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春》教案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朱自清《春》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朱自清《春》教案1
學習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用普通話有感情反復地朗讀課文,理解并品味文中美的情景,美的結構,美的語言。
2、在整體把握課文的基礎上品讀精彩句、段。
3、學習本文細致觀察,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進行生動描寫的方法,理解體會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寫作特點。
4、引導學生了解寫景散文的基本特點。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聽讀、朗讀、品讀等方式,讓學生感知課文內容。
2、通過對妙詞佳句的品析,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體會美文,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
2、培養(yǎng)學生形成熱愛大自然、珍惜青春的情感。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重點:
1、賞析本文優(yōu)美的語言。
2、細致觀察景物,抓住景物特征進行細致地描寫。難點:作者借景抒情的寫作特點。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讓學生在聽讀、朗讀中理清文章思路。
二、教學重點:整體感悟,理清思路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由一學生完成)
同學們,天氣漸漸地冷了,冬天的腳步聲越來越清晰。迎著冬天的笑臉,我想起了雪萊的一句詩: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一提到春天,我們眼前就仿佛展現出一幅幅美麗動人的圖景。同學們,讓我們伴著這優(yōu)美的音樂,隨著老師一起走進朱自清先生描繪的《春》之中。(多顯示課題及作者)
。ǘ┞犈錁防收b。播放背景音樂,老師聲情并茂地朗誦。多顯示:聽讀,說感受的話。
。ㄈ┳寣W生談談聽朗誦后的感受。
師:聽了朗誦,你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請你以這樣的句式說一句話。(多顯示:聽了朗誦,我聽到了……/聽了朗誦,我看到了……/聽了朗誦,我感受到了……例:聽了朗誦,我感受到了人們盼望春天的熱烈而急切的心情。)
(四)朗讀,分組(分為5個學習小組)討論文章層次的起止段落。教師用多提示課文思路(盼春―繪春―贊春)。
(五)每個學習小組派一名學生參加聯讀課文。要求第1名學生讀“盼春”,第2―4名讀“繪春”部分,第5名學生讀“贊春”部分。(聯讀時不告訴學生起止段落,考查學生對課文內容的層次理解是否正確。)
。┙涍^朗讀和小組的聯讀,全班交流對文章結構的理解。
教師明確:
第一部分(①):盼春
第二部分(②―⑦):繪春(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迎春圖)。
第三部分(⑧―⑩):贊春。
(七)課堂小結。
(八)作業(yè)布置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品味理解本文清新優(yōu)美的語言;
2、學習抓住景物特征進行描寫。
二、教學重點:
1、品味理解本文清新優(yōu)美的語言;
2、抓住景物特征進行描寫
三、教學過程:
(一)引導品析“春草圖”
1、朗讀指導。教給學生朗讀的技巧,學會正確使用四種朗讀符號(重音輕讀;重音;小停;拖音)
2、第一次朗讀(讀),要求做到不掉字,不換字,不倒字,不多字。
3、第二次朗讀(齊讀),思考這段抓住了春草的什么特點來寫?
教師明確:嫩、綠、多
4、第三次朗讀(男女生各讀一層),悟一悟這段層次劃分的問題。教師提示可劃兩個層次。教師明確:先正面寫,第一句用擬人手法,第二句由近而遠,把春草人格化,顯示春草的生命力,"嫩嫩的"、"的",從質地、顏色的角度,突出了春草嫩、綠的特點,"滿是的"用口語顯示春草的生機勃勃的特點;然后是側面寫,第三、四句寫春草給人的歡樂與感受,充滿活力。
5、第四次朗讀(個聲讀),把“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換為“小草一下子從土里生出來”,體會其表達效果有何不同。
教師明確:“偷偷”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鉆”字寫出了小草萌發(fā)的力量以及小草頑強的生命力。而修改以后沒有這樣的表達效果。
6、美讀,各學習小組派出一名朗讀,比一比,看誰讀得好。
教師提示:語調:輕快;感情:喜愛、贊美
7、教師小結(多顯示):
寫景散文的基本特點:①抓住景物在特定季節(jié)、特定地點的特有現象進行描繪,使其特征突出。②寫景必須按照一定的順序。③寫景散文的文筆優(yōu)美精彩。
(二)運用上面所學的方法賞析“春花圖” “春風圖”“春雨圖” “迎春圖”,每個學習小組一幅圖,分工協作。
(三)各學習小組發(fā)言人把本組討論結果提交全班進行交流,教師明確:
1、“春花圖”
、偬卣鳎夯ǘ涠,花色艷,花味甜
、陧樞颍河缮隙、由實到虛。
、壅Z言:修辭―擬人、比喻、排比。
用詞:第③句中的“鬧”字寫得好,好在它不僅寫出了聲音,還寫出了熱烈的氣氛,繪聲繪色地表現出一派明媚的春光
、芨星椋簩Υ禾斓南矏壑檐S然紙上。
2、“春風圖”
、偬卣鳎汉挽、芳香、悅耳
、陧樞颍河|覺、嗅覺、聽覺
、壅Z言:修辭―引用、擬人、比喻
3、“春雨圖”
、偬卣鳎杭毭、輕盈
、陧樞颍河山斑h、由景及人
③語言:修辭―排比、比喻
4、“迎春圖”
、偬卣鳎撼錆M活力
、陧樞颍河牲c到面
(四)課堂小結
。ㄎ澹┳鳂I(yè)布置:
第三課時
教學過程:
一、探究質疑:
1、作者以怎樣的心情迎接春天的`來到?哪個詞明確地告訴我們春天還沒有來到?
明確:“盼望著”;“近”
2、“盼望著,盼望著”。為什么要連用兩個呢?
明確:這樣疊用,更能表達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
3、作者在寫春草圖時抓住了春草的什么特點來寫?
明確:嫩、綠、多
4、把“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換為“小草一下子從土里生出來”,體會其表達效果有何不同。哪個好“鉆”和“偷偷”用得好,說說好在哪里?
明確:“鉆”既表現春草沖破土層的擠勁,又用“偷偷地”修飾,形容它不知不覺地出現,生動地表明春草的活力。
5、為什么作者在描繪春草圖中要穿插一些小孩的畫面呢?
提示:小草和小孩子具有哪一個共同點呢?(小,說明他們都處在生命中最富有生氣,最活潑的時期,這個時期的生命力最為旺盛。)
明確:在春草圖中,作者將小草的畫面和小孩子的畫面組合在一起,也就是將兩個最富有生命力的景象組合起來,交相輝映,使得整個春草圖顯示出了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二、朱自清的《春》寫得太美了,其實自古以來,春天一直是人們歌詠的對象,請大家把課前收集到的有關描寫春天的詩句互相交流并保存到自己的讀書筆記本上,然后任選一幅春景圖,給它配上能反映其特征的詩句。
教師推薦部分詩句: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唐。孟浩然《春曉》
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唐。杜甫《春夜喜雨》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唐。杜甫《絕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唐。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唐。白居易《憶江南》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宋。朱熹《春日》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支紅杏出墻來。――宋。葉紹翁《游園不值》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宋。蘇軾《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三、選取文中你最喜歡的一兩句話背誦并模仿寫句子。學習小組內互相交流,然后選取寫得好的在全班宣讀。
四、《春》是一幅精美的畫,它形象生動,姿態(tài)萬千,色彩繽紛,春意盎然!洞骸肥且皇讋勇牭母,它曲調優(yōu)美,節(jié)奏歡快,動人心弦,發(fā)人深思。其實朱自清留給我們的美文不僅僅是《春》,他的《荷塘月色》,他的《背影》,他的《綠》都是不朽的篇章。課后請同學們再次親近朱自清,感受朱自清心靈中飄揚的那片風景。
朱自清《春》教案2
教學目的:
1、知識目標:
(1)反復誦讀,品味文章清新優(yōu)美的語言,感受春天的“新、美、力”。
(2)學習作者細致觀察,抓住特征多角度地描寫景物的方法。
2、能力目標:
(1)品味作者用詩一般的抒情筆調、優(yōu)美的語言描繪春天。
(2)學習比喻、擬人修辭手法的運用。
(3)朗讀課文,理解文章內容,把握作者情感。
3、德育目標:
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欣賞大自然的美。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積極進取的生活態(tài)度。
教學重點:
1、流利、有感情地誦讀課文,把握作者的感情。
2、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來表現景物的特征及細致觀察景物,抓住特點描寫的方法。
教學難點:
在景物描寫中抒情。
教學設想:
1、通過反復誦讀,引導學生品味作者描繪自然風景時那詩一般的抒情筆調,優(yōu)美的語言,從中得到美的熏陶。誦讀中注重個性化朗讀。
2、小組討論理清文章的脈絡,學習細致觀察景物,領會寫景的各種方法。
3、課堂延伸:查閱資料,找出有關描寫春的'詩句或片斷描寫,在課堂上討論、分析。
教學準備:
1、反復誦讀課文,體會作者的語言特色。
2、查閱資料,找出有關描寫春的詩句或片斷描寫,摘抄并準備在課堂上討論、分析。
3、把自己認為最美、最精彩的句子畫出來,體會美在哪里,精彩在哪里。
教學過程:
1、誦讀課文,體會作者的語言特色,感受春的活力。
2、賞析課內外有關描寫春的詩句或片斷描寫。
教學步驟:
一、盼春天:
1.導入:“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現在嚴冬將至,但我們也可以在這嚴冬中找尋春的影子,因為冬天來了,我們離天春天越來越近了,那讓我們共同來期待那富有生命力的。春天吧?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聽,春天來了……
2.欣賞音樂《春天在哪里》
二、找春天:
3.問:春天在哪里呢?在這里,在我們身邊。在古詩詞句中,下面請同學們從所學過的古詩詞中去找春天。(生回答出詩句——:例: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4.問:“能不能告訴老師詩句寫的是春天的什么景物呢?”例:上面的例句寫的是小草。
5.問:“寫草(或花、雨、風)怎么樣?”例:“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睂懗隽瞬萃⒌纳。
三、讀春天:
6. (我們找到了春天,那么的美麗,那讓我們共同來讀一讀作家朱自清筆下的春天,一起來感受一下那美麗的春景)放配樂朗誦,領會作者朱自清的感情基調。(引導朗讀課文應該用什么樣的感情)
7.分小組誦讀課文。
8.正音正字。
9.師點撥:本文寫了春天的哪些景物?(春草、春花、春風、春雨、迎春)
四、誦春天:
10.全體齊誦讀課文,要求:
(1)加深對文中形象而生動的句子理解;
(2)用明快的節(jié)奏,讀出作者熱愛贊美的感情。
11.課外延伸:
仿照課文結尾句子
春天還像什么呢?
例:春天是插花能手,用巧手裝扮人生;春天是一位偉大的畫家,用畫筆繪出五彩的世界。
12.作業(yè)布置:
(1)有感情的誦讀課文,并背誦課文及相關的詩詞句。
(2)把課文中自己認為最美、最精彩的句子畫出來,體會美在哪里,精彩在哪里。并說說理由。
附:(第二、三課時)設想:
教學目標:1、品味語言,學習比喻、擬人的修辭作用;
2、借景抒情的寫法;
3、寫景方法小結。
讓學生分小組討論,自己品味文章語言的優(yōu)美詞句,老師只是作適當的點撥。
朱自清《春》教案3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散文,全文以作者熱愛春、贊美春的感情作為線索,描繪出了一幅花卉爭榮、生機勃勃的春景圖。作者抓住江南春天“新”、“美”、“充滿活力”的特點來描寫景物,贊美、抒唱春的創(chuàng)造力和帶給人們以無限希望,從而激勵人們在大好春光里辛勤勞作、奮然向前。
學習目標:
①知識與能力目標:讀準字音,疏通字詞和了解課文內容。
、谶^程與方法目標: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深入理解文章,品味精妙語言,以達到提高語言分析能力,接受情感熏陶的目的。學習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
、矍楦袘B(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體會作者的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結合課文實例,講清比喻、擬人兩種修辭手法的特點和作用;反復朗讀,感知內容,揣摩詞語,品味語言。要解決好這兩個教學難點,一是要指導學生反復朗讀課文,二是教師要有重點地選擇實例幫助學生領會(包括比喻、擬人修辭手法的講析)。
學情分析:
學生仍較多地沿襲了小學保留下來的喜愛誦讀的習慣,這是本課加強誦讀教學的一個便利條件。
課時安排:二課時
課前準備:
古今中外寫春的作品很多,課前布置學生去搜集關于春的詩文、成語,以開闊視野,拓展思路,增加知識積累。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情導入。
同學們,春天令人神往,春天充滿生機,春天如詩情如畫意,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美麗的春光中,讓我們的心靈幻化出一派充滿詩情畫意的美好景象?捎浀妹虾迫坏摹洞簳浴罚ǚ乓魳罚赐队,生背詩文);可記得杜甫的《春夜喜雨》(接著聽音樂、看投影,背詩文)。在多少作家的筆下曾這樣深情地描繪過春天,今天讓我們再讀一篇描畫春天的優(yōu)美的散文《春》。
出示目標,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掃清障礙。
1、讀準下列加點的詞語
醞釀(yùn niàng)黃暈(yùn)應和(hè)嘹亮(liáo)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báo)披著蓑(suō)戴著笠(lì)靜默(mò)抖擻(sǒu)
水漲(zhǎng)捉迷藏(cáng)暈(yùn)巢(cháo)
2、詞語教學:學習“讀一讀、寫一寫”結合課文辨析字型字意。
欣欣然:歡歡喜喜的朗潤:明朗潤澤賣弄:炫耀
醞釀:文中是說各種氣息在空氣里,像發(fā)酵似的,越來越濃。
繁花:密密的開著的花
趕趟兒:文中是各種果樹也爭先恐后地開花。舒活:舒展,活動。
呼朋引伴:呼喚朋友,招引同伴。宛轉:形容聲音圓潤柔媚
花枝招展:比喻姿態(tài)優(yōu)美。招展,迎風擺動。
三、細讀課文,整體感知。
初步誦讀課文。閱讀時進行課文的整體把握,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理清作者思路,可思考以下問題:
1、課文寫了春天的哪些景物?請用簡潔的文字概括各自然段的主要內容。
2、這些景物各有何特點?各段描寫之間有何關聯?請用簡潔的語言,盡量完整的說出本文的行文脈絡。
全班集體研討,各抒己見,互相補充,明確課文主要內容,并且依照課文的脈絡,用自己的語言復述大師筆下春天的主要內容。
勾勒輪廓
春草圖——草報春
春花圖——花爭春
盼春——繪春{春風圖——風唱春}——頌春
春雨圖——雨潤春
迎春圖——人迎春
四、精讀課文,深入感悟,鑒賞創(chuàng)新。
[問題探究] [問題組]
a.你喜歡朱自清先生描繪的哪一幅圖畫?
b.說說你為什么喜歡?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賞析好詞好句)
c、讀一讀,讀出情。
學生四人小組設疑,可小組內互問互答,教師巡視引導、點撥、補充,不同意見全班討論。教師做好充分準備,回答學生提出的疑難問題,引導學生深入下去。做到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個體差別。
“說說你為什么喜歡”一題,是讓學生自己去讀書,去感悟,可以是一個詞用得好,可以是一句話寫得形象、生動。學生還可以找出多處去理解、品味、鑒賞、朗讀。
[明確]
◆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鉆”字用得好,“鉆”表現了生命力頑強,寫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擠勁!巴低档亍睂懗隽瞬唤浺忾g,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這樣寫賦予小草以感情和意識,富有情趣,惹人喜愛!巴低档亍币p讀,將“鉆”換成“長”或“躥”就淡了,既沒有了那種頑強的生命力,語言也不生動形象了。
◆“嫩嫩的,的”本該在“小草”的.前面,為什么放在句末?——放在句末,單獨從句子中拿出來,主要是為了強調,突出了小草嫩綠的特點,同時使句子生動活潑,富有生氣。讀時第一個字重讀,后兩字要輕。將“嫩嫩的,的”放回原來應在的位置,作比較朗讀,體味其不同的效果。
◆“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撫摸是一種溫暖、親切、慈愛、春天是幸福,含有深情的感覺。
◆課文最后三段的三個比喻句,總寫春天的新、美、力。春天是新的,她有旺盛的生命力;春天是美的,她活潑生動;春天是健壯的,她充滿了力量。
◆“盼望著,盼望著”——期待春天的心情多么殷切。東風來了——報告春天的消息。春天的腳步近了——賦予春以人的動作,表現了作者殷切而又喜悅的心情。
◆春風是無形的,是難以描繪的。作者嫻熟地從觸覺、聽覺、嗅覺的角度,把無形、無味、無色的春風寫得有聲有色,有情有感。
朱自清先生將自己的感情融于景物中,在他的筆下,所有的景物——那小草,那春花,無不充盈著躍動的活力和生命的靈氣,以至于也撩撥起我們的喜愛之情。
五、課堂總結。
在這一堂課里,我們又積累了不少的詞語,從整體上對課文有了初步的理解,理清了文章的結構,在朗讀聲中,我聽得出大家既愛春天,也愛這篇如詩如畫如歌的散文。
六、布置作業(yè)。
①掌握字詞。
、谑熳x課文,背誦1-5段,鼓勵背誦全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
檢查知識掌握和背誦情況
1.聽寫生字詞;
2.背誦1-5段;
3.讓能背誦全文的同學表演。
二、質疑問難,合作探究。
問題組:
1、閱讀了本文,你的感受是什么?
2、面對著這大好春色,你準備做些什么?
3、體會本文優(yōu)美的語言,分析其中的精妙之處,學習語言分析的一般方法。
4、文中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試分析其作用。并模仿舉例。
5、你認為好的語言應當具備哪些特點?應當如何品味語言的精妙之處?在文字表達上應注意些什么?
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仔細揣摩,盡量能口頭表達,教師從旁點撥、補充。
6、你還有哪些問題沒解決?
7、歸納出景物描寫的一般方法。由學生自己合作、探究完成,教師以實例點撥啟發(fā),盡量不要告訴學生現成答案。學生說不全就再讀相關語段,再體會,再嘗試表達。
學生討論后,可以向老師質疑,可以向同學,以形成對文章的進一步學習與探討。
學生不懂詞句舉例:
①為什么用兩個"盼望著“?(體現急盼心情)
、"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的“,為什么不說成"嫩嫩的的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如果說成"嫩嫩的的小草“,只能理解為小草本來就是這樣,課文的說法能突出春天的作用,讓小草充滿生機,顯得極為可愛)
③"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這句話的前后都描寫花,為什么中間夾一句動物的描寫?(蜂鬧蝶舞,是側面寫春花繁茂、鮮艷和甜香,同時用蜂蝶的"鬧、飛"襯花的香甜艷麗,使畫面有動有靜,有聲有色有味)
、"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為什么要這樣寫春雨?(這是春雨迷蒙時特有的景狀,作者觀察細致,整個空間彌漫著牛毛、花針、細絲一般的春雨,遠望去,屋頂上像有一層薄煙,而且是"籠"著,一個"籠"字,非常傳神地顯示出細雨朦朧的美感)
、"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應該怎樣理解?(這里的"工夫"是指時間,這句話的意思是:有一年的時間,可以做好許多事情,告訴人們應當把握時機,奮發(fā)向上)
⑥文章的結尾為什么選用"剛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壯的青年"來比喻"春天“?(這些比喻非常形象、貼切,春天給人以新生命,給人以美麗多姿,給人以力量、信心的美感。在這里,我們知道,用作比喻的事物和被比喻的事物之間有相似點)
(注意:學生還可能提出許多問題,如是詞句方面的問題,應力求滿足學生;如涉及比喻、擬人方面的問題,也應該在這里解決;如屬其他方面的問題,應告訴學生以后解決)
[明確]作者筆下的春草、春花、春風、春雨,如同一幅幅細致的工筆畫,側重描繪的是自然界之春;而迎春圖則是集中筆墨描繪了人勤春早之春。作者像是一位丹青高手,通過細致觀察,用心靈,通過含情的畫筆,描繪了春天的各種景物,賦予各種景物以鮮明的感彩。結尾以三個形象的比喻,進一步揭示了春天有不可遏制的創(chuàng)造力和無限美好的希望。
聲情并茂地朗讀,體會作品的意境、風格,讀出對春天的由衷的贊美,可以小組展開朗讀競賽,學生可以互評。看畫面朗讀,背誦。
三、拓展延伸,以讀帶寫。
有人說:“春天是插花的能手”“春天是一位偉大的畫家”“春天是個美麗活潑的仙子”……古今中外寫春的作品很多,同學們可將自己搜集的關于春的詩文、成語互相交流。
景物描寫訓練:
1.寫一段描寫景物的文字。
2.口頭交流景物描寫的片段。
交流創(chuàng)作:選出佳作,全班范圍內進行交流賞析。
四、課堂總結。
[教師小結]在理清了文章的思路之后,同學們針對自己喜愛的圖畫,抓住重點的字詞句,仔細品味、賞析,真正體味到了《春》一文準確生動、樸實鮮活、異常精美的語言。作者用心靈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將自己的情感傾注其中,表現出作者向往春天、熱愛生活、充滿希望的真情實感,是不可多得的美文。
〔學生自我總結學習本文所得〕
引導學生從形式(詞語的積累,句段篇形式上的特點)到內容(句段篇的意思,文中的情感)進行歸納
五、布置作業(yè)。
1、《我看秋天》,仿照《春》寫一篇文章,字數不限。
2、整理所收集的關于春的詩文。
朱自清《春》教案4
教學目標、:
一、引導學生品味作者描繪祖國秀麗的自然風景時那詩一般的抒情筆調,優(yōu)美的語言,從中得到美的熏陶。
二、深刻理解作者通過細致、生動地描繪充滿生命力的春天景象,來表現自己熱愛自然、熱愛生活、追求未來、積極進取的生活態(tài)度,和為建造人類美好的春天而奮發(fā)努力的崇高理想。
三、學習作者對事物的細致觀察和抓住的“春”的特點,用鮮明、準確、生動的語言,具體地、繪聲繪色地描繪了春天的各種景象,以表現季節(jié)特征的寫作特點。
四、體會本文構思精巧、結構嚴謹的特色的。
教學設想:
一、安排兩課時。
二、以文中春草圖為重點,經過老師對春草圖的示范講解和分析,學習春花、春雨圖時,學生就能在教師的引導下自己分析,這就培養(yǎng)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結尾一段的三個比喻句是深化題旨、寓意深刻的一部分,是本文的難點的。
本文宜多讀少講。特別是描繪的幾幅畫面,除開頭春草圖示范分析之外,其他可以以讀代講,以寫代講,讓學生取代老師的重復教學活動的,并從反復的讀寫活動中細細品味本文中節(jié)奏明快、樸實清新、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一、反復朗讀課文,弄清全文的段落結構的,熟悉文中描繪春天各種景象的五幅畫面。
二、精講“春花圖”。引導學生閱讀、書面分析“春草圖”。略講“春風圖”。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了解朱自清的生。
教學步驟、:
一、檢查預習引入新課。由學生領讀生字拼音:潤、嫩、眨、暈、釀、巢、脆、蓑、笠
二、導入、新課:
用唐詩導入、課文,即創(chuàng)造了課堂講讀的意境,又激發(fā)了學生的感情。至使課堂活躍起來……
師:朱自清先生以什么心情去迎接春天?
。ㄓ茂B句、短語)
生:喜悅、渴望心情、板書(盼春)追問:
。ㄍ海、(迎春)、(等春)
師:作者在文章的結尾對春天進行了怎樣的贊美?
生:比喻春天象剛落地的娃娃,象小姑娘、象健壯的青年。
師:(板書:贊美)追問:頌春、繪春、贊春,本文重點描繪了春天哪些美麗的景色?
生:春草、春花、春雨、春風、迎春五幅美麗的畫圖。
師:總寫:采用排比修辭法:山上,林木抽芽,山草變綠;河里,冰雪融化,春水溶溶,天空,春日暖融融。作者以遠、近、高、低不同角度觀察、寫景,充滿了欣欣向榮的景象。春山、春水、春日。春天多么可愛!
三、指導學習課文。
。保處煼蹲x《春》,范讀前提出思考題:這篇文章應分幾個部分,每部分寫些什么?小結:第一段,從“盼望著……腳步近了!睂懢门未禾斓膩砼R。第二段,從“一切……有的是希望。”寫春到人間的各種景象。第三段,從“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我們上前去!睙崆榈刭濏灤禾臁
。玻R讀第一段課文。
師:文章的開頭寫得很好,體會體會好在什么地方?
學生議論,教師追問:一般人寫文章總是愛抽象地簡單地說:“春天快來了”或“渴望已久的春天終于要來了!”試比較課文開頭的句子,哪句寫得好呢?
學生議論,回答。
教師補充:開頭一句疊用“盼望著”,表現了作者渴望春天到來的迫切心情,“東風來了”,“東風”借指春風,它是春天的報訊者,“腳步近了”把春天比擬作人。從盼望到感到春風來了,到仿佛聽到春天的腳步聲,步步逼近,形象地寫出了作者盼春的急切和得知春來的喜悅。另外,開頭短短一句還做到了落筆緊扣題旨,點明了春的到來。從文章的結構上來看,有總領全篇,開啟下文的作用。五幅春景圖的描繪是這句話的具體表現。這樣的開頭值得我們學習。
3.生:朗讀課文第2小節(jié)的。
師:這節(jié)寫的什么?
生:是春回大地,萬物蘇醒的總寫。
師:是用哪些詞語表現出來的呢?是用“睡醒”,“欣欣然張開了眼”來表現的。“一切”是指的萬物,對大自然的總觀!八选薄皬堥_了眼”是比喻,也是擬人。這個句子十分形象地描繪了萬物經過漫長的嚴冬后,蒙受春的溫暖、滋潤得以復蘇的神態(tài)!靶佬廊弧保g歡喜喜的樣子)一詞又傳神地表達出萬物蘇醒時的欣喜感情。語言多么清新的,比喻多么貼切。
師:“一切”這是泛指整個自然界,接下去寫了些什么?
生:寫了自然界中最大的、引人注目的山、水、太陽。
師:春天的山、水、太陽又有什么特征?課文用什么詞來寫它們的呢?
生:山用“朗潤”,表示明朗、潤譯。因為春天來了,春草出土,樹葉翠綠,所以山是朗潤的。
師:“水”又為什么用“漲”來說明呢?
生:因為冬天常用“水瘦天寒”來形容,到了春天,冰雪融化,春雨落地,它們匯入江河,水不是“漲起來了”嗎?
師:“太陽的臉紅起來了”,你知道這是什么道理呢?
學生回答,教師補充:陽光由冬天的斜射慢慢變?yōu)橹鄙,大地上的氣溫開始升高,仿佛太陽離人間近了,親昵地向人們靠近了,連模樣也看得更加清楚了?梢娪谩袄蕽櫋薄皾q”“紅”三個詞語描繪春天的山、水、太陽的特點是再精確不過了。我們應該向作者學習,精確運用詞語來表現事物的特征。以上這幾個句子只不過給春天的景色勾畫了一個輪廓,也只不過為下面五幅春景圖著點底色。對于春天各種景象的描繪,還是下面的春景圖。
師:看看第3節(jié)到第二段末,作者一共描繪了幾幅春景圖呢?
學生閱讀,討論。
教師引導學生概括為: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迎春圖。
生:讀“春草圖”。
師:春天來了,草從土地里生長出來,作者為什么要用“偷偷”“鉆”來形容呢?
生:“偷偷”這個狀語生動地寫出了小草在春的催發(fā)下,在人們難以察覺的情況中,不聲不響地生長的動態(tài)。用“鉆”而不用“長”,使人產生小草破土而出的形象,而且也顯示了它們頑強的生命力!澳勰邸睂懗隽顺跎〔莸孽r嫩可愛的,“的”寫出了小草悅目的色彩。它們都是草的后置定語。作者不靠華麗的詞藻和人工的粉飾,而是用常用的極普通的詞語恰到好處地把小草寫活了,突出了春天的特征。我們寫作時也不要堆砌華麗的詞藻,用詞既要鮮明生動,又要樸實、精當。
師:這節(jié)第一句寫了小草的嫩和綠,第二句寫了草的什么呢?能不能用一個字來概括?
生:“多!
師:“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說明草很多。但是,如果這樣寫:“園子里,田野里,瞧去綠茵茵的全是草!蹦銈冋f好不好?
學生議論,小結:這個句子單獨地看還是好的,但是在課文里就不大好了,因為前面一句已有“小草”“的”兩個詞語,“綠茵茵的全是草”,用詞就重復了。原句用“一大片一大片”修飾“滿是的”,雖然有園子里、田野里全是草的意思,但這草不是連成一片的,中間可能還有樹木、小路、田地間雜著,因此說“一大片一大片”,比說全是綠草確切。
師:多么惹人喜愛的小草啊!它招來了許多人。這里作者寫了一系列人的動作。哪些動作呢?
生:坐、躺、滾、踢、跑、捉。
師:從這些動作,你們可以想象得出,到草地上來的是些什么人?
生:是孩子。
師:這是作者抓住了兒童最喜愛的,而且是適宜于在草地上開展的幾種活動來寫的。寫兒童的活動是寫草對兒童的吸引力,突出草這一中心。而寫兒童的天真活潑,歡聲笑語又給草地增添了生活氣息,使大自然充滿了生氣。結尾一句“風輕悄悄的”這是借風襯草。
師:這句與上下文有聯系嗎?指出:照應了開頭“東風來了”,又為下文寫風伏筆。從這兩處可以看出文章結構的嚴謹。
師:請一名學朗讀春草圖。
生:默讀課文第4節(jié),參照小黑板上的提示,作分析“春花圖”的準備。
師:出示小黑板。
師:作者抓住哪些景物有順序地描繪這幅春花圖的?繪景時哪些詞用得精確的,哪些句子寫得生動、形象?作者是怎樣通過對春花的描繪表現出早春的季節(jié)特征的?
課堂書面作業(yè)、:《一幅百花爭妍,蜂忙蝶舞的春花圖》要求學生寫400字分析短文。(學生作業(yè)、附后)
師:請男學各一名上講臺讀對春花圖進行分析的短文,其余同學要作扼要記錄,發(fā)言,指出他們哪些地方理解得正確的,分析得中肯,哪些地方不夠。作者自己補充修正。
個人閱讀第5節(jié),再指名有表情地朗讀的,要求學生提出問題,開展議論。
教師提示議題:這節(jié)寫春風的。風是無形的,肉眼看不到,手碰不著。但日我們卻能夠感覺到風的強弱大小,這就要借助其他的事物。請大家議議,作者是借助哪些事物來表現風的?
學生閱讀、議論后指出:作者首先用了一個比喻,直接寫春風的柔和,接著第二句寫各種氣味:“泥土的氣息”,“春草味兒”,“花的香”,它們都是通過春風徐徐送入人們鼻里,使人直接感覺到春風的和煦。三四兩句寫聲音:鳥鳴、流水、短笛聲隨風應和,在耳邊鳴響。
師:作者借助的這些事物中哪一種寫得最詳細呢?
生:小鳥的鳴聲寫得最詳細。
師:用哪些詞語寫的呢?
生:用“呼朋引伴地賣弄”,形象地寫出鳥兒們活潑、愉快的情態(tài),用“清脆”、“婉轉”描寫鳥鳴聲的動聽、悅耳。作者就這樣借助于各種氣味、各種音響來表現春風柔和的特點和它給人以愉快的感覺。
教師補充:“吹面不寒楊柳風”,請看課文注解,現把志南和尚整首詩抄給大家。
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的。
四、課堂鞏固練習:
。保郑簼、霞、眨、釀、巢、暈、蓑、笠。
。玻庠~:欣欣然、醞釀、繁花、呼朋引伴、賣弄、婉轉、朗潤、潤濕。(答案見課文注解)
五、課外作業(yè)、。
背誦第1-5節(jié)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一、要求學生認真讀書,在上一課分析的基礎上的,書面分析“春雨圖”,引導學生細細體味作者描寫的各種雨景,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略講“迎春圖”。
二、理解結尾一段的深刻含義;學習本文對事物的細致觀察和通過對各種景物的描寫來表現季節(jié)的特征,學習比喻、擬人的修辭方法。
教學步驟、:
一、檢查課外作業(yè)、:
。保痴b課文第1-5小節(jié),先由兩人背誦,然后全班齊背一次。
2.指名學生讀出寫草的句子,并說說怎樣寫出春草的特征。
生:齊讀第6節(jié),要求學生書面完成《我對春草圖的分析》(400—500字)。
請兩名同學交流自己的習作,教師聽后小結:從哪些材料可以看出作者寫鄉(xiāng)村雨景是經過精心構思的?如撐著傘慢慢走在田間小路和小河石橋上的行人,披蓑戴笠的不誤農時冒雨耕作的農夫,稀疏地在雨中靜默著的村舍。這是一幅多么迷人,濃淡相間的村舍農田山水畫!它的重點是寫春雨的滋潤。(學生作業(yè)、附后)
生:讀第7節(jié)。
師:前幾幅是寫景物的,這幅寫的什么?明確:寫人,畫出一幅人們迎春的圖畫。寫天上的風箏到地下的孩子。從孩子又寫到(從小到老),從城市寫到農村。所有的.人都出來迎接春天了。作者用哪些詞句寫人們迎春的心情?歸納:“舒活”“抖擻”兩詞的重疊,反映了人們度過寒冬,紛紛從房舍里走出來,迎接春天到來的喜悅心情,“各做各的事”,又反映了勤勞的人們正利用大好春光創(chuàng)建自己美好生活的積極奮發(fā)的精神,繪出了人勤春早的生氣勃勃的景象!耙荒曛嬙谟诖骸睂懘禾旒钪藗儼盐諘r機,奮發(fā)向上,辛勤勞作,也抒發(fā)了作者熱愛生活,進而要創(chuàng)建美好生活,積極向上的思想感情。
生:齊讀本節(jié)課文。
女生:齊讀第三段。
師:結尾三個比喻句的意思懂了嗎?開始為什么把春天比作剛落地的娃娃呢?
生:這個比喻點明了春剛降臨人間,是新生的,是新的一年的開始。突出了春天的“新”和她給人帶來了新的希望。
師:為什么又把春天比作花枝招展的小姑娘?花枝招展這個詞怎樣解釋?
讀課文注解。小結:因為春天裝扮了大自然,美化了人間,突出了春天的“美”。
師:為什么又比作“健壯的青年”?
生答,教師補充:這是揭示春天有不可遏制的生命力,像小伙子一樣有著青春的活力,它是向上的、前進的,它激勵著人們向前走。這三個比喻句貼切而富于表現力,它從三個角度形象地反映春天剛到人間的“新”的特性,又漂亮又活潑的“美”的特性,有力量有指望的“強”的特性,把難以比擬的春之活力活靈活現地寫出來了,深化了主題。
師:全文從盼春到繪春,到頌春,到以追求與春天一樣美好的生活作結尾。構思何等精巧,結構多么嚴謹。從這篇文章,還可以看到,作者通過對事物的細致觀察,抓住春的特點,用鮮明、生動、準確的語言來描繪春天的景色,達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通篇運用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方法,使讀者如觀其景,如聞其聲,真是品嘗不盡,其味無窮。這些寫作上的特點,值得我們好好體會和學習。
主題思想:本文作者描繪了生氣勃勃、絢麗多彩的春天景象,歌頌了春天的活力,抒發(fā)了積極向上的思想感情,激勵人們珍惜春光,奮發(fā)努力,去創(chuàng)造人類美好的春天。
五、課外作業(yè)、。
。保首x并背誦全篇課文的。
。玻屑氂^察,抓住特點,寫一篇短文:《校園秋色》。
附:春花圖分析(學生作業(yè)、一)
著名作家朱自清的《春》是一篇借景抒情的佳作。其中所描寫的“春花”更給人以清新、美麗、充滿生氣的感覺。
“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這是作者描寫春花中的一句,它仿佛使讀者的眼前浮現出春花“千朵萬朵壓枝低”的情景。然后的,作者又把各種花兒的顏色寫得鮮艷奪目,呈現在讀者的眼前的。在那些花兒中,“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的”,還不時地散發(fā)著陣陣撲鼻的香味。“閉了眼”,滿樹的花兒不見了,變成了蜜桃、銀杏、黃梨。似乎人們正在品嘗著這些甜美的果實。是的,有瑰麗的春花的,才有豐碩的秋實的,聯想是多么的自然。∵@里,作者指出了一個真理:春天花團錦簇意味著秋天果實累累的。
緊接著,作者又描寫了那些忙忙碌碌地工作著的蜜峰,色彩斑斕、上下翻飛的戲蝶。剎那間,靜景在作者靈巧的筆下動了起來。蜂忙蝶舞,這不是也在突出春花那絢麗的豐姿嗎?樹上百花壓枝低,地上野花鋪滿地。許許多多的無名野花,競相開放,點綴著碧綠的草地,像清澈明亮的眼睛,像夏夜閃爍的群星。這些令人陶醉的景色,作者并沒有鋪直敘地寫,而是用“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這些擬人的手法表現出來,樸素而又真實地寫出了充滿生氣的春天是多么可愛啊。
朱自清《春》教案5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A.掌握課文寫景方法:①抓住江南春天特點來描寫景物;②分層次寫出春景畫面。
B.理解文中準確而生動的詞語和句子,初步掌握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
C.準確把握作者的感情脈絡,經過朗讀訓練,要使學生能讀出作者在文中要表達的感情。
能力目標
引導學生掌握學習寫景散文的方法并運用于寫作中。
情感目標
深刻理解作者通過細致生動的描繪,來表現自己熱愛自然,熱愛生活,追求未來,積極進取的生活態(tài)度。
教學重點:
1、能流暢地朗讀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2、理解文中準確而生動的詞語和句子,初步掌握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
教學難點:
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點運用準確、生動的語言及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方法描寫景物的寫作方法。
課時安排:四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前預習
1、掃清字詞障礙。
2、理清課文寫景的層次。
二、導入
。ǚ艓讖埓禾炀拔飯D片,讓學生回答這是哪個季節(jié)的景物,)一提到春,我們眼前就仿佛展現了陽光明媚,東風蕩漾,綠滿天下的美麗景色,就會覺得有無限的生機,無窮的力量。古往今來,許多文人用彩筆描繪春天,歌頌春天。今天學的散文《春》寫的景物可多了,有山、水、草、樹、花、鳥、風、雨等等。作者是怎樣描繪的呢?讓我們來學習今天的課文《春》,領略大好春光。
三、整體感知
1、作者簡介: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華,字佩弦,江蘇揚州人,F代散文家、詩人、學者、戰(zhàn)士。1920年大學哲學系畢業(yè)。作品有:散文《漿聲燈影里的秦淮河》、《背影》、《荷塘月色》等名篇。
2、掃清字詞障礙。
水漲zhǎng起來散sàn在草叢鳥巢cháo撐chēng傘應yìng和ha醞yùn釀niàng披著蓑suō戴著笠lì薄báo煙黃暈yùn抖擻sǒu嘹liáo亮趕趟tàng兒宛wǎn轉
3、聽錄音朗讀,體會感情。
4、學生放聲朗讀課文,用喜愛、歡欣的語氣有感情地朗讀。
5、給文章分段并歸納段意,理清作者的思路。
第一部分(1-1):盼春
第二部分(2-7):繪春
第三部分(8-10):贊春
四、研究課文:
1、第一部分——盼春
齊讀課文第一部分。
、僮髡邽槭裁匆B用兩個“盼望著”,用一個不也同樣可以表達作者期盼的心情?
明確:這種疊用,一方面表達了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和渴望的心情。
、跒槭裁粗皇谴禾斓哪_步近了,而不直接寫春天到了,或者春天快到了?
明確:此時春天還沒有到,所以一個“近”字非常準確。寫它的腳步,把春天擬人化,讓人倍感親切。
五、練習鞏固
1.給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醞釀()胳膊()抖擻()應和()支撐()
搖曳()宛轉()傍晚()撫摸()嘹亮()
2.根據拼音寫漢字。
、乓磺卸枷駝偹训臉幼樱瑇īn xīn rán ( )太陽的臉紅起來了。
、气B兒將cháo()安在fán huā nan ya()當中,高興起來了,hū p?ng yǐn bàn()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宛轉的曲子,跟清風流水應和著。
⑶地里還有工作的農民,披著suō()著,戴著lì()。他們的房屋,xī xī shū shū()的,在雨里jìng m()著。
3、填空。
、湃膰@一個“春”字展開,著力地描繪了()、()、()、()、()五幅圖畫,把一個花卉爭榮、生機勃勃、渾然完整的春天形象展現在我們的面前。
六、課堂拓展:搜集有關春天的俗語、成語、歌曲、詩詞等。
七、作業(yè):
1、抄寫本課的生字詞
德育滲透:欣賞課文內容,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第二課時
一、課前預習:1、背誦課文;2、就課文不理解之處之意
二、新課學習
1、檢查朗讀、背誦情況。
2、第二部分:繪春
。1)齊讀第2段,思考:
、俅禾旖K于盼來了,大地回春,萬物復蘇。作者滿懷喜悅的心情,先用了一句話對春回大地做了概括,學生讀“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
②總寫春回大地后,分別描繪了哪些景物?
點撥:“山”、“水”、“太陽”,運用擬人,總寫春回大地,萬物復蘇的景象,也表現了作者急切而喜悅的心情。
、叟瓮谖闹幸贿B出現兩次,可否刪掉一個?
不能,用反復的修辭手法,體現了人們盼春的心情急切。(盼春之切)
④第一段在文章結構中的作用?
總領全文,引出下文。
3、朗讀“春草圖”,思考:
(1)質疑:作者抓住了春草的哪些特點?
點撥:嫩、綠、多、軟
。2)質疑:“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一句中哪個詞用得好?好在哪里?
點撥:“鉆”“偷偷地”用得好,運用擬人生動地表現了春草旺盛的生命力。
“偷偷”體現了人們在不經意間才發(fā)現春草悄然而出的情景,賦予小草感情的意識,使小草富有情趣,惹人喜愛。
“鉆”字寫出了小草破土而出的擠勁,表現小草生命力的頑強。
(3)質疑:“嫩嫩的,的”是修飾小草的,按正常的語序應該放在“小草”前,作者卻將其放在句末,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點撥:起強調、突出的作用,強調春草嫩綠的特點。(突出了是春天的作用使小草充滿了生機,顯得極為可愛)
。4)質疑:寫春草為什么又寫人的活動?
點撥:既寫春的到來給人們帶來歡樂,又從側面烘托春草的嫩綠可愛。
小結:作者眼中的春草似有似無,若隱若現,我們可以用一句詩句來形容:唐·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要看近卻無!
4、朗讀“春花圖”,思考:
。1)質疑:作者從哪些方面描繪春花的?
歸納:
①“你不讓我,??趕趟兒。”寫花朵多;(花態(tài))
、凇凹t的像火,??像雪。”寫花色艷;
③“花里帶著甜味兒”寫花味甜;
④“閉了眼,??梨兒”由眼前的春花想到秋實;
、荨盎ㄏ?飛來飛去”寫蜂鬧蝶舞,從側面烘托春花的'繁密,香味濃郁;
、蕖耙盎ū榈厥恰睂懸盎ǘ;“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不僅寫野花多,而且色彩亮麗;
(2)質疑:這段文字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有什么好處?
歸納:①“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運用擬人,生動寫出春花競相開放的情景;
、凇凹t的像火,??學”運用比喻、擬人,寫出春花色艷(不僅使色彩更鮮明,也激起讀者豐富的想象。)
、邸吧⒃?眨的”運用比喻、擬人,寫出野花多,色彩亮麗(不僅寫出野花的繁多,而且生動形象地描繪出野花在陽光照耀下閃閃發(fā)光的明麗色彩和春風吹拂下輕
輕擺動的可愛情態(tài)。)
。3)“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如果把“鬧”換成“飛”好不好?
明確:不好!棒[”,不僅寫出了聲音,而且寫出了情態(tài)、動作,渲染了喧鬧的熱鬧景象,從側面體現春花的繁茂、鮮艷、甜香)如果用“飛”字,則無聲無息,只能表現飛時的形態(tài),而不能表現聲響和景象。
所以,作者用“鬧、飛”襯托花的香甜艷麗,使畫面有動有靜,有聲有色有味。
(4)作者寫“春花圖”按什么順序描寫的?
樹上繁花-樹中昆蟲-樹下野花按從上到下,從高到低的順序來寫
小結:春花圖猶如朱熹筆下的“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三、【反饋練習】
閱讀課文第1-4段,回答完成下列問題:
1、第①段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2分)
2、第④段寫的是“春花圖”,而劃線的句子卻寫蜂蝶的多,作者這樣寫的用意是什么?
3、“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鉆”改成“長”行嗎?為什么?(2分)
4、“坐著,躺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寫這些人的動作、行為的目的是()(2分)
A、草地有人在活動,所以要寫。 B、說明人們在春天到來時心情很愉快
C、是間接寫草地,突出草的嫩綠可愛,D、寫了草,又寫人,構成一個畫面
5、選文的第③段寫的是“春草圖”,其中寫春草“質地”的詞語是寫春草“色澤”的詞語是寫春草旺盛長勢的句子是(3分)
6、“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這句話用了什么修辭方法?作用是什么(2分)?答:
四:課堂拓展:課后研討與練習一
五、課堂小結;
作者抓住春天的景物特點,準確生動地描繪出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而且結構清晰:按盼春—繪春—頌春來組建全文。構思巧妙
六、作業(yè):參照“春花圖”,選取某個季節(jié)里的一個景物進行生動描繪。
【朱自清《春》教案】相關文章:
朱自清《春》教案02-04
朱自清《春》教案優(yōu)秀12-29
朱自清《春》 教案(精選17篇)09-05
朱自清《春》教案【優(yōu)選15篇】11-23
朱自清春說課稿11-28
朱自清《春》教學反思06-18
朱自清春說課稿9篇11-28
朱自清匆匆教案02-21
部編版朱自清春說課稿范文(精選11篇)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