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教案> 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時間:2024-02-21 10:09:54 教案

中班教案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shù)慕虒W方法。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大都市的孩子,對超市中的購物、買賣過程、商品價格既熟悉又充滿好奇,同時,幼兒對價格的概念又很模糊,因為大部分家長只是讓幼兒參與選購物品,而沒有讓其參與買賣過程,所以幼兒不能正確理價格解價格與錢幣的關系。本活動試圖從實際生活經驗出發(fā),以幼兒園為活動中心,將社會、家庭、幼兒園三者聯(lián)系在一起,讓幼兒在生活中,學習和運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身邊的問題,體驗數(shù)學的真正意義。

  【活動目標】

  1.幼兒在參觀過程中觀察價格,并初步學會認讀價格。

  2.幼兒在親歷買賣的過程中,了解錢幣與購物的關系。

  3.幼兒嘗試制作價格表,進一步認識價格的結構。.

  【活動準備】

  1.幼兒已有經驗:對錢幣面額已基本認識;能認讀十位、百位數(shù)。

  2.聯(lián)系參觀超市的有關事宜。

  3.已制作好的價格卡若干,小卡片、筆等。

  4.發(fā)動家長給幼兒每人五塊錢,以便他們到超市進行自由購物。

  活動一:超市里的購物體驗

  【活動過程】

  一、尋找、認識價格

  1.幼兒在超市里尋找價格,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價格的書寫特點,了解價格通常都是用數(shù)字表示的,會有單位元,讓幼兒在認識價格中認識小數(shù)點。

  2.教師出示多種價格卡,幼兒由淺入深地學習認讀百位、十位、帶小數(shù)點的價格。

  3.幼兒到各種商品前練習認讀價格。

  二、體驗買賣過程

  1.幼兒每人身上帶了五塊錢,教師了解幼兒想買什么,并一起討論五塊錢能否購買此商品。

  2.由教師帶領,幼兒自由選購商品及付款,教師給予指導。

  3.幼兒相互交流,分享自己購買的商品。

  活動二制作價格卡。

  【活動過程】

  一、總結購物情況

  交流自己購買的商品,并展開討論,鞏固對價格的認識。

  二、分組制作價格卡

  1.幼兒畫自己購買的和自己喜歡的`商品,并為其標上價格。

  2.幼兒給班級物品制作價格卡。

  3.將制作好的價格卡放到相應的物品上,進行買賣游戲。

  【活動延伸】

  1.交給幼兒每人幾張小卡片,請其在家與爸爸、媽媽制作大件物品的價格卡,如電器的價格卡。

  2.將制作好的價格卡帶回園講述,鞏固對價格的認識。

  3.教師總結,幫助幼兒理解金錢與勞動的關系,讓幼兒體驗父母的辛勤勞動,并養(yǎng)成正確的消費觀。

  【設計評析】

  現(xiàn)代的孩子很早就能認識一元、五元、十元面額的錢幣,但對于錢幣與價格的關系依然比較模糊。此活動在現(xiàn)實、輕松的情景中,幫助幼兒獲得這些知識,讓幼兒體驗到數(shù)學在生活中的運用。

中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知道自己的家鄉(xiāng)在哪里?了解家鄉(xiāng)的特產有哪些?知道其特點。

  2、根據(jù)特產的特點創(chuàng)編簡單的廣告兒歌。

  3、通過活動,激發(fā)幼兒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

  活動準備:物品準備:稷山板棗、維之王、麻花、聞喜煮餅、芮城麻片等;字卡。

  知識準備:家長帶幼兒品嘗1至2種家鄉(xiāng)的特產,并將特產帶來。

  活動重點:通過小朋友互相介紹了解家鄉(xiāng)的特產。

  活動難點:引導幼兒根據(jù)特產的特點創(chuàng)編廣告兒歌。

  活動過程:

  1、用幼兒帶來的特產創(chuàng)設一個小超市,請幼兒參觀。

  2、引導幼兒說出自己家鄉(xiāng)的名稱(山西運城)。說說家鄉(xiāng)有哪些好玩的地方?(鶯鶯塔、鸛雀樓、永樂宮、大禹渡等)。有哪些名人?(關公、司馬光、王維等)

  3、幼兒互相介紹自己品嘗過的特產。引導幼兒介紹時要說出特產產自哪里?為什么向大家介紹它?

  4、幼兒品嘗特產,并說出特產的形狀,顏色味道。

  5、引導根據(jù)特產的主要特點創(chuàng)編廣告兒歌,向來運城旅游的人們推銷家鄉(xiāng)的特產。例如:我的'家鄉(xiāng)在運城,這里有又紅又甜的稷山板棗,歡迎大家來品嘗等。

  6、游戲:送特產回家

  將寫有地名的字卡貼在教室周圍,幼兒每人選一種特產,大家

  一起開車旅游,游到哪個地方,就將那里的特產送回家。

  7、家鄉(xiāng)的特產豐富,激勵大家要熱愛我們的家鄉(xiāng),并說說怎樣去愛自己的家鄉(xiāng)?

  8、幼兒互相交流今天的活動感受,并說說家鄉(xiāng)其它的特產。

  9、延伸活動:將這些特產還有寫有地方名的字卡投放到區(qū)角中,幼兒可以在區(qū)域中繼續(xù)分類,增添新的特產。

  活動反思:在整個活動中,我整合了語言、科學以及識字等方面的內容,最后還設計了游戲活動,讓幼兒做到動靜結合,能專注的進行整個活動;顒又泻⒆觽兌寄芴兆碓诟鱾環(huán)節(jié)中,在重點介紹特產環(huán)節(jié)中,由于家長提前帶孩子品嘗了特產,所以 孩子們對特產已經了如指掌,各個能力的孩子都能很好的介紹,能力強的孩子介紹的相對詳細些,能力弱的孩子介紹的相對簡略些。在創(chuàng)編兒歌這個難點環(huán)節(jié)中,由于孩子們親自品嘗了特產,只需要將自己的感官體驗告訴大家就好,因此效果也還不錯。唯獨沒有上好的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在介紹家鄉(xiāng)的名人,由于疏忽在課前準備時,只讓孩子查了特產,沒有做這方面的知識儲備,所以最后只好由老師告訴大家。對于家鄉(xiāng)的認識應該是全面的,因此以后的社會課要給孩子全面的知識,不能只是某一方面的知識,要讓孩子全方位的了解家鄉(xiāng)。再有一點有個別孩子一直不太明白什么是特產?盡管老師活動中又再次進行強調但在后面說說其它特產環(huán)節(jié)中,有孩子一直說的是能吃的東西,甚至說出了:“香蕉、菠蘿”。這再次體現(xiàn)出課前的知識方面儲備不足,因此給活動帶來了困難。

中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幼兒能簡單復述故事內容。

  2、通過學習故事,讓幼兒認識美麗的海底世界。

  【活動準備】

  1、課件《大尾巴和小尾巴》;

  2、大尾巴魚和小尾巴魚(剪好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教師先后出示大尾巴魚和小尾巴魚的圖片,引導幼兒進入故事情節(jié)的氛圍。

  1、師:小朋友看一看它是什么?它長什么樣子?我們叫它大尾巴魚。那這一條魚呢?我們叫它什么呢?這兩條魚的家在哪里?

  2、師:今天老師就帶小朋友去看看美麗的海底世界,看一看大尾巴魚和小尾巴魚在干什么?

  二、播放DVD。

  1、教師播放DVD,在暫停處進行提問。

  師:海水把藏在石頭縫里的小魚卷在了一起,它們會不會見面?見了面會說什么?這兩條魚可不是一般的魚,它們是大尾巴魚和小尾巴魚,它們也會說“你好”嗎?

  2、教師繼續(xù)播放完DVD。

  三、示范講述。

  幼兒看看幼兒用書,聽教師完整地講述一遍故事。

  1、第一幅跨頁圖畫。

  師:在美麗的海底,大尾巴魚和小尾巴魚有沒有住在一起?它們開心嗎?為什么?

  師:兩條小魚都只看到了自己的缺點,它們覺得自己太難看了,一個說自己尾巴大,一個說自己尾巴小,所以都藏在石頭縫里不愿意出來玩。

  2、第二幅跨頁圖畫。

  師:海底卷起了一陣海流,把兩頭小魚卷在了一起。接下來會發(fā)生什么事呢?它們見了面之后會不會更加不開心呢?

  3、第三幅圖畫。

  師:大尾巴魚和小尾巴魚終于見面了,它們在干什么?

  師:它們在說什么?(引導幼兒回答之后,教師再閱讀畫面內容確認幼兒的回答。)

  4、第四幅圖畫。

  師:大尾巴魚和小尾巴魚見面之后高興不高興?為什么?

  師:大尾巴魚聽到有人夸自己的大尾巴漂亮,所以很開心。小尾巴魚聽到有人夸自己的`小尾巴漂亮,所以也很開心。

  5、大尾巴魚和小尾巴魚都因為得到了別人的夸獎,所以很高興。小朋友們也要能看到別人的優(yōu)點,經常夸獎別人,這樣才會很開心很快樂,對不對?

  四、引導幼兒跟著動畫簡單復述故事。

  師:那我們一起看著動畫講講《大尾巴和小尾巴》的故事吧。

中班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綱要中指出:幼兒是教育活動的積極參與者而非被動者,活動內容必須與幼兒興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以引導幼兒向最近目標發(fā)展區(qū)發(fā)展。中班上學期的幼兒口語表達能力逐漸增強,繞口令這種文學體裁,讀起來瑯瑯上口,十分押韻,可以為中班幼兒所接受和喜愛!稊(shù)數(shù)歌》這首繞口令將動物擬人化的方法,就像是動物們在森林里玩捉迷藏一樣,讓幼兒在看看、找找、說說、聽聽、念念、玩玩中自主地學習,快樂地表達,體驗學習繞口令的愉悅。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繞口令的特點,有興趣地學習“數(shù)數(shù)歌”。

  2、學習讀準詩歌中一些韻母相同的.字(虎、鹿、豬、兔、鼠)以及平、翹舌音:zh、sh

  活動準備:

  森林背景圖,動物圖片5張,手偶21個。

  活動過程:

  一、音樂引入課題

  播放音樂《中國話》進場。

  師說:我們都是中國娃,從小都會講中國話,“今天王老師帶小朋友學習一首我們中國的繞口令”。

  二、學習繞口令

  1、“現(xiàn)在我們先來玩一個捉迷藏的游戲,好不好!”

  2、出示大圖,“小朋友你們看這是哪里呀?”你們來找找,他們都藏在哪里呀?快把它們找出來”

  3、交代要求:現(xiàn)在我來考考你們,誰藏在山上?

  三、出示繞口令對應圖片

  1、請幼兒將對應的動物貼出來。

  2、邊貼邊正音,幫助幼兒讀準平舌音和翹舌音。

  四、完整學習、掌握兒歌

  1、“小動物都被你們找到了,現(xiàn)在王老師把他們編成了一首好聽的兒歌,你們想不想聽!苯淌彝暾首x,并介紹繞口令。

  2、教師帶幼兒跟讀兩遍。

  3、幼兒和教師一起念兩遍。

  4、分組念,個別念。

  5、小結:小朋友念得真好,小動物們也想和你們一塊兒念兒歌,請你們選擇自己喜歡的小動物戴在手上。(把貼有動物標志的椅子擺好)

  五、自由選擇手偶練習繞口令

  1、練習繞口令。小朋友,你們帶著小動物們一起來念兒歌吧。

  2、要求幼兒根據(jù)不同的句式在往前跳。

  3、教師帶著幼兒加速朗讀。

  4、總結:小朋友你們今天繞口令已經念的很好了,但是繞口令是讀的越快越有趣,要一口氣讀完,那才叫好,等我們回家再去練習練習。

中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能手腳著地側身爬,發(fā)展動作的靈敏性和協(xié)調能力。

  2.知道螃蟹橫著走,體驗合作游戲的快樂。

  3.鼓勵幼兒敢于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4.在理解故事的基礎上,嘗試續(xù)編故事。

  活動準備

  1.場地上畫上若干直線。

  2.錄音機、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1.利用兒歌帶幼兒做準備活動,充分活動身體。

  小螃蟹,脾氣大;(雙手握拳上下?lián)]舞動作及上下跳躍的動作)

  不直走,橫著爬;(原地踏步,再向一側移動)

  動不動的吐泡泡;(雙手握成球狀做螃蟹的一對前爪,放在頭的兩側同時做蹲起的動作)

  伸出兩只大爪爪;(雙手分別伸出食指和中指做鉗子狀,做體側運動)

  快快把人夾。(四散跑開,教師做螃蟹媽媽追逐幼兒)

  2.引導幼兒探索手腳著地側爬的`動作。

  3.進行“小螃蟹賽跑”的游戲。

  4.教師以“螃蟹媽媽累了,請你們給媽媽找點水草吃”的游戲情境,要求幼兒朝指定的方向爬,并將找到的水草掛在脖子上,爬回來送給媽媽。

  教學反思:

  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但是對于小班來說,既要讓他們記住活動內容又要保證安全還要活動的井井有條是有一定的困難。所以在設計本次活動時我始終都以語言來提示幼兒注意安全。

中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知道定時的睡覺、按時吃飯是人體的一種需要,常吃零食會影響身體不利。

  2、初步的了解人體生物鐘,能夠說出什么時間該做什么事情。

  3、愿意按時的進餐,控制零食和正常的作息。

  4、知道人體需要各種不同的營養(yǎng)。

  5、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識。

  活動準備:

  1、鬧鐘一個

  2、熊寶寶大圖片或長毛絨玩具一個,熊寶寶的肚子上有一個可以撥動時針的鐘。

  3、幼兒用書:《腸胃小鬧鐘》。

  活動過程:

  1、出示鬧鐘,表演熊寶寶的一天生活。

  教師:早上鬧鐘響了,熊寶寶起床了,該吃飯了。

  教師:中午鬧鐘響了,熊寶寶肚子餓了,該吃午飯了,吃完午飯該吃午覺了。

  教師:晚上的時間到了,熊寶寶肚子餓了,該吃晚飯了,吃完晚飯看一會電視熊寶寶就瞌睡了,該睡覺了。

  2、引導幼兒討論為什么要定時間睡覺、按時吃飯、讓幼兒初步理解人體生物鐘的含義。

  教師:熊寶寶為什么這些時候要做這些事情?

  討論:你有過到時候就想吃飯、就像睡覺的感覺嗎?

  3、讓幼兒看小熊表演,并了解常吃零食會影響正餐的食欲。

  表演:小熊早上、中午亂吃零食,老師撥動小熊肚子上的.鐘提示生物鐘的蓄亂,到吃飯時間就不想吃。

  教師:小熊這樣亂吃零食,身體會有什么感覺。

  討論:如果我們不遵守人生生物規(guī)律會怎么樣?

  4、引導幼兒討論:如果爸爸媽媽飯菜還沒有做好,自己肚子餓了怎么辦?

  教師:可以先吃一兩塊餅干,但不能多吃,或在大人的允許下先吃菜,或者幫助爸爸媽媽做一些事情,爭取大家能夠快一點吃到飯菜。

  5、讓幼兒完成幼兒用書上的練習“這是該做什么”加深對人體生物鐘的了解。

  活動反思:

  經常聽到家長們反應,自己的寶寶在家里,老是亂吃零食,都不好好吃飯,沒有了營養(yǎng),連抵抗力都下降了,非常著急。所以,今天的活動正好可以告訴孩子們我們應該知道要定時吃飯、定時睡覺,保護好自己的身體。以熊寶寶這一可愛形象導入活動,孩子們覺得很有意思,都能夠集中注意力,也能指出小熊在亂吃零食后吃不下飯那是不正確的,還聽到下面有孩子輕聲地和自己邊上的小朋友說:“我不亂吃零食,吃飯才能長高!甭牭胶⒆觽冞@樣的話,我知道,小朋友們正在通過反面對比,知道怎樣做才是對的。我覺得讓孩子們自己知道自己的問題所在,遠遠比老師聲嘶力竭地說:“不能。。!币蒙锨П。在活動后,還有寶寶會跑來跟我說:“老師,我不亂吃零食,餓了,就吃兩塊餅干,我要讓自己長得高高的!蔽視囊恍,看來,孩子們真的接受了,希望孩子們能夠真正的做到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