濃淡層次,了解水與墨的相互關系。

  2、在體驗、探索、欣賞中感受中國畫的獨特美感。

  3、激發(fā)幼兒感受不同的藝術美,體驗作畫的樂趣。

  4、培養(yǎng)幼兒耐心完成任務的習慣,享受水墨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兩幅幼兒水墨畫作品;大師的水墨畫作品一幅;

  2、水墨畫常規(guī)用具(毛筆、墨汁、抹布、洗筆桶、宣紙等);

  3、一次性水杯若干。

  活動過程:

  一、比較,引出主題

  1、出示兩幅幼兒作品,對比:“這兩幅畫在墨的顏色上有什么不同?”

  2、教師小結。

  二、探究水墨

  1、交代要求:老師為每個小朋友準備了很多杯水,請你讓水和墨一起做

  做游戲,看看有什么變化?

  2、幼兒嘗試、探究。

  3、交流,小結。

  三、欣賞水墨

  出示大師的畫,討論:畫上畫了什么?墨的顏色有變化嗎?你是怎么

  看出來的?

  四、表現(xiàn)水墨

  1、交代要求:請你運用我們剛才調好的不同濃淡的墨去畫畫自己最想畫的東西。

  2、幼兒作畫。

  3、展示作品,同伴間互相交流。

  教案反思:

  通過對水墨畫的教學活動,使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的.能力,建立起大膽創(chuàng)造的信心,讓幼兒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把自己潛在的創(chuàng)造力充分表現(xiàn)出來。這種創(chuàng)造的過程將會使幼兒體會成功。每個幼兒的點滴創(chuàng)造不單能受到大家的尊重,同時也學會了尊重別人,喚起幼兒美好的情感,建立起健全的人格。

  讓幼兒開始嘗試各種美術表現(xiàn)方法,對美術能力的發(fā)掘具有重要的意義。水墨畫長期被兒童美術教育所忽略,認為它陳舊、僵化,會束縛孩子。其實,水墨畫自有其隨機、變通、接近童趣的一面。讓幼兒們在水墨中玩起來,在游戲中了解傳統(tǒng)、感悟自然、創(chuàng)造自己的表達方式,就開辟出了一塊兒童繪畫活動的新天地。

中班教案 篇3

  一、魔毯游戲目的

 。绷⒍〞r能平衡自己的重心

 。布訌娪變洪g的情感交流,培養(yǎng)合作觀念游戲

  材料:報紙,錄音機。音帶

  游戲過程:

  1在場地上鋪若干報紙

 。灿霉适乱鲇螒颍捍蠡依撬蚜,要到森林里去吃小動物。如果小動物站在"魔毯"(報紙)上,大灰狼就看不見了

 。骋魳仿曋,幼兒分成兩組:一組幼兒扮小動物到處走動或做小動物的動作,另一組由2-3名幼兒組成,扮成大灰狼,在旁邊睡覺

 。匆魳吠。小動物們趕快找一張"魔毯"站在上面,否則就被抓走

 。祵蠹垖φ邸O乱欢我魳菲,游戲重復進行,每一段游戲結束,就將報紙對折一次,直到每張報紙上只能站一個幼兒

  二、溜冰游戲目的`

  培養(yǎng)幼兒的細心。耐心和平衡能力游戲材料報紙。節(jié)奏較快的音樂游戲過程

  1將一張報紙一分為二,幼兒兩腳各站在半張報紙上,做溜冰預備姿勢

 。惨魳仿暺穑變洪_始在規(guī)定的范圍內向前滑行

 。硤蠹堃黄凭拖聢觯瑘鏊鶝]有破的為最付佳溜冰手(用力均勻,速度稍慢一點,報紙不容易破)

中班教案 篇4

  教學內容及學情分析

  在集體活動中增加了幼兒的規(guī)則意識,滿足孩子好奇好動的特點,在孩子需要的時候,給予適時適宜的引導,加強孩子的安全意識,從而獲得更多的.生活經(jīng)驗。

  活動目標

  1.知道110、119、120幾種特殊的電話號碼及其作用。

  2.不隨意撥打特殊的電話號碼。

  3.引導幼兒根據(jù)號碼找對應的車

  重點難點

  1、引導幼兒知道特殊的號碼在平常的時候有幾種有什么用處。

  2、根據(jù)現(xiàn)實生活特殊的號碼引導幼兒找出相應的車輛。

  活動準備

  1、玩具電話電話

  2、玩具電話一部。119、110、120號碼的卡片各一張。

  3.掛圖《特殊的號碼》一幅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師幼談話,講講電話的作用。

  二、基本部分

  1、師; 出示電話,引起幼兒的興趣,小朋友你知道家里的爸爸媽媽的電話號碼嗎?我們在玩打電話游戲好嗎?(引導幼兒說號碼并模仿打電話。)

  師; 有幾個特殊的號碼,會給我們很大的幫助,你們知道這幾種特殊的號碼嗎?(引導幼兒自由講述)

  2、引導幼兒了解特殊的電話號碼及其作用。

  師;出示110號碼,引導幼兒圍繞問題開展討論;

  這是什么號碼?他與我們家里的號碼有什么不同呢?(請幼兒上臺說一下有什么不同)師;在什么情況下需要這個號碼呢?他對我們有什么幫助?(請幼兒互相探討,在請幼兒自己總結一下)。在什么情況下?lián)艽蜻@個號碼?依次出示;119、120號碼。

  教師引導幼兒了解使用這些號碼的具體情況,知道不能隨意撥打這些電話號碼。

  3、利用電話游戲,進一步感知特殊的號碼的作用。

  結束部分:

  教師讓幼兒根據(jù)PPT情景電話號碼回答問題并找出相應的車輛。

中班教案 篇5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感知摩擦起電的現(xiàn)象,初步了解什么叫摩擦起電。

  2、激發(fā)幼兒對科學現(xiàn)象的探究興趣。

  3、對幼兒動手能力和思考能力進一步鍛煉與提高。

  重點:引導幼兒感知摩擦起電的現(xiàn)象,初步了解什么叫摩擦起電激發(fā)幼兒對科學現(xiàn)象的探究興趣。

  難點:對幼兒動手能力和思考能力進一步鍛煉與提高

  二、活動準備

  1、筆每人一支,碎紙屑,泡沫渣,毛線、羽毛等材料分組準備好。

  三、活動過程

  1、組織教學,談話導入游戲。

  師:小朋友們快坐好,我們一起來做《手指操》

  師:小朋友們說得可真棒!雙手是我們親密的好朋友,它們可以幫助我們做許許多多的事情,那么,今天我們就用這對小手好朋友來玩一個好玩的魔術。

  2、幼兒動手操作,了解什么是摩擦起電的現(xiàn)象。

  (1)幼兒操作

  師出示尺子,碎紙屑,讓幼兒說它們的名稱。

  師:我請一個小朋友試試能不能把紙片吸起來,我請***小朋友。

  教師提出活動要求,讓幼兒用尺子把碎紙屑吸起來,幼兒分組活動,要注意及時提醒幼兒千萬不要把碎紙屑掉在地上,要做一個愛清潔,講衛(wèi)生的好寶寶。

  讓幼兒動手操作。幼兒一般情況下是不會吸起紙屑的。

  (2)教師示范

  師:剛才大家都開動了小腦筋,可是紙屑沒有吸起來呦!別灰心!你們知道嗎?老師可是一個有名的魔術師,現(xiàn)在就讓我這個大師來給你們變這個魔術吧!

  教師動手實驗,讓幼兒認真觀察。教師邊做邊說,尺子頭發(fā)擦呀擦,紙屑紙屑起來吧!吸起來了嗎?

  幼兒再次分組做實驗,教師巡回了解幼兒實驗情況。讓實驗成功的幼兒到前面演示一下實驗過程,并及時表揚。

  再由失敗的幼兒也到前面來演示,教師點名其他幼兒幫助他完成實驗并說一下為什么會失敗。提醒幼兒在日常生活中要認真觀察,這樣才是聰明寶寶,并對上前來幫助完成實驗的幼兒提出表揚,強調要互相幫助,團結協(xié)作。

  (3)第二次分發(fā)活動材料(大塊厚卡紙,泡沫渣,細羽絨,毛線頭,小石子)

  幼兒分組活動,看看摩擦過的尺子除了吸起紙屑,是不是還可以吸起其它東西。

  師:現(xiàn)在請小朋友幫老師填表格,看看老師發(fā)給小朋友的東西是不是都能被吸起來,能吸起來的打鉤。

  幼兒操作

  3、游戲結束

  師: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東西能不能被吸起來。

  教師示范驗證結果。

  師:現(xiàn)在請小朋友回家也找一找還有那些東西也可被吸起來。

  四、教材分析

  中班幼兒活潑,好動,因此在授課過程中設計了較多的活動,使幼兒在玩中學到科學知識,在授課過程中,我及時對幼兒進行引導,幫助他們了解了什么是摩擦起電的現(xiàn)象,還注意了對幼兒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注意了及時對幼兒活動結果做出評價,當然其中還存在許多不足,我感覺課堂設計有點過于嗦,課容量有點太滿,沒有注意到與其他學科適時的滲透,在以后我會努力提升個人素質,促使自己不斷的進步。

  五、活動反思

  第一個環(huán)節(jié)中,請孩子們嘗試了用塑料尺子在頭發(fā)上進行摩擦,雖然之前進行了試驗但是在示范過程中還是出現(xiàn)偏差試了好幾次,在第一次嘗試操作中幾乎沒有孩子成功,這是我預想到的,但是在第二次嘗試中,有孩子提到了很多的建議,但是對于孩子的表現(xiàn)我還是忽視了,沒有重視到孩子的興趣點和關注點。整個活動我與孩子間少了很多的.溝通交流,所以整堂活動中都是我一個人的“獨角戲”到了最后我還是沒能把目標實現(xiàn),“什么叫摩擦起電的概念”還是沒有講清楚,作為我來說,一堂科學活動我自己首先要邏輯清楚,但是由于是第一次嘗試,我似乎也荒亂了,導致了整個活動的失敗。從這個活動中我明白了,一個活動有一個很好的設計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教師在每個活動前對于每個環(huán)節(jié)的反思與把握,科學課更需要胸有成竹,這次的失敗對于我來說還是有收獲的。相信在不斷地嘗試中能夠把每個領域的課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