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案> 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時間:2024-04-01 07:57:44 教案

大班教案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zhuǎn)化的關節(jié)點。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4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講解,辨認鐘面針的長短,讓幼兒基本掌握鐘面分針、時針和數(shù)字間的初步運轉(zhuǎn)關系。

  2、通過辨一辨、讀一讀,讓幼兒能正確辨認整點、半點,建立初步的時間概念。

  3、通過游戲體驗,拓展延伸,初步感受時間的寶貴。

  4、能客觀地表達自己的探究過程和結果。

  5、對科學探索感興趣,體驗積極探索帶來成功的心情。

  活動準備

  準備大時鐘一只(可撥動操作)、掛鐘一只、掛圖一張,幼兒人手一套可操作的鐘面學具。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一)謎語引出話題:兄弟兩個好朋友,圍著柱子轉(zhuǎn)呀轉(zhuǎn),弟弟要比哥哥長,哥哥倒比弟弟短,如果不去珍惜它,就會悄悄地溜走。這是什么呀?請小朋友們一起猜一猜。

 。ǘ┙處煟航裉煳覀円黄饋碚J識時鐘——請小朋友們在教室里找一找時鐘。

 。ㄈ┙處熖釂枺何覀兤綍r用什么來看時間?

  二、活動組織

 。ㄒ唬┱J識時鐘

  1、師:啟發(fā)幼兒自己說說對時鐘的認識。

  2、師:出示可撥動操作的.大教具鐘面。請小朋友觀察鐘面,說說在鐘面上看到了些什么,說說它們的名稱。

  3、幼兒:進行觀察,嘗試描述鐘面上的部件與名稱,說說數(shù)字。

  4、師:指導幼兒分組操作大的教具鐘面,熟悉鐘面上各部分的名稱。

  幼兒:小組人員分別指時針、分針等。

 。ǘ┱J識整點

  1、4人小組討論時針和分針指的地點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第一、二組看圖畫指針,第三、四組看圖撥針,第五、六組做“鐘面”等游戲活動,學習看時鐘。

  2、請幼兒仔細觀察鐘面,嘗試著讀鐘面上的時間,說說自己讀時間的好方法。

  3、小結: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

  4、游戲。

  游戲一:搶答。教師撥教具鐘指向某整點,幼兒搶答說出幾時?

  游戲二:撥一撥。教師報某整點,幼兒學習撥學具鐘。

  游戲三:畫一畫。教師報某整點,幼兒學習在紙質(zhì)鐘面上畫出來。

 。ㄈ⿲W習認識半點

  1、師:出示大教具鐘,指導幼兒學習認識半點,初步了解分針與時針的運轉(zhuǎn)關系。

  2、引出認識半點的方法

 。1)師:當時針在兩個數(shù)字中間時,分針指在哪個數(shù)字上?時間該稱哪個半點?

 。2)幼兒觀察學具,4人小組討論,講出半點的特點。

  3、練一練

  幼兒:撥鐘、辨認半點練習游戲。

  三、鞏固新知

 。ㄒ唬┯螒蛞唬骸盃幏謯Z秒”——看誰認得快

  師:宣布游戲規(guī)則,全班幼兒參賽,辨認時針、分針;整點、半點。

 。ǘ┯螒蚨骸靶⌒⌒薇斫场

  教師報出某一整點、半點,但出示有殘缺的鐘面,讓幼兒觀察、辨認后,在自己的學具鐘上進行“修理”(添畫出正確的時間)。

  四、延伸活動

 。ㄒ唬┬〗Y

 。ǘ┩卣

  1、師:請小朋友講一講,我們參觀過的小學,小哥哥、小姐姐們幾點做廣播操?幾點開始上課?可不可以遲到?

  2、猜一猜:古人在沒有發(fā)明鐘表前是怎樣看時間的?

  3、介紹古老的鐘:觀察掛圖上古老的各種不同的鐘。

  4、引導幼兒收集一些有關時間的資料,滲透守時、惜時教育。

  教學反思:

  這節(jié)課中,我覺得我的活動提問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問的效果也很好?梢哉f在大家的討論下,提問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兒不僅會說了,而且還更會問了。這樣的自由探索活動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也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熱情。孩子們在輕松、愉快地氛圍中,發(fā)揮了他們在活動中的主動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發(fā)展。

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對實物、圖片的觀察比較,使幼兒初步理解反義詞的含義,并能運用一些反義詞說一句簡短的話,培養(yǎng)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豐富幼兒的詞匯。

  2.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動作表現(xiàn)能力及思維的敏捷性、流暢性。

  3.培養(yǎng)幼兒積極動腦、勇于探索、敢于嘗試的精神。

  4.愿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表達自己的想法。

  5.培養(yǎng)幼兒健康活潑的性格。

  重點難點

  怎樣通過具體的實例把一些抽象的詞匯形象化,并在各種感官的感知基礎上對反義詞的概念有初步的認識。

  活動準備

  1、進行比較的實物:積木、毛線、書、手絹、尺子等

  2、圖片:蘋果(大小)、樹(高矮)、動物 (多少)、繩子(長短)。

  3、自制PPT

  活動過程

  一、教師以簡短語言引出課題:

  今天,在上課前我們先做一個找一找的游戲。

  二、教師出示一種實物,讓幼兒找出相反實物(將實物分散在活動室四周)。增加幼兒的興趣和好奇心

  如:大積木――小積木;厚書――薄書;胖娃娃――瘦娃娃;長棍子――短棍子等等

  三、講解什么是反義詞:

  像大小、高矮、長短、厚薄、新舊等,這些意義相反的兩個詞叫反義詞。

  四、出示圖片,加深幼兒對反義詞的理解

  師:生活中的反義詞可真多,我這里有幾張圖片,請小朋友用線連出和它相反的物體。出示圖片,幼兒連線:蘋果(大小)、樹(高矮)、猴子(多少)、尺(長短)。

  五、生活聯(lián)想:

  想一想在生活中哪些物體和事物是相反的,用反義詞說出來

  幼兒觀察、嘗試,并說了相應的反義詞(冷――熱,厚――薄,方――圓,粗――細,高――矮,上――下,胖――瘦,黑――白,哭――笑)。

  六、游戲,鞏固掌握反義詞,加深嘗試印象

  1.介紹游戲玩法:教師說出一個詞,請小朋友說出它的反義詞。如果教師邊說邊做出相應的動作,請小朋友不僅說出正確的反義詞,而且也要配上相應的動作。

  2.教師先演示一遍大和小的動作,再引導幼兒通過個別回答和集體回答的方式鞏固掌握所學反義詞。

  七、播放PPT,啟發(fā)幼兒嘗試說出新的反義詞

  1.教師說一些新的詞語,請幼兒試著說出它們的反義詞。如:(好――壞,前――后,左――右,遠――近,多――少,香――臭)

  2.引導幼兒通過平時的觀察,嘗試說出新的反義詞。

  師:請小朋友想一想,試一試,說出老師沒有說過的.一些反義詞。

  八、活動延伸:游戲“找朋友”

  1.玩法:全班小朋友手拿圖片圍成圓圈,在音樂聲中邊跳邊唱邊找與自己手拿圖片意思相反的小朋友做好朋友。

  2.請一對對好朋友告訴大家自己圖片中的反義詞。

  教學反思

  本次語言教育活動緊緊圍繞著學習反義詞而展開,通過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讓幼兒產(chǎn)生新鮮好奇感,在觀察實物中理解反義詞,并能運用一些反義詞說一句簡短的話,培養(yǎng)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是本次活動的重點。充分調(diào)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巧妙地設計了一系列活動,通過運用各種感觀,在看看、說說、想想、動動、找找、做做等活動中,讓每個幼兒思想活躍,積極主動地與教師和同伴交往,使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很好地發(fā)展發(fā)展想像思維,舉一反三。讓幼兒通過思維想像說出一些教師活動中沒有認識的反義詞,不僅達到發(fā)現(xiàn)掌握新反義詞的目的,同時又培養(yǎng)了幼兒的勇于探索、敢于嘗試的精神。

  如果讓我重新上這節(jié)課,我會準備更多樣些實物,在教學過程中進行更加有趣的游戲活動, 寓教于樂滿足幼兒好奇心激發(fā)其學習興趣,使幼兒在輕松愉快中學習,掌握的知識更加牢固。

  小百科:朋友(友情),是指在任意條件下,雙方的認知在一定層面上關聯(lián)在一起,不分年齡、性別、地域、種族、社會角色和宗教信仰,符合雙方的心理認知、可以在對方需要的時候給予幫助。朋友之間可喻為雨中的傘、指路的燈。雙方心理契合更為深度時,可稱之為知己。

大班教案 篇3

  教學目的:

  1、能認真傾聽故事,并能理解故事內(nèi)容。

  2、體驗故事角色心里的變化,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3、感受幫助別人帶來的愉悅心情。

  教學準備:圖片

  教學過程:

  一、引出主題。

  這是什么呀?(搖籃)搖籃里躺著誰呀?(小寶寶)那寶寶長大之后還躺在搖籃里嗎?(不會)對呀?可是有一只小猴匹克,它長大了還是睡在搖籃里呢

  二、結合圖片,欣賞故事

  1、第一段至想讓匹克自己走

  如果你是小猴匹克,你會怎么樣呢?(幼兒自由講)

  那小猴匹克會怎么做呢?

  2、講述……爬坡呢?

  原來匹克直嚷嚷:“我還小,我還不會爬坡呢!”還是讓媽媽推,你覺得匹克這么做對嗎?(不對)是呀?匹克長大了一點兒多不關心媽媽,你們喜歡匹克嗎?(不喜歡)為什么?那后來發(fā)生了一件事情卻讓匹克改變了。

  3、講述故事:這時……小毛頭嚇得哇哇哭。

  如果你是匹克你會怎么做呢?(幼兒自由講)

  那我們來看看匹克是怎么做的?

  4、再講述故事

  匹克是怎么做的呀?(幼兒講)那位媽媽是怎么對匹克說的`?

  5、講述故事……到最后。

  小朋友你們說匹克長大了嗎?你從哪里看出來匹克長大了?

  三、完整講述故事,幼兒欣賞。

  1、老師把這件事事情編成了一個故事〈小猴長大了〉,我們一起來聽聽吧!

  2、你們喜歡故事中的匹克嗎?為什么?匹克長大了,能救小毛頭,還能幫助媽媽拎東西像個男子漢了。

  四、遷移談話。

  你們長大了嗎?你們會做什么事嗎?幼兒講

  你們也長大了,你們能幫助老師的忙嗎?(能)請你們把老師借來的東西的還回去好嗎?誰來幫忙。

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知道使瓶子中水位升高的多種方法。

  2、發(fā)現(xiàn)烏鴉能否喝到水與水量的多少及加入的物體大小有關系。

  3、樂意合作探索,體驗探索發(fā)現(xiàn)的樂趣,懂得遇事要動腦、實踐出真知的道理。

  活動準備:

  集體記錄紙、小組記錄單、大石子、小石子、沙子、貼有水位線1號2號的細頸飲料瓶若干、記號筆、漏斗、小勺、小抹布。

  活動過程:

  一、交流驗證,知道“填石頭”能增高水位。

  1、提出問題:烏鴉喝水的故事中,小烏鴉用什么方法喝到了水?

  2、驗證猜想:請一位小朋友驗證“填石頭”的方法是否真的可行。

  小結:小烏鴉真聰明!它把石頭放到水里,水位線就升高了!

  動手實驗,發(fā)現(xiàn)并探索烏鴉能喝到水的方法。

 。ㄒ唬┑谝淮螌嶒灒悍謩e在2號瓶放入不同材料,都能讓烏鴉喝到水嗎?

  1、提供2號瓶:觀察和1號瓶有什么不同?

  2、引發(fā)猜想:2號瓶的水較少,用哪一種材料材料能讓烏鴉喝到水呢?為什么?

  3、操作實驗:知道往2號瓶里填小石子和沙子,烏鴉可以喝到水,但是填大石子烏鴉是喝不到水的。

  4、交流思考:影響水位上升的因素。

  小結:水位線受大小石子之間的縫隙大小影響,加入小石子或沙子后,水流到縫隙里去,但縫隙小,剩下的水被擠到上面去了,烏鴉就能喝到水了。大石頭跟大石頭之間縫隙較大,大部分水流到縫隙里,被擠上去的.水就少,烏鴉不容易喝到水。

 。ǘ┑诙螌嶒灒涸鯓幼尀貘f喝到填了大石子的2號瓶子里的水?

  1、提出問題,引發(fā)思考:

  用什么方法能夠補救填了大石子的2號瓶,讓烏鴉喝到水?

  2、操作驗證,交流討論:

  繼續(xù)往2號瓶加小石子和沙子還能增高水位線,能讓烏鴉喝到水。

  這是為什么呢?

  小結:大石子之間的空隙較大,小石子和沙子較小,用它們填補大石子之間的空隙,把空隙里的水擠到上面去了,烏鴉就能喝到水了。

  聯(lián)系生活,交流經(jīng)驗。

  你們還有什么好辦法可以幫助小烏鴉喝到水嗎?

  小結:生活中我們也會像小烏鴉一樣碰到一些大大小小的難題,但是我們不能隨意放棄,要學習小烏鴉多思考、多觀察,多動手去解決問題。

【大班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教案》大班教案05-19

大班教案大班教案04-11

大班語言大班教案03-26

大班教案06-08

大班的教案11-26

大班教案【精選】07-26

大班教案【經(jīng)典】07-27

大班教案(精選)07-23

大班教案[經(jīng)典]07-23

大班教案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