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案> 中班美術教案

中班美術教案

時間:2021-12-31 07:06:12 教案

【精品】中班美術教案10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中班美術教案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品】中班美術教案10篇

中班美術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引起幼兒對畫魚的興趣,能大膽地繪畫出簡單的魚的特征。

  2.繼續(xù)學用“短線排列”的方法涂色,并使幼兒在選擇、調(diào)換顏色的過程中感受到色彩美。

  3.提高手部肌肉動作的靈活性,要求幼兒將畫具和廢紙放在指定處。

  活動準備:

  1.課件、電腦、視頻展示儀、電視機

  2.教具:欣賞魚若干條,范作兩張(一張涂得濃,一張涂得淡)

  3.畫具:圖畫紙若干,每張紙上畫一個煎盤,用縫紉機在“煎盤”四周扎一圈細密的小孔,勾線筆,油畫棒,幼兒每人一份。

  4.錄音機,“辦家家”歌曲的磁帶。5.玩具小貓。

  活動過程:

  一、設置情境,引起幼兒作畫的興趣

  1.出示玩具小貓,告訴幼兒:今天是小貓的生日,朋友們送給它很多魚。

  2.出示范例,引導幼兒觀察欣賞這些魚的造型(是用三角形、半圓形、橢圓形和線條組合而成的)。

 。呼~的種類很多,有大、有小,有的扁圓,有的細長,身上有美麗的花紋。

  3.繼續(xù)講述:小貓想,如果能把這些魚燒成各種各樣的味道,變成美味好吃的魚,請朋友們一起來吃該有多好啊?尚∝埐粫䶮~,怎么辦呢?(啟發(fā)幼兒動手幫小貓“燒魚”)

  4.提問:你吃過怎么燒的魚?

  讓幼兒憑借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來進行講述:白燒魚、糖醋魚等。

  5.放課件圖片:老師從上收集了幾種美味好吃的魚,請大家來欣賞一下。

 。ㄓ屑t燒魚、清蒸魚、糖醋魚、蔥油魚、咖喱魚、水煮魚等)

  魚的做法很多,魚的營養(yǎng)很好,人人都要經(jīng)常吃。

  二、引導幼兒學“做”魚

  1.老師先來幫小貓做一條魚。教師介紹煎盤,準備“燒魚”。

  2.教師以燒魚的形式為幼兒作示范,邊講解:

  先把魚放入煎盤里(在煎盤里畫上一條魚),然后在魚的周圍澆一層油(在盤邊用短線排列的方法涂黃顏色)

  3.與幼兒討論可放些什么佐料。老師邊在魚的邊上或身上添畫上—些佐料,如綠色的蔥段、桔黃色的姜、咖啡色的醋、紅色的辣椒、咖啡色的醬油等。先在輪廊線圈內(nèi)涂一圈,再在里面運用短線排列的方法來回涂,涂滿、涂濃,讓幼兒體會到魚變得“入味”了。

  4.出示二張范例(一張涂得濃,一張涂得淡)供幼兒觀察討論:哪個煎盤里的魚味美?為什么?(顏色鮮艷的`味美香味濃;顏色暗淡的魚肉香味淡。)

  教師在暗淡的一張范例上示范涂濃的方法。

  5.最后小心地撕去煎盤周圍的紙邊,一盤美味好吃的魚就做好了。

  三、幼兒動手腦練習作畫,教師巡回指導

  1.交代要求:

  a.幼兒把魚畫大些,大膽勇敢地畫,魚畫好后涂上好看的顏色。

  b.啟發(fā)幼兒選用一些蔥(綠色)、姜(桔黃色)、茄汁(紫色)、咖喱(淡黃)、醬油(咖啡色)、糖醋番茄醬(紅色)、色拉醬(白色)、及其它佐料相似的顏色,把魚“燒”得又香又美。

  C.提醒幼兒運用“短線排列法”涂色,在掌握涂色方法的同時要有力氣地涂才能涂濃。

  2.幼兒動手腦練習作畫,教師巡回指導、檢查。及時用語言提醒幼兒注意點。

  3.對運用“短線排列法”涂色有困難的幼兒,進行個別輔導。

  4.提醒幼兒最后小心地撕去煎盤周圍的紙邊。

  四、引導講評

  1.幼兒將各自的“煎盤”放在鋪好“桌布”的桌上。

  2.教師抱著玩具小貓,和幼兒一起以“品嘗魚味”的形式作品。

  對大膽造型、配色鮮艷以及構圖獨特的幼兒多作鼓勵;哪盤魚最好吃?建議可讓涂得好的幼兒介紹方法。鼓勵有些幼兒對自己的畫稍作加工。讓它們也變得“味美好吃”。對觀察仔細、想象力豐富的幼兒予以充分的肯定。也可用大家提建議的方法,幫助個別幼兒豐富畫面內(nèi)容:如添上一些x,顏色好看,味道也更好等等。

  講評后,給最佳“小櫥師”發(fā)獎。

  五、唱歌曲“辦家家”。

  放音樂,幼兒一起表演唱:“辦家家”,要唱得音準好聽,并配上動作。

  六、活動延伸:

  幼兒玩喂小貓吃魚的游戲。

中班美術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認識玉米、黃豆、綠豆、麥穗等谷類植物,嘗試用谷物進行裝飾畫。

  2、運用谷物在橡皮泥上細心地進行拼圖,表現(xiàn)出簡單的物體形象,感知谷物畫的特殊裝飾風格。

  3、大膽想象創(chuàng)造,能根據(jù)自己的想法操作,不和別人一樣。

  活動準備:

  1、每組玉米、黃豆、綠豆、麥穗若干。

  2、每人一大團油泥。

  3、幼兒每人一個圓形的小紙盤或小餐盤。

  活動過程:

  一、欣賞谷物畫,引起幼兒的興趣。

  引導幼兒打開幼兒用書,閱讀畫面內(nèi)容,并提出下列問題:

  1. 畫面上有什么?

  2. 它與我們平時看到過的畫面有什么不同?

  3. 仔細看圖說說:它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油泥和豆類)

  4. 你知道這幅畫是怎樣做的?

  5. 你想動手試試嗎?

  二、教師示范講解制作谷物畫的方法和過程。

  1. 將橡皮泥團員壓扁后放在盤子里(或其他扁平的容器里)鋪平整。

  2. 取各種谷物一粒一粒地插在橡皮泥上面,拼成相應的圖案。

  三、講解制作要求。

  1. 提醒幼兒根據(jù)自己容器的大小,確立想用谷物拼出什么圖案。

  2. 橡皮泥放在容器里一定要鋪平。

  3. 放谷物時一個接一個有序的擺放。

  4. 選擇兩——三種谷物進行裝飾活動。

  四、幼兒操作活動,教師巡回進行觀察,了解幼兒的.操作情況,給予必要的指導。

  五、舉辦《有趣的谷物畫展覽》。

  請幼兒上來介紹自己的作品,其他幼兒進行評價,教師對所有的孩子給予贊許的語言和目光,并將他們的成果放在區(qū)角內(nèi),供大的家欣賞。

  活動結束:

  家長在家中用白面粉加水揉成面團后,平鋪在大盤子或碗里,然后,然后,和幼兒一起用谷物進行裝飾活動。第二天,讓幼兒帶到幼兒園來進行展覽,教師對這些幼兒給予貼畫或發(fā)給小獎品。

中班美術教案 篇3

  重點、難點:

  1、重點:通過觀察小兔的連衣裙的變化感知相似色。

  2、難點:幼兒能夠自己用相似色進行蔬菜拓印連衣裙。

  教學過程:

  活動準備:

  課件;小兔圖片若干;蔬菜若干;顏料深、淺若干

  教學目標:

  一.引出主題, 激發(fā)興趣

  師:今天我請來了一位好朋友,瞧他來了。{出示圖片}

  1.小兔子穿著一條白色的連衣裙,想出去玩,第一天它走呀走呀來到了一片麥田,奇妙的事情發(fā)生了,看(出示圖片)小兔的裙子上變成了麥子圖案。

  2.這個時候飛過來一群小鳥,小兔的連衣裙又會變成什么圖案呢?

  3.小兔繼續(xù)往前走,突然天下起了雨,你們猜猜會發(fā)生什么事情?白色的連衣裙怎么啦?(出示雨滴連衣裙)(設計意圖:用繪本《小兔的連衣裙》引入活動主題,激發(fā)幼兒活動的興趣,為作畫活動做好鋪墊。繪本中的連衣裙充滿魔力,里面的圖案有不同的變化,首先是幼兒客觀地看著圖片,從視覺效果所感受到相似色。)

  二.引出主題,感知相似色師總結:小兔拉拉穿著這樣一條神奇的裙子心里可高興了。

  1.師:第二天它又準備出去玩了,它走呀走呀來到了一片樹林,樹林里有什么呀(引出小樹)小兔的連衣裙上這次會發(fā)生什么變化?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幼兒觀察說一說,并說出一些變化。(出示樹葉連衣裙)這些樹葉一樣嗎?有什么不一樣?(感知顏色的深 淺)深綠、淺綠

  2.師:小兔繼續(xù)往前走呀走呀。來到了一片花園。瞧!小兔的連衣裙有什么啦,什么顏色的?(引出深紅 和淺紅)

  3.師:深綠、淺綠,深紅、淺紅,像這樣一種顏色有深有淺的,我們給他起一個好聽的名字叫相似色。(出示顏色綠和紅相似色)3鞏固、操作(小魚連衣裙 太陽連衣裙)

  師:小兔走過花園,來到了池塘邊,誰會游到小兔的連衣裙上呢,(小魚) 美麗的圖案就藏在你的椅子底下,拿出來看看,誰的是小魚?快來裝飾小兔的連衣裙。(像這樣深藍、淺藍也是一對相似色)

  師:小兔走呀走呀,太陽都升起來了,誰會跑到小兔的`連衣裙上呢(引導幼兒裝飾太陽連衣裙)太陽連衣裙的相似色是哪兩種顏色?

  (設計意圖:小兔走過森林 來到花園從中讓幼兒找出并且發(fā)現(xiàn)相似色,感知相似色,接下里操作環(huán)節(jié)能夠再次讓幼兒感知相似色,對相似色感知的又一次鞏固,也為下面的拓印做好鋪墊)

  三.走進相似色,嘗試拓印

  1.師:有了你們的幫助。小兔的連衣裙變得更漂亮了,第三天它又來到了菜園里,菜園里有什么?(幼兒說一說)

  2.我這也有幾樣蔬菜,我們來看看你們認識嗎?(先觀察沒切過來的蔬菜,然后在觀察切開了的蔬菜)師:切開來的蔬菜,瞧!還有很多漂亮的圖案呢。

  今天,小兔想請你們用這些漂亮的圖案來裝飾蔬菜連衣裙,你們愿意嗎?

  它帶的連衣裙不夠,需要兩個好朋友合作共同印一條連衣裙,而且要選有深又淺的相似色來印,好,去找到你的好朋友,商量一下,選一對你們喜歡的相似色來印裙子吧。

  幼兒集體操作(設計意圖:蔬菜托印畫,這種繪畫形式對于孩子是一種全新的挑戰(zhàn),在尋求新知識的氛圍中幼兒更加有激情,也給老師帶來不一樣的美術教學。從作畫的過程來看,具有挑戰(zhàn)性,也是讓幼兒不斷想象、創(chuàng)作的過程。在不斷聯(lián)想構思的過程中,思維的發(fā)散越來越流暢,想象越來越豐富,使手、眼、腦得到了協(xié)調(diào)的發(fā)展。)

  四.展示作品,活動評價

  師:那我們來看看是用小兔喜歡的相似色來印的連衣裙嗎,你最喜歡哪一條裙子為什么、布局構圖

  師:瞧小兔子穿了一條更漂亮的連衣裙感謝你們,連衣裙上有什么呀,(紅綠點)這是對比色,下次我們再來用對比色畫畫好嗎?

中班美術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用畫、剪、貼制作團扇和折扇。

  2、知道名稱和用途。

  3、對方形、圓形,線條等涂鴉感興趣,并嘗試大膽添畫,能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

  4、培養(yǎng)幼兒初步的創(chuàng)造能力。

  活動準備:

  PPT圖片、扇子展覽、卡紙、裝飾材料、扇柄、彩筆、蠟筆、雙面膠、膠水等。

  活動重難點:

  自己設計裝飾扇面。

  活動過程:

  一、 導入部分

  播放幻燈片,是什么季節(jié)?

  開空調(diào)、開風扇、吃冷飲、扇扇子……

  播放各種扇子的圖片。

  二、基本部分

  欣賞各種各樣的扇子 ,說一說扇子的名稱和用途。

  看看都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有什么圖案,幼兒討論。

  (蒲草做的扇子、絲絹做的扇子、羽毛做的扇子、紙做的扇子、竹子做的扇子、塑料做的'扇子等)

  這是什么扇子?(出示工藝裝飾扇)它是用來扇風的嗎?

  欣賞裝飾好的工藝扇。

  試一試裝飾漂亮的扇子?

  教師巡回指導

  三、結束部分

  相互展示自己的扇子,說說自己是怎么設計的,美在哪里?

  活動反思:

  美術活動中,比較注重孩子的自主發(fā)揮。本活動就是想通過幼兒親手設計制作扇子的過程,潛移默化地向幼兒傳輸中國扇文化,并讓幼兒通過活動感受扇文化的魅力,培養(yǎng)幼兒的審美情趣。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

  小百科:扇子是引風用品,夏令必備之物。中國傳統(tǒng)扇文化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是中華民族文化的一個集成部分,它與竹文化、道教文化、儒家文化有著密切關系。

中班美術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能大膽的根據(jù)數(shù)字的特征進行想象畫。

  2.能用連貫的語句,大膽的表達自己的作品發(fā)展語言,激發(fā)幼兒的想象力。

  活動準備:

  1.勾線筆、 畫紙等人手一份。

  2.已認識數(shù)字1---10,對數(shù)字的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3.ppt課件

  活動過程:

  一、導入引發(fā)幼兒對數(shù)字變化的興趣。

  1.小朋友,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段動畫片,一起來看看,好嗎?(放影動畫)

  2.剛才你們在動畫片里看到了什么呢?(看到了數(shù)字寶寶等)數(shù)字寶寶會變很多的魔術,你看到的`數(shù)字寶寶變成的是什么呢?(幼兒回答)

  二、讓幼兒了解數(shù)字寶寶是怎樣來變化的?教師示范操作。

  1.瞧,這是數(shù)字寶寶幾呀?(出示數(shù)字5)你想用它來變成什么呢?(幼兒回答)

  2.今天我也想來讓它變一變,看看我把它變成的是什么呀?

  3.小朋友你還想拿數(shù)字寶寶幾來變一變呀?(根據(jù)幼兒回答出示卡片及畫)

  4.那你還想用數(shù)字寶寶幾來變一變呀?跟你的好朋友交流一下。

  三、幼兒操作

  要求

  1.先要找好自己想要的數(shù)字寶寶。

  2.印畫數(shù)字寶寶的時候不能移動。

  四、總結講評

  1.我們把畫出來的畫像前面的動畫片一樣說一說。(互動)

  2.小朋友們念的兒歌真好聽,我們帶到教室里念給別的小朋友聽聽,好嗎?

中班美術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學習撕、貼圓形的西瓜和西瓜上紋路。

  2、嘗試用一只手轉動蠟光紙,一只手撕,變成圓形,撕出圓圓的西瓜。

  3、將自己撕剩下的紙張放進空簍子中。

  活動準備:

  每組兩盤漿糊,兩塊抹布,幼兒用書人手一冊。

  活動過程:

  一、猜謎語,引出西瓜。

 。1)教師:圓圓又大大,像個大皮球,衣服綠油油,身體紅通通。西瓜是什么樣子的呢?

  二、教師引導幼兒打開幼兒用書,欣賞范例。說說:西瓜的外形是怎樣的?西瓜里面的瓜瓤是什么顏色的呢?你知道這幅畫面上的西瓜是用什么方法做出來的?

  三、教師示范撕西瓜的基本方法。教師邊講解邊示范撕西瓜的方法,重點讓幼兒掌握撕圓形的方法。

  四、幼兒撕貼:甜甜的西瓜。

  教師鼓勵幼兒撕切開的西瓜,在幼兒操作的過程中,教師注意要巡回指導,幫助幼兒掌握撕紙的方法。

  五、評價活動。

  展示幼兒作品,讓大家相互欣賞,相互交流,讓幼兒說說:你最想吃誰的西瓜?為什么?教師對幼兒制作的西瓜給予表揚和肯定。

  六、音樂游戲:大西瓜。

  結合活動在點點加工廠提供了撕紙材料,讓孩子撕貼西瓜,培養(yǎng)孩子對撕貼畫的興趣。

  活動反思:

  今天的活動《西瓜》首次嘗試沿記號進行撕紙,撕出有規(guī)則的圓形(西瓜),活動前我估計一般孩子能完成的,可實際操作過程中卻發(fā)現(xiàn)孩子們困難重重,有的甚至手足無措。我仔細分析了原因:首先,這些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在動手能力方面幾乎都沒有重視過培養(yǎng),做任何事都是大人一手操辦的,導致這些這些孩子一遇到要動手操作的活動就顯得很茫然,不知道該從哪里入手,只會說“老師,我不會”。他們的撕紙有些其實就是“拉”紙,這對于小班的孩子確實有些困難,需要空間概念和手部力量及手眼協(xié)調(diào)等能力,所以我想多練習就能提高他們這方面的發(fā)展。但是大部分孩子完成的還是比較好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我創(chuàng)設了情景,讓幼兒以“我的大西瓜”來激發(fā)他們創(chuàng)作的欲望,而且我在示范時,語言用的比較有趣,動作夸張,孩子們一下就被吸引住了,在我反復強調(diào)并演示了幾次撕紙的動作要領之后,孩子們也能按照我的方法撕了:一只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按住圓形,另一只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沿著外邊的'記號撕,慢慢的移動按住西瓜的大拇指和食指,雖然孩子們有著的個別差異,撕出的作品也不相同,但他們看到自己的作品被貼到了主題墻上時,都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

  我想撕紙是一個反復練習、不斷提高的過程,以后要給予幼兒多練習撕的機會,讓他們在做做玩玩中體驗成功的快樂!

中班美術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學習用折疊的方法剪出連續(xù)的圖案。

  2.能夠大膽的想象構圖,裝飾相框。

  3.通過送相框,體驗父子的親情。

  活動準備

  1.爸爸的個人照片一張、相框的`范例。

  2.各色彩色紙、剪刀、固體膠等。

  活動過程

  (一)出示照片,激發(fā)活動興趣。

  師:小朋友,看看這些是誰的照片?(引導小朋友說說照片上的情景)

  師:今天我們要做個美麗的相框送給爸爸。

  (二)欣賞相框,啟發(fā)幼兒想象構圖。

  1.欣賞相框的PPT

  教師逐一地播放圖片讓幼兒觀察。

  師:瞧,這些相框美嗎?哪個地方美?它們裝飾有什么特點?還有什么規(guī)律?

 。哼@些相框上的圖案兩個都是連續(xù)的兩個形狀的。

  2.啟發(fā)想象構圖

  引導幼兒討論:你想要怎么裝飾你的相框?

  (三)教師講解制作相框的方法

  1.討論制作方法

  小朋友的想法真有創(chuàng)意,那你知道這個連續(xù)的圖案是怎么剪出來的嗎?

  師:先把照片粘在底版上,然后選擇自己喜歡的紙,對折后畫上喜歡的圖案,折邊不能剪掉,這樣才能連續(xù)。

  2.教師提出制作的要求:

  (1)剪的時候要保持桌面整潔干凈,廢紙隨時放到框子里。

  (2)先設計有創(chuàng)意的圖案再進行剪。

  (四)幼兒動手操作:

  重點關注幼兒將紙對折后在畫上圖案剪下,對能力差的幼兒給予適當?shù)闹笇,引導能力強的幼兒把相框裝飾的更有創(chuàng)意。

  (五)將相框送給爸爸

  1.引導幼兒向爸爸介紹自己的作品。

  2.把相框送給爸爸,并對爸爸說一句祝福的話。

中班美術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了解“三八”婦女節(jié)是婦女們的節(jié)日,并用言語慶祝身邊的媽媽和長輩們。

  2、感受自己動手與媽媽或奶奶共同制作作品的樂趣。

  3、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據(jù)所觀察到得現(xiàn)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4、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yǎng)他們大膽創(chuàng)新能力。

  5、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動準備:

  1、幼兒有撕紙的經(jīng)驗,大的心形圖三張。

  2、小簍子、畫有心形圖案的色紙(用縫紉機給圖案打上細密的洞眼)、膠水、抹布等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初步了解“三八”婦女節(jié)的含義。

  1、師:你們知道三月八日是什么節(jié)日嗎?(婦女節(jié)!)

  2、向幼兒介紹國際婦女節(jié),并了解是全世界婦女們的節(jié)日。

  師:是誰的節(jié)日呢? 幼:媽媽、奶奶!

  師:不是僅是你的媽媽、奶奶的節(jié)日,還是姑姑、小姨、老師們的節(jié)日,是全世界媽媽、奶奶的節(jié)日,是全世界女性的節(jié)日!

  3、在今天我們可以對她們說什么祝福的話嗎?

  師:你們今天對自己身邊的媽媽、奶奶準備了節(jié)日祝福的話嗎?

  幼:我準備了!(孩子爭相說出自己的祝福)

  二、與媽媽共同動手制作手工作品

  (一)觀察制作材料,討論制作方法。

  1、出示大的心形底圖。

  師:這是什么?像什么?這是一個什么樣的愛心?(大大的、紅紅的。)

  2、尋找小愛心圖。

  師:這個大大的愛心就像媽媽一樣,寶寶的愛心在哪里?藏在桌上的小簍子里,大家找一找,找到了嗎?藏在哪里?(一張方方的紙里面。)是什么樣子的?(小小的、紅紅的。)

  (二)討論撕紙的.方法并進行嘗試。

  1、出示幼兒操作用紙。師:怎么把這個愛心從方方的紙上取下來呢?仔細看看愛心的旁邊有什么?(輪廓線。)要沿著這個線撕,你們會嗎?怎么撕?(小手捏著線的兩邊,一前一后慢慢撕。)

  2、幼兒嘗試自己撕。(多提供一些操作用紙,給幼兒多次練習的機會。)

  (三) 愛心送給誰?

  討論:愛心送給誰?師:這是愛心媽媽,怎么把小愛心貼到媽媽的愛心上?還要對媽媽說些什么?

  三、結束活動:全體幼兒演唱歌曲“世上只有媽媽好”,在歌曲中結束本次活動。

  教學反思:

  此次活動是一次“三八”親子活動。孩子不但用言語祝福媽媽和奶奶們,還親手制作了愛心送給她們。有的孩子也送了愛心給老師,這讓我格外感動。因為這些小愛心事先已打好了孔,幼兒很容易就撕下來了,孩子和媽媽一起把小愛心貼在了大愛心上。通過此次活動,不僅加深了孩子與媽媽的感情,還縮短了家長與幼兒園的距離。

中班美術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學習用各種圓表現(xiàn)熊貓的外形特征,重點勾畫出熊貓頭部的特點。

  2.觀察熊貓圖片,大膽想象畫出熊貓的不同姿勢。

  3.激發(fā)幼兒喜愛熊貓的情感。

  活動準備:

  蠟筆若干、白紙人手一張、勾線筆人手一支、背景圖一張、熊貓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 猜謎導入。

  教師:像熊比熊小,像貓比貓大,竹筍當糧食,竹林里安家。猜一猜說的是什么動物?

  二、 出示熊貓圖片,觀察熊貓外形特征。

  1.教師:看,幸福的熊貓一家來了,熊貓長什么樣子的呢?

 。1) 熊貓的頭是什么樣子的?眼睛、耳朵是什么樣子的呢?

 。2) 熊貓的.身體是什么樣子的呢?

 。3) 熊貓的手、腳是什么樣子的呢?

  教師:你覺得這些熊貓可愛嗎?你們想給他拍個照嗎?先看我怎么給他們拍照的好嗎?(師示范,重點示范熊貓頭部的畫法)熊貓的耳朵長在哪里?熊貓的眼睛跟其他動物眼睛可不一樣哦,看看他的眼睛怎么長的?

  請一個幼兒來示范熊貓頭部的畫法,大膽想象、觀察熊貓的不同姿勢。

  2.教師:熊貓一家的其他熊貓在做什么呢?(出示不同姿態(tài)的熊貓)

  三、幼兒作畫。

  教師:現(xiàn)在輪到你們給這些熊貓拍照了,你可以選你喜歡的熊貓把它的樣子照在你的紙頭上。

  四、 評價。

  1. 幼兒自由觀看同伴的畫。

  2. 教師集中評價。

  五、整理。

中班美術教案 篇10

  設計思路:

  進入中班后我班開展了水墨畫的教學,兒童一般都習慣硬筆在較硬的材料上涂邪,水墨畫無論從筆、紙、還是顏料上的習慣完全不同,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小朋友已有良好的執(zhí)筆、洗筆習慣,對水墨畫產(chǎn)生興趣。但孩子的表現(xiàn)力與成人不同,因而在活動中一方面讓家長了解老師的教學方法,另一方面展示孩子畫畫方面的真實情況,希望通過這一活動讓家長能根據(jù)孩子的特點在家進行有效指導或有一個正確的觀點不要打擊孩子的繪畫積極性。

  一、活動目標:

  1、學習用水墨顏料、毛筆畫出牽牛花,繼續(xù)學習側鋒的筆法。

  2、有良好的執(zhí)筆、洗筆習慣。

  3、能較仔細的觀察畫面,對水墨畫產(chǎn)生興趣。

  二、活動準備:

  1、觀察過各種美麗的花

  2、每人一張宣紙,每張桌子曙紅,濃墨、淡墨各一份,每人兩只筆,老師范畫一幅

  三、活動過程:

  一、引起作畫興趣

  師導語:這是什么花?回憶以前學過的兒歌《牽;ㄅ栏邩恰,引導幼兒觀察牽牛花的花朵的形狀、花葉、花藤。

  二、講解示范:

  1、用妹妹筆蘸玫瑰紅畫出牽;ǖ.花朵,一朵、二朵、加一個花苞

  2、用筆尖蘸濃墨畫出花托

  3、姐姐筆用側鋒畫花葉,三筆構成一葉

  4、濃墨畫出牽牛花細細的、纏饒在畫葉間的藤

  三、幼兒作畫,教師巡回指導

  注意幼兒執(zhí)筆、洗筆的姿勢與方法以及筆法

  四、展示幼兒的作品

  活動反思:

  通過對水墨畫的教學活動,使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的能力,建立起大膽創(chuàng)造的信心,讓幼兒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把自己潛在的創(chuàng)造力充分表現(xiàn)出來。這種創(chuàng)造的過程將會使幼兒體會成功。每個幼兒的點滴創(chuàng)造不單能受到大家的尊重,同時也學會了尊重別人,喚起幼兒美好的情感,建立起健全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