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繩的教案15篇[薦]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跳繩的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跳繩的教案1
一、設計意圖:
1、現(xiàn)在的孩子獨生女居多,他們大多缺少責任心,自信心,不知謙讓,此游戲能為他們創(chuàng)造交往機會,體驗游戲的快樂。
2、增強孩子的四肢的協(xié)調(diào)性。
二、目標:
1、用多種方法讓孩子躍過,鉆過拉繩。
2、促進孩子的交往合作。
3、讓孩子在游戲中體驗快樂。
三、過程:
1、首先讓孩子互相問好。
2、老師講游戲規(guī)則。
3、開始
(1)練習雙腳向前跳,發(fā)展平衡能力。大點的孩子蹲下把繩子放在地上,鼓勵小些的孩子雙腳跳過去。
。2)邁繩。大些的孩子把繩抬高30-40厘米,其他的.孩子從繩上邁過去。
。3)鉆繩。手膝爬行,增強四肢及軀干部肌肉力量及耐力。大些的孩子把繩子抬高40-50厘米,小班從繩下爬過。
。4)老爺爺怎樣走。低頭半蹲走,鍛煉膝關節(jié)及周圍韌帶肌肉。大些的孩子起立把繩拉直,繩距地面約70-80厘米,其他的孩子從繩下低頭彎腰走過。
(5)學做解放軍。大些的孩子把繩抬高約 90-100厘米,其他的孩子邁步直腰從繩下走過。
。6)看誰摸得高。練習縱跳觸物,發(fā)展彈跳能力。大些的孩子把繩子舉過頭頂,其他的孩子跳起摸繩。
此游戲看似簡單,操作容易,但對于孩子的交往合作,四肢的協(xié)調(diào)運作有很大的幫助。
跳繩的教案2
教學目標:
1、運動參與:使學生能積極參與本課的各種練習和游戲。并大膽向同學展示自己的動作。
2、運動技能:通過練習、思考,了解單腳交換短繩的方法,和在練習中練習的方法。
3、身體健康:通過跳繩練習、發(fā)展腿、腰、手臂等身體部位力量,提高學生身體的協(xié)調(diào)性,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教學重點:
通過各種練習學會單腳交換跳短繩,掌握一定的技能。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的靈敏和手、腳動作的協(xié)調(diào)性。
場地器材:
一塊操場場地、學生每人一根跳繩。
教學過程:
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初步學會跳短繩。這節(jié)課,我來練習單腳交換跳短繩。
一、活動準備
1、老師宣布活動要求,做出示范動作。
2、老師查問學生身體狀況。以四列橫隊展開,調(diào)整距離。
3、熱身活動,并腳跳繩三十秒。
二、嘗試單腳交換跳繩
1、首先練習單腳跳繩,每只單腳跳的次數(shù)依次減少,嘗試單腳交換跳繩。
2、分組測試一分鐘單腳交換跳繩的`個數(shù)。個數(shù)多的加以鼓勵。跳法最佳的學生指導不會跳的同學。
三、相互協(xié)作,發(fā)展個性,培養(yǎng)興趣。
游戲:跑跳、投接力
1、老師宣布游戲規(guī)則。平均分成四小組進行游戲。
2、學生積極參與游戲,在愉快而輕松中進行游戲。
小結:本節(jié)課,學生手、腳協(xié)調(diào)性掌握的比較好。培養(yǎng)了學生積極進取、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
跳繩的教案3
活動目標:
1、樂于探索繩的不同跳法,初步學會雙人跳繩的技巧。
2、增強動作的協(xié)調(diào)性,發(fā)展幼兒腿部肌肉的跳躍能力。
3、感受跳繩的樂趣和與他人合作帶來的快樂。
4、培養(yǎng)幼兒不怕困難、堅強、勇敢、積極向上的良好品質(zhì)。
5、培養(yǎng)幼兒邊玩邊記錄的學習技能,并能夠用自己簡短、流利的語言表達自己記錄的意思。
活動準備:
每位幼兒一根跳繩,幼兒已有雙腳同時跳繩的經(jīng)驗。
活動流程:
一、列隊入場
1、教師帶領幼兒排成四列縱隊入場后,聽口令進行熱身運動。(根據(jù)情況可將繩對折,帶領幼兒進行上肢、體轉、腹背、跳躍等動作練習。)
二、引導幼兒探索跳繩的多種玩法
1、交流討論繩子的多種玩法。
2、自由玩繩:教師帶領幼兒自由玩繩,剛開始可以探索一個人玩繩的方法,然后探索兩個人玩繩的.方法,最后可以探索許多個人一起玩繩的方法。每當有幼兒想出一種好玩的方法時,教師可以先請這個幼兒示范,然后帶領大家跟這個孩子一起玩。
3、教師一起參與幼兒跳繩,并與幼兒配合"雙人跳"。請幼兒觀察并嘗試結伴跳,教師提示兩個人要動作一致,可通過喊拍子讓幼兒同步跳。
4、在教師的引導下,嘗試玩法多人跳繩的方法
。1)引導幼兒嘗試找出多人跳繩的方法。
(2)根據(jù)幼兒描述,教師交代玩法和規(guī)則后進行示范練習。
(3)幼兒集體參與多人跳繩的練習,感受跳繩的樂趣和與他人合作帶來的快樂。
小結:多人跳繩離不開大家的合作,只有大家一起跳齊了才能順利的跳下一個,所以這就需要大家合作的默契。
三、結束活動
教師帶領幼兒做放松活動后,帶幼兒回教室。
活動反思:
跳繩是我們班在中班第二學期就開始的活動,幼兒現(xiàn)在已經(jīng)能把甩繩和跳繩的動作連貫在一起。個別新來的幼兒需要指導,我制作了跳繩記錄表,讓幼兒自己進行記錄。
跳繩的教案4
一、教學指導
在新課程標準理念的指導下,本課的教學設計以水平一教參為基礎,以“健康第一”為理念,緊緊圍繞跳繩這一內(nèi)容的技術特點,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為本課設計思路。本課主教材是雙繩跳繩、學生跑跳接力的游戲與競賽。所選擇的內(nèi)容都是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旨在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課堂學習氛圍。最大程度的激發(fā)學生運動興趣,鼓勵學生大膽嘗試,勇于表現(xiàn)、善于展示。從而讓學生從興趣中找到樂趣,從樂趣中找到學習的竅門,從而喜歡參加各種游戲活動,親身體驗體育運動所帶來的運動愉快感。
二、教材分析:
跳繩是學生比較喜愛的運動項目之一,因其不受場地器材的限制,便于學生自主練習,具有較高的鍛煉價值。流暢連貫的雙長繩練習,既能鍛煉身體,又能使學生們在寓教于樂的氛圍中跳出活力、跳出健康、跳出激情,使學生在歡騰雀躍的環(huán)抱中享受童心、享受童真、享受童趣。而且能夠促進學生上下肢肌肉、關節(jié)、韌帶和內(nèi)臟機能的發(fā)展,對于發(fā)展彈跳力、靈敏、協(xié)調(diào)性等具有顯著作用跳繩可以促進生長發(fā)育,可以使身體素質(zhì)得到全面發(fā)展。也就是說跳繩練習能夠使速度、力量、靈敏、彈跳力、耐力等素質(zhì)得到全面發(fā)展。通過跳繩課程來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創(chuàng)新意識,發(fā)展靈敏性等身體素質(zhì),提高技能的一個縮影。雙人跳繩還可以促進同伴間密切協(xié)作精神。
三、學情分析:
小學三年級學生年齡都在8周歲左右,存在體質(zhì)普遍較弱、運動技術較差的現(xiàn)象。所以,他們在體育課中比較易興奮,又易抑制,精神不易集中;對于說教過多、技術要求過高不易接受,也不感興趣;相反,對于直觀的、易于模仿的感性思維的體育課比較喜歡,學習興趣較高,F(xiàn)將學情分析如下:
1、三(4)班40人,男女生的比例比較平均。
2、學生年齡小,注意力不夠集中,活潑好動,興趣難持久,依賴性強、自我約束能力較差。
3、好奇心強,模仿能力強,因此我抓住他們的特點,采用多種形式來進行教學。
4、學生對小籃球和跳繩項目比較感興趣,有一定的基礎。
為了提高教學效果,我在教學中實施如下教學策略:
1、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掌握鍛煉身體的學習方法。引導要求學生先從自身行為做起,再到怎樣學習,最后到提高技術技能。教學過程中激發(fā)學習興趣,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和方法。
2、積極鼓勵和獎勵學生,鼓勵他們認真學習,開發(fā)他們的想象思維和創(chuàng)造能力,引導他們把學習和生活緊密的連接在一起。
3、幫助學生掌握和提高所學的各項運動的基本方法和技能,發(fā)展體育的運動能力,促進身體的正常發(fā)育,能自覺地鍛煉身體。
四、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1、運動技能目標:使80%左右的學生初步學會出繩的.技術動作;
2、身體健康目標:發(fā)展學生下肢力量,提高身體協(xié)調(diào)性;
3、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并能在跳繩練習中充分體現(xiàn)與同伴的合作精神,體驗成功樂趣。
重點:上繩時機。
難點:搖繩跳繩配合默契。
五、教學方法與手段:
本課在主教材的教學中,主要通過教師的講解與示范,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給學生廣闊的時間與空間進行練習,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啟發(fā)學生,促其善思,樂動。按照單繩子----雙繩,簡單----復雜,模仿----創(chuàng)新循序漸進的教學過程,不斷激發(fā)學生練習興趣,讓學生向新的目標自我挑戰(zhàn)。同時,利用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動作進行展示,給學生展示自我的機會,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在樹立學生信心的同時,利用孩子們活潑好動的天性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在課上始終做到既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又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
跳繩的教案5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探索繩子的多種玩法。
2、經(jīng)過玩繩,進一步發(fā)展幼兒的平衡協(xié)調(diào)的本事。
3、發(fā)展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和發(fā)散思維本事;顒訙蕚洌洪L繩短繩若干。
活動過程:
1、帶領幼兒跑步進入活動場地,做熱身操。
2、導入:小朋友,今日我們一齊來玩繩子,看誰能想出好玩的方法。
3、自由玩繩:教師帶領幼兒隨音樂自由玩繩,剛開始能夠探索一個人玩繩的方法,然后探索兩個人玩繩的方法,最終能夠探索許多個人一齊玩繩的方法。每當有幼兒想出一種好玩的方法時,教師能夠先請這個幼兒示范,然后帶領大家跟這個孩子一齊玩。
4、玩法:
。1)跳繩:幼兒能夠一個人練習跳繩,還能夠練習花樣跳繩。
。2)給娃娃打領結:幼兒分成人數(shù)相等的四隊,各隊第一名幼兒手拿短繩當領帶站在起跑線后。游戲開始,教師發(fā)令,幼兒去給娃娃系好領帶后回到并拍第二個幼兒的手,比賽依次進行,快的.為勝。
。3)踩繩跳:每人一根一米長的繩子,兩手捏住繩子的兩端,雙腳踩在繩子的中間部位,兩手拉緊繩子,雙腳用力前跳。
。4)走小路:兩條繩拉成相距有必須距離的平行線做小路,幼兒在小路中間走,踩繩、出繩為犯規(guī)。
(5)走鋼絲:把繩子拉成——或s形,幼兒踩繩前進。
5、放松活動:小朋友們剛才想出了各種玩繩子的好方法并一齊玩了繩子,大家必須有點累了吧,那么此刻就讓我們一齊隨著音樂來放松一下。幼兒隨音樂做放松活動。
6、小結結束:教師對幼兒剛才玩繩的情景做一簡單小結,然后帶領幼兒回活動室,結束。
跳繩的教案6
教學目標:
1、 通過本次課的教學,使學生初不掌握雙人跳小繩的技能方法,和發(fā)展下肢奔跑的能力。
2、 培養(yǎng)學生對時間和空間的感覺和相互配合的精神、發(fā)展下肢的能力。
3、 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協(xié)作和頑強勇敢的精神。
教學內(nèi)容:
1、 跳繩
2、 游戲:開火車、火距接力
教學重點:運動中自然節(jié)奏把握;
難點:學生合作意識的培養(yǎng);
教學過程:
一、課堂常規(guī)
1、 體育委員整隊報告人數(shù)(1體育委員整隊。要求:集合快、靜、齊。)
2、師生問好
3、宣布課的任務
二、準備活動:
1、隊列:訓練
2、徒手操:
3、專項準備活:
。1)腕關節(jié)運動。
。2)踝關節(jié)運動
三、跳繩活動
1、友伴練習(教師講動作方法和要領。)
2、動作創(chuàng)新練習 ( 學生自創(chuàng)動作,教師指導。)
3、教師個別指導。
4、優(yōu)生表演。
四、游戲:火距接力
1、教師講游戲方法
2、教師做示范
3、學生練習 、
規(guī)則:
1、起跑前必須站在起跑線后不得踏線。
2、發(fā)出起跑信號后才能起跑,其余人接到火距后才能過起跑線、
3、學生練習比賽。
4、分組比賽。
5、教師做正確評定勝負。
調(diào)節(jié)及小結:
五、調(diào)節(jié)活動:
1、韻律操、和學生一起做操(1、按口令做。
2、表情愉快,輕松。
3、情緒飽滿。)
2、小結:(小結本課情況。)
3、 下課:(收拾器材宣布下課、)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
1、跳繩
2、游戲:跳繩接力
教學目標:
1、掌握跳繩的方法,發(fā)展彈跳力、靈敏性、協(xié)調(diào)性。
2、通過跳繩接力游戲,培養(yǎng)機智、反應合作能力。 教學過程:
一、準備部分:(5ˊ)
1、開課式。
2、隊列練習:四面轉法,橫隊齊步走。
3、準備活動:慢跑200米;
二、基本部分:(26')
1、跳繩并腳跳
動作:兩手握繩的兩端,繩由體后前搖,當繩搖到前上方時,兩臂迅速體前交叉,同時向后快速抖腕(前臂外旋),兩腳立即跳起,繩通過再搖至頭上方時交叉兩臂還原,用同樣方法連續(xù)跳。
單腳跳
動作:兩手握繩的兩端,繩由體前向后搖,兩腳立即跳起,兩臂由下向上在體前交叉,同時快速抖腕(前臂內(nèi)旋),兩腳立即跳起,繩通過兩腳,交叉臂還原,用同樣方法連續(xù)跳。
(3)講解示范。
(4)練習方法:分組練習。
(5)注意事項:教師應掌握學生練習的次數(shù)、速度、時間,每次練習后要有適當?shù)臅r間讓學生做放松活動。
2、游戲:截住空中球
(1)方法:將參加游戲的分成幾組,各組指定兩人先站在圈內(nèi),其余的人均勻的站在圓圈外,游戲開始,圈外的'人相互傳接小球,圈內(nèi)的人積極搶截。截住球后,與傳球失誤的人交換位置,游戲繼續(xù)進行。
(2)規(guī)則:傳球不得進圈,不得遞球。
(3)注意事項:
課前在場上畫2-4個直徑5-6米的圓圈,把學生分成2-4組進行練習。
2、游戲前,教師應講解示范搶斷的動作要領,并組織練習。
3、每組人數(shù)不宜過多,以提高密度和效果。
4、對體弱的學生適當照顧,及時換人,男女生可分組比賽。
三、結束部分:
1、整理放松。
2、小結、講評。
3、宣布下次課內(nèi)容。
4、下課。
跳繩的教案7
(一)準備部分6----8(分鐘)巧用跳繩。
1、課堂常規(guī)1---2’
2、跳繩慢跑2---3’
學生在教師的帶領、引導下完成,體會跳繩慢跑的步伐節(jié)奏,為接下來的快速跑跳繩打基礎。
4、繩操2―3(分鐘)
用跳繩做器械,進行繩操練習,目的:到達熱身活動關節(jié)的目的。
(二)基本部分27―30(分鐘)熟練運用跳繩
1、復習(1)原地的單人跳繩5―6’
目的:發(fā)展學生的主體性,體驗運動快樂及敢于控制探究的精神。
(2)跑步跳繩5―6’
目的:發(fā)展學生的奔跑潛力,體驗跑動中的繩間好節(jié)奏。
2、嘗試雙人跳繩6―7’
目的: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體驗合作的快樂及敢于探究的精神。
3、快速跳繩10---12’
目的:發(fā)展學生的快速潛力,體驗快速中跳繩間好節(jié)奏。
(三)結束部分4―5’體驗收獲
目的:主要是教會學生放松身體的方法,讓學生在簡單的音樂中結束本堂課的教學。師生互評。
(四)效果預計:
1、透過教師的引導,學生能認真參與各個資料的'練習,到達教學目的,課堂氣氛活躍,師生間情感融洽。
2、預計每一組學生都能有1---2種雙人跳繩的玩法,并能學會用運于實際鍛煉中。
3、預計透過快速跳繩學習,體驗快速中跳繩間好節(jié)奏,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體驗到合作帶來的快樂。
4、預計的練習密度在40%---50%,平均心率達120---140次/分。
跳繩的教案8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學會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退位)的口算方法,正確計算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退位)的題目。
2、利用遷移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比較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認真、仔細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當個位不夠減時要從十位退一
教學難點:掌握計算方法
教學用具:投影,圖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
口算:
10-713-5100-130-723-5100-250-733-5100-3
40-981-473-856-762-69+1285-1532-836+5
板演:
49-27
說計算過程:42-8
二、探究新知
1、出示圖畫,投影,學生觀察,敘述圖意
2、學生提出不同問題
3、重點解決:小東比小紅多跳幾下?
A、嘗試列式:62-48=
B、小組活動,探究怎樣計算
C、匯報結果,集體訂正
D、重點講筆算豎式的算法:強調(diào)對齊數(shù)位,進行板演。
個位2減8不夠減,從十位退一,在個位加十再減。十位的6借走一個變成5
4、獨立解決其他問題
5、指導連續(xù)退位減100-48=52
100強調(diào):個位0不夠減從十位
--48退一,十位是0繼續(xù)從百位退一。
-52借到十位有十個十給個位一個還剩9個十,個位相減得2,十位9減4得5,百位一退一得0。
三、鞏固:
1、列豎式計算:85-5844-2780-2564-978-29
2、改錯:見書64頁2
3、列式計算:63頁2
四、課堂:
今天我們學習了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的`退位減法。計算時應注意些什么?
板書設計:
跳繩
62-48=14100-48=52
62100
-48-48
1452
課后回顧:
跳繩的教案9
教學目標:
1、運動參與:激發(fā)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興趣,使他們樂于運動,善于運動,為終身體育奠定基礎。
2、運動技能:90%以上的使學生能掌握2種以上跳繩的方法,并能夠一物多用,利用跳繩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新玩法。
3、身體健康:發(fā)展學生的協(xié)調(diào)性,上、下肢肌肉力量,提高跳躍能力和投擲能力。
4、心理健康:培養(yǎng)學生勇于克服困難、不怕失敗,積極進取、拼搏向上的精神。
5、社會適應:培養(yǎng)學生合作創(chuàng)新的意識,使他們能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樂于合作,增強集體凝聚力。
教學重點:
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跳繩。
教學難點:
身體的協(xié)調(diào)配合,合作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
教學流程:
。ㄒ唬、導入部分
2分鐘左右
A、課堂常規(guī)
教師:1、鳴哨,集合。
2、講解課的內(nèi)容和要求。
3、安排見習生。
學生:1、體育委員整隊、報告人數(shù),檢查服裝鞋子。
2、師生問好。
3、明確課的內(nèi)容和要求。
(二)、準備部分
5分鐘左右
運動強度:小A、熱身跑:我們是一條大長繩
教師:組織生成一路縱隊,在前面領跑,路線猶如蛇行。
學生:1、按照師的要求調(diào)整隊形,進行蛇行跑。
B、繩操表演上肢運動 體轉運動 腹背運動 踢腿運動 跳躍運動
教師:1、邊講解邊示范繩操。
2、領做,口令指揮學生練習。
3、請學生創(chuàng)編繩操。
4、邀請學生展示,評價。
學生:1、聽講解看示范,明確練習動作。
2、在教師口令指揮下認真練習。
3、發(fā)揮想象,互相交流,創(chuàng)編新動作。
4、創(chuàng)編成果展示,并進行自評和互評。
跳繩的教案10
設計意圖:
1、現(xiàn)在的孩子獨生女居多,他們大多缺少責任心,自信心,不知謙讓,此游戲能為他們創(chuàng)造交往機會,體驗游戲的快樂。
2、增強孩子的四肢的協(xié)調(diào)性。
目標:
1、用多種方法讓孩子躍過,鉆過拉繩。
2、促進孩子的交往合作。
3、讓孩子在游戲中體驗快樂。
過程:
1、首先讓孩子互相問好。
2、老師講游戲規(guī)則。
3、開始
一、練習雙腳向前跳,發(fā)展平衡能力。大點的孩子蹲下把繩子放在地上,鼓勵小些的孩子雙腳跳過去。
二、邁繩。大些的孩子把繩抬高30—40厘米,其他的'孩子從繩上邁過去。
三、鉆繩。手膝爬行,增強四肢及軀干部肌肉力量及耐力。大些的孩子把繩子抬高40—50厘米,小班從繩下爬過。
四、老爺爺怎樣走。低頭半蹲走,鍛煉膝關節(jié)及周圍韌帶肌肉。大些的孩子起立把繩拉直,繩距地面約70—80厘米,其他的孩子從繩下低頭彎腰走過。
五、學做解放軍。大些的孩子把繩抬高約 90—100厘米,其他的孩子邁步直腰從繩下走過。
六、看誰摸得高。練習縱跳觸物,發(fā)展彈跳能力。大些的孩子把繩子舉過頭頂,其他的孩子跳起摸繩。
此游戲看似簡單,操作容易,但對于孩子的交往合作,四肢的協(xié)調(diào)運作有很大的幫助。
跳繩的教案11
設計意圖:
跳繩,是一項簡便易學又能很好地促進練習者身體健康的運動。它對場地的要求極低,只要很小的幾平方米就足夠了,在學校里,幾乎是隨處都可以開展這項運動;對器材,也就是對繩子的要求也很低,練習者既可以購買現(xiàn)成的,也可以自己選材裁剪,如果在條件不允許的.情況甚至可以用藤、稻草繩等來代替;同時,這項運動對于不同年齡段的練習者來說都是很合適,練習興趣都很高,而且,一旦激發(fā)了他們的練習興趣,他們還能創(chuàng)設出很多有趣的練習形式。
游戲教具:
粗棉繩一條。
游戲目標:
使學員互助合作形成共識,完成低難度活動。
游戲規(guī)則:
請兩個人各握住繩子的一端,其他人要一起跳過繩子,所有人都跳過算一下,數(shù)一數(shù)整個團隊總共能跳多少下。
活動討論:
。1)當有人被絆倒時,各位當時發(fā)出的第一個聲音是什么?
。2)發(fā)出聲音的人是刻意指責別人嗎?
。3)想一想自己是否不經(jīng)意就給別人造成壓力?
。4)接下來我們應該怎么做,剛才的感覺才不會發(fā)生?
注意事項:
。1)提醒膝蓋或腳部有傷者,視情況決定是否參與。
。2)場地宜選擇戶外草地進行,以免受傷。
(3)合組跳繩時應注意伙伴位置及距離,以免踏傷伙伴或互相碰撞。
變化:
。1)可考慮不同的跳繩方式,如:每個學員依序進入。
。2)可用兩條繩子,或變換用繩方向。
活動反思:
以上是在仔細觀察學生的練習后進行總結而成的,不足定難免。我們應該看到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是很值得挖掘的,關鍵是教師如何設計情境去引導學生進行創(chuàng)設活動。當老師在發(fā)現(xiàn)學生有了新的跳繩方法后,應該及時地將該方法介紹給其他班級的學生,讓其他班級的學生在這基礎上進行更新和創(chuàng)造。
跳繩的教案12
活動目的
1、發(fā)展幼兒跳躍能力,增強動作協(xié)調(diào)性。
2、大膽想象,探索不同的`跳繩方法,發(fā)展幼兒與人合作能力。
活動準備
1、幼兒人手一根跳繩,學會基本跳法。
2、錄音機、磁帶。
活動過程
1、開始部分
幼兒站成六路縱隊,做老師自編的繩操,有上肢、下肢、體轉、腹背、跳躍、放松運動。
2、基本部分
。1)幼兒分散在場地上,用不同的方法練習跳繩。
(2)鼓勵幼兒在學會跳繩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性變換花樣跳,盡量與別人跳得不一樣。請有創(chuàng)意的幼兒示范,大家都來學一學。(正跳、反跳、單腳跳、雙腳跳、兩腳交替跳、邊跑邊跳、兩腳交叉站立跳、兩手胸前交叉甩繩跳等。)
。3)兩人一根繩,幼兒結伴跳繩,教師指導幼兒合作跳繩:兩幼兒同時甩繩同時跳;一幼兒站著不動,一手甩繩,另一幼兒甩繩邊跳;引導幼兒把一人的跳繩方法遷移到兩人合作跳繩過程中。
。4)請合作好的幼兒示范,讓大家也變換花樣試一試,看兩人合作學會了幾種跳法。
。5)幼兒分成4組,跳繩賽跑。
。6)復習游戲“我是木頭人”。
3、結束部分。
。1)放松整理活動“我愿和你跳個舞”。
(2)每個幼兒領一根繩子繞好,返回活動室。
活動結束:
晨間活動時,幼兒繼續(xù)練習花樣跳繩。鼓勵幼兒由兩人合作到三人合作跳繩。
跳繩的教案13
跳繩是一項很有趣和富有挑戰(zhàn)性的運動,是全球范圍內(nèi)廣為人知和喜愛的體育運動項目之一。在初中課程中,跳繩通常被當作課外體育活動進行教授。本文將介紹一份初中跳繩教案,該教案包含了跳繩的基本技能和動作,以及適合初中學生的訓練計劃。
教案1:基本技能與動作練習
1. 結合實際,學習基本技能和動作:
1) 快速跳躍 - 跳躍時雙腳輕松地離地,跳躍的幅度盡量不太高。跳躍時,繩索應在下視線上。
2) 單腳跳躍 - 與雙腳跳相似,但需要將一只腳保持在地面上,跳躍時另一只腳離地。然后迅速地交換腿。
3) 走跳 - 走跳方式適合學生初期的練習。跳躍中走的目的是練習跳躍的協(xié)調(diào)性。
4) 跨步跳躍 - 在這種方式中,一個向前跳的'步伐被引入到跳躍的動作中。跳躍時雙腿輪流跨過繩索。
5) 側向跳躍 - 在這種方式下,兩腿的跳躍方式相對,垂直于繩索。跳躍時,一個腿跳躍并沿繩索移動,另一只腿留在原地。
教案2:訓練計劃
1. 訓練計劃設立的目的是讓學生建立起跳躍的耐力與協(xié)調(diào)性,同時提高他們的反應能力。
2. 學生需要完成一定的體育鍛煉,如快速跳躍,單腳跳躍,走跳,跨步跳躍,側向跳躍等。每個動作建議進行10組練習,并持續(xù)30秒。
3. 訓練階段使用不同的訓練方法,如以下幾種:
1) 在每個動作之間休息15秒。
2) 中斷跳躍一定時間,準備完成下一個動作。
3) 轉變跳躍方法和速度。
4) 鼓勵學生進行比賽,鼓勵積極的競爭。
總之,跳繩運動是一種能夠增強學生體質(zhì),提高身體協(xié)調(diào)性和靈活性的運動。初中跳繩教案的設計旨在讓學生熟悉基本技能和動作,并為他們提供一套全面的訓練計劃,以幫助他們建立跳繩的耐力和協(xié)調(diào)性,提高反應能力。因此,跳繩教學在初中的教育中有著重要的地位。
跳繩的教案14
設計意圖:
現(xiàn)在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吃得好,穿得好,而又不愿意運動,以至于很多孩子體質(zhì)弱,容易生病,為此我們幼兒園積極開展體育活動。而跳繩是一項需要全身運動的體育活動,它能使幼兒爭強體質(zhì),提高免疫力,預防感冒等疾病的一種很好的鍛煉方式。幼兒園戶外活動時經(jīng)常會玩。但是在戶外活動時我發(fā)現(xiàn)有的孩子對跳繩不感興趣,常常拿著繩子坐著發(fā)呆,我想不如讓幼兒動腦筋,想辦法,創(chuàng)造出繩子的多種玩法。通過這樣的活動能夠讓幼兒探索出繩子的多種玩法,體驗創(chuàng)造性進行體育活動的樂趣,從而達到鍛煉幼兒身體的目的。
活動目標:
1、練習運用繩子做各種動作的技能,增強幼兒的彈跳力,發(fā)展幼兒動作的協(xié)調(diào)性和靈活性。
2、激發(fā)幼兒參加跳繩活動的樂趣,培養(yǎng)幼兒合作游戲的能力和活潑開朗的性格。
3、能利用繩子進行多種玩法,體驗創(chuàng)造性進行體育活動的樂趣。
4、通過活動鍛煉幼兒的跳躍能力,讓他們的身體得到鍛煉。
5、培養(yǎng)競爭意識,體驗游戲帶來的挑戰(zhàn)與快樂。
活動準備:
錄音機、磁帶,幼兒每人一根繩子。
活動過程:
一、準備活動
1、幼兒聽《兔子舞》的音樂做熱身運動。
2、聽口令練習跳躍及上肢運動。如;向前、向后、向左、向右跳、蹲跳。
3、上肢活動:繞繞臂,繞繞臂,幼兒跟著老師繞繞臂。師問;‘還可以怎樣繞’,引導幼兒向前、向后繞繞臂,單雙手繞,舉起手臂繞等,發(fā)展幼兒靈活性。
二、引導幼兒探索跳繩的多種玩法
1、幼兒自由探索跳繩的各種玩法。如單人單、雙腳跳、左右腳交替跳等。
2、教師引導幼兒相互交流示范各種玩法。
。1)利用繩子進行套和跳的玩法。
幼兒每人一根繩子套在腰上,雙手各握繩子的一頭,一前一后拉動繩子,或拿繩子進行左右腳交替跳。
。2)利用繩子進行跑跳的玩法。
幼兒手拿繩子邊跳邊跑。
(3)利用繩子進行走和平衡的玩法。
把繩子擺成直的走直線,擺成彎的走曲線。把兩根繩子擺成平行直線,在繩子中間走小路。
3、引導幼兒探索合作玩繩的方法,體驗合作的樂趣。
(1)幼兒自由結伴合作探索繩子的玩法。
。2)請幼兒交流合作玩繩的方法。
如兩人合作玩跳繩,兩人面對面站立,一人晃繩,另一幼兒跟著晃繩的幼兒同步跳。然后幼兒兩人合作玩跳繩。如多人跳,可請兩位幼兒分別拉住長繩的兩端,一位幼兒站在長繩的中間,兩位幼兒搖動長繩后,中間的幼兒隨著繩子的上下有節(jié)奏的跳過繩子。
。3)幼兒自愿組合成若干小組,利用繩子玩游戲。
三、隨著音樂做“騎馬”的'放松動作。
活動延伸:
回家后與爸爸、媽媽及小伙伴玩跳繩的游戲。
活動反思:
1、在活動中,探索了繩子的多種玩法,充分調(diào)動了幼兒參與跳繩活動的樂趣,發(fā)展了幼兒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2、活動安排既有個人自由探索,又有小組探索,教師在幼兒自由探索時,能夠較多地觀察幼兒,發(fā)現(xiàn)幼兒找到的好的玩法,從而介紹給別的幼兒相互交流。通過小組探索,培養(yǎng)了幼兒的合作意識。
3、作為教師還存在著不足,在學跳繩的過程中,我的指導不夠,首先,個別幼兒用的跳繩太長,沒有及時教給孩子繩子長短的標準,使少部分幼兒由于繩子太長的原因影響了他們的學習效果,還有在引導幼兒探索跳繩的玩法時,對能力弱的幼兒沒能有針對性的進行幫助和指導。
跳繩的教案15
教學目的:
1.能根據(jù)提供的信息,列出不同的算式。
2.會正確計算 8和9的加減法。
養(yǎng)成教育訓練點:
逐步養(yǎng)成觀察、思考、動手操作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重點:會正確計算8和9的加減法。
難點:逐步養(yǎng)成觀察、思考的學習習慣。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跳繩嗎?知道跳繩有什么好處嗎?老師也喜歡跳繩,跳繩是一項鍛煉身體的運動,也是小朋友們課間活動的`娛樂方式之一。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粡埜K照片。(課件出示)
師:大家看他們跳得多開心哪!仔細觀察這幅圖,你都發(fā)現(xiàn)了什么?
二、探究新知
1.計算8的加減法。
師:大家觀察得真仔細,發(fā)現(xiàn)了這么多的數(shù)學信息,F(xiàn)在老師提出一個問題:一共有多少人?你會列式計算嗎?自己試一試。
學生嘗試自己解答。
師:我看許多同學都寫好了。誰來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
師:剛才同學們說出圖中的不少信息,你還能提出其他數(shù)學問題嗎?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同桌討論一下。
2.分一分,填一填。
學生動手操作,擺花片,填寫表格;教師巡視指導,幫助有困難的學生。
3.說一說。
師:誰能說說3+5還可以表示什么?
4、鞏固練習。
教材第39頁試一試
根據(jù)學生情況適當教學9的加減法。
板書設計:
跳繩(8、9的加減法)
8 0 1 2 3 4 5 6 7 8
8 7 6 5 4 3 2 1 0
9 0 1 2 3 4 5 6 7 8 9
9 8 7 6 5 4 3 2 1 0
教學反思:
本節(jié)數(shù)學課,用跳繩比賽這一學生熟悉的活動情境引出學習內(nèi)容,提出數(shù)學問題,使學生體會到數(shù)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實際,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道理。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讓學生說一說、畫一畫、試一試等教學環(huán)節(jié),給學生充分的學習自主權,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索新知,勇敢地試,從而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索新知的意識以及學習的能力。
【跳繩的教案】相關文章:
《跳繩》教案03-29
跳繩的教案03-31
《跳繩》的教案03-12
跳繩的教案07-15
《跳繩》教案06-30
跳繩教案06-10
關于跳繩教案08-12
中班跳繩教案03-25
中班教案:跳繩03-16
跳繩教案大班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