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教案> 語文教案

語文教案

時間:2024-02-27 08:58:23 教案

語文教案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語文教案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語文教案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要求:

  1、認識本課16個漢字,能夠讀準字音。

  2、通過觀察圖畫,初步了解本課漢字的字義。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今天,我們要學習認讀的16個字中,有的表示動物名稱,有的表示植物名稱,都是大家熟悉的。

  二、觀察圖畫,自由認讀

  16個漢字上面都有圖畫,仔細觀察一下,看看圖上畫的是什么。想想哪些自己熟悉,哪些自己還不太熟悉。

  讓學生自由說說自己認識圖上畫的哪些事物,教師相機出示字卡,順勢認讀漢字,對圖上畫的事物還不太熟悉的可以和同學交流一下。

  三、指導讀準字音

  1、讓學生先找出標上紅色注音的字。啟發(fā)學生發(fā)現這些紅色的注音都是學過的音節(jié)。

  2、教師出示卡片:

  lù

  má

  pí

  hé

  mǐ

  ɡǔ。先讓學生認讀,再試讀這些注音下面的生字:鹿、麻、皮、禾、米、谷。

  3、依次出示其他的字卡。

  教師領讀字卡上的注音和漢字。

  4、重點指導讀準帶有翹舌音的.字:蟲、竹;帶有平舌音的字:絲;聲母容易混淆的字:鳥。

  5、打亂順序讓學生認讀。

  四、指導誦讀

  1、教師范讀。

  2、教師領讀。

  3、邊讀邊體會第二、第四組字的韻腳是u;把握誦讀的節(jié)奏。

  4、在讀中了解每個字的意思。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準備

  生字詞卡片、錄音機、錄音帶、掛圖

  教學時間: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讓學生學會生字詞,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1,談話揭題

  小朋友們知道我們吃的大米飯、穿的花衣裳是怎么來的嗎?學了第19課,我們就知道了。下面請小朋友們把課本翻到第50頁,學習課文《白米飯和花衣裳》。然后轉身在黑板上寫下題目,并標上“飯”、“裳”的拼音,讀題,教學“飯”,認識“”字旁,“裳”,注意翹舌音,在這里讀輕聲。

  2,聽錄音

  (1)邊聽邊想,課文講了些什么?

 。2)借助拼音,通讀課文。

  3,圖文對照,學習生字、生詞。

  (1)看掛圖1(小明手捧大米飯圖)。

  ①問:小明手上捧的是什么?(大米飯)大米飯是怎么樣的?(白又香的)然后結合起來說一遍:小明手上捧著的大米飯是白又香的。

  ②假如你是小明,當你吃了白又香的大米飯之后,你是否會想一想它是哪兒來的呢?然后過渡到教學“吃”!俺浴笔亲笥医Y構,是用口來吃的,注意右邊是“乞”而非“氣”。還要注意“哪”與“那”的區(qū)別,“哪”讀第三聲,是用在問句里面的。

 。2)看掛圖2(農民在烈日下插秧圖)。

 、賳枺簣D上畫著誰?(農民伯伯)在干什么?(插秧,重點說明汗流浹背,引出烈日,突出其勞作的辛苦。)

 、诮虒W“農”、“民”、“糧”。

  農民兩字介紹筆順筆畫,“糧”字教學“米”字旁,注意右邊是“良”而非“艮”。

 。ǎ常┤嘁黄鹱x第一節(jié)。

 。ǎ矗┲该x第二節(jié)。

 。ǎ担┛磼靾D3(小紅穿著漂亮的花衣裳圖)。

 、賳枺盒〖t穿著怎樣的花衣裳?(小紅穿著漂亮的'花衣裳。)教學“漂”、“穿”字,學生自己分析字形。學“漂”時,注意右邊上面的“西”字,它作字頭里面兩豎不拐彎,學習“穿”字時,注意“穴”字頭,讓學生自己數筆畫,記字形。

 、趩枺浩恋幕ㄒ律咽菑哪膬簛淼难剑

 。ǎ叮┏鍪竟と税⒁炭棽紙D,問工人阿姨在干什么?(織布。)教學“織”字。

  4,復習鞏固生字、新詞。

 。ǎ保┏樽x生字卡片。

 。ǎ玻┳寣W生口頭組詞:

  農:(農民、農村、農田)

  布:(花布、織布、白布)

  民:(人民、農民、民眾)

  5,書寫指導。

  指導各個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寫法,重點介紹“漂”的寫法。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知道大米飯、花衣裳是從哪兒來的,懂得珍惜糧食,愛護衣服,尊重別人的勞動。

 。,有感情的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保瑥土暀z查,抽讀生字、新詞卡片。

 。玻犱浺,思考:白米飯和花衣裳是怎么來的?

 。,學習第一節(jié)。

  (1)指名朗讀,說:經過上一節(jié)的學習,我們知道白又香的大米飯是農民伯伯辛苦勞動得來的。那么,看著這幅圖(農民在烈日下插秧圖),你知道這是什么時候么?他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他干得怎樣?

  小結:炎熱的夏天中午,太陽火辣辣的照著大地,農民伯伯卻彎著腰,在田里一枝枝的插著水稻。汗水一滴滴地滴下來,他也沒顧得上擦一把。

  (2)學習古詩《鋤禾》

  鋤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

  這首古詩生動地描述了農民伯伯勞作的辛苦以及大米飯的來之不易。然而從稻子轉變?yōu)槲覀兪种械陌酌罪堖要經過很多其它的勞動?磼靾D(農民施肥、收割、脫粒、碾米)問:他們在干什么?

 。ǎ常┛偨Y:指著圖說,你們看,我們吃的白米飯要經過這么多人的辛勤勞動,我們應該怎么對待它呢?聯系實際,我們應愛惜糧食,尊重農民伯伯的勞動。(4)指名學生看圖說話。

 。ǎ担R聲朗讀第一段。

 。,學習第二節(jié)。

 。ǎ保┲该首x第二節(jié)。

  (2)用學習第一節(jié)的方法學習第二節(jié)。

 、俪鍪痉N棉花、紡紗、染布、織布的掛圖。

 、谙胂耄夯ㄒ律咽窃趺磥淼模

 。ǎ常┻M行檢查,指名說說花衣裳的產生過程?我們該怎么做?

 。ǎ矗┛偨Y:花衣裳是工人阿姨辛勤勞動的結果,我們要愛護它,并尊重工人的勞動。

 。ǎ担﹩枺涸趺磹圩o我們的新衣服?

 。ǎ叮R聲朗讀第二節(jié)。

  5,作業(yè)練習。

 。ǎ保┳杂衫首x課文,試著背誦。

  (2)抄寫字詞。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鞏固字詞,練習朗誦、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1,復習鞏固

 。ǎ保┚毩暺匆簟

  fànshangnóngmín

 。ò酌罪垼ⅲɑㄒ律眩、(農民)

  napiàobù

  (哪里)、(漂亮)、(織布)

 。ǎ玻┙M詞。

  那( )糧( )農( )

  哪( )漂( )布( )

 。ǎ常┱諛幼訉懺~語。想(想一想)

  看( )聽( )

  說( )做( )

  (4)連詞。

  吃糧雪白的海灘

  種衣火紅的米飯

  穿飯金色的太陽

  (5)造句。

  漂亮

  2,朗讀、背誦課文。

 。ǎ保┯懈星榈睦首x課文。

 、賹W生試讀。

 、诶蠋煼蹲x。

 、壑该x。

 、荦R聲讀。

 。ǎ玻├蠋熆偨Y:

  學了這篇課文,我們知道了白米飯與花衣裳是怎么來的?(農民、工人辛勤勞動的結果。)所以說,我們應愛惜糧食與衣服。吃飯時,不要有剩菜剩飯,不要掉飯粒;穿衣服時,要注意不要隨意浪費。

 。ǎ常┲笇П痴b。

 、賹W生自由背。

  ②指名背。

  ③齊聲背。

  注意背誦時要有感情。

  3,作業(yè)練習。

 。ǎ保┞爩懺~語。

  (2)練習寫有同偏旁的字。

  穴( )、米( )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在閱讀中認識12個生字。

  2、通過自己的觀察、理解、感悟,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通過個性化學習,讓學生懂得雨點兒對植物生長的作用。

  教學重點:

  通過朗讀,讓學生知道雨水與植物生長的關系。

  教學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方法。

  教學過程:

  一、揭課題

  1、播放電腦課件,欣賞《小雨沙沙》

  師:同學們,老師給大家?guī)硪皇追浅:寐牭母瑁瑫耐瑢W請跟著唱。

  2、問:看了課件后,你有什么體會?

  3、板書課題:雨點兒

  師:你知道怎么讀題嗎?(這一教學過程通過調動學生視覺、聽覺等感官,巧妙地引入新課激發(fā)學習興趣。)

  二、知全文

  1、自由閱讀課文

  要求:讀正確,讀通順;畫出不懂的詞句;標出自然段。

  2、交流

  師: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恼w入手,以讀為主。充分的自學為合作學習和全班交流做好準備,尊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

  三、巧識字

  1、學生提出自己不明白的詞句。

  2、引導學生理解,如“數不清”、“飄落”、“云彩”等詞。

 。1)出示“數”字,問:在哪兒見過這個字?出示“清”字,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出示詞語“數不清”,讀一讀,找一找,文中指什么數不清。

 。3)說一說,生活中還有什么東西數不清。(如天上的星星數不清,秋天的落葉數不清,漫天飛舞的雪花數不清)

 。4)認讀“云彩”“飄落”。

  (播放課件:落葉飄落。)“飄落”就是飄著落下來。再用“飄落”練習說話。

 。5)在文中找出帶有“數不清”“云彩”“飄落”這三個詞語的句子,讀一讀。

  3、讀理解“問”、“回答”。

  (1)出示生字“問”,讀一讀,找一找,文中寫的是誰問誰?問什么?把有關的句子劃出來。

 。2)交流,指導朗讀問句“你要到哪里去?”

  (3)讀課文找一找,小雨點兒是怎樣回答的。出示新詞“回答”,指導學生讀正確。

  (4)小雨點兒回答大雨點兒的話后又問道:“你哪?”引導學生讀大雨點的話,把這句話補充完整:“你要到哪里去?”

  4、讀“方”。

  仔細讀課文中帶有“方”的句子,引導學生讀“地方”這個詞中“方”讀輕聲。

  5、桌間相互讀課文。要求:正確、流利。

 。ń柚n件閱讀,使各種感官都沉浸在課文中,調動視覺智能、語言智能和自然觀察智能等形象感知事物,從而獲得豐富、生動、獨特的`感受。)

  四、讀中悟

  1、學生自主讀第5自然段,說說讀懂了什么。

  2、教師邊范讀第5自然段,邊演示雨后草長花的動畫,讓學生初步感受雨點兒給植物帶來的變化。

  3、出示句子:“雨點兒從云彩里飄落下來。”讓學生結合動畫情景,展開想象,模仿該句子說說雨后大自然生機勃勃的景象。

  小草從泥土里鉆出來。

  小花從。

  從。

  4、順承說話練習形成的語境氣氛,讓學生在自由練讀的基礎上齊讀第5自然段。

  5、討論交流:這都是誰的功勞?你想對雨點兒說些什么?

  6、根據學生的回答,讓學生帶著對雨點兒或喜愛或感謝或佩服的感情,把第5自然段讀給好朋友聽。

  7、請學生推薦讀得好的朋友為師生做朗讀表演。

  (尊重學生生活經驗、認知水平的差異,不設定統(tǒng)一感受知目標,放手讓學生自由讀文后交流,知道什么說什么,了解多少說多少。使學生認識到自己學習的價值,增強做學習主人翁的意識。)

  五、悟中品

  1、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想怎么讀就怎么讀。

  2、全班交流,說說你為什么喜歡這樣讀。交流中,引導學生評價自己,互相評價。

 。ɡ首x是學生對課文理解認識的外表化表現,應該帶有濃厚的個性化色彩。應引領學生充分進行語言實踐與體驗,是學生個人情感的宣泄。)

語文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課文說了家庭生活中的一個小故事,小云生日那天,媽媽送給她一只布熊。因為媽媽總是忘記自己的生日,小云就想把生日借給媽媽,并將布熊送給媽媽。全文語言淺顯,體現了母女真情。

  教學要求: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今、正、雨、兩"4個字。認識2個偏旁"饣、牛"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小云借生日給媽媽的原因

  教學重點

  認識本課的生字和朗讀課文,從故事中了解母女間的情感

  教具準備

  《生日歌》錄音帶、生字卡片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認識2個偏旁"饣、牛"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小云借生日給媽媽的原因。

  教學重點

  認識生活和朗讀課文,從故事了解母女間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啟發(fā)談話,揭示課題

  1、放生日歌曲,提問:誰知道"生日"是指哪一天,每個人都不會忘記自己的生日。

  2、平日里,你們會向別人借東西,也會把東西借給別人,聽說過借生日嗎?出示課題18、借生日

  二、初讀課文

  1、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了解大意

  2、提問:課文中誰把生日借給誰?"我"指的是誰?

  3、再讀課文,共分幾個自然段?你想讀哪個自然段?

  三、學習課文

  1、指名讀1、2自然段

  2、認識兩段中的生字

  3、小云的媽媽說自己把生日給忘了,媽媽真得是忘了嗎?(小云的媽媽并非忘記了自己的生日,而是只想到別人)

  4、指導朗讀

  "您怎么從來不過生日?"沒見過媽媽過生日,小云感到疑惑,要突出"從來",讀出納悶的語氣。

  四、學習三、四自然段

  1、指名接讀三、四自然段

  2、小云把生日借給媽媽前,心里會想些什么?(大家討論后,明白小云在媽媽的影響下,懂得了關心媽媽,同學們應該向她學習)

  3、指導朗讀

  最后兩句話是她經過思考想出的辦法,要讀出肯定的語氣,表現出小云的天真可愛。

  五、全文朗讀

  1、分角色朗讀課文,師生讀,同學與同學讀

  2、配《生日歌》讀

  六、擴展活動

  親手作一件小禮物送給爸爸媽媽,并說一句祝福的`話。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練習書寫本課4個生字

  3、指導完成課后練習讀讀說說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檢查復習

  1、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認讀生字

  二、分小組自學生字

  要求:

  1、讀準字音,注意"正、怎、飯、拿"等字的讀音

  2、分析字形,用不同的辦法來記憶

  指導寫字

  今:撇尖低,捺腳稍高,開口度大,撇捺相接處,點和橫收筆都在豎中線上。

  正:注意橫,豎的長度,第二橫是長橫的一半,左豎是右豎的一半,最后一橫長,稍凸起托連豎。

  雨:"冂"要寬,蹭的豎,不出框,最后四點兩兩對稱,如隔窗看檐下的雨水均勻滴下。

  兩:"冂"內兩個"人"字分布均勻,"人"的"捺"均變?yōu)?點"。

  3、學生寫字,老師巡回指導

  三、復習鞏固

  1、復習課文內容,完成課后練習題

 、畔茸寣W生自己說一說

  提示:紅花中的字可以做詞頭,也可做詞尾

  2、分小組比賽

  3、每組選出代表,全班比賽

  四、想象故事的結尾

  1、請同學們編出故事的結尾

  2、把故事講給別人聽

  五、講評小結

語文教案 篇5

  一、教學目標

  1、了解“屏”的有關知識。

  2、品味文中生動、富有文采的語言,體會作者對“屏”的感情。

  二、課前自學

  (一)讀一讀,識記下列字詞的讀音、寫法和意義。

  屏風(Píng fēng):室內陳設。用以擋風或遮蔽的器具,上面常常有字畫。

  納涼(nà liāng)乘涼。

  帷幕(wéi mù):懸掛起來用于遮擋的大塊布、綢、絲絨等。

  緩沖(huǎn chōng):減緩沖擊力。

  傖俗(cāng sú):粗俗鄙陋。

  雅俗之別(yǎ sú zhī bié):高雅和低俗的區(qū)別。

 。ǘ┝私怅P于屏風的知識。

  三、課時安排 :一課時

  四、課堂活動

  (一)、導入:

  1、介紹課前了解到的有關“屏”的知識。

  2、檢查生字詞預習情況。

  (二)、研習課文。

  1、整體感知:朗讀課文,

 。1)說說介紹了有關“屏”的哪些知識?(說明:什么是“屏” ;“屏”特點、作用 ;“屏”的分類 ;和寫“屏”的'目的)

  (2)劃出文中作者對“屏”的感情的詞語。

  2、句段品讀:

 。1)文中開頭寫母親納涼時總有背誦唐詩有什么作用?(點明說明對象、引起讀者的興趣、引出作者對屏的感情)

  (2 )文中用了哪些說明方法,試各舉一例分析其作用?

  3、探究質疑:

 。1)根據課文內容,給“屏”下一個定義。

  “屏”即屏風,是室內擋風或作為屏障的用具。

 。◤奈闹小捌痢 可以分隔室內室外,既是起分隔作用,又是藝術點綴,而且可以擋風;和“屏者,障。也可以概括)

  (2)文中為什么說“進來我也注意到了,屏在許多餐廳、賓館中用得很普遍,可是總是勾不起我的注意!保

 。ㄒ驗椴蛷d、賓館中的“屏”造型不夠輕巧,色彩有傖俗,繪畫尚少詩意。制作者和使用者沒有認識到它在建筑美中應起的作用。)

 。3)文章結尾說“我寫這小文章,也就不為徒勞了”,想一想:怎樣做才能讓作者不徒勞?

  (制作者和使用者認識到它在建筑美中應起的作用。)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學習古人高潔的品格和情操。

  2.掌握一些文言詞語。

  3.理解兩篇短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重難點:

  重點:

  (1)朗讀、背誦文言課文。

 。2)疏通文言語句,分析文章內容。

  難點:

 。1)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2)學習托物言志的寫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陋室銘(劉禹錫)

  一、預習

  朗讀課文,查字典,看課文注釋翻譯課文。

  二、導入

  1.作家作品簡介

  2.關于“銘”

  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后來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

  三、正課

  1.朗讀課文?刹扇《喾N方法朗讀,如老師范讀、聽課文錄音,學生個別讀、集體讀等。

  2.請學生逐句翻譯課文。掌握重點詞語。

  3.提問:“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边\用什么修辭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討論并歸納:運用比喻、對偶起興,以虛襯實,以山水引出陋室。

  4.提問: “斯是陋堂,惟吾德馨!边@兩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義是什么?

  討論并歸納:“陋室”二字扣題。“德馨”二字統(tǒng)領全篇,是全文的核心。用“惟”字加強語氣。這兩句包含兩層意思,一層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卻了室陋,另一層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為陋室增光添采。

  5.提問:“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是寫什么?

  討論并歸納:寫陋室幽雅的恬靜的自然環(huán)境。

  6.提問:“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是寫什么?

  討論并歸納:寫陋室來往客人之高雅。可知堂中人也是一樣的高雅。

  7.提問:“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這幾句寫什么?

  討論并歸納:寫室中事?梢娭魅烁哐琶撍椎那橹,怡然自得的神情。

  8.提問:“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這兩句寫什么?

  討論并歸納:運用類比,引古賢之名定證“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賢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賢的志趣和抱負。

  9.提問:“孔子云:何陋之有?”是寫什么?

  討論并歸納:語見《論語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認為,九夷雖然簡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簡陋了。此處引用孔子的話證“陋室”說明“有德者居之,則陋室不陋!迸c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遙相呼應。把個“陋”字徹底翻了過來,達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這是全文的點睛之筆。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潔做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四、小結

  本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鮮明、格調高雅,構思巧妙,意境雋永、韻味深長、文句精美而勝炙人口,久為傳誦。本文是作者用來自述其志的。通過對居室情景的描繪,極力形容“陋室”不陋,表達了一種高法做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第二課時

  愛蓮說(周敦頤)

  一、預習

  朗讀課文,查字典,看課文注釋翻譯課文。

  二、導人

  1.作家作品簡介

  2.題解

  “說”是古代一種文體,可以記事,也可以議論,都是為了說明一個道理。

  三、正課

  1.朗讀課文。老師范讀,學生齊讀、輪讀均可。讀時注意節(jié)奏、重音,正確、流利、有感情。

  2.學生翻譯課文,補充課文注釋。

  3.請再次朗讀課文。

  4提問:作者描寫蓮花,為什么要先寫陶淵明愛菊,世人愛牡丹?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討論并歸納:喜愛哪一種花,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表現。作者用“菊”和“牡丹”來作正襯和反襯,含蓄而突出地表達了文章的主旨。

  5.提問:文章用了兩個“獨”字,表現了作者什么樣的生活態(tài)度。

  討論并歸納:兩個“獨”字,都表現出倚世獨立,決不隨波逐流的生活態(tài)度。但“我”愛蓮又與陶淵明的愛菊又有所不同。

  6.提問:“我”愛蓮花什么呢?討論并歸納: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7.提問:具體地說說作者寫蓮的哪些美好形象。討論并歸納:

 。1)從生長環(huán)境方面:寫她“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潔,“灌清漣而不妖的質樸;

  (2)從體態(tài)香氣方面:寫她“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寫她“香遠益清”的`芳香;

 。3)從風度方面:寫她“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的清高。這些描寫,是將蓮人格化了,是把她作為一種高貴品質的象征。

  8.提問:文章第二段作者把“菊”“牡丹”“蓮”比喻象征哪三種人?討論并歸納:作者把菊花比喻象征成隱士,把牡丹比喻象征成富貴的人,把蓮花比喻象征成君子。

  9.提問:作者對“愛菊”“愛蓮”“愛牡丹”的態(tài)度分別是什么?討論并歸納:愛不同的花象征一種不同的的生活態(tài)度。菊花秋天開花,獨抗寒霜比作不與統(tǒng)治者同流合污的隱士,作者對愛菊并不反感,只是慨嘆真正的隱士極少。牡丹雍容艷麗,比作富貴之人,作者對愛牡丹是厭惡鄙棄,諷刺貪圖富貴,追求名利的世態(tài)。而對愛蓮同氣相求。作者托物言志,在蓮的形象中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四、小結

  這篇短文,將花的形象比擬為人的品質,以蓮的形象比擬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tài)度,以愛蓮之情來表達自己對這種生活態(tài)度的贊賞和追慕,表達自己對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惡濁世風的鄙棄。短文運用比喻、象征、襯托手法,突出了蓮的美好形象。將記敘、抒情、議論結合起來,表達自己思想感情。句式驕散交錯運用,讀起來控骼悅耳,頓挫有致。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12-12

語文的教案03-21

語文的教案10-17

【經典】語文教案08-19

語文教案(精選)09-23

語文教案01-14

語文教案01-14

語文教案01-14

語文教案01-17

語文教案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