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案> 語文教案

語文教案

時間:2024-03-22 08:40:16 教案

【精品】實用的語文教案7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語文教案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品】實用的語文教案7篇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感知分析語言文字,再現(xiàn)詩中意境,品味其組成的宏大氣勢。

  2、了解詩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結合詩中博大、生動、雄渾的意境展開聯(lián)想,體會詩人壯闊的胸懷和豪情壯志。

  【教學重點】

  領悟這首詩所表現(xiàn)的意境美和情感美

  詩歌主旨的理解

  【教學難點】

  體會渴望破壞世界、創(chuàng)造新世界的熱情和決心

  培養(yǎng)聯(lián)想和想象能力

  【教學思路】

  這首詞是語文詩歌閱讀欣賞中的第一課。在這首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郭沫若激情昂揚的情感。通過本課時的教學,力求讓學生體會到一個偉大人物的崇高情愫,深廣胸懷和精湛的文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對意象的感悟能力。

  【設計思路】

  1。課型:詩歌講讀鑒賞課

  2。方法:播放錄音、反復誦讀、教師講解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知道有一個特殊的日子——五四青年節(jié),這是我們的節(jié)日。我們青年人是只爭朝夕、奮發(fā)進取、拼搏向上的。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有這樣一位青年,他的名字很特殊,取家鄉(xiāng)兩條河流的名字作自己的筆名,他就是郭沫若。今天我們就走近郭沫若,走近他的《立在地球邊上放號》。

  二、作者簡介

  郭沫若生于四川樂山,幼年入家塾讀書,1906年入嘉定高等學堂學習,開始接受民主思想。1914年春赴日本留學,先學醫(yī),后從文。這個時期接觸了泰戈爾、歌德、莎士比亞、惠特曼等外國作家的作品。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fā),他投身于新文化運動,寫出了《鳳凰涅磐》、《爐中煤》等詩篇。這一時期的代表作詩集《女神》擺脫了中國傳統(tǒng)詩歌的束縛,充分反映了“五四”時代精神,在中國文學史上開一代詩風,是當代最優(yōu)秀的革命浪漫主義詩作。

  拓展:郭沫若名字的由來

  1919年,郭沫若在日本留學時,取了“沫若”這個筆名。“沫”“若”,即沫水和若水。沫水,古水名,即今大渡河,是岷江的最大支流,位于四川省中西部;若水,古水名,即今雅礱江,是金沙江的最大支流,位于四川省西部!澳薄叭羲笔橇鹘浌艏亦l(xiāng)的兩條河流。郭沫若取此二水作為筆名,是表示他身在異國、不忘家園的意思,也表現(xiàn)了他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

  三、朗讀感知

  1。請一名學生朗讀

  2。問題:這首詩給人的主要感受和印象是什么?

  宏偉、強力、壯麗、熾熱、奔放

  3。播放朗誦音頻

  四、寫作背景介紹。

  1919年,五四運動給中國社會帶來了嶄新的氣象。舊道德、舊禮教、專制政治與一切封建偶像受到猛烈抨擊和批判,新事物、新思想、新文化與一切進步要求則得到熱烈的崇尚與贊揚。倡導科學與民主,爭取獨立與自由,張揚個性意識,追求個性解放,要求改造舊的社會、建設新社會,成為時代的強音。

  五、朗讀、領會,品評、鑒賞。

  1、請同學們試著用自己的語言描繪這首詩所展現(xiàn)的畫面

  示例:這首詩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的,是一個巨人的形象。他站在地球邊上,站在“全方位”俯瞰地球的立足點上,吹響一聲聲響徹寰宇的號角。他的號角歡呼在怒涌的白云、壯麗的北冰洋,也歡呼在要把地球推倒的太平洋——歡呼來自空間各個方向。排山倒海般的洪濤既具有巨大的破壞力,又蘊藏著同樣巨大的創(chuàng)造力,那就看人們能否掌握它、駕馭它?窗,滾滾而來的洪濤正在不斷地努力向前,描繪著“力的繪畫”,表演者“力的舞蹈”,演奏著“力的音樂”,抒寫著“力的詩歌”,激蕩著“力的律呂”。

  2、請找出這首詩歌的意象

  白云、北冰洋、洪濤

  3、請圈出詩人所運用的動詞

  怒涌、提起、推倒、毀壞、創(chuàng)造、努力

  4、問題討論:詩歌為什么要描繪滾滾洪濤?

  教師點撥:《立在地球邊上放號》寫于1919年9、10月間。時郭沫若受五四運動和月革命的沖擊,決然從日本渡;貒N逅倪\動所產生的偉大的“力波”越過太平洋,直接震動了時刻感應著時代脈搏的年青氣盛的`郭沫若,當他置身于日本橫濱的海岸,面對浩渺無邊的大海,那驚天的激浪和著時代的洪流一起撞擊著他的胸懷,使他的如擦之筆,得到了縱橫揮寫的創(chuàng)作契機詩中描繪的滾滾洪濤的景象,正是“五12539;四”運動巨大聲勢的象征。再推開一層說,也是世界潮流的大工業(yè)生產規(guī)模的具體象征!拔12539;四”運動對于中國,正如滾滾而來的洪濤一般,它正以巨大的破壞力,沖決一切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思想羅網(wǎng),同時以偉大的創(chuàng)造力建樹嶄新的科學與民主的現(xiàn)代文明!拔12539;四”運動所展示的中國未來,是光輝燦爛的圖景。從第二個更宏觀的思想層次說,世界朝流的大工業(yè)生產,也正以排山倒海之勢,席卷日本,沖向中國,并且勢將蔓延到全球各個角落,這是歷史前進的不可阻擋之勢。

  于是,在詩人的筆下出現(xiàn)了一幅雄奇壯偉、流動奔突的畫面。于是詩人寫下這首對于力的贊歌,正是那種向舊世界、舊文化、舊傳統(tǒng)猛烈沖擊的時代精神的象征。

  5、問題討論:“力的繪畫,力的舞蹈,力的音樂,力的詩歌,力的律呂喲”怎樣理

  解這段話的深刻含意?

  教師點撥:這是對力的歌頌和贊美,詩人從多角度描繪

  了力的內涵,強調色彩,突出形態(tài),體現(xiàn)其神韻,反映其節(jié)奏,多層面感受力和

  美。詩人盡情歌頌的力,其實正是五四時期的那種時代精神的特征。

  6、根據(jù)以上分析談談你對詩歌主旨的理解。

  教師點撥:這首詩的描寫的橫跨兩大洋的巨人,其實都是詩人的自我形象,詩歌表達了詩人渴望破壞舊世界、創(chuàng)造新世界的熱情和決心。

  這首詩堪稱為郭沫若早期“火山爆發(fā)式”的詩歌代表作之一,從其詩歌中最能感受到“五四”時期狂飆突進的時代精神。據(jù)作者說,在那段時間里,“惠特曼的那種把一切的舊套擺脫干諍了的詩風和五四時代的暴突進的精神十分合拍,我是徹底地為他那雄渾的豪放的宏朗的調子所動蕩了!保ā段业淖髟姷慕涍^》)這首詩,正是這種惠特曼式的“雄渾的豪放的宏郎的調子”。它是感情激蕩時一氣呵成的,是火山爆發(fā)噴涌而出的巖漿,其氣勢洶涌,灼熱逼人。

  六、布置作業(yè)

  1、背誦這首詩。

  2、閱讀郭沫若的《天狗》。

語文教案 篇2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并掌握“古怪、無憂無慮、盡職、閉息凝視、變化多端、生氣勃勃”等詞語,會用“任憑”“生氣勃勃”造句。

  2.感受作者用具體事例表現(xiàn)動物特點的寫作方法并能仿寫。

  3.懂得本課抓住貓的性格特點、有層次敘述的寫作方法。

  4.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背誦優(yōu)美段落。

  過程與方法:

  1.通過理解重點詞句、邊讀邊想象畫面等方法,體會大貓的性格古怪,小貓的淘氣可愛,體會老舍先生對貓的喜愛之情。

  2.和同學交流閱讀后的感受,發(fā)表自己的見解,體會文章的情感。

  3.培養(yǎng)獨立的閱讀能力,體會詞句表情達意的作用。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認識貓的特點,體會作者對貓的感情,從而激發(fā)學生愛護小動物的情感。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通過理解重點詞句、邊讀邊想象畫面等方法,體會貓的古怪性格及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并初步領悟表達方法。

  教學難點:

  感受作者用具體事例表現(xiàn)動物特點的寫作方法并能仿寫。

  三、教學策略

  《貓》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寫的一篇散文,細致、生動地描述了貓的古怪性格和滿月時的淘氣可愛。尤其是在寫貓的性格時,是將看似矛盾的事情一一列出,使貓性格的古怪鮮明生動。教學時可以采取如下策略:

  1.以讀促悟,以悟促情。學習這篇課文,在讓學生通過朗讀體會貓的特點和可愛,感受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的同時,還要注意揣摩文章的表達方法,體會作者運用富有情趣的語言表達的方法。

  2.讀寫結合。帶領學生豐富自己的語言積累并注意把這些方法運用到習作實踐中去,把讀與思、讀與寫有機結合起來。

  四、教學過程

 。ㄒ唬┞(lián)系生活,建立情感

  1.哪些小朋友家里養(yǎng)過貓?你們仔細觀察過貓嗎?貓給你們什么印象?

  2.有一位很有名的作家老舍,他非常喜歡貓,還特地為貓寫了一篇文章。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貓》。

  【設計意圖】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進入語文學習。多媒體課件展示貓的各種形態(tài),可以使學生感受貓的可愛。通過圖片展示,設懸來引出課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起學生閱讀文本的欲望。

 。ǘ┏踝x課文,理清脈絡

  1.自己讀課文,看能不能讀懂,不懂的語句自己做上記號。

  2.查字典,理解詞語:盡職、變化多端、閉息凝視。

  指導方法:學生抓住組成詞的關鍵字眼,查字意,然后理解詞義。

  3.這篇課文中,寫了哪些貓?(大貓和小貓)

  4.想一想:課文第一段,主要寫大貓的什么特點?課文第二段,寫小貓的什么特點?把能概括它們這一特點的句子畫下來。

  第一段:貓的性格實在古怪。

  第二段:滿月的小貓更可愛。

  【設計意圖】讀通文本是學生閱讀理解文本的前提,多種形式的學習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為深入體驗文本做好鋪墊。增強學生對文章內容的整體感知,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和審美能力。

 。ㄈ┢纷x課文,體會語句

 。▽W習課文第一部分。)

  1.課文開頭第一句就說:“貓的性格實在古怪”,下面就寫它怎么古怪,它古怪在哪兒呢?聽老師讀課文。

  2.先來看第一自然段,邊讀邊想:從敘述的內容里,我們看到了貓的幾種不同的形象?

  結合課件以及平日觀察,具體描繪一下貓的這些形象。每敘述一個形象,要求概括一下自己對貓的印象。

  出示課件圖片:貓在睡覺。學生敘述:貓很老實。師:無憂無慮。

  出示課件圖片:貓出去玩。學生敘述:貓很貪玩。

  出示課件圖片:貓等老鼠。學生敘述:貓很盡職。師:盡職。突出:非……不可……

  (1)點撥:貓又是老實,又是貪玩,又是盡職,那么課文上是怎么把這些不同的特點連起來的呢?你們再讀讀課文,特別注意課文中連接的詞語和句子。

  說老實吧,它的確……;可是……;說這貪玩吧,的確是呀……;可是……。

 。2)比較讀,體會兩種句式語氣有什么不同?

  第一組:

 、僬f它老實吧。②它很老實。

  第二組:

  ①說它貪玩吧。②它很貪玩。

  “說它老實吧”“說它貪玩吧”,我們體會體會,這種語氣給你什么感覺?(并不完全這樣)

 。3)小結:說它老實,它是乖,可是,它又貪玩;說它貪玩吧,它是貪玩的,可是,它又盡職的。所以課文開頭第一句就說:“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這些就是貓的古怪的表現(xiàn)之一。

 。4)啟發(fā):其實貓就是貓,白天睡大覺,晚上捉老鼠,沒事東跑西跑,根本談不上什么古怪呀,老實呀,乖,貪玩呀,盡職呀。但是作者為什么這么寫呢?(作者愛貓,覺得貓像頑皮可愛的小孩似的,所以運用了擬人的手法,這樣就把作者愛貓的感情表達出來了)

  (5)指導朗讀,F(xiàn)在我們看,誰能把作者對貓的愛表達出來。

  【設計意圖】通過對“任憑……也”“非……不可”“無論……也”這幾組關聯(lián)詞的關注,使學生懂得它們可以把貓的“貪玩、盡職、不高興”的特點表現(xiàn)到極致,也正是這些矛盾的表現(xiàn)才讓我們充分地感受到了貓的性格古怪。

  2.繼續(xù)學習,貓又怎么古怪,第二自然段中,哪幾句是主要的,能概括全段內容的?把有關的語句畫下來,自己講一講。

  這一自然段讀讀、想想、講講。如,層次怎么分,詳略怎么樣,運用怎樣的表現(xiàn)手法,用詞和造句,甚至標點符號的作用等都可以挖掘。

  學生交流:

  (1)“它要是高興,能比誰都溫柔可親”后面用了冒號,表示下面寫貓的.溫柔可親。

 。2)高興時的溫柔可親是詳寫的,不高興時一聲不響,寫得簡略。

 。3)寫高興時著重寫了貓的不同叫聲。

  突出有關詞語:長短不同、豐富多腔、粗細各異——變化多端。

 。4)貓并無高興與不高興之分,這里作者運用擬人的手法,表達了作者對貓的感情。

  (5)指名讀第二節(jié),把冒號、層次、感情等用停頓和語調表達出來。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畫批,深刻感悟到大貓的古怪,將“古怪”這樣抽象的詞語具體化,感受古怪一詞運用得如此恰當。老師在學生品讀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感悟作者的寫作方法,老師做方法的整體回顧和梳理,為學生后面的學習和仿寫練習打下基礎。此外,句式訓練,讓學生明白句與句之間是如何連接的,為學生打好語言運用的基礎。

  3.學習第三自然段。

 。1)這一自然段進一步寫出貓的古怪。用一對反義詞把這一節(jié)的內容概括一下嗎?害怕、勇猛。

  (3)用上關聯(lián)詞語把它們聯(lián)接起來。“既……又……”“雖……但……,更多的是……”

  4.現(xiàn)在我們來看第一段,寫貓的古怪,分了哪幾層來寫。

  課文中哪些方面寫得詳細?老實、盡職、溫柔可親、勇猛。

  為什么作者寫貓的老實、盡職、溫柔可親、勇猛比寫貓的貪玩、一聲不響、膽小要詳細呢?

  原因:一方面是作者愛貓,就把貓的長處寫得詳細;第二,事實上貓的優(yōu)點是主要的,不然的話,怎么會許多人家養(yǎng)貓,作者又怎么會愛貓呢?

  5.指導:概括段意,這一段主要寫的什么?還可以用書上哪一句概括?(貓的性格實在古怪)這一句寫在這一段的第一句,這叫什么方法?這樣寫有什么好處?(讓人一看就明白,而且印象深刻)

 。▽W習課文第二部分。)

  1.你們再看第二段的第一句,在全段中的地位怎樣?(段首概括)

  “滿月的小貓更可愛”,“更”字告訴我們作者愛貓,更愛小貓。從課文里找找,哪些詞語本來是用在小朋友身上,現(xiàn)在卻用到小貓身上去了。從“不哭、打秋千、生氣勃勃、天真可愛”體會擬人手法的運用及作用。

  2.小貓的可愛,感覺到了嗎?誰來講講,先照課文講,然后補充自己所觀察的說出小貓的天真可愛。

  3.指名練習朗讀。

  【設計意圖】這部分內容淺顯,大部分情景學生都親眼見過,或能想象出來。主要通過自讀、評讀的方法,讓學生自讀自悟。悟出作者是依然是運用了具體事例和擬人寫法寫出小貓活潑可愛的特點,并且通過不同形式的反復讀達到積累語言的目的。

 。ㄋ模┚毩暠痴b

  1.鞏固詞語理解。

  “任憑、無憂無慮、溫柔可親、盡職、變化多端、閉息凝視、古怪”,從中挑出兩到三個詞語,寫出貓給你的印象。

  2.練習背誦第四自然段。

  【設計意圖】積累語言,完成教學目標。

 。ㄎ澹┛谡Z練習

  過去我們寫動物,只會寫出動物的形狀、生活習性,這篇課文卻著重寫出了貓的性格及作者對貓的愛。誰能選自己所喜愛的一種小動物,說出它的特點,表達出對它的感情。

  提供導語:__________的性格實在__________,__________。

  【設計意圖】實現(xiàn)課內外遷移,實現(xiàn)課內學習的能力遷移和情感內化。

  (六)布置作業(yè),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段落,摘錄好詞佳句。

  2.小練筆:試著把你喜歡的小動物的特點寫出來。

  【設計意圖】落實語言積累,學習寫法。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積累詞語、了解課文內容,培養(yǎng)誦讀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相結合的寫作手法及起表現(xiàn)作用。

  3、感受口技這一傳統(tǒng)民間藝術的魅力。

  教學重點:體會文中對口技表演者高超技藝的生動逼真的描寫,并注意本文層次清晰、有條不紊的特點,以及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手法。

  教學過程:

  一、課文導入。

  教師:1993年,有一個藏族小伙子叫洛桑,在中央電視臺名牌欄目《曲苑雜壇》中表演系列節(jié)目“洛桑學藝”一炮打紅。在“洛桑學藝”中,他把自己的特長發(fā)揮得淋漓盡致。自此一年內,洛桑這個笑星迅速紅遍大江南北。遺憾的是,這位年輕的笑星過早地隕落。1995年10月2日因車禍去世,年僅27歲。時至今日,許多人還對他的表演記憶猶新。下面我們一起來重溫一下這位年輕笑星的精湛表演。(播放洛桑學藝片段,約3分鐘)

  教師問:短片中那么多的聲音是怎么來的?明確:都只是憑一張嘴模仿出來的。

  問:知道這種技藝叫什么嗎?明確:口技。它是一種運用口腔發(fā)聲技巧來模擬各種聲音的傳統(tǒng)民間藝術。

  問:洛桑雖然已經去世了,但直到今天我們還能通錄像欣賞他精彩的口技表演,其實,口技是一種很古老的民間藝術,可那時不象現(xiàn)在有攝象機,他的'精彩表就只有通過文字記載。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一場用文字形式記載的口技表演。這就是清代作家林嗣環(huán)寫的《口技》,把書翻到20課。

  二、新授。

  首先,讓我們來欣賞一下這場口技表演。(聽錄音)

  1、 齊讀課文。

  2、 問:剛才我們欣賞的《洛桑學藝》中,洛桑的表演道具很簡單的,那么文章中的這位口技藝人又使用了哪些道具呢?明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

  問:文中哪一節(jié)對此進行了交代?明確:開頭和結尾兩節(jié)。

  問:按理講對道具的交代只要一處就足夠了,作者為什么要交代兩次呢?

  明確:說明口技藝人技術的高超。問:那么這位口技藝人技藝的高超表現(xiàn)在哪里呢?

  如學生不能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把他放一下,等會再來看。

  3、問:課文中的口技藝人模仿了哪些聲音?明確:犬吠 欠伸 囈語 兒啼 婦嗚 夫叱 絮絮,齁聲、婦拍兒漸止、鼠作作索索、盆器傾側、咳嗽,大呼、齊哭、百千大呼、百千兒哭、百千犬吠、力拉崩倒、火爆聲、風聲、求救聲、搶奪聲、潑水聲 等。

  問:這么多的聲音都是同一個場景中發(fā)生的嗎?明確:不是,三個場面:①一家四口人由夢而醒。②一家人由醒而夢。⑧火起后眾人的慌亂惶恐。

  請一位同學來朗讀一下第2節(jié)。問:這一節(jié)中大家對那些詞句在理解上還感到困難?(學生質疑,相互幫助解決)如無疑問,教師提問,學生回答。----①“眾妙畢備”的“妙”

語文教案 篇4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 選擇一個課外讀到的名人故事講給同學聽,培養(yǎng)良好習慣。

  2、同時認真聽其他同學講名人故事,交流讀后感想。

  3、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表達力。

  教學重難點:

  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表達力。

  教學過程:

  談話導入

  最近在語文課上我們結識了列寧、高爾基、李四光、宋慶齡等許多名人,課外大家也在讀名人故事、尋找名人資料,今天我們以小組為單位舉行一個故事會。

  分組舉行

  1.調整座位,各小組圍坐在一起。

  2.各人先在組內展示自己所畫的名人像或圖片,簡要介紹自己要講的故事的主人公。

  3.交代講故事、聽故事的要求:

  全班交流

  1.各組匯報本組評選出的“故事大王”名單,教師頒獎。

  2.榮獲“故事大王”稱號的同學非常榮幸,“故事大王”們肯定愿意讓更多的同學聽到你的精彩故事。哪位“故事大王”給全班同學講?

  暢談感想

  1.聽了組內同學講的名人故事、“故事大王”講的名人故事,大家有些什么想法? 3.一位位名人是一座座豐碑,他們的崇高思想與品格就像一座座燈塔,讓我們將他們的形象永遠銘記在心中,從他們身上獲得力量,學得智慧,向自己的理想邁進。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 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2、 自主發(fā)現(xiàn)引用人物的對話的三種不同形式。

  3、讀讀背背,收集積累名人名言。培養(yǎng)學生的積累能力。

  教學重難點:

  教學過程:

  我的發(fā)現(xiàn)

  1.輕輕讀讀本題中的三個句子,相互比較,這些句子有何異同。

  2.出示抄有本題內容的小黑板或實物投影儀顯示,學生交流發(fā)現(xiàn)。

  3.齊讀句子、體會。

  4.到學過的課文中再找找相應的例子,并說明屬于哪一類形式。

  讀讀背背

  1.我們讀了不少的名人故事,了解了名人崇高的品格,生動的事跡,而名人們說過的一些話也閃耀著思想的光芒,多積累一些名人名言,時;匚兑幌,可以使自己獲得啟迪,從中汲取力量,今天我們就來學一些。

  2.請各人輕聲讀書上提供的名人名言,把其中的生字拼讀正確,把句子讀通順。

  3.指名朗讀交流。教師相機正音指導。

  4.想想這些名言的意思,并且試著放聲讀出感情。

  5.指名再讀,師生評價。

  6.齊讀鞏固。

  7.交流各自課前收集的名人名言,有感情地朗讀給大家聽。

  總結:你有什么收獲?

  第三課時

  學習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2. 讀成語故事,了解故事內容。

  3. 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教學重難點:

  讀成語故事,了解故事內容。

  教學過程:

  1.我們漢語中有很多成語都是從歷史故事演變來的,一個成語背后包含著一個故事,了解這樣的一些故事會使你獲得知識,獲得教益。今天就來學一個成語故事——《聞雞起舞》。

  2.各自輕聲讀故事,注意生字的讀音,借助注音認真拼讀,把故事讀通順。

  3.指名朗讀,師生共同正音正句。

  4.各自再讀。

  5 同桌間試講。把故事講給同桌聽,相互學習、指正。

  6 了解了這個故事,以后我們一看到“聞雞起舞”這個成語就會想到聽到雞叫就起床練武習藝的祖逖、劉琨。以后說話寫作,你想表示珍惜時間、發(fā)奮努力這個意思時,就可以用上“聞雞起舞”這個成語。

  7、總結:你有什么收獲?

語文教案 篇5

  一、教材分析:

  本課有四幅圖,一句話,三個新詞、七個一類生字,三個二類生字和一個部首。前三幅畫分別畫了三類球,第四幅畫是反映學生球類活動的場景。課文只有一句話,具體描寫了同學們踢足球、打排球等豐富多彩的課間活動。

  二、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看圖,知道圖上畫了哪幾種球,操場上同學們在做什么。

  2、教學生字新詞,使學生讀準字音,記住字形,理解字義,書寫正確。

  3、指導學句,使學生掌握句子的內容,能用普通話正確地朗讀句子,激發(fā)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

  三、教學重難點:教學生字新詞,使學生讀準字音,記住字形,理解字義,書寫正確。

  四、課時安排:2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出示課文插圖,引導學生觀察圖。說說三幅圖畫了那幾種球?

  2、詞語。教師并講解三種球類的玩法,領讀詞語,學生逐個發(fā)音,糾正錯誤發(fā)音。

  3、第四幅圖畫的是什么地方,同學生在干什么?總結課文句子,下課了,同學們有的踢足球,有的打排球,還有的打羽毛球。這句話運用了,“有的??有的??還有的”總的時候說課間活動豐富多彩,要通過句子教學,使學生初步了解三類球類活動的方法,懂得球類比賽不僅需要技術,靠拼搏,還要靠相互配合的集體主義精神。

  4、師生共同完成課后題。

  第二課時

  1、復習上節(jié)課學習的詞語句子,指導朗讀句子,下課了,/同學們/有的/踢足球,有的/打排球,還有的/打羽毛球。朗讀時,不僅在有標點的地方停頓,而且在畫斜線的地方也要適當停頓。

  2、學生字的寫法。注意部首和筆順,給每個生字組詞,增強記憶。教師示范每個字的寫法,學生書空,黑板練習,糾正錯誤寫法。

  3、學生生字本練習。

  紅領巾少先隊員

  一、教材分析:

  本課有三幅圖、兩句話、四個新詞、六個一類生字和一個新部首。紅領巾和少先隊員是與圖片配套的詞語,句子是對圖意的表達拓展。

  二、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看圖,知道紅領巾是少先隊員的標志。

  2、使學生掌握本課的六個一類生字、一個多音字、一個新部首。學會紅領巾,少先隊員,國家、小主人四個新詞語。

  3、要求學生正確朗讀句子,懂得句子的意思。

  4、通過句子教學,讓學生知道少先隊員要愛紅領巾,做國家的小主人。

  三、教學重難點:掌握本課的六個一類生字、一個多音字、一個新部首。

  四、課時安排:2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出示課文插圖,引導學生看圖,提問學生圖片中的是什么?紅領巾從哪里來?指導學習

  第一個詞語“紅領巾”。教師領讀,學生逐個練習發(fā)音。

  2、出示第二張圖片,引導學生觀察圖片中有些什么,圖片中的人在做什么?教師為學生講解圖片,使學生指導紅領巾是少先隊員的標志,學習第二個詞語,“少先隊員”,學生逐個練習發(fā)音。

  3、引導學生說說第三幅圖,配合本課的兩個句子,使學生懂得,少先隊員要愛紅領巾,少先隊員要做國家的小主人。要求學生能正確朗讀句子,學后生掌握兩個詞語。

  4、師生完成課后題,加強只是學習的完整性。

  第二課時

  1、復習上節(jié)課學習的詞語句子,檢查學生學習情況。教師指導部分學生正確朗讀。

  2、教師講解字義,示范書寫,注意筆畫順序和書寫規(guī)則。學習新部首,絞絲旁,左耳旁,寶蓋頭,部分學生要求正確書寫,其他學生要求會讀生字,知道字義。

  3、學生生字本練習。

  基礎訓練一

  一、訓練目標:

  本次訓練有七項內容,只要是復習鞏固本單元所學的'拼音、生字新詞和句子,使學生能運用這些知識。

  二、訓練過程:

  1、拼音練習,要求讀準音節(jié),著重讀準聲母。

  2、部首練習。寫出帶帶有下面部首的字,復習本單元學習的生字。

  3、看圖在讀一讀,復習第四課學習的三個球類運動的詞語。

  4、讀寫詞語。復習本單元部分詞語的寫法。

  5、組詞練習。用下面的字,各組兩個詞語。組詞練習

  6、讀句子。復習本單元的句子,要求正確朗讀。

  7、寫字練習。注意從上到下的筆順規(guī)則。

  語言訓練一

  一、訓練目的:

  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能力,具備一定的看圖說話能力。

  二、訓練過程:

  1、愛勞動?磮D,給圖上的每個小朋友起個名字,說說他們分別在做什么。

  2、方方摔倒了。仔細看圖,回答問題。方方在干什么?后來怎么樣了?元元看到方方摔倒后是怎么做的?他們會說些什么?

  3、你知道嗎。跟老師讀一讀,分組進行對話練習。

  一、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看圖學文,畫面展示了鵝在水中游動的樣子,那“曲項向天歌”的姿態(tài),“白毛”“紅掌”的色彩,悠閑漫游的動作,加上荷塘“清波”的襯托,顯得多么可愛,多么美麗。

  二、教學目標:

  1、指導看圖,使學生指導圖上畫了些什么,能感受到畫面的美景。

  2、結合看圖教學古詩,使學生了解鵝的主要特征,掌握本課文言詞的意思,理解古詩的內容。

  3、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和部首,能正確朗讀和背誦課文。

  三、教學重難點: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和部首,能正確朗讀和背誦課文。

  四、課時安排:2課時

語文教案 篇6

  一、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整體感悟課文內容,通過比較閱讀提高審美情趣。

  2、過程和方法:學習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培養(yǎng)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二、教學重點。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品味揣摩語句。

  三、課前準備。

  1、學生:強調課文預習,自讀課文,圈點生字詞。勾畫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難問題。

  2、教師:

 。1)準備課前說話訓練的資料(尊老愛幼的故事),安排學生作準備。

 。2)可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四、教學內容。

 。1)整體感悟課文內容。

 。2)培養(yǎng)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五、教學過程。

 。ㄒ唬⿲。

  孝敬父母、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也體現(xiàn)著人世間美好的情感——親情。其實,在我們成長的過程當中一直都沐浴著親情。哪位同學能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說說你都感受到了哪些親情?

  學生舉例回答,教師予以肯定。

  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飯、看電視、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這樣平常的小事,也能體現(xiàn)出濃濃的親情!渡⒉健愤@篇課文就為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出示學習目標并板書課題。)

 。ǘ└兄n文內容。

  1、檢查生字詞。

  2、教師可配樂范讀課文,學生體驗作品的語感和情感。

  3、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或仿讀)要求:正確、流利、有感情。

  4、帶問題朗讀課文。

  大屏幕投影出示問題組:

 。1)課文寫了哪幾個人物?主人公是誰?

 。2)在散步過程當中發(fā)生了什么事?請你用自己的語言概括。(用文中的語言也可以)

 。ㄈ┙處煂W。

  “讀”是學生接觸課文的開始,也是學生自主與文章進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這一部分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深入到文章中去,理解、品味而不要流于形式。

 。ㄋ模┙處熜〗Y。

  文中描繪的就是一家四口外出的事,而四口人又是以“我”為紐帶組建起來的。散步過程當中所發(fā)生的事,只要意思對即可,給予肯定。用文中一個詞來概括“分歧”。

 。ㄎ澹┳灾骱献魈骄。

  1、教師引導:精讀課文,想一想在散步過程當中“分歧”是怎樣解決的?

  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分析,若遇到有深度或理解不透的地方大膽提出來,共同探討學習。

  2、提示質疑:

 。1)母親為什么偏偏要走大路?

 。2)“我”為什么感到責任的重大?

 。┬〗Y。

  大路平順,便于老人行走,況且母親身體不好。文中第2段交代了母親的身體情況,為下文進行埋下伏筆!拔摇睘槭裁锤械截熑沃卮?學生根據(jù)課文可能回答,因為一切都取決于我。本段中告訴了我們:“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巳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妻子呢,在外面,總是聽我的.。”引導學生認識到在這個家庭中,“我”正好處在中間,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擇錯誤就會傷害家中成員的感情,破壞家庭的和睦,破壞家中這份濃濃的親情。(這個祖孫三代人家中包含著祖孫情、母子情、夫妻情、父子情)正是由于這四種親情糾纏在一起,而他們又取決于“我”,所以“我”感到了作為中年人責任的重大。

  1、教師引導:展開想像,體驗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猶豫地依從了兒子走小路,那么,母親會怎樣想?

  學生四人小組交流,在班里談感受。

  2、過渡“”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處理不得當,就會產生家庭矛盾。通過這件事情,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適時點撥。

  不管做什么事情應先考慮老人的感受,先照顧他們。他們辛苦了一輩子,不容易。之中的“我”決定順從母親而委屈孩子,原則是一個“孝”字。當上有老,下有小,兩頭無法兼顧時,應該顧老的一頭。這正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的體現(xiàn)。(過渡)設想一下:晚飯后,全家人在一起看電視,爺爺奶奶喜歡看戲曲節(jié)目,爸爸媽媽喜歡看時事報道,你喜歡看動畫片,而遙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該怎么辦?

 。ㄆ撸⿲W生討論歸納。

  教師對于學生的回答要給予肯定和完善,并希望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繼續(xù)遵循這個道德準則。

  過渡:文中的“我”做得很好,尊敬母親走大路,母親同時也為兒子解決了這個難題,改變主意,走小路。你從中感受到什么?

 。1)我們可以感受到母親對小孫子的什么感情?

  (2)作者為我們展示了什么樣的家庭?

 。3)分別用兩個字概括出“母親、妻子、我”是什么樣的人?

  學生四人小組討論交流(鼓勵學生各抒己見,言之成理即可。

 。ò耍┲攸c研讀。

  1、過渡:

  “我”和妻子是如何背著母親、兒子走過那條小路的?為什么說“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請同學們齊讀課文最后一段,體會這段話的深刻含義。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互相交流探討一下說說你對這段話的理解。

  這部分討論旨在讓學生自主探究,通過交流合作,最終挖掘出課文主旨。對于學生的討論和作答,教師應鼓勵、肯定,積極引導,適時點拔。

  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著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贍養(yǎng)老人,又要撫養(yǎng)孩子,肩負著承前啟后的責任,體現(xiàn)了“我”對生活的一種責任感、使命感。整個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組成。一個家庭是這樣,一個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嘗不是這樣?所以說背起的是整個世界。這樣大詞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說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拔摇北衬赣H,妻背兒子,從表面上看,“我”害怕他們摔著,其實也就是對老的尊敬,對小的愛護。作者在字里行間流露出一種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的珍愛,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滅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傳遞。

  這部分是對課文的咀嚼和消化階段,也是學生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最佳時機,所以教師要充分信任學生,用暗示等方式鼓勵學生,適時啟發(fā)。盡可能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2、重點研讀后,全班學生齊聲朗讀最后一段。請同學們速讀課后短文《三代》,思考問題:

  ① 這篇短文寫了什么事?

 、 《三代人》、《散步》相互比較,哪個故事更感動你,說說你的理由?

  3、教師引導:

  學生讀后,小組交流,教師鼓勵,并因勢引導:編者為何把《散步》作為本文的范文呢?肯定《散步》有比《三代》更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我們可以把兩篇文章通過比較,體會《散步》寫的精彩之處,可以從語言、寫作方法等進行比較。(學生答案會多種多樣,所以要求學生舉例說明緣由,只要說得有道理即可。

  4、學生討論交流,教師歸納:

 、佟渡⒉健繁取度范嘁恍┚吧鑼。

  文中有兩處對初春的描寫,這段描寫在全文中起到襯托的作用。第一處是對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寫:“大塊小塊的新綠”“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這“新綠”、“嫩芽”、“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氣息的透露,它顯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機,這是對生命的高歌,對生命的禮贊。第三處描寫母親所望到的小路遠處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齊的桑樹,水波粼粼的魚塘。這些都寫出春的氣息,春天在召喚,生命在呼喚。字里行間留露的正是一種對生活的酷愛,對生命的珍愛。

 、谠谏⒉街袃蓛蓪ΨQ的句子很多。

  “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子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等。作者運用對稱的句子,互相映襯,使我們讀起來很有情趣。語言樸實,但蘊含著豐富的思想內涵。

 、垡孕∫姶蟮膶懛ǎ

  通過描寫生活中的小事情散步,反映出尊老愛幼這個社會大主題。

  反思: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都學到了什么?在思想上感悟到什么?

  我們學習這篇文章,就是想讓同學們懂得家庭成員之間要互相謙讓,互相體貼,互敬互愛,這樣才能使你的家庭穩(wěn)定、幸福!同時也讓我們珍愛親情,珍愛生命!最后我們一起唱首歌,來感受這人間最美好的感情——親情。教師放歌曲《;丶铱纯础,學生齊唱。

語文教案 篇7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2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8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2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感受燕子的可愛和春天的美麗,激發(fā)對大自然的熱愛。

  二、教學難點

  1、學習抓住外形特征來描寫小動物的'方法。(作者為什么只寫了一身烏黑的羽毛,一對俊俏輕快地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就湊成了活潑機靈的小燕子?那燕子的爪子、頭和腹部、嘴呢? )

  2、理解結構比較發(fā)雜的句子。(第三自然段)

  三、前置性學習內容

  1、朗讀課文三遍,做到正確、流利。理解詞語:俊俏 聚攏 偶爾 映襯

  2、從相關語句中體會小燕子的活潑機靈。

  3、了解作者鄭振鐸。

  4、找出文中的“小珍珠”。(比喻句、多音字,易讀錯和易寫錯的字)

  四、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ㄒ唬┱勗拰,揭示課題

  (二)根據(jù)前置性學習內容進行自學。

  1、朗讀課文三遍,做到正確、流利。理解詞語:俊俏 聚攏 偶爾 映襯

  2、從相關語句中體會小燕子的活潑機靈。

  3、了解作者鄭振鐸。

  4、找出文中的“小珍珠”。(比喻句、多音字,易讀錯和易寫錯的字)

 。ㄈz查自學情況。

  1、檢查朗讀。小組賽讀。

  2、全班交流易讀錯、寫錯的字。由學生講解。

  容易寫錯的字有:稻 翼 痕

  容易讀錯的字詞有:掠過 吹拂 電線桿 嫩葉

  3、介紹作者鄭振鐸,了解其生平。

 。ㄋ模┙處熆偨Y

  第二課時

 。ㄒ唬┌鍟n題,導入

 。ǘ)小組內交流

  1、小燕子的外形特征。思考為什么沒寫其他部位?

  2、從哪些字、詞、句中體會到小燕子的活潑機靈的?

  3、思考燕子是怎樣為春光增添生趣的。

  (三)全班匯報

 。ㄋ模⿲W生或老師總結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10-17

語文的教案12-12

語文教案(精選)09-23

語文園地教案04-10

語文母雞教案04-18

語文古詩教案11-07

語文《影子》教案06-13

語文下冊的教案03-29

語文《跳水》教案06-13

語文教案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