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需要新鮮空氣》教案
作為一名老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健康需要新鮮空氣》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健康需要新鮮空氣》教案1
教學目標:
1、引領學生探究呼吸對生命的重要意義,激發(fā)學生研究呼吸的興趣。
2、認識人體呼吸器官,對人體呼吸的過程有大致的了解;
3、通過比較呼出和吸入的氣體有什么不同的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能力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4、教育學生愛護自己的呼吸器官。
教學重點:
初步了解人體的呼吸器官以及呼吸過程。
教學難點:
分辨吸進和呼出的氣有什么不同。
教學準備:
1、人體呼吸器官的多媒體課件
2、分組實驗材料:兩個集氣瓶、兩塊玻璃片、吸管、水槽、打火機、兩根細竹棍。
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學生主體學習
教師辯證指導
一、揭示課題(2分鐘)
1、學生觀察兩瓶氣體,交流想法。
1、出示兩瓶氣體: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么?你覺得有什么不同?有什么想法?
2、揭題:是啊,混濁的空氣會直接影響我們的身體健康,生命除了需要食物、水,還需要新鮮空氣。
二、體驗呼吸(5分鐘)
1、學生回答(呼吸活動)
2、學生想辦法,(把手掌對著鼻孔)一起感受呼吸。
3、學生交流。(屏氣)并體驗,知道呼吸的重要性
1、空氣又是通過我們?nèi)梭w的什么活動進入身體的呢?
2、你們能用什么辦法來感覺自己在呼吸?
3、同學們,我們還可以用什么方法來感受自己每時每刻都在呼吸呢?不呼吸你有什么感覺呢?
4、我們需要呼吸而且一刻也離不開呼吸。
三、再次呼吸,認識器官
1、學生深呼吸,觀察胸部和腹部的變化。
2、學生推測,交流
3、學生根據(jù)呼吸系統(tǒng)模式圖,推測呼吸路線,并交流。
4、學生在自己的身上找呼吸器官。
5、學生算一算。
1、讓我們來幾次深呼吸。仔細觀察,你吸氣和呼氣時,胸部和腹部有什么變化?
2、我們在呼吸時,到底是哪些器官承擔了這項重要的呼吸工作呢?
3、出示呼吸系統(tǒng)模式圖,人體的呼吸器官由鼻、咽、喉、氣管、支氣管和肺組成。
4、它們是怎樣進行呼吸的?
5、現(xiàn)在請同學們在自己的身上找一找這些呼吸器官的位置。
6、我們每時每刻都在進行著這樣的呼吸,那么我們一天到底要吸進多少新鮮空氣呢?讓我們來算一算。(出示計算題)
五、收集氣體,比較氣體
1、學生猜測。
2、學生討論如何收集氣體(吸進的空氣就是普通的.空氣,呼出的氣體采用排水法)
3、學生寫實驗計劃并交流
4、學生活動:收集一杯吸進的氣體和一杯呼出的氣體。
5、學生討論該怎么做要注意什么
6、學生點火實驗
7、學生交流實驗現(xiàn)象。
8、學生觀察氣體成分比較表,交流發(fā)現(xiàn)。
1、你們認為吸進的氣體和呼出的氣體一樣嗎?到底有什么不一樣?讓我們來研究研究。
2、要研究這兩種氣體我們就要先收集這兩種氣體。你打算怎么來收集這兩種氣體呢?
3、寫收集呼出氣體的實驗步驟(學生不知道排水法,老師就演示給學生看邊講步驟)
4、老師巡視指導
5、現(xiàn)在我們有了這兩種氣體,接下來我們要想辦法比較這兩種氣體有什么不同?(提供實驗材料:兩根細竹棍和打火機,你準備怎么做?要注意什么?)
6、通過實驗,有什么發(fā)現(xiàn)?這說明了什么?。
7、提供資料:吸進的氣體和呼出的氣體成分比較,仔細觀察比較,這兩種氣體有什么異同?這說明人體需要的是什么?
8、小結:這種現(xiàn)象叫做吐故納新。人的呼吸實際上是進行氣體交換。
六、課外延伸
談生活小常識。
那么我們在生活中應注意些什么,來保證我們每時每刻都能吸進新鮮空氣呢?讓我們一起來保護我們的身體吧!
板書設計
健康需要新鮮空氣
我們每時每刻都在呼吸
吸進新鮮空氣,呼出廢氣
《健康需要新鮮空氣》教案2
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
1.能通過觀察、體驗等活動認識呼吸器官和了解呼吸過程;
2.親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能提出和呼吸相關的問題,并運用已有知識對“吸進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是否相同”作出假設,學會制定簡單的對比實驗計劃,用實驗證據(jù)驗證自己的假設;
3.能根據(jù)假設和實驗獲取的證據(jù)進行分析,對人的呼吸作出解釋,形成科學的結論;
4.能積極參與集體交流,對他人的實驗設計和研究結論提出質(zhì)疑。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保持和發(fā)展對自然事物的好奇心,善于質(zhì)疑。
2.養(yǎng)成尊重事實、事實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3.尊重他人意見,善于提不同見解,樂于合作交流;
科學知識:
1.認識人體的呼吸器官,知道它們在身體上的位置,了解呼吸的全過程;
2.了解呼吸的基本功能,知道肺是氣體交換的重要器官。
教學準備:
教師:課件、水槽一個,火柴,玻璃杯兩只,玻璃片兩片,表格一張、人體半身模型一個、秒表一只
學生:四人一組,每組:水槽一個,火柴,玻璃杯兩只,玻璃片兩片,吸管兩根,活動記錄一份、標有刻度的飲料瓶一只。
教學過程:
一、認識呼吸器官
1.憋氣活動,初步感知
生試著憋住氣,不呼吸。說說憋氣時的感覺,體驗生命離不開呼吸。
生了解科學家的相關解釋(課件出示:大腦如果缺氧3~4分鐘,腦細胞幾乎會全部死亡。人一般超過5分鐘不呼吸就會死亡)。
教師指導:吸氣再呼出就是一次呼吸。
2.體驗呼吸,認識肺
生口答:我們還有什么方法感覺呼吸?
學生將手放在胸前,深呼吸一次,描述胸部有什么感覺,認識胸腔內(nèi)這個伸張和收縮的器官是肺。
學生猜測肺可能是什么樣的,并將自己的想法試著畫出來。
學生展示的自己所畫的肺,并說說自己這么畫的想法。
出示人體半身模型,學生找出肺在人體的位置。
全面觀察肺模型,并用自己的語言對肺進行描述。
3.認識其他呼吸器官
生猜測人體其它呼吸器官。
觀看課件,了解人體的'呼吸器官。(師點擊課件,出示人體的呼吸器官名稱。)
生說說人體的呼吸器官,并找出它們在身體的位置。
提問:空氣是怎樣進入人體,再呼出體外的?
生口答。
課件演示呼吸全過程,生了解呼吸的全過程。
同桌交流,相互說說呼吸的全過程。
再次深呼吸,再次感受呼吸的全過程。(課件同步演示呼吸的全過程)
[觀察、體驗,完善認知。此環(huán)節(jié),幾次深呼吸,作用不同。第一次深呼吸,初步感知呼吸,喚起學生的原有體驗。第二次深呼吸感知肺的位置和呼吸時肺的變化。第三次深呼吸,結合原有經(jīng)驗,了解呼吸的全過程。在認識了呼吸器官,了解了呼吸全程后的第四次深呼吸,結合動畫的演示和對模型的觀察,逐步修正學生關于呼吸原有的錯誤認識,形成科學的認知。]
二、比較吸進的氣體和呼出氣體的不同
1.提出問題,進行假設
提問:關于呼吸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自由回答,確定研究問題:吸進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相同嗎?
生根據(jù)已有知識經(jīng)驗假想答案,提出自己的假設。
2.設計實驗,指導設計
幫助學生初步認識對比實驗在本次探究活動中的作用。
引導學生回憶以前研究氣體的方法,自學課本,小組為單位討論、制定實驗計劃,設計實驗。
請兩組學生匯報實驗計劃。
其他組對這兩組所設計的實驗進行質(zhì)疑,完善實驗設計方案。
匯報組的學生根據(jù)其他同學的提問,回答相關問題或進行演示。
主要討論以下幾個問題:(1)如何收集進行比較的兩種氣體;(2)用什么方法比較兩種氣體;(3)實驗操作中要注意什么。
各組修正自己的實驗設計方案
[思先于行,動手之前先動腦。放手讓學生提出問題和假設,小組協(xié)作制定實驗計劃,掌握對比實驗的基本方法。然后通過學生間的相互評價,對實驗計劃進行質(zhì)疑、演示、解釋,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提升操作技能,教師針對交流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有的放矢地對實驗操作進行適當、有效的指導,為將要進行的實驗做好充分準備。]
3.學生實驗,交流實驗發(fā)現(xiàn)
學生按照完善后的實驗計劃進行實驗,并記錄實驗現(xiàn)象。
教師巡視指導。
學生匯報實驗現(xiàn)象,用實驗證據(jù)驗證假設,進行解釋。
4.閱讀表格,形成結論。
出示吸進的和呼出的氣體成分分析表。學生仔細閱讀,并比較科學家對氣體的分析和自己的實驗結果,說說想法。
氣體氮氣氧氣二氧化碳水蒸氣
吸進人體的
空氣(100克)78%21%0.4%0.6%
呼出體外的
氣體(100克)78%16%4%1.2%
學生運用研究結論和已有知識經(jīng)驗,解釋:為什么我們需要不停地呼吸。
認識呼吸實際上是富含氧氣的新鮮空氣和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廢氣這兩種氣體交換的過程。肺是氧氣和二氧化碳進行交換的重要器官。
[能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對研究的問題進行科學解釋,形成科學結論,是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提升。此環(huán)節(jié),注重讓學生用實驗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及兩種氣體成分分析的結果對問題進行解釋,完善學生對“人為什么要不停呼吸”的認識。]
三、運用新知、解決問題
提問:人每天都在不停地呼吸,我們的健康生活需要新鮮的空氣,想知道我們每天需要多少新鮮的空氣嗎?
生思考并口答:計算人每天需要多少新鮮的空氣,必須知道哪些條件?
小組討論:如何獲取這些數(shù)據(jù)?
學生測量一分鐘呼吸的次數(shù),并記錄。
生演示利用標有刻度的飲料瓶用排水法收集每次呼出氣體的含量。
學生實驗,獲取數(shù)據(jù),進行計算。
交流:通過計算,想到了什么?
[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是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的重要方面。此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運用實驗中學會的排水集氣法測量人體每次呼出(即吸進)的空氣的量,再利用相關數(shù)學知識計算人每天需要新鮮空氣。提升學生探究能力的同時,讓學生從具體的數(shù)據(jù)中體驗健康需要新鮮空氣。]
四、小結全課
科學研究是一個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再發(fā)現(xiàn)問題再研究的過程。關于呼吸你還想知道什么?研究什么?
【《健康需要新鮮空氣》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呼吸新鮮空氣健康教案09-22
呼吸新鮮空氣教案03-19
中班健康《健康的皮膚》的教案02-06
中班健康教案:健康的皮膚09-11
需要多少錢教案04-07
《需要多少錢》教案03-07
大班健康教案健康食譜反思12-19
中班健康健康的皮膚教案01-05
心理健康教育健康教案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