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教案> 小班教案

小班教案

時間:2024-09-03 09:19:05 教案 我要投稿

【推薦】小班教案范文合集八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shù)慕虒W方法。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班教案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推薦】小班教案范文合集八篇

小班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教育活動內容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識規(guī)律,各領域內容要有機聯(lián)系,相互滲透,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戲之中。繪本《擠呀擠》中小動物們形象逼真,動態(tài)鮮明,一個一個出場,擠到小床上的情景十分有趣。書中雖然沒有很多文字的描述,但小動物們滑稽搞笑的動作和表情以及圖書對故事連續(xù)性、動態(tài)性的表現(xiàn),都非常符合小班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幼兒樂于描述和模仿書中動物的動作,完成游戲性的學習。所以我們把繪本《擠呀擠》放在小班年齡段,設計了兩個活動課時。

  第一課時活動目標:

  1.體驗與同伴一起擁擠玩樂的快樂情緒。

  2.學習自己看書,樂于表述自己的想法和對圖畫的理解。

  3.能辨別并模仿各種動物的叫聲,愿意參與表演。

  活動準備:

  人手一本小書,小床一只,繪本PPT,各種小動物頭飾若干。

  活動過程:

  一、經驗反饋,游戲體驗

  1.出示小床,讓幼兒反饋已有經驗。這是什么?有什么用?你家里有幾個人睡在一張床上?

  2.請幼兒由一個到一組再到全班逐一上床,體驗越來越擁擠的感覺,并讓幼兒自由講述這種感覺。

  3.出示圖書,請幼兒觀察封面:上面有誰?他們在干什么呀?怎么啦?

  二、自主閱讀圖書幼兒自由自在地看書3分鐘左右,鼓勵幼兒找喜歡的一頁仔細看看、自言自語地說說,并注意不影響同伴。

  三、集中交流

  1.提問:你喜歡哪一頁,這頁上有誰?在干什么?

  2.根據(jù)幼兒的回答,教師播放相應的PPT,組織幼兒集體觀察和講述畫面的情景,并及時組織幼兒用語言描述、用動作模仿各種小動物。

  (1)如果幼兒反饋小床的信息,教師提問:這是怎么樣的小床?床上有誰?他們在干什么?數(shù)數(shù)有幾只小動物?

 。2)如果幼兒反饋小動物的信息,如“小狗來了”,教師提問:小狗是怎么樣的?鼓勵幼兒用各種詞句描述小狗:汪汪汪、黃黃的、可愛的`、吐著舌頭等;并讓幼兒模仿小狗的動作。

  3.根據(jù)幼兒反饋信息的程度,可安排幼兒第二次自主閱讀,補充信息。

  四、表演游戲:擠呀擠幼兒自選一個喜歡的動物頭飾戴上,教師播放PPT,根據(jù)畫面提示,請幼兒扮演該角色表演看。

  第二課時活動目標:

  1.感受小動物逐漸增多的畫面變化,練習數(shù)數(shù)。

  2.能根據(jù)同伴的信息尋找相關的書頁,愿意講述該頁內容。

  3.學說簡單的對話,初步形成故事。

  活動準備:

  人手一本小書,貼絨教具若干,小床一只,繪本PPT,各種小動物頭飾若干

  活動過程:

  一、回憶前次閱讀的經驗

  1.出示圖書,提問:這本書里講到了誰?他們在干什么?

  教師根據(jù)幼兒回答出示相應的貼絨,在黑板上展示。

  2.提出閱讀要求:從封面開始仔細看書,誰先來?誰第二個來?

  二、幼兒自主閱讀教師提醒幼兒逐頁翻看。

  三、集中交流

  1.提問:誰第一個來到床上?它是怎么來的?

  讓個別幼兒反饋信息,集體尋找相關的書頁,同時教師在黑板上有序排列角色順序。

  2.繼續(xù)提問:小動物來到床上說了些什么?又有誰來了?它們是怎么說的?

  教師和幼兒共同模仿角色間的對話,自然形成故事片段,如:小老鼠鉆進被窩,說:“真舒服啊!真暖和呀!”小鴨子“嘎嘎嘎”地走來了,它說:“我也要上來!”小老鼠說:“歡迎你!”兩個好朋友一起鉆進被窩。

  3.同法講述2~3個情節(jié)片段,根據(jù)幼兒的情況可組織第二次閱讀,過程中組織幼兒及時數(shù)數(shù),自然滲透點數(shù)練習。

  四、表演游戲

  出示小床,請幼兒自選喜歡的角色頭飾,師幼一起,一邊講述自編故事(教師講述串聯(lián)部分,幼兒講述對話)一邊表演。

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嘗試用語言、動作表現(xiàn)小貓做餅的過程。

  2.學習故事中的對話,樂意用禮貌用語進行對話。

  3.體驗分享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餅干若干。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來到森林餅屋。

  1.嘿,孩子們,今天呀小貓邀請我們去它的森林餅屋做客,一起去吧!

  2.小貓在干什么?(做餅干) 它是怎么做餅干的呢?一起來看!

  3.哇,香香的餅干出爐啦,你們想吃嗎?教師做給幼兒吃餅干狀。

  4.森林里的動物朋友們也聞到了香香的味道,會有哪些小動物來呢?

  二、結合課件,感知小貓為動物朋友做餅的情節(jié)。

 。ㄒ唬┬±鲜髞砹

  1.吱吱、吱吱,小老鼠來了。小老鼠想吃餅干,會怎么說? 個別幼兒說說。

  2.原來小老鼠說"小貓你好,我想吃餅干。"小貓說:"好,我來做。"

  3.小貓是怎么做餅干的呢?我們一起來學一學。

  4.小貓做了個什么樣的餅干?

  (二)小綿羊來了

  1.播放音效,咩咩、咩咩,是誰來到了餅屋?

  2.他們想吃香香的餅干,他們會怎么跟小貓說?讓我們一起幫它們告訴小貓吧。師幼齊說:"小貓你好,我要吃香香的餅干。"師:"好,我來做。"

  3.小貓是怎么做餅干的呢?我們一起再來學一學吧。

  4.你覺得,小貓會幫小綿羊做什么樣的餅干?

  (三)大象來了

  1.看,又是誰來到了餅屋?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2.嗨喲、嗨喲大象來了,他想吃香香的、軟軟的薄餅,它會怎么說,小貓又是怎么說怎么做的呢?請你和旁邊的好朋友說說。

  3.請個別幼兒講述。"小貓你好,我想吃香香的'、軟軟的餅干。""好,我來做。"

  4.我們一起和小貓來做餅干吧!

  三、體驗分享的快樂。

  1.小貓剛剛給哪些動物做了好吃的餅干呢?小貓還會給哪些動物朋友做餅干呢?

  2.小貓為什么要給這些動物朋友做餅干呢? 大家心里都覺得怎么樣?

  教師小結:大家一起分享,就會很快樂。

  3. 小貓做了好多好多的餅干,還讓老師帶了一些跟小朋友分享。幼兒品嘗。

  4.你愿意做餅干和大家一起分享嗎?你想做什么樣的餅干?

  四、音樂聲中,用橡皮泥制作餅干,結束活動。

小班教案 篇3

  通過主題活動,引導幼兒逐步將自己融入集體中,能和幾個同伴一起玩;體驗與同伴一起玩的樂趣,產生喜歡同伴、喜歡集體活動的愿望;學習一些簡單的交往技能,如:使用請、你好,謝謝,“咱們一起玩好嗎?”等交往用語;將簡單的英語口語滲透于日常的活動中,使幼兒擁有一個好的英語語言環(huán)境,潛移默化得到第二語言的發(fā)展;學習一些基本的集體活動規(guī)則。

 。墼O計思路]

  小班幼兒經歷從家庭到幼兒園環(huán)境的變化,他們人際交往的范圍也從原有的家庭成員的小天地,擴展到眾多的教師和同伴之間,心理常常缺乏安全感。加上現(xiàn)在的孩子多是獨生子女,易養(yǎng)成以自我為中心、“惟我獨尊”的習慣,多數(shù)孩子不愿意或不會和同伴一起玩。因此,我們設計這個主題,以此幫助幼兒逐漸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盡快融入到集體中,體驗和大家一起玩的快樂,使幼兒的社會適應能力和交往能力得到發(fā)展。并將英語教學口語化,與其他學科有機融合,創(chuàng)造語言環(huán)境。

  [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體驗與同伴共同游戲的快樂。

  2、培養(yǎng)幼兒合作交往的能力。

  3、知道幼兒根據(jù)歌曲的節(jié)拍、內容做動作。

 。刍顒訙蕚洌

  歌曲《找朋友》磁帶,幼兒半圓形排列。

 。刍顒舆^程]

  一、導入部分

  1、出示tony,引導幼兒通過圖片向大家介紹家庭成員。mommy,daddy,grandma,grandpa.

  2、復習英語歌曲《hello mommy》 并伴有表演動作,體會與人相伴的快樂。

  3、情景表演,家庭成員離開去做自己的事情了:爸爸上班,媽媽上班,爺爺去找老朋友,奶奶去逛街買東西。留下孤單的tony,很無聊,變得不快樂。

  4、讓孩子們替tony出主意想辦法 ,怎樣才會快樂起來?引出課題《找朋友》。

  二、活動部分

  1、看圖譜學習節(jié)奏型。

 。1)Tony在幼兒園中找到了很多的.朋友,出示圖譜。請幼兒觀察圖譜的不同——綠衣服小朋友(四分音符)紅衣服小朋友(二分音符)。

 。2)節(jié)奏型的練習:

  a)熟悉圖譜:tony每找到一個朋友會跟朋友拍一下手,提出要求:請小朋友“Put your hands on your legs!”(把手放在腿上),用eyes(眼睛)仔細看,用ears(耳朵)仔細聽。

  b)感知音符的時值:請小朋友找出老師在拍擊的過程中,綠衣服朋友(四分音符)和紅衣服朋友(二分音符)拍手時有什么不同。(tony會在紅衣服朋友面前停一會兒)“紅衣服朋友會從他托著的盤子中,取出一件禮物贈給tony,如果tony走得太快就得不到禮物。”

  c)幼兒拍擊身體部位,表演節(jié)奏型。拍手表演節(jié)奏型——熟練之后,請幼兒想出還可以拍擊身體哪些部位,創(chuàng)編表演節(jié)奏型——拍腿、拍頭、拍臉等。

  2、表演歌曲《找朋友》。

  a)tony找到了朋友,唱起了好聽的歌——(教師)和著節(jié)奏型邊拍擊邊唱《找朋友》,幼兒熟悉歌曲旋律。

  b)幼兒邊拍擊節(jié)奏型邊跟唱歌曲。

  c)創(chuàng)編動作,教師表演,讓幼兒熟悉表演的過程:前兩小節(jié)拍手走步找朋友,三四小節(jié)要站在一個好朋友面前,五-九小節(jié)按歌詞做動作,“再見”時兩人互換位置。要求幼兒按照節(jié)拍拍手,走步,敬禮,轉圈等。

  d)引導幼兒表演集體舞《找朋友》。全體幼兒自選位置,每一位小朋友都是邀請者,幼兒隨音樂節(jié)奏自由地找朋友,完成全部動作!w舞反復進行,體驗大家共同游戲的快樂。

  3、活動延伸:室外與其他班級的幼兒共同游戲、跳舞;為自己的朋友做一件有意義的事。

  附歌曲:

  找 朋 友

  1=D 4/4

  1 1 1 2 ︱ 3 5 5 - ︱ 5 6 5 3 ︱ 2 3 2 - ︱ 3 1 1 - ︱5 3 2 - ︱

  找 找 找 找 朋 友, 找 到 一 個 好 朋 友, 敬 個 禮 握 握 手,

  1 2 3 5 ︱ 2 3 1 - ︱ × × ‖

  你 是 我 的 好 朋 友, 再 見。

小班教案 篇4

  活動重點:根據(jù)老師的指令做出相應的動作。

  活動難點:遵守游戲規(guī)則主動參與游戲體驗。

  活動目標

  1、能根據(jù)教師的指令做出相應的動作。

  2、在游戲中,親幼互動能主動參與游戲體驗游戲帶來的快樂。

  3、遵守游戲規(guī)則,通過游戲認知自己的'身體部位及名稱。

  活動準備

  音樂、糖、泡泡糖

  活動過程

  一、放《鈴兒響叮當》的歌曲,讓幼兒和老師一起做熱身運動。

  二、談話:

  1、教師:剛剛我們聽到是什么音樂呀?是什么節(jié)日的時候我們會聽到這種音樂?

  幼兒:小朋友回答圣誕節(jié),祝小朋友圣誕節(jié)日快樂。

  2、教師:每次圣誕節(jié),圣誕老人都會給我們送來很多禮物,我們來看一看有什么?哇!原來是好多的糖果呀!

  幼兒回答:棒棒糖、彩虹糖、大白兔……

  3、教師:圣誕老人還給我們送來了一種糖,他要讓小朋友來猜一猜是什么糖:它有很多種的口味,它可以吃但不能吞下去而且還能吹出大小不一的泡泡出來。那么小朋友猜猜是什么糖了?—————泡泡糖

  4、教師:出示一顆泡泡糖實物讓幼兒觀察其特性,顏色形狀。

  提問:亂扔吃過的泡泡糖會發(fā)生什么后果?

  小結:會到處粘,你們看,它粘在紙上了拿不下來,粘在頭發(fā)上只好把頭發(fā)剪了,粘在衣服上洗不掉了。

  咦!昨天老師的頭發(fā)上粘了一顆泡泡糖,怎么也拿不下來,結果我只有把自己的頭發(fā)剪下來了。嗚嗚……

  幼兒觀察后,得出結論。

  吃過的泡泡糖是有黏性的,所以小朋友以后吃過的泡泡糖不能亂丟,要保護我們的環(huán)境。

  三、玩游戲

  1、那么現(xiàn)在我們的小朋友就變成吃過的泡泡糖是有粘性的,我們今天來玩一個游戲是關于泡泡糖粘一粘的游戲,仔細聽老師的口令。

  游戲時播放歡快的音樂。

  2、師說:“泡泡糖,粘一粘”這時幼兒回答“粘哪里?”

  3、第一步:幼兒好朋友粘在一起,(2個);第二步:接下來兩個小朋友粘頭、粘肩膀、粘肚子、粘小腳,第三步:現(xiàn)在是老師說泡泡糖粘一粘,幼兒回答粘幾個?粘3個是3個泡泡糖粘在一起。數(shù)字4來粘一次。

  4、小朋友們,游戲好不好玩,那么,我們請家長一起來參與游戲,家長們與幼兒都是泡泡糖,幼兒作為小泡泡粘大泡泡糖,口令是泡泡糖粘一粘粘家長。幼兒們去粘家長,幼兒分別與家長相互粘在一起,幼兒與家長都要粘住不動,動了或者松了就犯規(guī),要罰唱歌的哦。

  5、接下來家長與幼兒一起參與數(shù)字泡泡糖。我說數(shù)字寶寶“4”那么就4位家長幼兒一起粘在一起,必須要4位,不能多也不能少一位。數(shù)字寶寶“6”同上,同時說出口令做相應的同作。數(shù)字寶寶“2”是需要家長與寶寶們站在一起。相應的不能犯規(guī)。

  6、小朋友仔細聽清楚你們是家長與寶寶2個人粘在一起,泡泡糖,粘一粘,幼兒回答粘哪里。粘肩膀,肩膀靠肩膀;粘屁股;粘小腳;粘膝蓋;粘小手。

  7、之后一起玩剪刀石頭布,贏家給輸家按摩,捶背,捏一捏。再玩一次剪刀石頭布同上。

  四、游戲結束,放音樂做放松運動,放松手腕;舒展頭部;放松腿部肌肉;游戲結束。

小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學念兒歌,知道應該幫助爸爸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2、體驗做小幫手的快樂。

  3、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4、探索、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5、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xiàn)出來。

  活動準備:

  收集在家學當爸爸媽媽小幫手的記錄資料。

  活動過程:

  1、交流“我當爸爸媽媽小幫手”的體驗。

  “平時在家那些事情你是自己做的?”

  “你會幫爸爸媽媽做些什么事情?”

  “爸爸媽媽是如何評價你的?”

  2、理解、體驗。

  (1)教師示范,幼兒欣賞:

  “兒歌的名字叫什么?”

  “兒歌里的小朋友是怎樣當爸爸媽媽的小幫手的?”

  “為什么要當爸爸媽媽的小幫手?”

  (2)示范欣賞,重點要求幼兒聽清楚是怎樣當爸爸媽媽的小助手的.。

  “我?guī)蛬寢屪隽耸裁词虑?”

  “我?guī)桶职肿隽耸裁词虑?”

  “你從那里聽出爸爸媽媽很喜歡小幫手的?”

  (3)幼兒學念兒歌。

  可以采取輕聲跟念、接龍念兒歌等形式學習。

  3、內化遷移。

  “兒歌里的小朋友幫爸爸媽媽做的這些事情你們都會做嗎?請你學一學。”

  活動反思:

  生活瑣事是孩子們每天都會碰到的,很多不起眼的瑣事都有著很大的教育潛力。小班幼兒可塑性很強,他們一些不良行為習慣都是完全能夠進行教育的,對幼兒行為習慣教育是老師和家長共同的職責。老師可以利用家長會的時候,和家長們一起探討教育孩子的方法。幼兒在家時,家長可以讓幼兒做一些簡單家務,一方面讓他們體會勞動是光榮的 。另一方面能夠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行為習慣。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應相互結合,老師和家長共同配合教育孩子,才能夠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

小班教案 篇6

  小班語言《云朵棉花糖》

  活動目標

  1.喜歡聽故事,能說出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和內容。

  2.有興趣投入故事情節(jié)之中,初步感受故事中與朋友分享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故事課件。

  2.插入材料:三只大小不同的老鼠、白云、幼兒熟悉的水果和動物等圖像。

  3.實物:一團棉花、棉花糖。

  活動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出示棉花糖,提問:今天老師帶來了什么?棉花糖看上去像什么呀?

  二.欣賞理解故事

  師:關于棉花糖啊,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呢。

  1.出示三只老鼠,由教師講述故事。

  2.回憶故事內容。

  (1)孩子們,你們還記得故事里三個老鼠叫什么名字嗎?

  (2)最胖最大的老鼠叫什么呀?那那只最小最可愛的老鼠叫什么名字呀?那還有一只叫什么呀?他們住在一幢三層樓的房子里,哎,一樓住的是誰呀?那最高的三樓住的是誰?那鼠老二住在幾樓?

  (3)有一天啊,鼠小小趴在窗前看風景,一朵云飄了過來。鼠小小一把抱住白云,嗯,白云又輕又軟。鼠小小抱著云朵給鼠老二看。

  哎,鼠老二想把白云做什么?那睡在白做的枕頭上會感覺怎樣?(學鼠老二說)

  (4)鼠小小和鼠老二抱著白云給鼠老大看。哎,鼠老大想把白云做什么呀?這是什么時候穿的衣服啊?冬天穿的衣服叫什么。磕谴┥习自谱龅拿抟\感覺會怎么樣?(學鼠老大說)

  (5)這個時候,鼠小小它想把云朵做成什么呀?(學鼠小小說)

  三.體驗故事情節(jié)(出示操作材料)

  1.三只小老鼠他們把白云拿到了草地上,他們在云朵里啊加了好多的糖和許多水果,哎,它們會加些什么水果?

  “對呀,甜甜的蘋果真好吃。香香的香蕉也很好吃。一個個葡萄可真甜呀!

  2.哪些動物朋友聞到了云朵棉花糖的味道?邊觀察邊說出他們的名稱。

  師:小老鼠在白云里加了那么多的糖和水果,嗯,云朵棉花糖做好了。它散發(fā)出一陣一陣的香味。傳到了樹林里,小動物們都來了。喵喵喵,誰來了?(小貓)跳跳跳,誰來了?(小兔)“嗯,我最喜歡了,好香好香奧!保ㄐ⌒埽┫阄堆,把樹林里的小動物都引來了,來了許多許多的`小動物。嗯,什么東西這么香啊,好香啊。嗯,是什么呀,原來是云朵棉花糖啊

  3.這么多的小動物朋友都來了,他們聞到了棉花糖的味道,他們都來想干嘛?他們都想吃棉花糖呀,那么,三只小老鼠會怎么做呢?

  4.幼兒操作:用棉花為大家模擬分棉花糖。

  師:小老鼠跟你們想的一樣哎。小老鼠說:請大家一起吃吧。(老師示范請小動物吃棉花糖)于是呀,鼠小小拿著一塊棉花糖,對小熊說:“小熊小熊,請你吃棉花糖!薄班,真好吃,謝謝你!”

  師:那我們小朋友誰愿意來幫小老鼠一起來分棉花糖。磕愀游镌趺凑f?

  5.共同發(fā)現(xiàn)三只小老鼠都只吃到一點棉花糖,談論:他們怎么還是那么開心呀?

  師:那么大一塊棉花糖,都分給了小動物們,三只小老鼠它們啊也只吃到了一點點,不過啊,小老鼠們還是很高興。鼠小小說:“嗯,明天,我們還要做云朵棉花糖。”孩子們,三只小老鼠本來有那么大一塊棉花糖,可是都分給了小動物們,它們啊也只吃到了一點點,它們?yōu)槭裁催是那么高興?

  我們一起來問問它們好不好?“小老鼠,小老鼠,你們吃了一點點棉花糖,怎么還你們高興啊?”“因為啊,和朋友們一起吃好吃的東西,是最高興地事兒了!蹦銈冇X得是不是啊?

  延伸

  我們也來一起分享棉花糖。

  云朵棉花糖

  樹林里住著三只小老鼠,一只叫鼠老大、一只叫鼠老二,還有一只叫鼠小小。三只小老鼠啊住在一幢三層樓的房子里。鼠老大最胖最大,住在一樓,鼠老二住在二樓,鼠小小最小最可愛,住在三樓。

  有一天啊,鼠小小趴在窗前看風景,一朵云飄了過來。鼠小小一把抱住白云,恩,白云又輕又軟。

  鼠小小抱著云朵給鼠老二看。鼠老二看了看說:“恩,做個白云枕頭吧,睡上去肯定又軟又舒服!

  鼠小小和鼠老二抱著白云給鼠老大看。鼠老大看了看說:“做件白云棉襖吧,穿上去肯定又輕又暖和。”

  鼠小小說:“嗯,還是做云朵棉花糖吧,肯定很好吃!贝蠹叶纪饬。 三只小老鼠他們把白云拿到了草地上,他們在云朵里啊加了好多的糖和許多水果,嗯,云朵棉花糖做好了。它散發(fā)出一陣一陣的香味。傳到了樹林里,小動物們都來了。

  大家好饞呀,三只小老鼠 把云朵棉花糖分給大家,這個一朵,那個也一朵。大家吃得真開心

  分到最后,云朵棉花糖只剩一點點了。三只小老鼠你添一口,我添一口,添得真開心!

  第二天,大家都來等著云朵再飛進鼠小小的窗口,他們要做更多的云朵棉花糖。

小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故事內容,通過觀察、對比了解不同動物的牙印是不一樣的,并嘗試用語言進行表述。

  2.嘗試用完整的語句表述:“xxx,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

  3.體驗閱讀和想象所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PPT、圖卡(小動物、大餅)、餅干與幼兒人數(shù)相等

  活動過程:

  一、引入故事《誰咬了我的大餅》

  1.教師出示大餅,引發(fā)幼兒興趣。

  師:小朋友,這是什么?(聞聞看,香不香呀)猜猜看這么香的餅是誰做的呢?(幼兒猜測)

  這個香香的大餅是小豬做的,我們一起來學學小豬做餅。(和和面,搓搓圓,搟面杖搟一搟,大家一起加油哦)

  2.講述故事的開始部分

  師:小豬做完餅太累了,就怎么了?你們知道他睡醒以后會發(fā)生什么事情了?(引導幼兒充分想象,猜測各種可能發(fā)生的故事情節(jié))

  二、講述故事《誰咬了我的大餅》

  1.教師巧妙的偷偷拿掉大餅粘合的第一部分,留下齒印。

  師:咦?大餅怎么了?是誰咬了小豬的大餅?

  2.出示小鳥圖片,教師模仿小豬語氣,向小鳥詢問。

  師:①小豬碰到誰了?你們猜,它對小鳥說什么?

  ②大餅是小鳥咬的嗎?為什么說不是小鳥咬的?

  注:引導幼兒注意句式“xxx,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在講述到小鳥咬大餅的情節(jié)時,再將粘合的一部分大餅拿掉,留下小鳥的咬痕。

  3.繼續(xù)講述故事,引導幼兒猜測是誰咬了小豬的大餅。

  (1)依次出示小兔、狐貍圖片,不斷拿掉大餅的粘合部分,留下不同齒印,再通過重復句式的.對話和不同咬痕的線索,引導幼兒猜測到底是誰咬了小豬的大餅。(引導幼兒嘗試用完整的語句表述:“xxx,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

 。2)出示鱷魚、河馬圖片,教師直接將圖片放置相對應的齒印旁,引導幼兒觀察、講述。

  師:這又是怎么回事?我們一起來問一問鱷魚和河馬吧!

  (引導幼兒講述,用完整的語句表述:“xxx,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

  師:你猜出來是誰咬了小豬的大餅嗎?

  4.幼兒觀看PPT,完整欣賞故事《誰咬了我的大餅》

  幫助幼兒繼續(xù)鞏固復習句式:“xxx,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

  師:到底是誰咬了小豬的大餅啊?

  三、看一看,自己的牙印

  以小動物和小朋友分享餅干為情節(jié),請幼兒邊吃餅干邊觀察自己的齒印、同伴的齒印。

  師:今天,我們可愛的小豬還做了好多的餅干要和大家一起分享呢!

  (1)看看自己牙印并說一說

 。2)看看同伴的牙印說一說和自己的有什么不同

小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故事和人物形象,學習故事中的對話。

  2.初步了解太陽和云的基本特征,萌發(fā)觀察大自然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帶領幼兒感知太陽,觀察云遮住太陽。

  2.多媒體電腦課件一套。

  3.用小花、小草、小樹葉做成花環(huán),小鳥的頭飾(總數(shù)和幼兒的人數(shù)一樣多)。

  [活動重難點]

  學習故事中的`對話,了解太陽和云的基本特征。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師:小朋友,你們想聽故事嗎?今天老師給你們講一個大自然中發(fā)生的故事,名稱是《飛來的云帽子》。

  二.基本部分

  1.教師講述故事,然后提問;

 。1)故事的名稱叫什么?

 。2)帽子是什么樣子的?

 。3)誰要戴帽子?

  2.教師結合多媒體電腦課件講述第二遍故事,然后提問;

 。1)什么季節(jié)天好熱好熱?

 。2)最后是誰戴上了云帽子。

 。3)為什么太陽公公戴上了云帽子,天就變涼了?(幼兒討論)

  教師小結;夏天,天特別熱,人們都怕曬太陽,出門時總要戴帽子,或者打雨傘,遮住太陽光。小草、小花也怕熱,當云遮住了太陽光,他們曬不到太陽,所以覺得涼快了。

  3.結合多媒體課件學習故事中人物語言。小草說……,小花說……,小樹說……,小鳥說……

  三.結束部分;

  幼兒分角色表演故事情節(jié)。

  1.讓幼兒自愿選擇角色進行表演,提醒幼兒運用故事中的語言進行講述。

  2.教師評價幼兒的表演。

  3.全班幼兒分角色戴上花環(huán)頭飾集體表演。

  四.活動延伸;

  1.讓幼兒大膽想象,還有哪些動植物怕熱,把它的語言加進去,豐富故事內容。

  2.幼兒到室外做手影游戲。

【小班教案】相關文章: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03-02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7篇)03-10

小班安全教案小班安全教案08-24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7篇03-10

小班教案12-09

小班教案12-01

小班教案12-13

小班教案12-13

小班教案12-13

小班教案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