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中班教案模板合集六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jù),有著重要的地位。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 探索圈的多種玩法,發(fā)展跑,跳,鉆的基本動作,提高肌體的協(xié)調(diào)能力。
2. 增強合作意識,感受創(chuàng)造成功的喜悅。
3. 促進幼兒手腳和全身動作的協(xié)調(diào)性和靈活性。
4. 讓幼兒初步具有不怕困難的意志品質(zhì),體驗健康活動的樂趣。
5. 培養(yǎng)競爭意識,體驗游戲帶來的挑戰(zhàn)與快樂。
活動準備:
1. 圈洛干;
2. 圖譜,音樂。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 幼兒手拿圓圈進入活動場地,聽信號站成四路縱隊;
2. 聽音樂做圈操。
二.創(chuàng)造部分:
1.出示圖譜,引導幼兒根據(jù)圖譜回憶,討論;
2.聽音樂展示已創(chuàng)造玩法。
三.再創(chuàng)造部分:
1.鼓勵幼兒再次創(chuàng)造新的玩法;
2.總結(jié)分享。
四.延伸活動:
圈和沙包做游戲
活動反思:
在 “自由玩圈”活動中,當老師讓幼兒自己想出圈的玩法時,幼兒的積極性很高,每個幼兒都能拿著圈玩,有幾個幼兒表現(xiàn)特別突出,能用圈套自己、手上轉(zhuǎn)、地上滾,老師請出玩法好的'幼兒玩給大家看時,別的幼兒都積極地跟著做,活動中老師說的不多,幼兒能自主練習,每個幼兒都能玩起來。
中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在游戲中模仿蝌蚪與青蛙的運動方式與動作,體驗樂趣。
2、樂意參與集體游戲,在熟悉的音樂與兒歌中大膽表現(xiàn)。
3、培養(yǎng)學生的模仿的能力。
4、讓幼兒嘗試敘述,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能力。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在看看、扮扮、說說過程中,了解蜜蜂的基本特征。
難點:通過活動,體驗小蜜蜂采蜜辛勤勞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蜜蜂觸角,衣服,尾巴人手一份,其他小動物的角(如兔子耳朵, 貓耳朵),衣服(斑馬衣服),尾巴(其他形狀:長長圓圓的等)若干。
前期活動:小蜜蜂的歌曲。
幼兒經(jīng)驗: 有關(guān)春天的小動物的認知經(jīng)驗。
環(huán)境創(chuàng)設(shè): 紅、黃、藍花叢布置。
活動過程
興趣導入——操作體驗(扮一扮)——游戲體驗——活動延伸
1、興趣導入:
。1)播放聲音:蜜蜂嗡嗡叫。
讓幼兒猜猜這是什么聲音?
。2)出示圖片:蜜蜂。
一起來看看小蜜蜂在干什么?(播放動畫、音樂)
讓幼兒一起唱動畫里的歌曲。
。3)過渡:原來勤勞的小蜜蜂去采蜜。今天,我們來學學小蜜蜂去采蜜,先要把自己打扮成小蜜蜂。
2、操作體驗:
。1) 讓幼兒自主選擇衣物,打扮自己,把自己裝扮成小蜜蜂。(材料投放了許多不是小蜜蜂特征的東西。讓幼兒在選擇中,認知小蜜蜂的明顯特征:短觸角,黃黑條身體,尖尾巴。)
。2) 師見幼兒打扮差不多后,在外打扮成蜜蜂媽媽出場:誰是我的'蜜蜂寶寶呢?小蜜蜂應該和蜜蜂媽媽長的一個樣,有……(蜜蜂媽媽的出場,讓幼兒對照著自己或是互相檢查小蜜蜂的裝扮是否正確?師從中引導強調(diào)了蜜蜂的明顯特征。)
3、游戲體驗:
。1)打扮好了,小蜜蜂要跟著蜜蜂媽媽去采蜜了。(放音樂,幼兒熟悉的小蜜蜂歌曲,飛到了花叢中。)
。2)幼兒自主采蜜,聽指令采蜜。
(3)師:累不累?蜜蜂采蜜真辛苦。你喝過蜂蜜嗎?什么味道的?喝了蜂蜜有什么好處?
4、活動延伸:
采蜜采得真辛苦,嘴巴也干了,一起去喝蜂蜜泡的水。延伸生活活動:喝水。
教學反思
抓住幼兒的興趣點,好奇點,創(chuàng)造條件,讓幼兒在直接體驗中學習,師在讓幼兒自主探索中引導。學習的內(nèi)容體現(xiàn)綜合性,根據(jù)本班幼兒的經(jīng)驗與能力特征,創(chuàng)設(shè)富有一定挑戰(zhàn)性的環(huán)節(jié)。讓幼兒有效學習。在玩中學,使幼兒經(jīng)驗、視野得到拓展,潛能得到發(fā)揮。運動活動是幼兒前期經(jīng)驗的回顧與表現(xiàn),在回顧與表現(xiàn)中,樂意模仿,鍛煉身體,喜歡集體游戲。學習活動是一次綜合性的活動,多方位提升幼兒認知、情感、行為經(jīng)驗,并有效滲透生活,運動,游戲。通過這次活動使孩子們開拓了視野,在感受大自然神奇魅力的同時也大大地豐富了孩子們的課外知識。
小百科:蜜蜂在昆蟲分類學上屬于膜翅目、細腰亞目、針尾部、蜜蜂總科、蜜蜂科昆蟲的統(tǒng)稱,是膜翅目重要的類群。
中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嘗試運用大和小的概念,運用撕貼技能表現(xiàn)想象情境。
2、愿意幫助別人,體驗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1、自制大鯨魚,娃娃家的小浴缸圖片。
2、大白紙6張,漿糊、抹布,藍色彩紙若干。
3、鯨魚在大海中生活)的`錄像。
【活動過程】
一、引出大鯨魚要洗澡的情節(jié)。
1、出示大鯨魚,“小朋友你們看是誰來了?”(大鯨魚)“大鯨魚說它的身上有點癢,想要洗澡了,可是它的身體太大,所以想請小朋友幫它洗,你們愿意嗎?”
2、“小朋友,你們平時都在哪里洗澡呢?”(浴缸)
3、“今天老師也準備了一只浴缸!背鍪拘≡「讏D片和小朋友一起認識一下:“讓我們一起來給大鯨魚洗澡吧!”
二、想一想,說一說:“大鯨魚洗澡快樂嗎?”
1、“你們說大鯨魚在這個小浴缸里洗澡快樂嗎?為什么?”
2、“讓老師來聽一聽!毖b作不高興的樣子:“鯨魚它很不高興,它說這個浴缸太小了,洗得真不舒服!
3、“大鯨魚太大了,要用大浴缸,大鯨魚的大浴缸到底在哪里呢?”
三、看看大鯨魚的錄像,了解大鯨魚在大海中洗澡的情景。
“原來大鯨魚喜歡在大海里洗澡,大海就是它的大浴缸。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給大鯨魚做大浴缸,好嗎?
四、撕貼大海。
1、“老師給大家準備了許多藍色的紙,等一會兒我們把它撕成一條一條的做大浴缸里的水,讓大鯨魚在里面舒舒服服地洗個澡,好嗎?”
2、幼兒進行撕貼活動,把撕下來的藍紙條貼在大白紙上,最后老師把六張拼在一起,做成大海。
五、結(jié)束活動:大鯨魚洗澡。
“小朋友真聰明,真能干,終于把大浴缸做好了,大鯨魚它說謝謝你們,都等不及想要跳進去洗澡了,我們來把它送進去好嗎?”
把大鯨魚貼到大海里,做律動“嚕啦啦”。
中班教案 篇4
一、魔毯:游戲目的:
。、立定時能平衡自己的重心
。病⒓訌娪變洪g的情感交流,培養(yǎng)合作觀念
3、樂意參與游戲,體驗游戲的.樂趣。
4、喜歡幫助別人,與同伴友好相處。
游戲材料:
報紙,錄音機,音帶
游戲過程:
。薄⒃趫龅厣箱伻舾蓤蠹。
。、用故事引出游戲:大灰狼睡醒了,要到森林里去吃小動物。如果小動物站在"魔毯"(報紙)上,大灰狼就看不見了。
。、音樂聲中,幼兒分成兩組:一組幼兒扮小動物到處走動或做小動物的動作,另一組由2-3名幼兒組成,扮成大灰狼,在旁邊睡覺。
。、音樂停。小動物們趕快找一張"魔毯"站在上面,否則就被抓走。
。、將報紙對折。下一段音樂起,游戲重復進行,每一段游戲結(jié)束,就將報紙對折一次,直到每張報紙上只能站一個幼兒。
二、溜冰:
游戲目的:
培養(yǎng)幼兒的細心。耐心和平衡能力
游戲材料:
報紙,節(jié)奏較快的音樂
游戲過程:
。、將一張報紙一分為二,幼兒兩腳各站在半張報紙上,做溜冰預備姿勢。
。、音樂聲起,幼兒開始在規(guī)定的范圍內(nèi)向前滑行。
3、報紙一破就下場,場所沒有破的為最付佳溜冰手。
(用力均勻,速度稍慢一點,報紙不容易破)
教學反思:
1 應該對幼兒們進行分組游戲。
2 在游戲中應該邀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游戲。
中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能不受物體形狀、大小排隊形式的干擾,正確感知10以內(nèi)的數(shù)量。
2.探索用動物積木排出各種隊形,體驗成功的快樂。
3.注意傾聽同伴的發(fā)言,并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教具:活動PPT、數(shù)字卡片。
學具:動物積木若干,記錄卡若干;各組一份大的記錄單。
活動過程:
(一)感受數(shù)的守恒。
1.教師:森林里將要舉辦一場音樂會,小動物們都忙著準備自己的節(jié)目。你們看,它們排的隊形多漂亮!(在PPT中演示小動物的隊形。)師:大獅子排的是什么隊形,我們用磁鐵來擺一擺,再記錄下來。(引導幼兒用線條和圓形來記錄)依次把兔子和小鴨子的隊形記錄下來。
2.教師出示排列成三種隊形的動物圖片。
教師:舞臺上有哪些動物?排出了什么樣的隊形?你覺得哪個隊形的動物最多?哪個隊形的動物最少?為什么?(幼兒討論)3.用幼兒的方法驗證。(請幼兒選擇正確的數(shù)字匹配。)教師:原來數(shù)數(shù)能讓我們知道數(shù)量的多少,能夠讓我們知道誰最多誰最少,是一個好而且又正確的方法呢!
。ǘ┮龑в變哼\用已知經(jīng)驗正確判斷10以內(nèi)的數(shù)量。
1.動物們的.隊形變換一下,即把緊密的隊形拉大、拉開,松散的隊形集中,再次引導幼兒進行判斷。
教師:動物們這次又變換了隊形,這次又是誰最多,誰最少?(演示PPT)幼兒相互交流、表達。
2.教師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比較數(shù)量的多少,要進行點數(shù),在數(shù)量不變的情況下,不管隊形如何變,它的數(shù)量既不會增多也不會減少。
。ㄈ┯變翰僮。
師:今天我們也要給小動物排隊,請你根據(jù)操作卡的數(shù)字,拿出一樣數(shù)量的小動物,給他們排出你喜歡的隊形,然后記錄下來。然后貼在相應的數(shù)了下。(出示大的記錄紙)2.幼兒操作。
。ㄋ模┗顒釉u價。
展示各組幼兒的記錄紙,引導幼兒觀察驗證。
師:用了幾只小動物,排的是什么樣的隊形?集體驗證。
針對幼兒操作中的問題講評。
活動延伸:
為小動物為設(shè)計更多的隊形。
活動反思:
數(shù)學活動《變化的隊形》主要是讓幼兒能夠不受物體形狀、大小排列形式的干擾,正確感知10以內(nèi)的數(shù)量。本次活動呂老師首先利用情境導入“今天森林里的小動物要舉行舞會,看有哪些小動物來表演,首先登場的是誰?”引起幼兒對活動的興趣。然后,出示大小不同排列的兩組貓,讓幼兒說一說,“這些貓有哪些不同?”“大貓有幾只?小貓有幾只?”大貓小貓是一樣多的,如此來讓幼兒了解數(shù)量的多少與大小無關(guān)。
活動第二部分是出示大小一樣的10只燕子,分別請幼兒來說一說,第一組、第二組、第三組燕子是怎樣排列的?“一字形”、“弧形”“三角形”它們的數(shù)量一樣嗎?(一樣)從而老師得出結(jié)論,“在數(shù)量不變的情況下,不管隊形怎么變,它的數(shù)量都不會增多或減少”。
活動的第三部分最難,教師出示了“一字形”排列的大象、“弧形”排列的小羊以及“三角形”排列的螞蟻(既有大小不同、又有排列不同),讓幼兒看一看哪個小動物最多、哪個小動物最少?小朋友是怎么知道的?用什么方法最好?從而教師小結(jié)“感知數(shù)量的多少,不能受大小、排列的干擾,要用數(shù)的方法才能正確得出結(jié)論”。
活動的第四部分是操作,教師首先講解操作要求,然后幼兒操作。在操作過程中教師注重個別指導,特別是對能力差的小朋友進行一對一引導,讓幼兒掌握今天所學內(nèi)容。最后教師評講幼兒操作。此次活動小朋友們的操作正確率很高,基本可以掌握今天所學內(nèi)容。
數(shù)學活動本來是枯燥無味的,但是教師加入了有趣的故事情境,然后還有PPT動畫,緊緊地抓住了幼兒的注意力,而且整個活動由淺入深,結(jié)構(gòu)合理,重點突出,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師幼互動良好。充分體現(xiàn)了教師的主導作用,發(fā)揮了幼兒的主體作用。
中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能在觀察、比較樹葉的基礎(chǔ)上,根據(jù)自己確定的目標給樹葉分類
2、樂于探索,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前期收集的落葉、《小樹葉離開媽媽了》的ppt、樹葉創(chuàng)意畫若干
活動過程:
一、幼兒探索,觀察、比較樹葉的多種外形
1、師:"小朋友,今天這有許多樹葉寶寶,你們可以從中找出你喜歡的一片樹葉寶寶。"(幼兒探索,在教師提供的樹葉中找出自己喜歡的一片樹葉)
2、說說你喜歡的樹葉。
師:"請你說說,你為什么喜歡這片樹葉寶寶?"(幼兒自由講述可以從顏色、形狀、像什么講述。)師小結(jié):"原來我們的樹葉寶寶的形狀不同、顏色也不同。(以后我們要形容不同時可以用各種各樣來表示。拓展形容詞)
二、幼兒按小組將樹葉進行分類
師:"現(xiàn)在我們小朋友可以自己選擇好朋友,四個人一組,幫我們桌上的樹葉寶寶找到朋友。"(幼兒四人一組,共四組進行樹葉分類,可以從顏色、形狀或數(shù)量等分類。)師:"小朋友,說說看你們小組是怎么給樹葉寶寶找朋友的`。"(教師請個別幼兒進行回答,并將幼兒分類的樹葉展示出來)。
活動延伸:
出示ppt《小樹葉離開媽媽了》
師:"剛才,小朋友都給樹葉寶寶找到朋友,那唐老師想問問小朋友,為什么有的樹葉寶寶穿的是黃色的外套有的樹葉寶寶要穿綠色的外套呢?"(幼兒自由回答)
師:"剛才,小朋友說了這么多原因,那我們來看看小樹葉自己是怎么說的吧?"(教師播放ppt,讓幼兒了解落葉是因為秋天到了,樹葉缺少了綠葉素,缺少了水分等原因才穿上了黃色的外套,并為了大樹媽媽來年能長的更好就離開了大樹媽媽的懷抱)。但最后可以小結(jié)一下:剛才我們知道了有些樹葉寶寶到了秋天、冬天就要離開大樹媽媽了,我們就叫他們"落葉樹",但不是所有的樹葉都會穿上黃外套,有些樹到了秋天和冬天依然是穿綠外套,我們就叫它常青樹。
【中班教案】相關(guān)文章:
教案中班教案02-23
中班教案教案04-15
中班教案02-11
中班的教案04-06
中班教案《櫻花》03-31
中班《月亮》教案02-15
拓印中班教案02-16
中班教案《粘貼》03-10
中班夏天教案03-11
中班美食教案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