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教案> 科學活動教案

科學活動教案

時間:2022-02-01 10:35:46 教案

有關科學活動教案匯編九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科學活動教案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有關科學活動教案匯編九篇

科學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培養(yǎng)幼兒認真細致做一件事,并把事情做完的態(tài)度。

  2、鼓勵幼兒嘗試用各種方法堆高,激發(fā)幼兒對嘗試活動的興趣。

  3、通過操作,讓幼兒懂得運用各種材料來堆高,堆穩(wěn)。

  活動準備:

  1、掛圖:圖一,小長頸鹿開心地住在小房子里;圖二,小長頸鹿沒房子住哭了。

  2、大小各不同的積塑,紙筒,紙盒(大小不同),小籃子,托盤,各種罐子和瓶子,紙杯,紙皮……

  活動過程:

  1、故事導入活動,引起幼兒活動的興趣。

  故事內容:小長頸鹿住在小房子里很快樂,后來小長頸鹿長大了,小房子住不下了,沒有房子住哭了。

  1)小長頸鹿沒房子住哭了,你們說怎么辦呢?

  2)我們一起建一間高高的`房子讓小長頸鹿住好嗎?

  2、介紹游戲材料,鼓勵幼兒嘗試用各種材料堆高。

  1)你們看老師這里有很多可以建房子的東西,它們有什么?

  2)你們能用這些東西建一間高高的房子嗎?那我們現(xiàn)在就一起做好嗎?

  3、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1)幼兒可以自己建房子也可以幾個小朋友一起做。

  2)注意拿了材料找個舒服的地方去建房子,不要都擠在一起。

  4、小結。

  1)剛才你是用什么東西來建房子的?

  2)老師剛才看到有個小朋友怎么也建不成高高的房子,他是這樣建的,你們看房子為什么會倒?(樓底部太小,不平。)

  3)我們怎樣建房子才又高又穩(wěn)?(樓底要平和寬,建的時候要輕拿輕放。)啟發(fā)幼兒用托盤,紙皮等輔助材料來建房子。

  5、鼓勵幼兒再一次進行嘗試,并用多種材料來建房子。

  1)提醒幼兒行走時要注意,手腳放輕點,以免碰到房子而使其到掉。

  2)重點引導幼兒如何利用輔助材料建高樓

  6、評價結束活動——請幼兒比比誰的房子又高又穩(wěn),請他說說他建樓的方法

科學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有參與操作活動的興趣,體驗在探索中創(chuàng)作的快樂;

  2.大膽嘗試幾種常見的連接方法,發(fā)現(xiàn)物體間的連接有的需要輔助物,有的不需要輔助物;

  3.能積極參與各種連接的游戲,分享連接的經驗。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了解自己身邊物體的連接。

  物質準備:毛線、紙條、拼插玩具、穿線玩具、彩色筆等生活中常見物品;夾子、雙面膠、膠棒等輔助材料;PPT,錄音,音樂《一同去郊游》

  活動過程: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怎樣過河,引出什么是連接

  (一同去郊游的音樂)教師帶小朋友去科技館,在去的路上,有一條大河擋住了去路。小朋友們,請你們想個辦法,讓我們順利過河吧。

  幼兒思考操作,用教室里的物品搭橋過河。

  教師小結:一個一個相互連在一起就叫連接。我們剛才搭的橋就是用了連接的方法,橋是用一個個小椅子連接起來的,橋又把河兩岸連接了起來。

  二、嘗試相同物體的連接——同類連連看

  1.幼兒自主選擇材料嘗試用多種方法連接

  師:“好,科技館到了!我們來看看科技館的機器博士為我們準備了什么好玩的。瞧!有……(請小朋友自己說出來)”“這些東西跟我們平時在科技館看到的可不一樣,應該怎么玩呢,讓我們來聽聽機器博士的要求吧!”

 。ㄍ鈦硪簦C器博士:“哈哈,小朋友們,今天我要考考你們啦!請你在最短的時間內把框里相同的物品連接起來!

  師:“機器博士的要求是什么?”請個別幼兒重復要求。

  教師強調“相同的物品”,并指出連接完成的小朋友快速把連好的物品放在前面桌子上,并回到座位。

  2.交流分享,個別幼兒展示作品并介紹。重點探討幾種連接方法,如:接、插、串、夾、系等。

  提問:你把什么東西連接起來了?用什么方法連的?

  3.發(fā)現(xiàn)物體間的連接有的需要輔助物,有的不需要輔助物

  提問:請小朋友仔細觀察,哪些需要別的東西幫忙才能連接,哪些不需要別的東西幫忙就能連接?

  三、嘗試不用輔助物的連接——創(chuàng)意連連看

  1.運用紙條操作連接

  師:這些紙條是用什么連接的?(膠棒、膠帶等等)

  剛才,小朋友都是通過別的東西幫忙把紙條連接起來的,形狀不一,非常棒!為你們自己鼓鼓掌吧。ㄔ捯魟偮洌瑐鱽砹藱C器博士的聲音)

  “小朋友們,先別得意呢,我這兒還有一個更難的題:請你們不用別的東西幫忙,讓紙條自己連接起來,看誰的方法最有創(chuàng)意,時間為兩分鐘。”

  師作難狀:唉?這個問題有點難!不能用膠棒和膠帶,想一想怎樣才能讓兩個紙條自己連接起來呢?請連接好的小朋友用最快的.速度放到前面來,并回到座位。(每人發(fā)兩個紙條)準備好了嗎?倒計時,開始!

  2.請個別幼兒分享操作過程

  提問:你是用的什么方法把紙條連接起來的?誰的方法最好?

  教師分享自己的創(chuàng)意連接方法。

  四、生活中連接的作用——神奇連連看

  1.互相交流:你在教室中看見的連接有哪些?

  2.讓幼兒觀看PPT,介紹連接在生活中的應用。

  教師介紹:在我們的生活中,連接的作用是很大的。鐵軌把兩個城市貫通連接在一起,給人們出行帶來了方便……連接是無處不在的,豐富多彩的連接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方便。

  五、大家一起玩連接游戲——快樂連連看

  請大家在建構區(qū)玩連連看的游戲:嘗試為汽車連接起不同的路。

科學活動教案 篇3

  活動設計背景

  中班的孩子小,對什么事情都非常好奇,對交通工具也不例外,在一天的活動中,難免有的時候幼兒會跑出老師或者家長的視線,怕傷到孩子,所以設計這個教學活動讓幼兒對交通工具有所了解,知道交通工具會傷人,不碰它。

  活動目標

  1. 引導幼兒清楚連貫地表達自己對各種交通工具的認識,進一步了解各種交通工具的用途.

  2. 要求幼兒注意傾聽同伴談話,了解別人談話的內容,從中吸取有用的信息豐富自己的談話內容.

  教學重點、難點

  讓每個幼兒能夠知道各種交通工具的用途,(難點)交通工具在工作時都靠右邊走(重點)

  活動準備

  1.各種交通工具的圖片與玩具若干。

  2.豐富幼兒有關交通工具的知識.

  活動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引出話題。

  1.教師神秘地拿出玩具大卡車,提問:這是什么?它有什么用途?

  2.出示小轎車,提問:這是什么?它有什么用途?

  3.請幼兒根據自己的經驗講講認識的交通工具,教師按幼兒講述內容出示圖片。

  4. 請小朋友仔細看,你們認識下面這些交通工具嗎?讓小朋友自己回答,然后老師統(tǒng)一訂正:

  師:解釋第一幅圖是天上飛的叫飛機。

  第二幅圖是海上游得叫輪船。

  第三幅圖是公路上跑的叫汽車。

  第四幅圖是鐵軌上跑的叫火車。

  (二)引導幼兒圍繞話題分成若干組自由交談交通工具的用途。

  要求幼兒商量談話次序,輪流談話,不搶著講,也不能光聽別人講,自己不發(fā)表意見。

  教師輪流巡視指導幼兒的談話,用插話的方法將幼兒談話內容集中在“什么工具有什么用”的話題上。

  (三)幫交通工具分類。

  引導幼兒將交通工具分類,進一步加深對交通工具的認識。

  出示交通工具圖片,黑板上劃分成三類(運貨、載人、特殊用途) 請幼兒操作,要求先說出其名稱,再將卡片貼在對應用途的分類區(qū)。

  通過圖片使幼兒知道簡單的交通工具,知道它們的用途。

  教學反思

  在本次活動中,我利用看各種交通工具的圖片,激發(fā)他們的興趣。幼兒的興趣非常濃,能積極回答老師的問題,但在幼兒討論的這個階段,當你看到各種各樣交通工具,我應該創(chuàng)設情景,讓幼兒體驗。我會多看看多學學,讓以后的教學活動能夠更好。設計思路:

  孩子們對動物很感興趣,特別是經過這個主題活動。課后經常有孩子問我,為什么魚媽媽生出來的魚寶寶一開始和媽媽張的不一樣?為什么小狗和他媽媽就一個樣?還有雞蛋里面為什么會鉆出小雞?——為了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讓孩子對動物的生殖方式有一定的了解,我特別設計了此次活動。

  活動目的:

  1、通過觀察圖片讓幼兒初步了解動物的兩種生殖方式:胎生和卵生以及其發(fā)育過程。

  2、發(fā)展幼兒分析、概括能力,豐富幼兒詞匯:胎生、卵生。

  3、激發(fā)幼兒對動物的探索興趣,培養(yǎng)幼兒熱愛小動物的情感。

  活動準備:

  1、各種動物圖片(幼兒每組一份) 胎生、卵生字卡 每人一塊操作板(貼有胎生、卵生標志)2、自定義圖片(根據活動內容設計的教師用圖片)活動過程1、提出疑問,引出課題出示一組圖片 雞媽媽在下蛋——雞蛋——雞媽媽孵蛋——小雞從蛋殼中出來。問幼兒是不是所有動物媽媽生小寶寶都是這樣呀?

  今天老師就和你們一起了解一下。

  2、了解動物的兩種基本生殖方式:胎生、卵生通過圖片分別以魚和人為例簡單介紹胎生卵生的過程,重點對其區(qū)別進行介紹。

  3、幼兒操作進一步鞏固胎生與卵生的知識。

  幼兒分組活動,將各種動物圖片貼在有胎生、卵生標志的操作板上。(放音樂,教師巡回指導最后集體評價)4、幼兒討論說說自己了解的有關胎生與卵生的知識總結分享和幼兒一起到飼養(yǎng)角找找,看看有那些動物是胎生的那些動物是卵生的。

  活動評價1、在活動中幼兒能積極參加活動,并對動物的生殖方式(胎生和卵生)有了初步的了解。

  2、通過活動幼兒對小動物產生濃厚興趣并能積極探索。

  活動延伸回家與父母共同查閱有關胎卵生的資料、圖片,在活動室開展“卵生動物和胎生動物”圖片展。

科學活動教案 篇4

  一、設計意圖:

  大班的孩子特別喜歡動手,什么東西都想摸一摸、碰一碰,總有許多的“為什么”從嘴里冒出來,怎樣滿足幼兒的這些愿望,怎樣將《綱要》中的目標落實到我們的科學活動中。因此我設計了這次大班科學活動“動手變一變”,并主要從三個方面來選取活動內容:

  1、選擇幼兒身邊常見的材料,誘發(fā)發(fā)現(xiàn)的興趣。

  例如:吹泡泡、做饅頭、充皮球等這些活動在我們身邊經常發(fā)生。

  2、選擇幼兒熟悉、興趣的內容,激發(fā)探索的欲望。

  例如:將兩種顏色混合的變色游戲,調配調味品等這些都是幼兒熟悉且喜歡的內容。

  3、豐富相關知識,引發(fā)交流的愿望。

  例如:活動前我班開展了與該活動相關的兩個活動:一、談話活動“我的變化”→主要是讓幼兒將小時候的照片與現(xiàn)在的自己對比,并通過觀看人生長過程的圖片,了解人的'變化過程;二、家園活動“找一找”→請幼兒回家后通過各種途徑找找身邊有什么事物發(fā)生了變化,然后用繪畫的形式記錄下來。

  二、活動目標:

  1、讓幼兒在實驗探索中發(fā)現(xiàn)事物的變化。

  2、引發(fā)幼兒用多種方式表現(xiàn)、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激發(fā)進一步探究的欲望。

  三、活動準備:

  1、各色顏料、排筆、透明水杯,記錄表。

  2、糖、鹽、醋若干、溫開水,湯匙、電磁鍋、面團、盤子。

  3、洗潔精、各種塑膠、吸管、氣球、皮球、毛線、打氣筒。

  四、活動過程:

  1、激趣導入。

 。1)引發(fā)幼兒說說我們身邊有哪些事物發(fā)生了變化。

  師:前幾天,我請你們找找身邊有哪些事物發(fā)生了變化,你們找到了嗎?現(xiàn)在就把你發(fā)現(xiàn)的秘密說出來與大家分享吧!

  (通過親切的談話,秘密的分享,教師很自然將幼兒的興趣點引入活動中。)

 。2)以變魔術引題,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初步了解兩種溶液混合在一起的神奇變化(如:酚酞溶液與氫氧化鈉溶液融合會變成玫瑰紅)。

  師:我們身邊有這么多事物發(fā)生了變化,現(xiàn)在我來當個魔術師,來變一變我們身邊的事物。瞧!這是兩瓶什么顏色的液體?(無色)你們猜猜它們合在一起會發(fā)生什么變化?(請個別幼兒說說)好!現(xiàn)在讓我來變一變吧!(操作實驗)呀!變成玫紅色。你們想不想也來變一變呢?今天我們的實驗區(qū)內就準備了許多的東西,請小朋友也當個小小魔術師,動手去試一試,看看它們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g表演是幼兒特別喜歡觀看的節(jié)目,因此在活動中教師利用一個小小的魔

  術表演,既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也讓幼兒明白我們身邊的事物都在不

  斷的發(fā)生變化,同時也為后面的操作活動提出了示范性的要求。)

  2、操作實驗,觀察記錄。

 。1)學習觀看實驗操作示意圖。

  師:實驗之前我們來學看操作示意圖。(講解如何看示意圖)

 。2)交代實驗區(qū)的規(guī)則:認真實驗;在實驗中遇到困難可求助老師或同伴;工作完后請收拾好實驗材料,并將椅子搬到中間,然后可以去看其它組的實驗,但不要影響同伴進行實驗。

 。ㄔ谶@次的實驗操作中,我們運用到記錄卡和實驗操作示意圖,讓幼兒學習自

  己觀看示意圖、自己記錄結果,這樣即能幫助幼兒明確探索的目的,又能幫助

  幼兒梳理探索的方法和思路。)

  3、幼兒自由選擇小組進行實驗操作,發(fā)現(xiàn)物體的變化。

  (1)顏色的實驗

  1組:顏色變變變(顏色的調配)

  (2)水的實驗

  2組:把糖放在水里(水變甜了);把鹽放在水里(水變咸了)

  把醋放在水里(水變酸了)

  3組:用磁化鍋燒水、蒸饅頭。(水開了,冒泡泡,并且有許多氣體,饅頭變大了,有香味。)

  4組:把洗潔精放在水里。(可以吹泡泡)

  (3)氣體的實驗

  5組:吹氣球、皮球(投放沒有氣的氣球、皮球,用嘴吹或用打氣筒打,氣球變大,皮球的氣充滿了、變硬了。

 。ǜ鹘M通過顏色、水、氣體等不同的實驗操作都得出了共同的結論:我們周圍的許多事物都在發(fā)生不同的變化。)

  4、交流分享。

 。1)每組請一位代表來交流、分享實驗的過程和結果。

 。2)小結:我們周圍還有許多事物發(fā)生了變化,小朋友回去在找找,把它們畫下來說給爸爸、媽媽聽。

 。ㄍㄟ^交流分享,幼兒即能了解到其它實驗小組的實驗結果,也提高幼兒在同伴中大膽表述的能力。)

  5、分享饅頭。

  幼兒與老師共同分享饅頭,體驗成功的喜悅。

  (通過與同伴共同品嘗饅頭,體驗成功的喜悅,加深“對事物都在變”的理解。)

  五、活動效果分析:

  活動開始時教師以變魔術引題,孩子們興趣盎然,瞪大眼睛等待教師的魔術表演。這個魔術讓幼兒初步感知兩種溶液混合在一起的神奇變化,充分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接著我們?yōu)楹⒆犹峁┴S富、有趣且探索性強的材料,讓幼兒自由選擇實驗組進行操作→探索→觀察→記錄,在玩中發(fā)現(xiàn)各種事物的變化,并互相交流講述各自的發(fā)現(xiàn);最后再引導孩子們觀察“蒸饅頭”的過程,通過與同伴共同品嘗饅頭,體驗成功的喜悅,加深“對事物都在變”的理解。

科學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感知蘿卜的外形特征,知道蘿卜的種類多。

  2.鼓勵幼兒在活動中大膽用語言表述自己的發(fā)現(xiàn)。

  3.讓幼兒初步了解各種蘿卜的食用方法,喜歡吃蘿卜。

  活動準備:

  1.各種蘿卜的實物、圖片若干。

  2.每桌一盤切好的各色蘿卜塊。

  3.蘿卜雕刻的造型若干。

  活動重點:

  了解蘿卜的特征。

  活動難點:

  能大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發(fā)現(xiàn)。

  審美元素:

  1.通過對各種蘿卜的認識,充分感受不同顏色、不同形狀的蘿卜的外形美。

  2.感受蘿卜造型的美。

  活動過程:

  1.出示蘿卜造型圖片,引導幼兒欣賞。

 。1)師:你能看出是什么嗎?(龍和鳳)好看嗎?你知道它們是用什么做的嗎?(請幼兒自由討論)

 。2)向幼兒簡單介紹雕刻用的工具刀。

 。3)欣賞一些蘿卜雕刻的造型。

  2.認識蘿卜的外形特征。

 。1)引導幼兒觀察蘿卜實物:

  師:你認識這些蘿卜嗎?你知道有什么樣子的蘿卜?(鼓勵幼兒大膽講述)

  (2)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認識各種各樣的蘿卜。

  師:看看,這兒有什么樣的蘿卜?

  小結:蘿卜有各種各樣的,有橙色的胡蘿卜,有白蘿卜,有綠蘿卜,有紅蘿卜,有紫蘿卜;有圓圓的蘿卜,有橢圓的蘿卜,有長長的`蘿卜;有的蘿卜比較大,有的蘿卜很小。

  3.討論:你知道蘿卜有什么用嗎?

  小結:蘿卜可以生吃,可以做菜,還可以腌制成小菜等。

  4.品嘗蘿卜。

  請幼兒品嘗各種蘿卜,說一說,吃的蘿卜是什么顏色的,是什么味道的?(有的是甜甜的,有的是辣的。)

  5.總結:蘿卜有豐富的營養(yǎng),吃了對我們的身體有好處。

  活動延伸:

  帶領幼兒開展種植蘿卜活動。

  活動反思:

  對于小班幼兒,創(chuàng)設情境的教學是有效的導入方式。

  有幼兒說“像小老鼠的腦袋”,教師可以抓住時機,以此來豐富幼兒的想象。

  對幼兒抓得比較緊,牽著幼兒走。應以對話的形式和幼兒進行交流,讓活動更加生動、流暢,

  按蘿卜的自然屬性顏色進行分類。符合小班幼兒的認知特點

  形象生動的表格用猜想、驗證的方式,幫助幼兒梳理經驗。對小班幼兒,這種表格的記錄方式也是可行的。

  打破思維定勢。“眼見的才是真實的,不能想當然。”

  切蘿卜的方式,應該多角度去切,讓幼兒切實查證蘿卜里面的顏色,這樣才是科學的。

  小朋友知道了蘿卜不僅有趣,它還有很多吃法,刺激幼兒的食欲。

科學活動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探索玻璃杯倒扣入水而手絹不濕的方法,感知空氣存在并占據著空間。

  2.能大膽地表述自己探索的過程和結果,體驗探索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

  第一次探究材料:小手絹、可封口塑料袋、不封口塑料袋、有蓋的盒子、沒蓋的盒子、有蓋的瓶子、沒蓋的瓶子、塑料包裝 紙、皮筋、剪刀、透明膠帶、清水一盆、干抹布若干。

  第二次探究材料:玻璃杯人手一只,小手絹、干抹布若干、裝滿水的水盆每組兩個。

  其他材料:可樂瓶、小紙球、透明水盆、彩色乒乓球,玻璃杯。

  2.幼兒經驗準備:

  了解水的特性及有關空氣的知識,具備了一定的動手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過程

  一、游戲導入,激發(fā)興趣:

  “小朋友們,看,老師手里拿的是什么?”(一只用小手絹疊成的小老鼠)“小手絹可以折出小朋友喜歡的許多物品,小手絹還可以做什么呢?”“今天,我們一起來玩一個小手絹不怕水的游戲。

  二、第一次探究活動:使用封閉的、半封閉的材料,探索讓小手絹到水里也不會濕的辦法,感知和發(fā)現(xiàn)“密封”能使小手絹不濕。

  1.熟悉材料,尋找探究的'方向:我們先來看看桌上有哪些材料?想想看,怎樣做能讓小手絹到了水里而手絹不濕。

  2. 幼兒分組嘗試,教師交代實驗要求:試完一種方法,可以再試一種。但必須用抹布把材料和手擦干,這樣才能保證第二次實驗的成功。

  3.組織幼兒集中討論:“你是用什么方法成功的?”“有誰沒有成功的,讓我們大家來幫你解決解決?”

  4.第一次遞進,教師小結:成功的幼兒做實驗時材料封緊了,沒有縫隙,水進不去,手絹就不會濕;沒有成功的小朋友也知道失敗的原因了,是因為材料有縫隙,水進去了,手絹也就濕了。小朋友明白了用密封的辦法能讓小手絹不濕。

  三、第二次探究活動,加深難度,解決“用一只玻璃杯讓小手絹不濕”的問題,感知空氣的存在和空氣占據空間的特點。

  1.設置新問題:“只用一只玻璃杯,能不能讓小手絹到了水里也不濕呢?幼兒自由嘗試。

  2.教師適時提示:“將玻璃杯杯口朝下壓入水底,再把杯子提出水面,試試看,杯子里的手絹會怎么樣?”

  3.教師指導并請個別幼兒講述成功的方法:杯子要垂直上下,不能斜,要快、穩(wěn)、直。

  4.幼兒集中討論:“剛才我們把手絹嚴嚴實實密封起來才不會濕,而玻璃杯口這么大,手絹也不會濕,這是為什么呢?”思考: (1)杯子里有什么?杯里除了手絹還有別的東西嗎?(2)這種東西能看得見、摸得著嗎?(3)在杯口斜著浸入水中的時候,看到了什么?是什么東西從杯子里跑出來吹泡泡的?

  5.第二次遞進,小結:玻璃杯里裝滿了空氣,是空氣把杯子嚴嚴實實地密封起來,水流不進杯子里,所以杯子里的手絹不會濕。

  四、第三次探究活動,體驗驗證空氣是占據空間的。

  1.動手操作,加深理解:一個彩色乒乓球,一個玻璃杯,一盆水,想想怎樣能使乒乓球“沉”到水底呢?一個小紙球、一個可樂瓶,想想不用手扔,不用腳踢,怎樣讓紙球飛上天?

  2. 第三次遞進,小結:我們周圍充滿著空氣,而且空氣是要占據空間的。

  五、拓展延伸:

  空氣還有很多的秘密,我們要多動手、多思考,努力去發(fā)現(xiàn)它們。

科學活動教案 篇7

  設計意圖:

  孩子們經過街道、馬路、商場都會看到各種各樣美麗的風車在風中翩翩起舞非常好奇,他們也把這個問題帶到了幼兒園,問老師:“風車為什么會轉呢?”為了滿足孩子的好奇心,我就設計了這個科學活動。

  一、 活動目標

  1、知道風車轉動與風有關,并且風的大小能影響風車轉動的快慢。

  2、體驗玩風車的樂趣,并激發(fā)對科學探索的興趣。

  二、活動準備:

  已經學會制作風車、布置小型的風車展。

  二、 活動過程:

  1、帶領孩子們到已經布置好的風車展中,給孩子營造一個探究的氛圍。

  師:這兒都是我們小朋友的作品,你們看到了怎樣的風車?(五顏六色的、大大小小的、制作的、各種花紋的)

  2、 教師引導幼兒觀察風車的構造。看一看,風車有什么(有風車頁、有軸)

  3、幼兒集體玩風車。

  師:現(xiàn)在讓我們來玩一玩風車,想一想你是怎么玩的`?在玩的過程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你可以用筆把它記下來。

  教師小結:原來風車的轉動和風有關,風推動風車的葉子,所以風車能夠在風的推動下轉動。

  4、第二次玩風車

  (1)有了風,小風車就會轉動起來,那么怎樣使你的小風車轉動的更加快?

 。2)請你們自己去試一試,用什么辦法使你的小風車轉動的更加快。(請幼兒將自己嘗試的方法記錄在記錄紙上。)

 。3)討論交流:你是用什么辦法使你的小風車轉的更加快的?

  教師小結:小風車的轉動與風有關系。我們在奔跑的時候,空氣流動的快,風就大,風車轉動的快;空氣流動的慢,風就小,風車就轉動的慢。

  三、延伸活動:

  根據大家討論的結果,對自己的風車從制作上進行修改,從玩法上進行調整。

科學活動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了解生活中一些常見的工具。

  2、能正確地選擇和使用常見的工具,用時注意安全。

  3、體驗和初步認識工具能給人們的生活和活動帶來方便。

  活動準備:

  1、五籃混在一起的綠豆和米,五籃小米、五個飲料瓶,五個裝著棉球的.小口瓶子,五個掉了螺絲的玩具。

  2、鑷子、起子、篩子、漏斗等工具。

  3、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1、引導幼兒回憶相關生活經驗:怎樣打開密封的紙箱。

  2、教師使用小刀打開了箱子,幼兒初步感知工具的作用。

 。ǘ┌l(fā)現(xiàn)問題,大膽猜想。

  1、激發(fā)幼兒大膽猜想里面裝的是什么?

  2、教師從箱子里取出一系列材料。

  3、教師借助圖片介紹分離的任務。

 。ㄈ┯變悍中〗M第一次自由選擇完成任務,徒手操作。

  1、師:時間到,你們成功了嗎?

  2、教師提出問題。師:為什么我們沒能完成任務?

 。ㄋ模┮牍ぞ撸膭钣變捍竽懖孪,自由講述。

  1、師:有沒有什么工具可以幫助我們,讓我們能比較容易地完成這些任務呢?

  2、教師出示介紹工具:你想用什么工具完成什么任務?

  (漏斗、篩子、鑷子、起子、塑料小簍子)

  3、幼兒猜想工具匹配。

 。ㄈ┑诙尾僮黧w驗,驗證猜想。

  1、幼兒分組選擇工具操作。

  2、請幼兒交流使用工具的情況。

 。ㄋ模┯變涸俅尾僮鳎瑖L試使用不同的工具。

 。┭由旎顒

  師:工具的用處可真多呀!我這里還有一些生活中的工具,請你們看一看,猜一猜,它們能幫助我們干什么。

科學活動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教幼兒認識幾種常見電話,了解電話的發(fā)展、性能、功用及使用方法。

  2、培養(yǎng)幼兒動手能力和觀察、比較、分析的能力。

  3、增進幼兒的交往,激發(fā)幼兒探究科學的興趣,培養(yǎng)幼兒熱愛科學的情感。

  活動重點:

  了解電話的性能、功能及使用方法。

  活動難點:

  了解現(xiàn)代通訊設備的'重要性和優(yōu)越性,鼓勵幼兒發(fā)明創(chuàng)造,積極尋求科學知識。

  活動準備:

  1、一組情境表演《該怎么辦》。

  2、教具:自制電話兩部、大哥大、“小靈通”手機、磁卡、IC卡、一元硬幣、磁卡電話圖片、IC卡電話圖片、可視電話圖片、自制小電話(包括有線電話、無線電話兩種)若干、磁鐵。

  3、學具:酸奶盒30個、1米長細管(或毛線)15根、曲別針、大牙膏盒20個、細棍20根、水彩筆10盒、大泡沫板、白紙。

  活動過程:

 。ㄒ唬╅_始部分:

  請幼兒看一組情境表演《該怎么辦》,引出電話。

  提問:請小朋友想辦法,幫幫小紅,讓她盡快和媽媽通上話。

 。ǘ┗静糠郑

  1、圍繞情境表演,拓展談話:電話有什么功用?

  2、配合實物及圖片,講解電話發(fā)展歷史、發(fā)明者及電話的構造和使用方法。

 。1)簡要介紹通訊手段的發(fā)展及電話的出現(xiàn)。

 。2)結合實物及圖片,講電話的發(fā)展、種類、構造和使用方法。

  A、從有線電話到無線電話,從單色電話到多色電話,從大電話到小電話,總之,電話變得更美觀、更方便、覆蓋范圍也更大。

  B、請幼兒參與操作,共同探討電話的構造及基本使用方法。

  C、介紹幾種應急電話:110、119、120。

  如:明明的奶奶生病了,該怎么辦?

  (三)結束部分

  游戲:《傳電話》

  玩法:將幼兒分成兩組,教師分別向兩組小朋友的第一個人悄悄地講一句同樣的話,喊:“一、二――開始!”再一個接一個地向后傳,各組最后一人報傳話內容,哪組傳得又快又準則為勝。

 。ㄋ模┭由欤

  1、從“小博士的電話”引出短小故事《蝸牛城的故事》。

  2、啟發(fā)幼兒開動腦筋,當一個“小小發(fā)明家”,發(fā)明出更先進的電話,更快更準的通訊設備,送給蝸牛城的市民。

  3、幼兒自制通訊設備。

  教學回顧:

  通過新穎多樣的教學形式,采用游戲法、實物演示法、引導發(fā)現(xiàn)法、操作法,充分調動幼兒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變枯燥的科學知識為幼兒感興趣的游戲,寓教于樂,符合幼兒的年齡特征和教學原則,便于幼兒接受掌握。

【科學活動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活動教案11-04

科學活動教案模板04-14

科學活動教案范文05-04

關于科學活動教案11-27

有關科學活動教案11-13

科學活動《螞蟻》教案01-23

科學活動教案四篇06-30

科學活動教案3篇07-28

科學活動教案5篇07-29

科學活動教案六篇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