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牛歌教案
作為一名教職工,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花牛歌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花牛歌教案1
一、多音字
盡jǐn(盡管)jìn(盡頭)
溜liū(溜走)liù(眼尖手溜)
二、近義詞
倦—累 一瞬—一霎 霸占—侵占
三、反義詞
斜—正 扁—圓
四、理解詞語
歸巢:返回巢穴。
斜陽:傍晚時西斜的太陽。
蘆葦:草本植物,生長在淺水里,莖中空。
一瞬:轉(zhuǎn)眼之間,形容極短的時間。
紅顏:指貌美的女子。
霸占:倚仗權勢占為己有;強行占據(jù)。
偷渡:偷偷通過封鎖的水域或區(qū)域,現(xiàn)多指偷越國境。
滴溜溜:形容旋轉(zhuǎn)或流動。文中指花牛的尾巴甩得速度快。
五、詞語搭配
。^白)的蘆葦 一(穗)剪秋羅 甩得(滴溜溜)
六、詞語擴展
ABB式詞語:滴溜溜 慢吞吞 慢騰騰 香噴噴 辣乎乎 甜津津 軟綿綿
七、句子解析
1、歸巢的鳥兒,盡管是倦了,還馱著斜陽回去。
歸鳥倦了,這是詩人的'想象,同時也是詩人情感的移入。鳥倦實在也是人倦。
2、雙翅一翻,把斜陽掉在江上;頭白的蘆葦,也妝成一瞬的紅顏了。
鳥翻雙翅,抖落斜陽,這種夸張的描寫體現(xiàn)了鳥擺脫重負、追求自由的精神。通過“妝”和“紅顏”二字,把蘆葦擬人化了,給全詩平添了一些情趣與生氣。
3、花牛在草地里走,小尾巴甩的滴溜溜。
“滴溜溜”一詞形象的寫出了小花牛的活潑、可愛。
八、問題解疑
1、《秋晚的江上》這首詩描繪的是一幅怎樣的畫面?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碧空清江、倦鳥歸巢、夕陽西下、蘆葦在夕陽的映襯下變得格外漂亮的畫面。
2、怎樣理解《秋晚的江上》中的“鳥兒”和“斜陽”?
“鳥幾”代表人,“斜陽”可以理解為人要做的事。一開始,鳥兒背負著重擔(斜陽)努力飛行,面當完成任務(抖落斜陽)時,眼前一片紅色,此時鳥兒該多么高興、輕松啊。
3、《花牛歌》這首詩表面上寫花牛,其實是在告訴我們什么呢?
告訴我們要珍惜美好自由的生活,珍惜時間,不辜負青春。
九、課文主題
《秋江的晚上》描寫了夕陽西下,江面上的美麗景色,表達了作者無比喜悅的心情。
《花牛歌》寫了小花牛在草地上發(fā)生的一些有趣的事情,表現(xiàn)了小花牛的活潑、可愛。
花牛歌教案2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
2.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想象詩歌描繪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樂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培養(yǎng)想象力,激發(fā)寫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
體會兒童豐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愿望的美好。
教學難點:
掌握詩歌的特點,激發(fā)寫詩興趣。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前導讀
音頻導入
1.師問:你們知道徐志摩嗎?如果知道,那你們能說出他的一兩個代表作嗎?
課件出示徐志摩的圖片,
師:對,徐志摩的《再別康橋》是其中非常著名的一篇文章。那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聽聽,感受一下徐志摩的寫作特點。
課件播放音頻。
2.認識作者
徐志摩:現(xiàn)代詩人、散文家。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學英國時改名志摩。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詩人,新月詩社成員,是一位在中國文壇上曾經(jīng)活躍一時并有一定影響的作家。
3.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徐志摩的一首兒童詩《花牛歌》。
揭示課題:《花牛歌》
二、字詞揭秘
我會寫
(1)課件出示羅。
師:羅字在書寫時注意偏旁罒在書寫時要寫得扁一些,不能超過整個字的三分之一。羅字是上下結(jié)構(gòu),偏旁是上面的罒,可以組詞星羅,張羅,我們用張羅造個句,班里的什么事都是班長張羅。
。2)課件出示眠
師:眠在書寫時注意目作為偏旁時要寫得窄一些。眠是左右結(jié)構(gòu),部首是目,可以組詞睡眠,休眠,例句,一個人要保證一天最少八個小時的睡眠時間。
(3)課件出示霸
師:霸上面的雨字作偏旁時,注意第二筆不是豎,而是撇,第三筆的橫折勾變成橫折,而且折要寫得短一些。霸是上下結(jié)構(gòu),部首是上面的雨,可以組詞霸占,霸主,例句,地主依仗權勢霸占了很多老百姓的土地。
。4)課件出示占
師:占的部首卜在占字中時第二筆不是點,而是橫。占是獨體結(jié)構(gòu)的字,部首是卜,例句,占領市場必先占領消費者的心靈。
三、課文精講
1.學習前兩節(jié)
課件出示:花牛在草地里坐,
壓扁了一穗剪秋蘿。
花牛在草地里眠,
白云霸占了半個天。
師解釋:剪秋蘿:別名大花剪秋羅,多年生草本,暗紅色,呈流蘇狀。喜陽,涼爽,耐旱,對土壤要求不嚴,產(chǎn)于我國。
霸占:憑借權勢強行占有。
2.學習后兩節(jié)
師解釋:西山:指太陽從西邊落下。
師問:詩中都寫了花牛在干什么?
引導學生朗讀描寫花牛動作的.幾個句子,同時課件出示
師解釋:每節(jié)第一行都以文字相近的詩句起首,用簡單明朗、輕快活潑、一詠三嘆的詩句形式,將草氈從中的花牛行動景象巧妙生動地展示,表達詩人對生活的熱愛和對自由的追崇。
3.問題一:詩人是怎樣表達自己美好心愿的?
引導學生先找出詩中的句子,然后分析。
師小結(jié):“花牛在草地里做夢,太陽偷渡了西山的青峰!蓖ㄟ^花牛的夢來表達自己對童年的回憶,同時“西山的青峰”表達了作者的美好心愿是自由。
問題二:讀了這首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同桌討論,舉手回答
師小結(jié):花牛在草地里睡覺的童趣。
四、課堂小結(jié)
《花牛歌》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同學舉手自由發(fā)言,師點評
師小結(jié):這首詩歌讓我們體會到了童年時的樂趣。詩歌優(yōu)美的意境和和豐富的想象,讓我們在詩的世界里享受著生活的樂趣。
五、課堂練習
1.根據(jù)課文回答問題。
。1)《花牛歌》中花牛在草地上做什么了?
。2)“霸占”在詩中怎么解釋?
2.比一比,組詞語。
占()眠()溜()
古()眼()榴()
板書設計:
花牛歌
在草地里坐
在草地里眠
在草地里走
在草地里做夢
教學反思:
徐志摩的這首詩,是來源于童年的秘密經(jīng)歷的詩。它有兒童看世界的趣味和生動,活潑和自然,同時詩歌的詞語又不失典雅,韻律也很講究。對于詩歌來說,韻律尤其重要,對于兒童詩來說,也是如此。以兒童為主要受眾的詩,即便它所傳達的意思并不能被兒童所完全理解,但它的韻律卻能被兒童準確地捕捉。
《花牛歌》全詩四節(jié),每一節(jié)的第一行均以文字相近的詩句起首,“花牛在草地里坐”“花牛在草地里眠”“花牛在草地里走”“花牛在草地里做夢”,用簡單明了,輕快活潑,一詠三嘆的詩句形式,將草氈叢中的花牛,行動的景象巧妙生動地展現(xiàn),表達了詩人對生活的熱愛和對自由的追崇。
所以在授課時多注重學生的朗讀,讓學生在朗讀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花牛歌教案3
教學目標:
1.賞析重點詩句,體味詩歌的語言美。
2.理解詩歌主旨,體會詩人的情感。
3.感知詩歌的表達形式,仿寫詩歌。
教學重點:
1.品味詩歌的語言特點,賞析詩句。
2.嘗試仿寫,提升語言運用能力。
教學過程:
一、溫故知新,導入新課。
引導學生回顧上節(jié)課的內(nèi)容,導入新課。
導語:同學們,上節(jié)課中我們通過對詩句中重點字詞的品析,欣賞了兩幅美妙的自然圖畫,F(xiàn)在,就讓我們再次走進課文,去細細地領略一番。二、研讀課文,重點探究
二、研讀課文,重點探究。
1.指名學生分節(jié)朗讀《秋晚的江上》,圈畫不懂的地方。
2.教師出示自主探究題目,學生分組討論交流。
A.想一想:詩歌第1節(ji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預設:引導學生認真朗讀第1節(jié),把握其中出現(xiàn)的景物以及它們的行動,在此基礎上用自己的語言描繪畫面。描繪畫面時要善于發(fā)揮想象,描述要生動。
B.理一理:詩中描繪了哪些景物?
預設:指名學生回答問題,其他學生可以補充。詩中描繪的景物有歸鳥、斜陽、江、蘆葦,它們共同構(gòu)成了一幅美麗的黃昏秋江圖。
C.辨一辨:“雙翅一翻,/把斜陽掉在江上”這一句詩中鳥兒和斜陽的位置關系如何?具體分析一下。
預設:首先引導學生明白句子中的主動者和被動者,即“掉”的雙方,然后具體分析二者之間的關系,體會其中塑造的鳥的形象。
明確:詩人原本只注意江上的飛鳥和照在飛鳥身上的夕陽,但隨著飛鳥雙翅的一翻,才注意到夕陽在江面上的倒影。這夕陽的倒影好像是從鳥翅上掉下來的一樣。飛鳥本來已經(jīng)倦了,但背上還馱著斜陽,并不覺得是沉重的負擔。在詩人看來,正是飛鳥馱了斜陽去點染江面。情景十分動人。這兩句是第一節(jié)情景的繼續(xù)與開展。不說落日沉入江底,而說落日被鳥翅翻掉在江里,這是極富表現(xiàn)力的。它是極其夸張而又符合邏輯的動態(tài)描寫,與其說是鳥馱斜陽的自然延伸,不妨看作是詩人想象力的深化,它使夕陽沉入江心這一瞬間的景象更出神入化了。同時,鳥翻雙翅,抖落斜陽,在情緒上也是一種發(fā)展,它表明鳥不堪沉重的負擔,希望過上自由的生活。
D.品一品:“頭白的蘆葦,/也妝成一瞬的紅顏”這一句詩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兩種顏色的對比有什么表達效果?
預設:引導學生體會擬人修辭手法的妙用!邦^白的蘆葦”呈現(xiàn)“紅顏”是夕陽的余暉映照的結(jié)果。夕陽的余暉點染了江面,也點染了蘆葦。一瞬間,白了頭的蘆葦也變成紅顏了。白紅兩種對比鮮明的顏色相襯,更突出江面上的風景之美。
E.寫一寫:這首詩歌生動優(yōu)美,節(jié)奏和諧,你們能仿照再寫一首嗎?
預設:引導學生明白這首詩歌的寫作特點,即選取自然事物組織畫面,表達感情。這是仿寫時可以借鑒的思路。
示例:夕陽中的幽徑,/飄飛的秋葉,/即使是無力了,/還迎著寒風舞蹈。/雙手一張,/把夕暉鋪滿小路;/金黃的大地,/也收獲萬物的永恒了。?
F.誦一誦:多讀幾遍詩歌,熟讀成誦,體會詩歌中蘊含的感情。
3.指名學生分節(jié)朗讀《花牛歌》,圈畫不懂的地方。
4.教師出示自主探究題目,學生分組交流討論。
A.議一議:這首詩歌在表達上有什么特點?
預設:引導學生通過欣賞詩歌,理解其在表達上的獨特之處。這首詩共四節(jié),每一節(jié)均以文字相近的詩句開頭,“花牛在草地里坐”“花牛在草地里眠”“花牛在草地里走”“花牛在草地里做夢”,使詩歌顯得結(jié)構(gòu)勻稱整齊,具有回環(huán)往復的韻律美。
B.品一品:從這首詩中,我們可以體會到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預設:體會詩人的情感要在理解詩歌內(nèi)容的基礎上進行。教師要引導學生明白詩歌主要講述的是花牛在草地里行動的景象,詩人寓情于景,表達出自己對生活的熱愛和對自由的追求。
C.寫一寫:這首詩寫得非常優(yōu)美,你們能仿寫一段嗎?
預設:引導學生明白仿寫的要領。仿寫時,應先觀察原文的'內(nèi)容和格式,再圍繞主題,以相同或相似的格式寫出新的描寫點。這首詩先寫了花牛在草地做什么,隨后寫了在做的同時,花牛本身或自然環(huán)境的狀態(tài)。可使學生想一想,花牛還會做些什么,結(jié)果又怎樣呢?
示例:花牛在草地里坐,/壓扁了一株紅玫瑰。/花牛在草地里眠,/晚霞霸占了半邊天。/花牛在草地里走,/耳朵扇得撲棱棱。/花牛在草地里做夢,/月亮到西山的青峰游玩。
D.誦一誦:指導學生多讀幾遍,熟讀成誦。同桌相互背一背,教師進行點評。
三、拓展延伸,提升素養(yǎng)
過渡:同學們,如果我們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觀察自然,也能像兩位作者那樣寫出那么動人的詩篇。欣賞林徽因的《雨后天》,看看你們能從中欣賞到怎樣的美。
1.出示課外閱讀篇目,指名朗讀。
雨后天
林徽因
我愛這雨后天,
這平原的青草一片!
我的心沒底止的跟著風吹,
風吹:
吹遠了香草,落葉,
吹遠了一縷云,象煙——
象煙。
2.閱讀與交流。
(1)這首詩描寫的是哪里的風景?(雨后的平原)
。2)詩中描寫了雨后的哪些景物?(青草、風、落葉、云)
。3)從詩中你體會到詩人怎樣的情感?(對雨后自然美景的熱愛)四、課堂回顧,交流收獲
四、課堂回顧,交了收獲
教師總結(jié)本課時教學內(nèi)容,點評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
過渡:同學們,自然中的美景無處不在。夕陽下的江面,翻飛的鳥兒,悠閑漫步的花牛,它們都以美的情致深深地吸引了我們。只要我們做生活的有心人,認真去觀察、感受,就一定就發(fā)現(xiàn)獨特的風景。
小結(jié):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具體學習了兩首小詩,從中體驗了美的風景。我們還學會了朗誦詩歌,在朗誦中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我們還仿寫了詩歌,提高了表達能力。同學們的表現(xiàn)都很不錯,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作業(yè)設計,鞏固提高
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花牛歌教案4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詩的內(nèi)容,想象詩中的景物構(gòu)成了怎樣的畫面。
3.體會詩歌優(yōu)美的意境和豐富的想像。
教學重難點:
重點
引導學生理解詩的內(nèi)容,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難點
鼓勵學生大膽想象,仿照課文再續(xù)編一段詩歌。
教學過程:
一、導讀引入,激發(fā)興趣
1.上一節(jié)課我們一起欣賞了一幅秋天晚上的美麗畫卷,這節(jié)課我們來讀一首徐志摩筆下描寫花牛的詩。
2.板書課題。
3.齊讀課題。
二、學習詩歌
1.自讀感知。
請自由把課文讀幾遍,把字音讀準確,把詩讀流利,讀完想一想:你從詩中感受到了什么。
(提示:可以從詩中的關鍵字、詞、句中去體會,可以從整首詩的內(nèi)容上去體會,可以從詩的形式上去感受,也可以從詩的思想上去感受)
2.點撥感悟:
(1)指名分小節(jié)讀,正音,認識生字。
(2)從這首詩中我們知道了花牛在草地里的心情是什么樣的?
你是從哪些詞句體會到的`?(指導學生抓住“壓扁”“霸占”“甩”“偷渡”等詞及帶有這些詞的句子邊讀邊想象感悟)
(3)有感情地朗讀。
這首簡短的小詩,我們要邊讀邊想象,才能入情入境,請同學們自由朗讀,看看誰能通過朗讀表現(xiàn)出作者對生活的熱愛。
學生練讀,指名讀,男女生比賽讀。
3.領悟?qū)懛ǎ?/p>
(1)默讀詩歌,說說這首詩在形式及寫法上有哪些特點或值得我們借鑒的地方?
(2)生談自己的發(fā)現(xiàn)。
(3)師小結(jié):
A.每節(jié)第一行均以文字相近的詩句起首——“花牛在草地里坐”“花牛在草地里眠”“花牛在草地里走”“花牛在草地里做夢”,用簡單明朗、輕快活潑、一詠三嘆的詩句形式,讀起來朗朗上口。(結(jié)構(gòu)一致)
B.用詞講究,動詞用得很準確,“壓”“霸占”“甩”“偷渡”這些表示動作的詞的使用,既準確又形象。我們要學會用詞,同一個意思可用不同的詞來表達,這樣就不顯得單調(diào)和重復。
板書設計:
花牛歌
教學反思: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教學時應給學生較多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的閱讀、表達能力在語言實踐中得到鍛煉。為此在教學時我主要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品讀兩首詩歌,把握詩歌主旨。
二、加強詩歌朗讀訓練,在讀中感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多讀才能更好地領悟詩歌。教師要利用自讀、分組讀、男女生輪讀等多種方式讓學生讀詩,進而感悟理解詩歌。四年級學生已積累了一定的理解詩歌的方法,在教學中應滲透學習方法的指導,以讀促思,以讀帶悟,以讀傳情,為學生今后學習詩歌打下牢固的基礎。
三、通過品讀含義深刻的詩句,從中想象詩中的景物構(gòu)成了怎樣的畫面。
花牛歌教案5
教學目標:
1.抓住關鍵詞語,置身詩境,分析詩歌的內(nèi)涵。
2.通過詩文分析,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通過分析詩文的蘊意,培養(yǎng)學生嚴謹?shù)恼Z言組織能力,表達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善于思索、反思歷史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抓住關鍵詞語,深入分析詩歌的意蘊。
教學難點:
詩歌意象分析。
教學方法:
講授法、誦讀法、合作探究法
教學輔助手段:
多媒體教學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秋晚的江上
一、新課導入:
用一幅畫導入,引起學生思索——夕陽西下,照紅了江面,晚歸的鳥兒低飛在江面之上。
歸納學生發(fā)言,引出所講題目《秋晚的江上》
二、初讀詩歌
1.教師范讀 (注意語速、語氣、語調(diào))
強調(diào)字音---一瞬(shùn)
2.學生齊誦讀
第一遍,讀準字音。
第二遍,感受詩歌內(nèi)涵。
在腦中構(gòu)思一幅畫面,畫面上會出現(xiàn)什么景物
歸鳥、夕陽、蘆葦
在什么季節(jié)、什么時間、什么地點,有什么景物
秋天的晚上,在江面上,出現(xiàn)了歸鳥、夕陽、蘆葦
三、了解作者和時代背景
劉大白(1880~1932)中國詩人,原名金慶棪,后改姓劉,名靖裔,字大白,別號白屋。浙江紹興人,與魯迅先生是同鄉(xiāng)好友,現(xiàn)代著名詩人,文學史家。曾東渡日本,南下印尼,接受先進思想。先后在省立諸暨中學、浙江第一師范、上海復旦大學執(zhí)教數(shù)十余年。1919年他應經(jīng)亨頤之聘在浙一師與陳望道、夏丏尊、李次九一起改革國語教育,被稱為“四大金剛”。后任教育部秘書、常務次長,中央政治會議秘書等職。二十年代,他曾蒞校考察并講學。代表作品:《舊夢》《賣布謠》等。1931年開始,劉大白閉門進行寫作。1932年2月13日,劉大白靜靜地躺在錢塘路九號里的床上,與世長逝,享年五十三歲。
四、賞析詩歌
1.鳥兒要干什么怎沒樣的狀態(tài)
鳥兒歸巢,倦了。
2.“馱”字突出了什么
突出鳥倦的程度;另一方面也是景致的進一步渲染和綺麗的想象。
3.“鳥翻雙翅,抖落斜陽”是什么修辭手法這樣寫有何好處
夸張。體現(xiàn)了鳥擺脫重負,追求自由的精神。
4.“妝”“紅顏”是什么修辭手法有何好處
擬人,“妝”“紅顏”把蘆葦人格化,給詩文平添一絲情趣、一絲生氣。
5.體會詩文的意蘊,找出情景相容的`詞句
倦鳥、馱著、翻翅、掉落、妝成。
6.從景色中感受作者的心情是怎樣的
無比欣悅。
五、深入探究
1.二十世紀初的中國是怎樣的社會
軍閥混戰(zhàn)、民不聊生,人民無自由、幸?裳。
2.在這樣的情境下,作者是怎樣的心情
流連景物、忘情山水,詩人瞬間高興之感流露出來。
【花牛歌教案】相關文章:
《花牛歌》教案04-09
花牛歌教案04-30
《花牛歌》教案5篇02-26
《!分邪嘟贪12-06
牛和鵝教案03-24
《騎牛比賽》教案01-18
騎牛比賽教案07-22
《騎牛比賽》教案07-22
水果歌教案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