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案> 科學活動教案

科學活動教案

時間:2024-10-03 13:18:37 教案 我要投稿

【必備】科學活動教案模板匯總5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科學活動教案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必備】科學活動教案模板匯總5篇

科學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感受冷和暖。

  2、發(fā)展感知和分類能力。

  活動準備:

  1、分別裝冷水和熱水的杯子(數(shù)量多于幼兒人數(shù))

  2、紅、藍標記若干,太陽和雪花的大標簽各一張。

  活動重點:

  感受冷和暖。

  活動難點:

  能將冷暖分類,貼上標記。

  活動過程:

  1、 感知體驗:

  提出活動要求:

  ——“老師在許多杯子里放了水,等會寶寶們摸一摸,把你們的發(fā)現(xiàn)告訴大家!

  幼兒操作。

  小結:這些杯子摸上去有的冷,有的暖。

  2、 區(qū)分冷暖杯:

  教師提出要求:

  ——“請你們給摸上去暖的'杯子貼上紅色標簽,給摸上去冷的杯子貼上藍色標簽!

  幼兒操作。

  3、 冷暖杯找家:

  分別出示太陽、雪花的標簽,讓幼兒辨別冷暖。

  幼兒將冷暖杯送到合適的標簽處。

科學活動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我們都知道,蘿卜是幼兒比較熟悉的蔬菜之一,在秋天這個豐收的季節(jié),蘿卜在農(nóng)村菜場等地隨處可見,且取材方便。它的品種非常豐富,有白蘿卜、胡蘿卜、卞蘿卜等,其中大小不同、顏色不同、形狀不同;它營養(yǎng)豐富,吃法繁多,可煮湯、可涼拌、可紅燒、可腌著吃,有的還可生吃呢!然而幼兒雖然知道蘿卜,但對蘿卜的種類、用途、營養(yǎng)價值等還不太了解,在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幼兒不愛吃蘿卜的現(xiàn)象。因此,我認為:此活動有一定的季節(jié)性、必要性,就如《綱要》中所說的:“既符合幼兒的現(xiàn)實需要,又有利于其長遠發(fā)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感興趣的事物或問題,又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jīng)驗和視野”。因此,在話題《秋天的果實》中我結合本班幼兒的實際生成了此活動,引導幼兒運用多種感官了解蘿卜的外形,形成對蘿卜正確的認識,加深對蘿卜的特征、用途等的理解,激發(fā)幼兒愛蘿卜的情感。

  活動目標:

  1、觀察白蘿卜、胡蘿卜,學會從顏色、外形、味道等方面進行相對應的比較,找出其不同點。

  2、知道蘿卜有營養(yǎng),喜歡吃蘿卜。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感知蘿卜的特征、用途。通過探索發(fā)現(xiàn)、品嘗蘿卜,使活動得到深化。

  活動難點:講述蘿卜的不同特征,并通過集體小結、整理兩種蘿卜的特征。

  活動準備:

  1、白蘿卜、胡蘿卜若干(數(shù)量超過幼兒的人數(shù)),切成小塊的兩盤蘿卜及牙簽。

  2、小兔子頭飾與幼兒人數(shù)相等。

  3、課前請家長配合有意識地讓幼兒認識一些蘿卜食品并品嘗。

  活動過程:

  1、以游戲的形式和口吻進入主題。

 。1)教師帶幼兒來到活動場地,手指蘿卜筐:“寶寶們,看那里有什么呀?”幼兒集體邊看邊一起回答:“有蘿卜!苯處煟骸澳乾F(xiàn)在媽媽請寶寶每人去拔一個蘿卜!

  (2)教師帶動幼兒跳著去拔蘿卜,拔好后按一白蘿卜一胡蘿卜相隔坐好座位。

 。ㄔu析:“興趣是最好的教師”;顒右婚_始我就利用幼兒熟悉的小兔形象,為幼兒創(chuàng)設了“小兔拔蘿卜”的語言情境和物質(蘿卜)情境,引發(fā)幼兒觀察蘿卜的興趣,從形式上,內(nèi)容實質上深深吸引孩子。)

  2、比較兩種蘿卜的異同。

 。1)認識名稱:寶寶,告訴媽媽你拔到的是什么蘿卜?(引導幼兒先從名稱上分清兩種蘿卜)

 。2)比較兩種蘿卜:

  比較顏色:看一看,它們的顏色一樣嗎?它們分別是什么顏色的?(引導幼兒分別觀察自己與同伴的蘿卜,學習詞語:桔黃)

  比較形狀:看看寶寶手里的蘿卜是什么樣的?和好朋友手里的蘿卜一樣嗎?(引導幼兒說出蘿卜有大有小、有的長有的短、有的粗有的細)摸摸蘿卜的皮有什么感覺?(學習詞語:光滑)

  比較味道:你知道蘿卜有什么用?(引導幼兒結合生活經(jīng)驗自由地講述。)今天媽媽給寶寶們準備了生的白蘿卜和胡蘿卜,請寶寶們?nèi)L嘗看是什么味道的?(幼兒自由品嘗并及時地講述自己吃到的白蘿卜、胡蘿卜分別是什么味道的)

 。ㄔu析:根據(jù)幼兒好奇、好動的特點,運用皮亞杰的認知發(fā)展理論,在第二環(huán)節(jié)我就安排了孩子自由探索。讓幼兒人手一個蘿卜,引導幼兒用眼睛看、用手摸、用嘴巴嘗。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是引導者、支持者、合作者。幼兒通過比比、摸摸、說說各自看到的蘿卜的'特征。)

  3、老師和幼兒一起小結。

 。1)白蘿卜里外都是白的,圓圓的或長圓的,皮很光滑,吃起來甜甜的;胡蘿卜里外都是桔黃色的,長長的有點尖,皮不光滑,吃起來有點藥味,也有甜味。蘿卜很有營養(yǎng),小朋友應該多吃。

 。2)寶寶們,拿起我們拔到的蘿卜到食堂看阿姨怎么用蘿卜做成好吃的菜。(幼兒帶著蘿卜和老師一起離開活動室去食堂)

  (評析:在活動中孩子獲得經(jīng)驗是零碎的,那怎樣進行加工整理呢?為此,在自由探索后我就通過引導與幼兒一同小結的方式,對幼兒獲取蘿卜的經(jīng)驗進行整理。同時,引導幼兒品嘗蘿卜,大家吃吃講講,在興奮的狀態(tài)之中,幼兒也逐步意識到多吃蘿卜(蔬菜)營養(yǎng)好的道理,從而自覺地做到不挑食,讓身體吸收更多營養(yǎng),使身體長得更捧,目標2就自然完成了。)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效果非常好。幼兒在能看、能摸、能聞、能嘗的親身體驗中達成了活動目標,活動中幼兒興趣性高、自主性強,特別是讓幼兒與同伴比較兩種蘿卜的異同,每個幼兒都能積極主動地把兩種蘿卜擺放在一起,邊看邊大膽地表述自己的見解,但是在“蘿卜有什么用”的環(huán)節(jié)當中,多數(shù)幼兒只說了蘿卜“能做湯吃”,說明幼兒課前知識經(jīng)驗還不夠豐富、我與家長的聯(lián)系還不夠充分、到位,沒有讓家長真正地參與到我們的活動當中。由此,我深深地領悟到:家長工作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科學活動教案 篇3

  一、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了解及動手操作,使幼兒掌握理解海綿的性能,知道海綿的用途。

  2、學習詞語:軟軟的、輕輕的、吸水、彈性等。

  3、激發(fā)幼兒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

  二、活動準備

  1、人手一塊海綿和2—3根細橡皮筋

  2、海綿變化圖示兩張

  3、彩色顏料水每組一盤

  三、活動過程

 。ㄒ唬┙處煶鍪竞>d,幼兒交流經(jīng)驗

  1、你們是怎么玩海綿的?幼兒相互交談議論。

  2、請幼兒講講:玩起來與別的.積木有什么不同?

  3、請位幼兒說一說見聞:你在哪些地方見過海綿。

  (二)操作游戲,感受海綿的特性

  1、海綿寶寶變成小青蟲游戲

  教師出示毛毛蟲圖示和細橡皮筋,引導孩子用橡皮筋把海綿分若干節(jié),并與原形比較。請幼兒思考:可以讓海綿變回原來的樣子嗎?幼兒再動手做一做。

  :我們能把海綿變成各種形狀(引導孩子捏成一團),馬上松開,它又能恢復原樣,說明海綿有彈性。

  2、海綿寶寶喝水游戲

  1)教師顏料水分組活動,提示幼兒思考:海綿寶寶能干什么?

  2)待幼兒活動幾分鐘后,請幼兒說一說你是怎么玩的,發(fā)現(xiàn)了什么?如:“我把海綿放在顏色碗里,碗里的顏色水少了,而海綿變顏色了”。

  教師肯定幼兒的做法和語言表述,表揚做的好的幼兒。

  教師:海綿能把顏料水變少,說明海綿能吸水,具有吸水的功能。

  三、聯(lián)系生活,活動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海綿的用途也很廣,如我們做操用的體操墊、睡覺時鋪的海綿墊等。引導幼兒把吸水的海綿拿到陽光下曬一曬,桌面的操作材料。

  四、活動延伸

  1、讓幼兒仔細觀察社會上、家庭里還有什么東西是用海綿做的。

  2、數(shù)小時后,教師帶領幼兒一起去收海綿。

科學活動教案 篇4

  活動名稱:

  活動目標:

  1、根據(jù)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會辨別長方體和正方體。

  2、學會抽象的數(shù)和記錄長方體和正方體個數(shù)。

  活動準備:

  1、長方體、正方體的禮盒若干。

  2、正方體、長方體平面圖。

  3、作業(yè)紙若干。

  活動過程:

  一、引起興趣。

  以新年快要到了,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許多的`禮物,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二、幼兒辨別長方體、正方體。

  1、教師根據(jù)禮盒講解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

  2、請幼兒重申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進行鞏固。

  三、讓幼兒學會數(shù)。

  1、出示擺好的長方體和長方體禮盒。

  2、教師和幼兒共同數(shù)一數(shù)是幾個。

  3、重新擺好再讓幼兒數(shù)(連續(xù)進行幾次)。

  四、讓幼兒自己擺一擺,數(shù)一數(shù)。

  五、出示平面圖數(shù)一數(shù)。

  1、教師幼兒共同數(shù)一數(shù)。

  2、幼兒自己數(shù)一數(shù)。

  五、學會記錄。

  1、讓幼兒把自己所數(shù)的個數(shù)記錄到作業(yè)紙上。

  2、教師點評,共同數(shù)一數(shù)。

  七、活動延伸

  1、讓幼兒找一找活動室哪些事物是正方體,哪些是長方體?

  2、數(shù)一數(shù)活動室里有多少長方體,多少正方體?

科學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利用空氣推動的力量,探索“小火箭”飛起來的方法。

  2.通過操作、記錄、比較,了解“小火箭”發(fā)射的高度與力度的關系。

  3.激發(fā)科學探索的興趣和愿望。

  活動準備:

  1.知識經(jīng)驗準備:了解過有關火箭飛上天的相關知識經(jīng)驗。

  2.物質材料準備:高度參照梯5個;小火箭玩具若干個;大記錄表1份;小記錄表和筆人手1份。

  活動過程:

  一、觀看火箭升天場面,調動知識經(jīng)驗。

  師生一起觀看“神舟九號”升天的動人場面,認真觀察神九的外形特點和發(fā)射方法。

  提問:你們知道“火箭有幾個部分組成嗎? 哪兩個部分?

  二、探索火箭升天原理 ,動手探索操作。

  1.觀賞玩具,了解制作“火箭”的材料。

  師:今天,老師也給你們帶來了玩具火箭。

  提問:它是什么材料做成的?雪碧瓶像火箭的哪個部分?紙帽子又像什么呢?

  小結:原來,玩具火箭是有雪碧瓶和紙帽子做成的,它們分別代表火箭的發(fā)射器和火箭頭。

  2.自主操作,探索“火箭”飛起來的方法。

  師:玩具火箭有個愿望,它也想飛起來,你們愿意幫助它嗎?

  提問 :想一想怎樣才能讓玩具火箭飛起來呢?(幼兒自由猜想)玩一玩,想辦法讓火箭飛起來。

  交流玩法。

  3.交流討論,歸納“火箭”飛起來的原理。

  師:你們認為誰的方法好?為什么用這種方法“小火箭”會飛上天?(引發(fā)討論)通過演示,感知空氣的存在。

  進一步利用空氣推動的力量探索“小火箭”飛起來的方法(自由探索)集中交流(了解方法的.多樣性)

  三、深入思考再次探索,體會科學原理。

  1.提出問題,引發(fā)思考。

  2.邊操作邊記錄,教師巡回指導。

  3.集中討論“小火箭”發(fā)射的高度與力度的關系。

  四、活動小結,情感升華。

  你們真是一群聰明的中國娃,“小火箭”里還藏著很多科學秘密,等我們長大以后也像那些偉大的科學家一樣也去探索火箭的奧秘。

【科學活動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活動教案[經(jīng)典]08-06

[精選]科學活動教案07-22

科學活動教案【經(jīng)典】07-25

(精選)科學活動教案07-20

【精選】科學活動教案08-04

(經(jīng)典)科學活動教案07-31

科學活動教案(精選)08-01

科學活動教案12-16

(熱門)科學活動教案08-07

科學活動教案【精品】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