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人體內物質的運輸教案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jù),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人體內物質的運輸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人體內物質的運輸教案1
教學目標
1能區(qū)分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說明不同類型血管的功能,及其與功能相適應的結構特點。
2能夠描述心臟的結構和功能,說明心臟與功能相適應的特點。
3能概述心臟的生理特征。
4能描述血液循環(huán)的途徑,簡述血液循環(huán)過程中血液成分的變化,說出血液循環(huán)在人體中的意義。
5觀察小魚尾鰭內血液流動現(xiàn)象的實驗,學習用比較法歸納三種血管的區(qū)別。
6在解讀血液循環(huán)模式圖的過程中,學習用辯證法分析人體血液循環(huán)途徑的方法。
重點難點
1.重點
(1)血管的結構與功能。
(2)心臟的結構和功能。
(3)血液循環(huán)的途徑與意義。
(4)血壓與脈搏的概念。
2.難點
(1)不同血管的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特點。
(2)心臟與其功能相適應的結構特點;心動周期與心臟功能的方法。
(3)體循環(huán)、肺循環(huán)中的.氣體交換。
(4)血壓、脈搏的形成;探究運動與脈搏的關第。
教學用具顯微鏡血管的橫切片豬心臟水蚤鯽魚
教學方法探究試驗討論
課時安排
4課時
教學過程
第1課時血液流動的管道----------血管
(一)復習提問
1、常見的血型有幾種?
2、輸血時有什么原則
新課
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1.實驗:用顯微鏡觀察各種血管
觀察步驟(1)在顯微鏡下觀察血管的橫切片,區(qū)別并比較動脈與靜脈管壁結構的差異。(2)觀察毛細管裝片。
2.三種血管的比較學習
多媒體展示三種血管的模式圖
討論三種血管的特點。
小結師生共同得出:
(1)動脈:A概念:將血液從心臟輸送到身體各部位的血管。B特點:管壁厚,彈性大,管內血流速度最快。
(2)靜脈:A概念:將血液從身體各部位輸送回心臟的血管。B特點:與同級動脈相比,靜脈管壁薄,彈性小,管腔大,管內血流速度較慢。
(3)毛細血管:A概念:是連通微小動脈和靜脈之間的血管。B特點:數(shù)量最多,分布最廣,它的管壁極薄,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管內徑極小,紅細胞只能單行通過,管內血流速度最慢,這些特點有利于血液與組織細胞充分進行物質交換。
總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人體內的血管包括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三種,動脈是離心血管,靜脈是回心血管,毛細血管是連通最小動脈和最小靜脈之間的血管,它有很多特點有助于血液和細胞之間進行物質交換。
人體內物質的運輸教案2
一、教材內容分析
(一)教學內容及地位
《人體內物質的運輸》是七年級下冊第九章的內容。這章的內容在七年級下冊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與第8章、10章、11章的內容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與此同時本章內容還與實際生活息息相關,所以,這節(jié)復習課就是針對鞏固學過的基礎知識和運用已學的理論解決實際問題而設計的。
(二)學情分析
學生通過前面的學習,已經(jīng)具備了一些關于人體內物質的運輸知識,理解人體內物質的運輸必須要依靠血液循環(huán)來完成,也知道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包括心臟、血管和血液三部分。但是血液、血管和心臟都具有各自的結構和生理功能,是相對獨立的知識點,可它們卻共同構成了整個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這一點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所以,本節(jié)課就是把這些知識綜合在一起,把零散的知識點穿起來,通過復習讓學生對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形成一個完整的、清晰的認識。
(三)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知道血液的成分及功能 。
(2)掌握血管,心臟的結構和功能。
(3)理解血液循環(huán)的途徑,意義。
2、能力目標
(1)通過觀察血液循環(huán)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綜合分析問題能力。
(2)通過教師引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復習能力。
(3)通過實際問題的考察,培養(yǎng)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
3、情感目標
(1)通過對課堂學習目標的共同探索,增強學生的合作精神。
(2)聯(lián)系實際,鼓勵學生通過分析得出答案,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
(3)鼓勵學生勤思考,做到學以致用。
(四)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1)血液的成分及功能 。
(2)血管,心臟的結構和功能。
(3)血液循環(huán)的途徑,意義。
難點:血液循環(huán)的途徑,意義
(五)課前準備
教師:1.收集相關的素材。
2.制作多媒體的課件
學生:復習鞏固已學過的有關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知識
二、教學方法
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這章內容,在教學中我以學生熟悉的話題創(chuàng)設情景引入復習課,再通過觀察、思考、分析、討論引導學生回憶血液的成分及功能、血管,心臟的結構和功能,血液循環(huán)的途徑和意義,最后通過習題鞏固知識,從而解決本章中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并達到讓學生對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有一個清晰、完整的認識的目的。
三、學法引領
學生已具有了一些人體內物質的運輸?shù)幕局R,在此基礎上,幫助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我選用的學法指導是分析法、遷移法。
四、教學流程
(一)課的導入
多媒體展示并講述:“最近萬州的天氣變化得特別快,一會兒艷陽高照天氣熱得不得了,過了幾天又下起大雨來,溫度又隨之降低。你瞧,這一不小心小明生病了,痛苦的小明又是咳嗽又是流鼻涕,更要命的是讓小明英俊的形象都沒有了,沒有辦法的小明只有去醫(yī)院看醫(yī)生,醫(yī)生再了解了小明的'情況后,先讓小明去做個血液化驗,看看小明的血液各項指標是否符合標準!
學生在聽到這件與自己生活相關的事情和看到這些有趣的圖片時,個個臉上露出想知道小明血液化驗的結果,這時我適時提出質疑:“那大家知道,在進行血液化驗的時候要化驗血液中的哪些成分嗎?還能回憶起血液的組成嗎?”學生略加思考爭先恐后地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通過這樣的設計,開端引趣,讓學生積極思考并參與到課堂上來,為他們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
(1)知識重現(xiàn),合作復習
復習一:血液的組成
1、小明生病看醫(yī)生,醫(yī)生要其做血液化驗的事情引入血液組成的復習。我這樣設計的目的是通過生活中的病例引起學生的關注,進一步喚起學生對血液成分的記憶(注重生物學源于生活,生物學教學要貼近生活)。
2、對血液的成分及其功能
與學生進行合作復習。
3、通過列舉相關習題鞏固知識,達到復習的目的。
復習二:血管的結構和功能
1、 課件展示小明的血液化驗單并出示男士血液成分的正常值范圍,同時講述:“這是小明的血液化驗單,看看小明的各項指標和正常值比較起來哪一項不符合標準?你來做做醫(yī)生小明可能身體出現(xiàn)了什么問題?”學生通過數(shù)值的比較后快速做出回答:“白細胞數(shù)量大于正常值,小明身體可能出現(xiàn)炎癥!贝藭r我繼續(xù)講述:“這個時候護士小姐就出來,對小明說你有炎癥需要進行輸液治療。一般的輸液采用的是靜脈輸液,那同學們知道輸液時針頭是插在哪里的嗎?”同學們積極做答:“手臂的青筋。”“手臂的青筋是靜脈血管,血管其實除了靜脈之外還有…..”“還有動脈和毛細血管”“那現(xiàn)在我們就來對血管進行一下復習!
在這里我這樣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加深科學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同時通過對數(shù)據(jù)的觀察以培養(yǎng)他們的觀察、分析、判斷的能力。
1、對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的管壁、管腔及其血流速度和功能與學生合作復習。
2、通過列舉相關習題鞏固知識,達到復習的目的。
復習三:心臟與血液循環(huán)
1、教師設問:輸液時,藥物要通過什么方式才能被運輸?shù)缴眢w的各個部分?學生會通過已學知識作出通過血液循環(huán),我繼續(xù)追問那血液循環(huán)是由哪些部分構成的呢?(血管和心臟構成的管道系統(tǒng)和在其中流動的血液三個部分組成)。血液、心臟和血管是三個相對獨立的知識點,通過這樣的設計就可以把三個零散的知識點串起來,讓學生對血液循環(huán)有個清楚的認識。
2、對心臟的結構和功能以及血液循環(huán)的途徑及意義進行復習。
3、通過列舉相關習題鞏固知識,達到復習的目的。
【人體內物質的運輸教案】相關文章:
人體內物質的運輸教學反思02-22
《物質的跨膜運輸》教案03-05
莖對營養(yǎng)物質的運輸和貯藏教案02-20
生物說課稿-《物質運輸-心臟》08-12
《物質跨膜運輸?shù)姆绞健氛f課稿06-25
物質跨膜運輸?shù)姆绞秸f課稿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