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教案> 小班語言出海教案

小班語言出海教案

時間:2024-08-24 08:52:58 教案 我要投稿

小班語言出海教案

  作為一名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jié)點?靵韰⒖冀贪甘窃趺磳懙陌桑∫韵率切【幨占淼男“嗾Z言出海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班語言出海教案

小班語言出海教案1

  設計意圖:

  “!笔且粋幼兒感興趣的話題,讓學生通過音樂把能力展現出來。通過本活動的學習,抓住他們求知欲強的特征,激發(fā)他們對音樂的興趣,挖掘幼兒音樂方面的潛能,讓他們表現對音樂的理解。通過演唱歌曲,從中感受體驗大自然的美,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大海的特征,知道大海有很多動物和景物。

  2、熟悉兒歌內容,能畫出大海的景物。

  3、激發(fā)幼兒熱愛大海的情感。

  4、根據已有經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5、學會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大膽參與討論。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用柔美的聲音演唱歌曲并且在歌曲學習中感受韻律美。

  教學難點:

  1、能模仿大海的聲音并跟老師合作演唱練習。

  2、能用生活中的各種材料模仿大海的聲音。

  活動準備:

  1、活動前帶幼兒到海邊看海、聽海,引導幼兒用多種感官感受大海的變化。

  2、錄下大海的起伏變化與大海的不同聲音。

  3、畫紙、蠟筆人手一份;多媒體活動室。

  活動過程:

  一、聽海浪的聲音,感受大海的變化。

  (播放大海在不同情況下海浪聲音的錄音)提問:

  1、剛才你聽到了什么聲音?

  2、這些海浪聲一樣嗎?聽到大海的這些聲音,你的心里有什么感覺?

  3、你能用身體動作表現不同的海浪嗎?(請小朋友用肢體來表現變化的海浪。)

  二、理解兒歌內容,學習有感情的朗誦。

  1、欣賞散文,感受其語言美和意境美。

  2、理解散文內容。

  (1)大海里有什么?我們把它看作什么?(動物園)大海里還有哪些動物?你喜歡哪個?

  (2)為什么說大海是雕塑家?像什么?

  (3)你見過貝克嗎?是什么樣子的?你會用貝殼做什么?

  3、學習朗誦散文。

  三、小朋友用繪畫的形式訴說海底生物在大海不同的狀態(tài)下可能發(fā)生的有趣故事。

  1、師:大海還不知道在她家里每天還有這么多有趣的故事發(fā)生呢。我們把海洋生物之間發(fā)生的有趣事情畫下來,去告訴大海,去告訴幼兒園的`小朋友們。

  2、幼兒繪畫,教師巡回觀察。

  四、幼兒相互講述。

  活動延伸:

  請幼兒通過各種途徑找一找大海還有什么秘密。

  大海即海洋。其實海與洋還是有些差別的。廣闊的海洋,從蔚藍到碧綠,美麗而又壯觀。海,在洋的邊緣,是大洋的附屬部分。海的面積約占海洋的11%,海的水深比較淺,平均深度從幾米到二三千米。海臨近大陸,受大陸、河流、氣候和季節(jié)的影響,海水的溫度、鹽度、顏色和透明度,都受陸地影響,有明顯的變化。

  活動反思:

  《大!肥且皇咨⑽脑,從三個方面幼兒童話的語言來寫大海:大海是動物園、海浪是雕塑家、海灘是玩具廣場一下子就吸引了孩子們。動物園、玩具廣場是什么樣子的,孩子們非常了解,理解起來也就容易多了。所以,我就把重點放在了有感情地朗讀散文詩上面。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說說自己讀懂了什么,了解到了大海的哪些特點,又體會到了什么;讓孩子在讀中體會大海的神奇,從而激發(fā)孩子對大海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小班語言出海教案2

  活動目標

  1、喜歡兒歌感受兒歌的音韻美節(jié)奏美。

  2、了解秋天來了樹葉都落下來,有的變紅了,有的變黃了。

  3、感受歌曲柔和、舒緩的旋律,理解歌詞的含義。

  4、培養(yǎng)幼兒大膽發(fā)言,說完整話的好習慣。

  5、讓幼兒嘗試敘述故事,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能力。

  活動準備

  紅、黃、綠顏色的樹葉若干,樹葉飄落的幻燈片

  活動過程

  一、律動《小手拍拍》

  二、出示紅、黃 、綠樹葉引導幼兒觀察

  小朋友,今天貢老師給你們帶來了禮物,看這是什么?(樹葉)這是什么顏色的樹葉?(紅顏色的,紅樹葉),這是什么顏色的樹葉?(綠顏色的,綠樹葉),這是什么顏色的?一片一片黃樹葉。秋天到了,樹葉有的變紅了,有的變黃了。秋風婆婆一吹,他們就飄下來。

  三、觀察幻燈片,請幼兒仔細觀察小樹葉是怎么飄落下來的。

  四、學習兒歌《落葉》

  小落葉啊,還給小朋友帶來一首好玩的兒歌,讓我們來學習好不好?

  1、 教師朗讀兒歌,請幼兒欣賞。

  2、 教師有感情有動作朗讀兒歌,請幼兒跟讀。

  3、 模仿各種小動物的聲音讀兒歌。

  五、 游戲

  1、現在請小朋友扮小樹葉,我來扮風婆婆好不好?教師說:“大風來了,小朋友就大聲說兒歌,邊說兒歌邊做樹葉飛舞的樣子!苯處熣f:“刮小風了,幼兒就慢慢的走,小聲說兒歌!苯處熣f:“風停了,幼兒就蹲下來,不說兒歌。

  2、小朋友看地上有那么多的落葉,我們把它撿起來送它回家吧!每人撿一片樹葉放在袋子里,小樹葉都找到了新家,我們寶寶也回家休息吧!

  活動延伸

  爸爸媽媽一起去撿落葉。

  活動反思:

  由于小班的孩子年齡較小,注意力容易分散,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因此我采用游戲的方式來創(chuàng)設情境,如扮演小樹葉,激發(fā)了孩子參與活動的熱情。但在講解兒歌內容時,沒有更好的向兒童演示什么叫做飄。此外在課堂上更應該注重小班兒童語言的培養(yǎng)。

小班語言出海教案3

  活動背景:

  “小袋袋”繪本系列是著名繪本大師查爾斯·福格的作品,一共有四本。第一本原名叫《我是小袋袋》,主要是介紹小袋袋這個動物形象。小袋袋是一只憨態(tài)可掬、頑皮可愛的小袋熊,它的神態(tài)表情、舉手投足極具親和力,能讓低齡幼兒產生由衷的快樂和認同感。

  為了更適合小班幼兒閱讀與理解,我們對繪本畫面進行了適當刪減,選擇了幾個比較有代表性的活動場景,按照理解講述的側重點的不同調整了閱讀順序,將原來較為零散的描述性語言改編成可以讓幼兒接話或獨立講述的語言。活動的主體部分共分四個環(huán)節(jié)。首先引導幼兒觀察理解繪本畫面,然后讓幼兒在初步理解繪本的基礎上進行獨立完整的閱讀,接著師幼共同閱讀繪本,教師引導幼兒重點用“我喜歡……”的句式講述繪本內容,最后遷移學習經驗,運用“我喜歡……”的句式結合生活經驗進行講述。

  活動目標:

  1 觀察、閱讀畫面,理解小袋袋喜歡做的'事情,感受小袋袋的天真活潑。

  2 愿意用動作、語言表現畫面內容,嘗試運用“我喜歡……”的旬式進行講述。

  3 喜歡和同伴一起閱讀圖書。體驗集體閱讀的快樂。

  4 引導幼兒在故事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5 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繪本PPT(演示文稿)。

  活動過程:

  一、認識書中主要人物小袋袋,猜想小袋袋喜歡做的事情

  師(出示“小袋袋”圖片):老師請來了一個新朋友,看看它是誰。

  師:這是袋熊。它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小袋袋。我們和它打個招呼吧。

  師:小袋袋的樣子是怎樣的?它的心情怎么樣?你怎么看出來的?它的手和腳是怎么放的?大家一起來做做小袋袋的樣子。

  師:小袋袋很可愛,它喜歡做很多事情。你們猜一猜:它喜歡做什么事情?喜歡玩什么游戲呢?(幼兒猜想。)

  二、初次閱讀,感受、理解并表達小袋袋跑步、玩泥巴、躺在媽媽懷里等畫面內容

  1 閱讀畫面一:跑步

  師:誰在跑步?

  幼:小袋袋在跑步。

  師:還有誰也在跑步?

  幼:考拉熊、烏龜、青蛙、小蟲。

  師:他們都在跑步。誰跑在最前面?它的樣子是怎么樣的?

  師:對,小袋袋跑在最前面。它抬著頭,挺著胸,跑在最前面,很神氣的樣子。我們一起來學學它跑步的樣子。

  師幼(小結):小袋袋喜歡和好朋友們一起跑步,和它一起跑步的好朋友有小蟲、考拉熊、烏龜,還有青蛙。

  2 閱讀畫面二:扮鬼臉

  師:你們?yōu)槭裁葱Π?小袋袋在干什么呀?

  幼:吐舌頭/頂鼻子/扮鬼臉……

  師:對,小袋袋特別調皮,它在吐舌頭,頂鼻子,拉耳朵。我們來學一學,給旁邊小朋友看一看,好不好?

  師幼(小結):小袋袋喜歡做鬼臉,吐吐舌頭、頂頂鼻子、拉拉耳朵,真好玩。

  3 閱讀畫面三:玩泥巴

  師:小袋袋在玩什么?

  幼:玩泥巴。

  師:小袋袋身上哪里有泥巴呀?

  幼:頭上有泥巴/手上有泥巴,肚子上有泥巴/腿上有泥巴。

  (教師用動作提示。)

  師:小青蛙在干什么?小兔子身上有什么?

  師:小袋袋玩泥巴時的心情怎么樣?你怎么看出來的?

  師:我們一起來學學小袋袋的樣子。

  師幼(小結):小袋袋喜歡玩泥巴,頭上、手上、肚子上、腳上都是泥,玩得真開心。

  4 閱讀畫面四:扮大樹

  師:小動物們在干什么?

  幼:小兔在跳小烏龜在爬……

  師:小袋袋在干什么?它舉著樹葉一動不動像什么呀?

  師:我們來學學小袋袋的樣子。

  師幼(小結):小袋袋喜歡變成一棵大樹,一動不動地站著。

  5 閱讀畫面五:捉迷藏

  師:小袋袋在干什么?(教師用動作表現小袋袋縮成一團的樣子。)

  師:誰躲起來了?誰在找它?

  師幼(小結):小袋袋喜歡捉迷藏,把自己縮成一團,讓大家找不到它。

  師:現在請大家做做小袋袋躲起來的樣子。老師來找找。

  6 閱讀畫面六:回家

  師:玩了一天,小動物們都回家了。誰在門口等小袋袋?

  師:媽媽見了小袋袋心里怎么樣?小袋袋見到媽媽心里怎么樣?你怎么知道的?

  7 閱讀畫面七:睡覺

  師:天黑了,月亮出來了,小袋袋要睡覺了。誰抱著小袋袋?

  師:小袋袋躺在媽媽的懷里感覺怎么樣?

  (師幼一邊說“小袋袋最喜歡躺在媽媽的懷里睡覺,又溫暖又舒服”,一邊做動作并感受。)

  三、完整閱讀

  1 在音樂聲中完整觀看PPT。再次感知繪本內容,并感受其中的語言美。

  2 師幼共同閱讀PPT并表述畫面內容。

  師:小袋袋喜歡玩這么多好玩的游戲,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說一說吧。

  四、運用“我喜歡……”的句式,結合生活經驗進行講述

  師:小袋袋喜歡玩,也喜歡做好多好多事情。小朋友,你們喜歡做什么呢?

  (從幼兒講述的游戲中選擇他們最喜歡的游戲進行活動。)

  活動反思:

  幼兒期是語言發(fā)展,特別是口語發(fā)展的重要時期。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交流和運用的過程中發(fā)展起來的,應為幼兒創(chuàng)設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huán)境,鼓勵和支持幼兒與成人、同伴交流,讓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并能得到積極回應。幼兒的語言學習應在生活情境和閱讀活動中引導幼兒自然而然地產生對文字的興趣。

小班語言出海教案4

  活動目標:

  1、 仔細傾聽詩歌,感受詩歌美好的意境。

  2、 在理解詩歌的基礎上,初步學習仿編。

  3、 理解詩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學會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4、 鼓勵幼兒敢于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5、 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配樂詩歌《出海》、大海背景圖、大海里的各種東西、幼兒人手一張長方形紙。

  活動過程:

  一、 感受詩歌的意境

  1、 出示圖片(大海背景圖)

  (1) 師:看看,這是什么地方?

  (2) 師:看到這么美的大海,你想干什么?

  (3) 師:我呀,想出海,想到海面上去看看、玩玩,你們幫我想想,坐什么去呢?

  (4) 師:有這么多的海上交通工具,我可以劃著小船去,可以坐飛機去看海,可以坐大輪船去……那好吧,我就坐大船去,海上有什么呢?

  2、 欣賞詩歌《出海》

  二、 理解學習詩歌

  1、 提問:

  (1) 我出海時,看到了什么?

  (2) 在聽的時候,你喜歡詩歌里的哪一句?

  2、 再次欣賞,跟念詩歌。

  師:大海真美啊!想不想和我一起去看看,玩玩?好,我們一起《出海》

  三、 學習仿編詩歌

  1、 師:我們看到了浪花、白云、海鳥、帆船,你還會看到什么呢?

  2、 根據幼兒的回答,引導幼兒仿編。

  如:幼兒:海龜。

  師:海龜有多少呀?

  幼兒:海龜一只只。

  3、 師幼一起仿編詩歌。

  師:真棒!把你們看到的東西,都編到詩歌里去吧!

  四、 一邊折船,一邊欣賞詩歌

  1、 師:(出示船)你們看,這是什么?(船)你們誰知道我是怎么做的?讓我們一起折艘船出海吧!

  2、 引導幼兒用長方形紙折船。(自由想象折船)

  師:比比誰折的船漂亮?

  五、 帶領幼兒拿著紙船在詩歌的意境中邊念邊開出活動室。

  師:好了,我們開著小船出海去了。(隨著音樂律動做動作)。

  課后反思:

  活動一開始,我告訴幼兒,有一個小朋友到海上玩了,他把自己看到的東西都拍成了照片,想和大家分享。在給幼兒看圖片前,我提出要求:“看的時候要找出這是在哪里?有些什么?什么樣子的?像什么?”第一次欣賞圖片后簡單提問,再引導孩子進行第二次觀察,要求他們說出特征。重點和幼兒一起觀察了浪花 “卷”的特征。在幼兒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后,我請幼兒邊看配上文字的.圖片,邊聽老師充滿感情地朗誦詩歌,聽完要求他們說出自己最喜歡的那句,并說出最喜歡這句的理由。

  每當孩子說出一句詩歌時,我就再次出示相應的畫面,和他們一起重溫詩歌,就這樣,孩子們不知不覺中學會了詩歌。接下來,我用“我念前半句,孩子接后半句”的方法和孩子一起朗讀了幾遍,再邀請幾個能力稍強的孩子到前面來示范。

  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我問孩子們:“你們想不想出海?”教孩子折紙船,結束。

  感悟:

  1. 雖然成人感覺這首詩歌的意境很美,但是孩子并不能真正領會。如果能看到“出!钡膭討B(tài)錄像,或在朗讀詩歌時再配上音樂,這樣可能更容易讓孩子理解詩歌中的意境。在孩子基本學會朗讀后,播放音樂,讓孩子隨音樂有表情地朗讀,效果可能會更好些。

  2. 活動延伸中有讓孩子仿編詩歌的要求,可以帶孩子在戲水池玩紙船,然后進行仿編。

小班語言出海教案5

  活動目標:

  1、認識各種交通車的漢字。

  2、初步懂得簡單的交通規(guī)則。

  3、培養(yǎng)幼兒操作動手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4、激發(fā)幼兒對汽車的興趣。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課件PPT

  2、字卡:小轎車、消防車、灑水車、公共汽車、救護車、面包車若干

  3、操作學具:小插板、汽車圖片6張、小字卡6張。

  活動過程:

  1、出示PPT,并向幼兒提問:小朋友們,今天早上你們是怎樣來幼兒園的?你們還見過怎樣的車?(幼兒自由回答)

  2、剛才小朋友都說出了不同的車,今天,羅老師帶小朋友參觀一下汽車王國。

  3、出示小轎車、消防車、灑水車、公共汽車、救護車、面包車的PPT,并學習漢字和認讀。

  4、游戲:紅綠燈

  幼兒手持字卡,按老師出示的信號燈進行相對應的動作,音樂停后,讓幼兒回到相對應的停車場。

  5、幼兒進行操作練習,并向客人老師介紹。

  6、結束活動。

  教學反思

  通過本次活動,起初在設計時,是因為幼兒對汽車的興趣,但在實際設計本次活動時我還加入了特定消防車、救護車、灑水車等幾種特殊的車,幼兒在活動中參與積極性很高,有幾名幼兒對特殊車輛用途也很清晰,幼兒的知識概念上掌握較好,在活動開始環(huán)節(jié)我用了聽錄音,孩子的興趣很高,可是到了第二遍放錄音時幼兒,幼兒對車輛的`聲音不是很清楚,有點亂,在開始環(huán)節(jié),應該不放錄音,用別的話題導入可能效果會好一些,還有在操作部分,幼兒動手操作之前教師應該告訴幼兒制作要求,比如安全教育,垃圾的投放,老師都沒有提示幼兒,導致活動后的混亂。在結束部分,幼兒的講述都是不錯的,都能說出自己做的是什么車,有什么樣用途。如果再組織一次本次活動,我會活動的材料上準備的更加豐富些,老師的語言要精練些,整體上本次活動還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努力在今后活動中,要準備的更加充分,不斷的積累經驗,使幼兒在快樂的環(huán)境中成長起來。

小班語言出海教案6

  設計意圖:

  以往幼兒學習歌曲都是先聽音樂,再記憶歌詞,所以在學習歌曲的第一課時,幼兒都不大會唱。本次活動,我改變以往的教學方式,先讓幼兒學習朗誦兒歌《小狗乖乖》,然后再讓幼兒在多次感受樂曲的基礎上,很自然地學會歌曲。

  而且傳統(tǒng)教育認為:小班幼兒學習創(chuàng)編歌曲是很難的事。但據我觀察,與較大年齡的幼兒相比,小班幼兒在歌曲創(chuàng)編上更大膽、更富有想象。作為教師,應選擇恰當的教材,提供幼兒學習創(chuàng)編歌曲機會,以免錯過良好音樂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階段。

  活動目的:

  1.在熟悉歌詞內容的基礎上學習演唱歌曲,唱準休止符。

  2.體驗、表現小狗高興、歡快的情緒和動態(tài)。

  3.讓幼兒初步學習創(chuàng)編歌曲。

  4.有感情地學唱歌曲。

  5.愿意參加對唱活動,體驗與老師和同伴對唱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小狗玩具一個、音樂設備、小狗頭飾

  2.幼兒會按節(jié)奏朗誦歌詞

  活動過程:

  1.幼兒以律動《小狗》入場。

  2.練聲《大公雞》

  要求幼兒第一遍唱出動物在哪里,第二遍師說出班上小朋友的名字,幼兒回答。

  3.復習歌曲與律動:

  (1)歌曲《不再麻煩媽媽》

  (2)歌表演《洗手帕》

  4.幼兒學習歌曲《小狗乖乖》

  (1)幼兒復習兒歌《小狗乖乖》

  要求幼兒按節(jié)奏朗誦兒歌《小狗乖乖》。

  (2)師播放音樂,幼兒在音樂伴奏下朗誦,并加上動作。

  (3)師再次播放音樂,要求幼兒傾聽樂曲,輕聲朗誦,進一步熟悉曲調。

  (4)幼兒逐漸熟悉曲調后,大聲演唱。

  (5)幼兒歌表演《小狗乖乖》

  5.幼兒學習創(chuàng)編歌曲

  (1)師出示各種小動物的玩具,引導幼兒根據動物的名稱創(chuàng)編。

  (2)師示范,幼兒學習創(chuàng)編。

  6.幼兒歌表演《小豬睡覺》結束活動。

  教學反思:

  幼兒的.興趣非常濃,能積極回答老師的問題,但在幼兒討論的這個階段,我應該創(chuàng)設情景,讓幼兒體驗。我會多看看多學學,讓以后的教學活動能夠更好。

小班語言出海教案7

  活動目標:

  1、感受詩歌美好的意境,進一步感受大海的美麗。

  2、初步學習仿編。并能正確運用常見的量詞:理解詞匯:出海。

  3、理解詩歌的內容,學習朗誦詩歌。

  重點:

  理解詩歌的內容,學習朗誦詩歌。

  難點:

  初步學習仿編。

  活動準備:

  配樂詩歌《出!、大海背景圖、大海里的各種東西、幼兒人手一張長方形紙。

  活動過程:

  一、感受詩歌的意境

  1、出示圖片(大海背景圖)

 。1)師:看看,這是什么地方?

 。2)師:看到這么美的大海,你想干什么?

 。3)師:我呀,想出海,想到海面上去看看、玩玩,你們幫我想想,坐什么去呢?

  小結:有這么多的.海上交通工具,我可以劃著小船去,可以坐飛機去看海,可以坐大輪船去……那好吧,我就坐大船去,海上有什么呢?

  2、欣賞詩歌《出!

  二、理解學習詩歌

  1、提問:

 。1)我出海時,看到了什么?

 。2)在聽的時候,你喜歡詩歌里的哪一句?

  2、再次欣賞,跟念詩歌。

  小結:大海真美。∠氩幌牒臀乙黄鹑タ纯,玩玩?好,我們一起《出!

  三、學習仿編詩歌

  1、師:我們看到了浪花、白云、海鳥、帆船,你還會看到什么呢?

  2、根據幼兒的回答,引導幼兒仿編。

  如:幼兒:海龜。

  師:海龜有多少呀?

  幼兒:海龜一只只。

  3、師幼一起仿編詩歌。

  小結:真棒!把你們看到的東西,都編到詩歌里去吧!

  四、一邊折船,一邊欣賞詩歌

  1、師:(出示船)你們看,這是什么?(船)你們誰知道我是怎么做的?讓我們一起折艘船出海吧!

  2、引導幼兒用長方形紙折船。(自由想象折船)

  師:比比誰折的船漂亮?

  五、帶領幼兒拿著紙船在詩歌的意境中邊念邊開出活動室。

  師:好了,我們開著小船出海去了。(隨著音樂律動做動作)。

小班語言出海教案8

  活動目標:

  1、在掌握古詩《詠鵝》的基礎上,感受歌曲的優(yōu)美旋律與濃濃詩意。

  2、用動作、繪畫等形式表現歌曲的意境。

  3、體驗文學、動作、色彩等藝術美帶來的愉快心情。

  4、引導幼兒在故事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5、讓幼兒嘗試敘述故事,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能力。

  活動準備:

  1、已會念古詩《詠鵝》,初步了解作品大意。

  2、人手一盒彩筆,白紙一張。

  活動過程:

  1、在《楊柳青》樂曲聲中進教室。

  2、復習歌曲《小蝌蚪》。

  (1)唱出歌曲中的三拍子、兩拍子節(jié)奏。

  (2)進行歌表演。

  3、欣賞歌曲《詠鵝》。

  (1)集體念古詩《泳鵝》。

  (2)傾聽欣賞歌曲。

  (3)討論歌曲特點:歌曲中有的地方很連貫,有的地方很斷頓,就像看到:鵝伸著脖子向天嘎嘎地叫,像唱歌一樣。雪白的身體浮在碧綠的水面上,鮮紅的腳掌在清清的水里劃著,泛起陣陣波浪。

  (4)重復傾聽。進一步感受其優(yōu)美旋律。

  (5)邊聽歌曲,邊做即興動作。

  在歌曲錄音的反復播放中,幼兒即興畫出歌曲的內容,并在畫完后,邊看自己的作品邊跟隨歌曲輕聲哼唱,表達活動帶來的愉悅。

  在活動的'開始我放《詠鵝》的歌曲視頻,讓幼兒觀察、欣賞的方式,感知畫面的內容,并根據古詩內容進行提問,讓幼兒對古詩內容有一定的了解。

  在活動的最后環(huán)節(jié),可以讓幼兒欣賞歌曲《詠鵝》。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主要目標是讓幼兒在學會古詩的基礎上進行歌曲的欣賞和演唱。這首《詠鵝》生動的描繪了鵝在水中的美麗姿態(tài),在本次歌曲演唱中可以讓幼兒用身體動作加以表現,從而理解曲調,教連貫的進行演唱。這種曲調的歌曲對孩子們來說還是第一次接觸。欣賞完一遍歌曲后,許多幼兒發(fā)表自己的觀點,他們覺得這首歌曲十分好聽、很優(yōu)美、很特別。但我考慮到讓孩子進行演唱還是有一定困難,于是在欣賞這首歌曲時,我請幼兒創(chuàng)編簡單的動作,然后根據他們創(chuàng)編的動作進行韻律的編排,讓動作與歌詞旋律相匹配。

【小班語言出海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語言《出!返慕贪钢邪嗾Z言出海04-02

中班語言《出!返慕贪02-11

中班語言出海教案03-28

中班《出!氛Z言教案03-08

中班《出!方贪02-23

小班語言夏天的教案01-19

小班語言教案08-29

小班語言游戲教案02-11

小班語言古詩教案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