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最后一課教案3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教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最后一課教案3篇,歡迎大家分享。
最后一課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學習本文通過人物的語言、表情、動作和心理活動的描寫,表現人物性格的寫法。
。、體會本文所表現的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培養(yǎng)對漢語的熱愛。
教學重點:
1通過人物的語言、表情、動作和心理活動的描寫,表現人物性格。
2重要語句的深刻含義。
教學難點:此文的背景和對熱愛祖國語言是一種愛國的理解。
教學設想:首先熟悉小說的故事情節(jié),把握人物思想感情發(fā)展、變化的脈絡,正確區(qū)分故事情節(jié)的層次和人物思想感情發(fā)展的階段,從而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分析人物在情節(jié)發(fā)展中的表現,最后理解人物的思想品質,個性特征以及人物的社會意義。
教學課時:3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字詞、理清小說的基本情節(jié)、訓練復述能力、小說的結構及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由奧運會引入愛國主義短篇小說《最后一課》
——(愛國主義包含著榮譽感、自豪感、捍衛(wèi)民族尊嚴,領土完整等情感)
二簡介背景及作者。(見書43頁)
——這篇小說是以普法戰(zhàn)爭中法國慘敗,割地賠款這一歷史事件為背景的。選材別出心裁,既沒揭露敵人罪行,也未直接描寫法國人民的反抗,而是巧妙地選取一所普通小學中的最后一堂法語課來反映尖銳的民族矛盾,反映淪陷人民對祖國的眷戀、熱愛和對侵略者的仇恨,都傾注在這“最后一課”中,使小說更具社會意義。都德,法國19世紀下半期的小說家,其小說多以反映普法戰(zhàn)爭為主。
三正字音
祈禱 哽咽 郝叟 懊悔 喧鬧 慘白
四小說常識
——1屬于敘事性文學體裁,以人物形象刻畫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和具體環(huán)境描寫來反映現實生活的敘事作品。
2分類:按篇幅、容量分長篇、中篇、短篇、微型小說。按內容特點分歷史、科幻、愛情、諷刺小說。
3小說要素:人物(通過外貌、語言、動作、心理、神態(tài)、細節(jié)描寫來塑造人物)
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交待時代背景
自然環(huán)境:交待人物活動的時間、地點、景物、烘托氣氛,表現人物性格、感情
情節(jié)(序幕、開端、發(fā)展、高潮、結局、尾聲)
五分析
1解題:
——最后一課,是指在普法戰(zhàn)爭法國失敗后,淪陷區(qū)阿爾薩斯一所小學上的最后一節(jié)法語課。故事的主要人物是法語教師韓麥爾先生和一名小學生小弗郎士。
2本文線索:“我”的見聞感受。
3學生復述故事情節(jié),劃分結構。(練習一)
——一(1-6)上學路上(開端)表現小弗郎士貪玩,幼稚。
二、(7-23)認真上課(發(fā)展)表現小弗郎士的吃驚,詫異,到恍然大悟,心里萬分難受,感情發(fā)生變化
三、(24-末)宣布散學(高潮、結局)師生心相通,忠于祖國,絕不屈服。
4分析第一部分:朗讀、劃出環(huán)境描寫 ,分析其作用。
——自然環(huán)境描寫“天氣”“畫眉”等反映出小弗郎士貪玩、無憂無慮的幼稚心態(tài)。
社會環(huán)境描寫“普魯士兵操練”“布告牌”交待了故事發(fā)生的時代背景,是普法戰(zhàn)爭中法國淪陷,并設置了懸念,布告牌上到底寫了些什么,為人物思想感情的變化作好鋪墊。
5分析第二部分:對課堂氣氛的描寫的作用。
——課堂氣氛與往日的不同
課堂氣氛:(往日) 喧鬧—— (今日)偏安安靜靜的 老師態(tài)度:罵——態(tài)度溫和
老師衣著:穿禮服,衣著隆重。 人們:神色憂慮,少見的人也都來了。
——渲染了一種嚴肅、莊嚴、悲憤的氣氛。
四、作業(yè):將本文縮寫成一篇兩百字左右的故事梗概。
第二課時
要點:1分析小弗郎士,通過理解小說對人物的動作、語言、心理等的描寫把握人物形象2理解關鍵語句的含義。
一、復述基本情節(jié) ,要求能體現情節(jié)發(fā)展的'脈胳。
二、閱讀前10段
1、小弗郎士上課途中見到、聽到、想到了什么?文中為什么不直接從上課寫起?
——獨白式的心理描寫,寫出小弗郎士天真好玩、不愛學習、的稚氣性格,但他還能管住自己,戰(zhàn)勝了想逃學的念頭,突出他還有一定的意志力,為下文的轉變埋下伏筆。同時也展現了他性格中的另一面,“一切壞消息”“又出了什么事了”,看來稚氣,內心愛憎分明,對敵人還是有一點恨。鐵匠開玩笑,他以為是諷刺自己,所以氣急敗壞地跑進先生的院子里,說明他有很強的自尊心。
——直接描寫小弗郎士的同時,也間接表現了先生的嚴厲,對下文寫老師態(tài)度的變化,突出主題,有烘托作用。同時,看布告牌的細節(jié),也巧妙的交代了故事的背景。
——不直接從上課寫起,而是著意渲染一種和平、明朗、輕快的景色,跟下文的悲劇氣氛形成鮮明對比,使人們的心情反而有“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學生、壓抑的感覺。
2、這最后一課的上課前與往日不同的原因是什么?最后一課有什么特別含義?
——通過先生的話點明這最后一課的含義,普魯士統(tǒng)治者禁止阿爾薩斯大林、洛林人民學習自己祖國的語言,妄圖用這種陰險毒辣的方式奴役法國人民,韓麥爾先生在這種情況下,連連強調這一課無論是對老師還是對學生裝來說,都是“最后一課”,這樣,“最后一課”本身就是抗議侵略者奴役法國人民的愛國舉動。在悲劇命運的打擊下,小弗郎士埋藏在心靈深處的愛國情、亡國恨一齊迸發(fā)出來!拔业淖詈笠惶梅ㄕZ課”獨立成段,是為了突出 老師的話,在小弗郎士感情上引起的共鳴和反響。
3聽到韓麥爾先生說“今天是最后一堂法語課了”小弗郎士明白了什么?他的思想感情有哪些變化?從文中找出有關語句。
——剛才迷惑不解的現象豁然明白了。小弗郎士本來是很貪玩幼稚,現在對再也不能學法語感到惋惜,為貪玩面悔恨,討厭的書變成老友。本來是害怕老師,現在老師的責罰也忘了,對老師充滿憐憫、尊敬、愛戴之情。本來還覺得好玩的操練,現在也從心底里憎恨起來,“這些壞家伙”。這段心理活動,表明老師真摯深切的愛國熱情,也通過小弗郎士對老師的感情變化——從害怕到,表明了孩子心靈上愛國意識正在成長。
4為什么小弗郎士這一節(jié)課特別用心聽?而且都能聽明白?
——法國侵略者強行剝奪法國人民學習自己祖國語言的權利和自由,激起了所有人的悲憤和愛國熱情。他們把法語和祖國視為同義詞不達意,愛法語就是熱愛法蘭西祖國,因此他們對統(tǒng)治者的恨和對祖國的愛都凝聚在這最后一課,小弗郎士珍視這最后一課,并把學好祖國語言作為愛國的神圣職責,因面產生了高度的學習熱情。當老師提問時不會,而感到難受,說明有了羞恥感。學習文法易懂,說明學習態(tài)端正了。他特別用心去聽,老師也特別用心教,因而能聽懂。。
5、小弗郎士以怎樣的心情觀察老師,聯(lián)想到了什么?
——小弗郎士對老師充滿憐憫、尊敬、愛戴之情,因為熱愛法語的老師將不能再教法語了。他由字帖想到國旗,表明了他對祖國及祖國語言的深厚感情。由鴿子想到普魯士兵該不會也強迫這些鴿子也用德國語唱歌吧,寫出了他心中的愛國情感正在萌發(fā),對侵略者的禁教法語的卑鄙行為的輕蔑和仇恨正在迸發(fā)。
6、為什么小弗郎士永遠忘不了“這最后一課”?(.總結)
——1小弗郎士本質不壞,2受到老師的影響,3亡國慘痛的震撼,激發(fā)了他心中的愛國情感。。
三作業(yè):小弗郎士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變化?請就此發(fā)表你的意見,寫一段話。注意要從文章中找根據。
第三課時
要點:分析韓麥爾先生形象。
一復習簡述小弗郎士的感情變化
二分析:韓麥爾先生不僅是一們法語教師,更是一們對祖國充滿熱愛的愛國志士,請找出具體表現。
1、 韓麥爾先生穿上禮服上課,體現了他對這節(jié)課的重視與紀念,來表現他對將要失去國土的敬意。
2小弗郎士沒能答出分詞的用法,老師說了什么?由此可看出他的心情是怎樣的?
——他出于民族責任感,沉痛地.總結了教訓:1學生不努力2父母不關心3教師不盡責。.總結過去的目的,在于讓學生珍視這最后一課。說學生可憐,是說老師沒教好,學生沒學好,快要做亡國奴時,還學不好祖國語言,只會給敵人輕蔑。失去民族尊嚴。
3、老師講到法語是對法語有什么評價?用了什么比喻?這個比喻的深刻意義是什么?
——高度贊美法國語言,強調掌握法語的重要意義。用監(jiān)獄的大門比喻普魯士對法國人民的統(tǒng)治與封鎖,鑰匙比喻法國語言;含義是:掌握祖國語言,可以激起人民的愛國意識,從而團結起來,打敗敵人,求得民族的解放。
4、上習字課時,老師是怎樣安排的?有什么用意,產生什么效果?
——忍受著離開服務了40多年的本鄉(xiāng)的痛苦,用心教學,寫“法蘭西”“阿爾薩斯”等別出心裁的字帖,象征著阿爾薩斯大林和法蘭西祖國永遠在一起,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
5重點分析最后一部分:這段文字對韓麥爾先生進行了哪些方面的描寫?為什么他聽到鐘聲,臉色慘白?我又為什么覺得他從來沒有這么高大?
——有神態(tài)、語言、動作描寫。鐘聲宣告了最后一堂法語課的結束的時間已經到了,從此將和祖國的語言告別;而我從先生的臉色中感到他對祖國的愛,對失去祖國的痛苦心情。他的愛國精神,使我覺得他的形象高大了,我認識到他不僅僅是一位教師,更是一位愛國志士。“慘白”不能換“蒼白”,因為慘白帶感情色彩,多指白得厲害,可怕,而蒼白多指病容。
最后一課教案 篇2
一、教學目標:
。ㄒ唬┱莆招≌f的要素,了解小說的情節(jié)結構;
(二)理解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和心理描寫在小說情節(jié)發(fā)展中的作用;
(三)培養(yǎng)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點:
培養(yǎng)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難點:
理解小說中出現多種描寫方式對情節(jié)發(fā)展的作用。
四、教學設想
(一)教學方法:指導閱讀
。ǘ⿲W習方法:朗讀法、討論法
。ㄈ┱n型、課時:教讀兩課時
(四)教具:投影儀
。ㄎ澹┎贾妙A習:指導閱讀
、偈熳x課文,語句要連貫、自然;
②朗讀時,頭腦中要有鮮明的人物形象;
③朗讀句子時,要注意詞語重讀和句子停頓。
活動內容及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
介紹歷史背景(本篇小說以普法戰(zhàn)爭法國慘敗,割地賠款這一歷史事件為背景,為激起學生的共鳴,可由中國歷史上清末時期外國列強侵華戰(zhàn)爭,并鑒定不平等條約導入。)
二、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提示學生頭腦中出現形象,要求學生記住故事情節(jié);
2、請一位同學上臺以小弗朗士的身份復述故事情節(jié)(要求把人物內心獨白也表現出來,可加入適當想象),其他同學在聽的過程當中看他是否有遺漏的地方,然后加以補充或更正(特別是補充人物內心獨白部分)。
三、研讀課文內容:
。ㄒ唬┚驼n文內容而言,結合同學的復述,你認為韓麥爾先生和小弗朗士具有什么樣的性格特征?(從課文中找到依托)
1、明確:
韓麥爾先生:平時穿著隨便,對自己要求不嚴格,但在這最后一堂課他穿戴莊重。有很強的愛國主義情感,也有較高的教學水平。
小弗朗士:不是個很用功的孩子,平時貪玩幼稚,不大懂事,上課也不能專心聽講?墒亲詈蟮姆ㄕZ課他卻上得特別認真、專心,而且對老師的教導領悟得很好,說明他很聰明,在幼小的心靈中也有難得的'愛國情感。
2、即興表演:一人扮演小弗朗士,一人扮演韓麥爾先生,一人扮演郝叟老頭兒。每個角色分別做一種最富代表性的動作,說幾句最能表達內心感情的話,其他同學進行評議。
。ǘ⿴熒,理出故事情節(jié)。
小說有三要素:情節(jié)、環(huán)境、人物。情節(jié)一般分為:開端、發(fā)展、高潮、結局。情節(jié)是故事發(fā)生、發(fā)展、結束的過程,可以看作是人物性格的發(fā)展史,本文中韓麥爾先生和小弗朗士的人物形象正是在小說情節(jié)的發(fā)展過程當中完善起來的。
1、故事的開端:上學路上
這一層要表現小弗朗士的貪玩、幼稚及對先生的懼怕。也要表現出他內心的矛盾。
2、故事的發(fā)展:上課之前
小弗朗士一到先生的小院子里就感到了異樣。
、俳淌腋裢獍察o。他走進教室時心非;,怕受到責備和懲罰。
、陧n麥爾先生說話很溫和,讓他快坐好。心稍微平靜了,注意觀察什么地方不同往常。
③韓麥爾先生的穿戴是那么莊重。教室里有一種不正常的嚴肅的氣氛,使小弗朗士有些吃驚了。
3、故事進一步發(fā)展:上課之中
寫動人的最后一堂課,以及小弗朗士的悔恨和鎮(zhèn)上的人對這最后一堂法語課的紀念。
4、故事的高潮、結局:宣布下課
對這部分的講解應以朗讀為重。
四、課堂練習:
當教堂的鐘聲敲了十二下之后,韓麥爾先生異常激動!拔业呐笥褌儼,”他說,“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說不下去了。韓麥爾先生這種欲言又止的激動狀態(tài),包含了他的多少愛與恨!那么他到底還想要表達什么?
請你為韓麥爾先生補上這因悲憤而難以表述的潛臺詞。
第二課時
一、課堂討論:
1、通過上一堂課的學習,你覺得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可以是一段話,一句話,一個詞,一個動作,一個表情……)
。ㄌ岢珜W生大膽發(fā)表自己的看法,鼓勵學生提出新的見解)
2、下面幾句話是從課文中摘出來的,語意蘊含深刻,感情表達豐富。說說有什么表達作用。
、偻隽藝斄伺`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jiān)獄大門的鑰匙。
明確:“監(jiān)獄大門”比喻普魯士對法國人民的統(tǒng)治和封鎖,“鑰匙”比喻法國語言。這句話的含義是:掌握祖國的語言,可以激起人民的愛國意識,從而團結起來,打敗普魯士侵略者,求得民族的解放。
、谖颐看翁痤^來,總看見韓麥爾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動也不動,瞪著眼看周圍的東西,好像要把這小教室里的東西都裝在眼睛里帶上似的。
明確:這幾句通過小弗朗士的眼睛,描繪了韓麥爾先生的神態(tài),生動地表現了小弗朗士對韓麥爾先生在告別家園時那種依依不舍的心境的理解和同情,使人感到小弗朗士已經由貪玩、不懂事變得成熟懂事了。
、鬯鸵x開了,我再也不能看見他了!想起這些,我忘了他給我的懲罰,忘了我換的戒尺,可憐的人!
明確:“可憐的人!”這句感嘆不是一般的同情老師,理解老師,可憐老師,而是一種愛國主義思想火花的迸發(fā)。
3、課文結尾極為精彩,仔細揣摩這些描寫的精妙之處。
①寫粉筆字本不是吃力的事情,韓麥爾為什么“使出全身的力量”?
明確:這一動作里傾注了他愛祖國、恨敵人的全部感情。
②為什么韓麥爾竟至于:“呆在那兒,頭*著墻壁,話也不說,只向我們做了一個手勢”?用這樣的動作結尾,好在哪兒?
明確:這是因為韓麥爾先生面對祖國被占領的殘酷現實,陷入了極大的痛苦之中。用這樣的動作描寫作結尾,表達的感情更為深沉,更能震撼讀者的心靈。此時無聲勝有聲,留給了讀者反復回味的余地。
二、課文的結尾很有特色,但給人的感覺似乎沒有結束,請你發(fā)揮想像,以“下課以后”為題,續(xù)寫課文。
要求:1、時間不應拉得過大,寫到放學路上或至家即可;
2、通過人物心理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表現人物;
3、字數在300字左右。
。▽懲旰笞杂捎懻摚孕〗M為單位推薦兩三篇優(yōu)秀習作交流,討論心得)
三、課堂延伸:
通過本篇課文的學習,你對我們的祖國,祖國的漢字有了什么新的體會?(交流、討論、培養(yǎng)愛國主義思想感情)
四、課堂小結:
文學作品中描寫愛國主義題材的作品很多,而小說家都德卻別出心裁將這一重大社會歷史題材縮在一所小學最后一堂法語課的場景里,譜寫了一曲悲壯昂揚的愛國主義頌歌,創(chuàng)造了短篇小說藝術的典范,為世界人民廣泛傳誦。
五、作業(yè):
請同學們以“戰(zhàn)爭與和平”為話題寫一篇作文。
板書:
最后一課
都德
人物小弗朗士韓麥爾先生
課前幼稚、貪玩
吃驚
詫異愛祖國
情節(jié)上課悔悟難過莊重、和藹、嚴肅恨敵人
懊悔
臉色:慘白
下課懂事語言:哽咽
行為:書寫(法蘭西萬歲)
環(huán)境:普魯士兵出操普魯士兵收操
最后一課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了解本文通過人物的語言、表情、動作和心理活動的描寫,表現人物性格的寫法以及采用第一人稱所起的作用。
2、領會本文所表現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重點難點]
1、重點:結合上下文理解一些語句的特定含義。
2、難點:把握小弗郎士和韓麥爾先生的性格特征,探究語言、行動、心理描寫的作用。
[教學時數] 二教時
第一教時
一、 導入
1、 一個民族有一個民族的語言,一個國家有一個國家的尊嚴。學習并熱愛本民族的語言,這也是愛國主義的一種具體表現。今天我們將要學習的就是一篇愛國主義題材的文章《最后一課》。(板書課題、作者,并簡介作者)
2、 這篇文章同學們都預習了,誰能說說,小說為什么取名為最后一課?
3、 補充交代故事背景
介紹小說三要素:人物、情節(jié)、環(huán)境(自然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
這篇小說寫的是普法戰(zhàn)爭中發(fā)生的故事。普法戰(zhàn)爭是法國皇帝拿破侖三世挑起的。他為了阻止普魯士用武力統(tǒng)一德意志,維護法國在歐洲的霸權,發(fā)動了這次戰(zhàn)爭。結果,法軍大敗,拿破侖三世也率軍向普魯士投降了。普魯士軍隊長驅直入,侵入巴黎,迫使法國資產階級政府割地賠款。法國的阿爾薩斯和洛林東部割讓給普魯士了,普魯士政府不準這兩個地方繼續(xù)學法語。這篇小說寫的就是韓麥爾先生給學生教最后一堂法語課的情景,所以取名為最后一課。
二、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讓學生復述故事。
三、指導學生學習第1——6段。
閱讀1—6段,考慮這么一個問題:從小弗郎士上學路上的表現和心情,看出小弗郎士是怎樣的一個孩子?
討論交流、明確:
從小弗郎士上學路上的表現和心情,看出小弗郎士是一個貪玩,不愛學習,不懂事,但還能管自己的孩子。貪玩不愛學習表現在經常遲到,那天又去得很晚,他怕韓麥爾先生罵他,因為分詞連一個也說不上來。他想就別上學了。不懂事表現在他聽到畫眉在唱歌,看到普魯士兵在操練,認為這些景象,比分詞用法有趣多了。能管住自己表現在急忙向學校跑去,對布告欄內貼出的布告也無心去看。
四、指導學生學習第7—10段,思考問題。
小弗郎士趕到學校后,發(fā)現學校和課堂里出現了哪些異乎尋常的情況?這些情況說明了什么?
小弗郎士發(fā)現學校和課堂里出現了以下異乎尋常的情況:
1、學校一反常態(tài)地寂靜;
2、老師不同一般地溫和;
3、教師意外地穿著禮服;
4、教室里竟然坐著許多鎮(zhèn)上的人,整個教室里有一種不平常的嚴肅的氣氛。
這些情況說明,這堂課很不一般,暗示著這是最后一課。
五、指導學生學習第11——16段。
提問:韓麥爾先生宣布壞消息時,連用兩個最后,這表現了他怎樣的心情?朗讀時語氣是否應該有區(qū)別?這時,小弗郎士的感情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為什么有這些變化?
韓麥爾先生宣布壞消息時,連用兩上最后,這表現了他當時的復雜心情。這是我最后一次給你們上課了,這里的最后二字,表現了韓麥爾先生沉痛而又憤慨的心情,他為再不能教法語課而沉痛,他為侵略者不準法國人學本國語言而憤慨。最后二字要讀出沉重的證據今天是你們最后一堂法語課,我希望你們多多用心學習。這里的最后二字,表現了韓麥爾先生沉痛卻又充滿希望的心情,他為再不能上法語課而沉痛,他又為上好這最后一堂法語課而充滿希望。
這時,小弗郎士的感情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首先,他為再不能學法語而感到心里萬分難過,他知道恨那些壞家伙了,他懂得珍惜他的這最后一堂法語課了。其次,他為過去沒有認真學習而懊悔。過去對課本、對老師,他覺得那么討厭,現在都像老朋友,舍不得跟它們分手了。再次,他明白了老師穿禮服和鎮(zhèn)上那些老年人坐在教室里的原因,他對老師產生了同情和敬意?傊「ダ墒克坪跻幌伦娱L大了,成熟了,這是因為這時他把自己與祖聯(lián)系在一起了,是由于愛國的激情促成了他這些變化。
六、布置作業(yè)課后練習二
第二教時
一、繼續(xù)學習課文
1、指導學生學習第17—19段。
提問:韓麥爾先生在上最后一課時,講了哪些話?內容可以概括為哪幾點?關于阿爾薩斯人最大的不幸和語言是鑰匙這兩處,有什么深刻含義?
學生討論明確:
韓麥爾先生講話的內容大致是:
、判甲詈笠徽n。
、浦赋鲆蜓÷前査_斯人最大的不幸,批評家長并檢討自己對孩子們的學習不夠關心。
、侵赋龇▏Z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永遠別忘了它。并說,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記他們的語言,就好象拿著一把打開監(jiān)獄大門的鑰匙。
韓麥爾先生批評阿爾薩斯人因循怠慢的習性,批評他們不奮發(fā)、不爭氣,以致當了亡國奴。亡了國鑰匙,意思是如果牢記祖國的語言,就會永遠記住自己的祖國。就會激發(fā)起愛國熱情,就會為恢復國土和維護民族尊嚴而斗爭。這些話,都反映了他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2、指導學生學習第21段。
提問:小弗郎士在習字課上產生了哪兩個聯(lián)想?這有什么意義?
學生討論明確:小弗郎士在習字課上產生了兩個聯(lián)想:
、抛仲N像小國旗。
、气澴咏新暋
第一個聯(lián)想表現了小弗郎士天真的熱愛祖國的深情,第二個聯(lián)想表現了小弗郎士對敵人強迫法國人學德語的憤慨和諷刺。
3、指導學生學習第24—29段。
提問:課文怎樣描寫韓麥爾先生下課時的悲憤心情和表現的?他為什么要寫出法蘭西萬歲這幾個大字,小說為什么以韓麥爾的一個手勢結尾?
學生討論、交流、明確:
課文是這樣描寫韓麥爾先生下課時的心情和表現的:首先寫鐘聲和號聲響了,這標志著最后一課的結束。再寫韓麥爾先生站了起來,臉色慘白,哽咽得說不出話來。最后寫韓麥爾先生奮筆疾書法蘭西萬歲!,然后呆在那兒,頭靠著墻壁話也不說,只是用手勢表示這最后一課的結束。
韓麥爾先生使出全身的力量,寫了法蘭西萬歲!幾個大字,這個情節(jié)有深刻的意義。這幾個字是韓麥爾先生講完最后一課給他的學生們的臨別贈言,也是這位愛國者的心聲,是所有法國人民的心聲。這一悲壯的'行動,表達了一種堅定而崇高的信念:法蘭西人民是不可戰(zhàn)勝的。因此,這幾個字是這篇小說主題的升華。小說以韓麥爾先生的一個痛苦的表情和手勢結尾,給人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二、口頭練習
把上習字課那段改為第三人稱寫法,再與原文比較一下,說說采用第一人稱的寫法有什么好處?
1、學生準備。
2、提問檢查。
3、補充講解:
本文是從小弗郎士的角度,以小弗郎士的口氣來寫的。通過小弗郎士的所見、所聞、所感,既表現了小弗郎士這位法國兒童在失去國土后精神世界的變化,又真實而具體地刻畫了韓麥爾先生這位愛國者的動人形象,表現了他對祖國的熱愛和對侵略者的憤恨,有力地表達了這篇小說的愛國主義的主題。小弗郎士的帶有兒童的稚氣的敘述,使讀者感到特別親切、真摯、動人。
三、小結
這篇小說以普法戰(zhàn)爭為背景,通過阿爾薩斯省的一個小學生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課中的見聞和感受,表現了韓麥爾先生等法國人民在國土淪亡時的悲憤心情和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四、布置作業(yè)
課后練習四。
【最后一課教案】相關文章:
《最后一課》的教案03-03
最后一課教案03-10
《最后一課》教案10-01
《最后一課》教案優(yōu)秀10-16
寒假小學最后一課教案12-23
《最后一課》教案15篇03-18
都德的最后一課教案12-23
最后一課教案優(yōu)選[13篇]09-06
精選最后一課教案匯編六篇04-04
精選最后一課教案匯總6篇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