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的教案集錦七篇
作為一名老師,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力的教案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力的教案 篇1
重點、難點分析
1.力的圖示
教材一開始講述了圖在物理學習中的重要性.在物理學習中,我們常常把有關的現象和過程用圖來表現.例如光學中的光路圖,電學中的電路圖,力學中的受力分析圖.通過這些圖可以簡單明了直觀地表現有關的內容.因此要讓學生重視圖的作用,在教學中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識圖和畫圖技能.教師在講授力的圖示時,要用刻度尺、圓規(guī)作好示范圖例.畫力的圖示的要領:確定受力物體,根據力的大小選定標度,確定力的作用點和力的方向,從力的作用點畫力的作用線,根據力的大小和選定的標度確定線段的長度,用箭頭表示力的方向.力的作用點可用線段的起點,也可用終點來表示.表示力的方向的箭頭,必須畫在線段的末端.選擇用多長的線段表示多大的力,可根據具體情況任意選擇.但在同一個受力圖上,比例大小應是固定不變的.為了作圖方便,可以用一個方框來表示受力的物體.
為了讓學生掌握力的圖示法,在示范圖例后,教師要帶領學生在課堂上完成幾個典型的力的圖示.學生在作圖過程中教師巡視,發(fā)現問題及時糾正.
2.力的示意圖
由于力的示意圖比力的圖示簡單,實際應用的機會多,所以教材中介紹了力的示意圖,可通過兩種作圖的比較,使學生學會力的示意圖的畫法.教師可以把力的圖示改畫為力的示意圖,加以對比,讓學生領會,并掌握.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具
學具準備 彈簧、拉力器、彈簧秤、握力計
教學設計示例
(一)新課引入
分別讓一名女學生和一名男同學拉同一個拉力器,讓學生觀察拉力器伸長程度有什么不同.指出力的大小不同,產生的效果也不同.在物理學中,我們就是利用力產生的效果的大小來測量力的.放映幻燈片,內容為排球比賽、馬拉車.提出問題:想想看,除了大小外,還有哪些因素能夠影響力的作用效果?從而引入新課.
(二)新課教學
1.力的三要素
指出:在排球運動中,二傳手用力向上托球,球就向上運動,主攻手用力向下扣球,球就改變運動方向,急速下落.可見,力的方向能夠影響它的作用效果.
找一名學生到教室的門口,推門.提問:當推力作用在離門軸不同點時,作用效果有什么不同?另找一名學生握住扳手的不同位置去擰螺母,提問該學生有什么感覺.
總結該學生的回答指出:推力作用在離門軸較遠的點,比作用到離門軸較近的點,易于把門推開.用扳手擰螺母的時候,手握在把的末端比握在把的中間,易于把螺母擰緊.可見,力的作用點也能夠影響它的作用效果.
日常生活中還有許多事例說明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三要素有關,同學們應認真觀察、認真分析.力的三要素對研究有關力的問題十分重要,用作圖的方法來表示力的三要素是研究有關力的`問題的重要方法——力的圖示.
2.力的圖示
請同學們觀察書上有關力的圖示的插圖,同學們看完書后,請同學合上書本,老師提問:在力的圖示中,用什么來表示力?
用一根帶箭頭的線段來表示力.
老師:回答得很好!我們怎樣來畫出力的圖示呢?請同學們跟我一起練習.
例題
用50N的力沿水平向右的方向拉一個小車,請畫出小車所受拉力的圖示.
教師邊講邊畫,并要求同學跟著老師在練習本上畫,講述內容的順序如下.
。1)首先確定受力物體,在這道題里是小車,畫出一個方框表示受力物體.(小車)
。2)根據力的大小選定一個標準長度表示一定大小的力,已知力的大小應是標準長度所表示力的大小的整倍數.在這道題中選1個標準長度代表10N,已知力50N是10N的5倍.
。3)確定力的作用點,力的作用點不能離開受力物體,一般畫在表示物體的方框的中心.
。4)從力的作用點,沿力的方向畫一條線段、線段的長度應當等于標準長度的整倍數,在這道題里是5倍.
(5)在線段的末端畫一個箭頭表示力的方向,注意箭頭一定要畫在線段以內.
最后形成如圖所示完整的圖示.
3.力的示意圖
力的圖示可以直觀、準確地表示物體的受力情況,但是也可以對力的圖示加以簡化,只用一個帶箭頭的線段表示力,不必嚴格準確地畫出力的大小,突出力的方向即可.例如上題,從力的作用點開始,沿力的方向畫一個線段,在線段末端畫上箭頭.
同學講完后,教師完成如圖所示的示意圖.
請同學們完成下面這些物體受到的拉力的圖示.
用投影打出如下內容的例題
1.用60N的力豎直向上提著一個物體.
2.沿著與水平方向成30°角的方向向右提一個物體.
學生練習,教師在同學中間巡視,進行指導,最后用投影打出正確的圖示進行講評,指出同學們作圖中的問題.
(三)總結、擴展
今天我們研究了力的三要素和力的圖示,以及力的示意圖.用作圖的方法研究物理問題在物理學習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通過作圖可以幫助同學們建立起物理模型,使抽象問題變得更加形象,有利于加深對物理現象的理解.希望同學們予以足夠重視,并養(yǎng)成認真細致,規(guī)范作圖的良好習慣。
力的教案 篇2
【學習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理解物體的浮沉條件,并能運用解決實際問題。
2.知道浮力的應用。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分析,了解輪船是怎樣浮在水面上的。
2.通過收集、交流關于浮力應用的資料,了解浮力應用的社會價值。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初步認識科學技術對社會發(fā)展的影響。
2.初步建立應用科學知識的意識。
教學重點:浮沉條件及其應用。
教學難點:探究物體的浮沉條件。
【學習過程】
一:預習導學:
1、浸在液體中的物體的浮沉情況決定于 和 ;
如果物體上浮,則浮力 物體的重力,
如果物體下沉,則浮力 物體的重力,
如果物體漂浮或懸浮,則浮力 物體的重力。
2、思考:木材能漂浮在水面,其原因是什么?把一根木頭挖成空心,做成獨木舟后,其重力怎么變化?它可載貨物的多少怎么變化?
我們知道,鋼的密度遠大于水的密度,而鋼板制成的輪船卻能漂浮在水面上,輪船是用 方法使它排開水的體積 , 浮力 從而達到 漂浮在水面上的。輪船的排水量指的是
輪船從河水駛入海里,它的重力變不變?它受到的浮力變大、變小還是不變?它排開的液體的質量變不變?它排開的液體的體積變不變?它是沉下一些,還是浮起一些?
3、浸沒在液體中的潛水艇受到的浮力是 ,但艇內有兩個水艙隨時的充水或排水,這樣就改變了潛水艇的重力,從而能上浮、下沉或懸浮。氣球與飛艇用 于空氣密度的氫氣或氦氣充入氣球和飛艇中,通過改變氣球和氣囊 從而改變浮力的大小,實現升降的。
二、課內探究:
。ㄒ唬┮胄抡n:
視頻展示:萬噸巨輪浮在海面上,它受到浮力的作用了嗎?
實驗感知:實心的`鐵塊,放到水面上后,它將怎樣?
設疑:用鋼鐵鑄造的萬噸巨輪能夠浮于水面,而小鐵塊卻會沉入水底?物體的浮與沉決定于什么呢?
。ǘ┬抡n學習
討論自學中的疑問,針對回答點撥。
1、漂浮、懸浮和下沉
演示實驗:將三個乒乓球浸沒水中(一個充滿沙;一個中空;一個有部分沙,用蠟封住),松手后出現什么現象?分析討論。
問:浸入水中的物體受到哪幾個力的作用?( )它們的施力物體是誰?( )
一個物體在受到兩個或兩個以上力的作用時,它的運動狀態(tài)由它們共同決定。
。1)當F浮=G 時,它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將處于什么狀態(tài)?
(2)當F。綠 時,它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將處于什么狀態(tài)?
。3)當F。糋 時,它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將處于什么狀態(tài)?
問:沉的物體最終處于什么狀態(tài)?為什么?
問:那么上浮的物體最終處于什么狀態(tài)?受到 力的作用。
點撥1:懸浮的物體完全進入液體中,可以靜止在液體內部任一地方,其體積 于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而漂浮則是物體靜止在液體表面上,其體積 于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
2、物體的浮沉條件
點撥2:
技術上為了實現浮沉總是設法改變重力與浮力的“力量對比”,來達到目的.若保持浮力不變,可改變自身的重力,實現沉;若保持重力不變,可改變排開液體(氣體)的體積來實現沉浮.
點撥3:
,所以物體的浮沉條件還可以寫成:
當液>物時,物體上;
當液=物時,物體懸浮在液體中;
當液<物時,物體下沉;
3、應用
點撥4:
。1)輪船:輪船從河里到海里,兩次都是 狀態(tài),它受到的浮力都等于它的自重,它兩次受到的浮力 ,由于海水的密度大于河水的密度,所以它排開海水體積 于它排開河水的體積,輪船要 一些.
(2)潛水艇:浸沒在水下不同深度所受浮力 。
。3)氣球可以靠改變浮力或氣體密度來實現升降.
(4) 密度計 用來測定液體密度的儀器.它利用漂浮原理:G密度計 F。揭篻V排,即液大,V排就 ,密度計露出液面部分 而做成的.
(5)利用浮筒打撈沉船時,是靠改變 來使沉船上升的。
。ㄈ┱n堂練習:完成“動手動腦學物理”
(四)自我小結:
本節(jié)課你最大的收獲是:_______________;你還有的疑惑 : ;
。ㄎ澹┳晕覚z測:
1、當一艘輪船從東海駛入長江時,它所受的浮力____________自身重力(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所受浮力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它將(上浮或下沉)一些。
2、重為20N 的物體,將其浸沒在水中時,它排開的水重為10N,此時它受到的浮力為______N,松手后物體將______。(填“上浮”、“下沉”或“懸浮”)。 3、體積相同的小球,都放在水中.靜止后,甲球沉入水底,乙球懸浮于水中,丙球漂浮于水面上,則它們受到的浮力F甲______F乙______F丙,它們的密度甲______乙______丙.
4、將一木塊分別浮在甲、乙兩種不同的液體中,木塊均有一部分露出液面,如果甲液體的密度大于乙液體的密度,則()
A、木塊在甲液體中受到的浮力大 B、木塊在乙液體中受到的浮力大
C、本塊在甲液體中露出液面的體積較大D、木塊在乙液體中露出液面的體積較大
5、綠豆湯可以消暑解毒,張亮在煮綠豆湯前,將綠豆倒入盛水的容器中,發(fā)現成熟飽滿的綠豆甲沉入水底,干癟、蟲蛀的綠豆乙漂浮在水面上,下列關于其所受的浮力與重力的分析正確的是( )
A.甲受的浮力小于重力,乙受的浮力大于重力
B.甲受的浮力小于重力,乙受的浮力等于重力
C.甲受的浮力大于重力,乙受的浮力等于重力
D.甲受的浮力等于重力,乙受的浮力小于重力
力的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運動時,接觸面發(fā)生摩擦,會產生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與物體接觸面的光滑程度有關;摩擦力的大小和物體的重量有關。
過程與方法:測量摩擦力的大。煌茰y、設計實驗檢驗摩擦力與接觸面和重量的關系;做摩擦力大小的對比實驗。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形成認真實驗、根據數據得出結論的科學精神。
【教學重點】用實驗檢驗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和重量的關系
【教學難點】做摩擦力大小的對比實驗
【教學準備】彈簧測力計、線繩、供拉動的小物品若干、紙盒、載重物、正反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木板一塊
新輪胎和舊輪胎的圖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了解學生原有水平
1、出示輪胎紋路圖,提問:看了這兩幅圖,你想到了什么?(防滑、摩擦)
2、引導:你所知道,什么叫摩擦?
3、感受摩擦力,用手在空中滑動,再用手在桌面拖動,說說你的感受。
4、引導:這種阻礙手運動的力就是摩擦力
揭題:運動與摩擦力
5、提問:關于摩擦力,你認為可以研究它的哪些內容?
二、測量摩擦力的大小
1、提問:一個物體摩擦力的'大小可以怎么測量呢?
2、學生交流、討論
出示:我們用測力計沿水平方向拉一個物體,剛好能使這個物體運動起來的力就是它受到的摩擦力。
3、測量鉤碼、筆袋等物體的摩擦力。
4、推測: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關
三、摩擦力大小和接觸面狀況的關系
1、提問:請你推測,物體的接觸面狀況會對它摩擦力大小有什么影響?
學生推測:接觸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接觸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2、你能用實驗證明嗎?提供正反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木板
學生結合81頁表格設計實驗
不改變條件 要改變的條件( ) 摩擦力大。ㄅ#
3、學生實驗、記錄
4、交流匯報、得出結論
四、摩擦力大小和物體重量之間的關系
1、推測物體重量對它所受的摩擦力大小有什么影響?
2、設計對比實驗
不改變條件 要改變的條件( ) 摩擦力大小(牛)
3、學生實驗
4、交流匯報、得出結論
五、小結
1、提問: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發(fā)現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有關系?
2、提問:物體受到的摩擦力大小除了和物體的接觸面和重量有關系外,它的大小還可能受什么因素的影響?
六、板書設計
七、教后計
力的教案 篇4
學習目標
1.知道阿基米德原理的內容,會用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
2.知道物體的浮沉條件,會用浮沉條件解決實際問題。
學習重點
構建知識體系;靈活運用相關浮力知識解答生活中相關問題。
學習難點
求浮力問題時阿基米德原理或浮沉條件的選用
復習過程
一、知識梳理
請完成下面的填空
1.阿基米德原理
2.物體的浮沉條件
(1)決定因素:物體浸在液體中,一般受到兩個力的作用,一個是豎直向下的___,一個是豎直向上的___,物體在液體中是上浮還是下沉,決定于二者之間的大小關系。
(2)對于實心物體,可以通過比較物體密度與液體密度的大小來判斷物體的浮沉(3)具體關系分析如下:
3. 浮力利用
(1)輪船: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開更多的水。這就是制成輪船的道理。
排水量:排水量=輪船和載滿貨物的總質量
(2)潛水艇:通過改變自身的重力來實現沉浮。
(3)氣球和飛艇:充入密度小于空氣的氣體。
4:計算浮力方法有:
(1)稱量法:F浮=G-F ,(G是物體受到重力,F 是物體浸入液體中彈簧秤的讀數)
(2)壓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3)阿基米德原理:
(4)平衡法:F浮=G物 (適合漂浮、懸浮)
浮力:一切浸在液體或氣體里的物體,都受到液體或氣體對它豎直向上的力,這個力叫浮力。
浮力產生的原因: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液體對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壓力差。
浮力方向:總是豎直向上的。
二、典型例題解答:
【例1】一個不規(guī)則的實心物體,質量55g,放入裝滿純水的燒杯中,沉入底部,排開0.5N的水。然后向燒杯中加鹽并攪拌,直到物體懸浮為止(g=10N/g)。求:
(1)物體在純水中所受的浮力;
(2)物體的體積;
(3)物體懸浮時鹽水的密度。
【提示】(1)根據阿基米德原理,物體所受的浮力等于排開水的重力;(2)因物體浸沒,所以物體的體積等于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V排可以根據阿基米德原理求出;(3)因物體懸浮,所以鹽水的密度和物體的密度相同。
【例2】把重5 N、密度為0.9×103 g/3的實心物體投入水中.當物體靜止時,物體處于 狀態(tài)(填“漂浮"、“懸浮”或“沉在水底"),物體所受的浮力是 N,物體排開的水重是 N (水的密度為1.0×103 g/3)。
【提示】物體的密度與液體的密度的大小關系,可判定出物體的狀態(tài),根據阿基米德原理,物體受到的浮力等于物體排開的液體重力,可求出排開的水重。
【例3】 將一塊實心物體放入盛水的燒杯中,物體靜止時如圖14-1所示。若將該物體分成大小不同的兩塊,仍然放在盛水的燒杯中,則 ( )
圖14-1
A.大塊沉入杯底,小塊飄在水面上
B.大塊、小塊都沉入杯底
C.大塊、小塊都飄在水面上
D.大塊、小塊都懸浮在水中
【提示】物體分成兩塊后密度保持不變,仍與水的密度相等.
三、達標檢測
1.把重為5N,體積為 600c3的物體投入水中,若不計水的阻力,當物體靜止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g取10N/g) ( )
A物體漂浮F。6N B物體懸浮F浮=5N
C物體漂浮F。5N D物體沉在水底F浮=5N
2.如圖14-2所示,三個完全相同的杯子盛滿水,然后將甲、乙兩球分別放人兩個杯子中,甲球浮在水面,而乙球可以停在水中的任何位置,則三個杯子的總重量哪個大 ( )
圖14-2
A.放甲球的杯子最大 B.放乙球的杯子最大
C.沒放球的杯子最大 D.三個杯子一樣大
3.將同一物體先后放入三個盛有不同液體的容器中,小球靜止后如圖14-3所示,此時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強是 ( )
A.甲大 B.乙大 C.丙大 D.一樣大
圖14-3 圖14-4
4.將體積相同的三個實心小球,分別放入盛有水的A、B、C三個容器中,靜止后的情況如圖14-4所示,若三個小球所受的浮力分別用FA、FB、FC表示,則它們之間的.關系正確的是 ( )
A. FA<FB<FC B. FA>FB>FC
C. FA=FB=FC D. FA=FB>FC
5.一只蘋果的質量為140g、體積為1.8×10-43,用手將其浸沒在水中時,蘋果受到的浮力為 N(g取10N/g),松手后蘋果將 (選填“上浮”、“下沉”或“懸浮”).
6.(20xx·婁底)把重10N,體積為1.2×103c3的物體投入水中,當物體靜止時,物體的狀態(tài)是 .(填“漂浮”、“懸浮”、“沉到水底”)?
7.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時,同學們提出了如下的猜想:
、 可能跟物體浸入液體的深度有關;
、 可能跟物體的重力有關;
、 可能跟物體的體積有關;
、 可能跟物體浸入液體的體積有關;
、 可能跟液體的密度有關。
為了驗證上述猜想,李明做了如圖14-5所示的實驗:他在彈簧測力計下端掛一個鐵塊,依次把它緩緩地浸入水中不同位置,在這一實驗中:
。1)鐵塊從位置1-2-3的過程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 ,說明鐵塊受到的浮力 ;從位置3-4的過程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 ,說明鐵塊受到的浮力 (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2)通過這一實驗可以驗證上述猜想 是正確的,猜想 是不正確的(填上面猜想的序號)。
8.如圖14-6所示,重物A是體積為10d3,密度為7.9 ×103 g/3的實心金屬塊,將它完全浸沒在水中,始終未提出水面。若不計摩擦和動滑輪重,要保持平衡,求作用于繩端的拉力F是多少?
力的教案 篇5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內容的地位及作用
《力》這節(jié)課是學生學習力學的入門課和基礎課。課本從學生熟悉的一些涉及力的生活情景、自然情景中歸納出力的初步概念,滲透"從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同時對以后物理概念的教學起著參照、類比的作用,然后引導學生通過一些簡易實驗,體驗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和力的作用效果,以讓學生形成一個有關力的初步的物理圖景,無疑"力"這節(jié)課的教學對后續(xù)課程的學習有著重要的作用。
教學目標:
①、知識與技能:
理解"力是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的作用";知道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認識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引起物體產生形變,也可以使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
、、方法與過程:
讓學生經歷和體驗歸納概括力的初步概念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表述自己的觀點,初步具有評估和聽取反饋意見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基本理念。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保持對力現象的好奇,初步領略力現象中的美妙與和諧,對自然現象有親近、熱愛和諧相處的情感;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欲,有將自己的見解公開并與他人交流的欲望,認識交流與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動與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與別人不同的見解,也勇于放棄或修正自己的錯誤觀點。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讓學生經歷和體驗歸納力的初步概念的過程,對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歸納、概括能力,以及培養(yǎng)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有著重要的意義,所以這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就是"讓學生經歷和體驗歸納力的初步概念的過程"。而通過一些簡易實驗體驗力的作用相互性和力的作用效果,培養(yǎng)學生敢于公開自己見解,勇于放棄或修正自己的錯誤觀點有著重要的作用,同時對學生學習有一定的困難,所以這節(jié)課的教學難點就是"通過一些簡易實驗體驗力的作用相互性和力的作用效果"。
三、教學方法:
多媒體、啟發(fā)和講解結合法。
為提高教學質量,使學生全面發(fā)展,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我在教學過程中重點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采用多媒體演示法很好地解決了"實驗教材的圖畫多于文字"的鮮明特點,同時增加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培養(yǎng)了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采用啟發(fā)式教學思想和讓學生探究結果的方法,注重雙邊活動,每一個結論都讓學生參與探究,自己公開見解,自己總結結果,而不是我直接給出。我所起的作用只是"啟發(fā)+規(guī)范"("啟發(fā)"是指為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教師調動了學生的心智活動,讓學生動手動腦,主要是動腦。"規(guī)范"是指為完成教學目標教師在采用啟發(fā)式教學時,學生的思維是發(fā)散的,得出的結論是各式各樣的,結論的表述可能也是不準確或個性化的,此時教師就應當因勢利導,把學生得出的結論統一到《課程標準》和教材的要求上來,使結論標準化)。
四、教學過程:
1、新課引入
從學生熟悉的生活、自然圖景中利用多媒體演示常見的力現象導入新課,體現了"從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學理念,也激發(fā)了學生學習力現象的興趣。
2、新課教學
媒體演示、實例分析、教師引導、學生參與。
本節(jié)課有三個問題"力是什么?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作用效果。"我再講每個問題時都貫徹了"媒體演示、實例分析、教師引導、學生參與"的教學思想。
如講"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時,我首先用多媒體依次演示課本提供的6種與力相關的圖景,從表象看,這些圖景各不相同。它們有的涉及有生命的人、動物;有的涉及無生命的磁鐵、推土機;有的發(fā)生力作用是在相互接觸,有的則不接觸;作用方式則有舉、推、拉、吸引、排斥……在這些不同情景的背后,又隱含著共同點--都與力有關。在我的啟發(fā)與引導下,并給予適當的點撥與提示。
力的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力的大小是可以測量的;彈簧測力計是利用彈簧“受力大,伸長長”的特征制成的;力的單位是“牛”。
2、能力目標: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恢谱骱喴椎南鹌そ顪y力計。
3、情感目標:樹立細致、有步驟的工作態(tài)度。
教學重點:
了解彈簧測力計的工作原理,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
教學難點:
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
教學準備:
1、為小組準備:彈簧測力計、小物體若干、鉤碼一盒、實驗報告單。
2、教師準備:拉力器、。
教學過程:
一、游戲引入,引出課題
老師請二位學生上來比一比誰的力氣大
1、拉拉力器
。1)誰的氣力大一些?你是怎么判斷的?(生:彈簧的長度)
能準確測量力的大小嗎?(生:不能)
。2)聰明的人們利用彈簧發(fā)明了一種可以測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彈簧測力計
2、板書課題 測量力的大小
二、認識彈簧測力計
實驗一:彈簧測力計的構造
1、 學生分組觀察
2、 匯報交流,介紹各部分的作用特征
提環(huán):當拉手用,方便提拉重物
指針:(在“0”刻度左右)指示彈簧伸長了多少,結合刻度板,指出力的大小
刻度板:標明力的刻度,方便讀出力的大小
掛鉤:掛測量的物體
彈簧:(彈簧測力計的主要部件)用伸縮的`長短表示力的大小
實驗二:彈簧測力計的原理
1、分別感受1牛、3牛、5牛的拉力分別有多大
2、慢慢地用力拉彈簧,增大拉力,看彈簧的長度有什么變化
3、慢慢減小拉力,看彈簧的長度又有什么變化
4、思考:彈簧測力計為什么能測量力的大小
學生匯報:用力大小與彈簧長度的聯系,認識到測力計是利用彈簧“在彈性限度內,受力大,伸長長”的特性來測量力的大小的。
實驗三:你還發(fā)現了什么
1、介紹力的單位:牛頓,簡稱“!,用字母N表示
2、左右對應的數值不一樣(師:兩邊的數字有什么對應關系?)1牛≈100克力
3、生介紹一大格、一小格分別是幾牛,最大測量值是多少
4、應用讀數
三、使用彈簧測力計
實驗四: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
1、師:同學們,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重力時應注意什么?(生回答,師總結)
。1)拿起測力計,先檢查指針是不是在“0”位置。
。2)讀數時,視線與指針相平。
。3)測量的力不能超過測力計刻度標出的最大數量,因此要先估計重力大小。
2、生齊讀,加深印象,提高操作的準確性
3、估力并使用彈簧測力計
要求:
(1)測量時,各小組分工要明確(一生估數,一生測量,一生讀數,一生記錄,完成表格。)
(2)先估計,再實測;在記錄表中算出估計值和實測數兩者相差多少,看哪組估計值和實測數相差最少。
物體的名稱
估計重力的大小
實測重力的大小
估計和實測的差距
一盒橡皮泥
一輛小車
一個鉤碼
一個鋼球
。3)小組測量并做好記錄。
。4)學生交流匯報。
4、分析數據
小組
測量物體重力(N)
一盒橡皮泥
一輛小車
第一組
第二組
第三組
第四組
第五組
第六組
第七組
(1)師:為什么測量同一種物體時,各小組的數據會出現偏差呢?
(2)生提出可能:沒調零;讀數時沒平視指針;彈簧測力計本身不準;測量物體本身存在偏差等。
四、總結全課,暢談收獲蔣綿綿——《測量力的大小》教案
小結: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們小組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你們表現最成功的地方是什么?
五、 布置作業(yè)
制作橡皮筋測力計
板書設計:
蔣綿綿——《測量力的大小》教案
測量力的大小
彈性限度內,
受力大,伸長長
蔣綿綿——《測量力的大小》教案彈簧 彈簧測力計
1N≈100克力
注意:調零、平視、估力
力的教案 篇7
活動目標:訓練幼兒平衡能力,培養(yǎng)幼兒相互幫助的品德。
活動準備:若干沙袋
活動方法:幼兒每人一個沙袋放在頭頂上,然后繞著某一地點保持平衡地行走。教師發(fā)布口令,要求幼兒雙腳跳、單腳跳,倒退、加速等,以改變游戲者的行動方式和速度。如果頭上的沙袋掉下來,那么該幼兒就必須定住不動。其他幼兒在保持自己沙袋不掉落的情況下,拾起沙袋并將其放回“被定人“的頭頂,使其恢復自由。
活動規(guī)則:小班幼兒保持平衡走,中、大班幼兒可在保持平衡的`同時,穿插倒退、跳躍、加速等。
開燈關燈
---平衡能力
活動目標:提高幼兒平衡能力。
活動方法:幼兒在場地一端站好。游戲開始,大家一起往場地另一端走,邊走邊說:“開開燈,關上燈,天黑了,要用燈。”接著,教師說:“關燈”幼兒馬上停步并閉上眼睛。然后教師又說:“開燈”。這時,幼兒睜開眼睛向前走,這樣反復進行,直走到場地另一端為止。
規(guī)則:必須聽教師的信號做閉眼停步或睜眼向前走。
小轉椅
----平衡能力
活動目標:發(fā)展幼兒平衡能力。
活動方法:兩個幼兒一組,相對站立。兩人都伸出左臂(或右臂),手相握。游戲開始,兩人邊說:“小轉椅,轉呀轉,說轉它就轉,說停它就!边呿樢粋方向轉圈走動。說完最后一句,兩人要馬上站穩(wěn)并用另一只手相互擊掌。
規(guī)則:念完兒歌要馬上站穩(wěn),用另外一只手互相擊掌。
提示:此游戲可兩兩三三分散玩。
游戲熟悉后要求閉眼睛,擊掌時可以睜開眼睛。
迷迷轉
----平衡能力
活動目標:發(fā)展幼兒平衡能力。
活動方法:幼兒兩臂側平舉,在原地旋轉,邊轉邊念兒歌:“迷迷轉,迷迷轉,大風吹來,快快站!碑斈畹健罢尽弊质,幼兒馬上停止旋轉。
提示:每回最多轉3圈,以防止幼兒頭暈跌倒。
風 車
----平衡能力
活動目標:發(fā)展幼兒平衡能力。
活動方法:全體幼兒當風車,聽教師發(fā)出的信號轉動。如說“小風車”,就原地轉;“大風車”,張開雙臂轉;“風大了”就轉得快;“風小了”,則轉得慢;“風停了”,可蹲下休息……
幼兒分成四組進行,誰做錯了,就暫時站出隊伍,游戲結束,站出隊伍少者為勝。
提示:與發(fā)出信號轉得不一致的幼兒要暫時停止游戲。教師注意掌握幼兒轉的圈數,每次2——3圈即可。
【力的教案】相關文章:
關于力的教案02-10
力的教案范文02-20
神奇的力教案05-09
力的圖示教案02-15
《神奇的力》教案04-03
神奇的力教案02-25
精選力的教案八篇01-16
《摩擦力》教案02-17
《二力平衡》教案06-12
神奇的力活動教案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