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案> 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時間:2024-03-18 08:42:41 教案

中班教案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中班教案10篇,歡迎大家分享。

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中班幼兒對 “寶貝”已有了朦朧的概念,但他們認為的“寶貝”大都是物質方面的,對于“寶貝”更深層次的涵義并不理解!恫屎绲谋M頭》是一個寓意很深的故事。它通過獾和狐貍在尋寶途中與小動物之間的對話,從而悟出“寶貝”的真正涵義,是一個由物質到精神上的升華。因此根據(jù)中班孩子的年齡特點,將繪本進行了取舍,借助《彩虹的盡頭》這個繪本,引導中班幼兒在已有知識經(jīng)驗的基礎上對“寶貝”的涵義有更深的理解。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故事內(nèi)容,知道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寶貝。

  2.大膽猜測,愿意在同伴面前表達自己的想法。

  3.感受故事中溫馨快樂的氣氛。

  活動準備:

  PPT課件、知識經(jīng)驗準備、圖片、音樂

  活動過程:

  一、出示畫面,引出話題。

  提問:這是誰?猜猜可能它們想去干什么?你覺得寶貝是什么?

  二、理解故事,了解寶貝的多樣性。

 。ㄒ唬 傾聽故事第一段,了解獾和狐貍想找的寶貝。

  它們想去干什么?它們到哪里去找寶貝?

  (二)理解松鼠和鴨媽媽的寶貝,知道不同動物的寶貝都不一樣。

  1.觀察畫面,理解松鼠的寶貝。

  遇到了誰?松鼠的'寶貝是什么?

  小結:松鼠的寶貝就是松果,因為冬天到了,松鼠要儲存足夠的食物,吃不到食物它會餓死的。原來寶貝可以是食物。

  2.猜猜、說說鴨媽媽寶貝。

  猜猜鴨媽媽的寶貝是什么?為什么?

  師幼互動:表演鴨媽媽和小鴨子。。

  小結:鴨媽媽的寶貝是鴨寶寶,因為鴨媽媽很愛它的寶寶。原來寶貝可以是最愛的、最親的人。

  你是誰的寶貝?為什么?

 。ㄈ┯^察畫面,理解獾和狐貍的寶貝,提升寶貝的含義

  幼兒學獾和狐貍開心、快樂的游戲。

  獾的寶貝是什么?狐貍的寶貝是什么?

  小結:獾的寶貝是狐貍,狐貍的寶貝是獾,原來寶貝還可以是好朋友。

  三、完整欣賞故事,進一步理解故事內(nèi)容。

  小結:聽完這個故事,我們知道了松鼠的寶貝是它離不開的食物——松果,鴨媽媽的寶貝是它最愛的孩子——鴨寶寶,獾和狐貍的寶貝是它們的好朋友,它們都找到了屬于自己的寶貝。

  四、回歸生活:你有自己的寶貝嗎?你的寶貝是什么?為什么?

  延伸:今天請你們回家當小記者,采訪一下你的家人,問問他們的寶貝是什么?他們?yōu)槭裁窗阉斪鰧氊悾脝幔?/p>

  活動反思:

  活動以“寶貝“引出全文,以獾和狐貍尋找寶貝為主線,通過猜一猜,看一看,說一說多種方式幫助幼兒理解“寶貝”的真正涵義。在每段故事中,聯(lián)系幼兒的實際經(jīng)驗,情感遷移,層層遞進,一步一步將物質寶貝提升至情感方面的寶貝。在教學過程中,對于孩子的反饋與引導處理的有所欠缺,沒有把握住反應的最佳時間。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逐漸積累經(jīng)驗,提升自我,以幼兒為主體,不斷反思總結,相信會有更大的進步。

中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在觀察小毛驢的基礎上,學習用肢體動作的方式來表現(xiàn)小毛驢的不同動態(tài),體驗想象創(chuàng)造各種造型的快樂。

  2.能根據(jù)自己的感知經(jīng)驗,創(chuàng)造性地用水墨畫的形式表現(xiàn)小毛驢的簡單動態(tài)。

  3.培養(yǎng)幼兒對水墨畫的興趣,激發(fā)幼兒愛自然、愛動物的情感。

  4.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chuàng)造的能力。

  5.引導孩子們在活動結束后把自己的繪畫材料分類擺放,養(yǎng)成良好習慣。

  活動準備

  小毛驢的PPT、毛筆、墨汁、顏料、抹布、罩衣、小水盆、場景布置、音樂等。

  活動過程

  1.出示阿凡提的故事圖片,提問幼兒觀察阿凡提有只可愛的小動物是什么。

  2.播放PPT引導幼兒觀察小毛驢的各種動態(tài)和外形特征。

  你最喜歡的是哪幅圖的小毛驢,猜猜看它在干什么?

  小結:小毛驢長著圓圓的身體,圓圓的腦袋,圓圓的腦袋上有兩只長耳朵,有個突出的嘴巴,還有鼻子和眼睛,它有的脖子上有鬃毛,圓圓的身體下面有四條腿,身后還有一條長尾巴,它的身上是黑色的,肚皮嘴巴是白色的。

  3.游戲活動“造型變變變”

  師:“我們把小毛驢的頭套在我們的手掌上,用手臂當脖子來變小毛驢,當聽到音樂時你可以和同伴在草地上玩耍,也可以去吃樹葉,也可以到小河邊喝水,也可以找個舒服的地方睡覺,當音樂一停你就要擺好造型像雕塑一樣定在那里,當老師來問你時你就要大聲地告訴老師,你變得小毛驢在干什么?”

  4.欣賞優(yōu)秀的水墨畫作品,請幼兒說說,小毛驢的頭用毛筆應怎么畫,身體要用什么毛筆的什么部分來畫,四肢和尾巴要怎么畫?

  5.幼兒作畫讓幼兒畫一畫小毛驢的不同動態(tài)。

  (1)大家商量合作,最好能變出和別人不一樣動作的小毛驢,會發(fā)生什么有趣的事呢?用毛筆把你想好的小毛驢畫出來,看誰的小毛驢發(fā)生的故事最有趣。

  (2)提出毛筆畫畫時的注意事項:洗筆時動作要輕,不要甩筆,可以在小毛巾上輕輕地吸水,用顏料時一定要先洗筆再蘸顏料畫。毛筆不要畫到自己的身上和同伴的身上。

  6.幼兒作畫,教師巡回指導,重點指導幼兒畫出和別人不同的'小毛驢動態(tài),并添上一些簡單的背景和提醒幼兒水墨畫繪畫時注意事項。

  7.請小朋友將自己畫好的作品貼到展板上,向同伴們介紹你的小毛驢在干什么。

  教學反思:

  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小班幼兒的手部精細動作發(fā)展還不成熟,教師在今后設計的活動中,可以從平面開始逐步過渡到立體,隨著孩子手部動作的不斷協(xié)調(diào)發(fā)展來增加操作材料的難度。

  小百科:水墨畫是由水和墨調(diào)配成不同深淺的墨色所畫出的畫,是繪畫的一種形式,更多時候,水墨畫被視為中國傳統(tǒng)繪畫,也就是國畫的代表。也稱國畫,中國畫。墨水畫是中國傳統(tǒng)畫之一。墨水是國畫的起源,以筆墨運用的技法基礎畫成墨水畫。線條中鋒筆,側鋒筆,順鋒和逆鋒,點染,擦,破墨,撥墨的技法。墨于水的變化分為五色。畫成作品,題款,蓋章。就是完整的墨水畫作品。

中班教案 篇3

  一、活動目標:

  1,幼兒嘗試自己區(qū)分石頭和泥土,了解他們的特質用途。

  2,通過嘗試,激發(fā)幼兒觀察和了解大自然的興趣。

  3,幼兒能充分發(fā)揮想象,大膽創(chuàng)作。

  4,活動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和幫助別人的快樂。

  5,通過實際操作,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二、活動準備:

  包好的石頭和泥土,盆子,水,樹枝,抹布,報紙,幻燈片(石頭和泥土做成的各種東西)三:活動過程:

  1,開始部分師:小朋友們剛才去洗手的時候啊,老師悄悄地放了兩個神秘的.東西在你們桌上的報紙下面。小朋友先不要碰,兩個小東西在睡覺呢。我們悄悄地把手放進去摸一摸好不好。

  幼兒伸進去摸師:什么感覺啊?是什么東西呢?

  ......

  師:小朋友們都摸到了不一樣的東西,那我們現(xiàn)在把它拿出來聞一聞,看一看。哇,是什么呀?

  ......

  師:哦,原來是小泥巴和小石頭啊。那手里的小泥巴和小石頭是什么顏色,什么樣子的呢?

  ......

  師:那你們有沒有看見過其他樣子的泥巴和石頭。慷际窃谀膬嚎吹降哪?

  ......

  2,基本部分:

  師:我們剛才玩的時候呢,小石頭也跑到泥巴頭家里去玩了。你們看現(xiàn)在它都舍不得走了,(出示泥巴和石頭混在一起)怎么辦啊。小石頭的媽媽還在家里焦急地等他呢。

  師:老師怎么都弄不開,你們試一試好不好。

  發(fā)給幼兒嘗試,也包括各種分開的工具。

  師:好了,誰告訴老師你們用的什么辦法。

  ......

  3,高潮部分:

  師:我們小朋友們想了各種辦法終于把他們兩個分開了。他們呀,都玩累了,我們來給他們洗洗澡好不好。

  分兩個小組,每組發(fā)一個盆子,裝好水,請他們把剛剛拆開的泥和水裝進水里搓。

  師:好了,洗干凈了就撈出來。

  師:(觀看幼兒):咦?怎么大家都沒有撈出小泥巴呢?他到哪兒去了呢?我們再找一找好嗎。

  ......

  如果有幼兒說可以在太陽下曬把泥巴弄出來,就放在陽臺邊嘗試。

  三、結束部分:

  師:原來泥巴在水里就看不見了。它還可以變形呢。那你們想象,除了變在水里藏起來,還可以變成什么樣子啊?

  ......

  師:哦,小朋友想了這么多種方式,老師也迫不及待要和大家分享一下老師看到的石頭和泥巴變成了什么樣子。

  出示PPT,依依講解圖片。

  師:哇,我們看了這么多泥巴和石頭變成的東西。你們想不想自己嘗試一下怎么變呢?

  幼兒自己玩泥巴,做東西。

  四、延伸活動:

  陶藝課,請幼兒創(chuàng)造東西。

中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在收集材料分享交流的過程中,初步了解一些禽中之最。

  2、激發(fā)探索鳥類的愿望和好奇心。

  3、培養(yǎng)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chǎn)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收集“鳥類”的材料。

  【活動過程】

  一、認識禽類:

  1、鳥可以叫什么?(出示文字:“禽”)

  2、禽類可以分成哪幾類?

  歸類:被人飼養(yǎng)的禽,叫什么禽?(家禽)

  食肉的、兇猛的禽,叫什么禽?(猛禽)

  叫聲非常動聽的禽,叫什么禽?(鳴禽)

  棲息在水邊的禽,叫什么禽?(水禽)

  3、那么家禽、猛禽、鳴禽、水禽各有哪些?

  每種舉例:家禽——雞、鴨、鵝...... 猛禽——鷹、鷲...... 鳴禽——黃鶯、畫眉鳥...... 水禽——丹頂鶴、魚鷹......

  特殊的鳥類——不會飛的鴕鳥

  普通飛禽——麻雀

  老師小結。

  二、了解禽中之最:

  1、鳥類中,最大的鳥是什么鳥?(鴕鳥——高度2、5米左右)

  2、最小的鳥是什么鳥?(蜂鳥)

  3、最重的鳥是什么鳥?(鴕鳥比蜂鳥重78000倍)

  4、飛得最快的`鳥什么鳥?(雨燕)

  5、地面上跑得最快的是什么鳥?(鴕鳥)

  6、最長壽的是什么鳥?(鸚鵡)

  7、最短命的是什么鳥?(燕子)

  三、分享交流自己收集的鳥類資料,并進行傳閱。

  教學反思:

  幼兒對事物的認識具有形象性、具體性的特點,喜歡直接參與嘗試,對操作體驗型的活動尤為感興趣。本次科學活動正符合了孩子們好動手、喜探究的心理特點;顒拥哪康氖桥囵B(yǎng)幼兒動手操作、主動活動的興趣和創(chuàng)造意識。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層次性、開放性,幼兒可以嘗試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動探索,體驗成功的快樂。

中班教案 篇5

  【活動設計背景】

  戶外活動時 ,看到幾個幼兒,在隨意的拉著輪胎玩,于是就設計了本活動,使他們正確的發(fā)展臂部力量。

  【活動目標】

  1、練習拉著輪胎走,發(fā)展臂部力量。

  2、能靈活的拉著輪胎改變方向。

  3、體驗合作游戲的樂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練習拉著輪胎走,發(fā)展臂部力量。

  難點:能靈活的拉著輪胎從而改變方向。

  【活動準備】

  球,輪胎,繩子,錄音機,磁帶

  【活動過程】

  一、準備活動。

  1、 師:今天天氣真好,我們一起來鍛煉身體吧。

  2、幼兒跟隨老師做健康操(教師自編)

  二:活動過程。

  1、小朋友們,地上放了這么多的球,我們有什么好辦法,把這些球運走?

  2、幼兒自由探索。

  3、請個別幼兒示范拉著裝好球的輪胎走。

  4、引導幼兒討論怎樣才能把裝好球的.輪胎拉得又快又穩(wěn)。

  5、教師示范。

  6、幼兒自由練習拉著輪胎走。

  7游戲:“老爺爺運糧”

  a、交代游戲規(guī)則:幼兒分三組,每組幼兒站在起點線上,游戲開始,第一位幼兒拉著裝好球的輪胎,到達終點后,將球取出,放在指定的籃子里,然后拉著輪胎原路返回,將綁好繩子的輪胎交給第二位幼兒,最后,先回到起點的隊獲勝。

  b、游戲進行。

  三、放松活動。

  聽音樂,幼兒坐在輪胎上按摩自己的雙臂。

  【教學反思】

  整個活動,我感覺幼兒整體反應還不錯,在活動設計環(huán)節(jié),我感覺考慮的不夠周到,比如,幼兒拉輪胎用到的繩子,沒有想到是否安全,活動實施過程中,幼兒在自由練習時,沒有考慮到個別幼兒,應該對他們給予指導。最重要的是活動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幼兒準備活動,沒有讓他們真正的起到熱身的作用,這也是我的失誤,在以后的體育活動中,是我尤其要注意的。

中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正確判斷8以內(nèi)的數(shù)量,并按數(shù)量多少進行排序。

  2、能用目測的方法準確判斷物體數(shù)量的多少。

  活動準備:春天背景圖一幅(畫有5個蜻蜓風箏,6個蜜蜂風箏,7個燕子風箏、8個小狗風箏。);分別畫有1~8朵花的操作卡《風箏飄飄》;畫有風箏線的卡紙每人4張,供幼兒畫風箏用。

  活動過程:

  一、出示春天背景圖,請幼兒觀察圖中的`各種風箏

  師:小朋友,春天來了,花兒紅了,柳樹綠了,看!天空中飄來了什么?

  幼:風箏。

  師:看看都有什么風箏,請小朋友把一樣的風箏擺到一起。(請個別幼兒操作)

  師:現(xiàn)在,我們數(shù)一數(shù),蜻蜓風箏、蜜蜂風箏、燕子風箏、小狗風箏各有多少個?

 。ㄓ變和ㄟ^點數(shù)回答出,5個蜻蜓風箏,6個蜜蜂風箏,7個燕子風箏、8個小狗風箏。)

  二、為風箏排序

  師:剛才我們知道了門中風箏有多少個,現(xiàn)在,請小朋友按照從少到多的順序為這些風箏排排隊,并說說你為什么這么排?(請個別能力強幼兒操作。)

  師:宸宸說,因為有5個蜻蜓風箏,6個蜜蜂風箏,7個燕子風箏、8個小狗風箏,所以就這么排,對不對?

  幼:對!

  師:那我們給他鼓鼓掌。

  師:現(xiàn)在老師再請一位小朋友,按照從多到少的順序給這些風箏排排隊,并說說你為什么這么排。

  師:偉祺說,因為小狗風箏有8個,最多,所以它排第一;燕子風箏有7個,排第二;蜜蜂風箏有6個,排第三;蜻蜓風箏最少,排第四,讓我們?yōu)樗Q豎大拇指。

  三、游戲“聽聲音畫風箏”

  師:我們剛才幫老師給風箏排排隊,小風箏們可高興了,要和會聽聲音的小朋友做游戲,你們想?yún)⒓訂幔?/p>

  幼:想。

  師:那可要聽好游戲規(guī)則,請每個小朋友拿一張小紙,豎起小耳朵聽這個聲音有幾下,就在紙上的風箏線頭上畫幾個三角形的風箏,聽明白了?

  幼:明白了。

  師:準備好了,要開始了(教師拍5次手)一共有多少次?

  幼:5次。

  師:那請小朋友紙上的風箏線頭上畫5個三角形的風箏

 。ㄒ来晤愅疲鍪句撉俾6次、敲鼓聲7次、跺腳聲8次)

  師:數(shù)一下,你畫了幾張卡片?

  幼:4張。

  師:小朋友們,聽仔細,老師請你按照卡紙上風箏的數(shù)量按照從多到少(從多到少)的順序,給你手中的風箏排排序。

  (讓幼兒自己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師:今天我們給風箏排隊,畫風箏,現(xiàn)在我們要出去放風箏。(結束活動)

中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利用布條、舊磁帶、毛線等各種廢舊材料,在浴帽上造型。

  2.體驗利用廢物進行手工制作的樂趣和成就感。

  3.鼓勵幼兒與同伴合作繪畫,體驗合作繪畫的樂趣。

  4.會用它們大膽地進行藝術表現(xiàn)與創(chuàng)造,喜歡裝飾。

  重難點

  重點:能均勻、密集地將磁帶,毛線、紙條等貼在浴帽上做成假發(fā)。

  難點:發(fā)散思維,設計出不同的假發(fā)發(fā)型。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引起制作興趣

  在這個過程中,我運用故事情節(jié)導入,充分調(diào)動幼兒的制作興趣。

  2.欣賞自制假發(fā),了解制作材料和基本方法

  我出示了兩個假發(fā),分別是用彩帶和磁帶另種材料做的。其中彩帶是幼兒平時接觸過的材料,磁帶是他們平時沒接觸過的材料。我試圖激發(fā)幼兒運用多種材料制作的欲望。同時,兩個假發(fā)在發(fā)型上也有所區(qū)別,一個是長卷發(fā),一個是短卷發(fā),引導幼兒創(chuàng)造出不同的發(fā)型。

  3.欣賞發(fā)型圖片,探索討論各款假發(fā)的制作方法

  我提供的圖片是具有鮮明特點的幾種發(fā)型,重點在于幫助幼兒分析各種發(fā)型不同的方向性,以及引導幼兒討論不同的發(fā)型可以用什么材料去表現(xiàn)。

  4.幼兒制作假發(fā),教師巡回觀察指導

  操作的過程比較漫長。但是整個過程中幼兒的情緒始終是高漲的。期間也有一些幼兒遇到了困難。比如,浴帽是軟的,所以不好掌握方向性;還有有些幼兒選擇了磁帶,用雙面膠不太好粘,需要老師和同伴的幫助等等。

  5.假發(fā)秀

  最后我選擇了一段歡快的音樂,帶領幼兒集體跳舞秀假發(fā),將活動推向了高潮,同時也充分讓幼兒體驗制作帶來的成就感。

  不足

  活動過程中,我也發(fā)現(xiàn)了一些不足,主要表現(xiàn)在一下兩個方面:

  1.材料的交代方面不夠細致,以至于幼兒遇到困難的時候不知道該用什么替代品;

  2.浴帽太軟了,幼兒不能準確把握方向性,如果能找東西支撐一下會好一些。

  教學反思:

  為了豐富幼兒的生活經(jīng)驗,為幼兒的創(chuàng)作活動做好鋪墊,我充分利用周邊資源,選擇了四位不同發(fā)型的老師(長的'、短的、直的、卷的)讓幼兒觀察,幫助幼兒對發(fā)型的理解;還利用大班幼兒的模特表演,讓幼兒了解假發(fā),感受到假發(fā)的美,從而喜歡假發(fā),激發(fā)了幼兒創(chuàng)作的欲望。

中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了解太陽對于人們生活的重要性。

  2、理解故事,大膽猜測并講述故事的情節(jié)。

  活動準備:

  教學課件,太陽圖片,眼罩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

  給你們帶來的故事說的就是小時候的故事,看看是誰小時候的故事。

  太陽公公也有小的時候,猜猜太陽小時候會是什么樣的?(出示太陽小時候的圖片)

  二、閱讀理解故事

  故事的名字叫《太陽和小魚》,那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那時候太陽公公,哦不,那時候它還小不能叫太陽公公,是太陽寶寶,太陽寶寶每天都在天上陪著人們幸福的生活,給人們帶來溫暖給人們帶來光明,有了太陽寶寶的照料,人們能種出很多糧食,吃的飽飽的,日子過的可好了,可是那時候的太陽寶寶太小了,在天上待著待著就沒力氣了,嗨喲,好累啊,它伸個懶腰,打了個哈欠,意想不到的事情發(fā)生了,太陽寶寶從天上掉下來,掉到了河里,這可把人們嚇壞了,人們都到處喊著:不好了,不好了,太陽寶寶掉到水里去了,瞧,那個白胡子的老村長說,這下可不好了,太陽掉進水里,我們就快活不了了。

  理解、討論 為什么太陽寶寶掉進水里,人們就活不了呢?

  瞧,沒有太陽,每天都下雪,人們把所有的棉衣服都拿出來穿在身上也不管用,還是很冷喲,沒有太陽,周圍就沒有光明,到處一片漆黑,人們要出門,只能借助蠟燭燈籠那一點點光芒,沒有太陽,地上什么莊家都種不出,人們眼看就要被餓死了,人們就全體開了個會,要把太陽寶寶從水里救出來,-看看他們想出的是什么辦法呢?三個辦法里,你看懂了幾個呢?這三個辦法你覺得哪個會成功?

  人們找來了很多的大力士,找個一個最粗的繩子,牢牢的綁在了太陽寶寶的肚子上,能行嗎,你瞧,剛升起一點來,繩子一下就斷了,太陽寶寶又掉到了河里。

  他們又找來了很多粗粗的纜繩,織了一個世界上最大的網(wǎng),太陽寶寶整個都在網(wǎng)里,所有的人一起用力氣,太陽寶寶就要快被拉出水面的'時候,網(wǎng)底下破了一個大洞,太陽寶寶又掉進水里了。

  勇敢的水手在船上放了很多炸藥,點著了炸藥,太陽寶寶被炸藥的力量炸到了天空,太陽寶寶說,太吵了我剛睡著,說完就又掉到水里了。三個辦法都不管用,大家都嚇壞了。

  三、小魚救太陽

  -這些辦法都不行,這時候有個人要出來救太陽寶寶了,你猜是誰呢?

  故事的名字叫《太陽和小魚》,小魚在水里救太陽可以嗎?

  故事講到這里,也該是小魚出場的時候了,是一條很小很小的小黑魚,它說,大家別著急,我有辦法幫你們把太陽給放到天上去,可是我也有個困難,太陽掉進水里,周圍漆黑一片的,我什么也看不見,我也不知道太陽寶寶在哪里,你們能幫幫我的忙,幫我找太陽嗎?漆黑一片的時候,我們就要用嘴巴來幫忙了。

  -實踐體驗,找小朋友帶上眼罩做小魚,臺下小朋友告訴他太陽的方向來找到小魚的位置。

  小魚跟你們一樣,漆黑一片,繼續(xù)往前游,太陽太陽你在哪里呢?先往后再往下游,小魚有你們的幫忙終于找到太陽了,這回小魚要想辦法讓小魚回到天上去,小魚就是找到了太陽寶寶,在它的咯吱窩里輕輕的撓了撓,太陽寶寶高興的笑了,這回它睡醒了,一下子就升到了天上,一直都沒掉下來過,這樣過了很久很久, 變成了今天的太陽公公,它要跟你們在一起,跟你們待很長很長的時間。

  四、故事結束

  我們都很喜歡這個找太陽的游戲,我們再來找一次吧,找太陽之前先跟后面的老師說再見吧!

中班教案 篇9

  一、設計意圖

  這節(jié)課的設計,主要是讓幼兒明白猴子和人一樣聰明,在迫切想得到某一東西時,我們的就會想辦法,所以就出現(xiàn)猴子造橋這個故事。橋就是方便人到達彼岸,這個故事以一種樸實而又有情趣的方式揭示了這點。以身體搭橋的意象也非常適合幼兒的邏輯性的思維。

  語言活動課重在感受故事的趣味,來引發(fā)幼兒生動的想象。教師在活動上,要引導幼兒感受體驗和表達的樂趣。

  二、活動目標

  1、感受故事帶來的情趣與樂趣。

  2、對橋的作用和意義有更深一步的體會。

  三、活動重難點

  讓幼兒對橋的意義的理解。

  四、活動準備

  1、長臂猴子布偶若干。

  2、模型橋

  3、幼兒用書5-6頁。

  4、掛圖《猴子造橋》。

  5、故事磁帶或CD。

  五、活動過程

  (一)推測橋的起源。

  1、在幼兒現(xiàn)有的經(jīng)驗基礎上,對幼兒提出問題。

  今天我們來看看我把誰請到我們的教室來了?(橋)

  你們知道橋是怎么來的?(工人叔叔)

  那你們還知道世界上第一座橋是誰造的呢?(等幼兒回答后)教師引導幼兒與猴子造橋聯(lián)系上。他為什么想要造橋呢?

  2、聽故事,討論故事情節(jié)。

  下面我們來聽聽老師給你們帶來的故事《猴子造橋》。

  聽了這個故事,你印象最深的地方是什么?

  故事里面最好玩的地方在哪里?

  猴子造的橋會是什么樣子的呢?讓幼兒來想象。

  3、看掛圖,再聽一遍故事。

  我們第二遍故事已經(jīng)聽完了,那我們來討論一下:

  猴子為什么要搭橋?(要摘果子)

  他們用什么方法搭橋呢?(用身體)

  他們掛在樹上蕩來蕩去像什么?(蕩秋千)

  圖片上最下面的那只小猴子是怎么樣做的?

  其他的那些猴子做了什么呢?

  他們摘到果子的后的心情怎么樣?

  你喜歡這座猴子橋嗎?

  你愿意做搭橋的'猴子還是去摘果子的猴子?為什么?

  4、教師引導幼兒思考。

  (1)我們聽了猴子造橋的故事,那你們覺得跟老師的模型橋一樣嗎?

  猴子橋有什么用?出來摘果子,猴子還可以去對面山上做什么?

  (2)這些猴子聰明嗎?(幼兒回答:聰明)

  我們的小朋友也棒的那我們來幫小猴子們想想,它們除了用身體搭橋,還可以用什么辦法去對面的山上呢?

  (三)游戲《猴子橋》

  1、老師今天還請了很多客人到我們班里來做客,將準備好的小猴布偶請出來,與幼兒打招呼。那我們也邀請小猴子跟我們一起做游戲吧!你們愿意嗎?

  2、教師發(fā)下布偶小猴子,與幼兒一起回顧猴子造橋時的情景。故事里的小猴子一樣造橋,請幼兒把它們一個一個的連起來。

  3、教師來當大樹,現(xiàn)在我來請一名做的很棒的幼兒當對面的大樹。教師甩動這串猴子,請對面的幼兒接住,搭成猴子橋。其他的幼兒扮演猴子,從 “橋”上“走”過去摘“果子”(幼兒用手食指和中指,當腳,從布偶上面走過去,對面的小朋友的口袋里裝了仿真水果,幼兒找出一個后,又有序的從“橋”上走回來)。

  4、在規(guī)定的時間里分兩組,進行比賽。那組采回來的果子多,就算勝利。(要求:有次序,不能從“橋”上掉下來)

  六、活動結束

  1、評價

  2、結束

中班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仔細觀察圖畫,了解青蛙樂們是如何裝扮自己的。

  2、對顏色變化有印象,體會變化所帶來的驚奇和快樂。

  3、體驗裝飾青蛙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和幼兒人數(shù)一致的圖畫書。

  2、礦泉水瓶子人手一個。

  3、涂上三原色的瓶蓋(多于瓶子)。

  4、紅、黃、藍三種顏料、皺紋紙、卡紙和海綿紙若干。

  活動過程

  一、完整閱讀,進一步感受故事。

  1、教師完整朗誦故事,幼兒人手一冊圖畫書隨著教師的講述而翻閱。在聽完故事后。

  2、集體朗誦故事。

  3、請個別幼兒完整講述故事。

  二、集中交流,發(fā)現(xiàn)青蛙打扮的方法。

  《搖滾青蛙》中的青蛙怎樣打扮自己的'?(通過染色、涂色、調(diào)色的方法來裝扮自己,把自己從綠色的青蛙變成了五顏六色。)

  二、集體玩色,發(fā)現(xiàn)顏色變化的秘密。

  1、引導語:顏色真的可以變出來?讓我們一起來試試吧!教師出示裝

  水的瓶子,讓幼兒學說“透明”。之后蓋上蓋子,鼓勵幼兒用動作、語言“施加魔法”,隨著晃動,瓶子里的水變成紅色。同樣,使另外兩個瓶子的水變成藍色與黃色,讓幼兒分別學說“火紅火紅、金黃金黃、碧藍碧藍”。老師揭示魔術的秘密(蓋子上有顏料)。

  2、兩種不同的顏色可以變成新的顏色嗎?

  3、鼓勵幼兒玩混色游戲,在紅色、藍色、黃色的水瓶上在隨機蓋上蓋子,搖動水瓶,是水瓶上的水出現(xiàn)三間色——綠色、紫色和橙色。讓幼兒發(fā)現(xiàn)紅色和黃色混合變成橙色,藍色和黃色混合變成綠色,藍色和紅色混合變成紫色。

  三、裝飾青蛙。

  1、老師這里有許多青蛙也想去參加搖滾音樂會,它們要請我們幫它們打扮。老師這里有紅、黃、藍三種顏料;有各種顏色的皺紋紙;有卡紙和海綿紙,小朋友先想好怎樣打扮,再選好材料,進行裝飾,把青蛙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2、幼兒自選材料,裝飾青蛙。

  3、講評幼兒操作情況。

  四、和幼兒分享感受:

  變變變,多好玩,變化每天都有。例如,我們在游戲表演中會變成各種角色,我們班級的墻面也發(fā)生了變化。

【中班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教案教案04-15

教案中班教案02-23

中班教案02-26

中班教案02-26

中班教案02-26

中班教案02-26

中班教案02-26

中班教案02-26

中班教案02-26

中班教案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