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教案> 小班主題優(yōu)秀教案及教學反思

小班主題優(yōu)秀教案及教學反思

時間:2022-06-29 10:17:06 教案

小班主題優(yōu)秀教案及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班主題優(yōu)秀教案及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班主題優(yōu)秀教案及教學反思

  小班主題優(yōu)秀教案及教學反思 篇1

  一、設計思考

  端午節(ji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設計并組織有關端午節(jié)的主題教育,是為了讓幼兒更好地了解端午節(jié),感受端午節(jié)豐富的文化內涵,激發(fā)初步的愛國主義情感,豐富以下主要經驗:

 、俎r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jié),端午節(jié)也是一家人團聚的日子。

 、诙宋绻(jié)有吃五黃、掛五端以驅毒避蟲的習俗。指黃豆做的粽子、咸鴨蛋黃、雄黃酒、黃魚和黃瓜;"五端"指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和龍船花。

 、鄱宋绻(jié)有賽龍舟的習俗。

 、芏宋绻(jié)有特別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種形狀、多種口味的。

  ⑤端午節(jié)有許多傳說、故事、兒歌,如:有關屈原的傳說等。

  二、各年齡段主題活動目標年齡段 小班主要目標

  (1)初步了解端午節(jié)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感受端午節(jié)的節(jié)日氛圍;

  (2)喜歡和老師、小朋友一起做做、玩玩、嘗嘗,共享節(jié)日的快樂。

  三、主題活動實施概況

  四、主題活動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及資源利用環(huán)境創(chuàng)設

  (1)園內大廳布置"賽龍舟"的場景;

  (2)班級中陳列幼兒收集的與端午節(jié)有關的物品,懸掛艾草、粽子、鴨蛋、香包等;

  (3)各班以端午節(jié)為主題更換主題墻飾,展示幼兒參與端午節(jié)活動的全過程及在活動過程中的發(fā)現(xiàn)、收獲與體驗:

  ①中、大班可以以"我的調查"、 "我的發(fā)現(xiàn)"等為標題展示幼兒端午節(jié)活動進展情況,如:有關端午的問題以及對端午的.傳說與習俗方面的調查資料等;

 、谛“鄤t可以以"我們在端午節(jié)里"為題展出幼兒的活動情況;

  (4)區(qū)域中提供與主題相關的操作材料,如:

 、賵D書角:提供有關端午節(jié)的圖書、圖片,供幼兒欣賞、閱讀;

 、隗w育角:提供"賽龍舟"游戲所需的竹竿、彩條、紙棍、小旗等,供幼兒游戲;

 、蹌邮謪^(qū):中、大班提供紙、線等材料供幼兒嘗試包粽子、縫香包、編鴨蛋網,小班提供油泥讓幼兒嘗試自制綠豆糕、鴨蛋。

  (5)家長園地:介紹主題活動中須請家長配合的內容、主題活動進展情況等

  資源利用

  (1)請家長協(xié)助幼兒進行相關資料的調查及收集,豐富幼兒的相關經驗;

  (2)請家長來園參加活動,和老師、幼兒共同感受節(jié)日做做、玩玩、嘗嘗的快樂;

  (3)在本地組織"賽龍舟"活動時,組織師幼前往參觀并攝像

  五、主要教育活動方案

  (一)小班活動一:參觀端午節(jié)的環(huán)境主要涉及領域:社會

  活動目標:

  1.通過參觀園內環(huán)境,感受節(jié)日氛圍。

  2.初步了解端午節(jié)的一些習俗。

  3.鼓勵幼兒大膽說話和積極應答。

  4.激發(fā)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表達、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園內布置的端午節(jié)的環(huán)境。

  活動過程:

  1.談話,激發(fā)參觀興趣。

  2.參觀園內環(huán)境,自由交流、講述與端午相關的物品。

  3.集體交流,了解端午節(jié)的有關習俗。

  ★指導語:

 、倌憧吹搅耸裁?

  ②幼兒園里為什么要掛這些東西?

  活動二:好吃的粽子主要涉及領域:科學

  活動目標:

  1.知道粽子是端午節(jié)的節(jié)日食品,通過觀察,了解粽子是由粽葉、糯米等包成的。

  2.喜歡吃粽子,通過品嘗活動進一步感受節(jié)日的愉快。

  活動準備:

  1.粽葉、糯米、棉線。

  2.煮熟的粽子、生粽子人手一只。

  活動過程:

  1.觀察粽子,知道粽子是端午節(jié)的節(jié)日食品,激發(fā)活動興趣。

  2.進一步觀察粽子的外形、氣味等特征。

  ★指導語:粽子是什么樣子的?聞起來有什么味道?

  3.觀察包粽子的材料,了解粽子的制作過程。

  (1)知道材料的名稱,了解其用途。

  ★指導語:包粽子需要哪些材料呢?怎么包?

  (2)觀察老師包粽子、煮粽子的過程。

  4.品嘗粽子,體驗快樂。

  (1)探索剝粽子的方法。

  (2)品嘗粽子,與同伴說說自己吃的粽子的口味及自己吃粽子的心情。

  活動三:綠豆糕主要涉及領域:藝術

  活動目標:

  1.嘗試用油泥自制"綠豆糕",感受做做、玩玩的快樂。

  2.注意保持桌面的干凈,有良好的活動習慣。

  活動準備:

  小盒、油泥、裝綠豆糕的塑料盒、各種玩具等輔助材料。

  活動過程:

  1.觀察綠豆糕的外形,激發(fā)興趣。

  ★指導語:這是什么?它是什么樣子的?

  2.討論制作綠豆糕的方法及要求。

  (1)討論制作綠豆糕的方法。

  ★指導語:怎么做綠豆糕?(根據(jù)討論情況,請個別幼兒示范綠豆糕的制作方法。)

  (2)討論制作綠豆糕的要求。

  ★指導語:做綠豆糕時要注意什么?

  教學反思:

  課上,我把重點放在了端午節(jié)的習俗上,如:端午節(jié)賽龍舟、吃粽子、做香包、掛艾草等,以及人們?yōu)槭裁匆@樣做。在這些習俗中,孩子們對包粽子比較熟悉,其次,對賽龍舟比較容易理解,但是其他的習俗在我們這里并不多見,所以就沒有作為重點去講。而且端午習俗較多,也都離孩子生活經驗較遠,只需孩子了解,所以沒有講得太細,以免內容深奧不便于孩子的理解。我需要注意的地方是語言組織以及提問上,應該再貼近孩子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讓孩子更容易理解,才會有更好的課堂氣氛。

  小班主題優(yōu)秀教案及教學反思 篇2

  活動目標:

  1、對分類活動有興趣,能堅持。

  2、學習利用物體之間的差別進行分類與配對。

  材料提供:

  1、自制小丑三個,并在帽子上標有不同標記。

  2、魔術棒若干。

  操作層次:

  第一層次:學習按顏色進行分類,讓小丑變出同色不同形的圖形。

  第二層次:學習按形狀進行分類,讓小丑變出同形不同色的圖形。

  第三層次:學習按顏色和形狀進行分類,讓小丑變出同形,同色的圖形。

  指導建議:

  1、教師可讓幼兒自己確定分類方法,與同伴合作游戲。

  2、第三層次可讓能力較強的幼兒先完成。

  活動反思:

  本次數(shù)學活動的目標是引導幼兒學習用折剪的方法將平面圖形二等分、四等分,并重疊驗證部分和部分、部分和整體的關系。在活動的一開始,學習二等分的時候,我剛說完讓幼兒幫助小熊來分蛋糕(圓形的'),大家的興趣一下子就被調動了起來,都努力的想辦法來幫助小熊,充分的融入到了活動氛圍當中。孩子們爭先恐后的舉起了手回答說,“可以用筆在中間畫一條線”,“用手指在中間把它撕開”(另外一個小朋友立刻就問:你怎么知道哪里是中間呢?)這個問題已經被小朋友們發(fā)現(xiàn)了。

  帶著他們自己的問題,孩子們又一次的展開了討論和嘗試!爸灰堰@個圓形對折一下就知道了!庇质呛⒆觽冏约旱目偨Y。在整個的活動中,我都大膽的讓孩子們自己去操作、嘗試、提問。他們的興致比較的高,同伴間的合作和爭論也此起彼伏。

  小班主題優(yōu)秀教案及教學反思 篇3

  設計意圖:

  我們都知道我們的家園里有一個太陽和月亮,但是對于小班小朋友來說,還分不清什么時候會出現(xiàn)太陽,什么時候會出現(xiàn)月亮。

  孩子們對太陽是白天出現(xiàn)的,而月亮是黑夜才出現(xiàn)的這樣的一個自然現(xiàn)象了解還比較模糊!短柡驮铝痢愤@節(jié)課中的白天和黑夜是一個最突顯的素材,根據(jù)小班幼兒直覺行動思維的年齡特點,結合幼兒的生活經驗,再加上班上孩子喜歡瑯瑯上口的詩歌,于是,我嘗試通過引導幼兒對兒歌的欣賞和音樂體驗的方式,讓孩子體會文學作品的情趣。所以我選擇了《太陽和月亮》這篇充滿趣味性、童真性的詩歌,萌發(fā)孩子們對詩歌活動的興趣,樂于參與集體教學活動。

  主題目標:

  1、有閱讀圖書的興趣,會按畫頁的順序閱讀圖書內容。

  2、能根據(jù)畫面理解畫面內容,體會畫面內容的美好情感。

  半日活動時間安排:

  7:30——8:00晨間活動8:00——8:30生活活動(早餐)8:30——8:40 整理活動8:40——9:00集體活動9:00——9:10生活活動(入廁、喝水)9:10——9:40區(qū)域活動9:40——10:00生活活動(入廁、喝水)10:00——11:00戶外活動11:00——11:10生活活動(入廁、盥洗)11:10——11:20餐前準備11:20——11:50生活活動(午餐)11:50——12:00散步12:00——14:30午睡

  一、晨間活動

  1、迎接幼兒入園,師幼主動打招呼問好,引導幼兒與家長告別。

  2、對幼兒進行"一摸三看",是否帶危險物品入園。

  3、組織幼兒進行談話活動,了解白天和晚上的不同。

  二、生活活動入廁:

  1、教師組織幼兒輕松、有序入廁,不推不擠,相互謙讓。

  2、培養(yǎng)幼兒養(yǎng)成節(jié)約用水的好習慣,引導幼兒便后認真洗手并正確使用自己的毛巾擦手。

  進餐:

  1、進餐前教師為幼兒介紹飯菜名稱及營養(yǎng),進餐中,做到細嚼慢咽,不催促幼兒進食,做到吃飽吃好。

  2、餐后用餐巾擦嘴,將餐具送到指定地方并自主進入班級區(qū)域。

  三、集體活動活動領域:語言領域活動內容:詩歌《太陽和月亮》

  活動目標:

  1、感受詩歌內容,學習說"……醒來了""……睡著了"認知發(fā)展:

  2、體驗詩歌表現(xiàn)的"熱鬧"和"靜悄悄"情感態(tài)度:

  活動準備:

  1、各種小動物圖片

  2、音樂《公雞的叫聲》《快樂的早晨》《雪之夢》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導入:播放音樂①聽聲音:(公雞叫聲)

  提問:聽!什么聲音?公雞叫是在告訴我們怎么了?

  天亮了誰會出來呢?

  二、基本部分分段配樂理解詩歌內容。

  1、理解詩歌第一段內容。

  2、出示圖一,播放音樂②

  3、感受熱鬧的音樂:隨《快樂的早晨》的音樂,師生共舞。

  4、理解詩歌第二段內容。

  5、出示圖二,播放音樂③教師小結:哦!小朋友們說得非常對!很安靜一點聲音也沒有,我們來用一個好聽的詞語來說:靜悄悄。

  6、配合音樂,整體感受白天和夜晚的不同。

  三、結束部分游戲:《白天和黑夜》。

  游戲規(guī)則:

  《快樂的早晨》的音樂時,小朋友離開座位,做花、草、小動物醒來蹦蹦跳跳的動作;《睡著了》音樂時回到自己的座位坐睡覺的動作。

  活動效果:

  四、區(qū)域活動

  1、美工區(qū):《畫太陽》

  材料投放:各種不同顏色的彩紙條、油畫棒、水彩筆活動規(guī)則:

 。1)本區(qū)可進入6人。

 。2)結束后,將材料整理、歸類放好。

  重點指導:

  (1)掌握紙的撕法

 。3)引導幼兒畫出不同圖案的太陽。

  2、益智區(qū):《拼圖》

  材料投放:太陽、月亮、小動物的拼圖活動規(guī)則:

 。1)本區(qū)可進入6人。

 。2)自主選取材料到桌子上操作。

 。3)活動后,會主動整理材料按類擺放。

  重點指導:

  指導幼兒按顏色和不同的形狀進行拼圖。

  五、早操、戶外活動早操:小青蛙、功夫寶寶、幸福的臉

  戶外活動

  1、集體活動:《多變的呼啦圈》

  玩法:幼兒分成兩組,5——6個呼啦圈并擺在地上幼兒一個一個的跳過去,哪組最先到達終點,哪組獲勝。

  2、小組游戲:

  《好玩的報紙》

  玩法:

  a、拿一張舊報紙,嘗試各種玩法。

  b、學習將報紙鋪在地上,雙腳并攏從報紙上跳過去。

  c、將報紙揉成團向上,向前扔。

  《追沙包》玩法:教師將幼兒分成兩組,一組幼兒用力將沙包投出,另一組幼兒待沙包落地后,迅速跑去撿沙包,撿到沙包第一個跑回來者為勝,從中培養(yǎng)幼兒的注意力及練習定向跑。

  3、自選游戲:

  器械:

  呼啦圈、大、小沙包、滑滑梯等。

  要求:

  幼兒根據(jù)自己的意愿自行選擇器械進行游戲。

  活動反思:

  在本次活動中,教師利用彩紙的多色性,和幼兒一起感受了與彩紙游戲的樂趣。

  活動中,教師不僅引導幼兒學會了單的撕貼彩紙的方法,還讓他們通過色彩的搭配練習,進行創(chuàng)建“大花園”,鞏固幼兒對常見色的認識,更讓幼兒在撕紙、粘貼活動中感受到集體創(chuàng)作的`樂趣。

  其實對于小班的孩子來說,他們對顏色還不能很好的辨認,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注重引導幼兒學會辨別色彩與搭配,更注重了一些細節(jié)性的動作提示,以及語言提示,讓幼兒隨著活動環(huán)節(jié)的深入不知不覺的學會了這些知識,也讓創(chuàng)建“美麗的花園”這一節(jié)活動變得更加精彩。

  此節(jié)美術活動的成功之處,也在于教師巧妙運用了一些教學方法的原因,如:語言暗示、肢體演示、情境創(chuàng)設等。在感受作品成功的這一環(huán)節(jié)時,為了讓全體幼兒都能感受到這份快樂,教師又采用了引導幼兒集體創(chuàng)作的方法,使幼兒在體驗合作的樂趣中再次感受創(chuàng)作成功的快樂。

  小班主題優(yōu)秀教案及教學反思 篇4

  一、活動目的

  1、知道母雞會下蛋、孵小雞。

  2、鞏固手口一致地點數(shù)5以內的物體。

  3、體驗在游戲中學習的快樂。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5、教育幼兒養(yǎng)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

  二、活動準備:

  1、母雞生蛋的視頻,小雞破殼而出的視頻或圖片。

  2、小雞圖片若干,大點數(shù)卡兩套。

  3、分別畫有1條蟲、2條蟲、3條蟲的卡片若干。

  三、活動過程:

  1、雞媽媽下蛋。

 。1)模擬母雞下蛋的聲音,引導幼兒自由交流:這是誰在叫?雞媽媽在做什么?

 。2)組織幼兒觀看母雞下蛋的視頻,指導幼兒手口一致地點數(shù)出雞媽媽下了幾個蛋。

 。3)引導幼兒操作《點數(shù)雞蛋》,教師巡回指導。

  2、幫助找小雞。

 。1)幼兒觀看小雞破殼而出的視頻。

  教師:一天天過去了,我們來看雞媽媽在做什么?雞蛋有什么變化呢?

 。2)組織幼兒到貼有小雞圖片的草叢中與同伴一起玩"找小雞"游戲,并交代游戲規(guī)則。

 。3)幼兒分享交流:我找到了X只小雞。我在圖卡上貼了X個圓點。

  3、捉小蟲喂雞。

 。1)將小蟲的'圖片隨意灑落在地上,引導幼兒玩游戲"捉小蟲"。

  教師:小朋友們幫雞媽媽找到了小雞寶寶,雞媽媽真高興,現(xiàn)在她還想請大家?guī)兔,捉些小蟲送給餓了的小雞寶寶吃。

 。2)幼兒動手捉"草地上"的小蟲,鼓勵幼兒說自己捉到了幾條蟲。

 。3)引導幼兒將捉到的小蟲送給雞寶寶吃,要求一只小雞吃一條小蟲,兩條小蟲的卡給兩只小雞吃。

  四、活動延伸:

  1、音樂區(qū):學唱《老母雞》。

  2、美工區(qū):涂色,添畫"雞的一家"。

  五、教學反思:

  這一話題,孩子們比較感興趣,都愿意積極參與到活動中去,達到了預期的效果。能積極回答老師的問題,但在幼兒討論的這個階段,我應該創(chuàng)設情景,讓幼兒體驗。

  本文擴展閱讀:雞是一種家禽,家雞源出于野生的原雞,其馴化歷史至少約4000年,但直到1800年前后雞肉和雞蛋才成為大量生產的商品。雞的種類有火雞、烏雞、野雞等。而且雞也是12生肖中的一屬。

【小班主題優(yōu)秀教案及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班主題優(yōu)秀教案及教學反思《小蝸!09-29

小班主題優(yōu)秀教案及教學反思《青青的草地》09-29

小班主題優(yōu)秀教案及教學反思《襪子娃娃》09-29

小班美術優(yōu)秀教案及教學反思04-26

小班游戲優(yōu)秀教案及教學反思04-26

中班主題優(yōu)秀教案及教學反思04-27

大班主題優(yōu)秀教案及教學反思06-27

小班數(shù)學優(yōu)秀教案及教學反思04-27

小班游戲優(yōu)秀教案及教學反思《拖小豬》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