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案> 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教案

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教案

時間:2022-02-25 13:17:37 教案

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教案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jù)教學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zhì)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教案

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教案1

  【三維目標】

 。薄⒅R與能力:

 、旁诹私獗贝蟮臍v史和當時的社會歷史背景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理解蔡元培的辦學方針和巨大貢獻。

 、平Y合注解,疏通字句,通過關鍵語句的分析,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內(nèi)涵,體會本文的思想文化意義。

 、墙Y合本文的結構,了解演講辭中心突出、層次分明的特點。

 。病⑦^程與方法:

 、磐ㄟ^材料的展示,讓學生了解蔡元培的生平和思想。

 、仆ㄟ^創(chuàng)設情境,指導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涵,體會本文的思想文化意義。

 、墙M織學生分組研討,深入體會作者所提三點期望的現(xiàn)實意義。

 、韧ㄟ^知識拓展和課外延伸,激勵學生了解北大、向往北大,樹立遠大理想。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

  ⑴引導學生體味蔡元培先生在演講中洋溢的.強烈情感,品讀其對學子們的諄諄教誨,從而提高自身素質(zhì)。

  ⑵通過參與討論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團結協(xié)作精神,樹立正確人生觀。

  【教學重點】

  結合本文的結構,了解演講辭中心突出、層次分明的特點。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設計】

  一、圖片引入

 。ń袢毡本┐髮W校門圖。)

  二、演講辭的文體特點

  三、作者簡介

  蔡元培(1868~1940)字鶴卿,先號民友,后號孑民,偉大的愛國主義教育家,中國近代學術與教育的奠基者。

  四、創(chuàng)作背景

 。、蔡元培就任校長前的北京大學概況

  2、蔡元培的改革措施

  五、課文

  FLASH

  動畫朗讀

  要求學生注意字詞,理順課文思路

  六、課文講解

 。薄⒆衷~梳理。

 。病⒄n文講解:

 、砰_場白導讀。

  在本段中作者講了些什么?此種開場白具有什么特點?

 、迫c期望:

 、俦Фㄗ谥迹

  A、學生自讀并思考:第二段中作者提出了什么希望?

  B、當時北京大學的現(xiàn)狀如何?請找出相關語句。

 。、請大家讀一讀文中作者的諄諄教誨,體會作者的感情。

 、陧频Z德行:

 。痢⒉滔壬诘诙c希望中著眼于學生的哪一方面?

  B、先生為何要求北大學生加強品德修養(yǎng)?(品讀相關語句)

  ③敬師愛友:

 。、學生齊讀

  B、找出文中描寫當時北大師生關系的句子。

 。谩⒃谘葜v中,蔡先生還強調(diào)同學間應怎樣?他還舉了一個什么例子,有何目的?

 、芙Y束語:

  在結束語中,蔡先生還講了什么?

 、日n文小結:

  ①富有針對性和現(xiàn)實意義

 、谠诮Y構上,這篇演講辭思路非常清晰

 、墼谡Z言上,本文用淺顯的文言文寫成,在簡潔凝練中透出文言文特有的古樸典雅。

  ⑸課堂討論:

  在這篇演講中,蔡元培先生對青年學子提出了抱定宗旨、砥礪德行、敬愛師友的期望,請結合我們自身實際,談談這三點期望對你的啟發(fā)。

  七、圖片展

  1、北京大學圖書館

 。、百年紀念堂

  3、莘莘學子圖

 。础⑽疵

 。、北大操場之一

  八、課外延伸

  北京大學是中國最早意義上的大學,你了解它的歷史以及蔡元培先生的辦學方針了嗎?請同學們課外搜集有關資料,由語文興趣小組主持,以我所了解的北大為主題,辦一期墻報。

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教案2

  教學目標

  1、疏通課文內(nèi)容,理清課文思路,提取信息要點。

  2、根據(jù)課文歸納演講詞的在內(nèi)容結構語言方面的特點。

  3、在思想上產(chǎn)生共鳴來反思自己的行為。

  教學重難點

  1、了解演講辭中心突出、層次分明的特點。

  2、學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內(nèi)涵,體會本文的思想文化意義。

  教學思路

  疏通課文內(nèi)容——歸納演講詞的特點——學生針對演講內(nèi)容談感想

  主要教學方法

  以實踐為主,以動態(tài)的語文活動為主,在討論和思考中疏通課文內(nèi)容,把我知識要點,在老師的引導下,開展理性的、智慧得、策略的討論,讓學生通過一堂課的學習,學會寫演講詞以及對自己的思想進行反思。

  教學過程

  課時環(huán)節(jié)教師活動

 。ń虒W內(nèi)容的呈現(xiàn))學生活動

  (學習活動的設計)設計意圖

  一、導入新課展示圖片:未名湖博雅塔

  師:“博雅塔前人博雅,未名湖畔我未名”大家知道這副對聯(lián)中涉及到的未名湖和博雅塔是哪所大學的著名景觀嗎?

  學生回答北京大學

  師:北京大學不光有風光旖旎的未名湖,富有哲理的博雅塔,更有濃厚的學術氛圍,它是中國最具精神魅力和學府氣質(zhì)的大學,他更是莘莘學子夢寐以求的理想圣地。

  但大家知道北京大學在剛創(chuàng)立之初的狀態(tài)嗎?

  學生討論

  師:北京大學在當時以學術腐敗而聲名狼藉,當時的北大學子大多抱著做官發(fā)財?shù)哪康亩鴣,他們惟官是圖,當時的北大被人們稱為大臭蟲,大染缸,腐敗的大糞。

  是什么讓北大這棵枯樹枝繁葉茂?提及北大的變化,我們不得不提到一個人的名字,他就是蔡元培。1917年蔡元培應教育部的要求出任北京大學校長一職,從他的就職演說開始,北大就踏上了一條革新之路。

  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再次重溫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來窺探北大發(fā)展之一隅。

  討論北大創(chuàng)立初期的狀態(tài)引發(fā)對內(nèi)容的興趣,了解北大的過去。因為我們現(xiàn)在的北大眾所周知。而他過去的歷史很少有人關注,更不會關注他的腐朽與沒落。并且這篇課文的內(nèi)容針對的就是不被人所知曉的北大。

  二、知講者

  在蔡元培先生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前,已經(jīng)有五位校長對北大進行了改革,可是收效甚微,但是蔡元培先生讓北大走上了一條革新之路,發(fā)展之路,蔡元培先生是何許人也?

  明確:他是清末進士,曾任翰林院編修;他又辭官興學,倡言反清以救國。

  他舊學深沉,卻有明確的開放意識;他身居要職,卻兩袖清風、一身正氣。

  他擔任北大校長,倡導思想自由、兼容并包,開創(chuàng)北大新局面。

  他有巨大的人格感召力。北大學生向來自視很高,但見了蔡校長都非常恭敬。

  蔡元培先生就是這樣一位高素質(zhì)、高理想,務實的校長,毛澤東先生稱他為“學界泰斗人世楷!。

  全班誦讀關于蔡元培先生的介紹。

  對于演講的講者我們是必須要了解的,因為從他的生平我們可以知道他演講方面的特點,學生誦讀可以加深學生對于蔡元培的映像。

  三、清內(nèi)容

  讓我們重新溫習蔡元培先生的演講,用心感知先生的教誨。

  自由誦讀課文,思考以下問題:

  1、演講對象是那些人?

  明確:北大學子

  2、演講的具體內(nèi)容是什么?具體方法是什么?每一點是針對怎樣的社會現(xiàn)實,又怎樣的社會影響?

  明確:三點希望:

  ①砥礪德行

  A、知道大學性質(zhì);

  B、“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敗,以求學于此者,皆有做官發(fā)財思想”、“平時敷衍塞責,放蕩冶游,考試則熟讀講義,不問學問之有無,惟爭分數(shù)之多寡。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責,只求混個文憑,借此活動于社會!

  C、誤己誤人

  ②抱定宗旨

  A、以正當之娛樂易不正當之娛樂

  B、因為當時整個社會風俗敗壞,道德淪喪,而北京社會尤為惡劣,“敗德毀行之事,觸目皆是,非根基深固,鮮不為流俗所染”

  C、國家之興替

  ③敬愛師友”

  A、以誠相待敬禮有加互相共勉

  B、對于老師:不問學問之有無,只問官階之大小,官階大者,就特別尊重。對于學生:不能開誠布公。

  C、不僅是為了改善校風,更重要的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促使他們更好地發(fā)展。

  兩項措施:修改講義(培養(yǎng)學生的研究能力)

  添購書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完成表格見附錄

  學生自由誦讀完成信息的篩選這篇課文的內(nèi)容不難,但是有些文言字詞有可能難于理解,在學生送誦讀的過程中就發(fā)現(xiàn)這些問題然后大家一起叫解決。并且信息的篩選考察的是學生的選取重要信息的能力。

  四、歸納

  特點:從課文的標題中我們知道這篇課文的體裁是演講,那演講的特點是什么了?請根據(jù)這篇課文做一個總結。

  明確:內(nèi)容:有針對性和現(xiàn)實意義。

  就職演說,大都會闡釋自己的施政綱領或對聽眾提出要求,本文二者融合而又側重于后者。作為北大的新一任校長,蔡元培對青年學子寄予了厚望。他深知當時社會的污濁與北大的沉疴,因此,在演講中,他開門見山,有針對性地提出了三點要求。這三點可以說每一點都事關北大的前途和命運,也是青年學子們普遍關心的。這樣,在內(nèi)容上首先就抓住了聽眾的'心理和興奮點,引起聽眾的興趣。

  結構:思路非常清晰。

  演講,由于是一聽而過,時間有限,一篇演講只能安排一個中心思想,而且要求中心突出,本文就是圍繞著如何做一個優(yōu)秀的北大學子而展開的,而且通篇都圍繞著這一中心選擇材料和組織結構。簡短的開場白引出話題,正文展開話題,結尾總結話題,層次分明,脈絡清楚,給人一氣呵成之感。

  語言:通俗易懂富有感染力

  在語言上,本文用淺易的文言文寫成,在簡潔凝練中透出文言文特有的古樸典雅。這篇演講辭寫作的年代,正是文言文向白話文過渡、新舊兩種文體并行的時期,當時的許多文章都帶有文白混雜的特點。以本文為例,文章基本的框架還是文言文,有大量的文言字詞和文言句式,多用單音詞、語氣詞等,但另一方面文章又比較淺顯,有許多口語成分,比起古文來好理解。因此,本文讀起來既有文言的言簡意賅、意味深長,又有口語的明快易懂,學習時要注意體味。

  (結合課后練習三來具體體會課文語言的特色)

  分組討論這個單元全部是演講稿,這是第一篇課文,如果我們很直白的去告訴學生演講的特色是什么,那么他有可能無法具體理解,如果讓他根據(jù)課文去歸納,就會學以致用。

  五、談感想

  先生的演講不只是一篇演講的規(guī)范之作,更是一篇震撼人心靈的文章,我們可以說:沒有北大就沒有五四,而沒有蔡元培先生就沒有北大。先生改變了北大,北大影響了中國。那九十對年后,蔡元培先生對北大學子提出的三點要求有沒有觸動你的心靈?請選擇其中的一點聯(lián)系現(xiàn)實和自身談談自己的感受。

  學生自己思考這篇演講我們要注重它的思想內(nèi)涵,讓學生意識到自身的不足和缺點,改變自己的缺點,讓文章達到“育人”的目的。

  六、結束語學生們的討論各有側重點,但都不錯,因為你們是針對現(xiàn)實和自身而談的。

  九十多年前,蔡元培先生的演說喚醒和激勵了當時的北大學子,而今天,他的演說依然打動了我們的心靈。他不朽的聲音,將穿越時空,永遠回蕩在我們靈魂的深處,陪伴我們不斷成長,走向每一個成功。

  七、作業(yè)牛刀小試:

  就任班長之演說,學生課后完成學生要學以致用。教學小結這篇課文我是重在對于演講辭的特點歸納和學生的思想教育。語文不應該只是傳授,更應該側重情感的陶冶。在課堂中,我把學生放在首位,積極發(fā)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并且環(huán)環(huán)相扣。

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教案3

  教學目標

  1、結合注解,疏通詞句,讀懂文章大意。

  2、了解本文的寫作背景,理解蔡元培的辦學方針和巨大貢獻。

  3、結合本文結構,了解演講辭中心突出,層次分明的特點。

  4、領略本文的歷史意義和現(xiàn)實意義,培養(yǎng)正確的學習觀、價值觀。

  教學重難點

  1、結合本文結構,了解演講詞中心突出,層次分明的特點。

  2、領略本文的歷史意義和現(xiàn)實意義,培養(yǎng)正確的學習觀、價值觀。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北京大學是莘莘學子夢寐以求的高等學府,今天我們隨從蔡元培先生走進北京大學,了解這所百年名校的前世今生。

  二、作者簡介

  蔡元培(1868—1940)字卿鶴,號孑民,浙江紹興人,是現(xiàn)代偉大的愛國主義教育家,中國近代學術與教育的奠基者。1917—1928年任北京大學校長。任職期間,銳意改革,使北大面貌煥然一新。毛澤東稱他為?“學界泰斗、人世楷!。

  蔡元培首倡學生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并積極推行義務教育和社會教育。積極倡導并實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辦學方針。

  三、演講背景

  京師大學堂創(chuàng)辦于1898年,是“戊戌變法”的產(chǎn)物。“戊戌變法”失敗后,所有新政措施幾乎全部被廢除,只有京師大學堂得以保留。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tǒng)治。1912年5月,京師大學堂改名為“北京大學”。

  因初辦時所收學生都是京官或八旗貴族子弟,他們來上學時,有不少人還帶著聽差。這些人上學只是為了升官發(fā)財,對研究學問沒什么興趣,而是想方法混資歷、找靠山。1917年1月9日,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學校長,并主持開學典禮,發(fā)表了這篇著名的演說。

  四、演講辭

  1、定義:為準備演講而寫成的文稿。

  2、演講辭該怎樣寫才能在演講時取得良好的效果?即演講辭有怎樣的特點?

  可說性、可聽性:演講是用口講的,是講給聽眾聽的,所以語言要通俗易懂、精彩形象、盡量口語化——這樣才能吸引聽眾。如果語言枯燥無味,聽眾很快會打呼嚕的。

  針對性:演講要面對很多聽眾,而聽眾都是帶著目的來的,所以演講一定要有針對性,講聽眾關心的、想聽的東西。

  鼓動性:演講的目的是為了感染聽眾、鼓動聽眾,所以寫演講辭的時候要注意怎樣才能抓住讀者的心,怎樣才能使語言具有感染力。

  思想性:為了讓聽眾有所收獲,演講辭必須有內(nèi)涵,有思想,入耳有益。

  條理性:演講是一講而過的,聽眾沒有時間慢慢理清思路,細細推敲字句,所以演講辭要觀點鮮明,思路清晰。

  五、整體感知,把握演講思路

  分角色朗讀課文完成以下問題:

  A、找錯:標記同學朗讀過程中讀錯的字。

  B、概括每段中心,理清文章思路。

  六、小結

  第一部分(1段):一線淵源(作者開頭簡單交代自己往昔與北大的交往,顯示自己在感情方面與北大的聯(lián)系。)

  第二部分(2-4段):三點希望:①抱定宗旨;②砥礪德行;③敬愛師友。

  第三部分(5段):兩件事:①改良講義;②添購書籍。

  第二課時

  一、課前三五分鐘訓練。

  二、分析全文:

  1、今天我們學的是演講辭中的一種——就職演說,即擔任某一職務,在走馬上任、宣誓就職時發(fā)表的演說。同學們想一想,假如現(xiàn)在你擔任了某一職務,要來寫一篇就職演說,你會怎樣寫?說說你的內(nèi)容要點。

  說說我的工作方法、策略,任期內(nèi)要實現(xiàn)的目標;談談自己上任后會怎樣做,為什么這樣做,這樣做要達到什么目的;除此之外,對聽眾提出一些希望,希望他們認真監(jiān)督、大力支持、積極配合等,便于更好的開展工作、實現(xiàn)目標,也就是說“爭取民心,為我所用”重點集中在施政綱領方面。

  2、比對一下,蔡元培的這篇就職演說與我們構思的有什么不同?為什么與我們的構思不同?

  作者一上來就開門見山,對學生提出了三點要求,倒沒怎么提自己的施政綱領。這有點出乎意料。

  我們的重點在自己,主要談自己的施政綱領;作者的重點在聽眾,主要談對學生的要求。

  3、在文中,北大新校長蔡元培對青年學生提出了哪三點要求?并代蔡校長向大家具體解釋一下。

  “抱定宗旨”“砥礪德行”“敬愛師友”。

  “抱定宗旨”是指要抱定研究學問的宗旨,刻苦求學,這是在學業(yè)上的要求;同時不要被流俗影響,要能“砥礪德行”,這是在品行方面的要求;另外,在個人修養(yǎng)上,要尊敬師長,團結友愛,與師友和諧相處。

  4、前面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演講辭的特點,其中特點之一就是演講辭要有針對性。針對問題,觀點鮮明,中心突出。那么“抱定宗旨”,這一建議是針對當時北大什么問題提出來的?

  “抱定宗旨”針對的是北大的不良學風和學生求學宗旨的不正大。

  從“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敗,以求學于此者,皆有做官發(fā)財思想”可以看出,當時北京大學學風腐敗,很多學生學習心態(tài)不正確,不是以研究學問為宗旨,而是以做官發(fā)財為目的,把大學當成了升官發(fā)財?shù)碾A梯,所以作者要求學生首先要抱定研究學問的宗旨。

  5、在作者看來,學生求學宗旨不正大會造成怎樣的后果?

  學生無心向學:平時敷衍塞責、放蕩冶游,考試則熟讀講義,不問學問之有無,惟爭分數(shù)之多寡;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責,只求混個文憑,借此活動于社會。(對學生個人的影響)

  在校內(nèi)會對其他同學造成惡劣的影響,會對整個校風造成影響,使得北大校風變得腐敗不堪。(在校內(nèi)對北京大學的影響)

  對社會也貽害無窮:“出而任事,擔任講席,則必貽誤學生;置身政界,則必貽誤國家。是誤人也。”誤己又誤人。也就是說,求學宗旨不正大不僅害了學生本人,也害了社會;同時使北大學風變得腐敗不堪。正因如此,作者才首先提出要“抱定宗旨”。

  6、作者認為,怎樣才能使學生知道求學宗旨是否正大?

  首先要知道大學的性質(zhì)。

  “大學者,研究高深學問者也”,就是說,大學是專門研究學問的地方,不是升官發(fā)財?shù)碾A梯。從對大學的定性可以看出,作者希望大學能成為不被流俗污染的真正的學門凈地,作者把它作為第一個希望和要求提出,足見其重視程度。

  7、第二個要求反映了怎樣的社會現(xiàn)實?

  提出第二條“砥礪德行”的要求,是因為當時整個社會風俗敗壞,道德淪喪,而北京社會尤為惡劣,文中說“敗德毀行之事,觸目皆是,非根基深固,鮮不為流俗所染”,可見大學生也深受污染。而風俗之好壞,又關系到國家之興替。所以北大學生必須能“砥礪德行”“以身作則,力矯頹俗”。

  8、作者為什么認為大學生要負起“力矯頹俗”的責任?

  因為大學生在社會上地位很高,有較大的影響力,所以肩此重任,責無旁貸。

  9、作者認為,怎樣才能“砥礪德行”“以身作則,力矯頹俗”?

  最好的方法是以正當之娛樂,代替不正當之娛樂。這樣才能無虧于道德而又有益于身體。

  10、繼續(xù)分析一下第三個要求“敬愛師友”。作者在提出“敬愛師友”這一段時沒有直接描寫學生勢利無比、不懂“敬愛師友”的文字,但其他地方有沒有提到?

  “對于教員,則不問其學問之深淺,惟問其官階之大小。官階大者,特別歡迎,蓋為將來畢業(yè)有人提攜也”。學生道德淪喪、功利至上的情況嚴重到了什么地步,由此可見一斑。正因為如此,作者才提出要“敬愛師友”。

  11、在作者看來,提倡“敬愛師友”有什么好處?

  尊敬老師,能使求學更為便利。學生友愛,能相互切磋,促進學習;有時自己做得不好,但又不知道,別人可以指出來,“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相互提點,才能共同進步。蔡元培要求學生“敬愛師友”,不僅是為了改善校風,更重要的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促使他們更好地發(fā)展。

  12、作者“為了學生”這一思想在這篇文章的其他地方還有沒有體現(xiàn)?

  其實前面的兩點要求針對的是現(xiàn)實弊端,但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學生好;后面的兩點計劃也一樣,改良講義是為了學生能更好地學習,購置圖書是直接為學生服務。作為校長,作者明確提出要求,直指社會的黑暗和北大的流弊,誰都知道他是想把北大辦好。辦好北大的目的是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

  三、欣賞蔡元培先生的偉大人格魅力。

  你認為蔡元培先生是一個怎樣的人?說明理由。

  A、作者一上來連客套話也沒說,就對學生提出三點要求,可以看出蔡元培他對北大的學生要求很嚴格,是個嚴厲的人。他不說客氣話,也不說理想、目標之類讓人覺得虛幻的話,一點虛的都沒有,全來實的,可以看出他是一個非常理性、務實的人。

  B、他敢于挑戰(zhàn)流俗和時弊,而不是向它們妥協(xié),是個勇于改革的人。他不僅是個校長,也是一個改革家。他是以戰(zhàn)斗者的姿態(tài)踏上北大校長之位的,做校長不是為了名利,不是為了享受,而是為了挑戰(zhàn),為了改革,為了建設一個一流的大學。他是一個改革者,也是北大的舵手,是開拓者。他提出的三點要求,直指弊端,針針見血,看得出他是一個很有辦法、有謀略的'人。也就是說,蔡元培不僅是一個敢于挑戰(zhàn)、決不妥協(xié)的改革家,而且是完全有能力把改革搞好的有辦法、有謀略的人。

  C、俗話說“新官上任三把火”,大凡新官赴任,都會做幾件轟轟烈烈、有影響的大事,以顯示才干和膽識,樹立形象和威信。蔡元培的這兩把火確實小了點,這兩件事情雖小,卻是建構一個優(yōu)秀大學的基本條件,也是改良北大流弊、樹立健康校風最迫切需要的,都很重要。改良講義可以改變學生懶惰的毛病,使那些平時不看書,考試突擊講義的混文憑的學生沒有空子可鉆。添購書籍是為了購置更多的新書,跟上形勢的發(fā)展,更好地為學生服務。這兩把火恰恰反映了蔡元培腳踏實地、從小事做起的務實作風,說明他不是好大喜功的人。

  四、拓展、提升:了解本文巨大的現(xiàn)實意義。

  你對蔡元培的話有無感觸?他的三點要求中最觸動你心靈的是哪一點?畫出來,談談你的感想。

  A、我感觸最深的是第二點“砥礪德行”。蔡元培說當時社會風俗敗壞,道德淪喪,“敗德毀行之事,觸目皆是”,我覺得現(xiàn)在也好不了多少,物欲橫流,拜金主義思潮盛行,敗德毀行的事情,一樣到處都有。正如作者說的,“非根基深固,鮮不為流俗所染”,連大學生都很難避免被流俗污染,更何況我們中學生?現(xiàn)在的中學生拍拖早戀、抽煙酗酒、沉迷游戲、打架斗毆等現(xiàn)象都有,甚至很普遍。所以,蔡元培的“砥礪德行”,對我們?nèi)杂袠O為重要的教育意義。不說“力矯頹俗”,起碼要品行端正吧。希望我們都能像蔡元培所說的,砥礪德行,以正當之娛樂,代替不正當之娛樂,追求無虧于道德、而又有益于身體的娛樂方式和業(yè)余愛好,做一個健康正派、品行端正的中學生。

  B、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要“抱定宗旨”。當年北大有無心向學、只為升官發(fā)財而讀書、在學;煳膽{的學生,現(xiàn)在這樣的學生更多。選科不是選自己喜歡、真正想讀的,而是選發(fā)展前景好的;報考大學專業(yè)也一樣,只看熱門不熱門,出來工資高不高,不看適合不適合自己。功利至上,只為升官發(fā)財而讀書。在學校混日子的就更不用說了,平時無所事事,放蕩冶游,考試則開夜車,臨時抱佛腳,不問學問之有無,惟爭分數(shù)之多寡,甚至作弊、抄襲,樣樣都來。所以無論大學還是中學,所有的學生只要進了學校,都必須首先“抱定宗旨”,認真學習。

  C、我覺得“敬愛師友”這一條也很重要。我們這一代人大都是獨生子女,在家里是“小公主”“小皇帝”,自小養(yǎng)尊處優(yōu)慣了,惟我獨尊的優(yōu)越感很強,比較自私,也比較自大,很多人不懂得尊重人,連最基本的禮貌也不會。在學校不懂得尊重老師,也不懂得與人相處,學生之間不要說互相勉勵、互相促進,連平等交往、友好相處也不容易。所以“敬愛師友”,是做一個好學生的最基本要求。

  五、學習課文其它寫作特點?

  1、感人肺腑的情思

  在演講的全過程,作者講述任何問題時,都傾注了無比的熱情。他五年前任職教育部時就對北大做出貢獻,早已情系北大;走馬上任之初,即針對時弊,殷殷教導青年學子改變觀念、學風,熱切關注;每提一點要求,都真誠表達自己對現(xiàn)實的看法、對事理的理解和對青年學子的誠摯期待;對青年學子近期應做事兩項事,也同樣是帶著滿腔熱情來進行解釋和開導。

  這篇演講的巨大說服力,除了深刻的思想內(nèi)容因素之外,感人肺腑的情感因素也起了不可代替的作用。

  2、古樸典雅的語言

  本文用淺易的文言文寫作,帶有古樸典雅的特點。這是因為在那個年代,正是新文化運動的前期,是文言文向白話文過渡、而新舊兩種文體并行的時期,當時許多文章都帶有文白混雜的特點。但作者在語言運用方面,獨出心裁,別具一格。他的文章的基本格式是文言文,用了文言文語匯和句式,但造語淺顯,帶著許多口語成份,這就比古文容易接受理解。因此,這篇演講稿,演講起來,能夠讓聽眾聽得懂,好理解。因此,這篇演講稿讀起來,有文言的言簡意賅、意味深長的特點,又有口語明快易懂、容易接受的好處。

  五、作業(yè):

  作文:寫一篇演講詞:我為什么而讀書?

【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教案】相關文章:

《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 教案(精選6篇)04-22

《在莫泊桑葬禮上的演說》教案02-25

在莫泊桑葬禮上的演說教案08-25

北京的教案09-14

《北京》教案04-08

《在莫泊桑葬禮上的演說》教案(4篇)03-02

《在莫泊桑葬禮上的演說》教案4篇02-26

《北京》優(yōu)秀教案03-26

北京教案模板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