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教案> 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時間:2024-05-19 16:42:52 教案

中班教案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jié)點。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班教案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本活動設置了四個環(huán)節(jié),開始的環(huán)節(jié)是以引起興趣為目的,首先是帶領孩子進行了思維操的練習。在第二環(huán)節(jié)中,我是設置情景,以看看、數數、比較、記憶、猜猜等多種形式增強幼兒對空間對應位置概念的理解,并完成對應位置的計數。在第三環(huán)節(jié)中,我們以一定的情景為依托,讓孩子自主去完成空間對應位置的計數,鞏固對概念的理解,讓孩子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第四環(huán)節(jié)中主要是完成從平面到立體這樣一個二次轉換,目的是為了提升孩子對空間對應位置計數的深入理解與掌握。整個過程可以說是讓孩子們在游戲中學習,在操作中思考,使他們快樂地學習數學。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結合空間對應的概念,完成對應位置的計數。

  2.通過二次轉換,培養(yǎng)幼兒的思維能力。

  3.激發(fā)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四種扇形果盤 幼兒操作練習

  活動過程:

  一、聽音樂做思維訓練操。

  二、新授:通過二次轉換,完成對應位置的記數

  1.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四個扇形果盤,請小朋友看看是什么顏色的?里面住著什么水果寶寶?

  2.你們還記得蘋果寶寶是住在什么顏色的果盤里嗎?

  3.這兒還有一個空的果盤,看看它和剛才的`果盤有什么不一樣?

  顏色標記搬家了,那水果寶寶也應該搬家,想一想,蘋果寶寶的新家應該在哪兒呢?為什么?并用數字表示水果的數量再貼到相應的顏色家里。

  4.師幼共同小結。

  三、小組操作活動

  剛才我們已經幫助水果寶寶找到家了,現在還有許多小動物也需要你們幫忙找家呢!你們愿意幫忙嗎?看看有哪些小動物?

  1.幼兒操作 2.評價作業(yè) 3.小結

  四、游戲:

  先請小朋友從盒子里摸一個數字,看看它是數字幾?然后找找它可以表示哪一種糧食的數量,最后拿著數字再站到相對應的顏色家里,這樣就表示你幫助小動物們送來了糧食啦!

中班教案 篇2

  活動目的

  1、理解故事內容,了解并說出春天的基本特征。

  2、說出故事中的對話,能夠分角色進行表演。

  3、懂得與同伴之間要相互友愛、關心。

  4、愿意分角色表演簡單的故事情節(jié)。

  5、參與閱讀與討論,體驗故事的奇特與幽默,初步了解故事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征,進一步激發(fā)閱讀圖書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春天的電話》語言盒帶、教師教學資源、教學掛圖。

  2、小熊、小松鼠、小兔、小青蛙和小公雞的頭飾。

  3、動物過冬的圖片。

  活動過程

  1、出示動物過冬的圖片。

 。1)引導幼兒說出冬天小動物們都在干什么?都有哪些小動物冬眠了?

  (2)請幼兒說說現在是什么季節(jié),發(fā)生了什么樣的變化?

  2、播放故事錄音,引導幼兒了解故事內容。

 。1)講述故事的1~2段,講到小黑熊打完電話后提問:小黑熊醒來發(fā)現了什么?他為什么要打電話告訴小松鼠?

 。2)出示第3~6段故事的掛圖,引導幼兒看圖猜想:小松鼠接到電話后會繼續(xù)打電話嗎?它會給誰打?說些什么呢?小松鼠打完電話又會發(fā)生什么?

 。3)講述故事的第7段,提問“是誰第一個告訴小伙伴春天來了?后來為什么大家都知道春天來了?你喜歡這些小動物嗎?為什么?

  3、播放教師教學資源或者教學掛圖,完整的'講述故事。

 。1)教師完整的講述故事一遍,請幼兒按順序說出小動物們的電話都是多少?

 。2)引導幼兒說出故事中小動物們的對話,說出春天有哪些特征?

  4、引導幼兒分角色進行故事表演。

 。1)幼兒自選角色,戴頭飾加以裝扮,分角色學說對話進行表演。

 。2)提醒幼兒打電話時要正確撥出電話號碼,打電話時語言要完整。

  教學反思:

  春天的電話”是一個童話故事,故事里面活潑可愛的小動物們深受孩子們的喜愛。在故事中,動物的對話是該活動的重點,其次動物的電話號碼的記憶其實是個難點,因此在活動中應把這個難點簡化,讓幼兒知道號碼是有5個相同的數字進行的不同組合。幼兒平時十分喜歡聽故事、講故事。通過撥打電話“12345”引導孩子找出電話號碼的規(guī)律,激發(fā)幼兒主動積極地觀察、講述、表演。

中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感受3/8拍子樂曲旋律舒緩的情緒。

  2學、會用樂器為歌曲打節(jié)奏。

  3、能較為準確地把握歌曲節(jié)奏特點。

  活動準備:

 。ㄒ唬┯變簻蕚洌

  1、知道小蜻蜓是益蟲。

  2、在日常生活中已聽熟了歌曲的'旋律。

 。ǘ┙處煖蕚洌

  1、圖片《小蜻蜓》。

  2、幼兒樂器;鈴鼓、碰鈴、沙錘節(jié)奏圖譜卡片,音樂《小蜻蜓》。

  活動過程:

  一、猜謎語。

  1、導入活動:

  小飛機,大眼睛,兩只翅膀大又明。飛東飛西忙不停,消滅害蟲有本領。

  2、交流蜻蜓的生活習性,知道它是益蟲。

  二、教師播放歌曲給幼兒欣賞,讓幼兒感受到歌曲抒情、流暢的特點。

  三、教師帶領幼兒一起練習打擊三拍子的節(jié)奏。、

  四、幼兒學唱歌曲。

  五、幼兒練習邊唱歌曲邊用樂器伴奏。

  活動延伸:

  1、在表演區(qū)投放蜻蜓和位子的頭飾,幼兒可以嘗試演奏、表演游戲。

  2、幼兒翻開幼兒用書《蟲蟲樂園》第14頁。欣賞畫面,自編故事。

中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讓幼兒通過實驗操作發(fā)現鹽溶解于水會增加水的浮力的現象。

  2。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活動準備:

  杯子若干,鹽,小蘇打,白醋,攪拌棒,土豆片。

  活動過程:

  一、自由探索。

  1。這是什么?(教師出示一個土豆),我把它切成了土豆片,現在我要把土豆片放到水里去,你們猜猜會怎樣?

  2。把土豆片放到水里會怎樣呢?我們來試一試。

  3。我這還有三杯水,我又要把土豆放到水里去,這回會怎樣呢?(幼兒回答教師驗證)

  二、引導發(fā)現。

  1。為什么這個杯子里的土豆片會浮起來呢?

  2。老師幫你們準備了一些東西,看看是什么?你是怎樣知道的?

  3。你們每人拿一個杯子,先放土豆片,再放盒子里的東西,記住綠顏色標簽的杯子里只能放綠顏色盒子里的東西,紅顏色標簽杯子里只能放紅顏色盒子里的東西,藍顏色標簽杯子里只能放藍顏色盒子里的東西。看看土豆怎樣了?

  4。不管你的'土豆片有沒有浮起來,我們來聽聽你在實驗的時候都發(fā)現了什么?

  5。現在請你們再拿兩個不同顏色標簽的杯子,想個辦法讓土豆片浮起來,每個杯子里只能放一樣東西,要不你們就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東西讓土豆片浮起來了。

  三、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為什么他們也放了鹽,可是土豆還是沒有浮起來?他放了很多鹽,土豆片才能浮起來,你們再去試試。

中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感受作品中色塊大小對比、三原色搭配所帶來的美。

  2、通過對比欣賞遮住黃色色塊的畫面和完整的畫面,感受作品中不對稱的均衡風格。

  3、初步欣賞抽象畫,了解繪畫有多種風格。

  4、感受繪畫的趣味性,體會創(chuàng)作的快樂。

  5、激發(fā)幼兒感受不同的藝術美,體驗作畫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蒙德里安的作品《紅、黃、藍構成》及其他作品若干幅。

  2.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1、欣賞蒙德里安的作品《紅、黃、藍構成》。

  教師:今天老師帶來一位大畫家的畫,看看他的'畫和我們以前看的畫有什么不一樣?

  幼兒:有很多格子,有紅色,黃色,藍色,還有很多黑線!

  教師:這幅畫和我們以前看到的畫不太一樣,沒有小動物,沒有藍天白云,什么都沒有,只有紅色、黃色、藍色三種顏色!

  2、分析畫面,引導幼兒注意畫面的藝術要素。

  (1)你在畫面上看見了什么?

  幼兒:黑線,格子,紅色,黃色,藍色,

  (2)進一步欣賞。

  教師:畫面上的格子一樣嗎?有哪些不一樣?畫面上有哪些顏色?讓你想到了什么?在生活中,有哪些東西是紅色的,有哪些是黃色的,又有哪些是藍色的?(比如:藍色可以想到大海、夜空,是冷色;紅色想到太陽、火,是暖色等)

  (3)引導發(fā)現畫面色彩搭配的美。

  教師:你們覺得這幅畫好看嘛?如果我們把紅顏色換成藍顏色好嗎?為什么?

  幼兒:好看,紅色不能換成藍色,換了之后藍顏色太多了,不好看了。

 。4)通過對比欣賞遮住黃色色塊的畫面和完整的畫面,感受作品中不對稱的均衡風格。

  教師:現在老師遮住黃色色塊,你在看看這幅畫有什么感覺?沒有遮住黃色色塊的畫,你有什么感覺?

  幼兒:如果把黃顏色遮住,就不好看了,沒有遮住就好看了。

  如果以上兩個問題幼兒回答不出來,或者是回答的不夠清楚,教師可以再進行引導"我們剛剛說這幅畫里的顏色都分別代表了我們生活中的顏色,那如果把這幅畫中的黃色不見了,就好像我們的生活中沒有了黃色,想一想,如果我們的生活中少了黃色,我們的生活還完整嗎?我們的世界還美麗嗎?

  3.再次完整的欣賞作品。

  教師:看了這幅作品你有什么感覺?你喜歡這幅畫嗎?為什么?請你為它起個名字吧!

  幼兒:和我們以前的畫不一樣,很漂亮,很喜歡,起名為《紅黃藍》

  4.欣賞畫家的其他作品。

  教師:這個大畫家呀還有很多別的作品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出示蒙德里安的其他作品,如《百老匯的爵士樂》)

  教師:小朋友有沒有發(fā)現什么,這幅畫和我們剛剛看的《紅黃藍》有什么一樣的地方?

  幼兒:都有格子,都有黃色,都有藍色、、、

  教師小結:畫這些畫的大畫家的名字叫蒙德里安,蒙德里安是國外的一位大畫家,他的畫不像我們以前看到過的作品,他的畫面上面沒有小動物、人、花,只有一些線條和色塊,但這樣簡潔的圖案也很好看,有很多人喜歡他的作品。

  活動延伸:

  在欣賞的基礎上,還可提供紅、黃、藍蠟光紙讓幼兒粘貼。

  教學反思:

  作為教師要善于發(fā)現幼兒的不同特點,給予每一位幼兒以激勵性的評價,充分挖掘作品中成功的東西,給予積極的肯定,使他們獲得成功的體驗,感受到手工活動的樂趣,從而增強自信心。

中班教案 篇6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小魔術,睜大你們的小眼睛,看仔細嘍。

  師:(出示彩色紙)這是一張黃色(幼兒說)的紙。

  我要把它變成四根一樣的紙條。(取兩根)

  師:看好了,我要變了?? 師:現在它們一樣嗎?

  幼:不一樣。

  師:哪兒不一樣?

  幼:這個小了。(手指著短的一根)

  幼:變短了。

  師:真棒!是啊,有一根變短了。這一根呢?

  幼:沒有變。

  幼:變長了。

  師:其實啊,這一根沒有變,跟它比起來長一些。我們就叫它長紙條,短的這個呢,就叫短紙條。跟老師一起說——

  師幼:長紙條、短紙條,長紙條、短紙條。 篇四:托班數學《比長短》

  活動名稱:找找長的和短的

  活動目標 1.能按物體的長短分類。 2.喜歡參加分類活動,能耐心按規(guī)則進行分類。

  活動準備

  班級的舊圖畫筆若干;高筆筒、矮筆筒(可用大號牙膏盒在2/3處一分為二)人手各一個。 活動過程 1.介紹活動內容及規(guī)則

  出示舊圖畫筆及高矮筆筒,告訴幼兒:班級的圖畫筆需要整理,請小朋友來幫忙,把長的插在高筆筒內,短的插在矮筆筒內。

  2.幼兒進行長短分類

  請每個幼兒自己取一高一矮的筆筒各一個,分別選長或短的圖畫筆插入相應的筆筒,直至插滿。

  3.檢查分類結果

  請幼兒相互檢查分類結果,看看長筆都有哪些顏色,以及短筆都有哪些顏色。

  活動延伸

  在進行本活動時,還可根據物體的大小、顏色進行分類。例如:讓幼兒對圖書、積木進行分類整理。整理畫筆、圖書、積木的活動可放在一個單位時間內進行,也可以分幾次按小組輪流操作的方式單獨進行

  小班數學活動:比長短

  活動目標

  1.知道長和短,學習比較物體的長短。

  2.能從短到長或從長到短的順序進行排序,體驗動手操作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教師:吸管3根,排序卡一張。

  2.幼兒:長短不同的吸管若干;不一樣長短的吸管每人3根,

  排序卡每人1張。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入,感知吸管的不同點,探究比較物體長和短的方法。

  1.師:今天老師給寶寶們帶來了許多吸管,請你們每個人選一根,和你旁邊的寶寶比一比,看一看,會發(fā)現了什么?

  2.師:(長短)你們是怎么比的? 師:除了用眼睛看,誰還有更好地方法?

  3.師:看老師是怎么比的,把吸管豎在桌子上,吸管的一端要對齊,然后比較另一端,就比出哪根吸管長,哪根吸管短了,F在請你也來試一試、比一比吧。

  4.小結:原來吸管有長有短。比長短時,我們要將兩根吸管的一端對齊,然后比較另一端,就能比出長短了。

  二、引導幼兒按從短到長或從長到短的順序排列吸管,強化比的方法。

  1.師:剛才我們學會了比較長短的方法,現在我要考考你們了,我這有3根吸管請你們按長短為它們排排隊。2.師:誰愿意先來比比它們的長短?請一名幼兒操作。比出最短的吸管后,教師馬上從短到長排隊。(提醒從紅旗開始排隊)

  3.師:現在是從短到長來排隊,還可以怎么排呢?

  4.師:下面就請你們也來比比3根吸管的.長短,然后從紅旗開始從短到長或從長到短來排隊吧!

  5.幼兒自由操作比長短,教師指導。提醒幼兒先比3根吸管的長短,然后從紅旗開始依次排隊。

  三、展示幼兒作品。 1.教師將從短到長和從長到短不同的排列方法分兩邊擺放。

  2.師:看看,你們有沒有都排對呀?(若有錯誤,就請幼兒糾正。)

  3.小結:小朋友們真能干,能比出3根吸管的長短,并將吸管從短到長或從長到短的來排隊。

  反思:

  本次活動教材新穎,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活動中幼兒興趣濃厚,參與性強;顒油ㄟ^引導幼兒觀察吸管,發(fā)現、講述吸管的外形特征,如長長圓圓的,中間有一個洞等。重點引導幼兒探索、發(fā)現比長短的方法。教師的提問直接指向活動目標,使幼兒發(fā)現將吸管一端對齊的方法就能比出長短,并再次操作感知比長短的方法,從而突破活動的重點。然后用比長短的方法比較3根吸管,并將吸管從短到長或從長到短的順序排序,通過在排序卡上排序,提高數學應用意識,發(fā)展幼兒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中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能用連貫的語言和豐富的詞匯去續(xù)編故事的結尾。

  2、培養(yǎng)幼兒能大膽想像及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3、發(fā)展幼兒合作和表演的能力。

  活動準備:

  背景圖用可以活動的烏龜和熊的圖片。

  活動過程:

 。ㄒ唬┨鞓肺柽M場。

 。ǘ⿴椭變哼M圖加的情景,引導幼兒觀察討論圖片內容,引出故事。

  1、(背景圖)小朋友,我們來到哪兒了?(山坡上)請小朋友找個地方坐下吧?

  2、咦,你們看山坡上有什么?再看看山坡旁邊又有什么?

  3、對呀,你們看,美麗的小河旁有一處綠綠的小山坡。一天,一只小烏龜慢慢地爬到小山坡上曬太陽,突然誰來了?

  (三)引導幼兒仔細地去觀察、理解圖片中主要角色的.神態(tài)動作。

  老熊看見烏龜是怎么想的?臉上有什么表情?烏龜看見熊來追它們,臉上露出什么樣的表情?

 。ㄋ模┳層變簢@以下幾個問題進行續(xù)編故事。

  1、熊看見烏龜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2、烏龜有逃脫熊的追捕?如果有,又是怎樣逃脫的?

 。ㄎ澹┨峁┟鄯、刺猬、螞蟻、公雞的頭飾,讓幼兒發(fā)展想象力。

  師:你們看,愛幫助別人的小動物們也想幫助烏龜逃脫熊的追捕,它們是怎么幫助小烏龜的呢?

  (六)請幼兒分組,然后分角色進行故事表演。

  (七)結束活動,離場。

  剛剛小朋友續(xù)編了這么多精彩的故事結尾,現在小烏龜請你們一起玩游戲,好嗎?(跳著快樂舞離場)

【中班教案】相關文章:

教案中班教案02-23

中班教案03-12

中班教案03-12

中班教案03-12

中班教案03-12

中班教案03-12

中班教案03-12

中班教案03-12

中班教案03-12

中班教案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