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案> 連加數(shù)學教案

連加數(shù)學教案

時間:2024-04-11 16:37:12 教案

連加數(shù)學教案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連加數(shù)學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連加數(shù)學教案

連加數(shù)學教案1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78頁的例3、例4及下面“做一做”中的題目,練習十八的第3-7題。

  教學目的:使學生掌握小數(shù)加減法的計算法則,能夠熟練地進行小數(shù)加減法的筆算。

  教學重點:能夠熟練地進行小數(shù)加減法的筆算。

  教學難點: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能力。

  教具準備:小數(shù)加減法口算卡

  一、復習舊知

  筆算下面各題,并且驗算。

  4.58+3.207=6.80-4.179=18.327-427.573=

  做完之后,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算的,根據(jù)什么進行檢驗;讓計算有錯誤的.學生說一說自己錯在什么地方。最后指名說一說小數(shù)加減法的計算法則。

  二、學習新知

  1.學習例3。

  教師出示例3,并提問:“誰能說一說整數(shù)三個數(shù)連加怎樣列豎式?”

  使學生明確整數(shù)連加列豎式時,要把相同數(shù)位上的數(shù)對齊。

  然后讓學生討論例3怎樣列連加豎式。讓學生各抒己見。

  然后讓學生獨立計算。教師訂正時,再把計算過程完整地說一遍。

  驗算之前,教師可以提問:“整數(shù)連加怎樣驗算?”再向學生說明,小數(shù)連加與整數(shù)連加的驗算方法一樣,用交換加數(shù)位置的方法進行驗算。然后讓學生驗算。教師巡視,檢查學生驗算時,列的豎式對不對,最后集體訂正。

  2.做例3下面“做一做”中的題目。

  讓學生先做第1小題,檢查學生列的豎式是否正確,算完之后,指名說一說是怎樣算的。重點糾正出錯的地方。

  做第2小題時,教師直接告訴學生要分步列式計算,可以讓學生先試著列式,教師巡視對學生進行指導。

 。场W習例4

  小組互助學習,討論探究計算器的使用方法。

  三、鞏固練習

  做練習十八的第3-7題。

  做第3題,做題之前,教師親自解學生是否理解題中的數(shù)量關系?梢蕴釂枺骸霸鯓永斫庋b訂圖書比修理桌椅少節(jié)約了3.7元這句話?”然后再讓學生分步列式計算。集體訂正。

  2.做第4題,向學生說明除了第1小題,其它小題都要分步列式計算。教師對個別問題可直接糾正,對比較普遍的問題耍在集體訂正時重點說-說。

  3.做第5題,讓學生在草稿紙上列豎式計算,把每步計算的得數(shù)填在方框內。

  4.做第6題,讓學生把得數(shù)直接填在書上,先不要求速度。訂正時,指名說一說自己錯在什么地方,提醒學生以后在口贊:時要注意哪些問題。還可以再出下面一些題目,要求在3分內完成。(小黑板)

  5.做第7題,做題之前,教師要說明題意,把復名數(shù)改寫成用小數(shù)表示的高級單位的單名數(shù),再計算。找兩名學生到前面板演,教師行間巡視,檢查學生復名數(shù)改寫成小數(shù)是否正確。訂正時.讓計算有錯的學生說一說自己錯在哪里,提醒學生計算時應注意什么。

  四、小結

  教師:“小數(shù)加減法的計算法則是什么?小數(shù)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在計算時應該注意于么?”

  板書設計:例3:6.08+12.3+9.72=

  例4:用計算器計算:18.7+3.96

  教學設計:本課知識在設計教學方法時,采用了自學的方法,主要原因是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小數(shù)加減法的基本計算方法和整數(shù)加減法的計算方法,但考慮到部分學生智力的因素,在自學中加進了講授的方法。

  課后附記:

連加數(shù)學教案2

  【活動目標】

  1、熟練掌握6以內數(shù)的計算。

  2、培養(yǎng)幼兒的口算能力。

  3、培養(yǎng)幼兒書寫能力。

  4、了解數(shù)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shù)字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5、培養(yǎng)幼兒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習慣。

  【活動準備】

  課件、掛圖、題卡。

  【活動過程】

  小朋友們看春天來了,柳樹發(fā)芽了,小動物們準備出去郊游。他們來到小河邊,河水很急,它謬不去,這時長頸鹿伯伯說;回答出問題我就讓它謬去6+1=、2+2=/4+1=.

  母雞嬸還想考一考小朋友們,一只母雞用數(shù)字來表示,

  生:一只母雞用數(shù)字“1”表示一只公雞用數(shù)字幾來表示,

  生:一只公雞用數(shù)字“1”來表示,那現(xiàn)在一共有幾只雞用加法還是減法?

  生:加法。這時母雞嬸又叫來了兩只小雞用數(shù)字幾來表示?

  生;用數(shù)字“2”來表示。

  問:一共有多少只小雞/我們來用加法來計算,1+1+2=4.

  剛才我們小朋友是數(shù)出來的,現(xiàn)在老師就告訴你們計算方法,看1和1相加等于2用頭兩個數(shù)相加的結果再加上第三個數(shù)得出的結果就是這道題的結果。

  池塘里有2只小鴨我們用數(shù)字2來表示,又游來2只小鴨也用數(shù)字2來表示有游來2只小鴨也用數(shù)字2來表示想在一共有多少只小鴨?列出算式2+2+2=6

  【活動延伸】

  聰明的寶寶填一填:2+2+2= 2+1+1= 2+2+2= 1+1+3=

  【活動結束】

  游戲:放風箏

  教學反思:

  數(shù)學活動對于小朋友來說是個很愉快的課程,因為整節(jié)活動中游戲的'時間多,而且小朋友動手操作的機會比較多,但是要讓孩子們能真正的理解這節(jié)教學活動的內容,并做到熟練掌握、靈活運用卻不是那么容易。

連加數(shù)學教案3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72頁例1及練習十一的第1、2、3、4題,1.6.11 連加|人教課標。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從實際情景中抽象出連加計算數(shù)學問題的過程,直觀理解連加計算的意義。

  2.掌握連加計算的方法,能正確地計算10以內的連加計算。

  3.初步學習用連加計算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實際問題,體會連加計算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具、學具準備

  1.10根小棒

  2.實物圖形卡片

  3.多媒體課件

  4.裝錢的信封。

  教學設計

  質疑激情

  導語:同學們,小明是一個愛勞動的孩子。今天,她又在幫媽媽干活了,瞧!小明在干什么?(出示多媒體課件,小明在喂5只小雞)請問:現(xiàn)在地上有幾只小雞在吃米?

  [運用多媒體課件,借助學生喜聞樂見的動畫來開始上課,學生比較感興趣,能很快地投入到學習的狀態(tài)。同時也進行品德教育。]

  操作探索,學習新知

  1.引導觀察。

  請同學們看屏幕觀察。(小明在喂5只小雞,接著出示跑來2只小雞,停頓一下,最后出示跑來1只小雞)

  [觀察動畫,突破了本節(jié)課的難點,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2.交流、匯報。

  a.問:你從屏幕上看到了什么?

  b.小組交流。

  c.學生匯報。(學生可能說:小明在喂5只小雞,跑來2只小雞,又跑來1只小雞,共有幾只小雞?也可能說有5只小雞在吃米,跑來3只小雞,共有幾只?提醒學生,跑來的學生說出算式,5+2+1,教師問:這個算式和我們以前學過的算式一樣嗎?不一樣。3只是一起跑來的嗎?)

  [小組學習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意識。通過學生的發(fā)言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能力,也很自然地引出了課題。]

  d.引導

  揭示課題:像這種算式我們叫“連加”。

  板書課題:

  3.探究“連加”計算的順序方法。

  a.提問:5+2+1=8,你是怎樣算出數(shù)的?

  b.小組合作探索方法,小學數(shù)學教案《1.6.11 連加|人教課標》。

  c.小組匯報。學生可能說◆一個一個地數(shù)出來的。◆5只加上2只是7只,再加上1只是8只!艄才軄3只,加上原來的5只,共是8只。(不管哪種方法,學生只要說出理由,都給予肯定。)

  [教師讓學生說,但并不限制學生的說法,體現(xiàn)了現(xiàn)代教學思想的算法多樣化,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d.教師總結計算順序和方法。

  板書5+2+1=8

  應用拓展

  1.動手操作:

  a.教師談話,拿出小棒,跟老師這樣做:先拿出4根,再拿出2根,最后拿出3根。共拿出了幾根?列算式說得數(shù)。

  b.學生活動。請照老師的樣子,和你的同位,來試一試:拿小棒、說算式、說得數(shù)。

  [學生并不是簡單重復老師的動作,而是通過自己的動手操作,理解了“連加”的順序,深化了新知。]

  2.鞏固練習。

  多媒體課件出示練習十一的第2題,學生先說題意,再填在書上,指名學生說,集體訂正。

  3.變式練習:游戲:從信封內拿出8分錢。

  [運用自己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體驗到了數(shù)學的價值。]

  a.教師提要求:1.信封內有6個1分、4個2分、1個5分,請你拿出8分錢,看有幾種拿法,填在表里。2.同位合作,一人拿,一人記。

  b.學生展示拿法。

  [通過變式練習,讓學生真正明白了:學習數(shù)學是為了解決實際生活中存在的現(xiàn)實問題,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學習數(shù)學是生活的需要。同時也鞏固了本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調動了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積極性。]

  課堂小結

  問學生:本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

  教學設計說明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數(shù)學一年級上冊》特別強調要體現(xiàn)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觀察能力,要體現(xiàn)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因此我在設計這節(jié)課時,努力體現(xiàn)這幾方面。

  教材提供的是一幅小朋友喂雞的圖,利用這幅圖抽像出“連加計算”類型的題!斑B加”對于剛上小學的一年級學生來說,是學習的難點。因為它是由兩個計算步驟構成的一個連續(xù)的口算過程。在計算中要先記住前兩個數(shù)相加的結果,再與第三個數(shù)相加,才能完成計算任務。一年級的學生往往把第一步計算的結果忘記,因此第二步的計算也就不容易了。因此我設計了連動的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觀察:地上有5只小雞,跑來了2只,停一下,又跑來了1只,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觀察畫面上的動畫過程,理解“5+2+1”的意義和計算順序。

  本節(jié)課采用小組合作的教學形式,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通過學生計算順序。

  首先讓學生觀察連動的'多媒體課件,讓學生說一說是什么意思。通過學生的探究得出連加的計算方法:學生可能先加前面兩個數(shù),再同第三個數(shù)相加;也可能先加后面的兩個數(shù),再同第一個數(shù)相加,都可以,只要學生能從中體驗出“連加”的意義就行。多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想法。

  再通過動手操作,進一步鞏固“連加”的意義和順序,加深對“連加”的理解。

  最后通過一個拿“8分錢”的游戲,讓學生明白所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從而感知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學數(shù)學是生活的需要,并進一步鞏固所學的知識,發(fā)散了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腦、動手能力。

  專家評析

  本節(jié)課借助多媒體技術,在學生觀看動畫的過程中,突破重難點。也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一年級的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相對比較弱,因此教師創(chuàng)造了許多動手操作機會,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了學習中。但教師沒有僅僅限于知識的教學,更注重知識的運用,讓學生學會必要的知識后,及時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鞏固了所學的知識,也讓學生體驗到了所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為今后學習數(shù)學鼓足了勁。

連加數(shù)學教案4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一年級上冊P72連加。

  二、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裝錢的信封、實物圖形卡片

  三、教學目標與策略選擇

  1.引導學生從實際情景中抽象出連加計算數(shù)學問題的過程,直觀理解連加計算的意義。

  2.通過學生自主合作交流探究讓學生掌握連加計算的方法,能正確地計算10以內的連加計算。

  3.初步學習用連加計算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實際問題,體會連加計算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四、教學流程設計及意圖

  教學流程

  設計意圖

  一、質疑激情

  導語:小朋友們,數(shù)學王國里有一只可愛的小精靈,它的名字叫奇奇,今天奇奇要和我們一起上課,你們歡迎它嗎?(課件:小精靈奇奇)奇奇在來的路上看見了一群可愛的小雞,你們瞧。ㄕn件:5只小雞)地上有幾只小雞?

  二、學習新知

  1、引導觀察

  看屏幕觀察。(屏幕上原來顯示有5只小雞,接著顯示跑來2只小雞,停頓一會,最后顯示跑來1只小雞)

  A:師:現(xiàn)在草地上一共是幾只小雞?8是怎么得來的呢?你能列算式嗎?

  B:學生小組討論

  C:匯報列算式

  【備選】學生可能回答:我看見原來有5只,接著再跑來了3只,算式是5+3。

  師板書5+3,問:那后來這3只小雞是一起跑來的嗎?

  生:不是,是先跑來2只,再跑來1只的。

  學生也可能回答:我看見原來有5只,接著跑來2只,最后再跑來1只,算式5+2+1。

  師板書5+2+1

  這里板書出現(xiàn)2道算式5+3和5+2+1

  師問:你們覺得哪道算式更加符合這幅圖的意思?

  讓生討論,得出5+2+1比較好。

  師問:5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

  2、連加的含義

  師:這個算式和我們以前學過的加法算式一樣嗎?

  運用多媒體課件,借助學生喜聞樂見的動畫來開始上課,學生比較感興趣,能很快地投入到學習的狀態(tài)。

  這里讓學生仔細觀察動畫,突破了本節(jié)課的難點,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像這樣的加法算式我們給它取個名字好嗎?你喜歡叫什么

  師:像這種算式數(shù)學上叫“連加”

  3、出示課題

  連加

  4、探究連加的計算順序

  A問:5+2+1=8,你是怎么算的?把你的想法告訴你的同桌

  B同桌交流

  C學生反饋(學生可能說◆一個一個地數(shù)出來的。◆5只加上2只是7只,再加上1只是8只!艄才軄3只,加上原來的5只,共是8只。)

  【備選】不管哪種方法,學生只要說出理由,都給予肯定。并板書出來

  5、總結計算順序和方法

  在計算連加時,我們一般習慣上是按照從左到右的順序,先算5+2=7把7先記在心里,再算7+1=8(板書)

  6。鞏固練習

  師:剛才奇奇一直在看著我們上課,那現(xiàn)在他想出幾道題來考考我們,你們有信心嗎?

  計算(卡片口算)

  7+2+12+2+46+4+02+2+13+2+0

  三、應用拓展

  1、你們知道嗎?奇奇把他的好朋友們也帶來了呢。快來看看

 。ǔ鍪绝喿訄D)

  有幾只鴨子?怎樣列算式,并說計算過程

  每道題說出后要求學生能說出方向

  小結:方法可真多?梢詮淖笸铱,還可以從又往左看,還可以從中間往兩邊看。像這樣的圖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

  2、投籃游戲

  小朋友們本來今天奇奇還有好多朋友要來呢,可現(xiàn)在他們都沒有來,知道為什么嗎?因為啊,動物王國里正在進行一場投籃比賽呢(出示四個籃筐,分別寫著7、8、9、10)你們想?yún)⒓訂幔坷蠋熯@里有很多籃球算式,把它們貼在籃筐下面,看誰投得最準。這些籃球不能投進這些籃筐里,他們都等于幾呢?還有一個10的籃筐沒有球。那你能不能來編幾個得數(shù)是10的連加算式啊?請同桌一起寫。

  四、全課小結

  小朋友們可真棒,寫出了那么多的連加算式,奇奇說我們班的小朋友可真聰明,那現(xiàn)在他有一道難題解決不了,你們愿意幫助他嗎?

  五、發(fā)展題

  師:這里有很多錢,這一張5元就代表5,一張2元就代表2,教師讓學生說,但并不限制學生的說法,體現(xiàn)了現(xiàn)代教學思想的算法多樣化,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在靜態(tài)圖中讓學生學會動態(tài)思考方式,有助于學生思維的拓展。

  這個練習里設計了三個層次的連加計算,從易到難,能夠讓學生大量地參與進來,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發(fā)展需求,極大地加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一張一元就代表1,假如想拿出8元錢,你覺得可以怎么拿?現(xiàn)在你們的桌子上有個信封,這里就有好多錢,就請同桌小朋友一起想一想,怎么拿出8元錢?請拿出來擺在桌子上。

  小組合作擺,并上來展示結果。

  六、總結:像這樣3個啊、4個啊、8個啊只要是2個以上的數(shù)相加就叫連加。

  七、最后跟奇奇說再見

  通過變式練習,讓學生真正明白了:學習數(shù)學是為了解決實際生活中存在的現(xiàn)實問題,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

  五、教學片段實錄

  片段1:

  師:問:5+2+1=8,你是怎么算的?

  生1:我先看見跑來了1只小雞,再加上后面跑來的3只小雞,合起來就是8只小雞。

  生2:我是1只1只數(shù)出來的,一共是8只小雞

  生3:我先看見5只,接著再出來2只,那就是5+2,后來又跑來1只,就再加上1,這樣一共是8只小雞了。

  生4:我先把后面跑來的2只和1只合起來是3只,再加上前面的1只,一共是8只。

  ......

  對于計算的順序,學生的想法很多,有些想法比較特殊但也比較符合算理,學生的回答對于新課程倡導的算法多樣化是一種很好的體現(xiàn)。

  片段2:

  師:圖上有幾只鴨子(圖上畫著6只鴨子。但鴨子被隔開站成2只、3只、1只分別在左邊、中間和右邊)

  生:有6只鴨子

  師:算式是怎樣列的?

  生:2+3+1

  師:你是怎樣想的?

  生:因為我看見左邊有2只,中間有3只,右邊有1只,所以算式就是2+3+1=6只

  師:講得真好,還有其他的想法嗎?

  生:我的算式是1+3+2

  師:為什么?

  生:我是從右邊開始看的,所以是1只加3只加2只。

  師:你是從右邊開始看的,還有其他的嗎?

  生:我是從中間開始看的,也就是3+1+2=6

  生:我也是從中間開始看的,3+1+2

  ......

  這個片段其實是我預先沒有設計到的,我本來的思路只想到讓學生從左往右看的,但是沒有想到,學生的看法和想法有那么多種,使這個靜態(tài)的圖霎時間生成了動態(tài)的效果,在這里學生的思維方式瞬間得到了提高,也讓我欣喜若狂,大受啟發(fā)。

  六、教學反思

  連加這部分的內容其實在教材里是不作為獨立的部分的,本來是連加和連減合為一課的,但是我個人認為加法是減法的基礎,只要把加法的內容深刻理解,那么對于減法的內容學生應該能夠融會貫通,所以我在教學時便把教學內容做了一點變動,把連加作為獨立的教學任務。

  重點是理解連加的意義、掌握連加的計算方法.難點是正確計算連加的式題,在整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意識非常強,我沒有錯過任何一個能發(fā)揮學生主體性的機會,在教學中只要一碰到難題或新的思路,我都讓學生去討論去觀察,這樣不僅發(fā)揮了合作的精神,也增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所以很多環(huán)節(jié)都是在我沒有預設的情況下蹦出了火花,讓我看見了孩子思維的潛力。我在這節(jié)課的練習設計上也花了很多的工夫,象投籃游戲,看似簡單的練習,其實包含了很多內容,比如在題目量上我一共設計了32道題,那等于說有大部分的學生可以參與進來,這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才能提高,能夠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發(fā)展,不會出現(xiàn)一些學生事不關己的學習態(tài)度。

  還有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的練習,用分錢的方法來深化連加的內容,既讓數(shù)學與生活有了聯(lián)系,也使這節(jié)課的內容有了一定的深入,不會顯得太簡單。但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也碰到了一件即時事件:就是在給連加取名字時,因為學生的想法很多,有些名字可以說是亂取,但我為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說了很多,可以說這里浪費了很多時間,因為本來取名不是這節(jié)課的重點內容,雖然在課堂教學中是要倡導以學生為主,但教師畢竟還是引導者,在這個時候,教師的引導就非常重要,所以在以后的教學中,我也深刻地理解到了這一點,就是適可而止,怎樣正確地引導學生把時間放在重點的內容進行探討可能會比較好。

連加數(shù)學教案5

  教學目標:讓學生掌握萬以內數(shù)三個數(shù)連加的計算方法,并能運用先湊10的方法進行連加的簡便方法。

  教學重點:三個數(shù)的連加。

  教學難點:三個數(shù)的連加。

  教學過程:

  一、準備題

  7+8+39+4+66+8+2

  37+42+1816+27+34

  讓學生獨立完成,說說有沒有算得快的方法。

  二、教學新課

  1、例7投影出示:求三種水果一共有多少千克怎么求?

  186+97+235=

  讓學生自己算算,問:當某一位加起來滿10時怎么辦?

  2、例8893+3625+187=

  先讓學生試一試,說說怎么樣算比較快。

  小結:每一位上的'數(shù)字相加時,先把能湊成10的數(shù)字相加,這樣可使計算比較簡便。

  三、鞏固練習

  1、試一試375+2195+834=

  2、第2題請四人板演,其余同學做書上。

  四、課堂作業(yè):練一練3、4

連加數(shù)學教案6

  一、教學內容:P74

  二、教學目標:

  1、探索連加的方法,并正確計算,發(fā)展學生的估算能力。

  2、發(fā)展學生從表格中獲取信息,提出問題的'能力。

  3、引導學生運用連加等有關知識,解決實際的問題。

  三、教學準備:

  口算卡

  四、教學過程:

 。ㄒ唬⿵土

  1、口算

  2、計算

 。ǘ┨剿餍轮

  1、課件出示P74表格,引導學生觀察

  (1)收集信息,提出問題:

  你能從表格中獲取什么信息?

  你能根據(jù)這些信息提出什么問題?

 。2)列出算式,引導估算。

  2、嘗試計算解決問題。

  3、集體交流,展示算法多樣化

  4、獨立練習(完成“試一試”練習題)

  (三)鞏固練習

  125+483+20736+257+175

  全班齊練,二人板演,發(fā)現(xiàn)問題即時解決。

  (四)全課

 。ㄎ澹┳鳂I(yè):

  選用隨堂練習作業(yè)

  連加(二)

  一、教學內容:P75~76

  二、教學目標:

  1、鞏固連及的計算方法,能熟練地計算,提高正確率和速度。

  2、引導學生運用靈活的方法解決問題,培養(yǎng)思維靈活性。

  3、引導學生運用連加等相關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來完成連加練習

 。ǘ┲笇Ь毩

  1、完成P75第1題

  獨立計算,集體交流,展示算法多樣化。

  2、指導學生完成P75練習題2

 。1)第1小題可能用下面兩種估算方法,盡管得數(shù)有所差別,但都應視為正確做法。

  (2)引導學生列出加法算式,計出結果說明。

 。3)先估算再口答。

  3、完成練習題3

  4、完成練習題4

  5、完成練習題5

 。ㄈ┤n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用了什么樣的方法?

  在計算過程中明白估算的重要性

  (四)作業(yè):

  課本P76中的小調查(以小組為單位)

連加數(shù)學教案7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理解連加、連減的含義。掌握連加、連減的計算方法。

  2、能有條理地表述思考和解決問題的過程。

  教學重點:

  讓學生聯(lián)系實際情境,體會連加、連減的意義和理解運用順序。

  教學難點:理解圖意列出算式。

  教學過程:

  修改補充欄:

  一、創(chuàng)設情境,初步體會

  1、算式接龍。(小組學生互相合作,每人出一道題)

  甲:4+2=6;乙:6+1=7;甲:7+2=9;乙:9+1=10。或者甲:10-2=8;乙:8-3=5;甲:5-1=4;乙:4-4=0。

  2、學生匯報,說說你們組的題目和想法。

  邀請兩個學生到講臺前表演。

  講述:第一個算式的得數(shù)正好是第二題開拓的這個數(shù),第三體開拓的數(shù)正好是第二題的結果像這樣的幾道有聯(lián)系的算式寫出來像什么?

  我們把這個游戲叫做算式接龍。

  二、主動探索,體會領悟

  1、教學例1。

  貼出例1主題圖。

  學生根據(jù)圖意分小組討論交流,編故事,表演動作。

  講述:星期天,小紅和弟弟去郊外的奶奶家玩,看見奶奶摘下了一些又大又紅的南瓜。小紅想,我長這么大了,應該幫奶奶做一些家務活。

  于是,她找來一輛手推車,把奶奶摘下的南瓜云回家。第一次運來4個,第二次有運來2個,還剩下一個最大的沒有運

  奶奶一共摘下幾個南瓜呢?怎樣計算?(4+2=6,6+1=7,奶奶一共摘下7個南瓜。)

  提問:其他組有不同的方法嗎?(4+2+1=7)

  追問:為什么這樣列式?你是怎樣算的.?

  你能給這樣的算式取個名嗎?(連加法)

  講述:這個名字取得真好,今后我們看見一個算式里有兩個以上的+,就叫它連加。(板書課題)

  2、教學例2。

  講述:這時,弟弟在大聲喊:姐姐,快來看,奶奶家還種了一些絲瓜。出示例2主題圖。

  提問:你們能看著這幅圖編個故事嗎?

  學生分小組討論交流,形成如下的表述:

  絲瓜架上原來有8根絲瓜,弟弟第一次摘下3根,第二次又摘下1根,還剩幾根?

  討論怎樣列式,怎樣計算,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算式,并讓學生把書上的算式填寫完整。

  引導學生小結:8-3-1=4連續(xù)減了兩次,我們把它叫做連減。

  3、師生共同小結:今天我們學了什么新的內容?在計算的時候應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呢?

  三、鞏固深化,應用拓展

  修改補充欄:

  1、想想做做第1題。讓學生在幻燈機前演示連加、連減的計算過程。

  2、想想做做第2題。讓學生仔細觀察圖意,表述圖意,再填寫算式。

  3、想想做做第3題。學生列出的算式可以不同,可以是9-2-4=3,表示9只鴨子游走2只,再游走4只,還剩3只;也可以是9-2-3=4

  表示河里有9只鴨子,先上岸2只,又上岸3只,河里會議4只。

  4、想想做做第4題。讓學生做在課堂作業(yè)本上。

  四、總結評價,點撥學法

  今天我們學到哪些知識?回家后出題給爸爸、媽媽做,好嗎?

  五、作業(yè)設計《練習與測試》連加、連減

  教學后記:

連加數(shù)學教案8

  教學目標:

  1、知道連加、連減算式的含義和運算順序。

  2、能比較熟練地口算連加、連減式題。

  3、初步感知連加、連減式題與日常生活的聯(lián)系,學會表達和交流,培養(yǎng)學生觀察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通過聯(lián)系實際情境,體會連加連減的意義和理解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

  1、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學會如何用語言表達數(shù)學問題,同時學會傾聽、交往與合作。

  2、理解連減的含義。

  教學過程(www.3edu.net):

  一、 情境引入

  1、課件演示情境圖(聰明屋)

  師:今天,我們要去數(shù)學聰明屋里去玩玩。在聰明屋里有很多聰明題,看看我們班上誰最聰明。看,四位小動物先出來歡迎我們了?纯此麄兘o我們帶來了什么題目。(課件)

  長頸鹿 小狗 小烏龜 小貓

  2+3 4+0 9-3 8-1

  5+4 4+3 6-2 9-0

  師:你想和誰交朋友,就算算它帶給你的題目吧。ㄕ埶奈粚W生口答)

  2、小結

  師:今天我們用學到的數(shù)學知識為小動物解答了難題,你們可真了不起,希望你們在聰明屋里學到更多的數(shù)學知識。

  二、 探究新知

  (一)探究連加

  1、說圖意。課件演示小雞圖(動態(tài))。請學生仔細觀察。

 。1)師:小雞也想和我們交朋友,在圖上你看到了什么?

 。ㄔ瓉碛5只小雞在吃米,先跑來了兩只,又跑來了一只。)

  (2)師:根據(jù)你看到的,你可以提什么數(shù)學問題?(一共有多少只小雞?)

  學生復述圖意,指名說,同桌說,齊說。

  2、嘗試列式。

  師:要知道一共有幾只,我們可以用什么方法做?(加法)為什么?

  (1) 名學生口頭列式。5+2+1=

  (2) 讀算式。(師:剛才的小朋友讀得真不錯,你也跟著他讀一讀吧)

 。3) 比較不同。(請小朋友觀察一下,這個算式和我們以前學的有什么不一樣?——有三個數(shù),兩個加號)

 。4) 小結:像這樣把三個數(shù)或更多的數(shù)加在一起,就叫連加。(板:連加)

  3、說算理。

  師:這個算式你會算嗎?(指名說:先算5+2等于7,再算7+1等于8)

  請學生跟說,齊說,同桌說。

 。ǘ┨骄窟B減

  1、說圖意。

  師:你們幫小雞解決了難題,他們可高興了,過了一會兒,又發(fā)生了什么事呢?

 。ㄔ瓉碛8只小雞,先跑掉了3只,又跑掉了2只,還剩下幾只?)

  指名說圖意(同連加)

  2、寫算式。

 。1)師:這道題該用什么方法來解決呢?——減法,為什么?

  學生列式。(板書:8-3-2=)齊讀算式。

 。2)師:這道算式和以前的減法有什么不同?你能給它取個名字嗎?(板書:連減)

 。3)小結:像這樣從一個數(shù)里連續(xù)去掉幾個數(shù),用連減。

  3、說算理。

  師:你會算嗎?(先算8-3等于5,再算5-2等于3)

  學生跟說,齊說,同桌說。

 。ㄈ┬〗Y。

  今天我們學會了連加、連減,在計算時,一般是從左往右的順序依次計算的。

  三、練習鞏固

  師:聰明屋里還有很多聰明題, 需要我們小朋友來解答,請你們幫幫這些小動物的忙。

  1、課件出示燕子圖、豬八戒吃西瓜圖。(請學生復述圖意,再在課本上列式計算,并說算理)

  2、課件出示小棒圖和三角形圖。(方法同上)

  3、算式(折疊卡片)!獙W生說出計算過程。

  3+4+1 6+4+0 4+3+2 2+2+4

  8-5-3 9-5-4 10-6-2 8-0-6

  4、應用。

  聰明屋里的商店里也有很多數(shù)學問題,我們去看看吧。

  課件出示表格。

  食品

  火腿腸

  果凍

  面包

  可樂

  QQ糖

  薯片

  單價

  2元

  4元

  1元

  3元

  1元

  5元

  1、 你選擇幾種食品,算一算需要多少錢?用我們今天學的知識來解決。(連加。自己把算式寫在作業(yè)紙上。再全班交流)

  2、 如果,媽媽給你10元,你想買什么?還剩多少錢?

 。ㄟB減。4人小組討論,并把算式記下來)

連加數(shù)學教案9

  教學目的:使學生知道連加的含義,能夠正確地進行10以內的連加計算。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重點難點:理解連加的含義,正確進行計算。

  教具準備:口算卡片、小雞圖、本課教學的自制課件。

  學具準備:小棒。

  教學時間:一課時。

  課 型:嘗試課。

  教學過程:一、復習:

  1、口算練習。

  2、聽算練習。(每人一題)

  二、準備題:貼圖并出示題目。

  原來有3只小雞,又來了2只小雞,一共有幾只小雞?

  提問:A:圖里告訴了我們什么?求什么?

  B:怎樣列式?等于幾?

  C:為什么用加法計算?(要求一共有多少只小雞,就要把原有的`小雞和又來的小雞合并起來,所以要用加法計算。)

  三、導入:再貼一只小雞。

  提問:1、誰能說出圖意?

  2、還是求一共有幾只小雞,只是比原來又多了1只,應該用什么方法計算?誰能試著列出算式?

  3+2+1=5(只)

  3、誰會讀這個算式?全班齊讀。

  4、這個算式與我們以前學習的加法算式不同,它有幾個加數(shù)?幾個加號?像這樣的算式就叫連加算式。

  5、出示課題,板書課題“連加”。

  6、誰能照例說出幾個連加算式?(舉不同的例子,包括多個數(shù)的連加。)

  四、新授:

  剛才教師沒講,但是你們都知道3+2+1=5,誰能說說你是怎么想的呢?(先將3只小雞與先跑來的2只小雞合起來,是5只小雞,再用5只小雞加上又跑來的1只小雞,一共是6只小雞。)

  3+2+1=6 你們同意嗎?

  5

  五、二次嘗試:

  請同學們擺小棒列算式。先擺3根小棒,再擺4根小棒,然后再擺2根小棒,一共有幾根小棒?

  指名列式,并說出計算過程。

  六、鞏固練習:

  1、口算練習:

  2、先說圖意再列算式:

連加數(shù)學教案10

  教學內容:

  課本第 1--2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筆算連加、連減的方法,能正確地筆算100以內的連加、連減算式。

  2、通過情境培養(yǎng)學生知識的應用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連加、連減的筆算方法。

  難點:理解算理連加、連減豎式的簡便寫法。

  教學準備:

  課件、情境圖。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8+9+5 7+3+6

  19-6-7 17-9-5

  2、用豎式計算

  19+27 90-25

  二、學習新知

  1、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讓我們先來看一副圖,誰能來說一說畫面中說了些什么?你說的真好,瞧,小朋友們正在折紙船比賽,小紅折了19只,小紫折了27只,小蘭折了26只。

  根據(jù)這些信息你想到哪些數(shù)學問題?

  由學生獨立計算一步計算的筆算。

  這有個問題要我們求三人一共折了多少只紙船?這怎么算呢?

  19 + 27 +26 =

  2、探索新知

  三個數(shù)字連加,這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學習的內容?

  誰來說一說,你打算怎么算?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并指導筆算書寫格式。

  比較兩種方法,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你喜歡用哪種方法計算?用你喜歡的方法讓

  我們一起來試一試。

  3、試一試

  出示試一試:

  90 - 25 - 28 =

  如果要筆算,怎樣計算?讓我們來試一試。

  三、鞏固練習

  1、獨立完成想想做做第 1 題,2、獨立完成想想做做第 3 題

  指名回答,集體評議。

  3、完成想想做做第 4 題

  四、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連加、連減運算的計算順序,是按從左向右的順序進行計算的。連續(xù)豎式比

  兩步豎式更簡便。還要注意數(shù)位要對齊,還要看清運算符號,以及進位加法的進位以及退位減法的退位問題。

  板書設計:

  連加、連減

  19+27+26=72(只)

  90-25-28=37

  教學反思: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算法多樣化是學生學習個性化的必然反映。提倡算法多樣化不是標新立異、無中生有,而是還計算教學于本來面目。算法多樣化帶來的另一個現(xiàn)實要求是適時引導學生對多種算法進行分析比較,找出其中的`規(guī)律,最終能夠實現(xiàn)算法的優(yōu)化。對于多種算法,不應急于作出選擇優(yōu)化,應該適時引導學生自我選擇,進而實現(xiàn)算法的優(yōu)化。要盡量引導學生自己去思考,讓學生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思維邏輯的條理性。

連加數(shù)學教案11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理解10以內數(shù)的連加的含義。掌握連加的計算方法。

  2、能有條理地表述思考和解決問題的過程。

  3、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4、提高邏輯推理能力,養(yǎng)成有序做事的好習慣。

  重點與難點:

  幼兒聯(lián)系v實際情境,體會連加的意義和理解運算順序。

  幼兒理解圖意列出算式。

  活動準備:

  PPT課件、操作練習、筆和橡皮擦。

  教學過程

  一、復習10以內數(shù)的加法,PPT展示算式《小朋友們,你們還記得嗎?》。

  教師與幼兒一起作答算式答案,可以以個別提問的方式進行。

  二、情景導入。

  PPT展示:小朋友們,大家看看這是誰。克麄冊谧鍪裁?

  教師導入:新學期開學已經(jīng)很長一段時間了,羊村的這些小羊們正在積極準備去春游呢!你們看,喜羊羊不是在指定春游計劃嗎?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跟著喜羊羊的隊伍,看看他們都做了些什么?

  三、主動探索,體會領悟

  1、播放PPT:我們發(fā)現(xiàn)了沒有?喜羊羊首先去摘了南瓜,看看他們摘了幾個南瓜?這里的工作人員又運來了幾個南瓜?

  2、幼兒探索計算,教師展示計算方法4+2+1=?

  3、教師講述計算方法,計算答案。

  像這樣在一個算式中不止一個加號的算式,我們叫做連加。連加首先計算前面兩個數(shù)字加起來是多少,然后用這個加起來的數(shù)繼續(xù)和后面的數(shù)字相加。

  教師要求幼兒算出答案,并展示答案,表揚計算正確的幼兒。

  4、繼續(xù)PPT展示。他們摘了南瓜以后,正當準備繼續(xù)去玩的時候,他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有一個小朋友正在喂小雞呢!

  教師:草叢中有5只小雞,跑來了1只,后面又來了2只,現(xiàn)在一共有多少只小雞?

  教師繼續(xù)PPT展示5+1+2=8的計算方法。

  5、大家玩得很累了,他們去過很多的`地方,準備回家的時候,美羊羊大聲的叫道,"你們看,小鳥!"教師:大家看到樹上有幾只小鳥?飛來了3只,后面又飛來了3只,那現(xiàn)在一共有幾只小鳥呢?我們怎么列式計算?讓我們一起來看動畫。

  4+3+3=10 動畫播放計算過程。

  四、幼兒操作教師:羊村長說,羊村里面最聰明的就是喜羊羊了,那下面我們就請小朋友們自己操作練習,看看你們會不會也像喜羊羊一樣,也能計算連加了呢?

  分組練習看圖寫算式并正確計算。

  1、看圖列式計算;

  2、看看你們記住了嗎--復習10以內數(shù)的加法;

  3、計算號列車--直接寫出得數(shù);

  4、幫動物找家--連線題。

  五、小結羊村的村長告訴老師,我們的小朋友們也像喜羊羊一樣聰明可愛。小朋友們,今天你們學到了10以內數(shù)的連加了,記得回家去多問問爸爸媽媽,看看他們是喜羊羊呢?還是懶羊羊呢?

  教學反思:

  在執(zhí)教的過程中缺少激情,數(shù)學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識的時候,就需要老師以自己的激情帶動孩子的學習,在今后的教學中這方面也要注意。

連加數(shù)學教案12

  活動目標:

  1、初步感受3個數(shù)的連加連減,并能計算出得數(shù)。

  2、能積極思考,提高理解與運算能力。

  3、培養(yǎng)合作意識,喜歡參加數(shù)學計算活動,體驗活動的成功感和趣味性。

  4、培養(yǎng)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發(fā)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1、教具:仿真人民幣,超市用品若干,捐款箱,人物胸牌,統(tǒng)計格,題卡,小票,紅旗,獎品,購物籃,塑料袋6個。

  2、學具:仿真人民幣,鉛筆,操作冊。

  活動過程:

  一、預備活動

  1、師幼問好,走線。

  師:小朋友們中午好!今天教師里來了好多的客人老師,和她們打個招呼吧,好,打過招呼之后呢,(。教案網(wǎng)出處)就不要看客人老師了,轉過來和陳老師做好朋友吧,陳老師今天要帶你們去一個很好玩的地方。

  師:HELLO,我是好上好超市的陳經(jīng)理,今天特地來邀請小朋友去參加我們超市舉辦的"超市大贏家"的游戲比賽,想?yún)⒓訂幔?/p>

  師:讓我們一起先排好隊,順時針方向站在安全通道上,腳尖親腳跟,安安靜靜地走去超市吧。

  2、線上游戲:快樂大巴

  師:好上好超市到了,好多健身器材呀!咦,還有玩具汽車呢!我們先來玩玩開汽車的游戲好嗎?

  師:這是一輛開往北京的"快樂大巴",被我摸過頭的小朋友,請你們先上車吧。

  師:小朋友,快坐好,我的汽車就要開,嘟嘟嘟、嘟嘟嘟,車上現(xiàn)在有幾人?

  師:小朋友,快坐好,我的汽車就要開,嘟嘟嘟、嘟嘟嘟,你們幾個快上來,車上現(xiàn)在共幾人?

  師:小朋友,快坐好,我的汽車要到站,嘟嘟嘟、嘟嘟嘟,你們幾個請下車,車上現(xiàn)在剩幾人?

  二、集體活動

  1、學習3個數(shù)連加

  師:我們的比賽馬上就要開始了,小朋友手上已經(jīng)戴好了"爸爸""媽媽""寶寶"的胸牌,請你們選擇和自己相同顏色的胸牌,組成一個幸福的三口之家,并且,請根據(jù)你們胸牌的顏色,選擇相應的家庭代號,輕輕的坐下來。

  師:比賽正式開始!我為每個家庭準備了20元的備用金,今天的比賽規(guī)則是用錢用得合理,完成工作最迅速的家庭,就是我們的冠軍家庭,F(xiàn)在請每組家庭派一名成員來領取備用金。

  師:我們要開始購物了,請每個家庭去超市購買三樣物品,買單后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3名幼兒組成的家庭自由購物,音樂)

  (師扮演:親愛的顧客朋友們,歡迎光顧好上好超市,由于現(xiàn)在是下班時間,是購物高峰期,人員擁擠,請您帶好您的寶寶,管理好您的財物。祝愿大家生活愉快!謝謝。

  (每個家庭排隊買單)

  師:請每個家庭分別說說,你們買了什么?

  師:我們買的3樣物品一共花了多少錢呢?

  師:哦,剛才已經(jīng)買過單了,但是陳經(jīng)理想知道你們是怎樣算出來的,"超市大贏家"第一回合的挑戰(zhàn)開始了!請每組家庭派出一名成員,在黑板上計算出你們買的三樣物品一共花了多少錢。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哪組家庭最先完成工作的就是第一回合的冠軍!

 。ㄒ龑в變阂黄鸩僮,列式計算。選出暫時領先家庭,貼好紅旗。)

  師:你是用什么方法計算的?為什么要用這種方法?在計算的過程中,你是怎樣想的?

 。ㄒ龑в變菏稣f自己的計算思路)

  師小結:真不錯,要計算三樣物品一共多少錢,就用三個數(shù)連加。

  2、學習三個數(shù)連減

  師:3月11日,日本發(fā)生了大地震,由此引發(fā)海嘯,造成重大人民傷亡和財產(chǎn)損失,為幫助日本群叢度過難關,全世界人民都伸出了援助之手!朋友們,你們愿意幫助受災的日本人嗎?

  師:好,好上好超市正在舉辦募捐活動,請每個家庭獻出自己的一份愛心,幫一幫那些可憐的人們,捐款的金額不限制,也就是說你們想捐多少就捐多少,但是,捐款也是有要求的哦,在捐款之后,請在黑板上記載好你的捐款金額。

 。ň杩钆c記錄)(師:謝謝!您真有愛心!謝謝!受災的人們會感謝您的!謝謝,你是愛心小天使。

  師:各組家庭請注意,20元備用金,超市購物花了一些,捐款花了一些,還剩下多少錢?我們應該怎么計算呢。這可是"超市大贏家"第二回合的較量了,請每組家庭派出一名成員來大顯身手。

 。ㄒ龑в變阂黄鹆惺接嬎悖u選領先家庭,貼好紅旗)

  師:你是用什么方法計算的?為什么要用這種方法?在計算的過程中,你是怎樣想的?

  師小結:哎呀你們真是太厲害了,我也是這樣想的,要想知道還剩下多少錢,就要用錢的總數(shù),減去第一次花掉的,再減去第二次花掉的,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連減。

  三、分組活動

  師:每個家庭剩下的錢不多了,可是還有很多事情要做,怎么辦呢?(幼兒:賺錢)

  師:好,超市有一些工作需要各位幫忙完成,這可是第三回合的較量哦,哪組家庭先完成工作可以為你的家庭爭得一面紅旗。

  力量組:超市的玩具柜套圈擺亂了,需要一定的力氣來整理哦,因為你們是力量組的,請你們把每個圈內的計算題算出來,套在和它得數(shù)一樣的套圈娃娃身上,用線連起來。

  智慧組:超市又到清帳的時候了,請你們運用自己的智慧幫陳經(jīng)理把這些帳單的結果算出來。

  (幼兒工作,教師巡回檢查,核對。評選出第三回合領先者,貼好紅旗。)

  四、交流小結,延伸生活,師幼道別

  1、評選冠軍,頒發(fā)獎品。

  師:那么,哪組家庭是今天的超市大贏家呢?好,我們用熱烈的掌聲祝賀今天的冠軍家庭!好,現(xiàn)在開始發(fā)放獎品。

  師:冠軍只能評選出一個,沒有得到冠軍的家庭并不是很差,你們也是最棒的!加油,在以后的學習中提高自己的計算速度,也來嘗嘗拿到冠軍的滋味,好嗎?

  2、"超市大贏家"的比賽結束了,小朋友回家后也可以幫爸爸媽媽做好家庭收支記錄,做個理財小管家哦!

  3、師幼道別。

  師:今天玩得開心嗎?今天呀,陳老師可是托你們的福,風風光光的過了一把經(jīng)理癮哦,好,和陳經(jīng)理再見啦!

連加數(shù)學教案13

  教學目標

  1. 經(jīng)歷探究連加、連減計算方法的全過程,掌握100以內連加、連減的計算方法;

  2. 培養(yǎng)同學們的合作意識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3. 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體驗數(shù)學價值。

  教學重點

  掌握100以內連加、連減的計算方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黑板上出示:3+8+6= 10+5+2= 15-6-3= 20-5-5=

  要求學生獨立計算后抽學生口述出計算的過程。

  教師:這些題是我們在一年級上期時就已經(jīng)學過的20以內的連加、連減,今天我們要在這個基礎上,用我們前面學習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的知識學習新的連加連減。

  板書課題:連加連減。

  二、新課教學

  1.教學例1

  出示例1情景圖。

  教師:仔細觀察這幅情景圖,說一說從這幅情景圖能知道些什么。

  學生:圖中告訴我們少先隊分成了三批入隊,第一批入隊的少先隊員有13人,第二批入隊的少先隊員有18人,第三批入隊的少先隊員有16人。

  教師:根據(jù)這個信息需要我們解決什么樣的數(shù)學問題?

  學生:一共有多少名少先隊員入隊?

  教師:根據(jù)你前面的學習經(jīng)驗,我們該怎么列式解答?

  要求學生列出算式:13+18+16。

  教師板書:13+18+16。

  教師:這個算式該怎么算呢?同樣是加法,它和我們前面學習的進位加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

  引導學生說出:前面我們學習進位加法只有兩個數(shù)相加,這里有三個兩位數(shù)相加,是一道連加算式。

  教師:再比較一下13+18+16這個算式和我們黑板上的3+8+6這個算式,你又有什么發(fā)現(xiàn)?

  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后回答出:兩道都是連加,只是連加的范圍不同而已,3+8+6是20以內的連加,13+18+16是100以內的連加。

  教師:那它們的計算方法是否一樣呢?

  引導學生猜測它們的計算方法可能是一樣的,都要數(shù)位對齊后,從個位加起,相加滿10都要向前一位進1。

  教師:同學們的猜測是否正確呢?下面請小朋友們在小組內合作,比一比,看哪些小組想的辦法更多、更好!

  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嘗試計算后再在組內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全班匯報。

  主要引導學生從以下幾種算法進行匯報:

 、 整十加整十,個位數(shù)加個位數(shù),然后再合起來:10+10+10=30 3+8+6=17 30+17=47

 、 先把前兩個數(shù)相加,再把和與另一個數(shù)相加:13+18=31 31+16=47

 、 先把后兩個數(shù)相加,再把和與第一個數(shù)相加:18+16=34 34+13=47

  學生匯報后,教師整理在黑板上并追問:除了這些算法,我們可不可以用我們前面學過的豎式來計算呢?用豎式又該怎么算呢?

  引導學生嘗試列出豎式后,抽其中的兩個同學到黑板上板書。

  主要引導學生列出下面的豎式:

 。1)

 。2)

  如果有學生能列出豎式的第二種寫法就請學生列出后說一說他是怎么想的,如果沒有學生列出豎式的第二種寫法教師則作如下的引導:

  教師:其實這種豎式還有另外一種寫法,大家想知道嗎?

  引導學生看書自學后再抽一學生到黑板上板書。

  教師:豎式的這兩種寫法是一樣的嗎?相比之下你更喜歡哪種?為什么?

  學生說出自己喜歡的豎式,其實計算過程是一樣的,但相比之下,第二種寫法更簡單一些。

  教師:不管是用哪種方法計算,你覺得三個數(shù)連加與兩個數(shù)相加相比,有哪些地方不一樣呢?要注意些什么問題呢?

  學生:三個數(shù)連加比兩個數(shù)相加要復雜一些,特別是涉及進位的問題,因此要特別注意。

  教師小結:在計算連加的算式時,同學們可以選擇你喜歡的一種方法來算。

  2.教學例2

  多媒體課件出示例2情景圖。

  教師:同學們已經(jīng)會算連加的算式了,根據(jù)這個情景圖,你又能列出怎樣的'算式?

  學生:50-18-13。

  教師:這是一個什么算式?

  學生:連減算式。

  教師:這個連減算式和我們以前學的連減算式比有什么不同?

  學生:以前學的連減算式是20以內的,50-18-13是100以內的連減,并且需要退位。

  教師:根據(jù)我們前面的學習經(jīng)驗,你能試著計算這道連減算式嗎?

  教師放手讓學生試著計算,教師巡視觀察,發(fā)現(xiàn)不同的算法,對有困難的學生盡量指導學生用豎式進行計算。

  學生嘗試計算后匯報: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整理板書連減的算法,主要引導學生列出以下兩種豎式計算:

  (1)

 。2)

  學生列出豎式后請學生分別說一說計算的過程。

  教師:在做這道題時哪個地方最容易做錯?能給其他的同學提個醒嗎?

  讓學生發(fā)現(xiàn)最容易做錯的地方就是兩次相減時都要退位,因此要按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一步一步地思考每步的計算結果。

  教師:在做連加連減的計算時要注意什么?

  引導學生回答:在連加連減的計算過程中依然要注意進位和退位的問題。

  三、鞏固練習

  教師:同學們已經(jīng)會做連加連減的算式了,下面讓我們來練習一下:

  讓學生看圖獨立完成課堂活動(1),(2)小題后集體訂正。

  四、全課小結

  教師:同學們,在今天這節(jié)課上,你都學會了些什么?有哪些收獲?

  學生回答。

連加數(shù)學教案14

  教學目標:

  使學生掌握小數(shù)加減的`計算方法,提高口算和筆算能力,培養(yǎng)學生認真和驗算的良好習慣。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出示準備題

  14.27+2.4930.3-0.138

  (1)人人練習

 。2)說說計算方法

  (3)計算時要注意什么?(小數(shù)點要對齊)

  二、新授

  1、出示:小明去新華書店買學習用品,他買了一支鉛筆盒18.6元,硬鈔本一本4.45元和一鋼筆9.57元。請你幫他算一算一共花了多少錢?

 。1)學生自練,指名板演。

 。2)說說計算方法。在列豎式時要注意什么?(小數(shù)點要對齊)

  2、試一試:

  19.5+6.48+0.039

  6.3-2.57-1.86

 。1)人人練習

 。2)重點講第二題,連減。說說在做連減題時要注意什么?

  3、小結:說說小數(shù)連加、連減的計算方法。

  三、鞏固練習

  1、口算:

  0.5+0.51-0.60.48+0.386.3+3.7

  2-1.50.6-0.062.4-0.95+5.5

  2、計算并且驗算

  21.6+5.42+3.28556.45-6.45-14.9

 。1)人人練習

  (2)說說驗算方法。

  四、總結。

連加數(shù)學教案15

  數(shù)學教案編排:連加連減

  教學設想:

  連加連減是在教學10以內加、減的基礎上,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加、減法的意義,進一步熟練加、減法的口算,學習解決稍復雜一些的實際問題,并滲透加減兩步計算的運算順序,為后面學習20以內的進位加和退位減做好準備,數(shù)學教案-連加連減。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理解“連加連減”的含義,掌握“連加連減”的計算方法。

  2、能有條理地表述思考和解決問題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初步體會。

  導入語:今天孫老師給唐老師出了些題目,我想請大家?guī)臀乙黄鸾獯,你們愿意嗎?/p>

  1、算式接龍

  出示小黑板:

  師:孫老師還問我從這兩組題目中發(fā)現(xiàn)了什么。你們能幫我找一找每組兩題的聯(lián)系嗎?

 。ㄖ该麑W生回答)

  師:第一個算式的得數(shù)正好是第二題開頭的一個數(shù)。孫老師說根據(jù)這4道題還可以寫成2道算式,你們想試一試嗎?

  (小組討論、匯報算式: )

  師:像這樣一個算式里面包含兩個加號或減號,我們把它分別稱為“連加連減”

 。ò鍟n題)

  下面我們來進一步研究“連加連減”

  二、主動探索,體會領悟。

  1、教學例一:

  師:現(xiàn)在老師請你們欣賞一個故事。

  星期天,小紅去郊區(qū)的'奶奶家玩,看見奶奶摘下了一些又大又紅的南瓜。小紅想:我都長這么大了,應該幫奶奶做一點家務。于是,她找來一輛手推車,把奶奶摘下的南瓜運回家。第一次運來了4個,第二次又運來2個,小紅第三次運來了一個最大的,小紅一共運來了多少個?

  故事聽完了,你們都聽清楚了嗎?

  看例一掛圖回答問題:(1)奶奶摘的是什么呀?

 。2)是誰幫奶奶運南瓜的?

 。3)小紅第一次運了幾個?

 。4)第二次呢?

  (5)第三次運了幾個?

 。6)小紅一共運了多少個?

  最后一題小組討論,列出算式,小學數(shù)學教案《數(shù)學教案-連加連減》。

  學生口答:4+2+1=7

  老師板書

  師:“4”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1”呢?誰能完整地說一遍,這樣的算式我們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書上第58頁想想做做第2題

  學生:樹上原來有4只小鳥,第一次飛來了3只,又飛來了3只,現(xiàn)在一共有多少只呢?

 。▽W生獨立完成,指名板演“4+3+3=10”)

  師:這道題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教學例二

  出示例二掛圖

  學生交流說出圖意

  學生:絲瓜架上原來有8根絲瓜,弟弟第一次摘下了3根,第二次又摘下了1根,還剩幾根?

  學生匯報算式“8-3-1=4”

  師:“8”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1”呢?這個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書上第58頁想想做做第3題

  學生:池塘里原來有9只小鴨,第一次游走了2只,第二次游走了4只,池塘里還剩下幾只?

  學生獨立完成,一生板演“9-2-4=3”

  師:這題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三、鞏固深化,應用拓展。

  師:今天我們小朋友學的都非常認真,現(xiàn)在老師要看看我們小朋友是不是真的學會了。

  1、學生獨立練習書上第58頁想想做做第1題,共同訂正。

  2、出示小黑板:連線

  指名學生口答。

  四、課堂作業(yè)。

 。ㄏ胂胱鲎龅4、5、6題)

  五、思考題

  找規(guī)律填數(shù):1、2、3、5、8、( )

  在□填數(shù)使橫行、豎行上的數(shù)相加的和都是10。

  六、全課總結

  師:今天我們學了什么新的內容?在計算時,應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學后記

  教學從學生已掌握的10以內加減法的“算式接龍”游戲開始,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始終注意保持和學生親密融洽的關系,尊重學生的每一個想法,并給學生有充分展示自我的時間和空間。避免了計算教學的“靜態(tài)”灌輸,避免了計算教學的機械記憶和反復練習,讓學生觀察、思考,體驗到了知識的發(fā)生、發(fā)展和形成的過程,使學生在寓教于樂中學到新的知識。

【連加數(shù)學教案】相關文章:

10以內數(shù)的連加大班數(shù)學教案06-26

連加的教案02-23

一年級數(shù)學教案:連加04-03

連加連減教案03-05

《連加連減》說課稿06-28

連加連減說課稿06-28

連加,連減教案03-22

連加連減說課稿06-25

滬教版一年級下冊《筆算連加》數(shù)學教案01-17

《連加連減》教學反思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