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案> 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時間:2022-02-09 07:43:25 教案

【精品】中班教案范文集合6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nèi)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shù)慕虒W方法。教案應(yīng)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班教案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品】中班教案范文集合6篇

中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知道紙是中國人發(fā)明的,了解制造紙張的生產(chǎn)過程。

  2.能大膽說出制造紙張的重要原料和生產(chǎn)過程。

  3.萌發(fā)幼兒對紙的制造過程產(chǎn)生興趣和做中國人的自豪感。

  4.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5.對紙有濃厚的興趣,熱愛生活樂于探索。

  活動準備:

  1.教師準備的不同紙張。

  2.故事《蔡倫造紙》。

  3.造紙過程的。掛圖。

  活動過程:

  一、交流關(guān)于紙的發(fā)現(xiàn).

  1.活動導入

  師:你們看看老師手里拿的是什么?(紙),紙是從哪里來的呢?

  幼:紙從……來的。

  2.教師講故事《蔡倫造紙》,引導幼兒了解蔡倫發(fā)明紙的故事和造紙術(shù)是我國古代的四大發(fā)明之一,激發(fā)幼兒的自豪感。

  師:紙是誰造出來的呀?

  幼:蔡倫

  師:紙的原材料主要是什么呢?

  幼:樹木和破布。

  3.分組討論:

  教師總結(jié):還可以用竹子、漁網(wǎng)、、、等造出紙來。

  二、木頭怎樣變成紙

  1.出示掛圖,讓幼兒了解樹木是生產(chǎn)紙張的主要原料。

  2.教師講解掛圖,引導幼兒了解紙的生產(chǎn)過程。

  先把木頭送到機器上剝皮,機器把粗大的木頭磨成細細的木屑,再送到高壓容器里加熱,提取纖維,纖維在水槽里被攪成糊狀,形成紙漿;加入化學漂白劑;最后用滾筒擠壓出里面的水分后,紙漿就變成一張白紙了。

  3.幼兒互相交流,講一講紙的生產(chǎn)過程進一步加深對紙的制造過程的認識。了解造紙需要砍伐大量樹木。

  師:如果我們的大樹都背砍完了,會有什么后果呢?

  幼:地震、沒有氧氣、泥石流、沙塵暴等。

  三、請幼兒分組討論:

  在繪畫、用餐巾紙或使用衛(wèi)生紙時,應(yīng)該怎樣正確使用紙張,不浪費每張紙張。

  活動反思

  中班孩子對紙有了一定的了解,通過各種活動,孩子們在玩紙中體驗到了樂趣,也懂得了紙張的作用和好處,為了延續(xù)孩子們對紙的探索,繼而開展了相關(guān)的活動,常識《紙從哪里來》。

  本次活動的目標定位合理,能從幼兒的能力特點出發(fā),也符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從活動效果來看,目標基本能達成,孩子們都能從視頻和掛圖中了解到紙的由來;顒又薪處煖蕚涞慕叹哓S富,而且形象生動,利用孩子們喜歡的'動畫片視頻和清晰的造紙掛圖,能較好的幫助幼兒達成活動目標。整個活動中教師能把幼兒放在主體地位,體現(xiàn)以幼兒為主的現(xiàn)代教學。

  不足之處:

  1、活動中,教師的語言用語過于成人化和書面化,導致幼兒對其中的一些較為抽象的詞語和句子產(chǎn)生疑問,如果能改為幼兒較好理解的語言會更好。

  2、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教師沒有把問題先提出來讓幼兒帶著問題去看,這樣導致幼兒觀看視頻時沒有針對性。

  3、在情感教育上,教師可以再進行提升,由于時間關(guān)系,這點的目標達成上還有點欠缺,下次活動中要注意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時間分配。

  通過這樣的活動,相信一定能讓幼兒對紙張有更深層次的了解,教師的能力也能在一次又一次的活動中得到提升,本次活動中的不足,在下一次活動中要加以改進,以促進活動效果更好的提升。

  小百科:紙,用植物纖維制造,能任意折疊用來書寫的片狀物。紙是書寫、印刷的載體,也可以作為包裝、衛(wèi)生等其他用途,如打印紙、復寫紙、衛(wèi)生紙、面紙等等。纖維無規(guī)則交叉排列的紙發(fā)明源于中國。

中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簡單了解婦女節(jié)的來歷,知道其全稱、日期和意義。

  2.加深對勞動女性的尊敬和熱愛的情感。

  3.培養(yǎng)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培養(yǎng)幼兒完整、連貫地表達能力和對事物的判斷能力。

  5.探索、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活動準備:

  1.掛歷一本、紅花數(shù)朵(幼兒小組活動制作)。

  2.請幼兒向媽媽、奶奶等了解她們工作的情況及做出的貢獻與人們生活的關(guān)系等。

  活動與指導:

  1.出示掛歷,翻到3月8日,請幼兒說說為什么字是紅色的?這是什么節(jié)日?誰的節(jié)日?

  2.講解“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jié)的來歷,讓幼兒簡單知道,從前人們看不起婦女,即使她們參加勞動、干了很多活,也得不到人們的理解和支持。她們覺得很不公平,于是在1909年的3月8日,也就是90年前的'這個日子,勞動婦女聯(lián)合起來,舉行了一次大規(guī)模的游行,爭取到了公平。從此以后,為了紀念這次有意義的活動,就把3月8日定為國際婦女勞動節(jié)。

  3.講解什么是勞動婦女,請幼兒議論一下誰來過這個節(jié)日?引導幼兒知道:自己的媽媽、奶奶、阿姨、幼兒園的老師、園長、工作在各行各業(yè)的勞動婦女都要過這個節(jié),因為她們對社會付出了辛苦的勞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4.請幼兒夸夸自己了解的身邊的女性(媽媽、奶奶、老師等),說說她們在工作崗位做出的貢獻。

  5.在教師的倡議下,引導幼兒給節(jié)日的女同志送花表示祝賀。

  6.組織幼兒到幼兒園各部門,給園長、炊事員、老師送花表示祝賀,感謝她們?yōu)樾∨笥炎龀龅膭趧印?/p>

  7.晚離園帶上禮物給過節(jié)的媽媽、奶奶等。

中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在認真觀察的基礎(chǔ)上能用恰當?shù)脑~語、連貫地講述照片內(nèi)容。

  2.對秋天的豐收景象有比較清晰地認識,初步體驗人們在豐收時的愉快心情。

  活動準備:

  1.農(nóng)民豐收時的照片。

  2.有代表性的秋收作物若干。

  活動過程:

  一、豐收的季節(jié)

  1.出示準備好的秋收作物的樣品,請幼兒說出名稱。

  2.教師:這些東西是什么季節(jié)收摘得?秋天是個豐收的季節(jié),除了這些東西之外,你們知道還有哪些東西也是在秋天收摘的?

  二、觀察與講述照片

  1.引導幼兒觀察照片

  教師:這是什么?請小朋友們仔細看,把照片上發(fā)生的事情講給大家聽。

  2.照片里是什么地方?地里長的是什么?長得怎么樣?

  3.在到稻田里有些什么人?他們在做什么?是怎么做的`?

  4.請幼兒學一學照片里的農(nóng)民伯伯收割的動作。

  5.遠處還有什么?有誰?在做什么?

  6.照片上的人在收獲的時候,心里是怎么想的?

  7.為什么他們收獲的時候這么辛苦,還會這么高興?

  三、連貫地講述

  1.教師出示幾張照片,鼓勵幼兒連貫地講述。

  2.請幼兒在集體面前進行講述,教師及時給予指導。

  四、拓展講述內(nèi)容

  請個別幼兒講述自己家里秋收時的情況。

中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啟發(fā)幼兒找出圖形間兩個相同點,并作記錄。

  2、培養(yǎng)幼兒抽象概括圖形特征的能力。活動準備:教具:各種圖形卡片,各種標記圖卡。學具:幼兒人手一張作業(yè)紙和一支鉛筆。

  活動過程:

  一、集體活動。

  1、教師出示大小不同的兩片樹葉,復習大小標記。

  師:今天朱老師在來學校的路上撿到了兩片樹葉,想請小朋友看看,這兩片樹葉有什么不一樣嗎?(大小不一樣。)

  師:那小朋友還記得大、小標記用什么來表示嗎?誰可以上來畫一畫大小標記嗎?(教師請一名幼兒上前畫標記,其他幼兒仔細看看。)

  師:大、小標記畫得對嗎?(教師出示大小標記)

  師:大標記放在哪片葉子下面呢?小標記放在哪片葉子下面呢?表示什么意思啊?

  師小結(jié):兩種物體進行大小比較,大標記表示大的物體,小標記表示小的物體。

  2、教師出示顏色相同,大小相同的兩個正方形,復習圖形標記。

  師:請看,朱老師手上有兩個圖形寶寶,請小朋友觀察一下,這兩個圖形寶寶是什么形狀的?(正方形)

  師:那你可以幫他們畫上標記嗎?他們的相同點是什么?我們給他們畫上標記吧!(正方形,紅色)

  師小結(jié):畫一個正方形,表示正方形標記,用紅色畫一個小圓點,表示紅色標記。他們的大小一樣,就不用畫大小標記了。

  3、教師出示顏色相同,大小不一樣的兩個三角形,幼兒觀察,做標記。

  師:我們再來看一看這兩個三角形,請小朋友觀察一下,他們有什么相同點?又有什么不同點呢?

  師:我們把他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的標記都做出來好嗎?他們的相同點是顏色相同,都是紅色的,那么我就用紅色的筆,畫一個小紅點,表示紅色標記。他們都是三角形的,那我們用什么標記呀?(三角形標記)你會做三角形標記嗎?對了,就畫一個三角形就表示三角形標記。

  師:那么現(xiàn)在我們再來一起看看這兩個三角形,如果朱老師請你畫出這兩個三角形的相同點,你要畫什么標記呢?(三角形標記,紅色標記。)

  師:那么這兩個三角形的相同點就要畫上三角形標記和紅色標記。(教師在黑板上畫上標記。)

  師小結(jié):這樣的標記表示他們都是紅色的三角形。

  二、幼兒操作活動。

  師:那現(xiàn)在朱老師給小朋友每人準備了一張紙和一盒蠟筆,我要請你們做標記,做什么標記呢?請看朱老師的黑板。

  1、教師出示“作業(yè)題”,幼兒做一樣的標記。

 、賰蓚大小不一樣,綠色的三角形。

 、趦蓚大小相同,紅色的圓形。

  ③兩個大小不同,藍色的梯形。

  師:朱老師這里有三個作業(yè)題,請小朋友按順序給他們做好一樣的標記,第一題的相同標記是什么?仔細看清楚他們的相同點在哪里,然后做出相應(yīng)的標記。

  2、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師:把你的標記做好了之后說一說,這些標記表示什么呢?

  三、結(jié)束活動。

  師小結(jié):今天我們學習了制作標記,那么用標記我們就可以很明顯地看出來,兩個物體的相同之處。

中班教案 篇5

  設(shè)計思路:

  家庭是幼兒生活的主要場所,家中的人、事、物與幼兒有著最直接的聯(lián)系,家里各個房間對孩子來說既熟悉又略有陌生,由于幼兒知識經(jīng)驗有限,所以對家里各個房間及房間內(nèi)各種物品的熟悉程度也不同。本活動主要讓孩子運用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積累和觀察,根據(jù)家具的特性、各個房間功用,把相應(yīng)的家具送到相應(yīng)的房間里,進一步熟悉家的結(jié)構(gòu),感受濃濃的親情。

  活動分四個環(huán)節(jié),第一環(huán)節(jié)回顧已有生活經(jīng)驗,討論說說自己的家;第二環(huán)節(jié)通過師幼互動,集體討論各個房間應(yīng)該放哪些家具;第三環(huán)節(jié)幼兒操作,教師指導幼兒粘貼家具;第四環(huán)節(jié)分享交流,介紹自己的新家。

  活動目標:

  1、運用已有經(jīng)驗,根據(jù)家具的特性,將家具分類擺放在家里。

  2、熟悉家的結(jié)構(gòu),感受濃濃的親情。

  活動準備:

  操作材料包、固體膠。

  活動過程:

  一、討論:說說自己的家

  1、我們一起來說說自己的家,家里有些什么?

  小結(jié):剛才我們小朋友說了很多關(guān)于家里的.東西。

  二、教師示范——這個房間應(yīng)該放什么

  1、出示圖一,請小朋友看看這個是什么?(樓房、家……)對了,這個就是我們要布置的新家。這個新家里面一共有4個房間,分別是做什么用的呢?(臥室、廚房、衛(wèi)生間、客廳)

  2、現(xiàn)在這4個房間空空的,我給這個新家買了新家具,等搬進去了,大家就可以搬進去住了哦?纯次屹I了什么家具呢?(出示圖2,有床、電視機、櫥、燈、電腦、浴缸、馬桶、沙發(fā)、冰箱……)

  3、那這些家具怎么放才能把新家布置得很漂亮呢?大家一起來想想辦法吧!哪些放衛(wèi)生間?哪些放廚房?哪些放客廳?

  小結(jié):東西放進去了,還要放在合適的位置,才能更好看。

  三、幼兒操作——教師指導幼兒粘貼家具

  1、每人一份材料,先想想自己的四間房怎么分配?然后再把家具搬進去放好。提示幼兒粘貼時候要考慮一下家具的方向,比如6張小椅子的方向如何安排才能很好的圍在餐桌邊。

  2、貼完了自己檢查一下新家里的家具,有沒有貼倒和貼錯地方的,如果有改過來,爭取把自己的新家打扮得漂漂亮亮。

  小結(jié):看來要把家具擺放好,不僅要找到合適的房間,而且家具的方向也要看看好哦。

  四、分享交流——介紹自己的新家

  把自己粘貼好的新家和好朋友說說,也可以說說自己還想再添加哪些家具,放在哪兒?

  活動反思:

  成功之處:

  1、積累前期經(jīng)驗是促使本活動順利進行的保障。

  在本次活動開展之前,通過與幼兒交流中我發(fā)現(xiàn)幼兒對家里各個房間的名稱并不了解,對各個房間的作用也不熟悉。因此我請家長配合,讓幼兒回家仔細觀察自己家里有哪些房間,這些房間有什么用及房間里擺放了哪些家具等。豐富了這些經(jīng)驗之后,再讓幼兒說說自己家里有些什么時,就能娓娓道來。

  2、不追求統(tǒng)一的房間分配。

  活動中我先請孩子們辨別立體圖中四個房間分別是什么,有幼兒對各個房間的分配有不同的想法,我沒有否定他們的想法,一心追求心中預設(shè)的答案,而是鼓勵他們說出適宜的理由,讓幼兒自主確定心中對各個房間的分配,把幼兒推在前面。

  3、及時將個體經(jīng)驗進行推廣。

  在操作前我請幼兒看了我粘貼家具的方法,提醒孩子們“今天的家具都是能站起來的。”接著孩子們開始操作了。有的孩子把一把椅子、桌子、沙發(fā)、電腦應(yīng)該放在客廳里的家具都先撕了下來,然后一手拿著膠水,一手拿一樣家具,拿一樣,貼一樣,不一會兒客廳都貼好了。有的孩子是撕下一樣家具,再選擇應(yīng)該放的房間,再拿膠水貼,速度就很慢。最后在交流時,我請孩子們說了自己的方法,孩子們都肯定了前面的方法好。

  對于中班孩子來說“粘貼”的技巧基本都能達到,但是如何又快又好是值得幼兒思考的。活動中我發(fā)現(xiàn)了兩種不同的操作方式,及時和幼兒一起分享,將個體經(jīng)驗進行推廣,對幼兒下次的活動來說是有很大幫助的,讓他們懂得了方便、省時的方法。

  不足之處:

  可提前制作好立體房間再擺放家具,使整個活動更加緊湊。在一個活動中既要制作立體的房間,又要擺放家具,在有限的集體活動時間里是無法完成的,而且請幼兒制作立體的房間對剛上中班的孩子來說有很大的難度,要看圖紙、再整齊地沿邊框剪下后粘貼。我可以在區(qū)角活動中提前幫助孩子們先制作好立體的房間,那么在本活動中就直接請幼兒把各類家具粘貼在合適的房間里,既節(jié)約了時間,又讓作品呈現(xiàn)更加漂亮。對于操作材料的適宜性是我以后活動中值得思考的一個問題。

中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激發(fā)幼兒探究黃豆與豆制品關(guān)系的欲望和興趣。

  2、引導幼兒初步認識黃豆及其制品,并了解其營養(yǎng)價值。

  3、培養(yǎng)幼兒運用多種感官辨別黃豆并區(qū)分豆制品的能力。

  4、知道人體需要各種不同的營養(yǎng)。

  5、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識。

  活動重難點:

  重點:幫助幼兒了解黃豆及其制品具有豐富的營養(yǎng)價值。

  難點:引導幼兒運用多種感官、方式辨別黃豆,區(qū)分豆制品。

  活動準備:

  黃豆、紅豆、綠豆等各種豆子,各種豆制品若干,蔬菜、水果若干,圖片"黃豆爺爺"。

  活動過程:

  (一) 開始部分:

  1、請幼兒品嘗豆制品,引出認識黃豆的課題。

  2、教師與幼兒邊品嘗邊互相交流。

  3、教師提問:這些食物都是用什么做的?

 。ǘ┗静糠郑海ㄖ攸c、難點部分)

  幼兒通過觀察、比較及討論辨別出黃豆,掌握其外形特征,了解其營養(yǎng)價值,并能運用所學知識區(qū)分豆制品。

  1、幼兒運用已有經(jīng)驗,嘗試性地尋找出黃豆。(教師提供黃豆、綠豆……請幼兒看、摸,并運用經(jīng)驗找出黃豆。)

  2、認識黃豆外形特征。

 。1)幼兒相互交流,掌握黃豆外形。

  (2)教師引導幼兒總結(jié)出黃豆外形特征。

  教師提問:

  a。黃豆是什么顏色的?

  b。黃豆是什么形狀的.?

  c。黃豆上有什么?

  d。黃豆摸上去有什么感覺?

  3、認識豆制品,了解它們的營養(yǎng)價值。

  (1)幼兒利用已有經(jīng)驗,理解黃豆與豆制品的關(guān)系。(教師講解什么是豆制品。)

 。2)引導幼兒通過生活經(jīng)驗,說出豆制品。

 。3)教師提問:你還吃過哪些豆制品?

  (4)幫助幼兒了解豆制品具有的豐富營養(yǎng)價值。

  4、引導幼兒在已有知識基礎(chǔ)上,區(qū)分出豆制品。

  (1)出示各種豆制品及非豆制品食物。

 。2)通過游戲"豆寶寶找爺爺"讓幼兒在眾多食物中找出豆制品。

 。ㄈ┙Y(jié)束部分:

  1、觀察豆芽,激發(fā)幼兒探索豆芽生長過程的興趣。

  2、引導幼兒觀察豆芽。

  3、引起幼兒探究黃豆變豆芽的欲望。

 。ㄋ模┭由旎顒樱骸栋l(fā)豆芽》

  活動反思:

  1、活動中操作材料準備充分,滿足了孩子探索的需要。

  2、通過觀看豆?jié){機將黃豆變成豆?jié){的制作過程,讓幼兒體驗到了食物變化的樂趣。如果能再豐富一些豆腐、百葉等豆制品的制作過程方面的資料就更容易讓幼兒理解了。

  3、通過《黃豆爺爺過生日》的故事很自然的引入新課,使孩子們在傾聽故事的過程中認識了更多的豆制品朋友,了解了許多新鮮的知識。

  4、用“品嘗”各種各樣的豆制品來吸引幼兒,極大地調(diào)動了幼兒對活動的積極性,從活動的效果看出幼兒能說出所嘗豆制品的名稱和味道。

【中班教案】相關(guān)文章:

教案中班教案02-23

中班教案教案04-15

中班教案02-11

中班的教案04-06

中班文學教案01-23

《冰箱》中班教案02-01

《光斑》中班教案02-02

蝴蝶中班教案02-02

溶解中班教案02-02

中班教案《手套》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