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案> 《核舟記》優(yōu)秀教案

《核舟記》優(yōu)秀教案

時間:2022-01-26 01:35:27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核舟記》優(yōu)秀教案

  作為一名教職工,常常需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jīng)驗,不斷提高教學質(zhì)量。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核舟記》優(yōu)秀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核舟記》優(yōu)秀教案

《核舟記》優(yōu)秀教案1

  教學目的

  1.練習誦讀,培養(yǎng)語感,《核舟記》.設計.。

  2品味、積累語言,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

  3了解我國古代工藝美術(shù)的卓越成就,培養(yǎng)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難點

  1.讀準句讀。

  2掌握以下詞語:為、貽、屬、詘、衡、簡、奇、泛、許、比、罔不。

  3了解總一分一總的說明順序,以及第5段的內(nèi)部順序。

  教學設想教學方法

  1.誦讀法。

  (解說:語感的培養(yǎng)和提高離不開口誦心維。鑒于初中生接觸文言文還不很多,不宜作過高要求,但求能讀準字音、讀準句讀就可以了。)

  2.點撥法。

 。ń庹f: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原有知識基礎,不必字字落實、句句講清,只在必要時做些點撥與引導。)

  3評點法。

  (解說:應當注意的是,使用這種方法要做到收放適度,收而不放,流于死;放而不收,流于亂,高中三年級語文教案《《核舟記》.設計.》。)

  4.研究法。

 。ń庹f:研究需要方法,但更需要一種態(tài)度。)

  教學時數(shù)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

  請同學們準備好一張白紙、一支鉛筆、一把直尺。畫一個長為29厘米、寬為2厘米的長方形。

  畫好以后請在長方形內(nèi)再畫一個橢圓,然后可以把這個橢圓看作一只船,請你在船頭畫3個人,船尾畫2個人,船頭的3個人中,中間的一個戴著高帽子……不少同學說地方太小,畫不上。確實是這樣的。不過,我卻知道一個人,他不但能在方寸之間安排這么多人物,而且可以把每一個人的神態(tài)都表現(xiàn)得栩栩如生。同學們相信嗎?如果不相信,就讓我們共同學習明人魏學洢的《核舟記》。學習以后,你自然會找到答案。

 。ń庹f:這一設計的目的有二:一是設里懸念,激發(fā)興趣;二是讓學生實際感受一下微雕藝術(shù)的難度,從而對王叔遠的精湛技藝有更深層次的理解。)

  二、研習課文

  三.初讀感知,整體把握。

  1)朗讀課文,要求做到讀準字音、讀清句讀。

《核舟記》優(yōu)秀教案2

  設計思路:

  本節(jié)課為第一課時,重點放在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整體把握上。文言文教學的目的,是使學生能借助工具書閱讀淺易的文言文,因此第一堂課可以讓學生自主學習。通過查字典和參看注釋細讀課文。并隨時記下難懂的問題,等下節(jié)課解決。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我國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具有燦爛輝煌的民族文化,工藝美術(shù)是其中的一朵奇葩。今天,我要向同學們推薦的是一篇介紹工藝小品的文章——《核舟記》(板書課題)。

  二、作者簡介

  魏學洢(約1596--1625)字子敬,明末嘉善(現(xiàn)在浙江省嘉興市)人。其父親魏大在明熹宗時做“給事中”官,因上流指責權(quán)奸魏忠賢結(jié)黨樹威,被逮捕下獄。魏學洢盡力營救其父,末成。其父被害死在獄中,學洢痛父冤枉,晨夕號泣,自己又受到閹黨迫害威逼,不久悲憤而死,只活了30歲。

  他一生沒做過官,生前好學善文,撰有《茅檐集》。

  三、閱讀課文

  教師范讀課文,然后正音及解決疑難詞句。(可以聽錄音)

  (1)正音。(略)

 。2)釋詞。(略)

 。3)重點句子:

  ①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tài):都能順著原材料的格局來雕刻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態(tài)。

 、谥卸牍诙圜渍邽闁|坡:中間戴著高高的帽子,長著濃密胡須的是蘇東坡。

  ③其人視端容寂:那人正眼看著爐子,神色平靜。

 、芗毴粑米,鉤畫了了,其色墨:筆劃像蚊子的腳一樣細,筆筆清楚,顏色是黑的。

 、萆w簡桃核修狹者為之:是挑揀狹長的桃核刻成的。

 、藜家囔`怪矣哉:這種技藝,也真夠奇妙的了!

  讓學生根據(jù)這些內(nèi)容,自主學習,自己疏通文意,可以結(jié)成小組,互相討論。

  四、理清說明的內(nèi)容及順序

  明確:本文結(jié)構(gòu)屬于總一分一總,開頭總寫,由評論引入所要說明的事物,結(jié)尾再總寫,在總述事物概貌的.基礎上再作扼要的評論。

  說明對象:核舟

  五、總結(jié)、擴展

  本節(jié)課我們對課文有了大概的了解。初步領略了核舟的奇特,和核舟各部分的組成。同學們都積極動口、動手、動腦,自行解決了不少問題,鍛煉了自己的能力。同時也要找一找文言文與現(xiàn)代文的區(qū)別,如數(shù)詞的使用,實詞中個別詞的變化等等。

  六、布置作業(yè)

  1.本文開頭一段稱贊王叔遠手藝“奇巧”,作者是從哪些角度來寫的?這一段對全文有什么作用?

  2.核舟雕刻得十分精細,作者是怎樣加以描述的?

  3.核舟雕刻人物十分傳神,你最欣賞哪些地方?

  第二課時

  一、復習提問

 。1)核舟大小如何?

  (2)核舟的主題是什么?

 。3)核舟上共雕了多少人和物?

 。4)古代的“記”是一種怎樣的文體?

 。5)文章主體的.寫作順序是怎樣的?

  二、研讀課文

  朗讀課文可以男生、女生分讀,師讀齊讀等方式,對讀得好的同學給予鼓勵,老師指導有關(guān)朗讀的要領:讀書力求使用普通話,尤其注意古今異讀、變讀、通假字、多音字的讀法,讀準字音才能讀得流暢,讀準字音才能理解得清楚透徹。

  齊讀第一自然段,然后分析,設計問題如下。

 。1)概括第一段的段意。

 。2)找出表現(xiàn)“核舟”主題的句子。

 。3)找出說明原料小而表現(xiàn)題材廣的句子。

 。4)說明構(gòu)思巧妙、技藝精湛的句子。

  答案:

 。1)概述雕刻家王叔遠的精湛技藝。

 。2)蓋大蘇泛赤壁云。

 。3)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人物,以至鳥獸、木石。

 。4)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tài)。

  找四名學生朗讀第2-5段,然后分析討論。

 。1)這四段文字是對“核舟”的具體細致的說明,作者怎樣說明的?可分成幾個層次?

  第2-4段是一層,說明的是船的正面;第5段是一層,說明的是船的背面。作者是按照由正面到背面、由主到次的順序說明的。

  (2)研讀第二段。設計問題如下。

 、龠@一段的內(nèi)容是什么?

  先介紹“核舟”的體積,接著寫船艙,重點是介紹艙旁的小窗和所刻的蘇軾十六字文句。

 、诮榻B“核舟”體積時,作者抓住了長度和高度,又寫了眾多小窗和對聯(lián),作者意在表現(xiàn)什么?

  突出王叔遠的“奇巧”、“靈怪”,從而也突出了說明中心。

 、壅埻瑢W領會“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和“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的意境,讓學生自己動口講一講。

  (3)研讀第三段。

  討論:①這一段是介紹船頭部分,著重說明什么?

  著力表現(xiàn)蘇武、魯直和佛印三位游覽者的神情態(tài)度。

  開展小活動:課堂表演(找三個男生分別扭作蘇東坡、黃魯直和佛印,讓他們按照課文中所述的情境實際演練,主要目的是活躍課堂氣氛,變抽象為形象,以吸引學生注意力,達到愉快教學的目的)。

  教師點撥:“東坡”與“魯直”共閱一手卷,如有所語,“佛印”矯首昂視,屈膝盤坐,神情給人一種空靈的感覺。表演完畢后設計思考題如下:

 、趶摹疤K、黃共閱一手卷”、東坡“左手撫魯直背”、魯直“右手指卷,如有所語”和佛印的“矯首昂視”這些描述中,可以看出,雕刻家的意圖是什么?

  從這些描述中可以看出,雕刻家的意圖是表現(xiàn)他們豁達、豪放的胸襟,說明他們在山光水色的掩映之中,完全忘卻了現(xiàn)實的煩惱,而陶醉在眼前畫卷的美好意境里。佛印的形象則是蘇黃二人的陪襯,他的表情給人一種空靈的感覺。

  ③作者在說明船頭三人時,著墨較多的是誰,為什么?

  是蘇東坡。因為刻畫得仔細,所以作者當然也寫得細膩;同時還因為核舟的主題是“蓋大蘇泛赤壁云”,這樣說明與主題吻合。

 、苣銖哪男┟枋隹梢钥闯龅窨碳壹妓嚨钠媲伞⒕?

  如對東坡外貌的刻畫,對東坡、魯直“衣褶”的介紹,對佛印左臂所掛念珠的說明“珠可歷歷數(shù)也!

  小結(jié)第三段:這段文字,說明人物神情態(tài)度按照由主要到次要的順序,描述每個人物又是按照由上部到下部的順序,層次分明。

 。4)研讀第四段。

  開展小活動——課堂表演。

  讓兩名男生扮作兩個舟子,身邊放上一些道具充當“楫”、“壺”、“爐”“蒲葵扇”等物,模擬兩名舟子的神情動作,讓講臺下的同學觀看并說出他們跟書中所作是否一致,主要目的是活躍課堂氣氛,變抽象文字為具體形象。下一步,教師設計以下問題:

  ①這一段文字說明舟尾情況是怎么布局的?

  主要運用了總分結(jié)構(gòu)。先總說“揖左右舟于各一人”,而后分說,從“居右者”說到“居左者”。

  ②這一段描述“舟子”神情動作渲染了一種什么氛圍?

  兩“舟子”雖神情各異,一個“若嘯呼狀”,仿佛是在那里呼喚清風,顯得悠閑自在;一個“視端容寂”,仿佛在專注聽“茶聲”。但表現(xiàn)了一個共同氛圍,這就是愉悅、輕松、活潑自樂。

 、坌〗Y(jié):第2-4段是寫船的正面,這一部分實際上是一幅栩栩如生的“大蘇泛赤壁”的生活畫卷。

 、苷埻瑢W們發(fā)揮想像力,想像一下當時蘇軾跟他的朋友泛游赤壁時的情景。

  教師可引導:正當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之時,三個知心朋友暫時把身邊瑣事放在腦后,乘一葉扁舟蕩漾在大江之上,江面波平如鏡,令人心曠神怡,清風吹來,蕩起層層漣漪……

 、菅凶x第五段,設計問題如下。

  a.這段文字中哪些說明可以表現(xiàn)雕刻技藝高超這一中心?

  細若蚊足,鉤畫了了。

  b.寫船正面用了三段文字,寫船背面為什么只用一小段文字呢?

  這是為了突出“核舟”的主題,同時也表現(xiàn)作者主次分明的技巧。

  C.這段文字可以省略不寫嗎?

  不能。因為這是對前文說明的必要補充。

  至此課文全部研讀完畢。

  三、總結(jié)、擴展

  歸納本篇說明文的一些.寫作技巧如下:1.以空間為順序,層次清楚、主次分明。2.語言簡練、準確、生動。

  本文中的數(shù)詞用法跟現(xiàn)代漢語里的不同,中間沒有量詞介入,直接修飾名詞。

  四、布置作業(yè)

  仿照本文的寫法,選取一工藝品,作簡要介紹,寫成一篇短小說明文。

《核舟記》優(yōu)秀教案3

  第1課時

  一、導入新課

  師:一顆桃核,能變成一件藝術(shù)品嗎?

  生:自由發(fā)表意見。

  師:關(guān)于能否變成一件藝術(shù)品,下面這段視頻會解答這個疑問。

  配《微雕欣賞》視頻(見光盤)

  師:多么神奇而瑰麗的藝術(shù),一顆平凡的桃核,竟在人工的雕琢下變得如此生動精美。不過,視頻中的畫面轉(zhuǎn)瞬即逝,你也許未能仔細觀察這瑰麗的藝術(shù)。沒關(guān)系,作為補償,讓我們走進今天的課文《核舟記》,去感受這藝術(shù)的魅力所在。

  二、教學新課

  目標導學一:梳理字詞,破除閱讀障礙

  1.教師范讀課文,正音。

  罔(wǎng)貽(yí) 有奇(yòujī)箬篷(ruò) 髯(rán)衣褶(zhě)

  袒胸(tǎn)黍(shǔ)矯首(jiǎo)篆章(zhuàn)壬戌(rénxū)

  2.教師范讀,或聽朗讀音頻。要求學生注意朗讀節(jié)奏,整體感知大意。

  3.結(jié)合工具書和注釋,初步疏通文句。

  4.特殊文言詞語歸納。

  (1)通假字

 、僮笫忠幸缓饽(“衡”同“橫”)

 、谥凼孜查L約八分有奇(“有”同“又”,用在整數(shù)和零數(shù)之間計算數(shù)目)

  (2)一詞多義

  ①奇:A.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奇異、罕見)

  B.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零數(shù)、余數(shù))

 、跒椋篈.為宮室、器皿、人物(做,這里指雕刻)

  B.中軒敞者為艙(是)

 、鄱篈.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表并列,并且、而且)

  B.啟窗而觀(表承接,不譯)

  C.而計其長曾不盈寸(表轉(zhuǎn)折,卻、但是)

 、苤篈.徑寸之木(助詞,的)

  B.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代詞,指核舟)

 、萜洌篈.其兩膝相比者(他們)

  B.其人視端容寂(那)

  (3)詞類活用

 、袤枧窀仓(名詞作狀語,用箬篷)

 、谑嗉R之(名詞作狀語,用石青)

  ③中峨冠而多髯者(名詞作動詞,戴著高高的帽子)

 、茏调傺雒(名詞作動詞,梳著椎形發(fā)髻)

  (4)重點探究:古代漢語使用數(shù)量詞的方法與現(xiàn)代漢語不完全相同,請根據(jù)下列例句,說說它們的不同在哪里。

 、賴L貽余核舟一。

 、谔K、黃共閱一手卷。

 、壑畚矙M臥一楫。

 、苡钟米乱,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萃ㄓ嬕恢郏瑸槿宋;為窗八……

  明確:A.“一手卷”翻譯為“一幅只能卷舒而不能懸掛的橫幅書畫長卷”,“橫臥一楫”翻譯為“橫放著一支船槳”,F(xiàn)代漢語中,數(shù)詞一般不單獨充當定語,必須和量詞組成數(shù)量詞組才能充當定語。在古代漢語里,數(shù)詞則可單獨充當定語。B.“嘗貽余核舟一”翻譯為“贈給我一個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通計一舟,為人五;為窗八……”翻譯為“總計一條船,刻了五個人,八扇窗戶”?梢姽糯鷿h語中,數(shù)詞表示事物的數(shù)量時,不僅可以放在名詞的前面作定語,也可以放在名詞的后面修飾名詞,而這種把數(shù)詞放在名詞后的用法,計數(shù)的意味更明顯。

  目標導學二:梳理思路,把握說明順序

  1.仔細研讀課文,嘗試繪制核舟示意圖,然后復述課文內(nèi)容。

  2.討論:本文的寫作思路是怎樣的?

  明確:文章采用總—分—總的結(jié)構(gòu)模式。開頭第1段總說,介紹王叔遠在雕刻技術(shù)上的卓越成就,指出雕刻品“核舟”的主題。中間(2—5段)詳細介紹“核舟”的結(jié)構(gòu)、舟上的人物和題名。最后(第6段)總結(jié)全文,統(tǒng)計舟上所刻人、窗及其他物品的數(shù)量和刻字的總數(shù),又以“計其長曾不盈寸”呼應開頭,然后用“嘻,技亦靈怪矣哉”作結(jié)。

  3.文中描寫了核舟的哪幾個部分?并說說作者是按照什么順序介紹核舟的。

  明確:船艙—船頭—船尾—船背。

  按照空間順序介紹,先整體后局部。先整體介紹核舟的體積,接著寫舟的中間部分船艙,然后介紹船頭和船尾、船背。

  4.作者不是按照“船頭→船艙→船尾”的順序?qū),而將船頭和船艙的順序顛倒,請?zhí)骄窟@樣寫的原因。

  明確:原因大概有兩個:一是核舟的中間部分是船艙,高起而寬敞,十分引人注目,艙邊的窗又可以關(guān)閉,這樣說可以引發(fā)讀者的興趣;二是窗上又刻有蘇軾《赤壁賦》《后赤壁賦》中寫景的名句,可以使讀者通過想象感知蘇軾當年泛舟赤壁時的優(yōu)美環(huán)境。

  三、板書設計

  第2課時

  一、導入新課

  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已經(jīng)對微雕藝術(shù)品“核舟”有了整體的認識,不過,作為藝術(shù)品,它值得我們用審美的眼光去鑒賞,它值得我們對文本進行更深入的解讀。

  二、教學新課

  目標導學一:欣賞微雕藝術(shù),品析語言特色

  (一)指名朗讀課文第一段并思考

  1.概括第一段的段意。

  明確:概述雕刻家王叔遠的精湛技藝。

  2.找出本部分中能總括全文,突出王叔遠雕刻技藝特點的詞語。

  明確:奇巧。

  3.雕刻時“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tài)”說明了什么?

  明確:說明了王叔遠的構(gòu)思巧妙、技藝精湛,也只有因勢象形,才能保證藝術(shù)品出于自然而又超越自然。

  (二)指名朗讀課文第二段并思考

  1.試賞析“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一句。

  明確:本句介紹“核舟”體積,作者抓住了長度和高度,呈現(xiàn)空間立體感,“八分有奇”與“二黍許”更寫出了核舟體積的準確性與形象性。

  2.文章先介紹了核舟體積,又寫了眾多小窗和對聯(lián),作者意在表現(xiàn)什么?

  明確:以核舟“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的體積小跟船艙及小窗景物之多之細相對照,突出王叔遠雕刻技藝的“奇巧”“靈怪”,從而也突出了說明中心。

  3.請同學領會“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和“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的意境,讓學生抒發(fā)感悟。

  (三)指名朗讀課文第三段并思考

  1.從“蘇、黃共閱一手卷”、東坡“左手撫魯直背”、魯直“右手指卷,如有所語”和佛印的“矯首昂視”這些描述中,可以看出,雕刻家的意圖是什么?

  明確:從這些描述中可以看出,雕刻家的意圖是表現(xiàn)他們豁達、豪放的胸襟,說明他們在山光水色的掩映之中,完全忘卻了現(xiàn)實的煩惱,而陶醉在眼前畫卷的美好意境里。佛印的形象則是蘇、黃二人的陪襯,他的表情給人一種空靈的感覺。

  2.作者在說明船頭三人時,著墨較多的是誰?為什么?

  明確:是蘇東坡。因為刻畫得仔細,所以作者當然也寫得細膩;同時還因為核舟的主題是“大蘇泛赤壁”,這樣說明與主題吻合。

  3.你從哪些描述可以看出雕刻家技藝的奇巧、精湛?

  明確:如對東坡外貌的刻畫,對東坡、魯直“衣褶”的介紹,對佛印左臂所掛念珠的說明——“珠可歷歷數(shù)也”。

  (四)指名朗讀課文第四段并思考

  這一段描述“舟子”神情動作渲染了一種什么氛圍?

  明確:兩“舟子”雖神情各異,一個“若嘯呼狀”,仿佛是在那里呼喚清風,顯得悠閑自在;一個“視端容寂”,仿佛在專注聽“茶聲”。但表現(xiàn)了一個共同氛圍,這就是愉悅輕松、活潑自樂。

  (五)指名朗讀課文第五段并思考

  1.這段文字中哪些說明可以表現(xiàn)雕刻技藝高超這一中心?

  明確:細若蚊足,鉤畫了了。

  2.寫船其他部位用了三段文字,寫船頂部為什么只用一小段文字呢?

  明確:這是為了突出“核舟”的主題,同時也表現(xiàn)作者主次分明的技巧。

  (六)指名朗讀課文第六段并思考

  作者為什么在段末再次對船上的事物進行說明?

  明確:強調(diào)了核舟的體積雖小,但所刻之物十分豐富,讓人對小小核舟嘆為觀止。此時,作者最后發(fā)出的“技亦靈怪矣哉”,也正是讀者由衷的感受。

  小結(jié):在全文中,我們首先感受到的是核舟的.藝術(shù)之美。核舟的創(chuàng)作本“因勢象形”,見核舟雕刻的自然之美;核舟上雕刻的人、物、字,一應俱全,顯現(xiàn)出核舟的精致玲瓏之美;核舟上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核舟上的文字充滿詩情畫意,見古典藝術(shù)之美。核舟的美,又是因為雕刻者有精湛的技藝、不凡的見識、深厚的文化底蘊。不過,在短短幾百字中,能將這巧奪天工的核舟完美呈現(xiàn),以簡潔、生動的語言,寫就這篇意境深邃、想象豐富、對比巧妙的文章,又足見文本本身的藝術(shù)之美。

  教后反思

  可取之處 以《微雕欣賞》視頻作為導入,可吸引學生的興趣,同時向他們展示了中國傳統(tǒng)藝術(shù)之美。教學中,除了梳理與歸納基礎字詞外,同時利用課文特點強化學生對古代漢語數(shù)量詞的把握。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思路清晰,先整體把握全文,再深入到寫核舟的具體段落對文章進行賞析,讓學生由衷體會到古代藝術(shù)工匠的技藝之巧,藝術(shù)之美,以及文章的語言結(jié)構(gòu)之美。

  不足之處 由于課文本身的限制和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置,多媒體的運用上稍顯欠缺。

【《核舟記》優(yōu)秀教案】相關(guān)文章:

《核舟記》的教案03-01

核舟記教案04-02

《核舟記》教案08-24

《核舟記》教案04-07

核舟記教案01-26

《核舟記》教案(15篇)03-08

《核舟記》教案(精選15篇)03-12

《核舟記》的教案15篇03-01

精選核舟記教案四篇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