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xué)文檔>教案> 《誰咬了我的大餅》小班繪本教案

《誰咬了我的大餅》小班繪本教案

時間:2022-02-09 05:07:09 教案

《誰咬了我的大餅》小班繪本教案

  作為一名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xué)經(jīng)驗,不斷提高教學(xué)質(zhì)量。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誰咬了我的大餅》小班繪本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誰咬了我的大餅》小班繪本教案

《誰咬了我的大餅》小班繪本教案1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nèi)容,通過對比了解不同動物的牙印是不一樣的。

  2、嘗試用完整的語句表述:“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不是我,你看——”“嗯,果然不一樣”。

  3、在學(xué)學(xué)、說說、做做的過程中感受閱讀的樂趣

  活動重點:

  理解故事內(nèi)容,學(xué)說故事中的對話,嘗試 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觀察、比較情況。

  活動難點:

  比較牙印的不同,并作出判斷。

  活動準備:

  1、KT板制作大餅。

  2、《誰咬了我的大餅》的圖書。

  3、自制餅干若干。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本好看的故事書,小朋友想看嗎?

  出示圖畫書1:看,這是什么呀?(大餅)這塊大餅是小豬做的,它做了一塊好大的餅,累的睡著了,等他醒來一看,咦!是誰咬了我的大餅?(出示教具:大餅)

  師:**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

  師:***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

  那到底是誰咬了我的大餅?zāi)兀?/p>

  教師出示大餅:看看大餅上的缺口是什么形狀 的?(半圓形的)幫小豬猜猜是誰咬了他的大餅?(幼兒猜測是誰咬了小豬的大餅。)

  二.理解故事

  1、師:小豬決定去問問它的朋友,(出示圖畫書2) 它走啊走,遇到誰啦?(小鳥) 小豬會怎樣問它呢?(請幼兒問)

  “小鳥小鳥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小鳥說:“不是我,你看!小鳥在大餅上咬了一口,啊嗚!”(取走大餅一小塊)

  師:小朋友幫小豬看看,小鳥咬的是怎么樣的,為什么小鳥咬的大餅是三角形(因為他的嘴巴是尖尖的,小小的三角形,所以要出來的牙印是三角形)

  和原來的那個牙印一樣嗎?是不是小鳥咬的呢?小豬說:嗯,果然不一樣。(出示圖畫書3)

  2、(出示圖畫書4)師:小豬又遇見誰啦?(小兔)小兔咬出的牙印是什么樣子的呢?(幼兒猜測)小豬會怎樣問小兔呢?“小兔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小兔說:“不是我不是我,不信你看!說完兔子在大餅上咬了一口,啊嗚。ㄈ∽咭粔K),兔子咬的牙印是怎么樣的,(突出小兔的三瓣嘴、門牙)

  你們看是不是小兔?(不是)小豬說:果然不一樣。(出示圖畫書5)

  3、(出示狐貍的牙印)猜猜這是誰的牙?小豬又遇見了狐貍,誰來幫助小豬問問狐貍吧,還有誰來用響亮的聲音問一問… “狐貍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狐貍說:不是我,不是我,狐貍在大餅上咬了一口,啊嗚(取走大餅一小塊)”狐貍在大餅上咬了一口是怎么樣的。(大大的三角形)和半圓形的牙印一樣嗎?

  是不是狐貍咬的呢?(出示圖畫書6)小豬會怎么說呢?(果然不一樣。)

  4 、小豬又遇見誰了?(鱷魚)小豬會怎樣問鱷魚?猜猜鱷魚咬出來的牙印是什么樣子的?鱷魚說:不是我,不是我,你看!鱷魚在大餅上咬了一口,(取走大餅一塊)鱷魚咬的牙印是什么樣子的?(尖尖的,鋸齒一樣)看來也不是鱷魚咬的。(出示圖畫書7)小豬會怎么說?(果然不一樣。)

  5、最后小豬又遇見了誰?(河馬)小豬會怎樣問河馬?河馬張開大嘴,輕輕的咬了一小口,看看,大餅變得怎么樣了?河馬咬出來的牙印是什么樣子的?

  小結(jié):小鳥的嘴巴要出來的一口是小小的三角形,小兔的是三瓣嘴, 狐貍咬了一個大三角,鱷魚咬掉了一個大鋸齒,河馬咬掉了半個大餅,他們咬的牙印和這個半圓形的牙印都不一樣,所以都不是它們咬的。那到底會是誰咬的的呢,真奇怪!(邊總結(jié)邊出示小動物)

  6、教師繼續(xù)講述結(jié)尾:小豬的肚子也有點餓了,它也咬了一口,啊嗚。ò蛇蟀蛇螅┱婧贸!他一邊嚼著大餅一邊想:是誰咬了我的大餅?zāi)兀吭瓉硎切∝i自己咬的!真是一只糊涂的小豬呀!

  三、送餅干

  1、老師這里有許多小餅干,看看上面的缺口是不是它們咬的呢?

  2、(分別出示不同缺口的餅干)讓小朋友猜猜是誰咬的,然后請個別幼兒送給相應(yīng)的小動物。(送的時候說一句我送餅干給你吃)

  3、這里還有許多餅干,都是這些小動物咬的,請小朋友每人拿一塊餅干,仔細看一看餅干缺口是什么樣子的,和誰的嘴巴像,就把它送給誰。

  4、集體檢查送的是不是正確。(請個別幼兒檢查)

  四、完整地欣賞故事。

  完整展示圖畫書,教師講述故事。

  五、結(jié)束活動:

  韻律《餅干歌》

  小豬謝謝你們幫助了他,他還想請你們和他一起做餅干呢!

  餅干做好了嗎?我們一起洗小手,去吃餅干,看看寶寶咬下來的缺口是什么樣子的? 活動結(jié)束。

《誰咬了我的大餅》小班繪本教案2

  活動目標:

  1.嘗試用簡單的詞匯描述大餅的特征。

  2.感知動物的嘴巴特征與大餅上留下形狀之間的對應(yīng)關(guān)系。

  3.在學(xué)學(xué)、說說、做做的過程中感受閱讀的樂趣。

  活動準備:

  繪本ppt繪本人手一本書袋餅干

  活動過程:

  一、出示ppt2,嘗試描述大餅。

  1.教師講述:小豬做了一塊好大好大的餅,它累得睡著了。

  大餅是誰做的?

  2.我們一起看看大餅像什么?(形狀、顏色、上面有什么)

  3.我們聞一聞,聞到了什么味道?啊嗚啊嗚吃起來有什么味道?

  4.教師整理幼兒的描述小結(jié)

  二、感知動物嘴巴特征與大餅上形狀的對應(yīng)關(guān)系。

 。ㄒ唬┯^察ppt集中講述

  ppt4

  1.小豬睡醒了,發(fā)現(xiàn)大餅怎么了?咬過的`地方像什么?

  2.猜一猜是誰咬了小豬的大餅?zāi)兀?/p>

  ppt6

  大餅又被咬了一口,像什么?猜猜是誰咬的呢?

  ppt5

  1.原來是誰咬的?為什么?(對應(yīng))

  2.我們猜對了,學(xué)學(xué)小鳥快樂的飛飛。

 。ǘ┛磮D書,結(jié)合ppt講述

  1.我們還要到圖書寶寶上去找一找小豬的大餅又被誰咬過了?

 。ㄝp輕的從小椅子后面的書袋里拿出圖書,膝蓋并攏當桌子,輕輕看輕輕翻)

  2.你發(fā)現(xiàn)大餅被誰咬過了?咬過的地方像什么?

  (出示相應(yīng)的ppt形狀——動物講述2-3個)

  三、小結(jié)延伸

  1.教師小結(jié)

  2.老師準備了餅干,我們來咬一咬,看一看我們的嘴巴在餅干上留下了怎么樣的形狀,像什么?

《誰咬了我的大餅》小班繪本教案3

  設(shè)計意圖

  《指南》在語言領(lǐng)域中指出語言是交流和思維的工具。幼兒期是口語發(fā)展的重要時期,口語表達能力主要是在交流和運用的過程中發(fā)展起來的。教師應(yīng)為幼兒創(chuàng)設(shè)自由、 寬松的語言交往環(huán)境,鼓勵和支持幼兒與成人、同伴交流,讓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并能得到積極回應(yīng)。提供豐富、適宜的低幼讀物,經(jīng)常和幼兒一起看圖書、講故事,有利于豐富其語言表達能力,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興趣和習(xí)慣,進一步拓展學(xué)習(xí)經(jīng)驗。

  《誰咬了我的大餅》這個故事里的角色都是生動有趣的小動物,它們的對話都是一些簡單的問答句,特別適合小班的幼兒學(xué)習(xí)。隨著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采用游戲的方式來幫助孩子理解,增加趣味性。

  《綱要》指出:幼兒園教育應(yīng)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quán)利,尊重幼兒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

  和學(xué)習(xí)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保教并重,關(guān)注個別差異。讓幼兒通過游戲來學(xué)習(xí)知 識,在游戲中健康成長。所以,課程主要環(huán)節(jié)是通過模仿動物對話、動物牙印匹配、尋找誰咬了大餅和小餅找主人的游戲,讓小班孩子能在游戲故事情景中用自己能夠理解的簡短詞語和短句,區(qū)分不同動物的牙印是不一樣的,能夠并敢于去描述自己觀察到的內(nèi)容及表述自己的猜測。強調(diào)發(fā)生在小豬身上的一系列的有趣事件所帶給孩子們的童真與童趣,讓孩子真正融入到故事情境中,最終體驗到趣味閱讀的快樂!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動物的嘴型和大餅上的動物牙印,知道不同動物的牙印特點。

  2.能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發(fā)現(xiàn),完整表述疑問句“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

  3.體驗繪本閱讀帶來的快樂,喜歡閱讀,養(yǎng)成閱讀的習(xí)慣。

  重點難點

  重點:完整表述疑問句:“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用恰當詞匯描述動物嘴型和牙印。難點:敢于用自己的語言表述自己的觀察、猜測與想象。

  活動準備

  1.音樂《小豬睡覺》;

  2.自制《誰咬了我的大餅》繪本多媒體課件;

  3.被咬過的大餅教具;

  4.動物牙印及動物圖片若干;

  5.動物頭飾;

  6. 有不同動物牙印缺口的小餅 。

  活動過程

  一、導(dǎo)入部分:教師演唱《小豬睡覺》,引發(fā)幼兒興趣

  教師演唱兒歌《小豬睡覺》,活躍氣氛,吸引孩子對小豬的興趣,為講述繪本作鋪

  墊

  二、講述部分:第一遍故事----邊議邊敘

  意圖:閱讀講解,幫助幼兒理解故事,了解不同動物的牙印是不一樣的。

  (一)多媒體課件上出示一個大圓圈,引發(fā)幼兒聯(lián)想生活中的圓形事物。

  指導(dǎo)語:小朋友,這個圓圓的東西你們猜,它是什么?像什么?我們的生活中有 哪些東西是圓圓的?

 。ǘ┙處熑の秷A圈變大餅,引出大餅的故事。 指導(dǎo)語:這個大餅是誰的呢?

  指導(dǎo)語:“xx,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

  提示:(1)讓幼兒帶著好奇的心情把注意力引入到活動中。

 。2)隨著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教師多用提問引導(dǎo)孩子思考:到底是誰咬了 我的大餅?zāi)兀?/p>

 。3)教師可以走到幼兒座位問個別幼兒,讓幼兒初步感知句型。

 。ㄈ┞犚宦,講一講:老師帶領(lǐng)小朋友模仿動物的對話,為幼兒創(chuàng)設(shè)了敢說、想說、會說的氛圍。并能初步識別不同動物的牙印,知道不同動物的牙印的特征。

  1.教師出示各個小動物(小鳥,小兔、狐貍,小鱷魚)

  碰到小鳥(小兔、狐貍,小鱷魚),教師:“你們猜,小豬對小鳥說了什么?”小豬說:“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

  提示:帶領(lǐng)孩子扮演小豬角色一起問,學(xué)說問句,讓孩子用完整的語句表述

  2.幼兒觀察動物牙印并描述

  指導(dǎo)語:小鳥(小兔、狐貍,小鱷魚)的牙印是怎么樣的?

  指導(dǎo)語:“小鳥(小兔、狐貍,小鱷魚)的牙印和大餅上的'牙印一樣嗎?”

  提示:最后屏幕出現(xiàn)一張大嘴圖片,讓幼兒通過動物嘴巴的形狀來聯(lián)想相應(yīng)的牙印形狀(啟發(fā)幼兒的逆向思維)

 。ㄋ模┰僦鼗 PPT,發(fā)問引導(dǎo)小朋友思考,揭曉故事謎底。

  指導(dǎo)語:孩子們,那到底是誰咬了大餅一口呢? 你們有什么發(fā)現(xiàn)呢?你們知道

  到底是誰咬了大餅一口了嗎?是誰呢?

  提示:(1)教師用提問引發(fā)孩子觀察和思考。

 。2)孩子們通過觀察思考找出了答案,教師及時給予肯定

  三、游戲部分:趣味游戲活動——小餅找主人。

  意圖:讓孩子在游戲中學(xué)習(xí),再次辨認不同動物的牙印,加深和鞏固孩子印象

 。ㄒ唬┯螒蛞唬好枋鲂★灲叹呱系膭游镅烙

  1.教師展示有著不同牙印缺口的小餅教具,幼兒進行匹配游戲。

  指導(dǎo)語:小朋友們,這個形狀的牙印缺口,你們覺得會是誰的呢?誰能幫幫它找到它的主人?

  提示:請孩子拿著小餅教具,將小餅貼到相匹配的小動物圖片旁邊。

  2.幼兒嘗試描述觀察到的牙印特征。

  指導(dǎo)語:你為什么覺得 XX 小動物是這個小餅的主人呢?

  提示:引導(dǎo)孩子觀察牙印缺口,通過理解和思考表述出自己的想法。

 。ㄈ┯變鹤灾饔螒颍核惋灨苫匦游锛

  1.教師示范游戲語句

  指導(dǎo)語:等會每個小朋友都會有一個小動物咬過的小餅,請你觀察是什么小動物的牙印。

  指導(dǎo)語:小動物們也有它們自己的家,也請你們敲敲門去找小動物的家。

  指導(dǎo)語:聽聽老師是怎么說的“咚咚咚,你好,請問是小兔(小鳥/鱷魚)嗎?” “小兔,請問這是你的餅干嗎”

  提示:教師手拿小餅教具示范,并強調(diào)游戲中重點疑問句“請問是……嗎?”

 。ㄋ模┯變鹤灾饔螒颍處熝惨曔m當引導(dǎo)。

  1.教師將不同顏色的動物門放置在教室各個角落,每個孩子放一套小餅教具。

  2.讓孩子自由地走動選擇敲不同顏色的動物門進行對話、表述和配對,教師觀察并適當引導(dǎo)。

  四、教師小結(jié),結(jié)束活動。

 。ㄒ唬┱埡⒆臃窒碜约旱谋硎鲞^程和游戲結(jié)果。

  指導(dǎo)語:哪位孩子愿意上來說說你敲了什么顏色的門,里面住著誰,它的餅干又是怎么樣的?

 。ǘ┙處熜〗Y(jié),結(jié)束活動。

  教師小結(jié),帶領(lǐng)孩子在角色扮演中自然地結(jié)束活動。

  活動延伸:

  游戲-------給小動物找餅干

  意圖:教師進行認知遷移及活動拓展,讓幼兒體驗不同小動物的不同牙印的形狀。

 。ㄒ唬⿲(dǎo)入:動物們的牙印都是不一樣的,那么我們自己的牙印是怎么樣的呢? 輕輕的咬一口餅干,看看你的牙印是什么樣子的?

  提示:老師也輕輕咬一口,讓孩子們與老師的牙印一起做比較,促進師生的互動交流

 。ǘ┙處熣故居兄煌烙∪笨诘慕叹,讓孩子根據(jù)牙印和相應(yīng)的動物嘴型進行匹配(丹頂鶴、恐龍、小老鼠、小灰蛇等)學(xué)習(xí)辨別不同的動物嘴型特征

 。ㄈ┮龑(dǎo)孩子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小動物嘴型和牙印的形狀,鼓勵孩子敢于表達自己想法。

  活動總結(jié)

  《誰咬了我的大餅》適合小班孩子,繪本富有童趣,過程中,幼兒充滿好奇心, 我重點讓孩子們學(xué)習(xí)問話的部分,并在課室內(nèi)布置了故事中的情景,讓孩子直接處在故事情景中與角色進行對話,孩子們積極性很高,可以做到完整表述問句“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并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自己觀察到的動物牙印特征。

  另外,因為本班的幼兒語言表達能力較強,所以,我還給孩子設(shè)計了《小餅找主人》的游戲。過程中,我注意引導(dǎo)幼兒觀察并描述大餅教具上的牙印,進一步讓孩子描述自己的觀察結(jié)果,孩子們能大膽地講述,并用游戲語進行敲門問候、配對牙印的自主游戲,趣味無窮。

  最后,我在故事情景中進行總結(jié),自然地結(jié)束了本次活動,達到了不錯的教育效果。

【《誰咬了我的大餅》小班繪本教案】相關(guān)文章:

《誰咬了我的大餅》小班教案11-03

誰咬了我的大餅小班教案04-21

小班誰咬了我的大餅教案03-10

小班語言誰咬了我的大餅教案06-23

誰咬了我的大餅教案03-25

《誰咬了我的大餅》教案04-02

誰咬了我的大餅教案03-26

小班語言教案《誰咬了我的大餅》11-03

誰咬了我的大餅小班教案15篇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