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案> 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時間:2022-01-15 17:32:40 教案

【熱門】大班教案集錦7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jīng)驗,不斷提高教學質(zhì)量。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班教案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熱門】大班教案集錦7篇

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激發(fā)排序的興趣,大膽運用語言講述排序結(jié)果。

  2、培養(yǎng)觀察、比較和操作能力。

  3、能較熟練地按物體長短的差異進行正逆排序。

  【活動準備】

  1、課件-數(shù)學:[3-2]比較概念;[3-1]比較概念。

  2、長短不一的小棒各4根;食用山楂條。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調(diào)動幼兒情緒。

  教師:今天老師要請客啦,看!這是什么?(長條山楂卷)

  這兩根山楂條一樣長嗎?(一樣長)

  老師將其中的一根切下一小塊,請一幼兒品嘗。

  2、比比看,有什么變化?(一根長,一根短)

  然后,老師再將長的一根切下一段,給幼兒品嘗。

  (直至兩根全部吃完)

  二、展開

  1、幼兒自由探索給小棒排序。

  請幼兒自己比一比小棒的'長短,排一排小棒,主動探索排序方法,教師觀察幼兒掌握排序的情況。

  2、教師利用課件與幼兒一起總結(jié)、歸納排法。

  請幼兒觀看課件:3-2比較概念

  (1)先比較4個物體,找出最長、最短的,最短的放在最前面,最長的放到后面。

  (2)然后比較其它兩個物體的長短、按順序放在中間,并說出:我是按照最短的、短的、長的、最長的順序給物體排隊的。

  請幼兒觀看課件:3-1比較概念

  (3)讓幼兒在正排序的基礎(chǔ)上進行逆排序。

  3、引導幼兒討論:兩種排序的方法為什么不一樣?

  (1)正排序是從短到長,一個比一個長。

  (2)逆排序是從長到短,一個比一個短。

  (3)鼓勵幼兒大膽用語言表述。

  三、結(jié)束

  1、請幼兒自由排序,教師進行個別輔導。

  2、教師小結(jié),自然結(jié)束。

大班教案 篇2

  活動設(shè)計背景

  幼兒對果實的分類及特點了解甚少,希望通過學習讓其了解認知相關(guān)知識。

  活動目標

  1、能與同伴交流有關(guān)果實的經(jīng)驗。

  2、觀察了解秋天的果實,能運用多種方法對果實進行分類。

  3、體驗明顯的季節(jié)特征。

  4、探索、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5、培養(yǎng)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幼兒能清楚明白不同種類果實的特征及其分類

  活動準備

  1、各種果實實物或自制的果實圖片。

  2、自制果實頭飾。

  活動過程

 。ㄒ唬╅_始部分

  1、教師分發(fā)給幼兒各種果實,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

  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分發(fā)了很多果實,那么大家知道它們的名字嗎?

 。ǘ┗静糠

  1、感知水果和堅果的不同

  請幼兒品嘗水果和堅果,引導幼兒通過看、摸、品嘗等感知它們在形狀、顏色、吃法和味道等方面的不同。

  ①師:首先請小朋友們先觀察一下水果和堅果,它們的形狀和顏色是什么?

 、趲煟浩浯握埿∨笥褌兠幻蛨怨,兩種果實有什么不同的感覺?

 、蹘煟鹤詈笳埿∨笥褌兤穱L一下水果和堅果,它們的味道怎么樣?有什么不同?

  2、講述故事《果果開會》了解水果和堅果的特征

  教師一邊講述,一邊出示核桃、栗子等堅果及蘋果、梨等水果的`圖片,引導幼兒知道什么是堅果,什么是水果,它們各有什么特點。

  師:聽完了這個故事,請小朋友們相互討論一下你所知道的水果或堅果有哪些特點?你知道怎樣區(qū)分水果和堅果嗎?有幾種方法?

  小結(jié):師:水果和堅果都是果實,但是水果皮薄,水分多,味道酸甜,容易食用。而堅果皮厚,基本沒有水分,而且食用起來比水果麻煩。其實要區(qū)分水果和堅果非常簡單,只要通過看、摸及品嘗就可以判斷出來了。

  3、玩游戲《尋找果實媽媽》,對果實進行分類

  教師在黑板上分別貼出寫有水果、堅果的大卡片,幼兒戴上各種水果和堅果的頭飾,尋找自己的果實媽媽。

 。ㄈ┙Y(jié)束部分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如何區(qū)分水果和堅果,請小朋友們回去自己動手找一找其它的果實,運用今天學過的區(qū)別方法幫它們找找果實媽媽吧。

  教學反思

  1、幼兒的獨立思考和討論的空間太少了,今后應(yīng)給予幼兒適度的自由空間。

  2、上課活動太過于機械化,有些死板,缺少新意,沒有創(chuàng)新。

  3、進行的游戲太少了,“玩中學”的教學思想貫徹的太少了。

大班教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1、理解故事內(nèi)容,知道不開心會受冷落,開朗的人會有更多朋友。

  2、學習調(diào)節(jié)自己的.不良情緒。

  二、環(huán)境與材料:

  1、《幸福拍手歌》的錄音帶。

  2、教學掛圖

  一次備課

  1、看畫冊

  引導幼兒看畫冊〈不開心小樹〉,讓幼兒說一說圖上是什么內(nèi)容。

  2、聽故事

  教師講故事,幼兒傾聽。

  提問:

  你喜歡不開心小樹嗎?為什么?

  下雨了,不開心小樹又怎么說?

  說?不開心小樹又是怎樣說?

  小朋友到樹林里玩,不開心小樹怎么

  鳥兒們?yōu)槭裁春髞矶嫉讲婚_心小樹上唱歌、做窩了?

  3、表演故事

  教師故事,幼兒表演。

  幼兒分成開心小樹和不開心小樹兩組,表演對話內(nèi)容。

  4、討論

  引導幼兒說一說自己開心的事情和不開心的事情。

  集體討論:怎樣讓不開心的事情變得開心起來。

  5、體驗快樂

  播放〈幸福拍手歌〉,體驗開心快樂。

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理解歌曲的情節(jié),并和老師同伴配合按角色打電話及做動作。

  2、初步學會邊長歌曲邊游戲。

  3、感受歌曲輕快有趣的特點。

  活動準備:

  教具:小動物頭飾(小老鼠、小貓、小蝴蝶、小鴨子、小狗)、音樂、圖譜、玩具電話機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學習歌曲前半段

  1、重點前置,學習角色對話

 。1)出示小老鼠圖片

  師:瞧,這是誰來了?

  師:(以小老鼠的口吻)我一個人在家真沒意思,哎,做什么好呢?

  我們幫小老鼠想想辦法吧。

  幼兒回答

 。2)學習打電話

  師幼練習對話

  師幼再次練習對話

  2、新授歌曲前半部分

 。1) 欣賞音樂第一遍

  提問:好聽嗎?

  歌曲的名字是什么?

 。2) 過渡:這么好聽的歌曲,我也想來唱一唱,聽好了

  老師示范演唱歌曲,注意間奏提醒

  提問:邊提問邊出示圖譜

  小老鼠在做什么呀?

  它為什么打電話,想做什么事情?

  什么叫過家家?

  那小老鼠是怎么打電話的?

  電話號碼是多少?

  它是怎么撥電話的?

 。3) 幼兒輕聲跟唱

  幼兒和老師一起唱,老師注意提醒間奏的動作

  師:能輕輕得唱一唱嗎?嘗試一下,可以嗎?

  幼兒和老師一起唱,老師注意提醒間奏的動作

 。4) 以角色游戲的方式,練習前半部分歌曲的演唱

  A (出示小鴨子),老師做小鴨子,小朋友做小老鼠

  B(請一位幼兒站在黑板后面,帶好小狗頭飾,學叫走出來)

  一位能力強的幼兒做小狗,其余幼兒做小老鼠

  C 過渡:看看這回又是誰來了,出示小蝴蝶

  女孩做小蝴蝶,男孩站到前面做小老鼠

  二、學習歌曲后半部分

  1、過渡:小老鼠到底打電話給誰了呢

  請幼兒說一說,為什么

  2、聽音樂后半段前一部分

  提問:打給誰了呢?

  你是怎么聽出來的'?

  小老鼠怎么會打給小貓的。

  再聽一次

  提問:除了小貓的叫聲,你還聽到了什么?

  吱兒:小老鼠開門

  嘭:小老鼠關(guān)門

  老師小結(jié),小朋友學做動作

  提問:小老鼠害怕得在家發(fā)抖,它心里會想些什么呀?

  聽音樂最后一句

  并練習唱最后一句

  三、角色游戲

  1、小朋友做小老鼠,老師做小貓(鋼琴)

  2、一位幼兒做貓,其余幼兒做小老鼠,老師退出(音樂)

  3、一半幼兒老鼠,一半幼兒做貓

  4、交換角色

  四、結(jié)束

  “小老鼠真粗心,居然把電話打錯了,小朋友知道正確的打電話方法嗎?”

  “這樣,我們一起回去討論一下,小朋友知道了可以打電話給老師說說你的心里話,我們很期待!

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能感受和理解歌曲內(nèi)容,并能用輕松愉快的情緒演唱歌曲

  2、根據(jù)想象替換歌詞,并能用肢體動作表現(xiàn),發(fā)展幼兒的想象力和表現(xiàn)力

  3、嘗試與同伴創(chuàng)編各種動作,體驗與同伴合作的快樂

  活動重點

  能跟著節(jié)奏學唱歌曲,表現(xiàn)歌曲的意境

  活動難點

  根據(jù)想象進行創(chuàng)編

  活動準備

  音樂磁帶、魔術(shù)棒、幼兒座位圍成半圓形

  活動過程:

  一、營造輕松環(huán)境模仿各種動物

  1、師:今天我是一位魔術(shù)團的魔術(shù)師,我要把你們變成各種有趣的東西或動物,現(xiàn)在的魔術(shù)要開始了。

  2、出示魔術(shù)棒,教師以一種神秘的口吻合小朋友們講“這是一根很神奇魔力的'魔術(shù)棒,現(xiàn)在我要把×××小朋友變成××”。現(xiàn)在要念咒語了“你會變,我會變,變成一只小鳥”被指到的小朋友,做小鳥的動作(張開翅膀飛來飛去)。

  3學習咒語“你們想不想試一試,那就要和我來學習一下咒語”幼兒和教師一起念,你會變,我會變,變成一個什么啦?幼兒有節(jié)奏地回答,你會變,我會變,變成一個××。

  4、采用多種方式進行游戲(如教師指向一個幼兒,全體幼兒根據(jù)想象自由回答。如變成喲個大西瓜、變成一個大皮球。)

  三、欣賞歌曲,感受歌曲旋律和內(nèi)容

  師:老師這里有一首很好聽的歌曲《你會變》我們一起來聽聽

  1、欣賞歌曲,提問:你覺得這首歌聽起來怎么樣?

  這首歌聽起來和我們以前學習的歌有什么不同(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歌曲中的歌詞)

  2、教師清唱一遍,提問

  你在歌曲中聽到了什么(幼兒根據(jù)聽到的回答)

  四、學唱歌曲,感受快樂

  1、跟著老師清唱一遍,引導幼兒學唱

  2、跟著琴聲學唱

  3、跟著音樂伴唱,完整唱歌曲

  五、替換歌詞,感受創(chuàng)編和表現(xiàn)的快樂

  師:剛才我們再魔術(shù)下變成了很多有趣的東西,現(xiàn)在我們把它加到音樂中,可以加上可愛的動作。

  1、幼兒替換歌詞。你會變,我會變,變成一個什么了?自由想象,并在音樂中邊唱邊表演

  2、幼兒自由組合,想象歌詞并用肢體語言來表現(xiàn)

  六、活動小結(jié)

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通過觀察和比較,發(fā)現(xiàn)鞋底的秘密。

  2、在體驗活動中感知鞋底的摩擦力及其作用。

  3、通過設(shè)計鞋底,發(fā)展幼兒的想象力。

  活動準備:

  1、布置“鞋子展覽會”(各種大小、材料、形狀、顏色、花紋的鞋子若干);擺放馬蹄形座位。

  2、律動“問候舞”及優(yōu)美歡快的背景音樂。

  3、每個幼兒事先穿一雙絲襪。

  4、事先制作好的彩泥鞋底人手一個,輔助材料若干(牙簽、小棒、吸管、錐子、木板、彩泥、豆子等)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觀察、比較鞋底,發(fā)現(xiàn)鞋底的秘密。

  1、教師帶領(lǐng)幼兒在活動室門口:“多功能廳里正在舉辦‘鞋子展覽會’,你們想去參觀嗎?”“請你看看、摸摸、比比,再和小朋友討論一下,找找鞋底有什么秘密!

  2、幼兒觀察鞋底,教師巡回指導。

  教師鼓勵幼兒觀察不同的鞋底,引導發(fā)現(xiàn)鞋底是各種各樣的。(材料、顏色、大小、形狀、花紋等)

  3、提問:“你發(fā)現(xiàn)鞋底的秘密了嗎?”“誰愿意把你的發(fā)現(xiàn)告訴小朋友?”

  鼓勵幼兒大膽講述。教師小結(jié)。

  4、了解各種鞋底的作用。

  1)提問:“叔叔阿姨為什么要設(shè)計、制作各種各樣的鞋底,這些鞋底有什么作用?”

  請幼兒討論、商量,教室巡回指導。

  2)請幼兒講述。(保護、美觀、方便、干凈、防滑等作用)

  二、感知鞋底的摩擦力及其作用。

  1、引導幼兒感受絲襪很滑。

  1)教師:“剛才小朋友說了很多鞋底的秘密,還有小朋友說到了鞋底有花紋,那你知道花紋有什么作用嗎?”

  鼓勵幼兒大膽講述,教師不作結(jié)論。

  2)教師:“要是鞋底沒有花紋會怎樣呢?讓我們把鞋子脫掉,只穿絲襪跳段舞蹈好嗎?”教師與幼兒跟著音樂跳舞。

  教師:“穿著絲襪跳舞有什么不一樣的感覺?”“讓我們再來感受一下。”教師與幼兒第二次跟著音樂跳舞。

  3)幼兒回到椅子上,教師提問:“只穿絲襪跳舞的感覺和平時有什么不一樣?”幼兒講述。

  2、感知鞋底的秘密。

  1)教師:“讓我們穿上鞋子也來跳段舞蹈,試試有什么不一樣的感覺。”

  請幼兒穿上兩只鞋子跳舞。

  2)提問:“為什么穿上兩只鞋子跳舞,兩只腳都不那么滑了呢?”

  3)教師小結(jié):鞋底有花紋,鞋底的'花紋會增加鞋子和地面的摩擦力,起到防滑作用。

  三、設(shè)計防滑鞋底。

  1、提出要求:“讓我們用靈巧的手指和各種輔助材料來設(shè)計一個防滑鞋底,比比誰的設(shè)計最與眾不同?”

  2、幼兒利用各種材料,進行設(shè)計和制作。

  教師巡回指導。

  3、講評活動。

  1)請先設(shè)計好的幼兒給客人老師或是小朋友欣賞,并講述自己設(shè)計的理由。

  2)請個別幼兒展示自己的設(shè)計,并講述。

  四、延伸活動:

  1)引導幼兒了解減小摩擦的鞋底。

  教師出示溜冰鞋,引導幼兒觀察,提問:“這是什么鞋子?”“溜冰鞋的鞋底有什么秘密?”“為什么要這樣設(shè)計?”

  提問:“在我們的生活中你知道有什么鞋底是故意減小摩擦力,使它更滑?”,引導幼兒聯(lián)系生活經(jīng)驗講述。

  2)請幼兒回家繼續(xù)思考、尋找答案。

大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嘗試在樹葉形狀的卡紙上用紐扣一顆緊挨著一顆拼貼出不同姿態(tài)的毛毛蟲。

  2、能嘗試添畫毛毛蟲的觸角和腳。

  3、體驗成功的快樂,喜歡參加美工活動。

  活動準備:

  1、樹葉形狀的卡紙人手一張。

  2、足夠數(shù)量的各色紐扣。

  3、畫有大樹的背景圖。

  4、教師制作的紐扣毛毛蟲作品若干。

  活動過程:

  一、調(diào)動對毛毛蟲的已有經(jīng)驗

  1、激趣導入

  (出示反貼著的樹葉)師:冬天到了,樹葉都離開了媽 媽,瞧,它們都飄落到了地上。小朋友,在小樹葉后面可都藏著秘密哦,你們想知道嗎?(想)

  師拿起樹葉,(出示范畫),提問:是什么呀?(毛毛蟲),原來下面藏著毛毛蟲呢。ㄓ^察毛毛蟲的造型)毛毛蟲是什么樣子的呀?我們來學一學吧。

  瞧,這條毛毛蟲的頭抬得高高的,好像在尋找它的好朋友;這條毛毛蟲的頭往下面鉆呢,原來它想爬到樹洞里去玩呢;這條毛毛蟲的背都拱起來了,它想快點往前爬呢!真是太可愛了!

  師:看看這些毛毛蟲都是用什么做的呀?(幼兒說)

  師結(jié)合幼兒的回答總結(jié):原來這些毛毛蟲都是用紐扣一個一個緊靠在一起拼起來的。你想知道怎么用紐扣拼成毛毛蟲嗎?

  二、明確黏貼的任務(wù)和要求

  1、教師講解并演示黏貼的方法:

  師:先看老師來做一做吧。(先將紐扣直接放在你想黏貼的底板位置上,再用力向下按一按就好了。黏貼時,兩顆紐扣要親一親、靠一靠,這樣才能黏貼成長長的毛毛蟲哦。

  2、(請幼兒示范)師:哪個小朋友來幫老師貼下一個呢?(看幼兒的示范進行總結(jié),尤其強調(diào)要一顆緊挨著一顆)。

  3、添畫觸角和腳。

  師:小朋友,看我們的毛毛蟲還少了什么呀?(教師示范畫觸角和腳)

  強調(diào)觸角要畫在毛毛蟲的頭上,像兩根小棒,腳畫在圓圓身體的.下面?矗覀兊拿x好可愛哦!

  三、在教師指導下黏貼毛毛蟲。

  1、幼兒操作

  師:你們想來試試嗎?現(xiàn)在請小朋友也來做一條可愛的毛毛蟲吧!

  教師提醒幼兒拿一顆貼一顆,將紐扣一顆緊挨著一顆貼,鼓勵幼兒擺出不同姿態(tài)的毛毛蟲。教師巡視指導,適時幫助有困難的幼兒。

  2、先完成的幼兒可以先把毛毛蟲貼在大樹下。

  四、相互欣賞作品,大膽介紹自己的作品

  1.評價作品。

  師:這是誰做的毛毛蟲呀?(指名幼兒說說自己的作品)

  (這條毛毛好可愛哦,是誰做的呢?告訴我們你的毛毛蟲在干嘛呢?)

  2、師:小朋友貼的毛毛蟲可真棒,請你拿著自己的毛毛蟲去和小伙伴說一說,玩一玩吧!

【大班教案】相關(guān)文章:

大班教案大班教案04-11

《大班教案》大班教案11-02

大班語言大班教案03-26

大班教案06-08

大班的教案11-26

《我上大班了》大班教案11-15

大班《微笑》教案03-08

《蝦》大班教案03-09

《商店》大班教案03-15

關(guān)于大班的教案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