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精選8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教案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討論,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課文介紹的五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作用。激發(fā)學生為科技事業(yè)的發(fā)展而勤奮學習的自覺性。
2、想象自己將要創(chuàng)造設計的新型玻璃,說清楚這種玻璃的特點和作用。
【教學重點】
了解課文中介紹的幾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及作用。
【教學難點】
創(chuàng)造設計新型玻璃,說清楚特點和作用。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導語:同學們,今天的語文課我們將舉辦新型玻璃新聞發(fā)布會。你們看,我們的發(fā)布會吸引了這么多的記者和客商。新型玻璃公司的總經(jīng)理,想請各廠的廠長當新聞發(fā)布人,介紹新產(chǎn)品,其余同學以組為單位分別扮演各媒體的.記者,對新產(chǎn)品進行采訪。老師也以一個記者的身份參加,這樣學習行嗎?
二、發(fā)布會前的準備
好,現(xiàn)在開始準備,小黑板出示要求:
。、認真閱讀產(chǎn)品介紹書,讀懂,讀熟。
2、抓住文中描述新型玻璃的名稱、特點和作用的部分,深入思考,變成自己的理解,在發(fā)布會上宣講。
三、發(fā)布會開始
生1:各位記者,女士們,先生們,我是新型玻璃廠的廠長。今天,我們在這里召開產(chǎn)品新聞發(fā)布會。通過技術創(chuàng)新,我們研制并生產(chǎn)出了五種玻璃,它們是“夾絲網(wǎng)防盜玻璃、夾絲玻璃、變色玻璃、吸熱玻璃、吃音玻璃”。這些產(chǎn)品質量好,應用廣泛,歡迎各界人士使用。
生2:請問:夾絲網(wǎng)防盜玻璃有什么特點?
請解釋一下“極細”的意思。
請你談談這種玻璃的用途。
……
師:發(fā)布會結束。
四、推銷產(chǎn)品
師:同學們,現(xiàn)在新型玻璃公司要聘請我們當推銷員,你準備怎樣去推銷。先分組準備。
師:有了夾絲網(wǎng)防盜玻璃,請把心放回原處。
夾絲玻璃,安全可靠。
想擁有自動窗簾嗎?請用變色玻璃。
冬暖夏涼,吸熱玻璃。
隔音玻璃,給你帶來寧靜的世界。
師:新型玻璃公司的總經(jīng)理,讓我轉告大家,今天,他的心情特別高興,因為有了同學們的這些廣告,他們公司的新型玻璃被人搶購一空,還下了不少定單呢!他說這都是我們班同學的功勞,讓我代表他謝謝你們!
五、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想象
師:現(xiàn)在市場競爭很厲害,所以玻璃公司的總經(jīng)理還想請你們幫忙設計出一種更新的玻璃,創(chuàng)造出一個奇跡來填補玻璃發(fā)展史上的空白。你們愿意嗎?好,請同學們以未來發(fā)明者的身份去發(fā)明新型的玻璃,說清特點和用途。
。、可以寫在空白的表格上。
。、小組討論,自由發(fā)言:
師:時間過得真快,一轉眼,我們班的同學自己發(fā)明的新型玻璃產(chǎn)品也出現(xiàn)在展銷會上。
師:雖然同學們剛才談的是理想,但是老師仿佛真得來到了未來新型玻璃的展銷會,真得看到了同學們的發(fā)明的新型玻璃。
六、總結課文
。、總結評價:
你覺得今天的語文課你自己學得怎么樣?
。、布置作業(yè):
將自己最喜歡的新型玻璃的特點、作用等用自己的語言敘述出來。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溫故知新”了解擬聲詞的用法。
2?通過“語海拾貝”積累“AABB”式的詞語。
3?自讀“點擊成語”中的故事,了解成語的意思。
4?通過口語交際,激發(fā)愛我中華的激情。
5?通過習作,學會留心生活,用心感受,寫出事物特點,做生活的有心人。
6?通過“自主閱讀園地”,體會祖國語言文字的豐富內(nèi)涵,培養(yǎng)喜愛語言文字的感情,產(chǎn)生善于積累的興趣。
教學重點
自主練習,主動參與口語交際。
教學準備
教師:有關風景名勝的廣告語,有關習作百花園的范文。
學生:工具書,廣告詞,觀察夜幕下的天空及大地。
課時安排
3~4課時。
教學過程
一、溫故知新
1?出示教材中的3組句子,讀句子,體會每組句子中帶點詞的意思。
2?交流,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3?再說說這類詞語。鼓勵學生在習作時運用。
二、語海拾貝
1?出示詞語。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認讀詞語,體會詞語的意思,學習正確運用詞語。
3?再讀詞語,思考這些詞語在構詞結構上有什么共同點?能照例子說出類似的其他詞語嗎?
三、點擊成語
1?自讀課文,注意讀通讀順,再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用“”勾出描寫盤古開天辟地的句子,用“……”畫出“開天辟地”的比喻義。
3?讀了這個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4?把這個故事講給你們的同伴聽聽。
四、口語交際
1?出示口語交際內(nèi)容要求,明確要說的內(nèi)容。
(1)自由讀題目,想想題目有幾個意思?
(2)結合課文內(nèi)容,想想你喜歡本文介紹的哪處風景名勝,以及喜歡的原因。
(3)組內(nèi)交流后,全班交流,你喜歡哪個地方,為什么?
2?向游客推薦你們各自喜歡的風景名勝,讓他們也去觀賞那些美麗風光,怎么推薦?(為風景名勝打廣告)
(1)出示所收集的有關風景名勝的廣告語兩則,讀一讀,共有幾句話,每句話都講了什么?
(2)重點講解“寫廣告語應注意的問題”。
、亠L景名勝的地理位置。
②風景名勝的特點(特色)。
③具有煽動性的吸引觀眾的.語言。
、苷Z言應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生動性。
3?為自己喜歡的風景名勝編寫廣告語。
4?組內(nèi)交流后,全班交流所編廣告語。
5?評出3~5條編寫較好的廣告語。要求學生說明好的原因。
6?拓展。除了書上所提到的4個地方,也可給自己喜歡的其他名勝古跡編廣告語。
7?小結:通過本次編廣告語的活動,學習了編寫廣告語的方法,并在編寫廣告語的過程中再次感受了祖國山河的秀麗神奇,讓我們更加熱愛我們的祖國吧!
五、習作百花園
1?習作準備。
在習作前幾天,布置觀察作業(yè),留心觀察我們的校園,注意觀察校園的美,也可以按校園在四季的美麗景象進行觀察。把看到的景象和當時的感受一一記錄在本子上。
2?審題。
學生自讀,明白此次習作要求:寫寫校園的美麗,還可以寫出校園是我們生活的樂園、家園。
3?組內(nèi)、全班同學,交流觀察筆記,相互借鑒。
4?討論交流,相互啟發(fā)。
(1)此次習作的目的是:將我們校園的美描寫出來。
(2)應按一定的觀察順序寫,注意方位詞或揭示游蹤的詞句的使用。
(3)對所選景物抓住其特點來寫,可適當運用比喻、擬人等手法使特點更突出,語言更美。
(4)可以加上合理的想象,還可以寫出自己的心情、感受。
(5)文章結構可采用“總——分——總”形式。
5?學生起草習作。
6?寫完自讀自改或相互修改。
7?集體交流評議、修改。
六、自主閱讀園地
自主讀文,注意讀通讀順,結合上下文或借助工具書理解詞語,邊讀邊想:
1?想想課文主要寫了什么事?
2?一件什么事一直銘刻在我心里?
3?祖父是怎樣教育我讀書的,用“”勾出,反復讀讀。
4?讀了該文后,你受到什么啟發(fā)?
語文教案 篇3
學習目標:
1、理清層層推進的論述思路,了解反問的作用
2、揣摩課文中富有哲理、形象的語言特點并學習運用
3、了解人與自然和諧統(tǒng)一的道理,增進對自然的認識,樹立環(huán)保意識
學習重點、難點:
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觀點。
2、鍛煉學生思維能力。
一、自主學習
二、合作探究
1、請你認真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圈畫每段關鍵語句,理清論述思路。請各小組同學通過討論、交流并口頭展示) ⑴根據(jù)你的理解,你認為作者對待自然的態(tài)度是什么?
、颇阏J為“敬畏自然”的內(nèi)涵是什么?
、亲髡咛岢龅闹饕^點是什么?
2、合作使人快樂,探究使人聰明:(討論、交流,小組自由展示)
、抛髡邽槭裁刺岢觥熬次纷匀弧?
⑵為什么說“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
3、挑戰(zhàn)自己(質疑思辨):
教師引導:充滿思辨的智慧是世間最美的花朵。本文就處處洋溢著智慧的火花,那么你對本文的觀點有質疑嗎?(學生質疑,暢所欲言)
如:⑴畏懼自然是否意味著不求進步、無所作為?
、谱髡哂袥]有否定現(xiàn)今人類科學的成就?
列舉你提出的問題:
三、拓展提升
根據(jù)本文精辟的論述和理性的分析,你將如何把“敬畏自然、愛護自然”變成最實際的行動?
請就“敬畏自然”這一主題擬幾條標語,向人們發(fā)出呼吁。
四、我的收獲與疑問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理清層層推進的論述思路,了解反問的作用
2、揣摩課文中富有哲理、形象的語言特點并學習運用
一、自主學習
1、下列句子中的成語使用有誤的一項是( )
A.他很講義氣,很有良心,每次幫助他人后都沾沾自喜。
B.高深莫測的星空是大自然精巧絕倫的藝術品。
C.人類的智慧與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實在相形見絀。
D.最不可思議的.恐怕要數(shù)我們的大腦了,它使人有喜怒哀樂,能夠思維。
2、對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辭方法說明有誤的是( )
A.在大自然面前,人類永遠只是一個天真幼稚的孩童。(擬人)
B.人類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個小水滴。(比喻)
C.看著人類這種狂妄的表現(xiàn),大自然一定會竊笑。(擬人)
D.我們有什么理由和資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賣弄小聰明呢?(反問)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抽讀6個單韻母卡片。
2.接順序讀讀8個聲母卡片。
3.拼讀音節(jié):“tùnǔlèdù”
二、學習“gkh”的音形及書寫
(一)學習聲母“g”
1.學習“g”的音
。1)出示“g”圖,提問:圖上畫的是什么?
(2)借助鴿子的“鴿”的音學習“g”的音,讀的時候注意讀得輕短些。
(3)教師邊范讀邊講解發(fā)音方法:發(fā)音時,用手掌對著嘴,感覺不到氣流沖出。
。4)學生隨讀體會發(fā)音方法,可用手掌試一試。
2.學習“g”的形
。1)仔細觀察圖怎樣記憶“g”的形?
。2)編記憶小兒歌:9字加彎g、g、g。
3.書寫字母“g”
。1)認識基本筆畫“豎左彎”。
。2)觀察書中“g”的筆順和占格位置,請同學說一說。
。3)教師范寫“g”:第一筆是什么?C點什么格?教師寫;第二筆是什么?占什么格?教師寫;注意豎左彎要在第四線上邊一點寫彎,一定不要挨著第四條線。
(4)學生書寫。教師巡視,個別輔導,糾正學生的寫姿和執(zhí)筆方法,對姿勢合格的學生發(fā)合格小獎票。
。ǘ⿲W習聲母“k”
1.學習“k”的音:
。1)出示“k”的圖,提問:圖上畫的是什么?
(2)這個字母怎么讀?教師糾正讀音;一邊范寫一邊講解發(fā)音方法:發(fā)音時,用手掌對著嘴,感覺有氣流沖出。
2.學習“k”的形
。1)怎么記住“k”的形呀?
。2)請同學試著編兒歌:蝌蚪戲水kkk。
3.書寫字母“k”
(1)認識基本筆畫:“”左斜右斜
。2)怎樣寫好聲母“k”呢?請大家認真觀察范字及筆順。
(3)學生邊說筆順、占格位置教師邊范寫。第一筆是“丨”,第二筆寫前先在中格找到中間點一個點,然后在第二條線上點一個點,再在第三條線上與上邊點對齊位置點一個點,最后連接三個點,也就是左斜右斜。
。4)學生練習書寫。教師巡視個別輔導。
。5)在實物投影上展示學生作業(yè),請其他同學看看哪位同學寫得好,哪筆寫得不好,說一說。
。ㄈ⿲W習聲母“h”
1.學習“h”的'音
(1)出示圖,提問:圖上畫的是什么?
。2)借“喝”的音學習“h”。發(fā)音時,雖然有氣流沖出,但比發(fā)“k”時的氣流弱。
。3)開火車讀。
2.學習“h”的形
。1)“h”的形像什么?
。2)編兒歌:一把椅子hhh。
3.書寫字母“h”
(1)學生觀察筆順及點格位置。
(2)學生試著書寫一個,與范字比較,修改。
。3)學生評改,注意“h”與“n”的區(qū)別。
三、復習鞏固:指名讀“g、k、h”三個字母。
語文教案 篇5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識記文言常用詞:說、玩、登、秉、所以、以、注、疏、寧、濟、間。
2.學習正確、清楚地朗讀淺易文言文,以誦讀促進理解。
3.體會濃濃關愛之情與殷殷勸誡之意,體會長輩不辭勞累、嘔心瀝血教誨子女的深義。
【重點難點】
1.重點:識記文言常用詞,體會濃濃關愛之情與殷殷勸誡之意。
2.難點:長輩不辭勞累、嘔心瀝血教誨子女的深義。
【課文提示】
1.家訓、家書是中國傳統(tǒng)教育與傳統(tǒng)文化思想寶庫的重要組成部分,歷來為廣大人民所誦讀、手錄、刻寫和傳承!睹銓W》節(jié)選自家教典范《顏氏家訓》。
2.勉學:努力學習;勉:盡力、努力!睹銓W》著重說明學習目的、態(tài)度、方法。
【正音正字】
古之學者為己( wèi ) 但能說之也 ( yuè ) 春玩其華 ( huā )
然人有坎壈 ( lǎn ) 如秉燭夜行 ( bǐng ) 譬諸逝水 ( pì )
【詞語積累】
、俚苷f之也。 (同“悅”,取悅 ) ②春玩其華。 (同“花” )
、矍锏瞧鋵。 (摘取,收獲 ) ④精神專利。 (專一,敏銳 )
、萑蝗擞锌矇。 (困頓,不得志 ) ⑥所以設教。 (用來……的 )
、吖怅幙上。 (值得珍惜 ) ⑧古之學者為己。 (讀書人 )
、嵊锥鴮W者。 (學:學習;者:句間停頓 )
【初學課文】
1.熟讀課文,理解各段內(nèi)容。
2.歸納三段的大意。
( ①闡述學習與修身的關系,指出學習的目的是“修身利行”。
、诜治錾倌陮W習與老年學習的利弊,指出學習的時機是“固須早教”。
、壅f明學習內(nèi)容不能繁復、面面俱到,指出學習的方法是“粗通注義”,最后自然引出中心論點“博覽機要,以濟功業(yè)”。 )
【課文簡析】
第一段,對古人今人的學習態(tài)度進行對比,用春華秋實作比喻,指出學習的目的是修身利行。
第二段,以自己七歲背誦《靈光殿賦》的親身經(jīng)歷,分析少年學習與老年學習的利弊,指出學習要趁早,即使老了也不可放棄的道理。這樣既真實可信又有說服力。
第三段,“仲尼居”為例,從反面闡明“但明練經(jīng)文,粗通注義,常使言行有得”的'道理。最后自然引出全文的中心論點“博覽機要,以濟功業(yè)”!耙詽I(yè)”還與開頭學者“修身利行”照應,使文章渾然一體。
總之,本文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一個人的學問與品德是有密切關系的,應該認真努力學習,全面提高自身修養(yǎng)。
【課外作業(yè)】
1.完成“學習建議”。
2.按要求,逐句翻譯全文。
3.通過圖書館、因特網(wǎng),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其學說。
第二課時
【朗讀課文】
【串講課文】
原文: 古之學者為己,以補不足也;今之學者為人,但能說之也。
翻譯: 古代求學的人為自己是彌補不足的地方;現(xiàn)在求學的人為別人只是為取悅他人。
原文:古之學者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學者為己,修身以求進也。
翻譯:古代求學的人為別人是實踐學問以便有利社會;現(xiàn)在求學的人為自己是努力修身以便謀取官祿。
原文:夫學者猶種樹也,春玩其華,秋登其實;講論文章,春華也,修身利行,秋實也。
翻譯:學習好像種植樹木,春天賞玩它的花朵,秋天收獲它的果實;評論文章就是賞玩春天的花朵;努力修身是摘取秋天的果實。
原文: 人生小幼,精神專利,長成已后,思慮散逸,固須早教,勿失機也。
翻譯: 人處在幼小的時候,精神專一敏銳,長大成年以后,思維散漫,因此必須早日教育,不要喪失時機。
原文:吾七歲時,誦《靈光殿賦》,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猶不遺忘;二十之外,所誦經(jīng)書,一月廢置,便至荒蕪矣。
翻譯:我七歲的時候,背誦《靈光殿賦》,直到現(xiàn)在,十年復習一下,還沒有遺忘;二十歲以后,背誦的經(jīng)書,擱置一個月,就荒廢了。
原文:然人有坎壈,失于盛年,猶當晚學,不可自棄!
翻譯:而人總有困厄的時候,壯年時失去了求學機會,仍然應當趁晚學習,不能自暴自棄!
原文:幼而學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學者,如秉燭夜行,猶賢乎瞑目而無見者也。
翻譯:從小學習的人,如同太陽初升的光芒,老了學習的人,如同拿著蠟燭走夜路,還比閉著眼睛什么也看不見的人好。
原文: 夫圣人之書,所以設教,但明練經(jīng)文,粗通注義,常使言行有得,亦足為人;
翻譯: 圣人的書是用來教育人的,只要讀懂經(jīng)文,粗通注文的意思,對自己的言行有幫助,也足夠為人在社會上立身。
翻譯:何必“仲尼居”要用兩頁紙疏通意義,說它是起居的處所或者講課的地方,根據(jù)在哪里呢?憑這些取勝,難道有什么好處呢?
原文:光陰可惜,譬諸逝水。當博覽機要,以濟功業(yè);必能兼美,吾無間焉。
翻譯:光陰值得珍惜,好像流水。應當廣泛瀏覽重要的東西,成就自己的功業(yè);如果(博覽與精專)結合起來,我就沒有指責的了。
【朗讀課文】
【課外作業(yè)】
1.整理課堂筆記。
2.根據(jù)自己的情況,完成六個“思維訓練”題。
第三課時
【朗讀課文】
【思維訓練】
1.“夫學者猶種樹也,春玩其華,秋登其實;講論文章,春華也;修身利行,秋實也。”這句話有什么特點?
( 用比喻手法生動闡述了深刻的道理。作者將學習比作種樹,又把春花比作講論文章、把秋實比作修身利行,說明學習是靠寒來暑往,潛移默化的,生動地指出學習目的是修身利行。 )
2.第2段,前半部分的關鍵句是哪句?為什么?
( 關鍵句是“固須早教,勿失機也”。
因為后面是用自己的例子來對比說明,少時記憶力好,是讀書的最佳時機,年紀大了容易忘記。它是圍繞“固須早教”這個中心來論證的。 )
3.作者認為“固須早教,勿失機也”,理由是什么?(用文中詞語回答)
( “人生小幼,精神專利,長成已后,思慮散逸”。 )
4.作者講自己七歲背誦《靈光殿賦》的經(jīng)歷,有什么作用?
( 以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證明學習要趁早,即使老了也不可放棄的道理,這樣既真實可信又有說服力。 )
5.“何必‘仲尼居’即須兩紙疏義,‘燕寢’‘講堂’,亦復何在?”這句話有什么作用?
( 舉例論證,從反面闡明“但明練經(jīng)文,粗通注義,常使言行有得”的道理。 )
6.“博覽機要,以濟功業(yè)”。從全文看,這句話有什么作用?
( 這句話是全文的中心論點!耙詽I(yè)”與開頭學者“修身利行”照應,使文章渾然一體。 )
7.本文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 一個人的學問與品德是有密切關系的,應該認真努力學習,全面提高自身修養(yǎng)。 )
8.中國歷史上有許多關于長輩嘔心瀝血教誨子女的故事。請你概括寫出一二。
( 劉邦少時失學,聞秦始皇焚書坑儒,心中竊喜,但當了皇帝后卻深感不學之苦,便以切身體驗來勉勵兒子學習,沒有半點偽飾。
諸葛亮《誡子書》的開篇,諄諄告誡他的子弟,要“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也就是要保持清心寡欲,以塑造高尚的道德情操!胺堑礋o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顯然,“淡泊”、“寧靜”是“明志”、“致遠”的必要條件,而“明志”、“致遠”則是“淡泊”、“寧靜”的最終目標。諸葛亮在“書”中強調(diào):“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就是說,立志于學、靜心求學是手段和過程;養(yǎng)成學問、增長才干才是目的。
傅雷洋洋萬言家書,旨在教育兒子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
【拓展學習】閱讀下面的語段,然后完成問題。
孔子云:“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蔽何、袁遺,老而彌篤,此皆少學而至老不倦也。曾子七十乃學,名聞天下;荀卿五十,始來游學,猶為碩儒;公孫弘四十余,方讀春秋,以此遂登丞相;朱云亦四十,始學易、論語;皇甫謐二十,始受孝經(jīng)、論語:皆終成大儒,此并早迷而晚寤也。世人婚冠未學,便稱遲暮,因循面墻,亦為愚耳。
1.這段話要說明什么觀點?
( 為了說明“猶當晚學,不可自棄”。 )
2.這段話列舉了哪些例子?
( 正面例子:孔子的話;魏武、袁遺、曾子、荀卿、公孫弘、朱云、皇甫謐等晚而不棄的事實。反面例子:“世人婚冠未學,便稱遲暮,因循面墻,亦為愚耳。” )
3.這個語段是從《勉學》原文抽出來的,如果還原,應該放在第2段的哪里?
( 應放在第2段省略號位置上。因為這里的幾個舉例,都是圍繞老了再學習的,正是“猶當晚學,不可自棄”的例證。因此要放在這里。 )
【課外作業(yè)】
1.整理課堂筆記。
2.預習《濰縣署中寄舍弟墨第一書》,了解新課文的內(nèi)容,思考“學習建議”。
語文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這兩個故事都是寫古代聰穎少年的故事。《詠雪》講的是晉朝著名文學世家謝氏家族里的一個故事。在一次家庭聚會中,謝道蘊表現(xiàn)出了詠絮之才!蛾愄鹋c友期》講的是漢末名士陳紀七歲時,對父親的朋友侃侃而談的故事。
學習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nèi)容。
過程與方法目標: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了解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學重、難點:
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學情分析:
兩篇故事雖是文言文,但語言文字比較淺顯,又是圍繞著家庭生活和親情,學生學習起來相對容易一些。
課前準備:
學生:準備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上課交流。熟讀課文,復述課文。查閱有關作者及作品的資料。
教師:查閱有關作者及作品的.資料。教學方式:誦讀、復述、疏通、討論,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1、課前兩分鐘訓練(講故事)請一名同學講述“司馬光砸缸”或其他故事。
同學們,其實像司馬光這樣聰明的中國古代少年還有很多,如四歲畫畫的王冕、七歲做詩的曹植、十二歲做宰相的甘羅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紹兩位這樣的古代少年,他們是誰呢?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他們,和他們交個朋友。
2、學生簡介作者及作品,教師補充。
[參考資料]
《世說新語》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古代小說所記大多是傳聞、軼事,以短篇為主,在寫法上一般都是直敘其事!妒勒f新語》全書原8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36門,《詠雪》選自“言語”一門,《陳太丘與友期》選自“方正”一門。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教讀
(由于學生文言文知識不夠,誦讀可能有一定困難,所以,教師要一句一句教讀。教師教讀時,要求學生邊聽邊注意正音和句讀,把握感情基調(diào),體會語感。)
2、學生自由練習朗讀。要求把握人物對話的語氣、表情,注意節(jié)奏。
學生分角色朗讀,教師要加以指導,如句讀、語調(diào)等。重點突出“讀”的環(huán)節(jié),力爭當堂成誦。
3、在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要求復述,為疏通課文打好基礎。學生四人小組復述,也可以全班交流復述。
三、再讀課文,疏通文意:
1、教師要求學生對照注釋,默讀課文,疏通文意,采用圈點勾畫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詞句記錄下來,如重點詞語:“俄而”、“欣然”、“擬”、“未若”、“乃至”、“期行”等。
2、把不理解的詞句讓學生提出來,全班一起討論解決。
3、教師精講點撥。(教師要提示學生運用以前學過的加字法、換字法疏通文意。)
四、質疑問難,合作探究:
教師導學
、僖孕〗M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由學生質疑、討論、解疑,教師巡回指導。
、谝髮W生寫下討論筆記。把研討中有代表性的和有難度的問題,以小組為單位,推選代表提出。全班討論,得出結論。
、劢處熂右渣c撥。(可不必考慮學生提出問題的順序,教師靈活把握,如重點問題尚未提出,可由教師提出。)
《詠雪》問題組:(可根據(jù)學生提出的問題而定)
a.“寒雪”“內(nèi)集”“欣然”“大笑”’等詞語營造了一種怎樣的家庭氛圍?
b.聯(lián)系上下文,“兒女”的含義與今天有什么不同?
c.文章結尾交待了謝道韞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多媒體投影下大雪的畫面(讓學生觀察畫面,再討論分析。)
d.撒鹽空中、柳絮因風起兩個比喻,哪一個更好?同時說說還可以用哪些事物來比喻雪。積累幾句詠雪的名句。
學生從不同角度回答,教師給予鼓勵。對于詠雪的名句,讓學生拓展思維。
語文教案 篇7
【詞語超市】
本次詞語超市中的詞語均含有本單元課文中的會認字或會寫字。教學形式盡量靈活些,讓學生在復習的過程中,理解運用詞語的能力有所提高。
【金鑰匙】
通過回顧課文《蜀鄙之僧》,舉例說明對比寫作方法的妙處。在引導了解“對比”這一寫作手法的妙處的同時,更可通過實例指導運用。如,講述一個道理,給幾個材料,讓學生選擇最能說明這個道理的材料,并說說理由。
【格言警句】
“讀書千遍,其義自見(xiàn)”這句古話強調(diào)的是熟讀對理解文意的作用。這在學習古文、古詩詞、現(xiàn)代詩甚至某些現(xiàn)代散文方面,都是至理名言。讓學生讀熟這句話,最好能背下來。
【古文誦讀】
“螳螂捕蟬,黃雀在后”是一篇寓言故事,故事的深刻寓意是一大難點。安排在學完文言文《蜀鄙之僧》之后,可用來進行自主閱讀文言短文能力的培養(yǎng)。本文朗讀時,句中可做如下停頓(可根據(jù)個人理解靈活處理):
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蟬,而不知/黃雀在其傍也;黃雀/延頸,欲啄/螳螂,而不知/彈丸在其下也。
參考資料:
、佟扼氩断s》上下文
吳王欲伐荊,告其左右曰:“敢有諫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諫不敢,則懷丸操彈于后園,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吳王曰:“子來,何苦沾衣如此!”對曰:“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而不知彈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務欲得其前利,而不顧其后之有患也!
吳王曰:“善哉!”乃罷其兵。
【語文生活】
亞里士多德曾說過:“沒有想象,心靈就不會思想!毕胂笫且环N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形式。在科學不發(fā)達的遠古時代,人們用想象來編制神話故事寄托人力所不能及的愿望。在今天,古老的想象和愿望很多變?yōu)榱爽F(xiàn)實。本次作文訓練,承接《勞山道士》《牛郎織女》中的浪漫精神,重在引導學生放膽想象。教師善于營造一個放松的環(huán)境,就能最大限度地使學生放飛想象。
本次習作是根據(jù)現(xiàn)有提示和背景文字,通過想象編寫故事。重在引導學生虛構一個有情節(jié)變化的`故事框架,在此基礎上,還要安排好主次,行文時更多著墨于主要部分及有意味的細節(jié)。但不可要求過高,要漸進地指導、訓練。
【教學設計舉例】
[教學目標]
1.積累詞語,加強理解,鞏固記憶。
2.了解用對比法說明事物的好處。
3.積累格言警句,理解、體會“讀書千遍”的好處。
4.進一步掌握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培養(yǎng)閱讀文言文的能力。培養(yǎng)閱讀文言文的興趣。
5.通過創(chuàng)編童話故事,激發(fā)學生有創(chuàng)意、合理地展開想象。
[教學重點]
1.培養(yǎng)閱讀文言文的能力。理解故事內(nèi)容。
2.創(chuàng)意想象,設計有情節(jié)變化的故事框架。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時數(shù)]
4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詞語超市
1.出示第一組詞語,讀一讀。
2.快樂傳真猜猜猜。
一生看詞卡后用動作、表情甚至小品來表現(xiàn)詞語,其余學生猜。(在演和猜中加深詞義理解,積累詞語。)
3.出示第二組詞語,讀一讀。
4.寫一寫。
同時請幾名同學上臺寫,眾人點評。
5.你能說一段話,盡量用上這些詞語嗎?
二、金鑰匙
1.《蜀鄙之僧》這個故事讓我們領悟到:原來成功的關鍵不是你具備了什么條件,而在于你是否有堅定的志向。故事是怎樣說明這個深刻的道理?
回顧故事及課文板書。
貧者至富者未至……
志堅志不堅……
2.是對比使故事更有說服力。
3.齊讀“金鑰匙”內(nèi)容。
4.選材練習。
成功的人找方法,失敗的人找理由。你覺得下面哪個故事更容易讓人領會這個道理?說說你的看法。
、僬n堂上,文文和三三私下討論問題,被老師批評。文文認為是老師找碴兒,此后,每次上課就故意和老師作對,自己的學習也因此一落千丈;三三覺得自己雖然是討論書上的問題,可在課堂上講話,影響了大家,此后,他把問題留到課下再討論,老師表揚他好學,他學習勁頭越來越足。
②小虎沒考好,他滿不在乎地說:“不就是粗心了點嗎!”結果,第二次又考砸了。
引導學生感受對比法的優(yōu)勢。還可讓學生運用對比法,將后一材料充實。
三、格言警句
1.同學們覺得學文言文、古詩詞難不難?
2.你說難,難在哪兒?
3.你說不難,說說你是怎么學的。
語文教案 篇8
《諫太宗十思疏》教案
一、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了解本文先設喻明理,然后據(jù)事發(fā)揮,最后引發(fā)出主題的論證思路。
2.學習本文對比論證和比喻論證的方法。
3.掌握文中實詞、虛詞和語言現(xiàn)象、句式特點。
4.認識“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在當時的作用和今天的借鑒意義。
二、教學重點
1.誦讀、領悟、背誦全文。2.作者的論證思路和理論結構。
三、教學難點
1.字詞及文言現(xiàn)象的把握。2.“十思”的內(nèi)容理解及現(xiàn)實意義。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ㄒ唬
諷諫帝王,是冒險的事。批“龍鱗”,逆“圣聽”,需要大智與大勇。比干挖心,屈原放逐,千古流傳。但是唐代卻有一位著名的諫官,有膽有識,知無不言,敢于直諫,史以“諍臣”稱之。他就是唐代著名的大臣——魏征。
魏征所處“貞觀之治”時期,天下大治,而他卻提出居安思危,足見其戰(zhàn)略眼光。他死
后,唐太宗親寫碑文,并對侍臣說:“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知興替;以人為鏡,可明得失。魏征歿,吾失一鏡矣。”
下面我們就來學習魏征的《諫太宗十思疏》。
(二)、解題
本文選自《舊唐書·魏征傳》。諫,下級對上級的直言規(guī)勸。疏,奏章,封建時代臣子向國君陳述意見的一種文體。
。ㄈ㈤喿x課文
1.學生試讀課文,邊讀邊正音。陌生的字詞邊讀邊看注解或查閱古漢語字典。
2.教師指名學生朗讀。
。ㄋ模⑹柰、理解字詞
1.通讀全文,借助課后注釋及工具書,掌握以下字、詞。
①固:培土加固。根本:樹的根②德義:德政與信義。
③明哲:明哲的圣人。④不勝:不堪
⑤景命:大命⑥殷憂:大憂⑦行路:路人
、喽憾截。⑨茍免:茍且免罪。
、庖耍簯敗"细呶#壕痈呶坏奈kU。
、兄t沖:謙虛。⒀自牧:自立調(diào)養(yǎng)。
(14)簡能:選拔人才。(15)垂拱:垂衣拱手。
2.粗知句義。3.教師巡查解答疑問。
五、布置作業(yè)
課后練習二——五。
第二課時
。ㄒ唬、檢查作業(yè)
1.訂正練習二——五
2.難句的翻譯。
教師可選擇一些難句讓學生翻譯。
。ǘ⒎治稣n文
1.第1段
請一名學生口頭分析本段內(nèi)容,教師引導補充。
教師小結:第1段旗幟鮮明地提出中心論點:為人君者必須“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文章開篇連用兩上比喻句“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來正面論證“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的道理。接著,緊承上文,用一個排比句從反面申述不居安思危的危害。
“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點明為人君者地位的崇高和責任的重大。而需完成治國的重任,則必須“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熬影菜嘉,戒奢以儉”是歷代統(tǒng)治者創(chuàng)業(yè)后守成的歷史經(jīng)驗。貞觀十一年正是唐太宗執(zhí)政后的'鼎盛時期,魏征提出這一點,是很有眼光的。
2.第2段:
總結歷史經(jīng)驗,并從創(chuàng)業(yè)守城,人心向背等方面論述“居安思!钡牡览。
“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揭示了歷代創(chuàng)業(yè)的君主難于守成的普遍規(guī)律。這是因為創(chuàng)業(yè)之難雖平庸之輩亦知其所以然,而守成之難即使是圣明之君也往往有所忽視。魏征尖銳指出“取之易而守之難乎”的問題,接著分析了創(chuàng)業(yè)與守成易難的道理。文章從難易這一觀點上立意,諍言規(guī)諫守成之君,切莫得志縱情,傲物結怨,以失掉人心!霸共辉诖螅晌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引經(jīng)據(jù)典,苦口婆心,將君和民的關系比作水與舟的關系,切中要害,令人警覺。
3.第3段
第3段提出“居安思!钡木唧w做法,即“十思”
本段是全文重點,“十思”即十條建議?梢愿爬椤拔褰洹保骸耙娍捎薄ⅰ皩⒂凶鳌敝敢姷侥芤鹱约合矏鄣臇|西。就想到用知足來警戒自己,將要大興土木時,就想到適可而止,這是戒奢侈;“念高!、“懼滿溢”兩條指考慮到身居高位,就要時時想到謙虛謹慎的修養(yǎng)自己的品德,懼怕自己驕傲自滿,就要想到胸襟寬廣像能容納滔滔江水的大海,這是戒驕傲;“樂盤游”、“憂懈怠”指外出游獵要網(wǎng)開一面,適度而行,擔心做事懈怠,就要時時想著善始善終,這是戒放縱;“慮壅蔽”、“懼讒邪”指虛心容納下邊的意見,嚴格要求自己而疏遠斥退那些壞人,這是戒小人;“思所加”、“罰所
及”指不要因個人的情緒變化而謬加獎賞或濫施刑罰,這是戒賞罰不公。
總結“十思”,發(fā)揚“九德”,選拔人才,文武并用,則人君就不必勞神苦思,而可垂拱而治了。
。ㄈ、學生背誦第3段
(四)、布置作業(yè)
1.背誦全文2.體會本文語言特點。
第三課時
。ㄒ唬、檢查背誦
。ǘ、指導學生討論“十思”的現(xiàn)實意義。
唐太宗曾說:“朕每臨朝未嘗不三思,恐為民害!彼R运宕谋┱䴙榻,不敢過分使用民力,能夠節(jié)制利欲,分明賞罰,善于納諫,到了貞觀中期,生產(chǎn)有了較大發(fā)展,人民生活逐漸富裕,社會日漸安定。在此情況下,唐太宗漸漸放松了警惕,大興土木,多次巡游、打獵。魏征以政治家特有眼光發(fā)現(xiàn)了唐太宗“忘本”和“忘!钡母締栴},針鋒相對地提出了“十思”,不僅在當時,就是在現(xiàn)在也有借鑒意義。
。ㄈ、寫作特點
1.論證方法
。1)正反對比論證。
。2)比喻論證
比喻論證是議論文一種常見的論證方法,文章開篇三句,一二句先設喻,第三句擔揭示正意。
2.語言特點
“十思疏”是一篇駢文。唐代奏疏都習慣用駢文寫作,但此文與當時流行的駢文不同。在形式上它利用駢文的排比、對偶、表達真情實感,但又不囿于形式,不避散句,不咬文嚼字,不大量用典,沒有繁冗的引證。言之有務切中時弊,難能可貴,既有駢文的華美,整齊,又有散文的自然流暢,易于誦讀。
。ㄋ模⒔處熆偨Y,課堂答疑。
(五)、學生誦讀,體會。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12-12
語文的教案08-14
語文教案11-30
語文教案12-01
語文教案12-02
語文教案12-03
語文教案11-28
語文教案12-04
語文教案12-05
語文教案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