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教案> 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時間:2024-03-22 07:43:34 教案

中班教案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班教案4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探索,初步發(fā)現紫甘藍汁遇到酸堿物質發(fā)生顏色變化的有趣現象。

  2、嘗試在觀察、猜測、驗證中大膽表述自己的發(fā)現。

  3、對生活中變化感興趣,體驗探究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前期經驗:幼兒在自然探索區(qū)對紫甘藍探索有了興趣并初步了解一些經驗。

  2、物質準備:實驗材料:大記錄表、紫甘藍汁(放入小瓶中)、白醋、蘇打水、雪碧、蜂蜜水、脈動、茶葉水、塑料杯若干。

  3、視頻課件:

  驗證視頻:介紹飲料放入紫甘藍汁后發(fā)生變化的原因。

  活動過程:

  一、魔術導入,引發(fā)幼兒興趣,認識紫甘藍汁。

  1、操作:紫甘藍汁噴花實驗。

  教師:為什么會出現紅色呢?

  秘密就藏在老師今天帶來的材料里。

  二、第一次操作,初步探索紫甘藍汁遇酸堿物質發(fā)生的`顏色變化。

  1、出示材料,區(qū)分蘇打水和白醋的特性。

 。1)提問:它們有什么氣味(讓幼兒猜測)

  2、幼兒探索實驗

 。1)如果把紫甘藍汁倒入白醋和蘇打水中會發(fā)生什么變化呢?

 。2)交代實驗要求:一個桌子4個小朋友,把小瓶的紫甘藍汁分別倒入白醋和蘇打水里,看一看發(fā)生的變化。

  3、幼兒第一次實驗,教師重點觀察(飲料加入紫甘藍汁后發(fā)生的變化)

  提問:你們發(fā)現了什么?有什么問題嗎?

  4、觀看課件(小博士),了解紫甘藍汁使飲料變色的原因。(感受紫甘藍汁的神奇作用,激發(fā)幼兒探究興趣。)

  5、那么你們現在知道紅色的花是怎么變出來了嗎?(白醋變出來的)

  小結:紫甘藍汁放入白醋中,會變成紅色;放入蘇打水中,會變成藍色。

  三、第二次探索,進一步感知紫甘藍汁遇酸堿物質發(fā)生的顏色變化。

  1、出示材料,幼兒認知(脈動、雪碧、蜂蜜、茶葉水)。

  2、提問:紫甘藍汁倒進這4種飲料里會發(fā)生什么顏色變化?集體猜測,記錄。

  3、集體探索實驗。

  4、交流發(fā)現,你們發(fā)現了什么?集體驗證。

  為什么把紫甘藍汁倒進雪碧和脈動和剛才的白醋一樣會變成紅色?倒進蜂蜜和茶水會變成藍色呢?

  5、出示小博士。

  小結:原來脈動、雪碧、白醋它們都是酸性物質,所以變成了紅色。蜂蜜、茶水、蘇打水都是堿性物質,所以變成了藍色。

  活動延伸:

  如果紫甘藍倒進有顏色的飲料中,又會有什么有趣的現象呢?我們去探索區(qū)再去嘗試下吧。

中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能說出生活中常見的手勢所表達的含義并根據手勢進行創(chuàng)造性地想象。

  2、引導幼兒看手勢創(chuàng)編不同的故事, 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3、聯系生活實際,引起幼兒學習各種手語的興趣。

  活動準備 課件-視頻:手語歌曲《祈禱》

  活動過程

  一、導入“會說話的手”

  1、教師做簡單的手勢,讓幼兒知道表達的含義。

  小結:不光嘴能說話,手勢也能講話。

  2、做生活中常見的'手勢,知道其表達的含義。

  二、手勢像什么

  1、教師做簡單的手勢,讓幼兒聯想像什么。

  教師:有的手勢能讓你聯想到一些東西。

  現在我做一個手勢,你們想一想它像什么,想得越多越好。

  2、請個別幼兒做手勢,讓其余幼兒猜猜是什么。

  三、看手勢編故事。

  手勢不僅可以說話,還能講故事呢!

  1、看手勢表演故事。

  2、幼兒根據手勢自由編故事。

  3、講述故事。

  四、聯系生活,學做手勢。

  1、聯系幼兒看過的手勢

  (1)還有哪些人只能用手勢來說話?

 。2)你還在哪里見過?為什么要做手語?

 。ぐl(fā)幼兒關心聾啞人的情感)

  2、教師做手語,幼兒學做手語動作。

  我也來用手說一句話,猜猜它是什么意思?

 。ㄓ變簩W做)

  五、結束部分

  1、欣賞手語歌曲《祈禱》

  2、咱們一起來學一學吧,幼兒邊看邊學做手語動作。

中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理解單數與雙數的實際意義,有一定的數數、統計和比較等應用數學的能力。

  2、學會觀察樹葉的特征,能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自己對樹葉的認識。

  3、在活動中能體驗到同伴間學習的樂趣,培養(yǎng)合作的精神。

  4、了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5、能與同伴合作,并嘗試記錄結果。

  活動準備:每人一份樹葉(葉柄)、一張表格、一只筆、展示板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師:小朋友們、大家好。今天老師為你們請來了一位客人。下面我請小朋友們豎起你們的小耳朵,仔細的聽好了。聽···,他來了。(聽完后)接下來,有哪位小朋友已經聽出,老師今天請來的這位小客人是誰呢?請小朋友們舉手來告訴老師。

  幼:風聲、樹葉、等。

  師:大家都很聰明,都聽出了這是樹葉。下面讓我們來看一看找一找 ,樹葉里有哪些秘密呢?

  (二)、對葉片的統計與分析

  1.教師示范

  師:下面我請小朋友們來看一看、數一數,老師手上的這一根葉柄上有幾枚小葉片?好現在請小朋友們來跟老師一起數一數,好嗎?

  幼:好。(幼兒跟著老師一起一瓣一瓣的摘下來,然后在數。)

  師:好了,剛剛小朋友們與老師一起數了老師葉柄上的小葉片有幾片。下面老師請小朋友們自己來數一數,然后把數好的小葉片數量記錄下來。

  2.幼兒示范

  師:教師在一旁巡回觀察,并且記錄下,幼兒是怎么用自己的方法來數小葉片的。

  師:教師在巡回完之后。教師問幼兒,這么多的葉片,你是怎么數的?

  幼:我是一瓣一瓣數的、兩瓣兩瓣的,等一起數的。

  師:小朋友用了很多種方法數葉片,你認為那種方法又快又準確?

  小結:生活中我們在數量較多的東西時,有很多種方法,小朋友可以采用最適合你的方法,將東西數得又快又準確。

  3.分析探索葉片的單雙數的規(guī)律

  師:老師剛才發(fā)現讓小葉片兩片、兩片做好朋友這種方法很有趣,我們一起用這種方法在來數一數。

  幼:(把兩片、兩片放在一起,然后數一數,教師在一旁巡回指導)

  討論分析:

  師:你們發(fā)現了什么?(有的樹葉,它的葉片兩片、兩片都找到了好朋友:有的還剩下一片沒找到朋友。)

  樹葉分類:

  師:這里有兩張表格,我們把都能找到好朋友的'葉片送到這張表格里.把還剩下一片沒有找到朋友的葉片送到另外的一張表格里,看看會發(fā)現什么秘密。

  統計數字:

  師:都能兩片、兩片成為好朋友的葉片,上面小葉片的數量各是多少?還剩下一片沒有找到好朋友的葉片,上面小葉片的數量又各是多少?

  分析兩類數字的特點:

  師:小朋友們你們有沒有發(fā)現什么秘密啊。

  幼:沒有。

  師:老師發(fā)現有些樹葉寶寶都有一個好朋友,而有些只有一個人。你看數字6寶寶,他們有3對好朋友,而數字7寶寶,卻多出了一個寶寶。所以你們覺得數字寶寶中有什么秘密呢?

  師:你看6、8、10、12、14這些數是什么數?7、9、11、13、15這些數是什么數呢?他是不是能兩個、兩個的湊成相同人數的呢?還是不能。

  師:小朋友都發(fā)現了這個秘密,老師覺得6、8、10、12、14這些數是雙數,因為他們能剛好能兩個、兩個的分好。7、9、11、13、15是單數。

  師:誰有不同的意見嗎?(討論10以上的單雙數。)

  討論發(fā)現:已經學過的單雙數規(guī)律同樣適用于10以上的數字,拓展已有經驗。

  活動結束

  出示葉片數量是1~5的樹葉.建構完整的單雙數序列。

  師:這里還有一些樹葉呢,請把它們放到單數或者雙數的表格里去。

  活動延伸:請小朋友們回家之后找找哪些物品也有這些規(guī)律。

  教學反思:

  在操作的過程中進一步鞏固對顏色的分類。這個環(huán)節(jié)感覺幼兒還行,興趣還是挺濃的。最后把樹葉寶寶送回家,這樣設計的目的是起到層層遞進的作用,首先讓孩子認識黃色和綠色,然后再區(qū)別這兩種顏色,這個過程中,幼兒基本能區(qū)分出黃色和綠色,但有個別幼兒不能用正確的語言表達清楚;顒拥淖詈笠粋環(huán)節(jié)是通過游戲鞏固幼兒根據顏色進行分類,并體驗樹葉媽媽和樹葉寶寶之間的情感。在最后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中,我運用黃房子和綠房子,讓孩子根據顏色找到樹葉寶寶的家。

中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會唱歌曲,并感受和表現歌曲中的附點節(jié)奏。

  2、借助游戲中的動作,進一步加深對身體各部分的認識,并能理解和記憶歌詞順序。

  3、玩"指鼻子"游戲時,努力使自己的動作與集體保持一致。

  4、在學會歌曲的基礎上初步掌握的玩法,學習按游戲和音樂的要求,相應的按節(jié)奏變換動作,

  5、能唱準曲調,吐字清晰,并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

  活動準備

  1、幼兒會玩"指鼻子"游戲。

  2、教學掛圖、教學CD。

  活動過程1、通過游戲"指鼻子"引出活動名稱。教師報名稱的時候可以由慢到快,速度的變化可以進一步激起幼兒的興趣。教師任意地說身體各部分的名稱,讓幼兒在自己的身上及時指出。

  2、傾聽歌曲《頭發(fā)肩膀膝蓋腳》。

  (1)教師以較慢的速度范唱歌曲《頭發(fā)肩膀膝蓋腳》2遍,隨后教幼兒隨伴奏念歌詞,讓幼兒根據歌詞內容指出身體的相應部位。對反應迅速的幼兒及時表揚。

 。2)教師以常速范唱歌曲,讓幼兒迅速地指出身體的相應部位,對反應慢的幼兒進行個別指導。

  3、幼兒集體唱歌曲《頭發(fā)肩膀膝蓋腳》。

 。1)幼兒隨伴奏唱歌曲,教師以平常的速度彈奏。

  (2)讓幼兒頭發(fā)、肩膀、膝蓋、腳中任何一個部位的歌詞而以指身體部位的動作代替,并讓幼兒改變歌唱時的速度和力度。

  4、學玩游戲:藏起來。

  (1)教師以較慢的速度邊唱歌邊示范游戲的玩法,請幼兒觀察并說出。

  教師;我還能用這首歌曲來玩游戲呢,F在,我玩這個游戲,你們仔細聽,然后告訴我這個游戲怎么玩的',好嗎?

 。2)教師帶著幼兒一邊唱歌邊玩"藏起來"的游戲。

  教師:現在,我們一起來玩這個"藏起來"的游戲。你們不想唱身體的那個部位呢?

  5、復習歌曲。

  活動延伸教師可以讓幼兒根據這首歌的旋律自己創(chuàng)編歌詞,或者改變唱歌時的速度和力度。在日常生活中多引導幼兒關注身體其他部位的名稱。

  教學反思

  在活動中,為提高幼兒的注意力,我采用動靜交替的方式,激發(fā)幼兒的興趣,在引導幼兒思考的同時,讓幼兒的肢體也動起來,不抑制他們好動的天性,因此,幼兒樂于參與活動,樂于動口動手,樂于展現自我。做到了玩中學,學中玩。在活動中,我安排了幼兒自主表演這首歌,幼兒們都想展示所學,為了給他們一個自我展示的機會,這個活動最終顯得有些長,如果重新組織這個活動,我會注意這一點的。

【中班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教案教案04-15

教案中班教案02-23

中班的教案04-06

中班教案12-27

中班教案12-27

中班教案12-27

中班教案12-27

中班教案12-27

中班教案12-27

中班教案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