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北京教案模板匯編五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基本條件。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北京教案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北京教案 篇1
設計計指導思想
《關于北康城墻的存廢問題的討論》屬于“走進語言現(xiàn)場”專題的“交鋒時刻”板塊。由于本專題的學習方式為活動體驗,教材在設計上強調(diào)實踐性.目的是在交流表達的實踐中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培養(yǎng)人際交往的文明態(tài)度。因此,基于以上兩個原因.《關于于北京城墻的存廢問題的討論》宜采用課堂辯論的形式展開活動。教師應在課前印發(fā)“辯論的基本規(guī)范”等材科和“學生聽眾參與情況記錄表”;明確正反方的代表人員,布置學生充分預習.提煉觀點,準備好資料卡片;強調(diào)其他學生的'參與,培養(yǎng)學生聽眾的傾聽能力。開展本次活動旨在讓學生能夠在辯論中積極主動地發(fā)言,恰當而敏捷地應對和辯駁,讓學生學會傾聽。能夠準確把握口語交流傳遞的信息。辯論結(jié)束后.教師作適當點評和總結(jié),讓學生體會、感受梁思成先生的遠見卓識、儒雅風范。
教學目標
l.認識人際交往的文明態(tài)度和語育修養(yǎng)的重要性,在口語交際中樹立自信.尊重他人,說話文明,儀態(tài)犬方。
2.能夠在辯論中積極主動地發(fā)言,恰當而敏捷地應對和辯駁。
3善于傾聽.能夠準確把握口語交流傳遞的信息。
教學重點與難點
l.能夠在討論或辯論中積極主動地發(fā)言,恰當而敏捷地應對和辯駁。
2.善于傾聽,能夠準確把握口語交流傳遞的信息。
3.感受粱思成先生的遠見卓識和儒雅風范。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
1.印發(fā)有關辯淪的基本規(guī)范等材料和“學生聽眾參與情況記錄表”。
2.每個小組推薦2人,明確正方“保存派”和反方“拆除派”的代表.小組的其他成員一起幫助自已組的代表準備好相關論據(jù)和材料(以文本為基礎)。
3.通過查閱課外書籍或網(wǎng)絡,搜集證明己方觀點的相關論據(jù)和材料,要求學生認真填寫“學生聽眾參與情況記錄表”。
二、背景導人。
20世紀50年代,成為新中同首都的北京開始規(guī)劃城市建設方案,對于北京城墻的處理意見,當時主要分為兩派:一是堅決主張拆除城墻的“拆除派”;一是以梁思成為代表,堅決主張保存城墻的“保存派”。粱思成曾在1957年寫下這樣一段話——“拆掉一座城樓像挖去我一塊肉;剝?nèi)チ送獬堑某谴u像剝?nèi)ノ乙粚悠ぁ薄τ凇氨本┏菈Φ拇鎻U問題”,你又有怎樣的看法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語言現(xiàn)場”。
三、辯論過程。
1.主持人致開場詞,簡單宣布辯論規(guī)則。
2.主持人宣布辯題“關于北京城墻的存廢問題的討論”,并介紹正反方代表及其所持立場(分刖為“北京城墻應當保存”和“北京城墻應當拆除”)。
3主持人宣布辯論開始。
4正方一辯首先陳詞。(時間3分鐘)
5.反方一辯陳詞。(時間5分鐘)
6.正方=辯任選反方二辯或三辯進行一對一攻辯。(時間2分鐘)
7.反方二辯任選正方二辯或三辯進行一對一攻辯。(時間2分鐘)
8.正方三辯任選反方二辯或i辯進行一對攻辯。(時間2分鐘)
9.反方三辯任選正方二辯或三辯進行一對一攻辯。(時間2分鐘)
10.正方一辯攻辯小結(jié)。(時間1分30秒)
11.反方一辯攻辯小結(jié)。(時間1分30秒)
12.自由辯論。(各4分鐘)
13其他同學提問。(4分鐘)
14.反方四辯總結(jié)陳詞。(4分鐘)
15正方四辯總結(jié)陳詞。(4分鐘)
(說明:在整個辯論的過程中,學生聽眾要認真填寫表格,積極參與)
四、教師點評、總結(jié)。
在本次活動中,同學們積極參與,表現(xiàn)出了高度的熱情,展現(xiàn)了自己的風采,體現(xiàn)了同學們敏捷和縝密的思維(視課堂具體情況作進一步評析)。我們剛才在辯論中可以說是針鋒相對,各自據(jù)理力爭,不分伯仲(視具體情況作進一步評析)。你們想知道上世紀50年代這次辯論的結(jié)果嗎?歷史沒有選擇粱思成,這篇極有說服力的辯詞并沒有阻止拆除者的腳步,從1952年開始,北京外城城墻被陸續(xù)拆除,歷史也讓今天的北京為當初的選擇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在《城記》一書的前言中,作者王軍飽含深情地寫下這樣的文字:“研究中國建筑與城市規(guī)劃,是無法繞過梁思成先生的。是他在兵匪滿地、行路艱難的舊中國,跋涉在深山老林里,尋覓中華古代文化的瑰寶,完成了中國人的第一部建筑史;是他發(fā)出居者有其屋、城市規(guī)劃的最高目標是安居樂業(yè)的呼喊,為中國城市的理性發(fā)展篳路藍縷;是他搏盡全力為中國古代建筑請命,雖是屢戰(zhàn)屢敗,卻癡情不改。”
五、布置作業(yè)。
課后閱讀《城記》,進一步了解相關北京城墻的情況。
北京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會認幕、臨等15個生字,會寫爍、煌、輝3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結(jié)合重點詞句感受北京夜晚的美麗景色。
【教學重點、難點】
1、掌握本課生字新詞,并學會運用。
2、感受北京夜景的美。
【教學過程】
課前播放《我愛北京天安門》。
一、聯(lián)系舊知識,導入新課
1、播放白天北京風光。
2、當天色漸漸暗下來的時候,北京就亮起來。(板題)
二、創(chuàng)設情景,整體感知
1、師范讀全文,課件同步展示相關畫面。
2、同學們,你們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3、是啊,北京的夜是迷人的!課文《北京亮起來了》就是我們描述了這樣的景象,我們一起來讀讀課文吧!
4、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難讀的字要多讀幾遍。
5、同學人們都讀得很認真,生字詞都會讀了嗎?誰來當小老師帶讀?
小老師讀對了,我們跟著他讀一遍。
6、如果老師把音節(jié)去掉,你們還能準確地讀出它們來嗎?
7、現(xiàn)在只剩下生字了,我們來玩?zhèn)點燈游戲吧。請小組開火車讀,每讀對一個生字就能點亮一盞燈,想玩嗎?
三、初讀課文,感知美
1、生字讀準確了,相信能把課文讀得更流暢:
請同學們再讀讀課文,老師有個要求,請同學邊讀邊思考:你發(fā)現(xiàn)北京哪些地方亮起來了,用筆在課文里作上記號。
2、同學們讀書的時候,能動口、動腦又動手,這真是讀書的好習慣。
細心的同學們,你們發(fā)現(xiàn)了嗎?課文用了一個詞,很形象地告訴我們,這時候的北京城天已經(jīng)黑了?
3、句式:
每當夜幕降臨,北京的'( )亮起來了。
每當夜幕降臨,北京的哪些地方亮起來了?你能象這樣說一說嗎?
4、這么多的地方都亮起來了,讓我們感受到整個北京城變成了?
──(燈的海洋,光的世界)
5、同學們,請你們閉上眼睛,想象一下,當你來到這個燈的海洋,光的世界,你會說什么呢?
6、請你帶著這樣的感受讀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指名讀,全班齊讀)
四、精讀課文,感悟美
1、北京亮起來了,你想先去哪個地方看夜景呢?
2、老師有個建議,長安街是北京的心臟,我們先去長安街看看,好嗎?
3、指名讀,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你從哪些詞語看出長安街亮起來了?
4、感受描寫亮的詞語,相機指導朗讀。
5、帶著新的發(fā)現(xiàn)新的感受再讀第二自然段。
五、寫字
1、同學們,今天我們欣賞了長安街明亮的夜景,還學了到和明亮有關的詞語,現(xiàn)在我們來寫寫和明亮有關的字。(爍、輝、煌)
2、寫字之前得先仔細觀察,你們發(fā)現(xiàn)這些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還有什么地方是你們特別想提醒的嗎?
3、有哪個字,你認為很難寫,想讓老師在黑板上寫一寫?
4、請同學們注意剛才的提醒,把這些字在四字格各寫一遍。
六、拓展練習
1、結(jié)合一兩個城市的夜景圖片,用以下詞語說話,看誰說得多:
詞語:夜幕降臨、華燈高照、川流不息、從天而降
金碧輝煌、光彩奪目、燈的海洋、光的世界
2、師小結(jié)。
北京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學生能夠根據(jù)9加幾的計算方法,探索計算8、7、6加幾的方法。
2、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3、指導學生系統(tǒng)地掌握知識。
教學重點、難點:選擇自己喜歡的計算方法,正確計算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出示圖片
2、學生觀察圖,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學生說圖意,你會列式嗎?
3、你能夠根據(jù)學過的方法計算嗎?
二、學習新知,學生探索計算方法
1、小組合作交流,怎樣計算?
7+58+5
2、學生匯報交流結(jié)果
重點指導:湊十法
3、學生說說你在計算中遇到的困難。
4、反饋:
5+6=
三、課堂練習:
1、計算
8+6=7+6=6+6=
101010
2、速算比賽
3、找朋友
學生連線
四、獨立作業(yè):
計算109頁4、5題
五、課堂小結(jié)
說說本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
教學反思:本節(jié)課學生積極性很高,他們根據(jù)9加幾的計算方法,自主探索8、7、6加幾的計算方法,進一步感悟“湊十法”的計算方法。大多數(shù)學生在口算中,速度提高較快。
北京教案 篇4
【原文】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陸游
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賞析】該詩表達了詩人渴望國家早日統(tǒng)一的愿望。前兩句寫黃河的綿長、泰山的高聳,贊美了中原淪陷區(qū)山河的雄偉,對其
長期淪于敵手深感痛心。后兩句寫人民在淪陷區(qū)眼淚流盡,年年盼望宋朝的軍隊能夠救民于水火之中,可年年盼不到。表達詩人
對淪陷區(qū)人民的深切同情,對置故土百姓于不顧的南宋統(tǒng)治者表示了強烈的譴責。詩人終生未見河、岳,遺民世代盼望王師,南
北兩地要求恢復統(tǒng)一的心情是一脈相通的。
Ⅱ.課前準備
一、生字識記
驟(zhòu):1.(馬)快走。如:馳驟。2.急速。如:暴風驟雨。3.突然;忽然。如:天氣驟變。本文取此義。
綴(zhuì):1.用針線縫合。如:縫綴。2.組合字句篇章。如:綴輯。3.裝飾。如:點綴。
欞(líng):舊式房屋的窗格。如:窗欞。
二、詞語識記
驟然:突然。 吃驚:受驚。
三、預習效果反饋
1.詩人把媽媽和北京疊連在一起有何蘊意?
2.“高大的建筑突然一陣劇烈的抖動”是何意思?
3.這首詩寫的.是什么時候的事?
4.詩人表現(xiàn)的是一種什么心情?
Ⅲ.課堂跟講
一、背記知識隨堂筆記
1.本文選自 ,作者 ,原名 ,被稱為 第一人。
2.本詩寫于 年,詩中描述的是詩人告別 到 插隊的情形。
二、整體把握板書設計
。ㄒ唬┌鍟O計
迷惘,失落
離開北京——抒寫依戀之情
清楚,明白
。ǘ┒温鋵哟
1.第1節(jié):開門見山,寫 時的情景。
2.第2~5節(jié):表達詩人對故鄉(xiāng)和親人的 和離開時的 感受。
3.第6、7節(jié):直抒自己對北京的 之情。
。ㄈ⿲懽魈攸c
詞語運用:語言樸實,親切自然。如“媽媽綴扣子的針線穿透了心胸”,“風箏的線繩就在母親的手中”淳樸的語句中含蓄地表
達了作者的感情。
中心表達:文章通過對火車開動這一特定場景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故鄉(xiāng)和親人的依戀之情。
表達方式:詩人通過對火車在四點零八分開動這一歷史瞬間的放大,表達了對歷史的深刻反思,通過對個人遭際的速寫式的記錄
,見證了那段不堪回首的歷史。
寫作借鑒:詩人運用擬人、比喻等修辭來表達對故土的留戀。如“北京在我的腳下,已經(jīng)緩緩地移動!薄坝肋h記著我,媽媽啊
北京!”這樣能增強詩歌的感染力,這是同學們需學習借鑒的。
三、重難點句子和段落詮釋
對詩文第5節(jié)的詮釋
火車即將離開車站,許多送行的人在和即將遠去的親人告別,在詩人看來,是告別的聲浪如同要卷走車站,表明送行的人很多;
后兩句本應是火車緩緩地移動,但詩人用一種物我顛倒的錯覺——“北京在我的腳下,已經(jīng)緩緩地移動!眰鬟_出心聲:腳下的
大地仿佛被掏空,自己要被北京、被故鄉(xiāng)拋棄,此后將到異地漂泊謀生。寫出詩人的失落傷感。
Ⅳ.當堂練習
1.假如你要去異地,臨別時對前來送行的親人說些什么呢?
2.第4節(jié)說“直到這時候,我才明白發(fā)生了什么事情”,請說出要發(fā)生什么事?
北京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
引導學生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存款問題。
過程方法
自主探究法
情感態(tài)度
培養(yǎng)學生熱愛數(shù)學,熱愛生活的思想。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存款問題。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存款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
投影出示:小華的父親存入銀行5000元,定期一年,年利率是2.25%一年后小華的父親到銀行取錢,銀行要把所得稅的20%納稅。應納稅多少元?納稅后可取回多少元?
二、解決實際問題
1、出示一張李明的存款單,仔細觀察思考。
2、請你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計算到期后能得到的稅后利息是多少元?
三、深化練習
1、了解題目要求。
2、出示相關條件。
。1)存入銀行,定期五年,年利率3.60%,納稅20%。
。2)購買國庫卷,定期五年,年利率3.92%,不繳納利息應該有口算練習練習題形式單一
分層作業(yè):
1、基本練習:目標38頁3,4。
2、拓展練習:目標的拓展題。
板書設計存款方案如果你有4000元,你會選擇下列哪種方式理財?先計算每種方式所得的利息,在結(jié)合實際談談自己的想法。
。1)存入銀行,定期五年,年利率3.60%,納稅20%。
。2)購買國庫卷,定期五年,年利率3.92%,不繳納利息稅。(3)存入銀行,一年一存(每年到期都連本帶息續(xù)存,五年歐取回本息),年利率2.25%,納稅20%。
課后反思:
得:
有了上節(jié)課的基礎,學生處理相關習題的正確率提高了。
失:
學生在計算的過程中,還出現(xiàn)問題。
設想:加強計算訓練,提高計算能力和技巧讓學生使用計算器。
【北京教案】相關文章:
北京的教案09-14
《北京》教案04-08
《北京》優(yōu)秀教案03-26
北京教案模板02-18
大班《北京》教案12-22
關于北京的教案03-10
北京教案范文02-27
北京小學教案02-27
故鄉(xiāng)是北京教案02-20
北京優(yōu)秀教案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