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數學物品分類活動教案反思:媽媽的節(jié)日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優(yōu)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班數學物品分類活動教案反思:媽媽的節(jié)日,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主題原有經驗分析:
在幼兒感受媽媽愛的同時,組織幼兒說一說自己的媽媽,唱一首愛媽媽的歌,做禮物送給媽媽,以此表達對媽媽的愛。教育活動的展開不僅讓幼兒懂得應該聽媽媽的話,關心媽媽,愛媽媽,更重要的是促進幼兒逐漸擺脫社會化進程中“自我中心”的思維狀態(tài),從關注自己到關注別人,從愛媽媽到愛喜愛他的其他人。
活動內容:
小班數學《這是媽媽的》
活動目標:
1、辨認媽媽的物品,表達對媽媽的關心。
2、嘗試對物品進行分類。
活動重點:
辨認媽媽的物品,表達對媽媽的關心。
活動難點:
媽媽的物品有什么用途,讓幼兒有意識的根據用途來進行分類。
活動過程:
一、觀看展示區(qū)
在觀察的基礎上,引發(fā)幼兒的興趣,引導幼兒知道這些物品的名稱以及用途,為下面的分類做好基礎。
二、學習按物品分類
讓幼兒圍坐著這些媽媽的物品進行分類,只要幼兒說出原因,都要給予表揚鼓勵。如顏色、用途等。
三、幼兒作業(yè)
用書中的媽媽物品,更具典型性,作業(yè)中彌補實物不足的差距。
后續(xù)反思:
幼兒對媽媽的物品有一定的認識,而且表現出非常濃厚的興趣。當讓幼兒說說自己的用品和媽媽的用品有什么不一樣,有的說媽媽的化妝品和我們不一樣,用的牙刷,穿的衣服、穿的鞋子等等,看來孩子們對自己媽媽的用品還是非常了解的,能說出這些物品的主要用途。
讓幼兒尋找媽媽的物品,表達自己對媽媽的關心。在說說想想分分的寬松氛圍中,讓幼兒根據事物的不同特性進行分類。按顏色分類還是比較簡單的,但是按性質來分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
在作業(yè)過程中,幼兒能非常清楚地分出那個是媽媽、爸爸以及寶寶的。但是有的幼兒出現遺漏現象。有的幼兒沒有聽清楚教師的要求,沒有按照藍、紅、綠三種顏色來進行分類。
【小班數學物品分類活動教案反思:媽媽的節(jié)日】相關文章:
小班數學活動糖果分類教案03-16
小班數學活動教案《樹葉分類》05-20
小班按特征分類數學活動教案01-08
小班數學教案按大小分類反思12-11
中班教案《物品分類》06-25
小班教案《樹葉的分類》反思12-31
小班數學教案 《分類》03-26
小班數學按量分類教案12-16
媽媽的節(jié)日活動教案03-03
小班數學教案:寶寶送物品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