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大班語言活動教案范文匯總九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jù),有著重要的地位。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大班語言活動教案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理解“舒坦、歡暢”等詞匯,感受散文詩優(yōu)美的詞句
2、嘗試用分角色表演的方式,與同伴合作表現(xiàn)散文詩的意境。
【活動準備】
1、組織幼兒種植植物的嫩芽,并觀察記錄小芽的生長過程。
2、散文詩掛圖 。
3、《春野》背景音樂。
4、陽光、春風、雨露、嫩芽的頭飾。
5、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1、談話:請幼兒回憶自己觀察到的植物發(fā)芽生長情況
。1)從土里鉆出來的`芽像什么?
。2)怎樣才能讓小芽快快長大?
2、教師有感情的朗誦散文一遍,引導幼兒感受散文中的意境
。1)小嫩芽從土地媽媽的懷里探出頭來,誰來迎接她了?他們是怎樣對待小嫩芽的?
(2)小嫩芽慢慢的變的怎樣了?
3、結合掛圖欣賞散文詩,進一步理解其中的內容
。1)小嫩芽像誰?太陽的照耀使他溫暖,春風的撫慰使他親切,雨露的滋潤使他舒坦,可他為什么還害怕?
(2)太陽、春風、雨露分別對他說了什么?(引導幼兒學說對話。)
。3)小嫩芽為什么變的勇敢了?她是怎樣做的?為什么說小嫩芽像一個美麗的小姑娘了?
(4)閱讀幼兒用書,鼓勵幼兒與同伴一起有感情的朗誦散文詩
4、鼓勵幼兒與同伴分角色進行表演
(1)引導幼兒分組進行裝扮,自由表演散文詩的內容
。2)引導幼兒隨背景音樂《春野》相互欣賞各組的表演
【活動延伸】
請幼兒畫出小芽在陽光、雨露、春風下成長的情景。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講述,激發(fā)幼兒愛家鄉(xiāng)、愛南京的情感。
2.豐富詞匯:雄偉、壯觀、古色古香、風景優(yōu)美……
3.嘗試講述:“我愛南京的山和水”,發(fā)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4.鼓勵幼兒敢于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5.發(fā)展幼兒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1.請幼兒在家選出一張自己在南京某風景區(qū)或名勝的相片,并和父母共同講述圖片、照片內容,回憶在什么地方照的。
2.南京幾個公園及名勝圖片若干張。
3.布置好“我愛南京的山和水”的欣賞園地。
活動過程
1.請幼兒看著自己的'照片或圖片,作簡單的敘述并回答教師的提問。
小朋友去過南京的什么公園?
請小朋友拿出在公園拍的照片或圖片,教師問你這張照片是在什么地方照的?為什么在這兒照呢?
請你講一講你照相的地方有何名勝古跡?
2.參觀“我愛南京的山和水”的欣賞園地,園地里有中山陵、莫愁湖、長江大橋、雨花臺等相片、圖片,引導幼兒邊看邊說這是什么地方,你是怎么知道的?(講出特征)你喜歡這地方嗎?為什么?師生共談(不斷豐富詞匯及擴大知識面)。
3.今天老師請小朋友講一講“我愛南京的山和水”,要講出南京有什么、有什么、有什么,所以我愛南京的山和水。講的時候語句要優(yōu)美,看誰講得好,小朋友互相先講一講。
4.請2~3名幼兒到講臺前講。
5.延伸活動:
請小朋友把自己的相片或圖片貼在班內“我愛南京的山和水”園地中,便于幼兒自由講述。
活動反思
1.活動準備第1條和第2條都是嘗試活動準備、活動過程,第3條是幼兒的嘗試活動。
2.幼兒通過實地游玩和觀察,家長的配合教育,幼兒知識鋪墊好,幼兒發(fā)言討論熱烈。
3.擴大了幼兒知識面;ブv互學,真正感到南京美,通過嘗試講述,培養(yǎng)了幼兒口頭作文的能力。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3
活動意圖:
《小熊砍樹》是一首融情境和教育意義于一體的兒歌,它的情節(jié)性較強,能為幼兒提供一個較大的想象空間,同時,它又蘊涵著愛護樹木,保護環(huán)境方面的內容,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多媒體課件和圖譜的運用,使兒歌內容更加形象、生動,能激發(fā)幼兒積極參與活動的興趣。
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大膽想象,用清楚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2、理解兒歌內容,學會有感情地朗誦。
3、初步建立愛護樹木、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
活動準備:
課件、兒歌圖譜、錄音
活動過程:
一、欣賞課件,感知兒歌情境。
1、播放課件,幼兒通過觀看、傾聽、想象,感知兒歌情境并了解角色對話語言。
2、討論 :為什么樹木不能砍?
3、了解砍伐樹木的危害性。
二、借助圖譜,理解兒歌內容。
1、嘗試看圖譜念兒歌。
2、完整欣賞兒歌。
3、分角色朗誦。
4、集體有感情地朗誦兒歌。
三、分組討論,集中交流保護樹木的方法。
四、小結,建立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能通過觀察畫面,理解故事情節(jié),大膽推測、講述母雞和狐貍之間可能發(fā)生的事情。
2、學習故事中的動詞短句:走過……、繞過……、越過……、經(jīng)過……、穿過……、鉆過……。
3、幼兒創(chuàng)設場景,感受和體驗文學作品的詼諧、幽默。
4、引導幼兒在故事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1、課件、背景音樂《稻草里的火雞》、《母雞蘿絲去散步》的視頻、動詞短句卡片等。
2、準備椅子、地墊、一個大袋子(障礙物)、大圓筒、拱門、跨欄、呼啦圈等。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教師:小朋友,今天劉老師要帶你去一個農(nóng)場,請你仔細看看,你認識農(nóng)場里的設施嗎?
2、觀看課件P2。
教師:這個農(nóng)場真大,你看見了什么建筑物?請你大膽的說出來。(鼓勵幼兒說出:院子、池塘、草堆、磨坊、蜜蜂房、籬笆等)
二、幼兒觀看課件(一),并大膽地猜測故事的基本情節(jié)。
1、觀看PPT第2—4頁。教師:在農(nóng)場里,發(fā)生了一些有趣的事情,F(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教師:你看見了什么?這是一只什么雞?雞在干什么?
狐貍的眼睛在看著誰?你猜它在想什么?那母雞到底會不會給狐貍吃掉呢?接下來請看——(讓幼兒猜想)
教師:你看見了什么?狐貍這么樣?(跳起來想吃母雞)
母雞知道嗎?為什么?你猜,母雞會被吃掉嗎?
教師:發(fā)生了什么事情?狐貍吃到母雞了嗎?狐貍的表情是怎樣的?這時,狐貍會想什么?那么母雞知道后面跟著狐貍嗎?那接下來又會發(fā)生什么事呢?母雞又會去到哪里呢?請你們仔細地觀看——
2、請幼兒連續(xù)觀看PPT第5—16頁。(每張課件設置15秒)并回答問題。
教師:看完了課件,請你告訴我們,你看到了什么?故事里面發(fā)生了什么事情?(邀請2~3人講述)
3、請幼兒再觀看課件(二),深入地觀察畫面,并進一步了解故事的情節(jié)。
重點:觀察狐貍和母雞的表情,還有其它動物的表情與動作。
4、教師播放視頻,請幼兒完整地欣賞故事。(視頻4分鐘)
三、引導幼兒回憶故事內容,并認識動詞短句。
1、教師: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母雞蘿絲去散步》)(請個別幼兒出來表演什么叫“散步”。)
教師:母雞去散步,一路上經(jīng)過了哪些地方?(幼兒與教師一起回憶故事情節(jié),教師邊出示動詞短語,并張貼在黑板上。)
。ㄗ哌^院子——繞過池塘——越過干草堆——經(jīng)過磨坊——穿過籬笆——鉆過蜜蜂房)
★重點:邀請幼兒用動作表現(xiàn)出“動詞短句”。
2、教師:你們喜歡這個故事嗎?你最喜歡里面的誰?為什么?喜歡狐貍嗎?為什么?
3、教師小結。
◆狐貍的眼里只有母雞,一心想著吃雞,其它什么都沒看見,所以發(fā)生了那么多滑稽、好笑的'事情。真是一只貪心、倒霉的狐貍。
◆母雞在遇到危險的時候,表現(xiàn)的非常的鎮(zhèn)定和勇敢,而且想出了許多辦法來對付狐貍,這真是一只了不起的母雞呀!
四、幼兒自己商討,創(chuàng)設故事情景并進行游戲。
1、幼兒分成兩組,每組負責擺設3個情景。
2、教師帶領幼兒整理情景。
3、跟著背景音樂,一起述故事和游戲表演。
4、活動結束。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理解詩歌內容,感受夢不可捉摸的特點。
2、學習用恬靜、舒緩的語氣朗誦詩歌。
活動準備:事先與幼兒交談有關夢的話題。
活動過程:
一、說夢。
1、在長長的黑夜里。老師和你們一起也慢慢地睡著啦,有時候還會做各種各樣的夢。你們想知道嗎?
2、教師講述自己作過的'夢。
3、你們做過夢嗎?做的是什么夢?
二、找夢
1、有首詩歌就是講關于夢的事,題目叫《找夢》。
2、教師完整的朗讀詩歌兩遍,幼兒欣賞。
3、夢是什么時候來得?又是什么時候走的?
4、有位小朋友想找夢,他是怎么找的?找到了嗎?
5、到了什么時候夢又來了?
三、想夢
1、我們一邊聽詩歌,一邊假裝做夢,看著夢是不是真得留不住、找不到。
2、教師與幼兒進行模擬游戲活動;互道晚安,教師用恬靜、舒緩的語氣朗誦詩歌,幼兒雙手合掌放到臉頰旁,閉上眼睛,此時可想象某些情景。老師朗誦結束后稍作停頓,再念“我一醒來,夢就去了”,幼兒睜開眼睛。
四、我也來找夢。
1、夢來過了嗎?現(xiàn)在走了嗎?
2、與幼兒邊念兒歌邊找夢。
3、引導幼兒討論:朗誦關于夢的詩歌應該用怎樣的聲音和語氣?
4、幼兒再次完整跟念詩歌。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6
【活動目的】
1.對實物、圖片的觀察比較及嘗試操作,使幼兒初步理解反義詞的含義,豐富幼兒的詞匯。
2.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想像力、口語表達能力、動作表現(xiàn)能力及思維的敏捷性。
3.培養(yǎng)幼兒積極動腦、勇于探索、敢于嘗試的精神。
【活動準備】
1.投影儀、自制投影片。
2.大小皮球各1個。
3.糖、藥、木塊、海綿、沙子、圖片若干份(與幼兒人數(shù)相同)。
【活動過程】
一、引起幼兒嘗試的興趣
師:小朋友,今天,老師準備了很多東西,我要請你們用耳朵聽聽,嘴巴嘗嘗,手捏捏、拎拎,還要仔細觀察觀察,你們就會發(fā)現(xiàn)許多小秘密,看看誰發(fā)現(xiàn)的秘密最多。
二、幼兒第一次嘗試:利用實物。通過各種器官。讓幼兒在嘗試中理解什么是反義詞
1.(出示大、小皮球)問:小朋友,這是什么?它們一樣嗎?(不一樣,一個皮球大,一個皮球。,老師(揭示要學習的內容):對,一個皮球大,一個皮球小,大和小是一對意思相反的詞,我們就叫它反義詞。
2.請幼兒聽教師兩次拍手的速度,嘗糖和苦藥的味道,捏木塊和海綿的硬度,拎棉花和沙子的重量,試著說出快和慢、甜和苦、軟和硬、輕和重四對反義詞。
三、幼兒第二次嘗試:利用投影片,引導幼兒觀察嘗試說出相反的詞
1.圖片上有什么?
2.它們有什么不一樣?
幼兒觀察、嘗試,并說了相應的反義詞(冷――熱,厚――薄,方――圓,粗――細,高――矮,上――下,胖――瘦,黑――白,哭――笑)。
四、游戲,鞏固掌握反義詞,加深嘗試印象
1.介紹游戲玩法:教師說出一個詞,請小朋友說出它的反義詞。如果教師邊說邊做出相應的動作,請小朋友不僅說出正確的反義詞,而且也要配上相應的動作。
2.教師先演示一遍大和小的動作,再引導幼兒通過個別回答和集體回答的方式鞏固掌握所學反義詞。
五、啟發(fā)幼兒嘗試說出新的反義詞
1.教師說一些新的詞語,請幼兒試著說出它們的反義詞。(如:好――壞,前――后,里――外,遠――近,多――少,香――臭)
2.引導幼兒通過平時的觀察,嘗試說出新的反義詞。
師:請小朋友想一想,試一試,說出老師沒有說過的一些反義詞。
六、活動延伸:游戲“找朋友”
1.玩法:全班小朋友手拿圖片圍成圓圈,在音樂聲中邊跳邊唱邊找與自己手拿圖片意思相反的小朋友做好朋友。
2.請一對對好朋友告訴大家自己圖片中的反義詞。
【說課】
語言是幼兒交往、認識事物、保存知識、發(fā)展智力的重要工縣。幼兒正處在語言發(fā)展的敏捷期。同時,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思維力、想像力,也是智力發(fā)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為了使幼兒的智力得到全面發(fā)展,提高素質,我設計了這節(jié)學習“反義詞”的語言活動。
怎樣在這節(jié)活動中激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使幼兒各方面能力都得到和諧發(fā)展呢?我大膽地運用了嘗試教學,把以往教師單純地教換成幼兒在親自感受與操作嘗試中去認識事物,掌握規(guī)律。因為,實踐活動對人的智力發(fā)展有重要意義。人的智力是在和環(huán)境的交互作用中發(fā)展的,實踐活動就是這種交互作用的重要方式。
這節(jié)嘗試教學活動有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1.激發(fā)幼兒嘗試的愿望;2.動手嘗試操作,了解反義詞;3.看投影片,進一步嘗試掌握一些反義詞;4.游戲“和我說的做的不一樣”,通過生動形象的語言動作來鞏固掌握所學反義詞;5.通過形象思維,讓幼兒動腦筋,嘗試發(fā)現(xiàn)一些新的反義詞;6.延伸活動,游戲“找朋友”。這節(jié)課通過幼兒的嘗試操作,教師的指導及引導,音樂游戲的鞏固、深入,使幼兒在輕松愉快中獲得了知識、技能。
具體做法如下:
第一,激發(fā)幼兒主動嘗試的愿望。通過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讓幼兒產(chǎn)生新鮮好奇感。然后,教師通過語言的誘導,特別是用了“發(fā)現(xiàn)秘密”一詞,讓幼兒更加好奇,引發(fā)他們躍躍欲試的嘗試興趣。第二,給幼兒提供各種嘗試材料,豐富的嘗試材料是幼兒進行嘗試的物質基礎。讓幼兒通過聽一聽、看一看、捏一捏、拎一拎、嘗一嘗,來感知、探索、發(fā)現(xiàn)問題,知道教師提供的`嘗試材料中有幾種相反的特征,讓幼兒在感知的基礎上初步了解認識反義詞。如利用味覺嘗出糖和苦藥的味道之后,理解了甜和苦是一對反義詞;利用觸覺用手捏木塊和海綿的硬度,理解了硬和軟是一對反義詞。第三,循序漸進,由易到難。幼兒已在各種感官的感知基礎上對反義詞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認識。為使幼兒有興趣地掌握更多的反義詞,我就設計用看投影片的方法,讓幼兒通過觀察比較后,嘗試著說出一些新的反義詞。如:我畫一胖一瘦兩個小人,讓幼兒試著說出胖和瘦這對反義詞;畫一哭一笑兩個娃娃,讓幼兒試著說出哭和笑這對反義詞等。第四,新奇的游戲活動,讓幼兒鞏固認識反義詞!靶隆、“奇”是為了讓幼兒感到有新鮮感,感到好奇,對游戲產(chǎn)生興趣,吸引幼兒去嘗試、探索。這里我設計了兩個游戲。第一個游戲“和我說的做的不一樣”,不僅培養(yǎng)了幼兒口語表達的能力,還給反義詞配上形象的動作,又是一次動作表現(xiàn)能力的新的嘗試活動。第二個游戲“找朋友”,是活動的延伸。既讓每個幼兒都親自嘗試著找了反義詞,同時教師又了解了每個幼兒掌握反義詞的情況。第五,發(fā)展想像思維,舉一反三。幼兒已經(jīng)利用教師準備的各種材料通過感官活動、實踐活動認識了反義詞,我就讓幼兒通過思維想像說出一些教師活動中沒有認識的反義詞,不僅達到發(fā)現(xiàn)掌握新反義詞的目的,同時又培養(yǎng)了幼兒的勇于探索、敢于嘗試的精神。
通過這節(jié)嘗試活動,幼兒感受到了自己的能力和嘗試成功的喜悅,發(fā)展了幼兒初步嘗試的精神,使幼兒產(chǎn)生了繼續(xù)嘗試的愿望,也培養(yǎng)了幼兒的良好素質。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讀懂畫面,理解故事中小豬通過改變自己形態(tài),尋找快樂幸福的過程,感受有趣的故事情節(jié)。
2、結合白板圖片,分段學習故事情節(jié),大膽講述小豬變形的有趣經(jīng)歷。
3、通過閱讀,初步理解“做自己最幸福的道理”。
4、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領會故事蘊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動準備:
1、繪本課件
2、《小豬變形記》繪本
活動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假如我們能像孫悟空一樣有72變,你最想變成什么?
2、有一只小豬啊,他也想變. 這是一只怎樣的小豬呢?
二、幼兒自主閱讀,初步欣賞故事內容
1、師:請小朋友們輕輕地打開圖書,我們一起在書中認識這只小豬
2、幼兒自主閱讀,師巡視指導
三、結合電子圖片,分段學習故事
第一段:變長頸鹿
1、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小豬,小朋友們覺得這只小豬的心情怎么樣?你是怎么看出來的呢?
2、喲,它在路上碰到誰了?那小朋友們想一想,你有什么辦法能幫助小豬變成高高的長頸鹿呢?
3、小豬踩著高蹺散步去了,走著走著遇到了斑馬,小豬得意的跟斑馬打招呼……他會跟斑馬說些什么呢?(播放聲音后,幼兒集體模仿)斑馬會怎么回答他呢?
第二段:變斑馬
1、看,他找來了什么?這一次小豬想變成誰?
2、小豬給自己穿上了一件奇妙的新外套,出門向大象炫耀去了……你猜他會怎樣向大象炫耀呢?
3、大象聽了哈哈的笑了起來,他為什么要笑小豬呢?
第三段:變大象
1、大象剛說完,用長長的鼻子吸滿了水,對準小豬“嘩啦!”, 你知道發(fā)生什么事了?小豬怎么樣?
2、可是還沒等身上的水全干,小豬又想到了一個絕妙的.好主意?這會是什么好主意呢?
3、他會怎么變大象呢?(想一想大象有什么特別的地方?—鼻子長長的、耳朵大大的)
第四段:變袋鼠
1、失敗的小豬這次會想變成誰呢?我們來看看小豬在干什么呢?
2、小豬最后成功的變成袋鼠了嗎?
第五段:變鸚鵡
1、小豬又失敗了,這次他還會有什么好主意嗎?
2、裝好了翅膀的小豬得意的向猴子炫耀,猴子會相信小豬的話嗎?你猜猴子會怎么回答小豬?可是小豬不聽小猴子的勸告,結果怎么樣?
四、回憶小豬變形的過程,結合繪本,師幼共同完整閱讀。
1、無聊的小豬見到誰就想變成誰,結果都失敗了,我們一起來看看小豬都變成了哪幾種動物?結果怎么樣?小豬開心嗎?
2、小豬最后和同伴在泥潭里打滾開心嗎?為什么呢?
3、結合圖書,師幼再次閱讀
4、是呀,小豬終于找到自己真正的快樂了,原來只有做自己才是最快樂、最幸福的。小朋友,如果你是這只小豬你還會想變嗎?因為我們都知道:做自己,最快樂!
活動反思:
在開始部分,我沒有直接切入故事,而是讓幼兒觀察圖片后猜測小豬索要變形的動物,運用"小豬為什么要模仿他"啟發(fā)幼兒認識到每一種動物都有自身的特點,為故事設置懸念,激發(fā)幼兒的好奇心,產(chǎn)生聽故事的欲望;又羞請幼兒學一學做一做,使氣氛輕松活躍。
緊接著跳進故事中,體會人物心理變化。在有趣的圖畫和優(yōu)美的音樂中,教師開始講述故事,此部分側重于語言,讓幼兒能運用故事中的語言表演模仿,體會小豬的心理起伏變化,為后面的分析討論做好鋪墊。同時讓幼兒從視聽感等方面感受繪本故事的優(yōu)美,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在沉思曲中我們開始了回味和思考,"做自己最快樂"其實是一個富有哲理同時又難于言喻的道理。孩子們跟隨主人公一次次的經(jīng)歷失敗,他們的心中會有很多的想法需要表達出來。這時,教師拋出"你想對小豬說什么?""你喜歡小豬嗎?為什么?"引發(fā)孩子們的思考回味,讓幼兒置身事外去理性的分析小豬失敗的原因。教師不對幼兒的看法作出對錯的評判,充分讓幼兒展示自己的見解。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感受學習知識的重要性。
2.能認真傾聽他人的講述、并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與想法,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
3.能積極思考,大膽想象,發(fā)展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事先讓幼兒了解一些造成環(huán)境污染的行為等。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ǔ鍪拘⊥卯嬅妫┬∨笥,你們知道它是誰嗎?(小兔子)它的名字叫小小。它呀有一個很大的本領,是什么呢?讓我們一起來仔細地聽一聽。
二、欣賞故事開始部分。
1.幼兒觀看多媒體。
2.提問:它有什么本領?
3.理解預知未來:現(xiàn)在就知道以后要發(fā)生什么事情。
4.教師小節(jié):你想想看,小兔會預知到未來什么事情呢?
5.幼兒想象并講述。
6.教師小結:你們想的都很好,故事里是不是這樣的'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聽一聽。
二、欣賞多媒體(小兔掘井)。
1.幼兒欣賞故事。
2.提問:小小預知了什么事情呢?(河水發(fā)黑發(fā)臭)它預知小河水要發(fā)黑發(fā)臭,它做了什么呢?
。1) 小貓看見小兔在挖井它是怎么說的?(奇怪的聲音)
(2) 小豬呢?
。3) 小兔怎么說的?
3.小動物都不相信小小,過了一個月河水果然發(fā)黑發(fā)臭了。
。1) 河水怎么會變黑變臭的呢?
。2) 怎樣使河水不變臟呢?
4.你們的辦法真多,小小能預知到河水發(fā)黑發(fā)臭,還預知到什么事情呢?我們接著仔細聽。
三、幼兒欣賞多媒體(小兔搬家)
1.欣賞多媒體。
2.提問:
。1)小小還預知了什么事情呢?
。2)小小是怎么做的呢?
。3)小貓看見小兔在搬家它是怎么說的?小豬呢?小兔怎么說的?
。4)小小是怎么知道洪水會爆發(fā)的?
。5)那么樹木被砍伐還會對我們的環(huán)境造成什么影響?(氣候變熱、土地沙漠化)7 你們真聰明,能知道那么多的事情。小小知識學的多,能夠預知未來,小動物們都愿意和小小在一起了,我們一起來聽聽故事。
三 、賞故事結尾。
1.幼兒欣賞第三段故事的前半段。
2.提問:
(1)大家都叫小小什么?虎大王它怎么了?
。2)小小有沒有被虎大王殺掉呢?它想了什么辦法呢?幼兒互相討論。(有或沒有,幼兒講述自己的理由。如果你是小小,你有沒有辦法不讓虎大王殺掉呢?)
3.幼兒大膽想象并講述。
4.幼兒欣賞故事后半段,學習虎大王與小小的對話。
小小到底有沒有被虎大王殺掉呢?我們再來聽聽故事。
5.提問:
。1)小小有沒有被虎大王殺掉?
(2) 虎大王是怎樣問小小的?
。3) 小小是怎樣回答的?
。4) 當虎大王知道自己的死期,這時候虎大王是怎么做的怎么說的?
。5) 開始虎大王很生氣,他說話的聲音是怎樣的?(生氣、很響)后來虎大王知道自己的死期了心里怎樣?(害怕)說話的聲音又變成什么樣了呢?誰來學學虎大王生氣時說的話?誰來學學虎大王害怕時說的話?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9
活動設計背景
幼兒都愛聽故事,好奇心強、喜歡討論新問題的年齡特點。我根據(jù)這個時期兒童特有的特質,利用多媒體等手段而設計的。
活動目標
。薄 通過故事和小實驗,讓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2、 培養(yǎng)幼兒勇于嘗試的精神,教育幼兒遇事要多動腦筋。
3、 學習詞組:又圓又亮、蹦蹦跳跳、東瞧瞧、西看看。豐富詞匯:倒掛、倒影、撈。
。础 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 引導幼兒在故事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理解故事內容,會根據(jù)故事的情節(jié)講述故事內容。
難點: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講述故事中角色的對話。
活動準備
1、多媒體電化教學課件
2、投影機及投影片
3、拼圖及底板1套(9張)
4、手電筒四個、4盆清水
5、錄音機及磁帶
活動過程
1、用“找猴子”的情節(jié),引起幼兒聽故事的興趣。
師說:“小朋友,你們聽聽今天誰來到我們的電教室了”?“咦,只聽到猴子的叫聲,那猴子哪里去了?我們一起去找一找吧!薄霸瓉,猴子就在電視機里面。猴子說,今天要講一個故事給小朋友聽,這個故事叫《猴子撈月亮》!弊層變鹤x兩次故事名稱。
。、 操作電腦講故事
(1)教師講故事,講到“小猴子把手伸到水里撈月亮”時讓幼兒學習“撈”的動作。提問:可以用什么來撈?月亮有沒有撈上來呢?(讓幼兒自由議論,嘗試回答)。
。ǎ玻┳層變悍稚L試做小實驗——撈月亮。(手電筒的倒影當月亮倒影,小勺做打撈工具。)
提問:月亮可以撈上來嗎?為什么?學習詞:倒影
。ǎ常┙處熃又压适轮v完。
提問:故事的名稱叫什么?
故事里有誰?
故事講了什么?
它們有沒有撈到月亮,為什么撈不到?
3、看動畫片,理解故事內容,并豐富詞匯、詞組。重點理解猴子是怎樣撈月亮的,撈不到月亮的原因。
4、教育幼兒遇到事情要動腦筋想辦法。
提問:你們覺得這是一群怎么樣的猴子?為什么?
5、 幼兒嘗試操作學具,講故事。(為小朋友準備電腦、投影片和故事拼圖)
低水平:操作電腦,學講角色的對話。
中高水平:(1)按順序排放投影片、講故事。(2)拼圖后,按順序排放圖片、講故事。
6、小結幼兒的活動情況。
7、通過“猴子學樣”的游戲,表演故事內容。師說:“猴子很喜歡模仿別人,我們也來學猴子,看哪個小朋友學最像猴子!庇變郝犚魳罚逗镒訐圃铝痢返奈璧赋鰣。
教學反思
對于教學活動《猴子撈月亮》,我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活動,為調動幼兒活動的興趣,很好地完成語言活動的目標,我合理運用了多媒體手段,精心設計猴子撈月亮的動畫片,讓幼兒通過觀察,感受理解故事內容及重點、難點。通過小實驗,讓幼兒在看一看、玩一玩中學習,探討,理解倒影的特點;顒雍蠖螘r間,我根據(jù)幼兒語言及思維發(fā)展的不同水平,設計不同的活動,以鞏固對故事內容的理解,使每個幼兒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發(fā)展。
本次教學活動目標的完成不是很全面,大部分的幼兒都理解到了猴子們撈不到月亮的原因,但是在感受故事寓意時完成的不是很好。所以今后還需要幼兒對日常生活進行細致的觀察與發(fā)現(xiàn),我們教師還要及時的給予正確的引導和幫助,為孩子們以后的活動提供大量的操作素材與資源。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06-20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最新10-21
有關大班語言活動教案10-09
大班語言活動兒歌教案08-01
大班語言活動《梅花》教案09-12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方案09-02
大班語言活動《點》教案08-22
落葉大班語言活動教案11-19
【集合】大班語言活動教案10-30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禮物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