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活動教案五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科學活動教案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科學活動教案 篇1
(一) 活動目標:
1、通過幼兒的觀察與動手探索,發(fā)現(xiàn)不倒翁不倒的原因是:一是上重下輕,二是底面大圓滑。
2、簡單了解物體重心,物體底面面積的大小與穩(wěn)定性之間的簡單科學道理。
3、萌發(fā)幼兒對科學的探索欲望。
(二)活動準備:
不倒翁數(shù)個;木板、錐體等物體若干。
(三) 活動過程:
1、 謎語導入:一個老爺爺,別看年紀大,走路左右擺,就是不倒下。
2、 出示不倒翁,引起幼兒參與的興趣。
(1)、教師讓不倒翁動起來,并提出問題,不倒翁為什么怎么推它也不倒下?
。2)、幼兒分組,帶著問題去操作、探索和發(fā)現(xiàn)不倒翁的不倒的原因。
(3)、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只是一個參與者,引導者。
3、 進入集體活動環(huán)節(jié),教師提出以下問題。
(1)、不倒翁的外型特征:它的底部是什么樣子?它的頂部是什么樣子?它的上端和下端在操作過程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不倒翁為什么不倒?
。3)、教師小結:不倒翁不倒的原因一是它的身體上重下輕,底部有一塊較重的鐵塊;二是底面面積較大并且圓滑,向一邊傾斜時,重力的作用使它搖擺起來。
4、 探索重心、物體底面面積的大小與穩(wěn)定性之間的簡單道理。
。1)、幼兒分組操作木板,錐體,讓操作物體站立,教師在這個過程中進行引領。
(2)、過程中,教師和幼兒共同用不同的方法讓物體站立,尋找發(fā)現(xiàn)物體穩(wěn)定性與物體的什么特征有關系。錐體為什么錐部在下的時,它站立不起來?
。3)、操作不倒翁,讓它左右大搖大擺,發(fā)現(xiàn)重心與重力作用之間的簡單的關系。
5、 教師小結。
。1)、通過木板的站立的'不同方式,發(fā)現(xiàn)底面面積越大,物體越穩(wěn)定。
。2)、通過操作不倒翁,當不倒翁倒向左邊時,重心和重力作用線在接觸點的右邊,反之相同;不倒翁傾斜的程度越大,重力產生的作用就越大,擺動就越大。
6、 幼兒邊玩不倒翁邊念兒歌邊動作結束。
7、 附兒歌:不倒翁,真好玩,樣子長的也很獨特;
頭兒小來,腳兒大,頭兒輕來,腳兒重;
左推它不倒,右搖它不倒;
傾斜的越大,擺動的越大;
往左倒,重心和重力作用線(接觸點)在右邊;
往右倒,重心和重力作用線(接觸點)在左邊;
搖搖搖,擺擺擺,不倒翁是我的好玩伴。
。ㄒ唬┧囆g活動:制作不倒翁
。ǘ┗顒幽繕耍
。1)、通過制作不倒翁,鞏固 和運用在科學課中學到的科學知識。
。2)、通過制作不倒翁發(fā)展幼兒的動手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
。3)、激發(fā)幼兒在藝術中享受科學帶來的樂趣。
(一) 活動準備:
1、 蛋殼、酸奶瓶、玉米粒,大米,小米,豆子等等。
2、 彩筆,剪刀,膠水,及時貼等等輔助材料。
3、 范例幾個
。ㄈ┗顒舆^程:
1、 出示范例,邊玩邊說科學課結束時的兒歌導入課題,引起幼兒參與的興趣。
2、 觀察范例,請幼兒說說自己觀察到的不倒翁的制作過程。
。1)、請幼兒搖一搖不倒翁,發(fā)現(xiàn)不倒翁的肚子里首先要有東西,使其有重量。
。2)、發(fā)現(xiàn)一下,在不倒翁肚子里的東西如果很少不倒翁能否不倒?
。3)、不倒翁制作應該先進行那一步,然后呢?為什么?
。4)、講講自己打算制作的不倒翁的樣子是怎么樣的?
3、 分組制作不倒翁,讓幼兒根據(jù)自己的喜好選擇自己喜歡的小組進行制作。幼兒制作過程中,教師進行及時、適時的指導,對能力差的幼兒進行示范,及時發(fā)現(xiàn)有創(chuàng)意的幼兒進行表揚。
4、 進行講評活動。先讓幼兒與小伙伴之間互相說說自己的不倒翁的名字,是怎么制作的,不倒翁倒的程度的大小等等。教師進行個別講評,尤其那些能力差的幼兒,注意發(fā)現(xiàn)他的作品的優(yōu)點,以激發(fā)其自信心。
5、 與不到翁一起跳舞結束課程。(健康歌的曲子進行伴奏,兒歌是:左搖搖,右搖搖,頭兒小小,腳兒圓圓,頭輕腳重一起來做運動,左推不倒,右推不倒,左右搖晃真呀么真可愛!
科學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知道有些植物是可以移栽的。
2、初步學習使用小鏟子,正確的把菜移栽到土里。
3、有樂于觀察青菜生長及管理菜地的積極性。
4、培養(yǎng)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已初步具有種蠶豆、洋花蘿卜等經驗。
2、在蛋糕盒或泡沫塑料盒中觀察老石撒播青菜籽,并觀察、管理菜秧生長的過程。
3、將小園地土翻松,幼兒參加拾小磚頭、撿草等活動。
4、長大的青菜一顆(有根的、壯實的),有根菜秧每人1—2棵,小鏟子人手一把(最好分組進行),裝水的桶、小水舀若干(廢舊小茶杯也行)。
【活動過程】
1、觀察比較小菜秧和大青菜。
提問:看看這兩棵青菜有什么不同?
怎樣讓這些小菜秧都能長得大大的?(引導幼兒知道每一棵青菜都需要有一個大一些的地方既空間)。
2、到小園學習移栽青菜。
(1)帶幼兒到小園地邊。先看教師用鏟子把小園地劃分成行距、棵距相等的距離(挖一個小洞做標記)。
(2)看老師移栽青菜。
先用小鏟在標記處挖一個洞(把挖出的土堆在洞邊,看看青菜秧的根有多長,洞就挖多深)。用左手那住菜秧梗部,直直的把根放進洞中,手扶直菜秧。
用小鏟把土輕輕的填到洞中(注意菜秧根的.四周都要填進土),再用手輕輕的把土壓實。
(3)幼兒學習移栽青菜。
注意坑的深度,提醒幼兒左手拿菜秧時不要太緊或太松。
3、給移栽的菜秧澆一點水。
注意提醒幼兒把水輕輕的澆在菜的根部。
小百科:青菜是十字花科,蕓苔屬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
科學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知道不同動物愛吃地食物。
2、有喜愛小動物地情感。
活動準備:
在活動室內布置小兔家的場景,青菜、蘿卜、蘑菇、青草、小魚、小蟲等小動物吃的`食物玩具,小熊、小雞、小貓、小猴等動物頭飾。
活動過程:
1、引起興趣:
——“今天小兔家請客,看看小兔請了哪個小動物到它家去做客?”“你們能不能幫每一個小動物挑選一份禮物送給小兔?”
2、選購禮物:
。1)、幼兒到“超市”為小動物選擇小兔喜歡吃的食物。
。2)、互相說說自己選了什么禮物:
——“現(xiàn)在你們能到超市去為小兔選一些招待小動物的食物嗎?”
3、到小兔家做客:
小動物到小兔家,將禮物送給小兔時,會說什么話?
——“想一想,小兔會拿什么東西招待小動物們呢?”
延伸活動:
小白兔吃青菜(體育游戲)
玩法:請一位幼兒扮老狼,其余幼兒扮小白兔,當小兔念完兒歌最后一句時,老狼出來追吃小兔,小兔快速逃到家里;如果小兔被老狼抓住,小兔就停一次游戲。
科學活動教案 篇4
一、活動題目
懶惰的積木
二、活動目標
幼兒通過探索活動,感知生活中的慣性現(xiàn)象。培養(yǎng)幼兒探究的興趣和好奇心。
三、適用對象
5~6歲幼兒。
四、活動所需資源
玩具積木(各種大小若干)、學生用尺(長10厘米)、塑料杯(杯高5厘米,杯口直徑4厘米為宜)、卡紙(長約10厘米,寬約8厘米)。
五、活動過程
探究活動一
探究的問題:用一塊長方形的.硬卡紙蓋住塑料杯口,再把一塊積木放在硬卡紙中央,用一只手夾住卡紙的一邊快速地把卡紙從杯口拉走,想一想卡紙上的積木會怎樣?
幼兒討論。
(1)積木會飛出去。
(2)積木會跟著卡紙一起飛出去。
(3)積木掉到杯子里。
試一試。
說一說我的發(fā)現(xiàn)。
把卡紙從杯口拉走(或用手迅速彈開卡紙),卡紙會立刻離開杯口,而卡紙上的小積木會掉入杯里。
探究活動二
探究的問題:把積木整齊地疊在一起,用塑料尺對準最下面的一塊積木,猛地一擊,會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呢?
幼兒討論。
(1)所有積木都飛出去了。
(2)只有被抽打的積木飛出去,而其余的積木則不動。
(3)所有積木都不動。
試一試,將幾塊大小相同的積木疊在一起,用木棒以水平方向對準最底下的一塊用力一擊。
說一說我的發(fā)現(xiàn)。
最底下的一塊積木被打出,其余的積木仍舊保持原來的位置。
科學活動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綱要》中科學教育目標強調讓幼兒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要求教師要盡量創(chuàng)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與方法,體驗發(fā)現(xiàn)的樂趣。新的課程標準也指出:孩子的學習要來源于游戲,來源于生活,它要求所有日常生活中的經驗都是孩子潛在的課程內容,是孩子最基本的課程。事物的變化是孩子在生活中經?梢砸姷降。但是,變化對于孩子來說又是十分新奇的,熟悉與新奇的碰撞可以激發(fā)幼兒探索的欲望。通過科學活動,旨在讓孩子從身邊經常接觸的事物開始探究,引導孩子關注周圍生活和環(huán)境中常見的變化,發(fā)現(xiàn)其中的奧秘,激發(fā)他們探究的熱情和好奇心。
活動目標:
1、觀察周圍事物的變化,對周圍事物的探索感興趣。
2、通過觀察、交流與討論等活動,感知周圍事物的`不斷變化,知道一切都在變。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現(xiàn)象,并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xiàn)象。
5、激發(fā)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教師小時候的照片。
2、小蝌蚪變青蛙、蒲公英生長的圖片。
3、每人一個氣球、一塊橡皮。
活動過程:
1、 出示照片(圖片),幼兒觀察發(fā)現(xiàn)人、動物、植物都是發(fā)展變化的。
。1)出示教師小時候的照片,發(fā)現(xiàn)人是變化的。
。釒煟盒∨笥眩銈儾乱徊抡掌鲜钦l?(幼兒猜想。)我告訴你們,這個小孩就是老師。老師和小時候一樣嗎?有什么變化?
結論:原來有生命的東西都是會發(fā)展變化的。 觀察發(fā)現(xiàn)周圍環(huán)境和生活中沒有生命的東西也是
。馓釂枺豪蠋熓亲兓。你會變嗎?會變成什么樣子?
。2)小結:原來人是變化的。人的變化過程是:兒童——青壯年——老年——死亡。
2、幼兒觀察圖片(小蝌蚪變青蛙、蒲公英生長的圖片),發(fā)現(xiàn)動植物是變化的。
。1)提問:人是會變的,那其他的生物會不會變?請看圖片,它們會變嗎?是怎樣變化的?
。2)小結:蝌蚪會變成青蛙,蒲公英會從一顆小種子長大,變成美麗的蒲公英花。
。3)提問:那還有什么動物會變?還有什么植物會變?
(4)小結:原來動物、植物都是會生長變化的。
3、討論:人、動物、植物都屬于什么?
4、會變化的。
。1)提問:小朋友,有生命的東西是會變的,那沒有生命的東西會變化嗎?比如說,桌子會變嗎?
。2)小結:桌子是會變的,它會慢慢變臟,被磨損,壞掉。
。3)討論:還有哪些沒有生命的東西會變?
。4)出示橡皮泥、氣球。
5、幼兒討論:世界上師否有不變的東西?
人在變,動物、植物在變,天氣在變,一年四季在變,太陽、月亮在變,世界上的萬物都在變,一切都在變。
活動反思:
1、本次活動我認為是適合我班幼兒的。活動目標明確具體,以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體為依托,抓住幼兒的興趣和好奇心,大大激發(fā)了幼兒的探索欲望。
在活動中幼兒不僅獲得了經驗性的知識,而且能全身心投入,自己探索周圍人、動物、植物的變化,調動、激發(fā)了幼兒參與科學活動的興趣探索的欲望。
2、活動中有4個兒童參與不積極。因為這種開放式的活動形式,對教師的駕馭能力是考驗,教師對課堂的調控能力直接影響了教學效果,活動中對幼兒有很多無效回應和漏洞,需要我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斷的積累知識和經驗。
【科學活動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活動教案11-04
關于科學活動教案11-27
有關科學活動教案11-13
科學活動教案模板04-14
科學活動教案范文05-04
科學活動《螞蟻》教案01-23
《科學活動——剝花生》教案01-20
科學活動教案有趣的轉動06-19
科學活動教案15篇02-16
托班科學活動教案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