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教案> 《觀察物體》教案

《觀察物體》教案

時間:2022-04-24 12:15:06 教案

《觀察物體》教案(通用15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觀察物體》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觀察物體》教案(通用15篇)

  《觀察物體》教案 篇1

  教學內容

  蘇教版數學(二年級上冊)第90、91頁

  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實際觀察和比較,初步體會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同一物體,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一樣的,能正確辨認從某個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能根據看到的形狀正確判斷觀察者的位置。

  2、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背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3、通過換位置觀察等活動,經歷探究知識的形成過程。

  4、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使學生在觀察物體的過程中,豐富對現(xiàn)實空間的認識,發(fā)展初步的形象思維和空間觀念,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

  教學重點:

  體驗到在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物體形狀是不同的。教學難點:辨認從不同側面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

  教具、學具準備:

  課件、玩具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趣導入

  1、師:猜一猜這是什么?

  2、公布結果。

  3、小結:大家通過抓住事物的特征猜出了這個物體,你們真了不起!剛才同學們看得都特別仔細、特別認真。用眼睛仔細、認真的看這就叫“觀察”。

  今天就來學習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物體》板書課題

  二、觀察照片,激活經驗。

  1、觀察教室照片。

 。1)談話引入,觀察照片。小朋友,你們喜歡拍照嗎?老師這兒有兩張大家最熟悉的照片,你知道是拍的哪兒嗎?(在屏幕上依次打出兩張分別從教室的前后拍的照片,讓學生進行辨認。

  (2)拍的是同一個教室為什么拍出來的樣子會不一樣呢?(啟發(fā)學生想象拍攝者的位置。)

 。3)下面的兩張照片哪張是老師站在教室前面拍攝的,另一張是在哪里拍攝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4)得出結論:同一個教室,站在不同的位置,從不同的角度去拍,得到的照片是不一樣的。

  2、“想想做做”第1題。

  下面是兩張某區(qū)第一中心小學的照片,結合我們學校的大門想一想,哪一張是在學校外面拍攝的,哪一張是在學校里面拍攝的?

  你是根據什么做出判斷的?

  3、通過剛才的學習,同學們已經學會從兩個相對的角度觀察同一個物體。

  三、觀察實物,親身體驗。

  1、觀察實物

  師:今天老師還帶來了一位小客人,它已經等不及了,請出我們的這位小客人,這是一只卡通小牛,如果從不同的位置觀察這只小牛看到的樣子又會怎樣的呢?

  下面我們就分組進行,從每一小組中請出一位小組長來示范觀察小牛,并做一回小老師,判斷從你這個位置看到的小牛是什么的樣子的?

  其他同學猜一猜,你的小組長看到的小牛的樣子是哪一張圖片,將你想到的用手勢表示出來。(如果想不出的話,同桌可以互相交流一下判斷方法。)

  請把小牛放在桌子中間,小牛的臉對著1號座位的同學。(學生分前、后、左、右四個方位坐好)

  師:你是從小牛的哪一面觀察小牛的?請問看到的小牛是什么樣子的?是幾號圖片,你的組員們選對了嗎?

  生1:我看到了小牛的正面生2:我看到了小牛的身子生3:我看到了小牛的后面

  師:左面和右面看到的一樣嗎?不同在哪里?

  2、換位置再觀察

  咱們換個位置觀察一下好嗎?請1號座位的同學到2號座位,2號座位的同學到3號座位,依次換位。

  你現(xiàn)在看到的小牛又是什么樣子的?(學生紛紛發(fā)言)。

  師:我們繼續(xù)換位置觀察,2號座位的同學到3號座位,3號座位的同學到4號座位,你在這個位置上看到的小牛又是什么樣子的?小組內相互說一說。

 。ㄐ〗M內交流完畢后,學生再次換位置觀察并交流。最后讓學生回到原位。)

  3、根據形狀判斷位置

  師:剛才我們在不同的位置對小牛進行了觀察,下面老師就來考考你。哪一組的同學看到的小牛是這個樣子的?請把你的手舉起來。(任意拿一張)

  教師邊說邊出示:

  師:xx同學,你為什么舉手了?生:因為我在我這個位置上看到了小牛的身子,而圖片上畫的也是這個樣子。繼續(xù)出示:

  師:幾號座位的同學看到的`小牛是這個樣子的?(出示小牛的側面)有錯的話要質疑學生的回答(采取辯論的方式)

  師:你們觀察得真仔細。(讓學生辨認,做法同上。)

  師:通過從不同位置對小牛的觀察,你發(fā)現(xiàn)了一個什么問題?

 。◣熒餐隙ǎ赫镜奈恢貌煌吹降男∨5臉幼邮遣煌。)

  四、應用拓展

 。ㄒ唬┚毩

  1、課本90頁小猴題。有幾個小朋友是攝影愛好者,他們在不同的位置分別給小猴照了一張照片,根據剛才的經驗判斷一下,他們拍到了小猴的哪一面,你能把每人拍的照片連一連嗎?

  2、“想想做做”第2題。我們已經知道在不同的位置看同一個物體,看到的樣子不同。生活中也常常需要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同一個物體,瞧,校園里有一輛汽車三個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觀察這輛汽車,你知道右邊的圖分別是誰看到的嗎?連一連。(學生在書上完成,指名反饋,集體校對。)

 。ǘ┎虏虏略谏钪形覀兂3龅较旅娴那樾,出示練習十五第

  3、試題。

 。ㄈ﹫D片欣賞同一事物觀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形狀就不同,本節(jié)課的內容在其他學科中也有體現(xiàn),比如說:我們語文書中就有一首詩說明了這種現(xiàn)象。

  五、全課總結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懂得了什么?

  教師小結:同一個物體,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看到的是不一樣的。我們今后在觀察物體時要注意從不同位置去觀察,在思考問題時也要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這樣得出的結論才會更加全面、更加準確。希望大家做一個勤于思考的好孩子。

  六、拓展延伸

  同學們就把你們今天的收獲帶回去,和爸爸媽媽一起觀察家里的一個物體,并和他們說一說從不同方向可以觀察到物體的什么形狀。

  七、板書設計

  觀察物體

  ↓

  不同位置

  從前面

  從側面

  從后面

  形狀不同

  《觀察物體》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進一步體會從三個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能畫出從三個不同的角度觀察到的組合物體的形狀。

  2、發(fā)展空間觀念和觀察能力,初步學會欣賞數學美。

  3、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教學重點:

  1、計算組合物體的組成個數。

  2、能畫出從三個不同的角度觀察到的組合物體的形狀。

  教學難點:

  根據組合物體的三個角度的平面圖計算組合物體的組成個數。

  教學準備:

  若干個小正方體狀的積木塊。

  教學過程:

  一、情境體驗: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師:這兩句詩說的是什么意思,大家知道嗎?

  學生自主發(fā)言。

  一座山從各個不同的角度來看會給人不同的感受,令人心曠神怡。同樣的,從不同的角度來看我們生活中的.一些建筑物,也會產生不同的效果。比如下圖中大家看到的三張水立方的照片就是從不同的角度拍攝的。

  二、思維探索(建立知識模型)

  師:構成這些組合圖形的小正方體的個數,大家會怎樣數呢?

  生:可以從前往后數,也可以從上往下數。

  師:嗯,大家的方法都很好,我們看這三個組合圖形都是兩層結構,那我們可以分層來數。

  生:第一個圖形上層有1個,下層有4個,所以總共有1+4=5個。

  師:第二個圖形有幾個小正方體呢?

  生:上層有3個,下層有5個,總共有3+5=8個。

  生:哦,我知道了,第三個圖形上層有1個,下層有5個,總共有1+5=6個。

  教學準備:老師先用積木塊搭好結構,便于學生觀察。

  師:首先,我們從正面看,你看到的圖形是怎樣的?

  生:我看到了上面有一個正方形,下面有三個正方形。

  師:能把你看到的圖形畫出來嗎?

  學生自主畫圖,老師指導。

  師:現(xiàn)在,我們換個方位,從左面看,你看到的圖形是怎樣的?

  生:我看到左邊有一個正方形,右邊有兩個正方形。

  師:請大家把你看到的圖形畫出來。

  師:從上面看,會看到怎樣的圖形呢?

  生:第一行有三個正方形,第二行有一個正方形。

  師:同學們可以動手畫出你看到的圖形。

  例3: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并畫下來。

  教學準備:老師先用積木塊搭好結構,便于學生觀察。

  教學安排:分三組學生分別完成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組合圖形,然后分別畫出所看到的圖形,最后組與組之間交換評判。

  教學準備:每個學生手上有10個積木塊。

  教學安排:同學們可以先試著對照從三個角度所看到的平面圖,動手擺積木塊,然后來驗證從正面、上面、側面所看到的圖形是否符合題目。

  師:從正面看到的圖形,我們可以猜測上層至少有1個,下層至少有4個。

  生:從上面看到的圖形,我們可以知道后排至少有1個,前排有4個。

  師:從側面看到的圖形,我們可以確定后排有2層,也就是2個小正方體,前排只有一層。

  生:綜合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確定這個組合圖形由6個小正方體組成。

  教學準備:每個學生手上有10個積木塊。

  教學安排:同學們可以先試著對照從三個角度所看到的平面圖,動手擺積木塊,然后來驗證從正面、上面、側面所看到的圖形是否符合題目。

  師:先跟大家介紹下,主視圖就是從正面看到的圖形,左視圖是從左面看到的圖形,俯視圖是從上面看到的圖形。

  師:從主視圖中,我們可以知道這個幾何體有三層,左邊至少有3個,右邊至少有1個。

  生:從左視圖中,可以知道這個幾何體分兩排,后排至少有3個,前排至少有1個。

  師:在俯視圖中,我們可以確定這個幾何體前排只有1個,后排有4個。

  生:綜合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確定這個組合圖形由5個小正方體組成。

  三、課堂總結從正面看→主視圖;

  從左面看→左視圖;

  從上面看→俯視圖。

  《觀察物體》教案 篇3

  一、教學內容

  學生在三年級(上冊)教科書中,初步學會了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物體,用圖形表示看到的形狀。本單元繼續(xù)從這些位置觀察由4個相同的正方體擺成的物體。用4個正方體能夠擺出許多形狀不同的物體,賦予本單元豐富的教學內容,既能從不同位置觀察這些物體,又能比較各個物體的視圖,還能依據的某個位置的視圖,對物體的形狀展開豐富的想象。這些活動都能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二、教材編寫特點和教學建議

  1、擺和看是例題的基本教學活動,比較視圖使活動更具挑戰(zhàn)性。

  例題十分清楚地要求:先擺一擺,再從正面、側面、上面看一看,安排先擺有兩個目的,

  一是使學生有可觀察的物體,防止以看實物圖代替看物體的現(xiàn)象發(fā)生,把觀察物體落到實處。

  二是通過擺,直觀感受物體的形狀,尤其是擺出的三個物體的形狀結構的不同。

  從正、側、上面觀察要讓學生獨立進行,因為他們已經具有這方面的能力。要一邊觀察,一邊描述看到的形狀。如從正面看左邊的物體,形狀是三個正方形組成的長方形;從上面看這個物體,三個正方形組成的長方形的左前方還有一個正方形;從側面看這個物體,形狀是兩個正方形拼成的長方形。這種描述可以用語言的形式,也可以畫出草圖說明。后一種描述可能更適宜大多數學生。分別比較三個物體的正視圖、側視圖和上視圖,使觀察物體的活動富有挑戰(zhàn)性,能激發(fā)學生認真觀察的熱情。通過比較,發(fā)現(xiàn)從正面看三個物體的形狀相同,從側面看形狀也相同,從上面看形狀不同,從而體會視圖能反映物體的形狀特點。

  “想想做做”第1、2、4題都是擺物體、看形狀、比視圖,通過變換問題維持學生的積極性。如第1題要求指出從哪面看,三個物體的形狀相同?從哪面看,形狀不同?和例題相比,給學生扶得少了,放得多了,包容了例題的內容,又高于例題的要求。又如第4題找出具有指定視圖的物體,促使學生逐個逐個地觀察,并且邊看邊對照視圖作出正確的選擇。

  2、按照視圖的要求擺出相應的物體,發(fā)展想象力。

  “想想做做”第3題用4個同樣大小的正方體,按指定的視圖擺物體。依據平面圖形想象和創(chuàng)造立體,是培養(yǎng)空間觀念的教學活動。要讓學生獨立地擺出物體,經歷“研究視圖—構思擺法—擺出物體—觀察驗證”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對研究視圖和觀察驗證這兩個環(huán)節(jié)給予調控!把芯恳晥D”是分析視圖的形狀與結構,弄清楚它是從哪面看到的形狀,從而構思擺法!坝^察驗證”是從指定的哪個面去觀察擺成的物體,它是否具有規(guī)定的視圖,通過觀察確認或修改擺出的物體。這道題里有三個小題,第(1)小題的物體只有一種擺法,第(2)(3)小題的物體可以有多種擺法。后兩小題對發(fā)展思維的靈活性、開放性以及豐富的.空間想象是十分有利的。讓學生體會擺法多樣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每人擺出一個物體,在交流中出現(xiàn)不同的擺法,通過相互觀察驗證,獲得擺法多樣的體驗。另一種方式是鼓勵學生擺出一個物體以后再嘗試其它擺法,觀察擺成的各個物體,體驗它的某個視圖都相同。選擇哪種方式教學,要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如果把兩種方式結合起來使用,效果會更好一些。

  3、對“想想做做”第5、6兩題的說明。

  這兩道題是體會實物圖中那些不容易看到或者不能直接看到的正方體。第5題左圖里有一個正方體在后面,被擋著不容易看到;右圖有一個正方體在后面的下方,不能直接看到。第6題的圖中也有類似的情況。體會這些正方體的客觀存在,有利于空間想象。兩道題的教學活動是有差別的。第5題是先看圖照樣子擺,在擺的時候體會那一個正方體的存在。第6題是先數,在數的時候感受那一個正方體的位置。

  《觀察物體》教案 篇4

 。ㄒ唬┙虒W目標:

  1、讓學生從不同方向觀察物體或圖片,能辨認并識別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狀并表述,初步感知從不同方向觀察物體結果不一定相同,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怎么看。

  2、讓學生通過猜一猜的逐步推斷,總結證明出觀察事物需全面性,能靈活運用三視圖,完成將平面圖形變換成實際圖形的操作。

  3、讓學生從物到形;再從形到物的看一看、畫一畫、擺一擺、拼一拼的操作中充分經歷、體驗,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收集信息的能力。

  4、讓學生通過欣賞、描繪實物的平面圖片,互相交流所得,在感悟事物形體不同方向美的同時提升學生空間想象能力和審美能力。

  (二)教學準備:課件、練習紙、水壺、積木

  (三)教學過程:

  一、 初步感知:

  1、觀察導入:

 、、孫老師給一位小朋友拍了一些照片,你知道這張照片攝影師站在這位小朋友的哪里拍的?

 、、板書并講述:(前面)從前面我們看到了這位小朋友的正面,你從正面主要看到了什么?(臉、兩根辮子)

  2、展開:

 、、提問:攝影師還能站在哪里拍?(隨機展示圖片)

 、、板書:(左右;上面;后面)

  ⑶、說說:你主要看到些什么?

  重點說說(左右):為什么只能看到一只眼睛了?看到的這一只眼睛是同一只眼睛嗎?為什么現(xiàn)在看不到中隊長標志了?……

  3、小結:

 、拧⑼瑫r出示五張照片

 、啤⑻釂枺何覀儚那、后、左、右和上面觀察了這位小朋友,發(fā)現(xiàn)從這些不同的方向看的結果都各不相同。

  ⑶、揭題:今天我們就來研究“怎么看?”

  4、欣賞:

 、、導入:我們先來欣賞一些照片,你最喜歡哪一張就請你說說是怎么拍的,好嗎?

  ⑵、隨機回答

  ⑶、小結:我們從各種不同方向看到了這么多的照片?你看到你的桌面上有什么?

  二、物到形的探究:

  1、自由玩一玩:同桌兩人可以看一看、玩一玩水壺。

  2、布置要求:你覺得怎么擺好,請你擺好就不能再動了!

  ⑴、畫一畫:同桌兩人分工合作把你看到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上面的樣子分別畫到小畫紙。

 、、強調:如果我要畫壺的后面怎么辦?(人可以走動,壺不動)

 、、匯報:(實物投影展示)說說你畫的形狀?

  強調問問壺相對面的不同點?

 、取⒉聹y:根據這組小朋友提供的信息,你能猜出他們的壺是怎么擺的?

  三、形到物的探究:

  1、猜一猜:

 、、 導入:你們都猜的那么棒,孫老師也想請你來猜一猜!我用6個立方體搭了一個圖形,從上面看能看到3個正方形,(出示 )你猜我是怎么拼的?

 、、反饋學生作品(肯定學生的不同拼法!)

  強調提問:第一排只有一個(或兩個)立方體,怎么也能看到3個正方形呢?

 、、增加條件:我這個圖形從上面看是3個,從右面看也3個正方形,(出示 ),那我到底是怎么拼的呢?

  ⑷、反饋學生作品。(注意為了符合右面的情況把上面改錯的形式)

 、、增加條件:從前面看是這樣的,你猜到了嗎?(出示: )

  ⑹、小結:在觀察事物的時候,只看一面是不夠的,應該全面仔細。

  2、請你來做小考官:

  ⑴、導入:你們想不想象孫老師一樣畫下來,讓別人來猜一猜你搭的是什么?

  ⑵、布置:請用6個小立方體來搭一搭,并在你的小畫紙上畫出你從三個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狀,讓其他同學來猜,好嗎?

  ⑶、學生操作并展示,其他學生拼完由學生獨立判斷正誤。

 、取⒖偨Y:我們收集了小考官提供的信息,就可以解決問題,看來,別人提供的信息資源十分有用,我們可要好好利用。

  四、總結:

  1、今天我們一起研究了什么?那你知道該怎么看了嗎?

  2、講述:我們不管觀察什么都可以從不同的方向去看,多聽聽信息,發(fā)揮自己的想象,這樣就會有更多的收獲!

 。ㄋ模┙虒W板書:

  怎么看?

  全面

  不同方向 收集信息

  前 后 左 右 上

 。ㄎ澹┰O計意圖:

  基礎教育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啟動以后,各位老師都對新課程的理解轉化為行動,小學數學教案《怎么看》。新課標關注學生的`興趣與經驗,精選學生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努力改變課程內容繁、難、偏、舊的現(xiàn)狀,密切教科書與學生生活以及現(xiàn)代社會、科技發(fā)展的聯(lián)系,打破單純地強調學科自身的系統(tǒng)性、邏輯性的局限,盡可能體現(xiàn)義務教育階段各學科課程應首先服務于學生發(fā)展的功能。在數學學科中就增加對日常生活和社會生活中圖形與空間、統(tǒng)計與概率等現(xiàn)實問題的探究。這節(jié)課學習探究的內容就是由此而拓展出來的。

  由于課程標準最終是要檢驗學生是否達到了預期的學習結果,而不是教師有沒有完成某一任務或是某一標準,因此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讓學生從不同方向觀察物體或圖片,能辨認并識別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狀并表述,初步感知從不同方向觀察物體結果不一定相同,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

  2、讓學生通過猜一猜的逐步推斷,總結證明出觀察事物需全面性,能靈活運用三視圖,完成將平面圖形變換成實際圖形的操作。

  3、讓學生從物到形;再從形到物的看一看、畫一畫、擺一擺、拼一拼的操作中充分經歷、體驗,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收集信息的能力。

  4、讓學生通過欣賞、描繪實物的平面圖片,互相交流所得,在感悟事物形體不同方向美的同時提升學生空間想象能力和審美能力。

  其中1、2主要是結果性目標(即知識技能目標);3、4兩條主要是體驗性目標。在本教學活動中,加強過程性、體驗性目標,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合作探究、獨立思考。盡可能改變單一的記憶接受、模仿的被動學習方式,發(fā)展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如在導入中從同學的一組照片入手,比較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學生能從以往的生活經驗中找到學習的切口處,打開學生投入學習的積極性,擺正有困難學生對學習的平常心。接著的一組以動物為主的照片欣賞,既是對知識的鞏固練習,又能加深學生對學習興趣的濃度,提升對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狀的表述,特別體現(xiàn)在鴿子圖中。由于鴿子站立的方向不同,對同一攝影師來說看到的鴿子面也各不相同,能更好地建立學生的空間觀念。

  學習的主體在于從物到形的探究(即通過觀察壺合作作圖)和從形到物的探究(即看圖猜壺的擺法和看三視圖猜積木的拼法)。學生剛拿到壺其實十分想去摸一摸,為避免畫壺時學生隨意改變壺的方向,探究之前干脆讓大家痛快地動一動。學生在動的同時其實既解決了以上矛盾,也是觀察壺結構的過程,為下一步的畫提供更有利的條件。同桌分工合作畫壺,既能節(jié)約有限的時間,畫完之后同桌又能交流自身意見,更好地起到互相幫助提醒的作用。正因為有之前的玩壺、畫壺,為看圖猜壺的擺法這一過程做了較好地鋪墊,學生有了經歷才能憑借已有的空間觀念來擺?慈晥D猜積木的拼法是看形猜物的提升。先由逐步看單一方向,逐漸由各種不同的形狀演變到單一的形狀,總結出看事物的全面性。教師引導學生自己出題考考同學更能讓學生有學習的融洽感和成功感,更能體現(xiàn)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而整堂課在學習中教師的臨場應變和評價十分重要,還值得繼續(xù)探究!

  《觀察物體》教案 篇5

  教學內容:

  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和立體圖形。 教學目標:

  知識點:

  1、使學生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2、通過觀察、操作,判斷所給圖畫是從什么位置看到的。

  3、通過觀察、操作,能根據一個方向觀察到的圖形猜測可能是什么物體。

  能力點:通過以上活動,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德育點:使學生學會欣賞數學美,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1、讓學生認識到,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同一物體,觀察到的物體形狀是不同的,并通過觀察和空間想像判斷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形狀。

  2、辨認簡單物體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到的形狀,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難點:體會到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

  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學課時:3課時。

  《觀察物體》教案 篇6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67頁觀察物體。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到的物體的樣子是不一樣的,知道要全面的了解物體的特征需要從不同的角度來觀察。

  2、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觀察物體的興趣和熱情。

  【教學重點】

  使學生掌握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的方法,學會從不同角度辨認物體。

  【教學過程】

  一、 激發(fā)興趣,導入新知。

  二、師生互動

  1、師:十一長假剛剛過去,在國慶節(jié)期間,楊老師去了一趟天安門,在那里老師又一次看到了許多有名的建筑物,我把它們拍攝了下來,你們想看看嗎?

  提問: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建筑物嗎?

  課件演示、依次呈現(xiàn):

  2、提問:為什么同樣是人民大會堂你們卻沒有說出來呢?或:為什么看上去不一樣的兩張照片,你們卻說的是同一個建筑物呢?

  3教師小結:看來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同一個物體,我們看到的樣子是不同的。那么今天就一起來研究怎樣從不同的方位來觀察物體。板書:觀察物體

 。己玫拈_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師利用十一長假在天安門拍攝的照片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了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同時,潛移默化的讓學生感知到同一個物體從不同的角度來觀察,我們看到樣子是不一樣的。)

  三、 觀察思考,探究新知。

  1、創(chuàng)設情趣,觀察物體。

  師:老師還有許多攝影作品,你們想看看嗎?請你們看看這是什么?

  課件演示、依次呈現(xiàn):

  出示實物:果真是一個沉甸甸的存錢罐兒。

  提問:你們開始為什么會說它是球呢?

  你有什么話要提醒大家嗎?

  師:看來要想全面的了解物體的特征,需要我們從不同的方向來觀察。

  板書:不同方向

  提問:我們都可以從哪幾個方向來觀察物體?

  (通過猜測,讓學生產生質疑,引起討論。從而使學生理解并總結:要全面的了解物體的特征需要從不同的角度來觀察。)

  2、聯(lián)系實際,觀察物體。

 。1)課件呈現(xiàn)不同角度的`汽車照片:

  (2)提問:你看到的是汽車的哪一面?說一說你是怎樣知道的。

 。(lián)系學生實際,觀察物體。進一步使學生感受到同一物體的不同面,我們看到的樣子是不一樣的。)

  3、親身實踐,觀察物體。

 。1)說一說:如果我想請你們?yōu)槔蠋熣諒堈嫦,你應該站在什么位置?/p>

 。2)站一站:如果我想請你們?yōu)槔蠋熣諒垈让嫦,你應該站在什么位置?/p>

 。3)照一照:請你們?yōu)閄X同學照一張側面像,左右兩位同學分別拍攝。

 。4)猜一猜:出示剛剛拍攝的兩張照片,說一說分別是由誰來拍攝的?為什么?請大家站過來看一看你們說的對不對。

 。5)找一找:有一位阿姨,她照了一張像,可是底版丟失了,請你找一找可能是哪一張?說說為什么。(這四張底版都可能是,因為他們是從不同角度給這位阿姨拍攝的。)

 。ㄍㄟ^說一說、站一站、照一照、猜一猜、找一找等活動,再次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進一步感受新知。)

  4、引導探究,深入理解。

  師:小亮、小明和小紅他們也在觀察物體,他們在看什么呢?

  出示課件:課本P67例一恐龍圖

  提問:下面這些圖分別是誰看到的?為什么?請大家說說理由。

  (由于學生有了前面的親身實踐活動,所以很容易就能判斷出表中的三幅圖分別是由誰看到的。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使學生由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培養(yǎng)了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5、小結: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知道在觀察物體時,都可以從哪幾個方向來觀察呀?板書:前面 后面 側面

  四、 解決問題,運用新知。

  1、畫一畫。

 。1)師:你們學的這么好老師發(fā)給你們每組一個小獎品,請小組成員一起觀察;ハ嗾f一說,你坐在小獎品的哪一面,都看到些什么?

 。2)請你們把觀察到的樣子試著畫一畫。

 。3)展示評價學生作品。

 。ㄗ寣W生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學會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物體是什么樣的,并通過簡單的線條把看到的物體描繪出來。展示評價學生作品時,讓學生說一說每幅畫是在什么位置觀察并畫出來的。此環(huán)節(jié)讓學生經歷了看物畫圖和看圖找物兩種不同的學習活動。)

  2、游戲。

  課件依次呈現(xiàn)一位老師不同角度的照片(后面?zhèn)让媲懊妫赫埬銈儾乱徊滤钦l?

  師:平時照相為什么一般選擇正面或側面照?

 。ńo學生設置猜一猜、認一認的游戲,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再次領悟到認識物體的全貌要從多角度來觀察。)

  3、做一做。(課本P67做一做 )

  師:請你們仔細辨認這三位同學觀察到的畫面各是哪幅圖,用線連一連。

 。ㄍㄟ^學生的獨立觀察、獨立思考,檢查學生對新知的掌握情況,使學生的學習落在實處。)

  4、總結。

  師:說一說,今天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在日常生活中你們發(fā)現(xiàn)有哪些地方會用到從不同角度來觀察物體的這一觀察方法呢?

 。(lián)系生活實際,使學生真正體驗到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5、課后延伸。

  師:老師還拍攝了幾張我們校園的照片,你們看,這是哪兒?課件呈現(xiàn)一些校園設施的照片。我們的校園漂亮嗎?

  請同學們在課下找一找這些照片是老師站在什么位置從哪個角度去拍攝的。

  《觀察物體》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給合生活實際,經歷分別將眼睛、視線與觀察的范圍抽象為點、線、區(qū)域的過程, 感受觀察范圍所觀察點,觀察角度的變化而變化,并能利用所學的知識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xiàn)象。

  2、通過觀察、操作、想象等活動,發(fā)展空間觀念。教學重難點: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能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現(xiàn)象。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出示猴子爬上樹張望墻里桃子的情境,這一具有趣味性的學習內容。

  啟發(fā)學生將眼睛抽象成數學中的“點”,將視線抽象為數學中的“線”,需要學生有一定的抽象能力。教學時,要鼓勵學生在想象的過程中,實際動手畫一畫,畫出草圖。在此過程中,學生也將體會到隨著觀察點的變化,觀察范圍也在發(fā)生變化,小猴爬得越高,看到的桃子越多,這正是運用了所學的數學知識解釋了生活中的一些現(xiàn)象。

  二、通過試一試練習,

  第1題:將電燈和桿子的`上端看做兩點,過這兩點畫線。同樣高的桿子離路燈越近,影子就越短。可以讓有興趣的學生量一量,算一算,告訴他們影子的長短與桿離路燈的距離存在一定的數量關系,這一點要到初中學習了相似三角形以后才能學習到。通過這個問題,學生再次體會到可以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xiàn)象。

  第2題:如果客車繼續(xù)向前行駛,那么他所能看到的建筑物B的部分將逐步縮小?梢援嫵隹蛙囋诓煌奈恢脮r司機能看到的建筑物B的部分。行駛到位置②時。司機看不到建筑物B了,因為被建筑物A擋住了。根據學生的實際,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進一步思考當車繼續(xù)向A行駛時一直到過了建筑物A,所觀察到的建筑物B的部分的變化。

  第3題:對學生具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教師應給予指導。實踐活動:鼓勵學生親身實踐,盡量運用所學的知識解釋看到的現(xiàn)象。即使有些解釋不了,也能激發(fā)起他們的好奇心,為今后的學習奠定基礎。

 。1)在黑夜里把一個球向電燈移動時,球的影子逐漸變大。學生只要從大小上說明即可,對感興趣的學生,教師可以鼓勵他們進一步觀察。實際上,只有當球在電燈的正下方時,影子才是圓形,當偏離時,會形成橢圓,拋物線,雙曲線,這也可以讓學生實際做一做。由此可以看出圓、橢圓、拋物線、雙曲線之間的聯(lián)系。但對形狀變化的說明不作基本要求。

  (2)可以從影子長度的變化去觀察,走向路燈時影子會變短。

  觀察物體:“搭一搭”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小學六年級數學上冊77頁 “搭一搭”

  【教學目標】

 。1)能正確辨認從不同方向(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立體圖形(5個小正方體組合)的形狀,并畫出草圖。

 。2)能根據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平面圖形還原立體圖形,進一步體會從三個方面觀察就可以確定立體圖形的形狀,能根據給定的兩個方向觀察到的平面圖形的形狀,確定搭成這個立體圖形所需要的正方體的數量范圍。

  【教學重難點】如何引導學生進行空間圖形的平面和立體想象找出被遮擋住的小立方塊。

  【教具準備】小立方體(學生用), 大立方體(教師用), 比賽記錄紙(每小組一張)。

  教學前準備:(學生每四人一組)。

  【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過程說明

  一、從不同方向(正面、側面、上面)觀察立體

  圖形(5個小正方體組合)的形狀。

  1、創(chuàng)設“比賽”情景一 開展比賽,激發(fā)學生

 。1)觀察由5個小正方體搭成的立體圖形的形狀 學習興趣。

 。ㄒ(guī)則,無遮擋)

 。2)想一想,從正面看是什么形狀,從側面、 從比較簡單的無遮擋實

  上面看呢?又是什么形狀? 物入手,發(fā)現(xiàn)實物與觀察到的圖形之間的聯(lián)系,發(fā)展學生空間觀念。

 。3)畫一畫

 。ㄉ鷨为毊嫵鰪恼、側面、上面觀察到的和想象的立體圖形) 創(chuàng)設生與生交流環(huán)境

 。4)同組同學交流對比,討論修改后完成比賽記 再到師與生交流環(huán)境錄紙項目一 。 最終實現(xiàn)交流互動。

  (5)各組代表上臺投影展示本組比賽作品。

  (6)師:你們畫出的從三個不同方向看到的圖形 充分體現(xiàn)學生個性,

  與看到的立體圖形符合嗎?說說理由。 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

  生:

 。7)師:這個立體圖形是個長方體,從正面看和

  從上面看或從側面看都沒有被遮擋小立方體,所以

  就比較直觀,容易觀察和想象其不同方向的形狀。

  《觀察物體》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到,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同一物體,觀察到的物體形狀是不同的,并通過觀察和空間想象判斷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形狀。

  2、初步滲透局部與整體的關系。

  教學重點、難點:使學生認識到,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同一物體,觀察到的物體形狀是不同的,并通過觀察和空間想象判斷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形狀。

  教學工具:三個玩具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師:同學們,今天咱們一起來學習怎樣觀察物體。在學習新課之前,我們先來看個故事。(電腦演示“盲人摸象”的故事情節(jié))你們知道路旁的人為什么笑嗎?

  生:盲人摸到的分別是大象的牙齒、耳朵、腿和尾巴。 (他們摸到的是大象的一個部分。 )

  師:對,盲人摸的是大象的一個部位,所以都說不準大象的全貌。

  二、觀察實物,傳授新知

  師:了解一個物體的全貌,除了用摸,還有什么方法?

  生:可以用看的方法。 生:可以用觀察的方法。

  師:請同學們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觀察桌面上的小汽車,然后說一說你看到的是小汽車的什么部位。

 。ㄉㄟ^觀察,在小組內自由述說自己看到的小汽車部位)

  生:我看到的是小汽車的車頭。(該生拿起小汽車指著說)

  師:其余小組也是看到小汽車車頭的同學請站起來。(生一一站起來)

  生:我看到的是車尾。 生:我看到的是車的左側面。 生:我看到的是車門。 ……

  師: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屏幕顯示三個小朋友在不同位置觀察小汽車的情境,并給出三幅不同形狀的圖形),小剛他們也在觀察小汽車,他們看到的是小汽車的什么部位,是第幾幅圖呢?

  生:(充分討論交流后)小剛在車的前面看到車頭,是第一幅圖;小紅看到的是車的側面,是第三幅圖;小強在車的后面,看到的是車尾,是第二幅圖。

  師:這幾個小朋友站的位置相同嗎?看到小汽車的形狀一樣嗎?

  生:他們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狀也就不一樣。

  師:小紅想到高處去看看小汽車,于是她乘熱氣球飛上天空。(屏幕顯示小紅乘熱氣球飛上天空的情境和三幅不同形狀的圖形)她現(xiàn)在是從什么位置觀察小汽車的?

  生:小紅是從上面觀察小汽車的。

  師:她看到的是什么形狀呢?請選擇正確的圖形。

  生:(獨立思考后,全體學生舉手示意)小紅看到的是第二幅圖。

  師:第二幅圖中的大、小長方形是小汽車的什么部位?

  生:(通過觀察汽車實物)小長方形是車頂,大長方形是車的身子。

  師:除了從上面觀察小汽車,還可以從什么位置去觀察呢?

  生:可以從下面觀察小汽車。

  師:請拿起小汽車,從下面觀察,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生自由活動觀察)

  生:我看到了車輪。 生:我看到了車底。

  師:通過剛才的學習,誰來說說我們怎樣去觀察一個物體。

  生:從物體的前、后、左、右、上、下面去觀察。 生:可以從不同的位置去觀察物體。

  師: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看到的形狀是怎么樣的?

  生:從不同的位置去觀察,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三、分層練習,鞏固提高

  師:同學們觀察得非常仔細,大家都知道了怎樣去觀察物體,那么請你們來認一認(屏幕顯示物體其中的一個側面),這是什么物體? 生:這是一架飛機。

  師:同學們判斷得真準確。你們看到的是飛機的什么面? 生:是飛機的前面。

  師:(將飛機轉動一個角度)這又是飛機的哪個面? 生:這是飛機的后面。

  師:那你們知道飛機的左翼和右翼在哪里嗎?請你們用小手來表示。 (生把左、右手舉起來表示飛機的左翼和右翼)

  師:同學們都知道飛機的左右翼了,那你們來觀察(繼續(xù)轉動飛機),這又是飛機的哪個面?

  生:這是飛機的右面。

  師:對。那這是飛機的哪個面(繼續(xù)轉動飛機)? 生:(全體回答)這是飛機的左面。

  師:同學們都說對了。(屏幕顯示另一個物體的側面)這又是什么物體? 生:這是洗衣機。師:你們都同意嗎? (全體學生點頭示意)

  師:這又是什么物體呢?(屏幕里顯示一個動物的背面圖)生:這是一只鴨子。 生:是一只鵝。

  師:我們來認一認,這到底是什么動物。(把動物換個角度) 生:(觀察后)原來是一只鴨子。

  師:我們再來猜一猜,這是什么呢?(屏幕顯示手提電腦的背面圖)請大家分小組討論一下。

  生:這是沙發(fā)。 生:這是黑板。 ……

  師:大家都發(fā)表了自己的意見,但意見不太一致。你們能想出什么好方法,讓大家知道這究竟是什么物體嗎? 生:(沉默一會兒)轉轉物體。

  師:就按你們說的方法。(轉動物體,出現(xiàn)不同角度) 生:是手提電腦。

  師:在觀察物體時,要注意什么? 生:不能只看一個面。 生:要從不同位置去觀察。

  師:同學們說得非常準確,觀察物體要全面,要從不同角度、不同的位置去觀察,不然就會鬧出“盲人摸象”的笑話。下面,請同學們用剛剛說的觀察方法從不同的位置觀察桌面上的茶壺,把看到的形狀用動作表示出來。

 。ㄉ中〗M進行活動,從不同位置觀察的學生用不同的動作演示給小組的其他同學看,教師巡視,組織、指導學生)

  師:有4個小朋友也在觀察茶壺。(屏幕出現(xiàn)4個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觀察茶壺,并在旁邊畫有4幅不同形狀的圖形)他們看到的是哪幅圖,請同學們邊小組討論邊連線。

  生:戴頭花的小女孩看到的是第一幅圖。 生:短頭發(fā)的女孩看到的是第三幅圖。

  生:穿綠衣服的男孩看到的是第四幅圖。

  師:還可以怎樣觀察? 生:從上面和下面觀察。

  師:看到的又是什么形狀? 生:(分小組觀察)從上面看到的是茶壺蓋、茶壺嘴和壺把,從下面看到的是壺底。

  師:大家觀察得都很仔細。同學們,你們喜歡畫畫嗎?(出示一座小房子實物)請大家觀察這座小房子,把從不同位置看到的房子的形狀畫下來。

 。ㄉ中〗M離開位置進行繪畫活動。活動結束后,教師展示學生畫得好的作品)

  四、布置作業(yè):隨堂練習

  美麗的對稱圖形(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 使學生初步認識對稱物體的特點。

  2、通過操作,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

  3、通過觀察、討論、創(chuàng)作使學生體會軸對稱圖形的美,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

  教具準備:

  1、教師準備剪刀,蠟光紙。

  2、學生準備剪刀,蠟光紙,各種已學過的平面圖形(同桌合一套),小樹、衣服圖形。

  教學過程:

  一、初步認識軸對稱圖形:

  1、電腦出示軸對稱圖形:蝴蝶、紅心、書、樹葉、剪刀、天平。

  2、初步感知:

 。1)教師:這些圖形好看嗎?你能說說這些圖形有一個怎樣的共同特征嗎?

  (2)教師:通過觀察,我們發(fā)現(xiàn)這些圖形的左右兩部分或者上下兩部分是完全一樣的,結論:這些圖形的兩部分都是完全一樣的。

  二、揭示課題:

  1、教師:這些圖形都有一個共同的.名稱,叫對稱圖形。同時出示課題:對稱圖形。

  2、教師: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學習對稱圖形。

  三、認識對稱圖形:

  1、發(fā)現(xiàn)特征:

  (1)教師:松樹圖和衣服圖是軸對稱圖形嗎?你們是怎么想的?

  (2)學生交流,并及時揭示軸對稱圖形的特征:

  A這兩個圖形都是軸對稱圖形。可以通過對折來驗證。

  B對折后發(fā)現(xiàn)折痕兩側的圖形是完全一樣的,并且完全重合。

  2、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揭示概念,并由電腦顯示:

  如果一個圖形沿著一條直線對折,兩側的圖形能夠完全重合,這樣的圖形就是對稱圖形。

  3、舉例找生活中的對稱圖形和物體:

 。1)教師:我們現(xiàn)實生活中有很多物體是對稱的,你能舉例說說嗎?

  (2)進行交流,學生可能說到的有:人體表面、臉、衣服、鞋子、黑板的表面、講臺、課桌、窗、門、汽車、飛機等等。

  四、認識對稱軸:

  1、教師提問:怎樣判斷一個圖形是不是軸對稱圖形呢?(看它對折后能不能完全重合)

  2、教師:這條折痕所在的直線是很重要的,因此人們給它起個名字叫“對稱軸”。

  3、找出對稱軸:

  (1)指一指小樹圖和衣服圖中的對稱軸各是哪一條?

 。2)指出第一部分中各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并由電腦顯示。

  五、判斷軸對稱圖形、找出對稱軸:

  1、平面圖形:

 。1)教師:我們已經認識了很多平面圖形,大家一起來找找“做一做”中的這些圖形中有哪些是對稱的?

 。2)是對稱圖形的畫出他們的對稱軸

  2、練習:

  教師:我們每天都要接觸數字0、1、2、3、4、5、6、7、8、9,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數字中哪些是軸對稱的,它們的對稱軸各有幾條。

  要求學生獨立進行判斷,然后再進行交流驗證。

  六、創(chuàng)作軸對稱圖形:

  1、練習十五第3題

  你能按對稱軸畫出另一半嗎?

  2、即興創(chuàng)作:

  教師:我們生活中有很多東西都是軸對稱的,剛才同學們已經舉了很多例子了,我想大家肯定也希望自己能像設計師一樣,用靈巧的雙手來創(chuàng)造美麗的軸對稱圖形來,是嗎?

 。1)教師示范創(chuàng)作:將事先準備的彩紙拿出,對折后剪“雪人”。

  教師:大家可以像老師一樣剪;更可以發(fā)揮你們的想象力,創(chuàng)作其它的作品。老師相信同學們的作品會比老師的更美、更漂亮。

 。2)教師播放旋律優(yōu)美的音樂,學生進行創(chuàng)作。

 。3)優(yōu)秀作品展覽。

  七、課堂總結

  教師:今天大家創(chuàng)作的圖形都有一個怎樣的共同名稱呢?你能說說對稱圖形都有怎樣的共同特征嗎?你還有什么要向大家說的嗎?

  教師:軸對稱圖形真的很美麗,因此被廣泛運用于服裝、家具、交通工具、建筑等各方面的設計中。老師希望大家能在新年來臨之際,能運用今天所學的知識把我們環(huán)境布置更美麗!

  八、布置作業(yè):課后四人小組合作,創(chuàng)作對稱圖形

  鏡像對稱(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觀察直觀圖,再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經驗,能直觀分析對稱的兩邊圖形有什么關系。

  2、通過活動使學生體會鏡像對稱的性質:照鏡子時,物體與像的上下、前后相對位置相同,左右相對位置正好對換。

  教學重點、難點:

  使學生通過觀察直觀圖,再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經驗,能直觀分析對稱的兩邊圖形有什么關系。

  教學工具:

  1、教師準備數字卡片,時鐘,一面大鏡子

  2、學生準備小鏡子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在舞蹈房上數學課,大家一定覺得很奇怪。不過,聽完老師的一個故事以后,你們就會明白,為什么要到舞蹈房來上課。

  故事:從前,森林里住著一只大老虎,他可兇了,見著小動物就要吃他們。有一天,一頭小羊在森林里迷路了,他走啊走啊,誰知道遇到了這只大老虎。老虎惡狠狠的對小羊說:“我要吃了你!” 這時,小羊急中生智,對老虎說:“老虎先生,您不能吃我,因為我正要到另一頭老虎先生的家里去,他也要吃我!袄匣⒁宦,氣壞了:“什么?你帶我去找他,我要給他點厲害瞧瞧!” 小羊把老虎帶到了一條河邊,指著河里的“老虎”說:“你看,他就在哪兒呢!”老虎一聽,朝河里看去,果然有一只大老虎在“惡狠狠”的盯著他,老虎“啊嗚”一聲撲過去,掉進河里,被活活的淹死了。

  二、初步感受

  師:同學們,老虎看到的究竟是什么?生:是他自己的倒影。

  師:對!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就可以看見這種現(xiàn)象,看到“一模一樣”的自己,你能舉個例子嗎?生:走在街上,櫥窗里;鏡子里;擦的很亮的家具里;河里;玻璃窗里……

  師:大家說的都對,現(xiàn)在請大家看前面的這一面大鏡子,你能告訴老師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xxx;我看到了老師;……

  師:現(xiàn)在請注意看鏡子里的老師,老師向前走一步,鏡子里的“老師”怎么樣?

  生:也向前走一步。

  師:我向后退一步呢?生:鏡子里的老師也向后退一步。

  師:現(xiàn)在我左手拿筆,右手拿紙,鏡子里的老師左手拿什么?右手拿什么?

  生:兩種意見:①左手拿筆,右手拿紙

  ②右手拿筆,左手拿紙

  師:現(xiàn)在出現(xiàn)了兩種意見,那么好,我請出兩個同學作為兩種意見的代表,來玩一個游戲,一個做自己,另一個做鏡子里的人。

 。ㄓ螒蚪Y束后)

  師:現(xiàn)在我們在來判斷一下,鏡子里的老師左手拿什么?右手拿什么?

  生:左手拿紙,右手拿筆

  師:所以,鏡子里面的和鏡子外面的前后—(相同)左右—(相反)那么上下呢?(相同)

  三、鞏固練習

  1、練習十五第5題

  哪個是你在鏡子里看到的樣子?圈出來反饋糾正

  2、看鏡子說數字

  1) 上一個同學,看著鏡子報數字:1,5,7,2,8,0,9,4,3,6

  2) 位數:23,45,25,87,47,16,90,57,58

  3、完成練習十五看鏡子寫數字

  4、看鏡子寫時間,反饋

  四、布置作業(yè):

  玩鏡面游戲;隨堂練習

  《觀察物體》教案 篇9

  教學內容:

  教材第2頁例1,完成教材第3頁練習一第1、2、4、5題 第 1 課時 課型 新授

  教學目標 :

  1、結合現(xiàn)實生活,通過具體觀察活動,使學生能體驗從正面看到的平面圖形,它的實物圖可以有多種擺放方式。

  2、學生能通過從正面看到的平面圖形畫出不同擺放方式的小正方體。

  3、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發(fā)展空間觀念,初步學會欣賞生活中的數學美。

  4、在活動中培養(yǎng)數學學習熱情以及良好的交流、合作習慣。

  教學重點:

  能從正面看到的平面圖形畫出不同擺放方式的小正方體

  教學難點:

  能從正面看到的平面圖形畫出不同擺放方式的小正方體

  教具準備:

  課件,小正方體積木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師:同學們都喜歡玩積木嗎?下面我們來玩一個搭積木的游戲。請用手中的4塊積木搭一個你喜歡的形狀。誰來展示一下你的擺法?

  生展示不同的擺法。

  師:通過剛才的游戲,老師發(fā)現(xiàn)同學們越來越喜歡動腦筋了,大家探索出了這么多有趣的擺法。老師真為你們高興!這一節(jié)課希望大家積極動手動腦,我們來繼續(xù)探索《觀察物體》中的奧秘,好嗎?(板書課題)

  二、新課講授

  1、出示教材第2頁例1

 。1)師:看同學們剛才學得真好,我又給大家提供了一個玩積木的.機會(出示課件):現(xiàn)在有四塊積木,如果我想擺出從正面看是這一形狀(如圖),

  應該怎樣擺?有幾種擺法?

  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合作解決這一問題。

  教師巡視指導。

  師:剛才老師發(fā)現(xiàn)好多小組都在積極嘗試多種不同的擺放方法,這種探索精神非常好,有誰愿意到講臺上,向大家介紹一下你們小組集體的智慧成果?

  生擺

  師:誰還有不同的方法?生擺

  師:電腦出示六種基本擺法,同時指出在這六種方法的基礎上再進行移動,就延伸出了多種擺法。

 。2)如果再加一個小正方體,要保證從正面看到的形狀不變,你可以怎樣擺?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合作解決。

  教師巡視指導。

  學生展示成果。

 。3)同學們真棒!想出了這么多種擺法,你們能嘗試著找到一個如何擺放的規(guī)律嗎?可以討論。

  生討論交流得出:先照圖用三個小正方體擺好從正面看到的基本形狀,然后余下的一個正方體可以擺在原來物體的前邊或后邊,都可讓正視圖保持不變。如果擺在前邊,從正面能看到這個正方體,它必須與原來物體里的正方體對齊著擺;如果擺在后邊,從正面不能看到這個正方體,它既可以與原來物體里的正方體對齊著擺,也可以不對齊著擺。

  三、課堂作業(yè)

  完成教材第3頁練習一第1、2、4、5題。

  四、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從正面看到的平面圖,它的實物圖有多種擺放方式,你學會了嗎?你還有什么收獲呢?

  五、課后作業(yè)

  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練習。

  板書設計:

  觀察物體

  《觀察物體》教案 篇10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數學(二年級上冊)》第67頁。

  教學目標:

  1、正確辨別從不同位置(正面、側面、背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2、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

  3、借助動手操作,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同伴合作意識。

  4、聯(lián)系生活實際,使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

  5、幫助學生樹立從小仔細觀察事物,認真思考的好習慣。

  6、對學生進行保護珍稀動物、關心集體的情感教育。

  教學重點:

  在實際的觀察活動中,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

  教學難點:

  辨認從不同側面(左側面、右側面)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

  教學準備:

  自己制作的課件、玩具恐龍5只、雕塑照片20張,數碼照相機一臺。學生8人一組圍桌而坐。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感知

  1、從實際切入。

  激趣:小朋友們,你們照過相嗎?哪位同學給別人照過相?老師今天帶來了一臺照相機,誰想給大家拍照呢?(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拍照。)

  談話:你可真像個小攝影師!同學們想不想看看他拍的怎么樣。ń處煵僮鳌⑵聊怀鍪緞偛旁诓煌恢门臄z的照片。)

  提問:大家覺得拍的怎么樣?你最喜歡哪一張?這張他是站在什么地方拍的?拍的是這位同學的哪一面呢?(學生討論、回答,課件點擊,對應的照片放大。)

  生1:我最喜歡正面的,站在她的前面,拍的是她的正面。

  生2:我最喜歡側面的,站在她的旁邊,拍的是她的正面。

  2、導入新課。

  講述:同學們說的真不錯,要想拍出好照片,就要仔細觀察物體,找到最佳位置才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觀察物體。(出示課題)

  [設計說明: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拍照活動巧妙引入,新穎有趣,充分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立刻進入了學習的狀態(tài),讓學生初步感知新知。]

  二、師生互動、探究新知

  1、構建新知。

 。1)本位觀察:

  談話:(出示玩具恐龍)這是什么?你們知道都有哪些恐龍?大家看,老師手里的這只恐龍是什么樣子的?

  生1:背上有尖尖的刺,鋒利的牙齒,白白的肚皮,手細細的,有尖尖的爪子。

  生2:眼睛是翹起來的,樣子很兇猛。

  要求:老師為每一組也準備了一只恐龍,請每個同學仔細觀察,你看到了這只恐龍的哪一面,是什么樣子?(課件出示從正面、左側面、右側面、背面拍攝的恐龍照片。)

  提問:你看到了什么?和屏幕上的哪張照片是一樣的?

  生1:我看到了正面,它有尖尖的爪子、粗粗的腿。和第二幅圖是一樣的。

  生2:我看到了側面,它有粗壯的腿。和第四幅圖是一樣的。

  生3:我看到了背面,它有尖尖的刺。和第一幅圖是一樣的。

  談話:同學們觀察的真仔細,老師想統(tǒng)計一下人數,請看到恐龍正面的同學站起來?吹絺让娴耐瑢W也站起來。沒有站起來的同學,你們看到的是哪一面?

 。2)換位觀察:

  要求:聽老師口令,全體起立。請每組同學按照順時針的方向(教師做手勢表示)走到本組的下一張位子上去。你們現(xiàn)在看到的恐龍的形狀和剛才一樣嗎?那你現(xiàn)在看到了恐龍的那一面?

  生1:我看到了側面,剛才看到了前面。

  生2:我看到了背面,剛才看到了側面。

  質疑:為什么大家現(xiàn)在看到的和剛才不一樣呢?這是怎么回事?(學生討論,交流。)

  生1:我們繞了一圈。

  生2:我們繞了一圈,我們一大組的同學位置都改變了。

  小結:對!原來我們換了位子,位置發(fā)生了變化,觀察的角度也不同了,所以看到恐龍的形狀也不一樣了。

 。3)全面觀察:

  談話:同學們想不想自己找一個位置觀察恐龍?好,那你們想到哪個位置就到哪個位置去觀察吧!(學生自主選擇喜愛的位置去觀察。)

  提問:你到哪個位置去觀察的.?和剛才看到的一樣嗎?

  說明:這是老師繞著恐龍一圈拍攝到的錄像,我們來看一看吧。ㄕn件展示玩具恐龍旋轉一圈的畫面、可以定格。)

 。4)課間小歇:

  教師:剛才我們觀察了恐龍,你們想不想到恐龍生活的地方去看看呀?看看恐龍都在干什么!(課件演示恐龍電影場景片段。)

 。5)情感交流:

  教師:看過之后,你都想對恐龍說些什么?

  生1:那些小恐龍真可愛,我都想養(yǎng)一個。

  生2:恐龍的世界真漂亮,我都想去看一看。

  談話:你們知不知道現(xiàn)在有沒有恐龍了?由于自然的原因,恐龍已經滅絕了,可是還有一些動物也快要滅絕了,我們應該怎么做呢?

  2、鞏固新知。

  (1)做一做

  談話:(課件同步)這時,開來了一輛汽車,恐龍們都很好奇,圍著這輛汽車,想看個究竟。(課件出示恐龍圍著汽車圖)這是汽車的哪一面?(逐一設問)這四只恐龍分別看到了汽車的哪一面?同座兩人相互說一說。(注意左側面和右側面的區(qū)別。)

 。2)擺一擺

  教師:同學們,在我們身邊有很多我們熟悉的物體,比如說:書、書包、鉛筆盒……你觀察過嗎?現(xiàn)在,請每組的小朋友把自己的數學書放在一起,理成一摞?匆豢矗瑪祵W書都是什么樣的?你看到數學書的哪一面?你能看到幾個面?(學生操作,回答。)生1:我看到了側面,我能看到3個面。

  生2:我看到了正面,我能看到2個面。

 。3)找一找

  實例:大家知道嗎,開學以來,只要我們班級的桌椅壞了,總是有一位同學把它修好,可是卻沒有留下姓名。老師一直調查不出來。在星期六的時候,老師正好看到了這位同學和他的爸爸一起為班級修理課桌,老師悄悄的拍下了這些鏡頭。你們想不想知道他是誰呢?(課件演示班級學生修理課桌的場景只有背影和側面)你們能猜出來嗎?(學生議論紛紛)為什么這么難猜?那我們只要看到他的哪一面就知道他是誰呢?(課件演示正面。)

  小結:我們大家應該向他們學習,為大家服務。

  [設計說明:我采用學生喜愛的玩具恐龍為素材,通過3個層次的觀察活動即本位觀察、換位觀察、全面觀察親身體驗到觀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恐龍的樣子是不同的。由實物到照片,形象直觀。遵循了兒童由淺入深,逐步推進的認知規(guī)律。在鞏固階段,創(chuàng)造性的使用了教材,把教材的練習1進行了改造,使得新課教學以恐龍為主線展開。并且以好人好事為教學資源,進行了思想教育,也讓學生感受數學知識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

  三、體驗成功、實踐新知

  1、實地觀察。

  教師:老師還拍下了幾張我們學校的照片,你們看,這是哪兒?(出示學校雕塑)我們學校的雕塑漂亮嗎?你仔細觀察過嗎?今天我們學的就是觀察物體。就讓我們一起去觀察我們學校的雕塑吧。ń處煄ьI學生走出教室觀察學校雕塑。)

  2、操作實踐。

  教師:咦,還有幾張照片,老師想起來了,不小心撕壞了就在你們的桌子上,你能幫助老師把它拼出來嗎?就讓我們來一次比賽,根據剛才觀察到的雕塑的樣子把它們拼好。▽W生兩人一起拼圖。)

  提問:這張照片拍的是雕塑的哪一面,是站在雕塑的哪一面拍的?

  生1:我們拼的這張照片是雕塑的正面,站在大門口拍的。

  生2:我們拼的這張照片是雕塑的側面,站雕塑的側面拍的。

  3、活動小結。

  今天我們學會了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的同一物體的形狀是不一樣的。在生活中,我們處處都要留心觀察,做一個勤于思考的好孩子,你們能做到嗎?

  [設計說明:在實踐部分,組織學生實地觀察后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以拼圖的活動為載體,只有經過仔細觀察,才能完成任務。讓學生感到形式活潑、新穎,使學生真正體驗到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觀察物體》教案 篇11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從不同方向觀察拼擺的立體圖形,所看到的圖形是不同的。根據三個方向觀察到的形狀擺小正方體,結果只有一種。

  2、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左面、上面觀察到物體的形狀。

  3、通過拼擺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教學重難點:

  1、會從不同的方向觀察拼擺的立體圖形,辨認物體的形狀。

  2、能通過從一個或多個方向觀察到的圖形來拼擺小立方體。

  教學準備:

  多媒體教學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

  一、談話導入

 。ㄕn件出示積木圖片)同學們,大家喜歡搭積木嗎?你們看,只要我們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就能用積木搭出各種各樣的圖形。今天我們也一起來搭一搭。(板書:觀察物體三)

  二、新課教學

  1、出示例1:按要求擺一擺。

  解決問題(1):用4個同樣的小正方體,擺出從正面看到的是的圖形。

  學生動手拼擺,并與同伴交流擺法。

  指名匯報并演示,學生可能會提供以下三種擺法:

  解決問題(2)如果再增加1個同樣的小正方體,要保證從正面看到的形狀不變,你可以怎樣擺?

 。1)學生動手拼擺,在小組中交流擺法。

 。2)指名匯報并演示,學生可能會提供多種擺法,只要合理,教師都給予肯定。

  提問:通過拼擺,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通過交流,引導學生體會到:雖然擺法各不相同,但只能添加到前面或后面,不能添加到上、下、左、右面。

  2、教學例2。

  出示例2:你能擺出蘭蘭所觀察的圖形嗎?

  (1)動手操作,讓學生根據例題提供的從正面看、左面看、上面看的圖形擺出相應的立體圖形,與同桌交流擺法。

  教師巡視,指名匯報并演示,學生可能會呈現(xiàn)多種圖形。

  提問:通過剛才的拼擺你有發(fā)現(xiàn)了什么?

  通過交流,引導學生體會到:一旦確定了從正面看、從左面看、從上面看的圖形,這個立體圖形的形狀也就確定了,也就是說本題只有一種擺法。

  3、即時練習。

  指導學生完成教材第2頁“做一做”。

  學生根據題意自行操作,教師巡視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在拼擺中存在的問題,并進行及時指導。

  三、鞏固練習

  指導學生完成教材第3頁“練習一”第1—2題。

  第1題:先讓學生獨立做出判斷,再組織交流。

  第2題:先讓學生動手擺一擺,再組織交流擺法。通過交流,引導學生體會第(1)題中有多種不同的擺法,第(2)題是不能確定5個小正方體怎么樣擺的。

  四、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五、作業(yè)

  練習一1、2題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左面、上面觀察到物體的形狀。

  2、通過練習鞏固從一個或多個方向觀察到的圖形來拼擺小立方體。

  教學重難點:

  1、會從不同的方向觀察拼擺的`立體圖形,辨認物體的形狀。

  2、能通過從一個或多個方向觀察到的圖形來拼擺小立方體。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

  一、復習鋪墊:

  1、上一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觀察物體的一些知識,你學會了什么?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2、在從一個和多個方向觀察物體時要注意什么?

  二、新課教學

  一、基礎練習:

  1、第3、4題學生自己獨立練習,再交流。

  對于第4題第(2)小題,學生完成練習后,教師請學生展示不同的擺法,通過交流,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只看到一面是無法確定物體的形狀的。

  2、第5題:可以讓學生直接作出判斷,再組織交流。

  3、第6題:讓學生根據從一個方向看到的圖形,判斷所觀察的物體是什么立體圖形,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不能只根據一個方向看到的形狀,就確定是什么立體圖形。如果搭成的圖形從正面看,最少需要3個正方體,還可能是4個、5個……

  教師可以讓學生說一說或在方格紙上畫出,從不同的方向觀察自己所搭的立體圖形得到的圖形;還可以讓學生小組活動,由一名學生增加所給的條件,使其他人能準確地擺出這個立體圖形。

  4、第7題:讓學生先獨立思考,再根據題意擺一擺來驗證自己的想法。在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教師組織全班討論。

  三、提高練習:

  1、同一個物體從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狀是不是相同的呢?從不同方向看呢?

  2、小華從什么方向看到的

  3、用小正方體拼一個立體圖形,使得從左面看和從上面看如下圖,至少需要幾個小正方體,最多需要幾個小正方體。

  四、課堂小結

  師: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1、指名回答,一起交流,引導學生認識以下的重點:

  通過三個面觀察到的形狀擺小正方體,只有一種可能。

  2、當想象不出來的時候,用小正方體擺就變得簡單了。

  五、作業(yè)

  完成練習冊

  教后反思:

  《觀察物體》教案 篇12

  一、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物體,理解從不同角度可以看到不同的視角,初步學會根據觀察判斷觀察者的位置。

  2、通過觀察、比較、辨認、想象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空間概念。

  3、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

  二、教學重點

  學生學會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物體,認識到從不同的角度可以看到不同的觀點。

  三、教學難點

  學生學習如何根據視角判斷觀察者的位置。

  四、教學過程

  (1)看看游戲,激活相關的生活體驗

  老師:給我看一個立方體(上面蓋著布),上面有什么?提出具體要求,記住心中所見,不要說,過了一會兒,老師說他將開始回答問題,他把他們分成三組,另外兩組看不見。

  注意:立方體的每一面都貼著不同動物的照片,分組觀看時,讓每組觀看不同的圖片。

  當老師說要急著回答時,就讓學生談談他們所看到的,這會導致意見不一的現(xiàn)象,首先,讓學生思考他們?yōu)槭裁床煌,并根據他們的不同原因采取不同的處理方法?/p>

  揭開蓋布,給學生看,讓學生認識到,從不同角度看,觀察面是不同的,結果也可能不同。

 。2)觀察對象并體驗他,你可以從不同的角度看到不同的景色承載“拍照”。

 。1)指導“拍照”方法:問桌子中間的熊“坐”,讓學生用拇指和食指做一個盒子來表達“相機”,用這個“相機”給熊“拍照”,看清楚然后下來“拍”。

  (2)當場“拍照”:首先為熊“拍”一張照片選擇一個最喜歡的角度,想想這張照片會是什么樣子,然后把“印”放在你的腦海里。然后換個角度,從熊的前面、后面、左邊和右邊拍幾張照片。想想這些照片會是什么樣子,把他們都放在你的腦海里“印”。

  [分析:以模擬拍照的形式,引導學生參與實際觀察活動。在活動過程中,要注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參與。通過有目的的引導和分層活動,幫助學生逐步學會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通過引導學生思考照片的外觀,并將這些照片“印”放入自己的大腦中,引導學生不僅要仔細觀察,而且要注意觀察到的東西,提高觀察活動的有效性。]

  (3)照片識別:在屏幕上,輸入熊的前面、后面、左側和右側拍攝的照片,讓學生判斷自己被帶到了哪里,站在相應的位置。當學生對左右兩側拍攝的照片難以辨認時,引導學生再次觀察熊的左右兩側,從比一比角度拍攝的照片有什么區(qū)別。特別提醒學生注意看熊的臉是哪一邊的。再觀察比較后,讓學生重新做出判斷,站在相應的位置上。

  【分析:讓學生根據照片判斷拍攝位置,站在相應的位置,這樣既可以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又便于老師及時了解學生的觀察和識別情況,并給予針對性的`指導。很難辨認左右兩側拍攝的照片,要注意從整體上觀察二者的差異,以期引導學生從整體上觀察到差異,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引導他們之間的差異。給小貓“拍照”。

  [分析:有了bear“拍照”的上述經驗,學生解決這個問題并不難。讓學生在書中加入連,并讓他們利用在上述觀察活動中獲得的經驗進行想象和判斷。]

  五、動畫:觀察照片

  4、觀察茶壺。

 。1)請拿出一個茶壺,按照老師的指示放在桌子中間。

  (2)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仔細觀察,并在腦海中記錄下每一次的出現(xiàn)。

 。3)在屏幕上,讓四個學生從前、后、左、右觀看茶壺,并顯示四種不同的視圖,讓學生判斷誰看到了他們,并在書中寫一行連。

 。4)小組交流,全班復習,檢查成績。

  【分析:學生學會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后,通過觀察物體的變化,讓學生重新參與到實際的觀察活動中,進一步了解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會產生不同的觀點。]

  5、觀察茶壺和茶杯

  動畫:看茶杯

  (1)請再拿出一個茶杯放在茶壺旁邊。

  (2)引導學生在自己的位置觀察自己的位置關系。

 。3)在小組里互相交談,茶杯從你的位置在茶壺的哪一邊。

  (4)讓一群學生匯報觀察結果。討論:4個孩子看到的是一樣的嗎?為什么不同?

  [分析:觀察對象由單一對象發(fā)展為兩個對象的組合,通過對學生的實際觀察和小組內觀察結果的交流,我們可以認識到我們看到的物體之間的位置關系也是不同的。]

  動畫:觀察保溫瓶

  6反思總結深化經驗。

  (1)剛才我們一起觀察到一些物體,我們如何觀察他們?

 。2)你在觀察物體時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分析:經過三次觀察活動,引導學生反思活動過程,進一步講解活動中獲得的經驗和體會,形成更清晰的認識和更深層次的體驗。]

 。3)看這幅畫,從不同的角度想象景色

  1、展示一張大樓的照片,上面寫著:這是一個長方體建筑。2引導學生想象:從建筑的前、后、左、右,他們會看到什么?三,互相談論小組中的想象結果。4展示四張圖片,讓學生判斷他們在哪里看到的。

  [分析:讓學生根據建筑物的照片想象出建筑物的前、后、左、右視圖,由于課堂上無法觀察,學生需要綜合利用眼前觀察活動中獲得的經驗和相關舊知識進行合理想象,并需要有一定的空間概念作為支撐,這是對的一年級子任務的挑戰(zhàn)。本課題的提出,主要是為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fā)展提供契機。在基礎上學生想象與想象結果交流中,呈現(xiàn)出不同的觀點,一方面,學生可以做出選擇和判斷,另一方面也可以為學生的想象活動提供反饋。]

 。4)家庭作業(yè)

  1、動畫:觀察恐龍

  2、動畫:觀察電腦

  六、課后你還想觀察什么?下課后請找一些物體,從不同的角度觀察他們,看看他們是什么樣的?把你看到的和你的同學交流。

  《觀察物體》教案 篇13

  第一課時 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

  教學目標:

  使學生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教學重難點:

  使學生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教學準備:

  學生喜歡的玩具,小黑板等

  教學過程

  一、游戲引入:

  1、請學生帶著不同的頭飾跟著音樂自己表演動作,如孔雀,恐龍,獅子等,同時問:"你能看到這些可愛的動物嗎 "

  二、活動:請同學拿出自己喜愛的玩具擺放在桌面上,小組內的同學互相玩耍,并說出自己在座位上所看到的玩具的形狀、

  1、小組匯報:你喜愛的玩具在哪兒 看到的是什么形狀

  2、畫玩具、咱們來一個畫畫比賽,看誰能把自己看到的動物形狀簡單而又比較準確的畫出來、

  3、作品展示、請學生介紹畫出來的形狀是在什么位置看到的、

  4、判斷、出示不同位置所看到的物體的圖片,用找朋友的方式進行配對、

  5、(出示課題)師:原來從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物體形狀是不同的、

  三、進一步體驗:

  1、請小組每一個成員將自己的數學書合在一起,擺放在桌上,再請每一個同學從自己所在的位置介紹看到書的形狀、老 師同時出示圖片請學生判斷、

  2、連線游戲、書第70頁第一題,請學生仔細觀察從不同的位置所看到的汽車形狀、

  四、小結

  我們的生活中有許許多多從不同位置看到的物體的形狀,所以在我們的眼睛里世界是多姿多彩的,而這里面有我們許多數學的知識、因此我們更應該熱愛我們的生活、

  第二課時 軸對稱

  教學目標:

  1、使同學通過觀察,操作初步認識軸對稱現(xiàn)象,并能在方格子上畫出簡單圖形的軸對稱圖形、

  2、通過學生活動,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學會欣賞數學美、

  教學重難點:

  能辨認軸對稱圖形,并能在方格子上畫出簡單圖形的軸對稱圖形、

  教,學具準備:對稱圖形卡片若干,水彩筆,剪刀、

  教學過程

  一、知識的引入

  1、課件出示(蜻蜓,蝴蝶畫面)、蝴蝶說:"蜻蜓阿姨,我想在媽媽生日那天送件親手做的衣服,可是老做不好,怎么辦呢 "(出現(xiàn)三種不對稱的衣服圖形)

  蜻蜓阿姨說:"好孩子,別著急,我先帶你到圖形城去逛逛,回來之后你一定會做、"

  二、新課

 。ㄒ唬┏醪秸J識對稱圖形

  1、(課件出示:逐漸打開的兩扇門,同時播放《春天》這首歌)、師說:"多么美的景色,小朋友們,你們能說說畫面上有些什么嗎 "(蝴蝶,花,樹葉,樹用課件依次出現(xiàn))

  2、師說:"你們能猜一猜這幾種圖形都有什么共同特點 "(每組的小朋友可以互相商量,然后小組匯報)

  3、老師說:"象這樣左右兩邊或者上下都一樣的形狀,我們就把它叫做對稱的圖形(課件展示),今天,我們就和蜻蜓蝴蝶一起認識認識這些美麗的對稱圖形"、(出示課題)

  4、(課件展示:蜻蜓蝴蝶來到自選商場),師說:"小朋友們,你能在圖形卡中選出兩個來拼成一個對稱圖形嗎 "然后小組活動,請一人匯報所拼成的'對稱圖形、

  師說:"有沒有不能拼成的,為什么 "

  5、課件出示,蝴蝶說:"哦,我知道了,衣服也是對稱圖形,這些對稱圖形怎么剪呢 "

 。1)請小朋友幫它她剪一剪,試一試,看看你能否成功、

  (2)小組活動,用彩色紙剪對稱圖形、

 。3)小組展示,并講一講怎樣剪的、

 。4)小結:原來把紙對折就可以剪出一個對稱圖形,那么折過之后的折痕,我們就把它叫做對稱軸、(課件出示)然后請師生一起來畫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6、師說:"老師提一個建議,讓我們把剛才剪的對稱的對稱軸用筆都畫出來,看誰畫得直,畫得好、" 小組展示、

  7、師說:"原來,有個這個折痕,就可以幫助我們畫對稱軸,生活中還有沒有這樣的對稱圖形呢 "

 。ǘ┊媽ΨQ軸

  1、課件展示:蜻蜓帶著蝴蝶來到圖形屋,看到三位對稱圖形長輩、說:"你能畫出對稱軸嗎 "請小朋友拿出長方形,正方形,圓形卡片自己折一折,畫一畫,找找看每種對稱圖形有幾條對稱軸"、

  2、小組展示、

  3、課件展示:對稱軸的畫法

  4、小結:師說:"小朋友們真聰明,能找出同一個對稱圖形不同的對稱軸,而且還知道長方形有兩個對稱軸,正方形有四條對稱軸,圓形有無數條對稱軸、"

  (三)課件展示:它們又來到圖形市場、

  1、蝴蝶說:"怎么這些圖形只有一半,另一半呢 請小朋友們幫它們畫出另一半,行嗎 "

  2、介紹方法

 。ㄋ模┖万唑央x開了圖形大廈,蝴蝶說:"蜻蜓阿姨,我會做了,會做了,用對稱的方法來剪衣服,我一定會做好的,謝謝你、"

  三,總結

  師說:"對,正如蝴蝶姑娘所說的,對稱圖形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不對稱的圖形,正因為此,我們看到的事物才多姿多彩,我們的數學知識才會越來越豐富,讓我們做個有心人,去更多的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數學!"

  第三課時 鏡像對稱

  教學目標:通過觀察,操作初步認識鏡像對稱圖形

  教學重難點:體會鏡像對稱的相對性

  教學準備:鏡子,書第71頁的開放題

  教學過程:

  1、小朋友們,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來玩一玩鏡子,好嗎

  2、出示書第69頁的主題圖,請學生仔細觀察、

 。1)請小朋友說一說,怎么會出現(xiàn)兩棟房子,六只天鵝,怎么岸上有樹,水底也有樹

  (2)這位小朋友在干什么 鏡子里面的小朋友又在干什么

 。 3)小結:其實這也是數學知識,是一種鏡面對稱、(出示課題)

  3、師說:"小朋友們,讓我們來照照鏡子吧,好嗎 "出示一面大鏡子,請學生在鏡子面前表演各種動作,同時請學生說出鏡子里面的自己動作是怎樣的、

 。1)我向前走一步,鏡子里的我也向前走一步、

  (2)鏡子里的我左手拿筆,右手拿本子,鏡子外面的我左本子,右手拿筆、

  (3)學生任意做動作、

  4、在桌面上擺出蝴蝶,大禮堂,青蛙,雪花等圖形的一半,讓同學把鏡子與這些圖形垂直豎放,觀察鏡子里面是有什么

  5、判斷,書第71頁第5題

  6、思考題,第71頁,第1題,2題、

 。1)看鏡子寫數

  (2)看鏡子寫時間

  6、總結:看,照鏡子,水面倒影等等這些生活中的事就是數學知識,你知道了嗎

  《觀察物體》教案 篇14

  教學要求:

  1、使學生通過辨認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立體的形狀和相對位置,進一步深化對實物觀察和視圖關系的認識。

  2、使學生在實際的拼搭活動中,進一步學習利用實物或圖形進行思考,培養(yǎng)初步的空間想象和推理能力。

  3、使學生在觀察、操作、思考過程中,增強對“空間與圖形”的興趣,逐步形成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

  注意點:

  1、教學過程中,教師演示擺放立體時,注意同時運用語言敘述擺放過程。比如:橫著放兩個小正方體,在你左邊的小正方體上疊放兩個小正方體。等……

  2、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可以讓學生猜測一下還沒有看見的面的形狀,再觀察驗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在上學期,我們已經學習了觀察由2-3個小正方體拼搭成的立體,今天我們進一步學習觀察多個小正方體拼搭成的立體。(板書立體)

  二、新授:

  a、出示例題

  出示立體圖

  這三個立體都是由4個小正方體搭成的,請大家跟著我一起搭出第一個立體。<教師同步操作>

  (橫著放3個小正方體,在你左邊的小正方體前面放一個小正方體)你們搭的立體和老師的一樣嗎?

  你會從所搭立體的正面、側面、上面來觀察嗎?(開始)

  <同樣擺出后兩個立體,觀察立體>

  b、剛才我們從正面、側面、上面分別觀察了三個立體的形狀,你們發(fā)現(xiàn)沒有,從正面看這三個立體,形狀相同嗎?<電腦展示三個立體>(從正面看,三個立體的都是由3個橫擺的小正方形拼成)

  從側面和上面看呢?(側面看,三個立體的形狀也是相同的,從上面看是不相同的')

  誰能來描述一下你從側面看到的形狀?(兩個小正方形橫擺)

  這三個立體從上面看,形狀是不相同的,我們一齊來看一看他們的形狀。<電腦展示>

  <比較立體俯視圖的異同>

  c、通過剛才的觀察我們發(fā)現(xiàn),由4個大小相同的正方體拼成的立體,分別從它們的正面、側面、上面去觀察,<觀察大屏幕上三個立體的三視圖>得到的圖形可能是相同的,可能是不同的。

  d、假如我用四個小正方體拼搭成一個立體,從正面、側面看的形狀還是和剛才一樣,但是從上面看的形狀不一樣,還可以怎么搭呢?(同桌合作操作,四人小組交流,集體匯報討論,大屏幕展示)

  三、鞏固

  1、把四個同樣大小的正方體搭成右邊的樣子。下面的圖形分別是哪一面看到的?你能連一連嗎?

  a、教師用模型擺放出立體,學生跟著老師的敘述擺放。

  b、請同學們從立體的正面、側面、上面觀察立體,并且同桌相互說說所看見的形狀。

  c、交流。大屏幕展示,連線

  d、如果搭成右邊的樣子,從正面看,和剛才看到的樣子相同嗎?從側面和上面看呢?(討論,連線)

  2、完成教科書2-3頁上的2-4題。

  四、全堂

  通過我們這堂課的學習,進一步觀察了由4個小正方體搭成的立體,認識了這些立體圖形正面、側面、上面的形狀。我們還發(fā)現(xiàn),這些由4個小正方體搭成的立體,分別從它們的正面、側面、上面去觀察,得到的圖形可能是相同的,可能是不同的。希望同學課后能自己動手搭一搭,觀察觀察,發(fā)現(xiàn)其中的規(guī)律。

  1、小華用同樣大小的正方體搭出了下面幾個立體。

  a、從正面看到是的有哪幾個?從側面看到這種形狀有那幾個?

  b、從正面看到是的有哪幾個?從側面看到這種形狀有那幾個?

  2、你能用幾個小正方體搭出下面的樓房模型嗎?

  2、你能數出下面的立體各是由幾個小正方體拼搭成的嗎?

  3、兩人合作,用4個小正方體按要求搭一搭。

  a、教師指導:(教師發(fā)出指令,教師演示)

  橫著放3個,在你左邊正方體的上面放一個;

  b、教師發(fā)指令,學生操作

  1、橫著放3個,在你左邊第一個正方體的上面放一個;

  2、橫著擺2個,在你右邊正方體的上面放一個,再在左邊正方體的前面放一個;

  3、橫著擺3個,在中間正方體后面放一個;……

  c、教師擺出立體,學生說擺放過程

  注意小組交流和教師的糾正,在全班學生交流時,可以學生說,老師擺。

  d、同桌操作,學生說指令,學生擺

  同桌兩人互相操作,請兩人小組在全班展示(用游戲的方式出現(xiàn),可以老師擺出一個立體,一位同學看著立體發(fā)出指令,另一位同學不能看見立體,根據指令操作)

  4、下面的幾張照片分別是誰拍的?連一連

  《觀察物體》教案 篇15

  一、學生整體學習數學情況分析

  1、由于現(xiàn)在的家長都比較重視學前教育,因此班中大部分學生基礎較好,特別是計算技能方面比較強。

  2、孩子們具有主動參與的意識,喜歡操作。

  性強的學習內容。特別喜歡聲形并茂、具有動畫效果的課堂學習。

  3、學習過程中小組合作學習的積極性較高,孩子們都能主動參與小組學習中去,大膽發(fā)表自己的意見。

  4、孩子們的理解能力和空間觀念還有待于進一步加強。

  二、座位安排便于個別化教學,和學生合作學習

  全班24人,以四人為一組,見圖,其中☆表示發(fā)言積極的學生,思維靈活的學生,◇表示思維反應較快,學習良好水平的學生,●表示自控能力較弱的學生,▲表示學習有困難,需要教師付出更多愛心和關注的孩子的座位。

  三、課時教學目標

  1、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

  2、能正確辨別從不同位置(正面、側面、背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3、通過觀察和想象,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4、聯(lián)系生活實際,使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于生活。

  四、分層教學目標:

  1、上限:通過學習能正確辨別從不同位置(正面、側面、背面)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正確區(qū)分左右側面。能在頭腦中進行“虛擬地移位”,即假設自己站在某一指定的位置,會看到物體的什么形狀。初步體會局部與整體的關系,有一定的空間觀念和空間想像力。

  2、下限:能正確辨別從不同位置(正面、側面、背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

  五、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2、教學難點:能在頭腦中進行“虛擬地移位”,即假設自己站在某一指定的位置,會看到物體的什么形狀。

  六、教具、學具準備:

  教具:課件、不同位置拍攝的玩具熊照片、吸鐵石

  學具:教材、玩具小熊每組一只

  七、教學過程

 。ㄒ唬﹦(chuàng)設情境 激發(fā)興趣

  教師活動:

  1、小朋友,我們班上的每一位小朋友你都認識了嗎?如果老師給你看一下我們班其中一位同學的照片,你能不能一下就叫出他的名字來呢?

  2、咦!他是誰?猜一猜。不是說看一下就可以猜出他是誰了嗎?怎么有這么多答案呀?要不要老師給你們一點提示?

  3、究竟和小朋友想的是不是一樣呢?好,接下來咱們就來揭開謎底,

  4、剛才小朋友們看得都特別仔細、特別認真。用眼睛仔細、認真地看就叫做“觀察”。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觀察物體》。板書:

  觀察物體。

  學生活動:

  1、猜一猜回答,

  2、一起數,1、2、3。

  3、照片中的學生站起來,向大家揮揮手

  多媒體運用:

  1、課件出示學生的背面照

  2、課件出示兩張側面照

  3、課件出示學生正面照

  【設計理念】:在課的一開始,我就運用多媒體逐一出示了班上某個小朋友的背面、側面以及正面的照片。利用小朋友的好奇新和好勝新,讓他們猜一猜,這個班上的同學是誰?在游戲似的過程中,讓學生初步感知盡管是同一個人,但因為方位的不同,所看到的結果也是不同的。

 。ǘ┬〗M活動,觀察學具

  1、本位觀察

  教師活動:

 、俳裉炖蠋熯給大家請來了一群小客人,就在1號同學的課桌里,快點把它請出來!是誰呀?讓小熊面對著黑板坐坐好。今天這些小熊將和我們一起來學習,讓我們歡迎它們加入我們小組!

 、谔釂枺合旅嬲埬爿p輕地告訴小熊,你坐在它的哪一邊?

  從你這個位置上看到的小熊是什么樣子的呢?

  ③觀察好了,和同組的小朋友說一說:你坐在小熊的哪一邊?看到了它的什么?

 、軐W生反饋,教師進行點撥

  學生活動:

 、儆卸Y貌的和小熊打招呼。

 、诤屯勒f一說

 、鄞竽懙睾腿嗤瑢W交流,我坐在小熊的哪邊,看到了什么?

 、芘袛嗤瑢W回答的對與錯

 、菘吹降亩际切⌒軅让娴膶W生起立

  多媒體運用:

  按學生的回答分別出示小熊前、后、左、右各面的照片。

  個別化教學:

 、僬垖W習有困難的學生先嘗試回答

 、谡堉械认、水平的學生發(fā)表意見,再請思維靈活的學生補充。

  【設計理念】讓學生進行本位觀察,即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觀察玩具。通過第一次觀察嘗試,想讓學生學會仔細地觀察,流利地表達,并向學生介紹正面、側面和背面的知識。

  2、換位觀察

  教師活動:

 、賱偛盼覀冏谧约旱奈恢蒙希謩e觀察到了小熊的正面、側面和背面,下面大家想不想換個位置再來觀察呢?

 、诼犂蠋熆诹睿埫拷M同學按照順時針方向(教師做手勢表示)走到小組的下一個位子上去。

 、厶釂枺含F(xiàn)在你觀察到的又是小熊的哪個面?看到的樣子和剛才一樣嗎?

 、芊答佁釂枺哼,怎么不一樣呢?你們每個小組是不是原來的那個小熊呀?小熊沒變,為什么你們看到的結果會不一樣呢?其他同學認為呢?

 、菪〗Y:是啊,我們換了位子,位置發(fā)生了變化,觀察的角度也不同了,所以看到的小熊的形狀也就(不一樣了)

  學生活動:

  學生起立,按順時針方向走到下個位置

  和小組同學說一說,看到了什么。

  思考回答:看到的結果為什么和剛才不一樣

  個別化教學:

  教師參與小組活動

  中,聽聽學困生的回答,給予一定的指導。

  【設計理念】換位觀察,要求學生按順時針變換座位,再次對玩具進行觀察。這次觀察不僅要求學生說出看到玩具的哪個面,同時要思考,現(xiàn)在看到玩具的樣子和剛才看到的是否一樣?為什么?因為有了轉換位置的活動,學生很容易就能得出是因為改變了方向的緣故。這個環(huán)節(jié)是第一個環(huán)節(jié)的遞進,讓學生感知正確的、有序的觀察方法。

  3、全面觀察

  教師活動

 、傧旅胬蠋熅徒o大家一些自由活動的時間,你可以隨意地觀察小熊的每一個面,并和小組里的同學說一說你分別觀察到了小熊的'哪個面?

 、趲煟耗銈儎偛攀窃趺从^察的?誰愿意來介紹一下?

 、蹘煟何覀冋堖@組的四個小朋友一起來演示一下。說一說你觀察到了小熊的哪個面?你們覺得這樣能看清小熊的每個面嗎?

 、軒煟哼有不一樣的方法嗎

  師:轉給我們看看。你們覺得他們組的方法怎么樣?

  其他小組也把小熊轉一圈,仔細觀察你看到的每一個面。

 、輲煟嚎辞宄藛?讓小熊面朝黑板坐好。下面來做看物體找位置游戲,看看誰的反應快。

  老師這里有一些從不同位置拍攝的小熊照片,我任意點一張,你認為我是站在小熊的哪邊拍的,就快快站到小熊的哪邊,我們來比比看誰的反應快,好不好!

  學生活動:

 、傩〗M活動、討論

 、趯W生回答:如,我轉了一圈,觀察了小熊的……

  我把小熊轉一圈,也可以看到它的每個面。

 、蹍⑴c游戲:看物體找位置

  多媒體運用:

  課件出示不同位置拍的小熊的圖片

  個別化教學:

  關注學困生活動、游戲時的表現(xiàn),給予及時幫助。

  【設計理念】全面觀察,讓學生想辦法如何能觀察到玩具的前、后、左、右四個面?明確觀察物體可以圍著物體轉一圈,也可以通過轉動物體來看到不同的面。在這一系列的觀察動中,我讓學生體驗一個從靜態(tài)到動態(tài),從片面到全面的觀察方法。

  三、應用拓展,激勵創(chuàng)新

  教師活動:

 、贂揪毩暎哼B一連

  ②觀察恐龍。

  剛才小朋友們觀察得真仔細,瞧,這三位小朋友在觀察什么呢?想一想,下面這些圖分別是誰看到的?請翻開書本67,把名字寫在每幅圖的下面。

 、圻B線練習。觀察汽車

  ④做一做

  其實,在我們身邊有很多我們熟悉的物體,比如:書本、鉛筆盒等等,你有沒有觀察過呀?瞧!這幾個小朋友把數學書疊在一起,組成了什么圖形?(長方體)那么他們分別看到了這個長方體的哪個面呢?請來連一連。ǚ_書本67)(反饋)

 、萦^察查壺。

  看樣子,小朋友已經有了一定的觀察能力了,試試能不能幫這三個小朋友解決一下問題呢?這三個小朋友站在杯子的不同位置,他們看到的茶壺會一樣嗎?那他們看到的茶壺是什么樣的呢?(思考一會兒再出示)

 。ǔ鍪緩那啊⒑、左、右、上面看到的茶壺)是誰看到的?

 、薏挛锲酚螒。

  這幾天,老師也去觀察了一些東西,還把它們其中的一個面拍了下來,(出示)你能猜出這些分別是什么東西嗎?

  師:剛才這些都是我們生活中很常見的東西,為什么有的那么難認呢?(只看物體其中的一個面)

  師:那我們在觀察物體的時候,應該注意些什么呢?

  師:小朋友都說得非常好,觀察一個物體,我們應該從不同角度、不同位置,全面地去觀察,這樣才能比較正確地了解這個物體的特點。

  學生活動:

 、賹W生進行練習,并說明理由

 、趶牟乱徊禄顒又械贸觯河^察一個物體,我們應該從不同角度、不同位置,全面地去觀察,這樣才能比較正確地了解這個物體的特點。

  多媒體運用:

  出示練習題

  個別化教學:

  學生獨立練習時,教師巡視,給學困生及時幫助。

  1至4題,讓學困生先回答并說明怎樣想的,優(yōu)秀生進行補充。

  【設計理念】在練習的設計上,我安排了四個層次。首先完成課本內容的連線,這是多方位的一種對應練習。其次設計了觀察一個長方體的活動,把小組中同學的書本合放在一起,判斷形狀。第三,為了讓學生進一步掌握位置與所見物體形狀的關系,出示了同一茶壺不同方位的四幅圖片,讓學生猜測觀察者是在茶壺的哪個方向觀察的,由此來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最后,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設置了一組猜物游戲,只看一個面,讓學生來猜一猜是什么東西。通過活動,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同時也告訴學生,觀察物體,須全面才能見其真面目。

  四、知識介紹,全課小結

  教師活動

  1、課堂小結。

  師:這節(jié)課你玩得開心嗎?那么,你在玩的過程中學到了什么呢?四人小組互相說一說。指名說一說。

  2、今天我們學會了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的同一物體的形狀是不一樣的。在生活中,我們處處都要留心觀察,做一個勤于思考的好孩子,你們能做到嗎?

  學生活動:

  1、各自總結自己的收獲

  2、先小組交流再全班匯報觀察物體的經驗:我知道觀察物體要全面;我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是不一樣的;改變觀察的位置或者轉動物體都可以看到不一樣的結果;我學會了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

  板書

  觀察物體

  前 面 —— 正面

  后 面 —— 后面

  左 邊 —— 側

  右 邊 —— 面

  在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是不一樣的全面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