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案> 小班語言教案:不愛用手的小河馬

小班語言教案:不愛用手的小河馬

時間:2022-01-13 08:54:24 教案

小班語言教案:不愛用手的小河馬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zhuǎn)化的關節(jié)點。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班語言教案:不愛用手的小河馬,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班語言教案:不愛用手的小河馬

小班語言教案:不愛用手的小河馬1

  活動目標:

  1、安靜地傾聽故事。

  2、知道小手的用處很大,嘗試用小手做力所能及的事。

  3、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4、引導幼兒在故事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5、發(fā)展幼兒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

  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學會用手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活動難點:知道自己的小手很能干。

  活動準備:

  圖片、小碗和小勺、故事磁帶

  活動過程:

  一、我的小手本領大

  ——師:你們的小手會干什么呢?請你來說一說吧。

  ——幼兒講述自己的小手多能干。

  ——請個別幼兒用動作表示自己小手會做的事,其余幼兒跟學。

  二、傾聽故事第一遍。

  ——師:今天啊,我們這里來了一位小客人,一起看看是誰呢?

  ——教師出示掛圖。呀,小河馬哭了,為什么呢?我們來問問他。教師做傾聽小河馬講話的.樣子。

  ——師:請你猜一猜,小河馬為什么哭呢?

  ——幼兒自由講述自己的想法。

  ——師:現(xiàn)在啊,請我們小朋友聽聽在故事里講述了一件什么樣的事情呢?

  ——教師講述故事一遍。

  三、傾聽故事第二遍。

  ——教師結(jié)合掛圖,播放故事錄音磁帶。提問:小河馬力什么會哭?

  ——誰來幫助小河馬?他是怎么幫助小河馬的?

  ——有了小青蛙的幫助,為什么小河馬還是哭個不停?

  ——最后用了什么辦;去小河馬才不哭了?

  四、討論:我們的小手能干什么。

  ——師:孩子們,你們會用勺子吃飯嗎?請個別幼兒示范正確拿勺吃東西的樣子。

  ——師:瞧,今天啊,老師為我們的小寶貝們準備了許多的爆米花,請我們小朋友用勺子舀著吃,你們會嗎?

  ——人手一份爆米花,孩子們自己用勺子來品嘗。

  五、總結(jié)

  ——師:我們的爆米花吃完了,好吃嗎?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哪些寶貝的面前吃得最干凈?

  ——師幼一起檢查吃過后的桌面,教師及時肯定、表揚。

  活動反思:

  在本節(jié)活動中,孩子們能紛紛說出自己的小手很能干,能做許多力所能及的事情;部分孩子樂意用動作來表示自己的小手會做的事情,在最后品嘗食物的過程中,孩子們能獨立的用勺子吃完屬于自己的一份食物,并保持桌面、地面清潔。本節(jié)課的效果十分好。

小班語言教案:不愛用手的小河馬2

  【活動目標】

  1、傾聽故事,理解應該自己動手吃飯的道理。

  2、知道小手的用處很大,嘗試用小手做力所能及的事。

  3、參與閱讀與討論,體驗故事的奇特與幽默,初步了解故事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征,進一步激發(fā)閱讀圖書的興趣。

  4、通過傾聽教師對圖書書面語言的朗讀,提升依據(jù)畫面展開想象并用較豐富的語匯進行表述的能力。

  【活動準備】

  1、流眼淚的小河馬、小青蛙立體圖各一張

  2、《不愛用手的小河馬》的課件

  3、創(chuàng)設(河馬的家):小碗和小勺子、豆子等讓幼兒為瓶子寶寶喂飯等;準備橘子等;讓幼兒學會剝各種食物的外殼;讓幼兒學習系扣子的飛碟;小珠子、細線,讓幼兒穿項鏈;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今天李老師跟你們上課高興嗎?老師今天帶了一位小客人,看看他是誰呢?(同時出示小河馬:內(nèi)容小河馬流眼淚)

  2.呀!小河馬他哭了,為什么呢?教師做傾聽小河馬講話的樣子。(小朋友們自由回答,老師總結(jié))

  二、教師利用立體圖片講故事第一遍,邊講邊提問問題。

  1.小河馬為什么哭呀?(小河馬自己不會吃飯,總要媽媽喂。)

  2.誰來幫助小河馬的?(青蛙出來幫助小河馬。)

  3.他是怎么幫助小河馬的?(青蛙用自己的小勺子喂小河馬吃飯。)

  4、有了小青蛙的幫助,為什么小河馬還是哭個不停呢?(青蛙用的勺子太小了,小河馬吃不飽)

  5、最后用了什么辦法小河馬才不哭的?(小河馬自己動手吃飯,很快就吃飽了)

  6、再結(jié)合課件完整講故事一遍,培養(yǎng)幼兒安靜傾聽的.習慣。

  三、討論

  1、現(xiàn)在小河馬在小青蛙的幫助下,已經(jīng)學會了用手拿勺子吃飯了那小朋友會不會自己吃飯呢?

  2、自己動手吃飯應該怎樣拿勺吃飯呢?找個別孩子試試,其他孩子學吃飯的樣子。(一手扶碗一手拿勺子)。

  3、我們的小手除了可以拿碗拿勺子還可以干什么呢?(電話鈴聲響了)

  創(chuàng)設情境:

  老師接電話:"喂,河馬媽媽呀,哦,啊,哦,好的。馬上就到"。"小朋友們,河馬媽媽邀請我們?nèi)ニ易隹,它已?jīng)準備了很多好吃的好玩的,請小朋友也學小青蛙的樣子教教小河馬用小手做其它的事情好嗎?我們帶上小河馬跟著老師出發(fā)吧!"小朋友進入河馬的家,每人選一件物品,進行動手操作,老師適當指導并且提出:"小朋友,你教小河馬做什么呀?"。"我們小朋友真能干,在河馬家玩的開心吧,現(xiàn)在請大家和小河馬再見吧!我們下次再來玩了""河馬再見!"揮揮手,小朋友一起離開河馬的家,活動結(jié)束。

  教學反思:

  在《不愛用手的小河馬》這個語言活動中,我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有兩個:安靜地傾聽故事,理解故事的內(nèi)容;.知道小手的用處很大,懂得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的道理。為了能通過活動來達到第一個目標,我在第一遍講故事的同時就出示了圖片,想通過圖片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吸引幼兒傾聽,以此加深孩子對故事的理解。可活動下來,事如愿違。有較多一部分的幼兒只關注圖片上的動物,而忽視了對故事的傾聽。因此在提問時,許多小朋友沒能積極正確地回答問題。因此,我體會到,在故事教學活動中,教師在講第一遍故事時,應盡量不出示圖片,不在視覺上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分散幼兒聽故事的注意力,給幼兒專心聽故事的機會,只有這樣才能養(yǎng)成幼兒安靜聽故事的好習慣,同時也能有助于幼兒理解故事內(nèi)容。再者我感覺到教師在語言活動中的提問也是十分重要的,在幼兒不能回答所提出的問題時,我們要以引導的方式進行追問,但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在孩子沒能回答出問題時,教師往往心里比較急,自圓其說,不自覺地就自個兒把問題全回答了。因此孩子說的機會就比較少,自然對故事的理解也不會很透徹。

小班語言教案:不愛用手的小河馬3

  活動目標

  1、傾聽《不愛用手的小河馬》內(nèi)容,理解應該自己動手吃飯的道理。

  2、知道小手的用處很大,嘗試用小手做力所能及的事。

  3、在理解故事的基礎上,嘗試續(xù)編故事。

  4、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掛圖7號、事故磁帶。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今天李老師跟你們上課高興嗎?老師今天帶了一位小客人,看看他是誰呢?(同時出示小河馬:內(nèi)容小河馬流眼淚)

  2、呀!小河馬他哭了,為什么呢?教師做傾聽小河馬講話的樣子。(小朋友們自由回答,老師總結(jié))

  二、教師利用立體圖片講故事第一遍,邊講邊提問問題。

  1、小河馬為什么哭呀?(小河馬自己不會吃飯,總要媽媽喂。)

  2、誰來幫助小河馬的?(青蛙出來幫助小河馬。)

  3、他是怎么幫助小河馬的?(青蛙用自己的小勺子喂小河馬吃飯。)

  4、有了小青蛙的幫助,為什么小河馬還是哭個不停呢?(青蛙用的勺子太小了,小河馬吃不飽)

  5、最后用了什么辦法小河馬才不哭的?(小河馬自己動手吃飯,很快就吃飽了)

  6、再結(jié)合課件完整講故事一遍,培養(yǎng)幼兒安靜傾聽的習慣。

  三、討論

  1、現(xiàn)在小河馬在小青蛙的幫助下,已經(jīng)學會了用手拿勺子吃飯了那小朋友會不會自己吃飯呢?

  2、自己動手吃飯應該怎樣拿勺吃飯呢?找個別孩子試試,其他孩子學吃飯的樣子。(一手扶碗一手拿勺子)。

  3、我們的小手除了可以拿碗拿勺子還可以干什么呢?(電話鈴聲響了)創(chuàng)設情境:老師接電話:“喂,河馬媽媽呀,哦,啊,哦,好的。馬上就到”!靶∨笥褌,河馬媽媽邀請我們?nèi)ニ易隹,它已?jīng)準備了很多好吃的好玩的,請小朋友也學小青蛙的樣子教教小河馬用小手做其它的事情好嗎?我們帶上小河馬跟著老師出發(fā)吧!”

  4、小朋友進入河馬的家,每人選一件物品,進行動手。

  操作,老師適當指導并且提出:“小朋友,你教小河馬做什么呀?”!拔覀冃∨笥颜婺芨桑诤玉R家玩的開心吧,現(xiàn)在請大家和小河馬再見吧!我們下次再來玩了”“河馬再見!”揮揮手,小朋友一起離開河馬的家,活動結(jié)束。

  四、活動延伸

  繼續(xù)將河馬家的操作材料投放在區(qū)域中,方便小朋友在日;顒又胁僮,進一步培養(yǎng)幼兒用小手做力所能及的事。

  活動反思:

  在《不愛用手的小河馬》這個語言活動中,我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有兩個:安靜地傾聽故事,理解故事的.內(nèi)容;知道小手的用處很大,懂得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的道理。為了能通過活動來達到第一個目標,我在第一遍講故事的同時就出示了圖片,想通過圖片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吸引幼兒傾聽,以此加深孩子對故事的理解?苫顒酉聛,事如愿違。有較多一部分的幼兒只關注圖片上的動物,而忽視了對故事的傾聽。因此在提問時,許多小朋友沒能積極正確地回答問題。

  因此,我體會到,在故事教學活動中,教師在講第一遍故事時,應盡量不出示圖片,不在視覺上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分散幼兒聽故事的注意力,給幼兒專心聽故事的機會,只有這樣才能養(yǎng)成幼兒安靜聽故事的好習慣,同時也能有助于幼兒理解故事內(nèi)容。再者我感覺到教師在語言活動中的提問也是十分重要的,在幼兒不能回答所提出的問題時,我們要以引導的方式進行追問,但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在孩子沒能回答出問題時,教師往往心里比較急,自圓其說,不自覺地就自個兒把問題全回答了。

  因此孩子說的機會就比較少,自然對故事的理解也不會很透徹。

【小班語言教案:不愛用手的小河馬】相關文章:

小班語言教案:河馬肚子大02-11

小班語言教案:河馬大輪船03-20

河馬大輪船小班語言教案02-04

小班語言公開課教案《河馬大輪船》09-29

小班語言公開課教案《河馬大輪船》03-14

小班語言教案:河馬大輪船3篇02-09

小班教案 | 小班語言《小畫報》03-15

小班語言小皮球教案03-27

小班語言小蛋殼教案06-18

小班語言小司機教案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