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教案> 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時間:2024-02-13 07:47:37 教案

大班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jié)點。那么優(yōu)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了解各行業(yè)人們工作的特點,理解他們工作的辛苦。

  2、培養(yǎng)熱愛勞動、尊重不同行業(yè)勞動者的意識。

  活動準備:

  1、各種職業(yè)的人的圖片。

  2、不同職業(yè)的人的工作過程視頻。

  活動過程:

  一、討論職業(yè)

  教師:

  1、小朋友們,你們長大以后希望從事什么職業(yè)?

  2、你們的.爸爸媽媽的職業(yè)是什么?

  幼兒自由回答,教師進行總結。

  教師:各行各業(yè)的人,他們所從事的工作一樣嗎?老師的

  的職業(yè)是什么?我每天都做了哪些工作?

  二、了解不同職業(yè)的人們

  1、教師:今天,老師還請來了幾位客人,我們看看他是誰,你是怎么知道的?

  2、教師出示圖片,引導幼兒找出圖片上的人是誰,他們有哪些工作內容。鼓勵幼兒大膽發(fā)言,講述畫面內容。

  3、教師小結幼兒發(fā)言,簡單介紹圖片上的人物的不同工作,如煉鋼工人在高爐前工作,教師交給小朋友很多知識,掌握各種本領,解放軍在祖國的邊防站崗放哨,人們才能安心的生活,警察叔叔維護社會治安,保護人民安全,農民伯伯耕田種地,人們才有糧食和蔬菜吃。

  三、抽圖片猜職業(yè)游戲

  1、教師引導幼兒想一想,自己還知道哪些不同的職業(yè)。

  2、教師出示各種職業(yè)圖片若干,幼兒隨機抽取,抽到哪種職業(yè),根據圖片說一說這種職業(yè)的特點,其他幼兒根據幼兒的描述,猜出這種職業(yè)的名字,加深幼兒的理解。最先猜出的小朋友獲得獎勵。

  四、謝謝辛勤工作的人

  1、引導幼兒觀看不同職業(yè)的人工作過程的視頻。

  幼兒討論:你覺得這些人們的工作辛苦嗎,為什么?請幼兒自由談談自己的看法。

  2、教師小結:這些人雖然從事不同的工作,但是每個職業(yè)都很辛苦,都不容易完成。正是這些各行各業(yè)的勞動者,他們的辛勤勞動保障了我們每個人的幸福生活,我們可以對他們說一句,您辛苦了,謝謝您!也可以為他們送一朵大紅花。

  活動延伸:

  請幼兒回家后了解一下自己的親戚,如叔叔、阿姨、舅舅等的職業(yè)。

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認識1元、5元、10元人民幣,學習錢幣的兌換。

  2、嘗試遷移兌換經驗,運用符號表示兌換結果。

  活動準備:

  1元、5元、10元的紙幣各一張,幼兒玩具紙幣若干。

  活動過程:

  一、認識1元、5元、10元紙幣。

  1、觀察1元人民幣。小朋友,你們看這是多少錢?你是怎么知道的?

  2、比較和觀察5元、10元紙幣。你們看,這些又是多少錢?上面有什么?﹙數字﹚還有什么字?﹙元﹚。

  3、辨別三種紙幣。逐張出示紙幣,讓幼兒觀察紙幣。

  二、學習1元、5元、10元的兌換。

  小朋友,這是1元,5個1元是多少錢?和這張5元一樣多嗎?(把5個1元放在一只手中,另一只手舉起一張5元問幼兒,使他們知道它們是一樣多。)10個1元是多少?(同時一張一張地拿10個1元)10個1元和這張10元一樣多嗎?(一樣多)10元錢是幾個5元?5元是幾個1元?(拿不同面值的`紙幣讓幼兒數一數,了解幾種不同兌法。)

  三、嘗試遷移兌換經驗,運用符號標示兌換結果。

  1、出示掛圖,講述畫面的含義。

  玲玲和媽媽買菜,她需要兌換一些錢幣,要把10元的分別兌成1元、5元的紙幣,請小朋友把兌換到的紙幣圈出來。然后在右邊圈出與左邊硬幣相同數量的紙幣。

  交流兌換結果,同伴間互相檢查。

  四、游戲"湊錢"。

  1、教師交待活動要求"今天小朋友上課很認真,特別棒,老師想到超市去買東西獎勵小朋友,可我只有一張10元錢,我想把它換成1元、2元、 5元的零錢去請你們幫我換,你們想想可換幾張1元、幾張2元、幾張5元,請你將每種錢的數目在記錄單上記錄下來。"

  2、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3、請個別幼兒講述操作結果,教師將活動結果展示出來。

  4、集體檢查湊出的每份錢是否都是5元。

  5、討論我們可以用哪些不同的方法湊出5元錢。

  活動延伸:

  1、在幼兒認識人民幣面值時,教師應從錢幣上的數字上引導幼兒認識不同面值的錢幣。

  2、本活動結束后,教師還可利用其他時間(活動角、下午活動等)再認幼兒玩湊錢的游戲,鞏固幼兒對人民幣的認識。

大班教案 篇3

  教學分析:

  這是一則兒童喜歡的童話故事,它采用生動有趣的動物形象,向幼兒講述兔子遇險、大象相救、老虎得到懲罰這一驚險動人的故事情節(jié)。并讓幼兒按故事角色表演,從中體會出同伴之間是應該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的,欺負弱小的人最終一定會受到懲罰的道理。

  教學目標:

  1、觀察圖片,講述故事中角色對話。

  2、懂得同伴之間應該相互關心、相互幫助的道理。

  3、初步培養(yǎng)幼兒講故事和表演故事的能力。

  4、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引導幼兒在故事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教學準備:

  背景圖一幅,小兔、大象、老虎(插入教具),頭飾若干。

  教學過程:

  一、進入主題。

  (音樂響起),帶小朋友到樹林里去玩玩。出示背景圖。

  二、演示教具,啟發(fā)提問,引導幼兒講述。

  1、問:誰在小樹林里?干什么?

  討論后總結:小白兔、小灰兔、小黑兔在樹林里高高興興地玩著。(學習詞“高高興興”)。

  2、插入老虎。

  哎呀!誰來了?它來干什么?小兔子們怎么辦?

  總結:突然,從樹林里竄出一只大老虎,它張著大大的嘴,露著尖尖的牙,要來抓小兔子,小兔子嚇得轉身就逃。(學習詞“竄”)。

  3、它們逃到了河邊,怎么辦?誰會來救它們呢?(練習喊聲“救命呀!救命呀!”)

  4、出示大象。

  大象怎樣才能救它們?它會怎么說?怎么做?

  小結:大象聽到兔子的叫聲連忙跑過來說:“快!快從我身上跑過去!彼扉L鼻子,翹起尾巴,就像一座橋,小兔子就從這座橋上跑了過去。三只小兔得救了。

  5、擴散性談話。

  老虎追到河邊,看見小兔們都過了河,它會怎么做?

  老虎專門欺負小動物,真是個壞東西,你想大象會怎么懲罰它呢?

  (結果可以有多個)

  三、教師演示教具,幼兒完整講述一遍。編故事題目。

  四、教師示范講述一遍。

  五、總結:今天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朋友之間、同伴之間應該相互關心、相互幫助,我們可不能學老虎,專門欺負別人,不然,總有一天會和老虎一樣受到懲罰的。

  教學反思:

  幼兒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長期、連續(xù)性的過程,需要教師把幼兒語言的發(fā)展?jié)B透到各個領域的教育中去,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去擴展幼兒的經驗,促進幼兒語言發(fā)展。所以,我要更加努力有效地去做個專業(yè)的老師!

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 傾聽《蝸!犯枨@得歌曲中小蝸牛不怕困難,勇敢地接受挑戰(zhàn)的情感體驗。

  2、大膽表現不同姿態(tài)的蝸牛,并添畫背景,表現小蝸牛經過的地方。

  環(huán)境創(chuàng)設:

  歌曲:蝸牛 范例 幼兒美術材料。

  活動重點:

  表現不同姿態(tài)的蝸牛。

  活動難點:

  蝸牛的不同形態(tài)和添畫背景。

  活動過程:

  一、 討論欣賞歌曲

  歌曲里唱的是什么小動物?你們喜歡這只小動物嗎?為什么?小蝸牛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會經過哪些地方?

  小結:小蝸牛為了實現自己想飛的.夢想,勇敢地接受一個個挑戰(zhàn),爬過了草地、游過了小河、爬過樹林,登上了高山,終于實現了自己想飛的夢想,真了不起!

  二、 觀察分辨

  小蝸牛來了(出示三張不同姿態(tài)的小蝸牛),提問:“他們是一只還是三只蝸牛?根據畫面分辨蝸牛爬行的不同姿態(tài)(正面、背面、側面等),小蝸牛在向上爬的過程中出現了不同的姿態(tài),你們覺得哪個姿態(tài)最難表現?老師示范。

  三、 幼兒作畫,老師指導

  今天的圖畫紙上分成了四格,請你們畫出小蝸牛在向上爬的過程中不同的姿態(tài),畫好了以后再想想,小蝸牛爬的時候經過了哪些地方,為它添畫上合適的背景。

  四、 展示幼兒的作品,分享講評。

  哪只小蝸牛到達了終點?哪只小蝸牛經過的路線最美?

大班教案 篇5

  目標:

  1、指導樹木對環(huán)境的益處。

  2、嘗試與父母一同進行種植活動,了解粗淺的種植知識。

  3、感受大自然、周圍環(huán)境的美好。

  4、培養(yǎng)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答能力。

  5、教幼兒養(yǎng)成細心、認真的學習態(tài)度。

  準備:

  1、與本地區(qū)的公園、綠化部門聯(lián)系,確定種植地點、種植內容。

  2、與園林部門的專業(yè)人員聯(lián)系,請他們在種植過程中指導幼兒及家長。

  3、幼兒設計好種植樹牌(參照幼兒用書)過程:

  1、教師帶領幼兒及家長來到種樹地點。

  教師與幼兒共同討論種樹活動和注意事項。

  幼兒交流、討論。

  2、幼兒與家長共同進行種樹的準備。

  引導幼兒集體念一首關于種樹的詩歌。

  家長和幼兒與專業(yè)人員進行交流,了解種植知識和注意事項。

  幼兒與家長一同領取樹苗、工具。

  3、幼兒與家長一起種樹。

  幼兒與家長互相配合種樹:擺放樹苗-填土-澆水。

  幼兒將自己制作的植樹牌在小樹上。

  幼兒和家長與小樹合影留念。

  幼兒相互參觀同伴種植的小樹。

  活動反思:

  這節(jié)課的設計就是考慮小班孩子對小動物會非常感興趣,仿變其實也沒有我們想象中那么難。。只要孩子們感興趣、愛說就可以成功。因此我想盡量形式多樣化一些、有趣一些抓住孩子們的興趣,這點我想做到了。課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因此我把:“歡歡喜喜”臨時給改成了“樂呵呵”,更易于孩子接受,讓我知道了其實沒必要非讓老師的來,叫聲如果改成孩子們喜歡的`三次,效果可能會更好一些。

  下面我來說說我的課:

  優(yōu)點:

  1,形式多樣化,抓住了孩子們的興趣,圖片準備充分,吸引幼兒。

  2,層次性不錯,由易到難。結尾運用歌曲孩子們喜歡,而且新穎結束自然。

  缺點:

  1,孩子們說的過少,應讓孩子們仿編的時間應多一些,多給他們說的機會。

  2,仿編時形式單一,可以增加一些趣味的形式,如把孩子們感興趣的歌曲錄下來邊唱邊學習孩子們更加感興趣效果會更好。

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欣賞《老鼠嫁女兒》并初步學習,豐富詞匯:揚長補短,感受作品詼諧幽默的風格。

  2.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要發(fā)揮自己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

  3.知道故事中象聲詞運用的趣味性。

  4.領會故事蘊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動準備:

  ppt課件、圖片(太陽、烏云、大風、圍墻、老鼠、貓咪等)、自制的花轎、表演道具(老鼠頭飾、大紅花衣服)等有關婚禮的一些情景材料。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欣賞嗩吶演奏的音樂《喜慶的婚禮》。

  師:聽了這段音樂,你覺得大家在做什么呢?

  幼:好像在過年;結婚;開業(yè)。

  師:放這樣的音樂,一定是有什么喜事發(fā)生。那么,今天在這段音樂下,會發(fā)生什么事情呢?

  2.引發(fā)對故事的想象(兩名助教老師抬著花轎上場,并進行簡單的情景表演)。

  師:這是什么,它是做什么用的?

  幼:花轎,結婚用的。

  師:對,這是結婚用的花轎,今天花轎里坐的新娘會是誰呢?你們想不想知道?(老鼠新娘坐著花轎并進行自我介紹:大家好,我是漂亮的老鼠新娘,你們猜一猜我的新郎會是誰?)

  幼:小老鼠、大花狗等。

  (二)欣賞并理解童謠

  1.邊欣賞幻燈片,邊聽童謠老鼠嫁女兒,并進行提問:

  (1)“鼠女”不知嫁給誰,“鼠爸鼠媽”是怎么商量的?

  (2)“鼠女”都找了誰?他們對“鼠女”說了什么?

  “鼠女”為何要嫁給“貓咪”?到了“貓咪”家發(fā)生了什么事情?

  2.完整欣賞,學習童謠,感受幽默的風格。

  師:這首很好聽的民謠,就是講了這么一件有趣的事,我們一起來朗誦一下。(播放CD)老師幼兒一起跟隨CD完整的進行朗誦.

  師:你覺得它哪里最有趣?你認為誰是最強的新郎?

  3.教師小結:

  世界上沒有最強的人,每個人,每個事物都有自己強的一面和弱的一面。

  4.討論:你有沒有最強的地方和弱的地方,鼓勵幼兒自信地說出自己最強的地方,豐富詞匯---揚長補短。

  (1)說一說自己的強項,并大聲自信的表達出來。

  (2)尋找“揚長補短”的朋友圈:你有什么地方不強?你想變得更強嗎?可以通過別人的幫忙使自己變得更強,找到后,小朋友們在一起互相抱一抱。

  (3)教師小結:這樣的朋友圈,我們可以用四個字來表示(出示漢字“揚長補短”)相信你們一定會找到揚長補短的朋友圈,讓自己變得更強。

  (三)理解童謠內涵

  1.師: 老鼠爸爸,媽媽聽到女兒被貓吃了,他們會怎樣?(會哭,會很傷心)為什么他們會非常傷心呢?

  2.你們有沒有什么話要對鼠爸、鼠媽、鼠女說呢?

  3.小結:遇到事情要多動腦筋,要有主見,發(fā)揮自己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

  (四)游戲:抬花轎

  師:辦喜事真開心,我們也來玩玩抬花轎的游戲吧!我要找步調一致的朋友圈為我抬花轎,游戲可反復進行。

  (五)活動延伸

  戶外區(qū):游戲抬花轎

  表演區(qū):《老鼠嫁女兒》

  教學反思:

  通過教學活動的實施,我總結以下幾點:

  1.情景導入激發(fā)興趣。

  活動中首先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制定出適合本班孩子的教學目標,才能把握好本節(jié)活動的重難點,然后再進行活動的準備及設計。大班孩子對已有的經驗能進行講述,所以我利用情景導入,激發(fā)孩子大膽講述的愿望.當孩子們看到花轎時,眼睛都大放光芒,老師還沒提問呢,孩子們自己就開始發(fā)言:這是花轎,是娶新娘用的。請幼兒猜猜誰是“新娘”的`時候,孩子們積極發(fā)言討論,課堂氣氛活躍,激發(fā)了孩子學習探的欲望。

  2.動靜結合,學習并理解童謠。

  在第二環(huán)節(jié)中,為了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我采取了動靜結合的教學方法,不光老師提問,孩子回答,還請小朋友學學貓咪吃老鼠的樣子。孩子們的想象模仿出乎我的意料,惜哲小朋友表情豐富,手里假裝拿著老鼠,而且還抖了抖手,把老鼠放到嘴里,我很納悶便問:你什么要捏起老鼠呢?她說:"老鼠太臟了,我抖一抖它身上的臟東西。"本環(huán)節(jié)美中不足的是應該給每個孩子一次機會,讓他們都模仿一下參與到活動中。當老師提問:你認為誰是最強的新郎?孩子們爭先恐后的回答,有的說太陽,有的說圍墻......所以這時候我利用圖片展示的形式,讓孩子理解每個人、每種事物都有自己強大的一面,也有自己的弱項。

  3.游戲結束并進行拓展。

  在結束環(huán)節(jié)中,請小朋友根據自己對童謠的理解對鼠爸鼠媽說句話,并且根據自己的強弱項尋找"揚長補短"的朋友圈,而且兩個好朋友擁抱一下,然后兩個人一組玩"抬花轎的"游戲。游戲中,孩子們玩得不亦樂乎.

  其實活動中也會存在著不足:本次活動雖然動靜結合,但是參加游戲的孩子還是少數,所以我進行了及時彌補,戶外活動中請孩子們玩了抬花轎的游戲,在表演區(qū)中,滿足了孩子們的表演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