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圓》教案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jié)點。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班《圓》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班《圓》教案1
活動準備:ppt 、炫彩棒、沙皮紙。
活動目標:
1、欣賞康定斯基的作品,初步感受圓形組合畫面的美。
2、嘗試變化圓形的大小,大膽表現(xiàn)圓形的不同組合,體驗創(chuàng)作的樂趣。
活動過程:
一:欣賞康定斯基的作品(意圖:通過對畫面的初步解讀,欣賞圓點和圓圈組合的美)
t:今天我們來欣賞一個畫家叔叔畫的畫:你看到了什么?圓圓寶寶有什么地方不一樣?圓圓寶寶有哪些顏色?
小結:圓圓寶寶的大小不一樣,有大圓、有中圓和小圓。圓圓寶寶的顏色豐富多彩、有紅色、藍色、粉紅色等,有的圓圓寶寶身上還有幾種顏色呢。
t:請你們猜猜看,圓圓寶寶在做什么有趣的事情呢?
小結:圓圓寶寶穿著漂亮的'舞蹈服在跳舞,他們的舞蹈很特別,跳舞時還會排隊形呢。
t:請你們來找找看,大圓和小圓一起跳舞在哪里?手拉手跳舞的圓圓寶寶看誰先找到。圓圓寶寶還可以排成什么隊形跳舞呢?
二、表達表現(xiàn)(意圖:通過多種形式表現(xiàn)圓的不同組合)
t:(放音樂)我們也來做圓寶寶,一起來排隊形跳舞吧。你是大圓寶寶還是小圓寶寶,我們排成一片挑個1字舞、拍成圓圈挑個皮球舞、還有幾個好朋友手拉手跳舞。
t:圓圈寶寶還想排隊形跳舞呢.我們邀請更多的圓寶寶來跳舞,記得要穿上五顏六色的舞蹈服、還要排成隊形哦。
三.交流分享(意圖:觀察圓形大小、位置的變化)
t:你的圓寶寶做了什么有趣的事情?跳了什么舞蹈?
小班《圓》教案2
設計意圖
圓是我們生活中最常見和熟悉的,在幼兒的世界里,圓以它獨特的的魅力
吸引著幼兒,使幼兒對于圓特別的青睞。在本次活動中,我們可以讓幼兒在圓中盡情發(fā)揮,把它想象成幼兒世界中的任何東西。而詩歌中的圓,又為幼兒變出了一個奇妙的世界。這樣既可以開拓幼兒的視野,又大大的提高了幼兒的求知欲望,同時也培養(yǎng)了幼兒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活動目標
1、學習詩歌,感受圓的.奇妙變化。
2、理解詩歌內容,讓幼兒明白詩歌中的各種事物都是圓的。
3、讓幼兒間共同分享對于圓的認識。并認讀重點詞圓、蘋果、飛。
活動重點 認識圓并認讀重點詞圓、蘋果、飛。
活動難點
詩歌的理解和掌握。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
認識圓形,熟悉生活中常見的圓的物體,并能說出它們的名稱。
2、物質準備。
掛圖、錄音帶、大字卡;詩歌讀本人手一冊、小字卡、書寫冊、圖片
(圓形、蘋果)。
3、環(huán)境準備。
收集一些圓形物體的圖片張貼在閱讀區(qū)內。
活動過程:
一、 預備活動
師幼互相問候,走線,線上音樂游戲《拉個圓圈走走》。教師和幼兒一起聽音樂做動作(音樂和玩法附后)。
二、 感知理解活動
1、教師在小黑板上畫一個圓,讓幼兒進行現(xiàn)場發(fā)揮,看看老師畫了一個什么?這樣幼兒就會從各個方面去考慮,在我們生活中都有哪些東西是圓的。然后教師再出示圓形的圖片,幼兒根據(jù)老師的提問自主討論。這是什么形狀的圖形,這時教師出示大字卡“圓”,讓幼兒有一個直觀上的認識。
小班《圓》教案3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大膽想象,根據(jù)自己已有的繪畫技巧,表現(xiàn)各種各樣的圓形事物。
2、鼓勵幼兒根據(jù)自己的想象構思畫面。表現(xiàn)一定的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幼兒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及畫面構圖能力。
3、養(yǎng)成大膽用色、均勻涂色的良好習慣。
4、感受作品的美感。
教學重點、難點
在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發(fā)揮想象,并運用繪畫手段表現(xiàn)出來
活動準備
1、多媒體播放故事《我們是圓》。
2、圓形事物圖片若干張。
3、水彩筆、油畫棒
活動過程
1、組織教學、激發(fā)興趣
。1)提問:小朋友們認識圓形嗎?誰能說一說見過哪些圓形的物體?請把你看到的說給小組的伙伴聽聽。
( 幼兒小組議論)
下面老師請幾個小朋友起來匯報一下你們小組交流的情況(全班匯報)
。2)剛才小朋友說出了那么多的圓形事物,非常好。老師也認識了許多圓形朋友,還錄了一些他們活動的圖像呢,然后,請幼兒觀看故事《我們是圓》的錄像(教師在適當?shù)?時候引用語言提示),并提問“你們看到了些什么?”“他們有什么共同點?”
2、引導幼兒觀察圓形事物圖片。
3、啟發(fā)幼兒想象可以把那些東西設計成圓形。
4、指導幼兒合理布局畫面
你想畫圓形什么物體?把它畫在畫面的什么地方?
5、幼兒隨音樂作畫,老師巡回指導。
指導重點:教師引導幼兒對圓進行內部添加,他們畫出了多彩的地球、時鐘、皮球、碗、盤子、笑臉、大轉盤、毛線球、呼啦圈、方向盤、茶杯蓋、輪胎等。在此基礎上,又引導幼兒在圓形外部進行添加成形,如:蘋果、櫻桃、喇叭、葵花、手提袋、魚、太陽、西瓜等,使其更為生動形象。
。1) 指導幼兒合理布置畫面,鼓勵幼兒大膽想象。
。2)激勵幼兒在圓形事物的周圍進行添加,使其畫面構成一定的故事情節(jié)。
。3) 啟發(fā)幼兒使用自己喜歡的顏色表現(xiàn)圓形世界。
6、幼兒欣賞、評價作品
展示作品,請幼兒講述畫面內容,教師和幼兒共同點評。
活動延伸
幼兒和老師一起共同創(chuàng)設布置出一幅《圓形世界》墻面畫,請其它班的小朋友來參觀。
教學反思
通過觀察錄像幼兒對圓形事物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在幼兒作畫時通過老師的指導,幼兒掌握了一定的創(chuàng)設構圖技巧,在欣賞、點評這個環(huán)節(jié),幼兒得到了提高。
小班《圓》教案4
【教學目標】
1、培養(yǎng)幼兒善于觀察的好習慣,了解圓在人們生活中的應用。
2、擴散幼兒思維,初步培養(yǎng)幼兒分析問題的能力。
3、探索創(chuàng)新圓的多種玩法,熟悉圓的一些特征。
4、培養(yǎng)幼兒大膽想象,粘貼并添畫。
【教學準備】
皮球四個,呼啦圈四個,小汽車等;幼兒用品:作業(yè)紙、彩筆、膠水、大小不等的彩色圓片等。
【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
教師邊拍球邊念兒歌帶領幼兒一起進入活動室。
(二)基本部分:
1、師:“寶寶,你們玩過皮球嗎?怎樣玩?”請個別幼兒示范球的各種玩法。(滾、踢、拋、拍等)
2、師:“寶寶告訴老師,皮球是什么樣子的?”(圓圓的)“你還見過什么東西像皮球一樣,也是圓圓的?”引導幼兒說出乒乓球、太陽、西瓜、蘋果等,以及班里的呼啦圈、鐵環(huán)等,對于幼兒提到的現(xiàn)場準備的圓圓的玩具,老師現(xiàn)場示范玩法。
3、引導幼兒說出圓圓的'東西都能滾動這一特征。
4、幼兒討論:不是圓圓的東西能不能滾動?(出示三角形的積木,長方形的盒子等進行師范)
師小結:寶寶們剛才都說得很好,圓圓的東西用力一推就能滾動,而不是圓圓的東西,它就沒有這個本領,所以人們就利用了圓圓能滾動這一特點,發(fā)明創(chuàng)造出了很多既方便又實用的物體。
5、師:“寶寶想一想,你們見過的什么物體是利用了圓圓能滾動這一特點制作出來的呢?”引導幼兒說出:車輪、滑冰鞋等。
6、師:“圓圓的本領真大,你們喜不喜歡圓圓?”
“今班老師就給你們帶來了很多圓圓(出示圓紙片),你們能把它變成什么呢?”
“老師也用圓圓變成了很多美麗的東西,你們想不想?yún)⒂^一下?”(出示用圓圓制作好的作品)
7、引導幼兒用圓圓制作出自己喜歡的東西。
8、展評幼兒的作品。
。ㄈ┙Y束部分:
師:“寶寶們都做得很好,為了獎勵你們,老師請你們每人選一件圓圓的玩具一起玩一玩!彪S音樂走出活動室。
小班《圓》教案5
活動目標
1、喜歡泥工。
2、學會搓圓的技巧。
3、了解湯圓的吉祥的意義。
4、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據(jù)所觀察到得現(xiàn)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5、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chuàng)造的能力。
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學會搓的技巧。
活動難點:吃湯圓的意義。
活動準備
橡皮泥、泥工板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小朋友們吃過湯圓嗎?
2、還記得湯圓是什么形狀嗎?(圓圓的,小小的)
3、什么時候吃湯圓?為什么要吃湯圓?(一般是在元宵、冬至、春節(jié)吃,但是現(xiàn)在超市里天天都有,平時也可以吃。吃湯圓表示團團圓圓。)
(二)出示橡皮泥搓出來的湯圓
1、你們看這像湯圓嗎?這是用橡皮泥搓的`湯圓。
2、你們看里的湯圓是什么樣的?它們的顏色是怎樣的?
(三)示范搓湯圓的動作
1、講解:先把橡皮泥放在泥工板上,搓出一下塊放在手掌心,用另一個手掌蓋在橡皮泥上,然后反復揉幾下,一個小小的圓圓的湯圓就做好了。
2、現(xiàn)在你們空手跟老師做這個揉的動作。
(四)注意事項
1、搓好的湯圓放在蓋子上。
2、別把泥掉到桌面上或地板上。
(五)幼兒動手搓湯圓,教師指導
(六)對作品進行評價
小班《圓》教案6
設計背景
操作活動是幼兒喜愛的活動,也是幼兒操作技能的有效手段。借助小班孩子“吃餅干”這一生活情景,懸著了適合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讓孩子在吃吃、玩玩中獲得有意義的經驗。
活動目標
1、學習搓圓、壓扁的技能。
2、體驗動手操作的樂趣。
3、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操作、表達能力,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及創(chuàng)新意識。
4、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yǎng)他們大膽創(chuàng)新能力。
5、培養(yǎng)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重點難點
搓圓、壓扁。
活動準備
餅干、面粉若干、盤子人手一個。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入課題。
二、制作圓餅干。
老師給小朋友準備好了做餅干的材料,現(xiàn)在請你們輕輕地把椅子搬到桌子旁邊。
先來看看圓餅干是怎么做的。
先從一大塊的面取一小塊,放在一只手的手心里,另一只手放在面團上旋轉搓圓,然后壓一壓,一塊圓餅干就做好了。
你們都會了嗎讓我們來一起做吧!
請小朋友多做幾塊,餅干要做得圓,做得好看。
三、烤餅干
教學反思
1、幼兒能很好的理解搓和壓扁,也能很好的完成搓圓和壓扁的技能。通過材料幼兒與同伴于老師之間有很好的`互動,從動作快的幼兒去幫動作慢的幼兒等可以看出。
2、這是幼兒第一次接觸這樣的操作,幼兒從日常的經驗中看到的變成現(xiàn)在的實際操作,促進幼兒大限度的發(fā)展。
3、不足方面:還可以在后面的環(huán)節(jié)加上給圓餅干印圖案,這樣幼兒的興趣還會更大,效果也會更好。
5、小班美術教案:圓之舞(粘貼)
小班《圓》教案7
教案目標:
1、學習詩歌,感受圓的奇妙變化。
2、理解詩歌內容,讓幼兒明白詩歌中的各種事物都是圓的。
3、讓幼兒間共同分享對于圓的認識。并認讀重點詞圓、蘋果、飛。
教案準備:
1、認識圓形,熟悉生活中常見的圓的物體,并能說出它們的名稱。
2、掛圖、錄音帶、大字卡;詩歌讀本人手一冊、小字卡、書寫冊、圖片。
3、收集一些圓形物體的圖片張貼在閱讀區(qū)內。
教案過程:
一、預備活動:師幼互相問候,走線。
二、感知理解活動1、教師在小黑板上畫一個圓,讓幼兒進行現(xiàn)場發(fā)揮討論。
2、運用故事情景,引起幼兒興趣。
3、出示掛圖,播放錄音帶,請幼兒欣賞詩歌,結合掛圖來回答問題。
4、師幼共同講述。
三、游戲活動:教師出示大字卡圓、蘋果并念出來,請幼兒從字卡中找出相應的字卡并跟讀。教師念"飛"并做動作,幼兒跟著學并找出相應的'字卡。
四、體驗活動:
1、教師放錄音帶讓幼兒看書劃指跟讀。
2、讓幼兒拿出畫筆,邊畫出奇妙的圓形,邊念詩歌。
反饋圓是我們生活中最常見和熟悉的,在幼兒的世界里,圓以它獨特的的魅力。吸引著幼兒,使幼兒對于圓特別的青睞。在本次活動中,我們可以讓幼兒在圓中盡情發(fā)揮,把它想象成幼兒世界中的任何東西。而詩歌中的圓,又為幼兒變出了一個奇妙的世界。這樣既可以開拓幼兒的視野,又大大的提高了幼兒的求知欲望,同時也培養(yǎng)了幼兒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小班《圓》教案8
活動來源:
我們幼兒園比較注重培養(yǎng)幼兒早期閱讀的興趣,并購置了許多適合幼兒閱讀的繪本。小班幼兒剛入園,經過兩個月的培養(yǎng),已經具備初步的早期閱讀意識。在平時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很多幼兒都喜歡圓形的物體,也能認識一些生活中的圓形物體。繪本《圓》特別適合小班幼兒閱讀,因此我設計了本次繪本閱讀活動。更好地讓幼兒了解圓,同時充分發(fā)揮幼兒的想象力、語言發(fā)展能力、閱讀能力等。
活動設計:
從認識"圓"入手的幼兒小班的語言教學活動。幼兒對"圓"有較豐富的感性認識,具備和積累了一定的認知經驗,看圖、觀看PPT,回答關于"圓"的問題,做接龍游戲,學習分角色閱讀繪本,用創(chuàng)編的句式進行游戲延伸等活動情節(jié)的設計很豐富,很精當,符合幼兒的特點,有感染力,也體現(xiàn)了正確的幼教理念,激發(fā)了幼兒學習語言的興趣,也培養(yǎng)了思維能力,對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的提高,是一次成功的嘗試。
活動目標:
1.初步閱讀繪本,了解不同數(shù)量的圓可以變成餡餅、眼鏡、紅綠燈、火車、糖葫蘆等物品。
2.通過教師提問和觀察,嘗試將環(huán)境中圓形的物品用繪本的句式進行仿編。
3.體驗"圓形物體變變變"帶來的快樂。
4.感知故事中象聲詞運用的趣味性。
5.理解詩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學會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認識生活中一些圓形的物體,會唱"拉個圓圈走走"的歌。
2.物質準備:創(chuàng)設環(huán)境,有意識地在教室里擺放一些圓形的東西。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觀察繪本封面,引起閱讀興趣師:小朋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本有趣的繪本,看看封面上的圖形,你認識嗎?這本繪本的名字叫《圓》。這么多的圓形寶寶,今天要來給小朋友變魔術呢?它們會變成什么好東西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二、引導幼兒觀看PPT,閱讀故事,初步欣賞故事內容1.教師引導幼兒集體欣賞PPT。(1-3個圓的內容)提問:"一個圓,孤零零",它會變成什么呢?還會變成什么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兩個圓,來做伴"它會變成什么呢?還會變成什么呢?
"三個圓,正正好"它會變成什么呢?還會變成什么呢?
"四個圓,排成排"它會變成什么呢?還會變成什么呢?
"五個圓,連成串"它會變成什么呢?還會變成什么呢?
"許多圓,跑起來"它會變成什么呢?還會變成什么呢?
三、師生邊完整欣賞PPT邊講述繪本,進一步幫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四、接龍游戲:第一次教師說前半句,幼兒說后半句。
師:小朋友真聰明,現(xiàn)在我們來玩?zhèn)接龍游戲,我說前面的"一個圓,孤零零"。寶寶說后面的"好像一個大餡餅"?凑l說得好?
五、尋找教室中的圓形物品
1.在教室內尋找圓形物。
師:我們教室里也藏著許多圓形寶寶,哪些東西是圓形的呢?快把它們找出來吧。
2.把找到的圓形物用繪本的句式念出來。
師:一個圓,孤零零,好像一個大皮球。兩個圓來做伴,變成一個望遠鏡……
六、教師指相應的'物品,進行填充式創(chuàng)編繪本師:寶寶們真棒!找到了很多圓形的東西,說得也很好,現(xiàn)在張老師來把你們找到的圓形寶寶編到故事里,就會變成一個新的繪本故事。
教師一邊念一邊指向創(chuàng)編的物品"一個圓,孤零零"好像一個(引導幼兒填詞:大皮球,兩個圓來做伴好像一副望遠鏡等等)。
七、游戲"拉個圓圈走走"
1.師:今天圓形寶寶玩得真高興,我們也來玩?zhèn)"拉個圓圈走走"的游戲吧。
2.游戲延伸:用創(chuàng)編的句式進行游戲。
"拉個圓圈走走,拉個圓圈走走,走走走走,變成一個大皮球"。(變成一條毛毛蟲、望遠鏡等等)。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我先出示圓圓國王的頭,調動孩子興趣,然后以國王的口吻教孩子學習兒歌。再出示兒歌的圖譜,看上去簡潔明了,聽老師說完幾遍后,有的孩子就能自己看圖譜初步說出兒歌。最后用圓圓國王送禮物的形式,讓孩子了解更多我們生活中圓形的物體。過程中,老師是挨個讓幼兒去找蔬菜而不是一擁而上。
小班《圓》教案9
設計意圖:
躺在搖籃里,孩子會抓著球往嘴里塞,吧唧吧唧嘗著味道;能坐會爬時,孩子會拿著球往地上扔,開心地手舞足蹈;蹣跚學步時,孩子看到滾動的球回去追,反反復復,樂此不疲。球是孩子的親密伙伴,伴隨著孩子慢慢成長。所以在本次活動中,我就想帶著孩子走進球的的世界,感受球是怎么樣的,它有哪些有趣的本領?孩子運用多種感官感知球的大小、形狀、顏色和材質的不同,猜想會動、會滾又會跳的"圓怪物"是什么。在與球的親密接觸中,充分感知、交流關于球的已有經驗,并激發(fā)更多對球的喜愛。
一、活動目標
感知球會動、會滾、會跳的特性,會簡單的推理。
2、大膽猜測,樂于表達自己的意見。
二、活動準備
1、人手一只球、一塊布。
2、一張猜測用的圖表。
3、小雞、貓頭鷹、啄木鳥、凳子、鴕鳥蛋圖片各一張,PPT。
三、活動過程
。ㄒ唬┰O疑:圓圓的東西會是什么?
1、教師:小動物們在草地上發(fā)現(xiàn)了一只花花綠綠的圓怪物,它們誰也不認識這圓圓的東西。小朋友覺得這圓圓的怪物會是什么呢?(請幼兒大膽猜測,教師把幼兒猜測的東西畫在紙上。)2、教師:那圓圓的怪物到底是什么呢?我們一起來聽故事吧!故事的名字就是《圓怪物》。
。ǘ┓侄涡蕾p《圓怪物》
1、片段一:小松鼠發(fā)現(xiàn)的'圓怪物。
。1)教師:是誰先發(fā)現(xiàn)的圓怪物?它猜圓怪物是什么呢?
。2)教師:小松鼠啃了啃圓怪物,它是怎么說的?(引導幼兒學說:不好!不好!這味道真不好。
。3)我們發(fā)現(xiàn)了圓怪物的一個秘密:不能吃。看看我們剛才猜的東西,哪些是能吃的呢?(把猜測圖表中能吃的圓東西去掉。)
2、片段二:小雞發(fā)現(xiàn)的圓怪物。
。1)教師:小雞跑過來,看到圓怪物后是怎么做的?
。2)教師:它發(fā)現(xiàn)了圓怪物的什么秘密?這個圓怪物會"動"。
(3)教師:圓怪物是怎么動的?我們一起來學學。
。4)教師:這個圓怪物不能吃,還會動。你們猜可能是什么啊?為什么?(把猜測圖表中不會動的圓東西去掉)
3、片段三:啄木鳥發(fā)現(xiàn)的圓怪物。
。1)教師:啄木鳥飛過來,它以為圓怪物是什么?它看到圓怪物后又是怎么做的?
(2)教師:它發(fā)現(xiàn)了什么秘密?圓怪物會滾。
。3)現(xiàn)在我們來猜猜,這個不能吃、會動又會滾的圓怪物是什么呢?為什么?(把猜測圖表中不會滾的圓東西去掉)
4、片段四:貓頭鷹發(fā)現(xiàn)的圓怪物。
。1)教師:貓頭鷹被吵醒了,它以為是什么?它看到圓怪物是怎么做的?
。2)教師:這次圓怪物怎么了?(圓怪物會一上一下地跳)(3)教師:我們一起來學一學"跳"的動作。
5、教師:這個不能吃、會動、會滾、又會跳的圓怪物到底是什么呢?
三、完整欣賞故事得出結論1、教師:讓我們完整地再聽一遍故事,請小朋友帶著這個問題去聽哦!
2、教師:小朋友猜出這個圓怪物是什么了嗎?
3、幫助幼兒驗證皮球就是圓怪物。
。1)教師:剛才,我們發(fā)現(xiàn)圓怪物有哪些本領?
。2)教師:皮球寶寶有這些本領嗎?(請幼兒上來玩皮球,發(fā)現(xiàn)皮球會動、會滾、會跳的特征。)
。3)教師小結:皮球會動、會滾、會跳。原來它就是故事中的圓怪物。
。4)教師:在我們生活中,除了皮球外,還有哪些東西會動、會滾、會跳?皮球、足球、籃球這些球寶寶都會動、會滾、會跳,都是有趣的圓怪物。
小班《圓》教案10
活動過程:
活動一問候時光(認識教師)
1.教師熱情接待每一位寶寶,認識寶寶,鼓勵寶寶用動作向教師打招呼,并和家長一起蓋印小動物簽到。
2.家長和寶寶一起玩小肌肉游戲活動(塞乒乓球、套塔、拔小棍等),教師觀察寶寶的活動情況,并和家長交流寶寶玩玩具時的狀態(tài)以及具體的指導方法。
3.點名游戲。
。1)教師出示小鼓娃娃,鼓勵家長根據(jù)節(jié)奏帶著寶寶拍手,鼓勵寶寶有節(jié)奏地向教師問好。
。2)教師按照順序邀請寶寶走或爬到教師身邊,在教師的幫助下用動作進行自我介紹。(大月齡寶寶嘗試用動作回答的方式自我介紹。如,教師提問:“誰是妮妮?”妮妮用拍自己肚子的方式回答;教師提問:“妮妮幾歲了?”妮妮用伸出一根手指的方式回答。小月齡寶寶愿意接受教師的被動自我介紹。)
指導家長:及時表揚有進步的寶寶。(能用動作表達或能夠接納教師。)
活動二運動時光(《小腳操》《小手操》)
1.引導家長帶領寶寶做《小腳操》《小手操》,增強寶寶對自己小腳、小手的認識。
2.引導家長帶領寶寶模仿教師跟隨音樂學做韻律操,初步培養(yǎng)寶寶對音樂的節(jié)奏感,加強寶寶對本體的認識。
指導家長:
1.有節(jié)奏地在寶寶身邊念兒歌,加強寶寶對兒歌的理解。
2.幫助寶寶有節(jié)奏地做動作。
3.鼓勵寶寶自己做《小手操》《小腳操》的動作,培養(yǎng)寶寶主動模仿動作的意識。
活動三溫馨時光(認識圓形)
1、出示圓形圖片。
師:圓形是一種沒有角的光滑的`圖形。小朋友們看一下,圓形像什么呢?(家長幫助寶寶一起想象、表述。)
指導家長:成人經常用想象的語句和寶寶交流,可以幫助寶寶學會創(chuàng)造、想象,為其今后的自主表達儲備經驗。
2、出示圓形鑲嵌板的底板。
(1)師:這個底板中間少了一個圓,我們要把這個洞洞補起來。
(2)教師示范鑲嵌板的玩法。
師:1,2,3,三指捏,捏住小把手,對準洞洞放。瞧,洞洞補好了!
指導家長:此活動可以訓練寶寶的手眼協(xié)調能力。我們選擇圓形的鑲嵌板,一方面便于寶寶認識圓形,另一方面,由于圓形沒有方向性,相對于三角形、正方形等圖形,操作簡單得多。
。3)寶寶與家長共同完成鑲嵌板操作游戲。
3、欣賞名畫《圓之舞》。
師:我們一起來看一幅很漂亮的畫,很多圓都在這幅畫上跳舞呢!有的圓大,像媽媽,有的圓小,像寶寶,媽媽抱著寶寶,真溫暖。有的圓形寶寶出去玩了,有的圓形寶寶靠著媽媽聽故事呢!
指導家長:《圓之舞》是一幅世界名畫,讓寶寶從小欣賞高水準的畫作,可以開拓寶寶的眼界,提高寶寶的審美素養(yǎng)。
4、寶寶在家長的協(xié)助下完成《圓之舞》的創(chuàng)作。
師:我們也來完成一幅《圓之舞》吧,老師這里有很多好看的圓形圖片,寶寶們把它貼在這塊黑色的板上,讓這些圓形圖片也跳出優(yōu)美的舞蹈吧!
指導家長:家長讓寶寶按照自己的意愿選擇圓形圖片,將其貼在黑紙上。寶寶貼的時候可能是無意識的,家長要有意識地指導寶寶將圖片重疊或間隔放置。
5、作品展覽。
6、鞏固認識圓形,學會區(qū)分圓形與其他形狀。
師:老師這里有很多的圖片,哪些是圓形的呢?大家一起來找一找。
指導家長:此活動是讓寶寶在認識記憶的基礎上學習辨認,難度又加深了一層。如果寶寶指錯了,不要直接說“錯了”“不對”這樣的話,而是要直接告訴寶寶形狀的名稱,然后說:“我們繼續(xù)找圓形!”
小班《圓》教案11
活動目標
1.感知球會動、會滾、會跳的特性,會簡單的推理。
2.大膽猜測,樂于表達自己的意見。
3.體會做事要仔細,不要粗心大意。
4.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1.人手一只球、一塊布。
2.一張猜測用的圖表。
3.小雞、貓頭鷹、啄木鳥、凳子、鴕鳥蛋圖片各一張,PPT。
活動過程
。ㄒ唬┰O疑:圓圓的東西會是什么?
1.教師:小動物們在草地上發(fā)現(xiàn)了一只花花綠綠的圓怪物,它們誰也不認識這圓圓的東西。小朋友覺得這圓圓的怪物會是什么呢?(請幼兒大膽猜測,教師把幼兒猜測的東西畫在紙上。)2.教師:那圓圓的怪物到底是什么呢?我們一起來聽故事吧!故事的名字就是《圓怪物》。
。ǘ┓侄涡蕾p《圓怪物》
1.片段一:小松鼠發(fā)現(xiàn)的圓怪物。
。1)教師:是誰先發(fā)現(xiàn)的圓怪物?它猜圓怪物是什么呢?
(2)教師:小松鼠啃了啃圓怪物,它是怎么說的?(引導幼兒學說:不好!不好!這味道真不好。3)我們發(fā)現(xiàn)了圓怪物的一個秘密:不能吃。看看我們剛才猜的東西,哪些是能吃的呢?(把猜測圖表中能吃的圓東西去掉。)2.片段二:小雞發(fā)現(xiàn)的圓怪物。
。1)教師:小雞跑過來,看到圓怪物后是怎么做的?
(2)教師:它發(fā)現(xiàn)了圓怪物的什么秘密?這個圓怪物會”動”。
(3)教師:圓怪物是怎么動的?我們一起來學學。
。4)教師:這個圓怪物不能吃,還會動。你們猜可能是什么?為什么?(把猜測圖表中不會動的圓東西去掉)3.片段三:啄 木鳥發(fā)現(xiàn)的圓怪物。
。1)教師:啄木鳥飛過來,它以為圓怪物是什么?它看到圓怪物后又是怎么做的?
(2)教師:它發(fā)現(xiàn)了什么秘密?圓怪物會滾。
。3)現(xiàn)在我們來猜猜,這個不能吃、會動又會滾的圓怪物是什么呢?為什么?(把猜測圖表中不會滾的圓東西去掉)4.片段=貓 頭鷹發(fā)現(xiàn)的圓怪物。
。1)教師:貓頭鷹被吵醒了,它以為是什么?它看到圓怪物是怎么做的?
。2)教師:這次圓怪物怎么了?(圓怪物會一上一下地跳)(3)教師:我們一起來學一學”跳”的動作。
5.教師:這個不能吃、會動、會滾、又會跳的圓怪物到底是什么呢?
。ㄈ┩暾蕾p故事得出結論
1.教師:讓我們完整地再聽一遍故事,請小朋友帶著這個問題去聽哦!
2.教師:小朋友猜出這個圓怪物是什么了嗎?
3.幫助幼兒驗證皮球就是圓怪物。
(1)教師:剛才,我們發(fā)現(xiàn)圓怪物有哪些本領?
。2)教師:皮球寶寶有這些本領嗎?(請幼兒上來玩皮球,發(fā)現(xiàn)皮球會動、會滾、會跳的特征。)(3)教師小結:皮球會動、會滾、會跳。原來它就是故事中的圓怪物。
(4)教師:在我們生活中,除了皮球外,還有哪些東西會動、會滾、會跳?皮球、足球、籃球這些球寶寶都會動、會滾、會跳,都是有趣的圓怪物。
活動反思:
通過第一次的試教,從總體的效果來看還是不錯的。但是我們也發(fā)現(xiàn)了不少的.問題,比如在教具的設計上需要改進,我們發(fā)現(xiàn)在活動中運用紙偶的效果不是很好,雖然幼兒對于紙偶也是非常感興趣的,但是教師在進行操作時紙偶不是很方便,另外,小班的幼兒似乎對于木偶更感興趣。所以,我們決定運用木偶代替紙偶,在教具的設計上補充一個“草地背景”,并由同組教師進行輔助表演,這樣執(zhí)教的老師能更好的進行活動,而且幼兒能更專注于故事的欣賞。這樣做的目的在于,我們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給予幼兒一個直觀、形象、具體的感覺,讓幼兒跟隨故事的發(fā)展結合自己的情感體驗,達到對故事內容的基本理解的目的,同時在這一過程中又為幼兒構筑了一個語言學習的舞臺。還有,就是在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處,我們覺得讓幼兒最好能看到“圓怪物”的真面目(皮球),這樣能使活動更為完整,同時也能讓幼兒感受到成功的喜悅。第二,最后一個“玩球”的環(huán)節(jié),應該放到第一個環(huán)節(jié)處,由“玩球”引出活動,引發(fā)幼兒對“球”的興趣,初步感知“球”的特點。在幼兒玩一玩→說一說的情境中引出活動,激發(fā)幼兒對故事內容的興趣,這樣的導入更為合適。第三,在活動中我們運用了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提出問題)→幼兒思考回答→教師傾聽、判斷并給予回應或提出進一步的問題→幼兒再思考回答……”的步驟來進行,使提問抓住重點,形成一個循環(huán)往復、螺旋上升的過程,使教學活動成為師幼雙方積極互動的過程。只是教師在每段故事的講述時,要注意幫助幼兒學習故事中的完整句“它是會X的”,還有就是幼兒完整句的表達“圓圓的XX可以吃(坐、抱)的”,充分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原本設計的幼兒參與故事的表演,我們改成了完整欣賞故事一遍,再次幫助幼兒對故事的理解。其余,環(huán)節(jié)不需要太多的改動,整個環(huán)節(jié)還是蠻順的。
小班《圓》教案12
分析
本節(jié)活動主要是讓孩子能通過已有的生活經驗認識“圓”無處不在,養(yǎng)成愛生活,愛探索的好習慣,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小班教案《有趣的圓》含反思適用于小班的數(shù)學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發(fā)展語言表達能力、想象力和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引導幼兒認識圓形,并用恰當?shù)恼Z言描述。XX是圓形的,XX是圓形的,提高幼兒的競爭意識和快速反應能力。
目標
1.感知物體的圓面,知道圓面可以使物體滾動。
2.能說出在圖片中找到的“圓”,嘗試滾動圓形物體。
3.喜歡觀察生活中的事物的形狀,樂于探索。
準備
1.PPT。(各種帶走圓形的物體圖片)
2.吹泡泡工具一套。
3.大小不同的球,圓柱形奶粉罐,易拉罐,薯片罐等,呼啦圈。
過程
一、游戲導入,激發(fā)幼兒興趣,引出“圓”的概念。
教師吹泡泡,請幼兒一起把泡泡戳破。
師:“好,小泡泡回家啦,請小朋友也回到座位上吧!”
“吹泡泡的游戲好不好玩?那你們有沒有注意到咱們剛才玩的泡泡是長什么樣的?它是什么形狀。空埮e手回答!哦~原來小朋友們都知道啊,那我們一起說!‘泡泡是——圓形的!對啦,泡泡是圓形的,那可以用你們的小手比劃給老師看一下嗎?圓形是什么樣的?”
二、看圖片找“圓”,實化“圓”的概念。
師:“今天呀,老師帶來了一些圖片,請你們告訴我你找到了什么是圓圓的.!
“那我們一起去找找看吧。ù蜷_生活圖片)讓我們找找看,這里有圓嗎?”
師:“我好像找到“圓”了哎,你們找到了嗎?我來請小朋友上來用手比劃一下!
師:“哇,小朋友們真棒!都被你們找到啦!給自己鼓鼓掌吧!”
三、動手操作,嘗試滾動帶有圓形的物體。
1.師:“今天老師也請來了許多帶有圓形的朋友,請小朋友都來玩一玩,哪些物體可以滾動,它是怎么滾動的,可以和你的好朋友交換玩一玩哦”。
2.師:“那現(xiàn)在我請坐得漂亮的小朋友告訴老師,你剛才玩了什么,它是怎么滾動的?”
3.總結:這些物體物體會滾動是因為都帶有圓。
四、活動延伸。
1.回家找?guī)в袌A的物體。
師:“原來我們的生活處處都有圓啊。我們可以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找找看,回來告訴牛老師好不好?”
2.開小火車在教室里找一找圓,互相分享。
反思
本節(jié)課總體來說,孩子是很感興趣的,整節(jié)課下來,孩子一直都是很活躍的。在語言部分,我精煉了很多,在之前試課的時候,有老師指出我的語言瑣碎,修改過后就好了很多。
有問題的地方就是,我在教具準備方面應該考慮更細致一點,可以準備一些不能滾動的物體,雖然孩子們不一定選,但是在潛移默化中能讓孩子區(qū)分滾動和不能滾動物體的區(qū)別。
小班《圓》教案13
活動目標
1、樂于參與美術活動,體驗創(chuàng)作樂趣。
2、能結合生活經驗大膽想象,嘗試通過印畫、粘貼、添畫和組合等方法表現(xiàn)各種圓形物體。
3、能認真作畫并保持畫面整潔。
4、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chuàng)造的能力。
5、培養(yǎng)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活動準備
知識與經驗準備:事先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圓形物體。
材料準備:大小不一圓形紙片、糨糊、棉簽、水彩顏料、毛筆、圖畫紙和抹布;蘿卜、藕;《圓寶寶變魔術》課件;
活動過程
。ㄒ唬┯^看多媒體課件,引發(fā)幼兒經驗
1、觀看幻燈一
重點提問:今天有誰來做客?(圓形寶寶)
2、觀看幻燈二
重點提問: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體是圓形寶寶這位神奇的魔術師變的`
3、觀看幻燈三
重點提問:幾個圓形組合還可以變成什么物體?
。ǘ┙榻B繪畫材料
實物印畫:用蘿卜、蓮藕蘸顏料后在紙上印畫,再添畫組成有關圓形的物體。
粘貼畫:先想好圓形能變什么物體,然后在紙上黏上圓形,再用棉簽添畫。
報紙畫、鏡面畫:在報紙上或鏡面上自由創(chuàng)作各種圓形物體。
(三)提出作畫要求
1、大膽想象畫出各種圓形物體;
2、自由選擇畫畫材料;
3、保持畫面整潔,繪畫工具用完要放回原處。
。ㄋ模┯變寒嫯
教師注意鼓勵和啟發(fā)幼兒大膽想象和畫畫;及時提醒幼兒手臟后要擦在抹布上、工具材料用完后要放回原處。
。ㄎ澹┱故静⑾嗷ソ榻B作品――我把圓形變成了什么
活動反思
在本環(huán)節(jié)中,我肯定了每個幼兒作品,讓幼兒獲得成功后的愉悅體驗。鼓勵每一位幼兒積極地、主動地、大膽地用語言將自己的作品表達出來。從而達到藝術活動的最高目標,表現(xiàn)自己的情感和體驗,分享他們創(chuàng)造的快樂。
小班《圓》教案14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學習把泥搓成長條粘接成圓環(huán)的方法。
2、激發(fā)幼兒自由想象講述:自己做出的圓環(huán)像什么。
3、培養(yǎng)幼兒對陶藝的興趣,提高孩子們的動手能力。
活動準備:
1、每人一盒陶泥、陶藝板、濕布
2、課前讓幼兒觀察圓形。
活動過程:
一、出示范作,引導幼兒觀察師:你們看這是什么?它像什么?你知道它是怎么來的嗎?
二、教師邊念兒歌,邊做示范。師:今天我們就也來做圓環(huán),好嗎?請小朋友先看看老師是怎么做的:小泥條搓呀搓,搓成小木棍,彎彎腰,拉拉手,拉拉手,不松手,接在一起成圓環(huán),圓環(huán)圓環(huán)真好玩。
三、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放一點音樂)
1、先把陶泥捏一捏,團一團,團成圓形;
2、把團好的'陶泥放在兩手上來回的搓;
3、接自己搓的圓環(huán)擺成各種圖形。
四、評講幼兒作品:說說自己做的圓環(huán)像什么?
小班《圓》教案15
設計思路:
對幼兒來說,一個個泡泡又美麗又可愛.有大,有小,很能激發(fā)他們想像力和表現(xiàn)美愿望.特別是這個活動在材料運用上有別于其他傳統(tǒng)美術課。首先,它采用油畫棒來畫泡泡,然后再準備顏料來請小朋友涂刷底色!坝退蛛x”這一科學現(xiàn)象加強了游戲趣味性,讓幼兒毫無顧忌地涂抹揮灑,充分體驗在美術活動中成功。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學習畫大大小小圓圈泡泡。
2、能大膽選擇色彩涂刷,表現(xiàn)大大小小圓圈泡泡。
3、體驗美術活動樂趣。
活動準備:
1、人手一張畫有小魚畫紙。
2、各種顏色油畫棒若干。
3、已調好紅、黃、藍三種顏料。
活動過程:
一、幼兒聽音樂《小金魚》進場。
幼兒跟隨《小金魚》音樂做小魚游動作進教室。
師:小魚們,今天魚媽媽帶你們到大海里去玩吧!游啊游,游啊游,搖搖尾巴點點頭,游啊游,游啊游,小魚游真開心。師:小魚們,游累了吧!我們來休息一會吧!(坐下來)
二、引出課題。
師:剛才我們玩真開心,魚媽媽高興想來吹泡泡了,泡泡是什么樣子呀?(圓形)教師出示范畫畫泡泡。
師:小蠟筆,轉呀轉,這頭那頭手拉手,吹成一個大泡泡(小泡泡、紅泡泡)你們想吹什么顏色泡泡呀?哦!紅泡泡和黃泡泡還會親親嘴呢!看!這個泡泡還會躲在大泡泡懷里呢!
師:魚媽媽吹了這么多大大小小、五顏六色泡泡,有泡泡還會親親嘴,有泡泡還會捉迷藏,真漂亮,我們來幫泡泡拍個照吧!教師出示排刷和顏料。師:我們請排刷姐姐和顏料哥哥來幫泡泡拍照吧!你們想幫泡泡拍個什么顏色
照片?
師:小排刷,手中拿,紅色水里走一走,舔舔干,走到紙上來拍照,這邊刷到那一邊。瞧!照片拍好了,漂亮嗎?你們想不想也來吹泡泡,幫泡泡拍照呀?師:那我們一起去吹大大小小、五顏六色,會親親嘴和捉迷藏泡泡吧!吹好了就請排刷姐姐和顏料哥哥來幫泡泡拍照。
三、幼兒操作。
幼兒作畫時,教師指導并用語言提醒幼兒:這個小朋友畫了個大泡泡,這個小朋友還會畫親親嘴和捉迷藏泡泡,真棒!
四、相互欣賞幼兒作品。
師:小魚們,跟著魚媽媽一起來看看小魚們吹泡泡吧!跟魚媽媽說說自己泡泡是什么顏色。(設計意圖:評價幼兒作品,給予肯定,提高幼兒積極性)
五、結束部分。
師:小魚們吹了這么多漂亮泡泡,魚媽媽帶你們到外面去做游戲,我們一起出發(fā)吧!
【小班《圓》教案】相關文章:
小班教案《好玩的圓》03-19
小班語言圓教案03-26
小班語言教案:圓04-10
《圓》小班語言教案03-30
小班陶藝好玩的圓教案03-18
小班語言教案:圓03-27
小班語言圓教案8篇03-26
《蒙氏閱讀》小班奇妙的圓教案02-08
了不起的圓小班數(shù)學教案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