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親》教案11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我的母親》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我的母親》教案1
胡適(1891~1962),近代思想家,現代詩人、學者,提倡白話文。原名嗣穈,學名洪骍,字適之,筆名天風、藏暉等。安徽績溪人。生于一個官僚地主兼商人家庭。1917年完成博士論文(1927年獲博士學位)后回國,任北京大學教授,積極參加新文化運動和文學革命運動、發(fā)表《文學改良芻議》。曾任教于國立青島大學(現中國海洋大學)。
作者四歲時便讀父親所作的詩。五、六歲上私塾,學習古文。大概在十一歲時,已經能夠自己看古文書。
關于本文:
本文選自《胡適自傳》,標題是編者加的。它的體裁是傳記,堪稱文學的傳記,傳記的文學,既可供胡適研究者參考,具有史料價值,也可供文學愛好者欣賞、閱讀,具有文學價值。
文中既寫出了母親含辛茹苦教子成龍的追求,又寫出了在大家庭環(huán)境中作為后母管理和維持家庭關系的不容易,表現出母親的優(yōu)秀品質,表達了愛子對母親的深深敬意和綿綿無盡的懷念。作者把自己的成長與母親的教育緊緊聯系在一起,著重寫出母親對自己的"做人的訓練",對自己少年時代乃至一生的重大影響,由此表達自己對母親的理解與感激。
一、詞語積累(給加紅的字注音并解釋)
文縐縐(zhōu):形容人談吐、舉止文雅的樣子
翳( yì ):眼睛角膜病變后留下的疤痕
齷齪(wò chuò):不干凈,臟。比喻人品質惡劣;或形容氣量狹小,拘于小節(jié)
下流:這里指卑鄙、不道德的意思
管束:加以約束,使不越軌
輕薄:言語舉動有輕佻和玩弄意味
二、分析課文,然后思考:
1、 一句話概括母親的形象特點--"我母親管束我最嚴,她是慈母兼任嚴父。"
2、 課文寫了母親哪幾件事?這些事情突出母親的什么品性?
課文寫了母親這樣幾件事情:
1) 叫我早起,聆聽教誨,"催"去上學;
2) 我說了不該說的話,她重重責罰我;
3) 新年之際,債主來要債,她從不罵一聲,臉上從不露出一點怒色;
4) 受了兩個嫂子的氣,她只忍耐著,忍到不可再忍時,悲哭一場,以解心中之苦;
5) 聽了五叔的牢騷話,表現出剛氣,不受一點人格上的侮辱。
通過寫這些事,表現母親以下品性:
1) 她是一位恩師,對我諄諄教誨;
2) 對我要求嚴格,卻從不拿孩子出氣;
3) 氣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
4) 待人仁慈、溫和,從來沒有一句傷人感情的活。
三、課外探索。
1、母親往往在一個人成長的道路上,產生重要影響?同學們,你們的母親,哪一點給你們的印象最深?請同學們結合具體的事情,把它們寫一寫。
《我的第一本書》學習要點
你的第一本書是一本什么樣的書?隨著記憶,與作者一同感悟讀書對于人生的意義,理解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書”對我們共同的意義和給我們的啟示。
關于作者:
牛漢,原名史成漢,1923年生,山西定襄縣人,蒙古族。40年代開始詩歌創(chuàng)作,是“七月”詩派的重要成員。已出版詩集《彩色的生活》、《祖國》、《愛與歌》、《溫泉》、《海上蝴蝶》及《牛漢詩選》等。牛漢在""期間,詩從悲憤的心靈里突然升起,寫下了不少詩作。
本文是詩人牛漢的一篇隨筆,作者通過對他的第一本書的追敘,折射出20世紀初中國農村的苦難生活和苦難生活中的人間溫情以及生命樂趣。全文承載著一段感人肺腑的故事!拔业牡谝槐緯边@一主線,貫穿全文,把關于親情與友情的故事演繹得淋漓盡致,這不僅令作者終生受用,更是我們的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一、掌握下面的詞語
1、 為下列加紅的字注音
馬鬃(zōng) 攙和(chān) 調教(tiáo)
2、 注意下面字詞的書寫。
幽默 夢幻 紅薯 稀奇 奧秘 苦楚 崇敬 欣慰
3、 成語積累
翻來覆去 磨磨蹭蹭 哄堂大笑
二、課文內容分析。
1、 本文的開頭有什么特點?
作者在文章的開頭并沒有直接寫"我的第一本書",而是通過“前幾天一位詩人的來訪”自然引出本文的話題。
2、“我的第一本書”指的是小學一年級國語課本,它還有什么其它含義?
"我的第一本書"還表明了這第一本書在作者人生中的分量。
3、“我的第一本書”僅僅是指那半本課本嗎?你還可以有怎樣的理解?
“我的第一本書”不僅僅指那半本課本,它也指作者人生的每一課。這人生的第一課蘊含著生活的艱辛,人間的溫情,同學的友誼和上學的樂趣。
4、“我的童年沒有幽默,只有從荒寒的大自然間感應到的一點生命最初的快樂和夢幻!比绾卫斫膺@句話?
作者對童年的感覺是辛酸的,"童年沒有幽默",寫了作者童年生活的艱辛和沉重。作者自己家的生活是困窘的,幾乎所有同學都在生存線上掙扎,哪有幽默可言?但是,畢竟是童年,無論生活多么艱辛,也抹不去與生俱來的童年的好奇、天真和淘氣,能和小伙伴們在一起,和小動物們在一起,回到大自然中間,就是快樂的,而且童年時代只要玩起來,什么困苦都會忘。這就是生命最初的快樂。
5、 如何理解課文的最后兩句話“我的第一本書實在應當寫寫,如果不寫,我就枉讀了這幾十年的書,更枉寫了這幾十年的詩。人不能忘本!?
作者的第一本書,意味深長。它不僅表明第一次跨進學校的大門,走進了知識的世界,更重要的是,那第一本書里鑲嵌著父親的深情、同學的友情、童年的樂趣和生活的苦難以及在苦難生活中抗爭的一段心路歷程。它既是求知的第一本書,更是人生的'第一本書。如果這本書不寫出來,那么這幾十年的讀書和寫書則失去了意義,變得毫無價值,因為你忘記了知識的源頭和人生的起點,你忘記了過去,即忘本。"人不能忘本"的運用了雙關的修辭手法。“本”既是作者的課本,也指人生成長歷程中最初的最有價值的奠基性的東西。作者所指主要是后者。
6、 作者是懷著怎樣的情感追憶他的“第一本書”的?
作者追憶"第一本書"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是懷著敬重、珍愛的感情追憶“第一本書”的,現時感情也是復雜的、百感交集的,因為那本書里深藏著苦難的生活和惡劣的學習條件與環(huán)境,同時也映照著那個時代人們不幸的命運,以及在那種荒寒背景下特別可貴的一點樂趣和溫情。
三、思考問題:
文中有哪三個人物最讓人難忘?自選其中之一,虛構一篇小故事。
提示:二黃毛、喬元貞、老師"弄不成"。注意理解文中對這三個人物的描述。
四、牛漢創(chuàng)作過很多的詩歌,請同學們閱讀牛漢的《悼念一棵楓樹》,體會一下牛漢詩的特點。
悼念一棵楓樹
我想寫幾頁小詩,把你最后
的綠葉保留下幾片來
——摘自日記
湖邊山丘上
那棵最高大的楓樹
被伐倒了……
在秋天的一個早晨
幾個村莊
和這一片山野
都聽到了,感覺到了
楓樹倒下的聲響
家家的門窗和屋瓦
每棵樹,每根草
每一朵野花
樹上的鳥,花上的蜂
湖邊停泊的小船
都顫顫地哆嗦起來……
是由于悲哀嗎?
這一天
整個村莊
和這一片山野上
飄著濃郁的清香
清香
落在人的心靈上
比秋雨還要陰冷
想不到
一棵楓樹
表皮灰暗而粗獷
發(fā)著苦澀氣息
但它的生命內部
卻貯蓄了這么多的芬芳
芬芳
使人悲傷
楓樹直挺挺的
躺在草叢和荊棘上
那么龐大,那么青翠
看上去比它站立的時候
還要雄偉和美麗
伐倒三天之后
枝葉還在微風中
簌簌地搖動
葉片上還掛著明亮的露水
仿佛億萬只含淚的眼睛
向大自然告別
哦,湖邊的白鶴
哦,遠方來的老鷹
還朝著楓樹這里飛翔呢
楓樹
被解成寬闊的木板
一圈圈年輪
涌出了一圈圈的
凝固的淚珠
淚珠
也發(fā)著芬芳
不是淚珠吧
它是楓樹的生命
還沒有死亡的血球
村邊的山丘
縮小了許多
仿佛低下了頭顱
伐倒了
一棵楓樹
伐倒了
一個與大地相連的生命
《我的母親》復習資料
重點字詞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文縐縐zhōu mn先生 庶sh祖母 吹笙shēng 抽屜t 眼翳y
舔tiǎn 寬恕sh
2.根據拼音寫出相應的漢字。
(mn) 蠻 (chu) 綽號 (wǔ) 侮辱 牢(sāo) 騷 (pi) 賠罪
點撥:“賠”不要寫成“陪”。
3.用恰當的詞語填空。
我母親待人最仁慈,最溫和,從來沒有一句傷人感情的話。但她有時候也很有剛氣,不受一點人格上的侮辱。
二、重點句子背記知識清單
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
三、文學(文體)常識背記知識清單
1.《我的母親》選自《胡適自傳》,作者胡適,字適之,是現代著名的學者。他因提倡文學革命而成為新文化運動的領袖之一。
2.人物傳記分為自傳和小傳。自述生平的文章是自傳;記述他人生平的文章是小傳。
《我的母親》賞析
《我的母親》選自《胡適自傳》中的《四十自述》。作者寫的是自己童年至少年時代如何在母親的嚴格要求和深情關愛之下成長的往事,字里行間突現了母親對作者深深的愛和嚴格的教育。
選文一開始即寫道“我小時身體弱,不能跟著野蠻的孩子一塊兒玩。我母親也不準我和他們亂跑亂跳”,母親不準作者和其他孩子一塊兒玩,一方面是基于作者身體弱,另一方面是擔心作者和這些“野蠻”的孩子一起會學“壞”,母親對作者的愛已可見一斑。更讓人感動的是,作者害了眼病醫(yī)來醫(yī)去總醫(yī)不好,當母親聽說眼翳可以用舌頭舔去,她竟真用舌頭舔作者的眼,母愛何其偉大!
母親是慈母,母親更是嚴師,她時時關注著作者的學習、生活,教育作者成長!懊刻焯靹偭習r,我母親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她看我清醒了,才對我說昨天我做錯了什么事,說錯了什么話,要我認錯”。母親對作者的教育是那樣的細致,小錯誤也要說得一清二楚,更不用說犯較大的錯誤了。“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靜時,關了房門先責備我,然后行罰,或罰跪,或擰我的肉,無論怎樣重罰,總不許我哭出聲音來”。對于學習,母親“要我用功讀書”,催“我”早起上早學,“十天之中總有八、九天我是第一個去開學堂門的,等到先生來了,我背了書。才回家吃早飯”,母親是嚴師。
在對孩子的教育上,母親不僅有言教,同時還以自己做人處事的實際行動影響著、教育著作者。母親23歲做了寡婦,又是當家的后母,一生受了許多生活的痛苦。除夕時,不僅要料理年夜飯,謝灶神,發(fā)壓歲錢等等,最為煩難的是還要打發(fā)大哥因吸鴉片、賭博而招致的一大群債主。因為是新年,母親“從不罵他一句”臉上從不露出一點怒色。大嫂、二嫂生氣擺臉色,打罵孩子出氣,母親只裝沒聽見。母親一味的“忍”和“讓”,“忍”到實在不可再忍的一天,她就不起床,輕輕地哭一場,她不罵一個人,只哭她的丈夫,哭她自己苦命,母親的寬容隱忍,仁慈溫和的性格,深深地感染著、影響著、教育著作者。
母親也“很有剛氣”的一面,不受一點人格上的侮辱。當五叔在煙館里發(fā)牢騷說,母親“家中有事總讓某人幫忙,大概總有什么好處給他時”,母親“氣得大哭”“當面質問”直到五叔當眾認錯、賠罪,她才罷休。母親的“剛氣”給作者上了難忘的一課。
母親對作者的愛和言傳身教的嚴格教育給了作者極深的影響!拔沂臍q(其實只有十二歲零兩個月)就離開她了。在這廣漠的人海里,獨自混了二十多年,沒有一個人管束過我。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文中宇里行間所體現出的母親對作者的深切關愛和嚴格教育,彰顯了母親的偉大。
《我的母親》教案2
案例背景: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使學生具有“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意思”的能力。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生活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要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fā)現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創(chuàng)意地表達。而當前的學生作文普遍存在著一種弊端,這就是抄襲范文或者瞎編亂想,寫作時東拼西湊、套用模式、人云亦云、空話連篇等現象,我們每每讀到這些文縐縐的、缺乏真情實感、毫無新意的文字,便感到肉麻且悲哀奈何。但靜思之后,覺得又不能一味地指責學生這個主觀因素,應該從客觀上去分析問題。作文教學中應引導學生注意選擇真實而新穎的材料進行寫作,教育學生只有這樣的作品才有真情實感,也只有這樣的文章才有生命力。
案例描述:
生1:這個材料選得不好,怎么能寫媽媽的壞話呢?應該寫媽媽和藹可親的一面。
師:哪兒是寫媽媽的壞話呢?
生1:“我的耳朵被媽媽的大手揪住了,把我從凳子上揪起來。啊,疼得我哇哇叫,隔壁哥哥姐姐哈哈大笑。媽媽還不解氣,又把我那寶貝小恐龍一腳踩扁,還罰我把課文抄寫了兩遍。”
師:你覺得這個材料真實嗎?
生1:我想是真實的,但不能寫。
師:這是你的評價。還有誰來說說?
生2:我覺得這個片段前后矛盾。前面說媽媽讓人尊敬,后面寫
王媽媽揪耳朵、踩恐龍、罰抄課文,兇得不得了,這能讓人尊敬嗎?
師:請你給說說怎樣修改。
生2:可以把寫媽媽兇的語句改一改,比如“我的耳朵被媽媽的大手揪住了,把我從凳子上揪起來”,改成“媽媽在我的桌上輕輕拍了一下,把我嚇了一大跳”。
師:你們覺著這樣改一下怎么樣?
生3:很好!寫出了媽媽的可敬。
生4:可這樣寫,還真實嗎?本來不是這樣的。
生5:寫作文可以允許進行藝術加工。
師:現在,讓我們來聽聽寫這個片段的小作者本人的看法。我們關心的第一個問題是,你真的很尊敬媽媽嗎?
生5:很尊敬!
師:你寫的這個材料是真實的嗎?
生5:是真實的。
師:可我卻覺得你寫得還不夠真實,或者說,你還有一些真實的感受沒有寫出來。
生5:(疑惑的)沒有呀!
師:“想不到,媽媽這么兇啊,我可要小心點兒!边@是你的一點真實想法,但你的真實想法還沒有寫完,你應該寫下去,寫清楚這件事情對你以后學習的影響。現在,想聽你說一說。
生5:后來,我在家里做作業(yè)時,再也不敢開小差。有時,注意力不集中,眼睛想往抽屜里看時,我的耳朵就會感覺火辣辣的。
師:說實話,你從心里感激媽媽的這次懲罰嗎?
生5:是的。自從媽媽教育我之后,我的成績有了明顯提高。媽媽揪耳朵、踩恐龍,還有罰抄課文,我終身難忘。
師:大家聽出來了嗎?媽媽的“兇”和《媽媽的賬單》中媽媽的故事一樣,讓人終身難忘!
(學生若有所悟)
師:這就是你的真實感受,應該在文中真實地寫下來希望你修改時朝著真實的方向改下去,媽媽的可敬之處就會更加鮮明,讓“兇”慢慢變成了“敬”。同學們,我們的習作要說真話,寫真事。有時候,文章中的問題就出在我們寫得還不夠真實,還不夠真切上。送給同學們一句話——寫文章,請把真話說到底!
教學反思:
語文《新課程標準》一再強調生活與語文學習的關系。作文活動本身是生活內容的'一部分,是一種重要的生活基本技能之一。當前的學生并不是沒有生活,而且可以說是豐富多彩,但是大部分同學的作文卻思想缺乏、毫無個性、語言枯燥、技法雷同,呈現出一種“虛偽的生活”狀態(tài)。就是由于他們不能捕捉生活中令人感動的瞬間,不會運用具體的描寫方法來刻畫這感動的瞬間。本課就是要讓學生說真話、寫真事、抒真情。
習作評改課后,我為自己當時批改中沒有武斷地下結論而甚感欣慰。如果當時我的紅筆一揮,一“批”而過,就不會有習作評改課上的那段真實而有深度的對話。課堂上,前兩個學生的評價其實也是實話實說,站在各自角度思考也不無道理,但作文如做人,習作需求真,不能因為某種功利化的需要,而不顧事實,編造故事。習作評改中,
需要教會學生表達技巧,更要教會學生敢說真話。把真說到底是一種寫作品質,也是一種寫作技巧。
《我的母親》教案3
一、教學目的:
1、學習課文自然樸素又充滿感情的語言。
2、體會作者對母親的熱愛、贊頌、感激和懷念之情。
3、了解課文以時間為順序的敘述方式。
二、教學設想:
1、教師著重引導學生善于發(fā)現文中語言運用的精彩之處,認真揣摩、品味。
2、教學過程 可按整體閱讀→重點閱讀→品味語言這幾個步驟進行。
3、安排4課時
三、教學內容及步驟:
第1課時
教學要點:作者簡介;整體閱讀;理清時間順序。
一、導入 新課:
老舍,巴金稱他為“中國知識分子最好的典型”;曹禺說他“是中國當代的‘人杰’”;政府授過他“人民藝術家”稱號。老舍善于描述“普通人”的生活經歷與行為趣味,下面我們學習老舍自傳性的寫自己母親的一篇文章《》。
二、作者簡介:
老舍,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北京人。現代小說家、戲劇家、人民藝術家。滿族人。代表作有長篇小說《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話劇《茶館》、《龍須溝》等,被譽為作家勞動模范。
老舍在《怎樣學習語言》一文中談到語言運用的幾點看法:
1. 語言的運用是要看事行事的。
2. 作家必須先胸有成竹地知道人物的一切,而后設身處地地寫出人物的話語來。
3. 一個作家運用語言的時候,一定要非常用心,好像用顏色畫一幅勻整、美麗的畫兒,不使這里多一塊,那里少一塊。一個作家的本領就在于能用精練的語言把情感表達出來。
4. 我們須從生活中學習語言。
正如課文“閱讀提示”中指出的:作者是一位藝術上精益求精的語言大師。
三、指名朗讀“閱讀提示”:
1. 介紹這篇文章的寫作順序和寫作內容;
2. 指出本文的語言特點。
四、初讀全文,要求學生逐字逐句地閱讀課文,了解母親平凡而又偉大的一生,從而理清文章的記敘順序,把握作者的思路和文脈。
1.字詞正音解釋:
外甥:shēng姐妹的兒子。
撮土:cuō抓。
窘:jiǒng本義:生活或處境困迫;沒有辦法。窘迫窮困。困苦。
份禮:fèn份子:若干人均攤等份額的錢同辦一件事。
刮痧:shā民間治療某些疾患的一種方法。用銅錢等物蘸水或油刮患者的胸背等處,使局部皮膚充血,減輕病情。
籌劃:chóu謀劃。
私塾:shú舊時私人設立的教學處所,一般只有一個教師,實行個別教學,沒有一定的教材和學習年限。
供給:jǐ①滿足社會購買力的需要;②按一定規(guī)格供應或作為伴隨物而配給。
擁擠不堪:kān人或車船等緊緊地擠在一起,不能承受。
愣:lèng呆,失神。發(fā)愣:發(fā)呆。
庚子:gēng天干的第七位,與地支相配,用以紀年、月、日。
廿三:niàn二十。
2.時間順序:
母親出嫁→我的出生→我一歲半(庚子鬧“拳”那一年)→我小學畢業(yè)→我?guī)煼懂厴I(yè)→我廿三→我廿七→七七抗戰(zhàn)→去年→今年。
五、布置作業(yè) :
注音釋詞(見上面)。
練習一。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課文主要內容:①寫母親的勤儉、樸實、倔強和為人熱情;②寫母親對“我”的深刻影響。
一、文章寫母親的勤儉、樸實、倔強和為人熱情:
P.5第8節(jié),“在我的記憶中,她的手終年是鮮紅微腫的……白天,她洗衣服,洗一兩大綠瓦盤……她終年沒有休息……殘破的銅活發(fā)著光!
第10節(jié):母親待人熱情,家里有客人來,“無論手中怎么窘,母親也要設法弄一點東西去款待!
第11節(jié):“母親活到老,窮到老,辛苦到老,……她最會吃虧。給親友鄰居幫忙,她總跑在前面……凡是她能作的,都有求必應。但是吵嘴打架,永遠沒有她。她寧吃虧,不逗氣!
第12節(jié):寫母親并不軟弱!罢煞蛩懒耍碜觼砹,滿城是血光火焰,可是母親不怕,她要在刺刀下,饑荒中,保護著兒女。”“她的淚會往心中落。”
二、母親對“我”的影響:
六次:第9節(jié),“從這里,我學得了愛花,愛清潔,守秩序!
第10節(jié),“到如今如我的好客的習性,還未全改,盡管生活是這么清苦,因為自幼兒看慣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
第12 節(jié),“她的淚會往心中落!這點軟而硬的個性,也傳給了我。我對一切人與事,都取和平的態(tài)度,把吃虧看作當然的。但是,在作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與基本的法則,什么事都可將就,而不能超過自己劃好的界限!薄澳赣H并不識字,她給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第17節(jié),“生命是母親給我的。我之能長大成人,是母親的血汗灌養(yǎng)的。我之能成為一個不十分壞的人,是母親感化的。我的性格,習慣,是母親傳給的。”
三、分析課文內容第6節(jié)、第8節(jié):
第6節(jié):反復說“我”,是感情激動的反映,前一個“我”,一字一逗,表示心情的'難過,飽含心疼母親的感情。
第8節(jié):“在我的記憶中,她的手終年是鮮紅微腫的!边@一句精彩的白描具體而生動地寫出了母親的辛苦。“終年”二字突出了母親一年到頭的勞累,“鮮紅微腫”則將母親辛勞的程度逼真地展示了出來。
“她作事永遠絲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戶們送來的黑如鐵的布襪,她也給洗得雪白!币缓谝话祝蕦Ρ弱r明,從對比中顯出母親作事認真。
“桌椅都是舊的,柜門的銅活久已殘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沒有杰出,殘破的銅活發(fā)著光!边@一處白描從一個側面表現母親的勤勞,平實的語言中透出幾分鮮明和生動。
四、講析第12節(jié):
指名朗讀第12節(jié),思考:可分幾個層次?寫母親什么樣性格品質?語言特點如何?
1.分兩層:
第1層(……“她的淚會往心中落”)記敘母親在兵荒馬亂中表現出的堅強個性。
第2層(“這點軟而硬的個性”……)寫“母親”對“我”的人格影響。
2.寫母親的堅強,既概括又具體。
、怕撥娙氤撬鸭視r母親鎮(zhèn)定自若地保護兒女。
、票逼綗o數次的變亂中母親不慌不哭,從無辦法中想辦法。
、菫橐患胰说纳嬁紤]。
3.寫母親對我的影響,這處是歸納起來寫。
“母親并不識字,她給我的是生命的教育”;“生命的教育”,說得何等精辟。所謂“生命的教育”,就是教育“我”怎樣做人,“我”的生命滲透著母親的熏陶。也可以說母親在為人處世、習慣品德方面給我的影響。
五、布置作業(yè) :
練習三。
《我的母親》教案4
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是蘇教版語文八年級下冊內容,課文追述難忘經歷,展現生活畫面,揭示母愛的偉大,使學生受到正確的人生態(tài)度、情感價值觀教育。本著這個目標,我將本節(jié)課進行大膽延伸,用資料和聲音讓學生用心感受、體驗、理解、思考感人肺腑的人物形象,并有自己的心得和評價。
學情分析
初二的學生逆反心理很強,他們有自己的思想、行為和處理問題的方法。而且學生與父母之間有代溝,有很多學生不理解母親對他們的關愛。所以,教師讓學生感受親情,激起心靈的共鳴,然后引導他們關心家庭,關心父母。從而激發(fā)學生關注和參與社會生活的熱情,培養(yǎng)他們作為家庭一員的責任感,幫助他們形成尊重別人、關心別人、珍惜生命、珍惜幸福的人生態(tài)度。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學習圍繞我的母親的發(fā)生的幾件事和母親的品性;教學過程中,通過一些身邊事例的介紹,培養(yǎng)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利用換位思考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學會關心他人,能長在他人的立場上考慮問題,替他人著想;培養(yǎng)學生搜集整理資料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能有家庭責任感和關心他人意識;形成換位思考變換思想和方法解決問題的策略,體驗別人的感受,并通過理解感悟學會換位思考;通過學會評價他人和回憶自己的做法的過程,初步形成評價與反思的.意識。
情感與態(tài)度:讓學生感受親情,激起心靈的共鳴,然后引導他們關心家庭,關心父母。從而激發(fā)學生關注和參與社會生活的熱情,培養(yǎng)他們作為家庭一員的責任感,幫助他們形成尊重別人、關心別人、珍惜生命、珍惜幸福的人生態(tài)度。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復習圍繞我的母親的發(fā)生的幾件事和母親的品性,培養(yǎng)他們家庭責任感。
教學難點:利用換位思考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學會關心他人,能站在他人的立場上考慮問題,替他人著想。
《我的母親》教案5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和表達方式。
3.會認文中10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
【過程與方法目標】
抓住重點語句理解課文內容,通過自學、合作探究等方法品詞析句,感悟母親形象,體會作者字里行間流露出的摯愛深情。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學文,感受母親的美好品質,體會作者對母親的熱愛、贊頌、感激和懷念之情。從而提升學生對親情的珍視,熱愛身邊的每一個親人。
4.教學重、難點:
抓住重點語句理解課文內容,鑒賞作者筆下所塑造出的偉大的母親形象,感受母親的美好品質,體會作者一直強調的母親對其的“生命教育”。
教學步驟: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師:孩子們,昨天老師在預習作業(yè)中讓大家瀏覽本單元的課文,你們發(fā)現了什么?
(學生會發(fā)現本單元全是老舍的文章,和以前的冰心文學單元一樣,意在讓大家讀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從而感受其語言特色和人格魅力。)
設計意圖:通過瀏覽本單元文章,發(fā)現單元特點——老舍文學單元,在頭腦中建立起初步的學習框架,并培養(yǎng)了學生瀏覽文章獲取信息的能力。
師:關于老舍,你了解哪些?請結合預習作業(yè)中你搜集的資料,給大家做一個簡要介紹。
設計意圖:通過談對老舍的初步認識,讓孩子們走近作家,引起學文的興趣。
師:在這個單元里,最先向我們走來的是老舍的母親。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篇課文,感受老舍筆下母親的形象。
二、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檢測預習作業(yè):讀準字音,讀通課文。把易讀錯的字音和難寫的生字記在預習本上,并想辦法記住它。
1、通過小組學習的方式,驗收預習第一項。在小組內通讀全文。教師相機板書學生遺留的問題。
容易讀錯的字:撮土供給提倡就寢
不易理解的詞語:出閣敷衍銅活張羅刮痧籌劃
2、抽查課文朗讀情況。抽查每組一名同學在全班讀一到兩個自然段。
設計意圖:通過小組學習,提高學習效率,培養(yǎng)合作精神,構建有效課堂。
三、默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概括大意。
1、默讀課文,想一想文章是按什么順序寫的?并用幾個詞語概括一下老舍母親的形象。
2、全班交流,理清脈絡。
設計意圖:了解文章的表達順序——時間順序,學習這種寫作方法。并通過概括母親形象,理清文章脈絡,對文章有一個整體的認識。
我的母親
母親生在農家,勤儉誠實。為我們的`衣食,母親要給大家洗衣服,縫補衣裳。在我的記憶中,她的手終年是鮮紅微腫的。白天,她洗衣服,洗一兩大盆。她料理家務永遠絲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戶們送來的黑如鐵的布襪,她也給洗得雪白。晚間,她抱著一盞油燈,還要縫補衣服,一直到半夜。她終年沒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她還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桌椅都是舊的,柜門的銅活久已殘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沒有塵土,殘破的銅活發(fā)著光。院中,父親遺留下的幾盆石榴,永遠會得到應有的澆灌與愛護,年年夏天開許多花。
從這里,我學到了愛花,愛清潔,守秩序。這些習慣至今我還保存著。
有客人來,無論手中怎么窘,母親也要設法弄一點東西去款待。舅父與表哥們往往是自己掏錢買酒肉食,這使她臉上羞得飛紅,可是殷勤地給他們溫酒作面,又給她一些喜悅。到如今我的好客的習性,還未全改,因為自幼看慣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
母親活到老,窮到老,辛苦到老。可是,母親并不軟弱。那時有多少變亂啊!有時候兵變了,有時候內戰(zhàn)了,城門緊閉,鋪店關門,晝夜響著槍炮。這驚恐,這緊張,再加上一家飲食的籌劃,兒女安全的顧慮,豈是一個軟弱的老寡婦所能受得起的?可是,在這種時候,母親的心橫起來,她不慌不哭,要從無辦法中想出辦法來。她的淚會往心中落!這點軟而硬的性格,也傳給了我。在做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與基本的法則,什么事都可將就,而不能超過自己畫好的界限。我怕見生人,怕辦雜事,怕出頭露面;但是到了我非去不可的時候,我便不敢不去,正像我的母親。從私塾到小學,到中學,我經歷過起碼有二十位教師吧,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師,把性格傳給我的,是我的母親。母親并不識字,她給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當我小學畢業(yè)的時候,親友一致地愿意我去學手藝,好幫助母親。我曉得我應當去找飯吃,以減輕母親的困苦?墒,我也愿意升學。我偷偷地考入了師范學!品埵、書籍、住處,都由學校供給。只有這樣,我才敢對母親說升學的話。入學,要交十元的保證金。這是一筆巨款!母親作了半個月的難,把這巨款籌到,而后含淚把我送出門去。當我由師范畢業(yè),被派為小學校的校長,母親與我都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說了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淚。新年到了,正趕上倡用陽歷,不許過舊年。除夕,我請了兩小時的假,由擁擠不堪的街市回到請爐冷灶的家中。母親笑了。及至聽說我還須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嘆出一口氣來。到我該走的時候,地遞給我一些花生說:“去吧,小子!”街上是那么熱鬧,我卻什么也沒看見,淚遮迷了我的眼。
生命是母親給我的。我之能長大成人,是母親的血汗灌養(yǎng)的;我之能成為一個不十分壞的人,是母親感化的。她一世未曾享過一天福,臨死還吃的是粗糧。唉!還說什么呢?心痛!心痛!
(作者老舍 有刪改)
《我的母親》教案6
《我的母親》是一篇質樸無華、情真意切的回憶母親的散文。文章中體現了母親對子女的舐犢之情,子女對母親的感激、懷念和贊頌之情。在文中,老舍細細地描述了母親的性格,她勤勞、熱心、疼愛兒女。母親給他的是“生命的教育”。
這篇文章的風格是純樸而清新的。語言隨情而發(fā),自然樸素,字字句句都是濃得化不開的情深之語;結構任性而為,平實流暢。結尾處,一聲沉痛的嘆息,明白如話,卻是意悲而遠,感人至深。
教學目的
1、理解文意。概括、提煉文中的母親形象,從文章所寫的具體事件中概括出母親的品性、特點。
2、了解胡適及其母親身上代表的文化意義。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母親對“我”的做人訓練,感受作者對母親的感情。
2、理解文章中關鍵語句的含義。
教學時數:
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預習
1、給下面加點字注音。
文縐縐(zhou1)
綽號(chuo4)
庶祖母(shu4)
吹笙(sheng3)
摹畫(mo2)
眼翳(yi4)
舔去(tian3)
侮辱(wu3)
2、解釋下列詞語。
責罰:處罰。
管束:加以約束,使不越軌。
氣量:指才識和品德的高低;指能容納不同意見的度量。
廣漠:廣大空曠。
寬。簩捜蒺埶。
質問:責問。
文縐縐:形容人談吐、舉止文雅的樣子。
面紅耳赤:形容因急躁、害羞等臉上發(fā)紅的樣子。
仁慈:仁愛慈善。
侮辱:使對方人格或名譽受到損害、蒙受恥辱。
二、導入
母親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師。作者回顧自己所走過的道路,把深情的目光投向母親,用樸實的.文字表達了對母親深切的懷念。讀讀這些文字,了解這位學者少年成長的歷程,也許對你會有許多啟迪。
作者簡介:
胡適(1891~1962),現代作家、學者,字適之,安徽績溪人。曾提倡文學改革,為新文化運動的著名人物。1920年創(chuàng)作第一部新詩集<嘗試集>。
三、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默讀提示及要求:
1、抓住關鍵句、段。
2、注意字詞,讀準字音,辨清字形。
3、讀完后,用一句話總結全文。
4、理清文章結構。
明確:
文章開頭主要憶述了作者九歲之前的若干生活片斷。接下來作者采用情隨事現的記敘方法,詳略得當地回憶母親對“我”的教誨目的、方法和態(tài)度。再接下來寫母親和家人相處的情況。
四、學習課文內容
1、讓學生提出自己在閱讀中遇到的難題,或者值得思考的問題,集中起來加以討論。
2、教師提出問題,學生討論交流。
提問:用一句話概括母親的形象特點。
明確:“我母親管束我最嚴,她是慈母兼任嚴父”。
提問:為什么說她又是“嚴父”?
明確:插入胡適家庭背景資料介紹(教師可讓學生從收集來的有關胡適生平材料來交流介紹)。
提問:課文寫了母親哪幾件事?這些事情突出母親的什么品性?
明確:課文寫了母親這樣幾件事情:
A、叫我早起,聆聽教誨,“催”去上學。
B、我說了不該說的話,她重重責罰我。
C、新年之際,債主來要債,她從不罵一聲,臉上從不露出一點怒色。
D、受了兩嫂子的氣,她只忍耐著,忍到不可再忍時,悲哭一場,以解心中之苦。
E、聽了王叔的牢騷話,表現出剛氣,不受一點人格上的侮辱。
通過寫這些事,表現母親以下品性:她是一位恩師,對我諄諄教誨,對我要求嚴格,卻從不拿孩子出氣,氣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待人仁慈、溫和,從來沒有一句傷人感情的話。
五、探究活動
請你就作者母親的為人、教子方法,談談自己的理解與看法。學生可以發(fā)表自己的見解,不要求統(tǒng)一答案,也可以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暢所欲言。
六、小結
這是一首質樸動人的對母親的贊歌,作者懷著深深的敬意和愛戴,記下了自己的母親這可親可敬的美好形象,唱出了一支深情的頌歌,“愛”的感情貫穿全文。
七、布置作業(yè)
1、研討與練習一。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課聽寫詞語:管束責罰,氣量廣漠質問寬恕文縐縐
二、朗讀下面語句,聯系上下文,體會加點詞語的含義。
1、我在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學得了讀書寫字兩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點底子。
2、在廣漠的人海里獨自混了二十多年,沒有一個人管束過我。
3、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
(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細細體會品味語句中暗含的語意,以學生的理解為主,教師作必要的點撥,提示。)
三、體會文章感人至深的藝術效果
學生朗讀課文,交流心得。
《我的母親》教案7
學習目標
1. 積累詞語,并將積累的詞語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2. 學習作者的選材技巧。
3. 學習作者合理的安排文章的.結構。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 一、導入
我們都通過語言文字介紹過我們的母親,今天我們來學習新聞記者、政治家、出版家鄒韜奮的《我的母親》,你從中會得到很多啟示。
二、自學課文,整體感知。
1、邊讀邊標出自然段和生字詞,弄清字形,結合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鄒( )( )韜( )( )查( )( )瞥( )( )
憧( )( )惺( )( )忪( )( )躡( )( )
2、結合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并用詞語造句。
睡眼惺忪:
躡手躡腳:
一飽眼福:
娓娓動聽:
熱淚盈眶:
莫名其妙:
循循善誘:
淚如泉涌:
飲泣吞聲:
輾轉反側:
萬籟俱寂:
三、理清課文層次。
四、講述課文內容。作者深情地回憶關于母親的哪幾件事?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第二課時
1. 一、以小組為單位,反復朗讀課文,交流讀書心得。
二、風采展示
1、自由交流讀書情況。
2、展示探究練習1、2、3題
三、心靈的訴說
用飽含深情的語言,說一段自己體悟母親的話。
《我的母親》教案8
教學目標:
1、了解胡適的成長經歷,理解、思考母愛及深遠意義。
2.理解文意,概括、提煉文中的母親形象。
3.從文中獲得有益的人生體驗和啟迪。
4、聯系生活體驗,體會母愛,培養(yǎng)孝敬母親的感情。
教學重點:
概括提煉母親的形象,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理解作品的深層內涵和寫作方法。
教學方法:
誦讀法 ,品味探究法 ,拓展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二、作者介紹
現代詩人、學者。原名嗣穈,學名洪骍,字適之,筆名天風、藏暉等。安徽績溪人。生于一個官僚地主兼商人家庭。幼時就讀于家塾,習四書五經。9歲起熟讀多種中國古典小說。
五四運動前后曾任《新青年》雜志編輯,為新文化運動著名人物,也是最早嘗試白話新詩的創(chuàng)作者之一。曾任北京大學文學院院長、北京大學校長、臺灣“中央研究院”院長等職。著有《胡適文存》、《胡適文存》二集、《胡適文存》三集、《胡適論學近著》、《白話文學史》(上)、《中國哲學史大綱》(卷上)等。
這篇文章是作者中年(40歲)時對自己人生歷程的一段回顧,寫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時代如何在母親的嚴格要求和深情關愛下成長的幾件事。選自《胡適自傳》。
三、整體感知
1、積累字詞
文縐縐( zhōu ):形容人談吐,舉止文雅的樣子 穈( mén)
庶( mén)祖母:舊時稱祖父的妾 翳( yì):舊時稱祖父的妾
2、理清脈絡
(一)“我”的童年 1-4 鋪墊引入
(二)“我”的母親 5-13 主體敘述
四、引導學生把握作者對母親的感情,切入對課文主體的.學習。
1、學生齊讀課文最后一段
2、提問:哪個詞語最能反映作者對母親的感情?(感謝)
作者從母親身上學到了什么?
五、賞析探究
1、在第一部分找出一個能概括“我”性格特點的詞語。說說形成這一性格特點的原因。
文縐縐—— 身體弱 母親管束 鄉(xiāng)人認同
2、文章敘述了“我”童年時代的哪些事件?作者感到惋惜的事有哪些?
(1)童年學習和游戲:喜歡看書愛學習 最活潑的游戲
。2)失去了兩次機會:不能學音樂 不能學畫畫
3、前3段及第4段在文章中各起什么作用?
。ㄍ晟,除了看書外,是貧乏的,是有缺撼的,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母親給了“我”做人的訓練,這不僅彌足珍貴,銘記永久,而且影響巨大。)
前3段為下文寫母親作鋪墊,而且與結尾相呼應。
第4段自然過渡,引入對母親的回憶。
4、4-7自然段哪些句子概括母親的品行?在文中劃出。
“在這一點上,我的恩師就是我的母親。”“我的母親管束我最嚴,她是慈母兼任嚴父! “是我的
嚴師,我的 “慈母!
5、 文中具體寫了哪些事例來表現既是“嚴師”又是“慈母”?
。1) 每天要“我”反省錯誤
。2) 督促“我”勤奮學習
。3) 懲罰“我”說輕薄話的行為
。4) 為“我”舔病眼
6、 概括這些文段的內容?
寫母親對我的嚴格管教與慈愛。
五、體會情感
文章字里行間都感受到作者對母親的愛戴和感激之情,但文中極少有直接抒情 的句子,作者的情感是如何體現的?
例:“每天天剛亮時,我母親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從不知道她醒來坐了多久了!
她真用舌頭舔我的病眼。”
這種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筆寫不出一萬分之一二。
。◤倪@些極為平實的敘述語言中我們可以體會到一個母親對兒子的關愛以及兒子對母親的愛戴和懷念之情。)
六、課堂小活動
。ū疚亩慰坍嬃艘粋感人至深的母親形象,她把全部的愛和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日夜操勞,作出了無盡的奉獻。我們的父母也是如此,下面,請大家仿照本段落的寫法,講講發(fā)生在你和父母之間的故事,并談談你的感悟。)
七、作業(yè):完成一課一練。
《我的母親》教案9
學習目標:
學習作者一人多事多品,綜合運用語言、外貌等多種方法刻畫人物的描寫,并嘗試運用。
教學流程:
一、回顧導入,明確目標
1.回憶《我的母親》一文,圍繞母親寫了哪幾件事,分別表現了母親怎樣的性格或品質?
每個小組選派一名代表,交流。
2.明確本節(jié)課學習目標。
二、探究寫法,例中學知
老舍先生想借這篇《我的母親》表達對母親的熱愛、贊頌、感激、懷念之情,那么作者是怎樣安排材料,又是怎樣表達的情感呢?
1、獨立思考
2、小組交流匯總
3、全班展示交流,總結作者的寫作方式及表達情感的方式。
教師點撥:老舍先生在《我的.母親》這篇中圍繞母親這一個人,選取了多個事例,從多個角度寫出了母親的性格、習慣,表達了對母親的贊頌。感激與懷念。我們把這種寫法可以叫做“一人多事多品”。
三、實踐感悟,鞏固提升
過渡:其實在這一單元中,還有一篇運用了“一人多事多品”寫法,那就是《我了解的老舍先生》。請大家用默讀的方式,找一找在《我了解的老舍先生》一文中講述了哪些事情,又體現了老舍的什么特點?
學生默讀課文,自主學習。
小組合作交流
全班展示匯報:
預設:為花操勞——愛花
為客人沏茶——待人親切
收藏畫作——興趣廣泛
邀人在家小聚——熱情好客
為盲藝人謀生計——關心藝人疾苦
提案芝麻醬——關心百姓生活
小結:
四、遷移運用
過渡:“一人多事多品”的寫作方法,能夠讓人物形象更加真實、豐滿,讓我們更加全面的了解一個人。下面我們就嘗試著運用這種寫法來安排自己的作文素材。
讀著《我的母親》,我們會很自然地想起自己的母親或其他親人。試著運用這篇“一人多事多品”的寫作方法,講述你身邊一個熟悉的人,畫一畫思維導圖。
。薄W生獨立進行嘗試。
。病⒄故驹u議。
五、課堂小結
《我的母親》不僅讓我們認識了一位偉大的母親,感受到了老舍對母親的感激與深切的懷念之情,我們還學到了一人多事多品的寫作方法。
《我的母親》教案10
教學目標:
一、真摯、深沉的母愛。
二、截取人物表現中最典型的經歷寫人物。
三、在記敘中穿插必要的議論。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法國大作家說:人世間最美麗的情景是出現在當我們懷念到母親的時候。我國著名的親聞記者、政論家和出版家鄒韜奮,他的情感世界十分豐富。十三歲時慈母長逝,當他揮灑如椽之筆發(fā)宏遒之論時,也會懷念到母親的美麗,豐富的情感,能干的才具,可愛的性格。他飽蘸情感,揮筆寫下了《我的母親》,再現母親那慈愛的動人形象。
二、教學過程:
。ㄒ唬┱w感知課文:
1、理解識記字詞。
2、結合課后第一題,課文寫了母親的幾個生活片段,來表現母親的愛子情深。
。ǘ┻\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重點引讀回憶母親的四個片段。
1、給加點的字注音并解釋:
2、對第一個片段元宵夜的巡閱,重在誦讀欣賞,體會母親對幼兒的呵護和愛意,表現母親活潑的、歡悅的、柔和的、青春的美。
對第二個片段涌流的淚珠,重在體會母親的同情心和循循善誘的良師素質。
對第三個片段豐富的心靈世界,通過精讀這一片段,重在理解母親期待嚴訓而又心疼兒子的矛盾心態(tài),引導學生懂得寫人之心態(tài),要善于寫出心靈中復雜矛盾的一面。
對第四個片段勞碌的身影,重在體會母親的勤勞和才干以及我的歉疚和激動之情。
。ㄈ、體會語言細膩、真摯、深沉的特點。
本文的句式一般較長,多用修飾,注重描摹,強膩刻畫。讓學生從文中找出最能表現這些特點的句子,并作出分析。
如“我自己咆咽著背,同時聽得見坐在旁邊縫紉著的母親也唏唏噓地淚如泉涌地哭著……時時從嗚咽著的、斷斷續(xù)續(xù)的聲音里勉強說著打得好”。母親前用坐在旁邊縫紉著的限定,哭著前用唏唏噓的淚如泉涌修飾,聲音前用嗚咽著的、斷斷續(xù)續(xù)的修飾,繪聲繪色,描寫細膩,結構嚴密。這句話如果改成短句,似乎可說成:“我自己嗚咽著背,同時聽得見母親也哭著,她坐在旁邊,唏唏噓噓噓,淚如泉涌……聲音嗚嗚咽咽,斷斷續(xù)續(xù),時時勉強說著打得好!币馑茧m沒有增多或減少,但似不能表明唏唏噓噓,淚如泉涌與哭著等的修飾與被修飾的關系,描寫的細膩程度上似有了一定的`差別。
細膩描寫的語言中有著真摯、深沉的感情。例如:“說起我的母親,我只知道她是浙江海寧查氏”至今不知道她有什么名字!這句話所揭示的內容,這句話所流露的感情,則是對封建社會男尊女卑,女性依附于男子,幾乎無獨立身份可言這一現象的深沉的譴責、控訴之情,也似乎包含著一種深深的自責,感嘆號的使用進一步強化了這種感情。
。ㄋ模⿵娀柧殻
在橫線上,填進恰當的成語。
往往講到孤女患難,或交婦含冤的美好慘的情形,她兩人便都,淚珠盡往頰上涌流著。那時的我立在旁邊睢著,心里不明白她們?yōu)槭裁茨菢印?/p>
《我的母親》教案11
教學目的
體會作者對母親的熱愛、贊頌、感激和懷念之情
了解中國婦女表現出來的傳統(tǒng)美德與堅韌精神
親切地感受親情的無私與偉大,激發(fā)學生對父母的感激之情
教學重難點
體會作者對母親的熱愛、感激和懷念之情,理解母親“軟中硬”的性格
親切地感受親情的無私與偉大,激發(fā)學生對父母的感激之情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老師:有一位我們大家熟知的,與巴金、魯迅等人同時代的偉大的文學家,他生前寫過許多小說和劇本。表現的大都是一些小人物和舊社會的窮人、“末世人”,他是中國現代作家中,為數不多能引起世界級轟動的作家之一,你們知道是誰嗎?
同學:是老舍吧?
老師:對,是老舍先生,他的原名是舒慶春,字舍予。我們大家比較熟悉的是他的小說和話劇比如,《駱駝祥子》《月芽兒》《茶館》《我這一輩子》,你讀過老舍先生的散文嗎?一樣地道優(yōu)美的北京話,一樣平實樸素的語言,一樣濃厚純樸的情感,讓人久久不能釋懷。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他的一篇敘事散文《我的母親》
二、初讀一遍課文
1.認識文章中比較生疏的字詞;
2.結合閱讀提示大致了解文章中的`主要內容。
三、落實字詞
1.肥美:意指肥沃豐美
2.姥姥:前指外祖母,后指老人
3.家譜:封建家族記載本族世系和主要人物事跡的書
4.出閣:地方語,出嫁
5.洗三:舊俗在嬰兒出生后第三天給嬰兒洗澡
6.刮痧:民間治療某些疾病的一種方法
7.絞臉:用一條線兩股相交,絞去婦女臉上的細毛
8.庚子鬧“拳”:指庚子年,即1900年發(fā)生的義和團運動
9.撐持:支撐維持之意
四、精讀課文,理清課文每段的內容,找出敘事脈絡。
第1~2段:母親的家庭背景
第3~6段:母親出生、出嫁、生“我”
第7~10段:母親的勤儉、樸實、為人熱情
第11~12段:母親“最會吃虧”,卻“并不軟弱”
第13~14段:母親對子女的舐犢之情和理解
第15~16段:兒子對母親的思念
第17段:表哀痛之情,呼應前后:母親“給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五、再讀重點段落(第12,13,15段),體會老舍先生語言運用的妙處。
六、小結
第二課時
一、學生輪流分段朗讀課文
二、分析課文
1.作者對母親家世的敘述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明確:通過文章中介紹母親娘家的情況,說明母親從小生在農家,知道日子的艱苦,勞動的可貴,為她“勤儉誠實,身體也好”,以及“軟而硬”的個性等都埋下了伏筆。
2.文章中用第8、9、10段介紹父親去世后母親獨立撐持一家生活的情況,有哪些描寫具體體現了母親的優(yōu)良品質?
明確:對父親去世后的敘述描寫,是為了突出母親勤儉、耐勞、樸實、善良的優(yōu)秀品質。
體現母親勤儉的描述——“在我的記憶中,她的手終年是鮮紅微腫的!薄八K年沒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還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
體現母親執(zhí)著——“父親遺留下的幾盆石榴與夾竹桃,永遠會得到應有的澆灌與愛護!
體現母親樸實——“有客人來,無論手中怎么窘,母親也要設法弄一點東西去款待!
頌揚母親為人熱情——“給親友鄰居幫忙,他總走在前面……”母親的一言一行在作者幼小心靈里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如“愛花,愛清潔,守秩序”以及“好客的習性”。
3.作者在文章中重筆濃墨地寫的母親“軟而硬”的個性,給作者一生帶來了什么影響?
明確:作者重點寫母親“軟而硬”的性格,是因為母親這種形象和性格既平凡又偉大,既有中國最普通女性的共性,又有著自身的個性特征。這種性格給了作者以終生的影響!皩σ磺腥撕褪挛锶『推降膽B(tài)度”在做人上“有一定的宗旨與基本的法則”“不能超過自己劃好的界限”。這種“軟而硬”的性格使老舍在人生幾大關鍵之處都做出了不同常人的選擇,就是在生與死的問題上,他也“寧可玉碎,不為瓦全”,完完全全繼承了母親的性格。
4.文中寫母親對兒女的舐犢之情處處可見,我們也不能忽視另一面,即兒女對母親的思念與熱愛,請從課文中找出來,談談你的感受?
明確:最動情的是第13段結尾處,“今天淚又遮迷了我的眼……可是慈母不會再候盼我了,她已入了土!14段中寫“我”兩次違背母親的意愿,她都深深理解,默許了,表示出作者對母親的愧疾和感激,還有第15~17段幾乎都是對遠方母親的惦念之情。結尾“唉,還說什么呢,心痛,心痛!”讓人一下子感愛到作者痛失老母后撕心裂肺的痛苦。
三、總結
母親是我們人生的第一教師,是母親用血汗和畢生精力養(yǎng)育了我們,是母親把個性、品質傳給了我們,我們也要用真心去愛母親,呵護母親,關懷母親,用最大的努力去回報母親。
【《我的母親》教案】相關文章:
《我的母親》的教案08-25
《我的母親》教案06-24
我的母親教案10-18
胡適我的母親教案02-17
我的母親教案優(yōu)秀02-23
老舍《我的母親》教案09-21
《我的母親》優(yōu)秀教案02-27
我的母親優(yōu)秀教案08-28
《我的母親》教案最新03-28
回憶我的母親教案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