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藏族音樂教案與反思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shù)谋匾恼{整。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藏族音樂教案與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能夠聆聽并辨別藏族歌舞音樂——囊瑪、堆謝及藏族風格的通俗歌曲,并能感受、體驗它們的音樂情緒。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聆聽和欣賞初步了解囊瑪、堆謝及藏族風格的通俗歌曲。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能夠對藏族音樂感興趣,喜歡聆聽、演唱藏族民歌及具有藏族風格的通俗歌曲,愿意探索有關藏族的音樂文化知識,能積極參與學習過程中的創(chuàng)造性實踐活動。
教學重點:喜歡藏族音樂能積極參與學習過程中的實踐活動。
教學難點:初步了解囊瑪、堆謝及藏族風格的通俗歌曲
教學用具:計算機、教學光盤、鋼琴、音響
課前分析:
在聆聽《阿媽勒俄》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對“囊瑪”的產生及發(fā)展簡況、“囊瑪”的結構特征以及它在藝術上的一般特征進行探索并具有初步的了解與認識。
聆聽《正月十五那一天》時,要引導學生在音樂情緒上、音樂風格上(特別是與其相關的音樂要素和音樂表現(xiàn)手段上)與《阿媽勒俄》進行對比,進而對“堆謝”“囊瑪”這兩種音樂體裁有較為深入的認識。與此同時,應該引導學生了解、懂得有關“堆謝”及它的發(fā)展簡況、藝術特征等知識。
教學過程:
一、欣賞并介紹、簡析《阿媽勒俄》
。ㄒ唬┎シ拧栋尷斩怼,讓學生仔細聆聽。
。ǘ┰隈雎牭幕A上,教師介紹并分析
1、《阿媽勒俄》是藏族“囊瑪”中的一首古典歌曲。新中國成立后,藏族人民又在這首古典歌曲中融進了嶄新的時代內容。
這首歌的歌詞采用我國民歌的傳統(tǒng)比興手法寫成。歌中寫道:“天上的星辰很多,唯有北斗星最明。地上的樹木很多,唯有松杉最高。家鄉(xiāng)的親友很多,唯有爹娘最親。世上的人很多,唯有解放軍最好!彼梅浅:喚毜奈淖郑U明了許多生活的哲理,寓意深刻,藝術性很強。
2、《阿媽勒俄》為E商調、2/4拍,由兩個樂段構成全曲。歌曲的開頭有一段流暢的引子。第一樂段的旋律優(yōu)美而抒情。其中,部分旋律有離調現(xiàn)象,給人一種清新的感受。第二樂段的旋律雖然也是優(yōu)美抒情的,但其調性穩(wěn)定,從而又使人們感到其情緒顯得深沉。
3、縱觀全歌,它有以下明顯特點:
其一,每個樂段的開始都用襯詞起頭。如:
其二,每個樂段結尾都使用固定的旋律及襯詞。如:
其三,除了歌曲的引子外,樂段與樂段之間都使用間奏予以過渡。
4、拉薩——是西藏自治區(qū)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由于這里自古以來就雜居著藏、漢、回、蒙古等民族的人民,這就為多種文化的交流與融合提供了機會,同時也為囊瑪這種古典歌舞的產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因此,我們說囊瑪?shù)恼嬲齽?chuàng)造者是居住在西藏的各族人民,特別是藏族人民。
5、囊瑪,在藏族的語言文字中含有“室內”的意思?梢姡@種歌舞音樂是在室內演出的。由于這種音樂體裁的室內特點,曾經被人們誤認為它是一種“宮廷音樂”。其實,它來源于民間,并且有著悠久的歷史。只是發(fā)展到17世紀中葉(清初順治九年),五世達賴阿旺洛桑嘉措從北京受封回到拉薩后,才在布達拉宮模仿清制建立了歌舞隊,并且開始吸收囊瑪?shù)囊恍┣訛閷m廷所用。所以說,囊瑪是從民間進入宮廷的,囊瑪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宮廷文化的影響,其中難免存在封建的糟粕。因此,對囊瑪這種音樂體裁,我們應采取客觀的、歷史唯物主義的態(tài)度去正確對待。 6、通常,囊瑪以歌為主、以舞為輔,演出的人數(shù)不限、可多可少,常在室內演出。其音樂結構由三部分組成。即:引子、慢板歌舞、快板舞曲。引子的旋律比較固定。慢板歌舞以唱為主。唱時有少量的舞蹈動作,也很少有隊形上的變化?彀逦枨囊魳匪俣群芸欤挥谔S性。其音樂情緒顯得熱烈奔放、粗獷豪爽;舞者則隨著音樂手舞足蹈,氣氛熱烈而活躍。囊瑪?shù)陌樽鄻逢牰嘤靡韵聨追N樂器:竹笛、揚琴、扎木聶、根卡、胡琴、持琴(類似二胡)和串鈴等。
二、欣賞并介紹、簡析《正月十五那一天》
。ㄒ唬┎シ拧墩率迥且惶臁罚寣W生仔細聆聽。
(二)在聆聽的基礎上,教師介紹并分析
1、唐太宗時期(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嫁給藏王松贊干布。文成公主進藏的時候,將中原地區(qū)的先進文化(包括大量的生產工具和技術)帶進西藏,因而對漢藏兩族的文化交流起了重要的促進作用。所以,藏族人民都很崇敬她,并以歌舞藝術的形式來贊美她!墩率迥且惶臁肪褪沁@樣一首藏族民歌。
《正月十五那一天》又名《埃馬林幾》或《請你聽一聽》。它是一首史詩性的頌歌。歌中把文成公主進藏時的盛況以及藏族人民的高度熱情強烈地表現(xiàn)出來,從而把漢藏兩族人民團結一心、親如一家的主題思想揭示得清清楚楚。
《正月十五那一天》屬于藏族民間歌舞“堆謝”中“覺謝”一類的民歌。歌曲為D宮調,2/4拍,速度較快,由一個完整的單樂段構成。它用分節(jié)歌的形式來表現(xiàn)歌曲的思想內容,音樂情緒輕快活躍,具有舞蹈性的特征。
2、在藏文中,“堆”是“上”的意思。堆謝是指產生于雅魯藏布江上游(拉孜、薩迦、昂仁、薩噶)一帶的民間歌舞。公元13世紀(元朝),薩迦地區(qū)的經濟文化有了較大的發(fā)展。由于出現(xiàn)了扎木聶這種樂器,并為當?shù)氐母栉琛x作伴奏。于是,逐步形成了一種有固定前奏、間奏和尾聲的、具有完整結構形式的歌舞。這種歌舞被稱之為堆謝。當堆謝傳人拉薩之后,它的歌詞得到專業(yè)藝人的加工,音樂被程式化,曲目也隨之固定,伴奏樂器得以增加(如:笛子、揚琴、根卡、二胡等),舞蹈動作變得文雅華麗,從而以更加成熟的形態(tài)展示出來。這種新的堆謝——有人稱它為“拉薩踢踏舞”,便在更廣泛的地區(qū)傳播開來。
堆謝一般可分為兩類。第一類被稱做“降謝”,速度較慢,旋律抒情而悠揚;第二類被稱做“覺謝”,速度較快,旋律輕快而活潑!墩率迥且惶臁穼儆诤笳。
3、對比《翻身農奴把歌唱》
《翻身農奴把歌唱》是用同名歌曲編配的器樂小曲。D羽調、2/4拍,中等速度,單樂段結構。其旋律優(yōu)美動聽、婉轉流暢。它的伴奏聲部均為打擊樂器,基本上使用均勻的、舒展性的節(jié)奏與主旋律相配合,鈴鼓的滾奏增加了樂曲的活躍氣氛。因此,整個樂曲給人一種溫馨的、幸福的、輕歌曼舞的印象。
《藏族音樂》教學反思
聆聽《正月十五那一天》時,引導學生在音樂情緒上、音樂風格上(特別是與其相關的音樂要素和音樂表現(xiàn)手段上)與《阿瑪勒火》進行對比,進而對“堆謝”“囊瑪”這兩種音樂體裁有較為深入的認識。與此同時,引導學生了解、懂得有關“堆謝”及它的發(fā)展簡況、藝術特征等知識。
《正月十五那一天》的旋律比較簡潔,多次地重復出現(xiàn),易于上口學唱。學生有興趣學唱這首歌(包括它的歌譜在內)。
聆聽《正月十五那一天》的過程中,學生學會藏族踢踏舞。聆聽《正月十五那一天》滲透了民族團結的思想教育。
在本堂課中,能做到新課標理念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在課堂中動靜有序,學生能很好的融入到課堂氛圍之中,并且對課堂發(fā)生的實景環(huán)節(jié)進行有效的參與與互動。整節(jié)課中有一些亮點,也有些許的不足。
優(yōu)點
1、歌之不足舞蹈之。學生興趣濃厚。歌唱是一種非常好的體會音樂的方式之一,藏族歌舞部分,要完全體會藏族音樂的魅力,就需要在歌的同時配合舞來體驗音樂的基本情緒,歌與舞的完美結合,體現(xiàn)了藏族歌舞的風格特點,民族特點。所以在這堂課中,在學生在學習歌唱、體會歌曲的音樂特點的同時,根據音樂的基本節(jié)奏,配合藏族基本舞步,讓學生學習。通過學習了解到藏族人民在生活中堆謝這種藏族歌舞類型,歌與舞結合的特點。
2、課件演示思考題,問題明確,印象深刻。課件展示過程清晰,課堂中問題的指向性明確,學生能很好的跟著老師帶來的節(jié)奏順著問題的指向去思考歸納,課堂問題歸納達到即時效果,學生對音樂的特點和對比特點一目了然。
不足
1、課件雖有,但質量不高,課件與教學鏡像切換,會浪費時間。課件制作的技術方面、資料的搜集方面不是很完善,在課件的制作中還可以有待完善,去成為一堂優(yōu)質課的成功輔助工具,而不是成為課堂展示過程中的磕絆。
2、舞蹈時穿上民族服裝,激發(fā)興趣。剛開始的班級沒這么做,有些遺憾。為了能更好的讓學生感受到藏族歌舞的風格特點,應該在服裝道具上達到課堂輔助的效果,在服裝的穿著中歌舞,更能讓學生感受到藏族歌舞中,歌聲、舞蹈動作在服裝的輔助下成就的風格特點。更好的讓學生了解藏歌歌舞的地域特點。
3、老師舞蹈表現(xiàn)力不強,學生只能學一些簡單的動作。在藏族舞蹈中,有很多的動作都是和其音樂的形成達到配合的特點。讓學生多學幾個動作有助于他們更好的了解音樂的走向和形成特點。
【藏族音樂教案與反思】相關文章:
《藏族弦子》大班音樂游戲教案04-20
大班音樂教案及反思07-15
中班音樂教案及反思01-17
小班音樂教案及反思最新02-19
中班音樂教案及教學反思06-27
小班音樂教案及反思《春天》10-19
中班音樂化蝶教案反思11-22
中班音樂優(yōu)秀教案及反思11-05
音樂小屋教案及教學反思01-17
中班音樂教案《種瓜》反思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