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教案> 幼兒園教案:找朋友

幼兒園教案:找朋友

時間:2024-09-03 16:02:37 教案 我要投稿

幼兒園教案:找朋友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教案:找朋友,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幼兒園教案:找朋友

幼兒園教案:找朋友1

  活動目標:

  1.對磁鐵吸鐵的現(xiàn)象感興趣,并初步了解不同形狀的磁鐵都能吸鐵和鐵制品的特征。

  2.嘗試借助記錄表表達自己的猜想和探究結果。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

  2.U形、長條形等形狀的磁鐵;幼兒每人一盒操作材料(木質積木、紙片、鐵片、鐵質回形針、雪花片、鐵螺絲、花布片);每人一支記錄筆

  3..幼兒從家里收集各種磁鐵

  活動過程:

  一、觀察與交流:各種各樣的磁鐵

  1.請幼兒說說,從家里帶來的磁鐵是什么樣子的。

  2.教師出示U形、長條形、圓形等形狀的磁鐵,請幼兒觀察。

  提問:這些磁鐵是什么形狀的?它們像什么?

  3.請幼兒觀察幼兒用書中各種各樣的磁鐵,比一比和老師帶來的磁鐵形狀一樣嗎?

  二、猜測與探究:誰是磁鐵的好朋友

  1.介紹操作材料,并與幼兒用書中的表格圖畫對照。磁鐵很想找好朋友,我?guī)砹似呶慌笥,你認識嗎?請在表格上找到它。

  2..教師介紹操作表格,并請幼兒預測。誰是磁鐵的.好朋友,能被磁鐵緊緊吸?把猜想的結果記錄下來。

  3..幼兒操作。

  三、分享與交流:我的發(fā)現(xiàn)

  1.請幼兒和同伴自由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

  2.集體交流。

  提問:什么物體能被磁鐵緊緊吸。渴裁次矬w不能被磁鐵吸。

  四、小結與提升

  各種形狀的磁鐵都能吸住鐵和鐵做的物體。

幼兒園教案:找朋友2

  活動目標:

  1、感知各種水果的基本特征。

  2、能在比較活動中用語言表述出水果的顏色、形狀、大小等特征。

  3、喜歡參加比較活動。

  4、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5、通過實際操作,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重難點:

  能在比較活動中用語言表述出水果的顏色、形狀、大小等特征。

  不受不同水果外形特征的干擾,聽從單一指令完成比較活動。

  活動準備:

  籃子、蘋果、梨子、桔子、香蕉、櫻桃、草莓等水果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

  今天來了一些水果娃娃和我們做朋友,看看它們是誰?(認知各種水果,說說名稱、形狀、顏色,像什么)

  二、比較任意兩種水果

  1、教師手拿一個桔子:誰來找一個比它小的水果和它做朋友?(個別幼兒上前自選一個水果,和教師手中的`桔子比較,并說一說哪個水果大,哪個水果小。)——此環(huán)節(jié)要起到隱性示范的作用。

  2、介紹比較游戲玩法:聽指揮比較兩種水果的顏色、大小、形狀。

  3、各小組桌子中間擺放籃子,中間裝有不同外形特征的水果圖片,提示幼兒聽指令拿水果圖片。

 。1)找兩個顏色一樣的水果互相做朋友。幼兒找到后教師提問:你找的是什么?(幼兒互相說說。個別到前臺展示。)教師小結:這兩個水果比較的是顏色;還有哪些水果顏色是一樣的?

 。2)找兩個圓圓的水果做朋友。幼兒找到后教師提問:你找到的是什么?(幼兒相互說說。個別幼兒到前臺展示。)教師小結:這兩個水果比較的是形狀;還有哪些水果的形狀是一樣的?

 。3)找兩個不一樣的水果做朋友。幼兒找到后教師提問:你手中的兩個水果朋友哪里不一樣?(顏色、大小、形狀。)

  (4)籃子里還有誰沒有找到朋友?它是誰?是什么樣子的?你想讓它和誰做朋友?為什么?(小朋友和組內的同伴說一說,教師小組詢問、傾聽)

  延伸活動:

  1、今天的水果顏色、形狀、大小不一樣,味道是不是也不一樣呢?我們品嘗一些。(香蕉、蘋果、桔子)

  2、大區(qū)域活動:給不同的水果涂色。

  活動反思:

  部分幼兒能較快的根據指令拿取水果進行比較,但是語言表述能力較弱,大多需要教師引導才能拼湊出完整的話。部分幼兒活動較被動,不愿意在集體面前展示,少數幼兒積極。通過互動和觀察,發(fā)現(xiàn)大部分幼兒能找到顏色一樣的水果、形狀一樣的水果、大小不一樣的水果。幼兒對吃水果感興趣;大多能完成涂色任務。

幼兒園教案:找朋友3

  設計意圖:

  本節(jié)課教學設計是在幼兒學習了10以內的數字后安排的一個新教學內容,對于幼兒來說這部分內容比較難理解,是抽象的數字概念。因此本節(jié)教學設計以游戲為主,通過游戲引導幼兒在“玩”中學,“趣”中練,“賽”中增勇氣,“樂”中長才干。意在通過趣味性的游戲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把枯燥的數學知識融入游戲,使幼兒在玩中學,不知不覺掌握本節(jié)課的重點、難點,知道中心數比相鄰兩數多1和少1。通過本科教學幫助幼兒在“具體形象的思維”與“抽象概念的教學知識”之間架起一座橋梁,讓幼兒理解掌握概念、法規(guī)等知識,引導幼兒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

  活動目標:

  1.認識相鄰數,初步探索三個相鄰數之間的關系。

  2.在游戲的情景中讓幼兒能感知相鄰數。

  3.進行朋友間團結友愛的教育。

  4.引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

  5.培養(yǎng)幼兒對數字的認識能力。

  活動準備:

  1.圓片教具若、,磁性黑板、1--10的數字卡片(人手1套)、1——10的大數字卡片(人手一張)。

  2.幼兒已學會10以內的數字。

  活動過程:

  一、 通過語言引出主題:

  小朋友們,你們有朋友嗎?你們的朋友是誰呢?

  二、認識相鄰數,初步探索并體驗三個相鄰數之間的關系。

  1、教師在磁性黑板上貼出對應并置的兩排圓片,數量分別是2和3.師:第一排圓片有幾個?第二排圓片有幾個?第一排圓片比第二排圓片怎樣?第二排圓片比第一排圓片呢?我們可以說2比3少1,3比2多1。

  2、教師在3個圓片下面再貼出第三排4個圓片。

  師:第三排有幾個圓片?第三排圓片比第二排圓片怎樣?第二排圓片比第三排圓片怎樣?我們可以說3比4少1,4比3多1.

  3、教師以中間一個數為參照,先與前面一個數比,再與后面一個數比。

  師:3比2怎樣?3比4怎樣?

  4、師小結:3比2多1,3比4少1,所以3的“好朋友”就是2和4.通常我們就把這排在一起的3個數叫相鄰數。

  5、教師把2個圓片取下,在4個圓片的下面貼上5個圓片,引導幼兒比較4比3怎樣?4比5怎樣?所以4的相鄰數是3和5.

  6、教師把3個圓片取下,在5個圓片下面貼上6個圓片,引導幼兒比較5和4怎樣?5比6怎樣?所以5的相鄰數是4和6。

  7、教師直接說數字6、7、8、9,請幼兒說出它們的相鄰數是誰和誰?啟發(fā)幼兒用剛才學習的方法找它們的相鄰數,幼兒回答后,師可總結。

  (設計意圖: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幼兒理解10以內的各相鄰數間多1和少1的關系。)

  三、玩游戲“找朋友”,鞏固對相鄰數的認識。

  1、“找朋友”的游戲。

  將幼兒分為四組,每組幼兒胸前掛有1——10的數卡。教師請數字3的幼兒找朋友時,音樂開始,幼兒找本組的朋友時,音樂開始,幼兒找到本組的朋友,音樂停止,2、3、4的幼兒手拉手站一排。(先請10位幼兒演示,然后游戲繼續(xù)。)

  2、卡片游戲。

  師事先發(fā)給幼兒1——10的數字卡片,教師說出一個數字,讓幼兒找出該數的兩個“朋友”,并將卡片舉起。

  (通過游戲的形式鞏固理解10以內各相鄰數間多1和少1的`關系。)

  四、結束部分。

  1、游戲后評價。

  2、師小結,教育幼兒要像數字寶寶一樣,互相幫助,團結友愛。

  (設計意圖:在數學活動中滲透友愛同伴的意識。)

  教學反思:

  整個活動流程安排合理清晰,一環(huán)緊扣一環(huán),,層層遞進,由淺入深,先是引出課題,激發(fā)幼兒的活動興趣,再銜接到數字朋友中去。整個活動老師通過講述、幼兒玩找朋友的游戲、再用卡片操作、評價總結操作結果幾個環(huán)節(jié)幫助幼兒知道10以內各數的相鄰數、說出10以內各數的相鄰數、理解10以內各相鄰數間多1或少1的關系,幾個環(huán)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遞進,達到了活動目標。

  在活動中孩子們情緒高漲,老師請幼兒找朋友時,孩子們的小手紛紛舉起;老師問題剛提出,孩子們就爭著回答;老師請小朋友們做“找朋友”的游戲時,活動氣氛非;钴S。

  但在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中,還有幼兒不能迅速地找出卡片,在活動后請家長回去利用撲克牌與幼兒鞏固10以內的相鄰數,在以后的游戲活動中再玩幾次類似的游戲。

  小百科:朋友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 péng you,意思是指在任意條件下,雙方的認知在一定層面上關聯(lián)在一起,不分年齡、性別、地域、種族、社會角色和宗教信仰,符合雙方的心理認知、可以在對方需要的時候給予幫助。朋友之間可喻為雨中的傘、指路的燈。

幼兒園教案:找朋友4

  【活動名稱】:頭戴花帽找朋友。

  【活動目標】:培養(yǎng)幼兒辨別花型和結識小朋友能力,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及團隊意識,促進幼兒相互交往,增進友誼。

  【活動模式】:集中型

  【活動器材】:三種花(牡丹花、黃菊花和荷花或其他花)的花帽各五個。

  【活動歌曲】:找朋友兒歌。

  【活動要素】:

  一、講解活動要領

  1、15名幼兒,眼睛閉上,老師和小組長分別為他們戴上三種花帽(牡丹花、黃菊花和荷花或其他花),頭戴花帽幼兒打亂站在直徑5米圓圈內。

  2、圓圈內幼兒睜開眼睛,想法尋找頭戴同樣花帽的小朋友。

  3、頭戴同樣花帽的五名小朋友聚齊在一起,為完成找朋友任務。

  4、最后聚齊的五名小朋友為輸方,可為其他小朋友表演一個節(jié)目。

  二、有序活動:

  1、每班幼兒分成15人一個活動組,每次活動15人。

  2、活動開始時,其他幼兒站在圓圈外,觀看活動組找朋友。

  3、播放找朋友兒歌。

  三、巡視檢查:教師邊組織活動,邊巡視查看其他幼兒情況,提高安全防范意識,防止幼兒不假離開活動場地,杜絕意外事故發(fā)生,確;顒影踩。

  四、指導活動:主要是指導幼兒花帽帶端正,辨別花帽型,怎樣認識小朋友。

  五、活動小結:評比找朋友最快的'一組。

  六、附找朋友兒歌:頭戴小花帽,去找小朋友,找到小朋友,握手朝前走。

  幼兒園中班體育教案:走進夏天-運西瓜

  幼兒園中班體育教案:走進夏天-運西瓜

  教學目的:

  通過游戲,引導幼兒體驗要做好一件事情大家不僅需要合作,而且需要共同動腦筋、想辦法。

  準備:

  預備若干個西瓜,創(chuàng)設西瓜地場景和準備兩輛運瓜車

  活動與指導:

  1. 討論:帶幼兒到事先布置好的西瓜地,將幼兒分成兩組(每組10人),提出要幫助農民伯伯將西瓜地里的兩堆西瓜裝到汽車上,請幼兒說說用什么方法裝得又快又省力氣。

  2. 活動:請各組幼兒按本組討論出的方法進行嘗試,各組嘗試后大家一同分析哪種方法更好。幼兒說出10名小朋友排成一條直線一個挨著一個傳遞的方法最快最省力氣后,教師組織幼兒分兩組進行傳西瓜比賽。

  3. 兒歌:運完西瓜后,教師與幼兒一同說兒歌,體驗合作、完成任務后的快樂。西瓜大,西瓜圓;小朋友們來裝車;西瓜運到市場去;我們合作真快樂。

幼兒園教案:找朋友5

  活動目標:

  1、通過找朋友游戲的形式,感知各種水果的基本特征

  2、能夠大膽在集體中用語言進行表述

  活動準備:實物圖標、特征標記、蘋果、梨子、桔子、橙子、香蕉等水果

  活動過程:

  一、引起幼兒興趣,導入活動

  T:今天來了許多的水果寶寶,看看都有什么?

  二、通過找朋友游戲的形式,感知各種水果的基本特征

  T:水果寶寶要和我們玩游戲了,要聽清楚我說的'哦~~

  請你找兩個顏色一樣的水果做朋友,你找的是什么?

  請你找兩個圓圓的水果做朋友,你找的是什么?

  我的盤子里有一個水果寶寶沒有找到朋友,他是誰?是什么樣子的?

  請你找兩個大大的水果做朋友,你找的是什么?

  老師有一個小小的桔子,請你找一個小小的水果和我做朋友。你找的是什么?(在游戲過程中,教師出示相應的圖標,幫助幼兒進行小結)

  小結:結合圖表進行小結:今天來了許多的水果朋友,紅紅的水果有……,黃黃的水果有……,大的水果有……,小的水果有……,軟軟的水果有……,硬硬的水果有……

  三、品嘗各種水果,并嘗試進行分類

  T:水果寶寶謝謝你們幫它們找到了好朋友,請你們嘗一嘗各種好吃的水果。

  水果嘗起來時什么感覺?有什么味道?我們來幫幫他們找朋友。

幼兒園教案:找朋友6

  目的:

  讓幼兒練習使用形容詞。學習說完整的一句話。

  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能認真傾聽同伴發(fā)言,且能獨立地進行操作活動。

  玩法

  教師拿出一只玩具鸚鵡(或畫有鸚鵡的卡片),對小朋友說:"你們看,這只美麗的小鸚鵡,它最愛學人說話,它要找說話最伶俐的孩子交朋友,好向他學說話,F(xiàn)在我們來做個游戲,我說一個詞以后,請你用這個詞說一句話,還要形容這個詞。誰說的好,小鸚鵡就去找他做朋友。"如,教師說:"小雨。"幼兒說:"小雨沙沙地下。"照此可以練習一系列的詞:

  雪花――雪花飄飄飛下來,蓋滿大地。

  妹妹――我有一個活潑可愛的小妹妹。

  蛋糕――香噴噴的大蛋糕。

  紅棗――大紅棗又脆又甜。

  教室――我們的教室清潔又明亮。

  書――張老師拿著一本厚厚的'大書。

  松樹――松樹被雨水淋過后,翠綠可愛。

  菊花――美麗的菊花散發(fā)著清香。

  照此說下去,哪位小朋友的形容詞用的準確、恰當、生動,教師就要立即給以表揚,然后讓小鸚鵡去找他做朋友。

  規(guī)則:

  要求幼兒針對教師提出的名詞,說出一句完整的話。

  要求幼兒語句中要使用形容詞。

  小百科:鸚鵡類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分布在溫、亞熱、熱帶的廣大地域。種類非常繁多,有2科、82屬、358種,是鳥綱最大的科之一。

幼兒園教案:找朋友7

  活動目標:

  在看看嘗嘗中找出水果與果汁的對應關系,發(fā)展幼兒多種感官能力。

  活動準備:

  1、新鮮水果:橙子、西瓜、獼猴桃,菠蘿,梨等及相應果汁。榨汁機。

  2、幼兒已積累關于水果的一些相關經驗。

  活動重點:

  找出水果與果汁的對應關系。

  活動難點:

  能找出西瓜與獼猴桃的果汁。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回憶果汁的名稱,并說說它們的不同口味。

  1、你們喝過果汁嗎?喝過什么果汁?

  2、果汁的味道一樣嗎?

  小結:不同的果汁有不同的味道,有甜甜的,有酸酸的`,也有又甜又酸的。

  二、幼兒根據水果汁找朋友,這些果汁是用什么做成的呢?(水果)教師出示水果,說說水果的名稱及果汁的名稱。(蘋果蘋果汁,梨梨汁)

  小結:水果是果汁的好朋友,蘋果能做成蘋果汁……

  這些果汁是用什么做成的?說說水果的名稱及果汁的名稱。

  1、實物配對

  教師取出一杯橙汁問:這杯果汁是用什么水果做成的?

  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結:用眼睛看看水果寶寶衣服的顏色就能知道橙汁是橙的好朋友。

  2、教師出示一杯綠果汁問:這杯果汁什么顏色?你們知道它的好朋友是誰?(分別出示西瓜、獼猴桃)誰是這杯綠果汁的好朋友呢?為什么?說說自己的理由。

  1)西瓜說:我有一件綠衣裳,我是你的好朋友。

  2)獼猴桃說:我的果肉是綠色的,我是你的好朋友。

  3、到底誰是它的朋友呢?讓我們來試一試。

  4、教師現(xiàn)場切開西瓜和獼猴桃放進榨汁機驗證。

  小結:原來有些果汁的好朋友不單單要看外衣的顏色,還要想想果肉的顏色。

  三、請幼兒根據水果粉的顏色來找朋友。

  1、出示菠蘿粉問:你們知道我的好朋友是誰嗎?為什么?

  2、它的顏色看上去像厘的顏色,所以你們都猜是梨的好朋友。用什么辦法才能知道它是誰的好朋友呢?

  3、教師現(xiàn)場操作,沖飲料,請幼兒嘗一嘗。

  小結:用嘗一嘗的方法也能找到水果的好朋友。

幼兒園教案:找朋友8

  適用范圍:

  復習字的偏旁、結構,正反義詞,以及聲母與韻母的相拼。

  游戲準備:有生字的金牌,花形卡片

  操作過程:

  1.導語:小朋友,你想找到你的好朋友嗎?讓我們來做一個找朋友的游戲。

  2.如,一年級上冊《識字4》,在學了生字后,請學生找相同偏旁的字做你的好朋友,就可以這樣操作。

  一生拿一張卡片“打”,說:“找呀找,找呀找,誰是我的好朋友?”

  拿卡片“拔”和“拍”的同學就都可以上前說:“我是你的好朋友!

  大家說:“對對對,‘拔’是‘打’的好朋友。”最后大家一起讀讀兩位好朋友手中的字,說說這兩個字的偏旁。

  又如,可以做幾個金牌,金牌上貼有生字“跑”“跳”。大家一起拍手說:“找呀找,找呀找,找到一個好朋友!睊旖鹋频耐瑢W看一看讀一讀生字,與掛有相同偏旁字的`小朋友手拉手,成為好朋友。

  找對了,大家說:“對對對,你們是一對好朋友!闭义e了,大家說:“錯錯錯,趕快再去找一找!

  3.也可以準備一些聲母或韻母相同的生字,用金牌的形式掛在大家胸口,先讀一讀,然后讓小朋友選擇字音中相同部分的字手拉手,交朋友。還可以準備字形結構相同的或能組成詞語的兩個生字,準備一些聲母和韻母,讓學生讀后手拉手交朋友。

幼兒園教案:找朋友9

  一、活動目標

  1、認識并感受do re mi fa sol la si七個音符。

  2、激發(fā)參與音符游戲的興趣。

  3、用肢體動作表現(xiàn)音樂的能力。

  4、培養(yǎng)樂感,感受音樂帶來的快樂與遐想。

  5、在活動中傾聽音樂,大膽的游戲表演。

  二、重點難點

  會唱并掌握節(jié)奏通過身體的協(xié)調性展示七個音符的魅力。

  三、活動準備

  1、音樂律動CD:《淘氣的小音符》《身體音階》、ppt課件

  2、延伸活動:

 。1)水和水杯

  (2)小棍條

  三、活動過程

  活動導入;

  1、小朋友們圍圈坐好,老師扮演可愛的角色唱歌進場:“呼呼啦啦,呼呼啦啦,音樂呼啦圈。呼呼啦啦,呼呼啦啦,音樂呼啦圈!

  2、播放音樂《身體音階》并隨著音樂做律動讓小朋友提前熟悉。

  3、音樂游戲:

  (1)老師一邊做動作一邊唱節(jié)奏兒歌:“摸摸我的小腳do do do,摸摸我的膝蓋re re re ,拍拍我的雙腿mi mi mi ,叉叉我的小腰fa fa fa ,拍拍我的雙手sol sol sol ,拍拍我的肩膀la la la ,摸摸我的腦袋si si si,高舉我的雙手do do do……”

  (2)“聽說我們的小音符正在和小貓咪玩游戲,讓我們快來聽一聽他們是怎么做游戲的吧!”

 。3)播放音樂《淘氣的小音符》,唱詞部分老師帶小朋友們拍手感受音樂,音樂旋律出現(xiàn)不同的時,引導孩子用不同的肢體動作(如原蹲一蹲)來感受mi的.音;音樂旋律出現(xiàn)sol時,引導孩子用另一個肢體動作(如插腰跳一跳)來感受sol音等。但sol的動作一定要比mi高,主要是讓孩子直觀地通過不同的動作來感知音符的音高。

  4、肢體游戲:

 。1)老師引導孩子想一想,淘氣的小音符們總是變成不同的樣子,讓小貓咪找不到,請你也來和小貓咪玩這個游戲吧。

 。2)老師數1 2 3,變變變,請孩子自由擺一個動作,老師選幾個代表性動作的孩子來說一說,分別變的是什么音符。

  5、活動結束:老師請模仿小貓咪走路,輕輕地走回座位坐好。

  延伸活動:

 。1)用do re mi fa sol la si七個音符創(chuàng)編不同的兒歌并用肢體表演出來;

  (2)用同一種水杯裝著不同深度的水進行敲擊使其發(fā)出do re mi fa sol la si七個音

幼兒園教案:找朋友10

  活動目標

  1.幼兒學習用水粉顏料畫點,用連點的方法畫不規(guī)則圖形,并均勻地涂上不同顏色,注意顏色的搭配。

  2.激發(fā)幼兒的好奇心,鼓勵幼兒大膽涂鴉,培養(yǎng)他們的想象力。

  活動準備

  1.圖片-圓點娃娃

  2.調色盆,彩色顏料,畫筆,水桶,擦手布。

  3.音樂-花之圓舞曲

  音樂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圓點娃娃圖,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

  1.教師:今天圓點娃娃們要來和我們做游戲呢,我們先來認識一下圓點老師。

  2.老師扮演圓點老師和小朋友打招呼。

  二、圓點娃娃在散步——畫點

  1.教師以圓點老師的口吻:我的圓點娃娃們和我長得一模一樣,都是圓圓的,

  它們現(xiàn)在隱身在白紙上了。有很多圓點娃娃,它們正在散步呢,我們來當當魔術師把它們變出來。

  2.幼兒人手一支畫筆,蘸彩色顏料在白紙上畫點。

  三、圓點娃娃跳舞--自由連線

  1.播放優(yōu)美的音樂

  圓點老師:圓點娃娃聽見這么好聽的.音樂,多想跳舞啊,請小小朋友們幫助它們拉拉手,

  可以橫著拉,可以豎著拉,也可以斜著拉,或者用其他方法把它們的小手一個個牽起來。

  2.鼓勵幼兒連線,線條不要太長。

  四、涂色

  1.圓點老師:圓點娃娃現(xiàn)在拉好了手,它們想把舞臺變得更漂亮那就跳得更開心了。

  2.指導幼兒大膽涂色,一個格子涂一種顏色,顏色少蘸一點,搭配用色。

  五、欣賞、想象

  1.圓點老師:看,圓點娃娃跳著優(yōu)美的舞蹈變成了一幅美麗的圖畫,大家來猜猜看,這幅圖畫象什么?

  2.老師帶幼兒到稍微遠一點的地方去欣賞、想象,引導幼兒說出自己的想法,

  給予肯定和贊賞,激發(fā)他們對創(chuàng)造的興趣。

幼兒園教案:找朋友11

  活動目標:

  一、練習鉆爬平衡的能力

  二、鞏固幼兒對紅綠黃顏色的認識

  三、培養(yǎng)幼兒的一一種責任感

  活動準備:

  平衡木、大積木、兩張小椅子、橡皮筋、海綿墊子、布娃娃若干、紅黃綠三種顏色的花若干

  活動過程:

  1、準備活動

 。ǔ鍪静纪尥蓿┙裉煳覀儼嗌蟻砹嗽S多小客人看是誰呀?---看到他們你們高興嗎高興就跟老師來跳個舞吧(聽音樂做拍手、點頭、伸手、彎腰的動作)

  2、幫娃娃找朋友

  1.交代游戲規(guī)則:現(xiàn)在我們來玩?zhèn)游戲你們看這些小娃娃的頭上分別貼著紅黃綠的顏色他們想去找和他頭上一樣顏色的花可找這些花必須走過小橋、鉆過山洞才能幫他找到朋友注意過小橋的'時候要慢慢的走不能掉到河里去,還有不能不能把娃娃弄丟了,F(xiàn)在我先請一位小朋友去幫娃娃找朋友其他人看好了

  2.孩子們去幫娃娃找朋友

  3.請孩子說出自己幫娃娃找到了什們顏色的花看看是否和娃娃頭上的一樣交換娃娃幫娃娃找朋友

  3、總結

幼兒園教案:找朋友12

  教學目標:

  1、能有序地進行細致觀察。

  2、能將條紋數量、顏色排列相同的小魚進行歸類。

  教學準備:

  教具:有條紋的大魚卡片18張。

  自制教具:珊瑚、水草、貝殼的圖案若干,在黑板上布置成一海底世界圖案。

  幼兒材料:<找朋友>游戲圖、小魚磁片18個。

  教學過程:

  一、引入活動。

  教師出示事先準備好的自制教具:海草、珊瑚等貼畫,在黑板上布置出一幅海底世界的游戲圖,引導幼兒觀察。

  教師講述:“在藍色的大海里,有許多動物和植物,有紅色的珊瑚、綠色的海藻,還有各種各樣的小魚每天都在這里開心地做游戲。”

  二、觀察、比較小魚身上的條紋。

  教師出示兩條條紋顏色差異較大的小魚大卡片,引導幼兒比較:

  “小朋友看看,又有漂亮的小魚游過來了(出示“黃紅黃”和“橙黃橙黃”兩張條紋不同的大魚卡片),這兩條小魚身上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嗎?”

  引導幼兒按從魚頭到魚尾的順序,說說小魚身上條紋的顏色、顏色數量和排列順序。

  三、游戲“找朋友”。

  教師引導幼兒觀察游戲材料<找朋友>游戲圖和18條小魚磁片。

  1、幼兒操作:將18條小魚磁片按照其身上條紋的不同,分別擺放在游戲圖上具有相同條紋小魚旁邊的空白處。

  2、檢查幼兒的操作結果。

  3、教師出示“黃藍綠紅”和“黃綠藍紅”兩張不同條紋的大魚卡片,引導幼兒重點辨認兩條魚的不同之處。

  這部分是活動的難點,很多幼兒在剛才的操作中,把“黃藍綠紅” 和“黃綠藍紅”條紋的.小魚混淆了,教師利用大教具,引導幼兒按從魚頭到魚尾的順序,說出顏色的名稱、數量及排列順序。

  從而讓幼兒知道:顏色相同、顏色的數量相同,但顏色的排列順序是不相同的。

  4、幼兒再次進行游戲“找朋友”。

  四、集體游戲“我的朋友在哪里”。

  教師將18條大魚的卡片分別發(fā)給幼兒,每人一張,將大卡片舉在胸前。

  要求:找到持有與自己卡片完全相同的卡片的幼兒(重復進行游戲)。

  “你們幫小魚都找到了朋友,它們非常高興,想和你們再玩一個游戲,小魚施展魔法,讓你們都變成漂亮的魚寶寶了。魚寶寶們,我們來聽音樂找別的魚寶寶做好朋友!

  評析:

  本活動的主要目的是讓幼兒根據小魚身上條紋的顏色、顏色的數量及排列順序的不同,對其進行歸類,從而發(fā)展幼兒對圖形信息的評價能力。

  在活動的開始,教師就根據小班幼兒的認知特點,精心準備了珊瑚、海草等圖片,準備了一個神奇海底世界的場景,讓幼兒很快就跟隨教師生動的語言講述,進入游戲的情景中。

  在活動中,教師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并沒有將6種不同條紋的小魚進行一一地辨認,而是選擇兩種條紋差異較大的小魚進行觀察比較。在比較的過程中,教師有意將觀察的方法、順序等信息滲透給幼兒,然后讓其進行操作,在操作過程中吸收這些信息,這樣為幼兒的探索學習創(chuàng)造一定的時機。

  在幼兒操作后,教師根據其操作結果,將“黃藍綠紅”和黃綠藍紅“這兩條相似條紋的小魚做重點觀察比較,讓幼兒有了切身的感受,再次進行操作,這樣做比在上一環(huán)節(jié)就告訴幼兒,效果要好得多。

  在最后的游戲中,師生共同游戲,將活動推向高潮。使活動達到了預期的目的。

幼兒園教案:找朋友13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在觀察、操作過程中發(fā)現(xiàn)與了解磁鐵,知道它能將鐵制品吸住。

  2、愿意進行探究活動,提高幼兒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餅干鐵盒、回形針、小積木、硬幣、旺仔牛奶罐、布頭、石頭等小玩意每組一籃;人手一塊磁鐵。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教師出示餅干盒,問幼兒"這是什么?"故作神秘跟幼兒說"今天老師給大家來變一個魔術,老師不用手指抓餅干盒,只要把手放在盒面上,盒子也會跟著老師的.手慢慢地起來!"

  1、請個別幼兒試試老師做的魔術

  2、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老師手中的磁鐵

  二、認識磁鐵

  1、請幼兒看PPT,各種磁鐵圖片,讓幼兒知道它們都是磁鐵。

  2、請幼兒幫磁鐵找朋友,老師出示回形針、小積木、硬幣、旺仔牛奶罐、布頭、石頭等小玩意讓大家認識,請大家說說它們誰愿意和磁鐵做好朋友。

幼兒園教案:找朋友14

  活動目標

  1、能用自然的聲音熟練地演唱歌曲。

  2、能根據歌詞大膽地進行表演。

  3、體驗與同伴游戲地快樂。

  活動準備

  1。音樂歌曲—找朋友MP3下載

  兒歌:找朋友MP3

  找呀找呀找呀找

  找到一個朋友

  敬個禮呀鞠個躬

  笑嘻嘻呀握握手

  大家一起大家一做朋友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熟悉音樂,引起學習興趣。

  2、打招呼,相互認識。

  教師:小朋友們,我們都是好朋友是嗎?現(xiàn)在,給身邊的'小伙伴互相打個招呼吧!

  二、展開

  1、出示動物玩偶,引入找朋友活動。

  教師:小朋友們看,這是誰?你們喜歡它嗎?

  你想不想跟它做朋友?那怎樣做呢?能不能用一個動作來表示一下?

  2、啟發(fā)幼兒自編動作

  (引導幼兒用自己的方式對玩偶表示喜愛。)

  3、播放—找朋友

  幼兒初步嘗試自編動作表演。

  4、教師引導示范,進一步帶領幼兒進行音樂游戲的表演

 。1)請幼兒做示范

 。2)請幼兒相互交流:你用的是什么動作?

 。3)教師表演示范,規(guī)范音樂游戲的動作

 。4)根據提示,幼兒自由表演,教師跟進指導。

 。ǚ纸M和集體進行表演。)

  5、教師引導幼兒拉手轉一轉,一起成為好朋友。

  小結:我們是一家人,相親相愛,都是好朋友,不打不鬧。

  三、結束

  教師帶領幼兒去院子里做游戲。

幼兒園教案:找朋友15

  活動目標

  1、通過細致觀察,發(fā)現(xiàn)小白兔之間的異同。

  2、學習和使用細致、有序的觀察方法為小白兔找朋友,養(yǎng)成良好的觀察習慣。

  3、使幼兒學會用肢體動作配和游戲的玩法。

  4、樂意參與游戲,體驗游戲的樂趣。

  重點難點

  通過細致觀察,發(fā)現(xiàn)小白兔之間的細微差別,找出相同點和不同點。

  活動準備

  教師操作材料:小白兔卡片、找朋友的游戲大圖1張、小白兔卡片12張。

  幼兒操作材料:找朋友的游戲圖1張,小白兔卡片12張。

  活動過程

  導入。

  出示卡片小白兔,可可:今天我要出去玩“找朋友的游戲,小朋友們要加入嗎?

  教師出示游戲大圖,引導幼兒觀察小白兔身邊的“影子”?煽桑哼@里有很多小白兔,每個小白兔都有一個和自己長得一模一樣的好朋友,我們來幫這些小白兔找到它們的好朋友吧!教師出示12張小白兔卡片。

  給小白兔找朋友

  請小朋友唱:“找啊找啊找朋友,找到一個好朋友”,教師在歌聲中為一個小白兔找朋友。教師貼一個錯誤的小白兔,請幼兒說說它們是不是好朋友,為什么?哪里是不一樣?

  第一次,貼錯一個圍巾不一樣,其他都一樣的小白兔:帽子、手套、紐扣都一樣,圍巾的顏色排列順序不一樣。

  第二次,貼錯一個紐扣不一樣,其他都一樣的小白兔:帽子、圍巾、手套都一樣,紐扣的顏色排列順序不一樣。

  第三次時,給小白兔找到一個一模一樣的好朋友。

  每次游戲中,教師都引導幼兒在對比兩個小白兔時,按照從上到下的順序,先看帽子,再看圍巾、手套和紐扣。在觀察圍巾時,按從左到右、從上到下的順序念出顏色。讓幼兒在對錯的判斷中明確什么是一模一樣的好朋友。

  發(fā)放幼兒操作材料,請幼兒給小白兔找朋友。

  活動延伸

  1、在教室里找相同,到戶外找相同。

  2、在家里玩電腦操作“找相同”。

  教學反思

  能引起孩子的喜愛、認同的教學具是吸引孩子的基本,以可愛鮮艷、夸張的小白兔作為教學具,是符合中班孩子的心理需求。新穎有趣的'環(huán)節(jié)和語言來引起孩子的注意,并讓孩子們積極的去看、說、做。本活動以小白兔找朋友的游戲作為目標,讓幼兒快樂的玩,從玩中養(yǎng)成良好的觀察習慣。

  小百科:朋友(友情),是指在任意條件下,雙方的認知在一定層面上關聯(lián)在一起,不分年齡、性別、地域、種族、社會角色和宗教信仰,符合雙方的心理認知、可以在對方需要的時候給予幫助。朋友之間可喻為雨中的傘、指路的燈。雙方心理契合更為深度時,可稱之為知己。

【幼兒園教案:找朋友】相關文章:

幼兒園教案找朋友02-19

找朋友幼兒園教案07-05

幼兒園活動教案:找朋友02-20

有關幼兒園找朋友教案01-27

幼兒園找朋友教案【推薦】07-27

幼兒園找朋友教案【薦】09-18

幼兒園找朋友教案【精】09-18

【精】幼兒園找朋友教案10-13

幼兒園找朋友教案【熱】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