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司馬光》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借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么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司馬光》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司馬光》教學反思1
教是為學服務的,如何能讓學生學有所獲,并且學得輕松愉快呢?在第一課時的教學過程中,我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引導他們觀察、想象、說話,通過各種方式練讀課文中的生字詞、句子、課文,使課堂靈動高效。第一課時教學是讓孩子體會到司馬光的機智、冷靜,為了達成這一個目標,我從三個方面入手。第一,通過回顧“這是一口怎樣的水缸”,讓學生意識到情況緊急,掉進這口裝滿水的大水缸里會有生命危險,以此體現(xiàn)司馬光的多謀善斷。第二,讓學生勾畫別的小朋友的反應,抓住“為什么哭”“喊什么”“為什么跑去找大人”讓學生充分感受他們的驚慌失措,以此反襯出司馬光的鎮(zhèn)定、從容。第三,通過句子比較,讓學生明白司馬光用“大石頭”“使勁砸”的原因,從而體會他的機智、果斷。在拓展訓練中,我只讓孩子說了說想到的其他救人的辦法,其實在訓練發(fā)散思維的'同時,可以把這些方法和司馬光砸缸救人的辦法相比較,更能突出他的多謀善斷、從容不迫。。第二課時我主要是教學生字,具體做法為:
課上,始終以學生為中心,敏感地抓住學生學習中的閃光點進行巧妙的點撥、指導,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老師結合生字和學生的識字經驗,讓學生自學互動的基礎上,加上老師指導時的示范作用,使學生學有所獲。。
一、自主合作學習,培養(yǎng)創(chuàng)造能力。
自主、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標準提出的要求,是提高課堂主體參與,拓寬學生情感交流的一種渠道。在教學中,我更多地采用了讓學生自主、合作的方式去學習、交流、檢查讀課文情況,引導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自讀、自悟、自主探究,在交流中提出不同的創(chuàng)新見解,有效地鍛煉了學生的各種能力,促進了創(chuàng)造精神和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使得雙向互動的交流得以實現(xiàn)。
二、點面結合,創(chuàng)設扎實有效的課堂。
識字寫字教學是低年級教學中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課堂上應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學習生字,練寫生字,培養(yǎng)學生認真書寫的習慣,讓學生明白要想把字寫好,就得全神貫注,凝神靜氣,仔細觀察字的結構,揣摩筆畫的呼應、避讓、穿插,并要腦眼手互應,準確控制運筆的輕重疾徐。這樣久而久之,就能潛移默化地改變一個人的心理素質,養(yǎng)成沉著、鎮(zhèn)靜的習慣。這一篇課文中要求會寫的生字是有六個,高效課堂提倡學生自主互動。因此,課堂教學中,我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觀察、分析、交流、練寫,使學生這部分的學習非常扎實,有實效。
上完一節(jié)課下來,我也感覺自己在教學中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時間上安排不到位,上課時沒有顧及到全班學生等,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結合其他老師的建議不斷的改進我的教學,以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司馬光》教學反思2
文本分析: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誦讀優(yōu)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展開想象,領悟內容!北疚氖切W階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講述了一個廣為流傳的小故事:有一次,司馬光和一群孩子在庭院嬉戲。一個小孩爬上甕,失足落入水中。大家都嚇跑了,只有司馬光拿石頭砸甕。甕破了,水一下子噴涌出來,落水的小孩得救了。故事表現(xiàn)了司馬光的聰明機智與沉著冷靜。本文非常簡短,雖然是文言文,但很多詞語的意思與現(xiàn)代文基本一致,再加上故事本身流傳甚廣,學生學習起來并不會感到困難,反而比較容易找到文言文與現(xiàn)代文的共通之處,初步體會文言文言簡義豐的文體特點,激發(fā)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教學時,教師要著重引導學生通過誦讀感受文言文的語言表達特色,通過注釋、查閱工具書及以往的閱讀經驗了解文言文的大意,在此基礎上展開想象,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講故事,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目標:
1.認識“司、跌”等5個生字,會寫“司、庭”等7個生字。
2.正確跟讀課文,背誦課文。
3.能借助注釋了解課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話講故事。
4.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點,簡單說出文言文與現(xiàn)代文的區(qū)別。
教學重點:1.能按照文言文的節(jié)奏朗讀課文,注意詞句間的停頓,背誦課文。
2.結合注釋,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課文內容,初步感受文言文簡約的特點。
教學難點:
抓住文中的動詞,了解事情的經過,體會司馬光聰穎機智、遇事沉著冷靜、愛護同伴的美好品質。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出示資料,初識古文
導語:同學們,上新課之前,老師想請同學們先看這樣一組句子。
1.出示組句,引導學生初步感受文言文與現(xiàn)代文的區(qū)別。
(1)學而不思則罔(wǎnɡ),思而不學則殆(dài)。
。2)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ǎ瞑溃┮病
2.學生試讀句子,相互交流說說以上句子和現(xiàn)代漢語有什么不同。
預設:不太好讀;分開每個字都認識,組成句子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跟我們平時說話的方式不太一樣……
3.教師范讀,學生跟讀。
4.教師簡要說說句子的含義,歸納小結。
。1)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這句話的意思是一味讀書而不思考,就會因為不能深刻理解書本的意思而不能合理、有效地利用書本的知識,甚至會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進行實實在在的學習和鉆研,則終究是沙上建塔,一無所得。
(2)“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出自《論語·里仁》。意思是幾個人在一起,其中必有一人是可以學習的能者,選擇他的長處學習;看見沒有德行的人,自己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樣的錯誤。
小結:像這樣的語言就叫“文言”。用文言寫成的文章就叫“文言文”。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書面語言,是現(xiàn)代漢語的源頭,是我們祖國語言文字寶庫中一筆巨大的財富。
5.出示課題,引導學生回顧知道的傳說故事。
過渡: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文言文《司馬光》。你們誰聽過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學生舉手發(fā)言)宋朝時,一個小孩與小朋友一起玩耍時,其中一個小朋友不小心掉進了水缸里。這個小孩急中生智,搬起石頭砸破了水缸,救下了落水的小朋友。這個小孩就是司馬光。這個故事就是《司馬光砸缸》。這是一則歷史故事,記錄在古代史書中。由于古代書面語與我們現(xiàn)代的語言有一些不同,所以,大家可能看過的故事都是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出來的。而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這篇課文,就是用古代的書面語講述的司馬光砸缸的故事。那么,古代的書面語與我們現(xiàn)代漢語有什么不同呢?讓我們一起去課文學習中體會一下吧。
二、初讀課文,檢測預習
1.學生齊讀課題,認識復姓“司馬”。
思考:你還知道哪些復姓呢?(相機出示課件,介紹古代名人)
預設:東方朔、歐陽修、司馬遷、司馬相如、諸葛亮、納蘭性德、尉遲恭、皇甫嵩、上官婉兒……
2.出示課件,簡介司馬光。
司馬光(1019—1086) 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sù)水鄉(xiāng)人,世稱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在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都擔任過高官,死后獲贈太師、溫國公封號,謚號為文正。司馬光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奮,以“日力不足,繼之以夜”自詡,其人格堪稱踐行儒學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
宋神宗時,司馬光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就離開了朝廷。花十五年時間,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
3.學生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過渡:偉大的人物總是在童年時就顯現(xiàn)出他的與眾不同來。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走進課文,看看小時候的司馬光是一個怎樣的小孩。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試著把句子讀通順。
4.教師檢查自讀效果,引導學生識記生字,朗讀課文。
(1)出示帶拼音的生字生詞,教師指導正音辨形。
馬 院 落 人 丟 有 裂
。2)指導歸類識字。
◆部首歸類:
廣:庭(家庭)——應(應該)——座(座位)——床(床單)
足:跌(跌倒)——跑(跑步)——跳(跳高)——路(小路)
。3)詞語去拼音,自由讀,指名讀,開火車讀,齊讀。
(4)指名學生試讀課文,挑戰(zhàn)一字不差讀課文,指導多音字認讀。
◆多音字:
沒 mò淹沒 沉沒 沒收 méi沒有 沒人 沒空
得 dé得到 得知 得意 děi得虧 就得你去
de要得 了不得
。5)教師范讀,學生跟讀,讀準節(jié)奏。
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
。6)聽音頻朗讀,齊讀。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出示學習要求,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1)參考注釋,自讀自悟。借助工具書和書上的注釋,把關鍵字的意思放到句子里,揣摩句子的意思。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待下一步與同學一起研討。
。2)小組合作,互助學習。一句一句研討,各自說一說對每句話的理解,有疑惑或分歧的地方,留待集體探討。
2.匯報展示,全班交流。
。1)各小組推選代表匯報課文的意思。全班同學邊聽邊思考,看哪個小組理解得更好。
。2)指名學生說說自己喜歡哪個小組的說法,教師相機點撥,明確:每句的意思說法不求完全一致,只要主要意思不變,能說出重要詞語的意思即可。
3.引導學生按照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劃分層次。
起因: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
經過: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
結果:水迸,兒得活。
4.全班齊讀,注意節(jié)奏、停頓。
小結:這短短的兩句話卻寫了一個精彩的故事,你讀懂了嗎?結合注釋再來讀一讀。
四、研讀課文,重點探究
過渡:文言文中的用詞寫句,跟我們現(xiàn)在的說話習慣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除了注釋中的字詞,還有一些字詞,我們應該怎么理解呢?下面我們就來一句一句地讀一讀、說一說。
1.課件出示:群兒戲于庭。
。1)指名讀。思考:這句話中你有不理解的詞語嗎?
。2)引導理解字詞。(“于”就是在的意思!皯颉本褪亲鲇螒、玩耍的意思。“庭”指庭院。“群兒戲于庭”就是一群小孩在庭院玩耍、嬉戲。)
方法拓展:文言文中的一些單音節(jié)詞語,如“戲”“庭”等,可以用現(xiàn)代漢語中的雙音節(jié)詞語“游戲”“庭院”來代替。運用這一方法,可以把下文的“沒”“眾”“石”等字組成“淹沒”“眾人”“石頭”等詞語來理解。
小結:結合注釋,再朗讀句子,融入我們的生活經驗,就能很容易地弄懂古文的意思了。古文的語序跟我們的說話習慣(課件出示:什么人+在哪兒+干什么)有一點不太一樣,你們發(fā)現(xiàn)了嗎?
。3)想象說話:古人的庭院里有花有草,最適合孩子們玩兒了,想想看他們在玩什么呢?
。4)指導朗讀,讀出高興、喜悅之情。
2.課件出示: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
過渡:孩子們玩玩這個,玩玩那個,多開心!突然,意外發(fā)生了。怎么回事呢?我們趕緊去看看。
。1)出示“甕”的圖片,引導學生理解。
預設:“甕”指口小肚大的陶器,用來儲水或是儲藏別的東西的,類似于現(xiàn)在的大缸。只不過甕是收口的,缸是敞口的。
。2)出示小孩兒和甕的對比圖,做動作理解“登”。
預設:“登”是爬的意思,登山、登梯子,也是這個“登”。水缸這么大,孩子這么小,難怪要用“登”。
。3)理解“足跌沒水中”。
預設:小孩兒爬上了水甕,就在這時,意外發(fā)生了——“足跌沒水中”。撲通一聲,有人落水了!白恪蓖ǔN覀冋f的是“腳”,腳跌落了,也就是“失足跌落”的意思!皼]”是淹沒、沉下去的意思。小孩兒失足掉進了甕里,甕里盛滿了水,他一掉進去就沉沒了。
(4)指導朗讀,讀出焦急、緊迫的感覺。
。5)指名說說整句話的意思。(一個孩子爬到甕上去玩,一不小心失足掉進甕中被水淹沒了。)
3.課件出示: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
過渡:意外發(fā)生以后,別人是怎么做的呢,司馬光又是怎么做的呢?
。1)指名回答,朗讀句子。
。2)理解“眾皆棄去”。
預設:“眾”指的`是誰?除司馬光以外的其他孩子!敖浴笔侨、都的意思。在我們現(xiàn)代漢語中,“皆”也是這個意思,如“比比皆是”等!皸墶笔菕仐墶⒎艞墶G下的意思。“去”是逃開、離開的意思。
。3)想象一下這群孩子們當時的表情、心理、動作,描述一下當時的場面。
預設:一看到有人落水了,孩子們臉都嚇白了,不知道該怎么辦才好,有人哇哇大哭,有人慌慌張張地跑去找大人。
(4)理解“光持石擊甕破之”。
預設:所有的孩子都驚慌失措,只有一個人不這么慌亂。是誰呢?(司馬光。)他是怎么做的?(持石擊甕破之。)誰來表演一下?(學生表演,教師相機點撥指導,要雙手用力,狠狠地砸)“持”,用手拿;“擊”,敲擊,擊打;“之”指代甕;“破之”,使甕破碎。
方法拓展:“破”在句中是“使……破碎”的意思,這是文言文中的使動用法,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文言詞語用法!爸痹谖难晕闹械囊馑加泻芏喾N,如“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中的“之”是“到”的意思。對這種詞,我們可以有意識地進行摘抄、積累,有時間多讀讀,培養(yǎng)語感。
。5)想象一下,司馬光持石擊甕時,他心里會怎么想?(我不能慌,我要趕緊想辦法,快點把他救出來。否則,他會有生命危險的。)
。6)教師引讀。
引讀:撲通一聲,一個小孩掉進了甕里,眾皆棄去,光——(學生接讀)持石擊甕破之。
引讀:小孩在甕里浮浮沉沉,伸出小手求救,眾皆棄去,光——(學生接讀)持石擊甕破之。
引讀:情況越來越危急,小孩的動作越來越弱,眾皆棄去,光——(學生接讀)持石擊甕破之。
4.課件出示:水迸,兒得活。
過渡:幸虧司馬光急中生智,持石擊甕破之,結果怎么樣?
。1)指名朗讀并說說句意。
。2)理解“迸”“得活”。(“迸”是涌出的意思。甕被砸破了,水一下子涌出來了,甕里的孩子得救了。)
。3)危機解除了,此時你的心情怎樣?(慶幸,如釋重負……)
(4)帶著這樣的心情讀這句話。
5.連起來說說全文的意思。
五、感悟形象,復述故事
1.引導學生感悟人物形象。
過渡:在同伴命懸一線而其他孩子驚慌失措、四散逃離的時候,司馬光選擇留下來,并想到用石塊砸破甕的辦法,救出了同伴。你覺得司馬光是一個怎樣的孩子?(沉著冷靜、機智勇敢、善良友愛。)
2.想象說話:如果這個時候大人們來了,會對司馬光說些什么?同伴們又會對他說些什么?
3.指導感情朗讀,讀出對司馬光的贊賞。
4.出示故事圖片,引導學生看圖講故事。
過渡:《司馬光》這篇古文我們學完了,下面我們要用自己的話來講一講這個故事。講故事不是翻譯課文,如果只說意思,那故事就太枯燥無趣了。想一想,我們該怎樣把故事講得更具體、更生動呢?
(1)學生自由交流后,教師歸納小結。
要用比較通俗的語言,代替古時候的書面語言。
要按照一定的順序講,說清楚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要有場面,把人物的神態(tài)、動作、心理等描述出來。有細節(jié),故事才更生動。
還可以補充想象的內容。
在講述故事的時候,要通過語調的變化和一定的肢體語言,把故事講得有聲有色。
。2)同桌互助學習,互相練習講述故事,互相補充完善講述的內容,教師巡回指導。
。3)指名或是自由上臺講述故事,評選“故事大王”。
5.播放司馬光砸缸的動畫故事,引導學生欣賞總結,進一步完善自己的故事內容。
6.拓展閱讀,了解更多與故事相關的內容,受到情感熏陶。
司馬光砸缸的故事流傳后世千年,為人們所稱贊,那么當年被他救下的小孩子又是誰呢?其實,這個孩子名叫上官尚光,也有人說這個人的名字是因為司馬光救過他的命而改的。上官尚光得救后,他的家人感謝司馬光的救子之恩,送了許多禮,逢人就夸司馬光聰明機智。上官尚光也不尋常,他從小喜歡讀書,參加科舉當上了官,但由于政績不突出,沒有受到重用,心灰意冷的他回老家當了一名教書先生。上官尚光十分感激司馬光當年的救命之恩,特意在老家建了一座感恩亭,并將此事記載在家譜中,讓世世代代永遠不忘司馬光的恩情。為了紀念這件事情,后人將感恩亭的所在地改名為“上官崗”。這份感恩之心,也應該被人們銘記。
六、比較差異,熟讀成誦
1.出示課后題第3題,引導學生結合之前朗讀、理解詞句的體會,討論交流。
思考:這篇課文和其他課文在語言上有什么不同?和同學交流。
明確:(1)課文里許多詞語是由單個字構成的。(2)課文用“光”來稱呼“司馬光”,這在其他課文中比較少見。(3)課文中的句子都很短。(4)本課中三個“兒”字,第1、第2個泛指兒童,第3個特指落水的兒童,前后意思不一樣,類似于現(xiàn)代漢語中的代詞“它”。(5)語序不太一樣!叭簝簯蛴谕ァ,按照現(xiàn)代漢語的語法規(guī)則,順序應該是“群兒于庭戲”。(6)這篇課文是文言文,需要借助文言文知識理解文意,其他課文是白話文,容易理解。
2.引導學生結合本課學習經驗,交流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要認真跟著老師多讀幾遍,培養(yǎng)語感。
看課文的注釋,理解詞語的意思。
給一些字組詞,也是理解詞義的好辦法。
還有聯(lián)系上下文、查找資料書、遇到難句反復多讀幾遍、讀不懂的做批注等方法。
3.學到這里,你能試著把這個故事背誦下來嗎?一起背一背,不能背誦的看著書朗讀。
七、指導書寫,作業(yè)設計
1.出示本課要求會寫的字,引導學生觀察結構、字形等特點。
明確:“司”“庭”等右上包圍和左上包圍的字,注意筆順規(guī)則為先外后內!暗恰墶笔巧舷陆Y構,“登”字上邊部分撇、捺要舒展!俺帧弊⒁鈳讉橫畫之間距離要相等!氨姟笔瞧纷中谓Y構,注意第二個“人”捺變點,整個字呈三角形。
2.師范寫生字,學生注意書寫要求,練寫生字。
3.布置課后作業(yè)。
(1)將《司馬光》的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要講得生動有趣。
。2)再去找一找司馬光的其他故事讀一讀,對這個人物做進一步的了解。
(3)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教學重點片段實錄
◆探究人物活動場景,解詞悟文。
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
師:甕里盛滿了水,小孩子很快沉了下去?吹交锇榈胨校渌⒆邮窃趺醋龅?
生:其他小孩子都離開了。
師:注釋里“皆”是“全,都”的意思。這個詞說明孩子們全都離開了,是這樣嗎?
生:不是的,司馬光沒有走。
師:那這里的“眾”指誰?是所有的小孩子嗎?
生:不是,是除了司馬光外的其他孩子。
師:你真是個聰明的孩子。“眾皆棄去”中的“棄”,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我覺得“棄”在這里是丟棄的意思。意思是說除了司馬光外的其他孩子把這個落水的小孩子丟棄在這里,自己離開了。
師:如果大家都離開,棄這個落水的小孩子于不顧,這個小孩子會怎么樣?
生:會淹死的。
師:一定會這樣嗎?有沒有其他可能?
生:別的小孩可能會喊大人來救他了。
師:不管有沒有人來,這時候時間就是生命,救援不及時,落水的孩子就真的沒希望了。在這萬分危急的情況下,司馬光留了下來,他是怎么做的?
生:他拿著石頭把甕砸破了,掉在甕里的小孩子得救了。
師:你能來演示一下司馬光砸甕救人時的動作嗎?
。ㄒ簧菔荆渌瑢W仔細看)
師:同學們,請將石頭拿在手中,文言文中用了一個字來表示,那就是——(持。)拿著石頭把水甕砸破的動作就叫——(擊。)
師:“破之”就是使甕破裂。我們一邊讀句子一邊做做司馬光砸甕的動作。(全班一邊讀句一邊做動作)
師:水甕里的水迸涌而出,掉在水甕里的那個小孩子得救了。當其他小孩都離去時,只有司馬光留了下來,把這個落水的小孩子救了出來,你們覺得司馬光是個怎樣的孩子?
生1:他是個遇事沉著冷靜的孩子。
生2:他是個聰明而勇敢的孩子。
生3:他是個善良的孩子。他沒有像其他孩子一樣離開。
師:是呀,他的確是個善良的孩子,沒有棄落水的小孩子于不顧,而是果斷做出判斷,想出辦法,救出了落水的孩子。
賞析:本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重在探究“群兒”“一兒”“眾”“光”這些人物活動的場景,解詞悟文,體會人物的品質。具體教學實施中應注重學生課前的預習,讓他們借助文中注釋、工具書等途徑初識字詞。授課時教師進行適時點撥,引導學生反復誦讀感悟,展開合理的想象,感受文言文的語言表達特色,了解文言文大意,理清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從而領悟司馬光的善良和熱心助人的高尚品質。
教學反思
司馬光砸甕救人的故事耳熟能詳,故事的情節(jié)對學生來說并不陌生。此文以文言文的形式出現(xiàn)在三年級的課文中,首要任務便是在誦讀感悟中感受文言文的語言表達特色。其次,要幫助學生學會借助注釋和工具書了解文言文大意,繼而在故事情境中感受司馬光的善良和熱心助人的品質。因此,教學時,教師應善于化難為易,幫助學生克服畏難情緒,從而完成教學任務。
一、示范朗讀,識文斷句。
學生初識文言文,對自主朗讀的要求不能過高,能疏通生字即可,朗讀時的斷句、節(jié)奏等,仍需要教師“牽手引領”。范讀之后,學生通過反復誦讀也能感受到文言文語言的精練和韻味,結合對故事的理解,也能初步猜測到詞句大意。
二、創(chuàng)設情境,識詞識人。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指導學生走進文本,體會情境,感受人物的情感、品質。因此,我不單要求學生利用注釋識詞,也結合了圖片、動作演示、生活體驗等,深入淺出,幫助他們打通文言文與現(xiàn)代漢語的界限;利用引讀、想象讀、講故事等形式,體悟故事情境和人物品質,最后熟讀成誦。
三、比較感知,了解古文。學習需要及時反饋,學完課文之后再回頭引導學生比較文言文與現(xiàn)代文的差異,能使學生對知識和學習方法的掌握更加牢靠。
《司馬光》教學反思3
《司馬光》教學反思水云軒小學——郭亞玲《司馬光》是一篇看圖學文的課文,寫的是司馬光和幾位小朋友在花園里玩,一個小朋友不小心掉進盛滿水的缸里,別的小朋友都慌了,而司馬光卻沒有慌,他急中生智,舉起石頭砸破水缸救出小朋友。通過對這個故事的學習,啟發(fā)學生遇事不慌,沉著勇敢,并學習司馬光這種逆向思維的方法——別人想的是人趕緊離開缸,而司馬光光想到的是缸里的水離開人。是一篇比較好的開拓學生思維的文章,目的在于教育孩子們遇到困難時切忌慌張,沉著機智才能想出好辦法。這篇課文對于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說,課文內容相對熟悉,在教學中我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抓住課文故事性強的特點,突出以讀為主的線索,促使學生在讀中熟悉,讀中感悟,讀中思考。我在教學這篇課文時,先讓小朋友們自己讀課文,遇到生字新詞多讀幾遍,然后想想課文講了誰,他做了一件什么事情。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先請幾位小朋友來說說課文主要講了誰(司馬光),做了一件什么事(砸缸救人),部分小朋友在初讀課文時就可以把課文的大致內容用自己的話說出來。借用藍貓的時光穿梭機激發(fā)孩子的興趣,孩子們被充分調動,很快走進了文本。
二、識字教學生字教學這一部分,我都放手讓孩子們自主學習。首先是小組合作學習生字詞,出示合作要求:
、傩〗M長組織好你的組員讀好生字詞,提示要注意點讀音。
②用每一排的詞語串起來說一句話。(目的是檢查預習情況)。然后再指名個別讀,及時糾正錯誤的音,其次是請小組匯報說話情況。最后是檢查學習的情況,以開小火車的方式檢查學生們學習的效率,開起了三列小火車,都很順利。教學生字上我為了突破傳統(tǒng)的枯燥學習方法,花了一點心思。采用多種形式記憶生字。比如說“流”,我采用流水圖,古文字,今文字,形象對比記憶;“哭”用形象的圖片加上自己的肢體語言直觀記憶;“司”則是通過熟字增減不減來記憶生字;“園”兒歌記憶:一元錢真珍貴,一個方框四面圍。
三、閱讀教學我在教學中根據(jù)一年級學生的特點,圍繞課文創(chuàng)設了多個問題,使學生能輕松地理解課文并掌握課文內容,突破了教學重難點,完成了教學任務,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緊扣“險”展開教學,遇險是因為暗藏危險最終脫離危險。
1、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課文內容。教學第二自然段時,我設計問題:“有一個小朋友爬到假山上玩,怎么會掉進大水缸里呢?請你聯(lián)系這一段的內容說一說。”先讓學生初步感知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課文內容的方法。接著學生就能說出他是因為玩時不小心才會掉進大水缸里的,有的同學更能據(jù)此提醒大家平時玩耍時要小心,才不會掉進水缸里,學生的智慧真是可愛至極。
2、在“表演”中理解課文內容。教學第三自然段時,我做了這樣的設計:“同學們看看插圖,司馬光在干什么?你能模仿一下他的動作嗎?”話音剛落,可愛的曹俊同學立刻站起來,做了“高舉雙手使勁往往下砸”的動作,還“哎!”了一聲,真是把司馬光“表演”得活靈活現(xiàn)。其他同學也不約而同地模仿,在表演中理解了詞語和句子。
3、通過比較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司馬光遇事沉著、不慌張是本課的教學目標。理解司馬光愛動腦筋,機智,方法巧妙而是本課的重難點。我是這樣設計的:
。1)突出水缸藏著危險時,我采用句子對比方法,“假山下面有一口水缸,缸里裝了水!焙汀凹偕较旅嬗幸豢诖笏祝桌镅b滿了水!北容^突出水缸暗藏危險。
(2)課文中人物的比較。我問學生:當一個小朋友一不小心掉進地口大水缸里時,司馬光的表現(xiàn)與別的小朋友的表現(xiàn)有什么不同?
可以看出司馬光是個怎樣的孩子?自己與司馬光的比較。我提出問題:“同學們也動動腦筋,你還有什么辦法能救出掉進大水缸里的小朋友呢?”學生想出了很多辦法,有的說可以用抽水把水抽出來;有的說可以拿個繩子把小朋友拉上來;有的說可以拿個大木棍讓小朋友爬上來;有的說他們可以一起把水缸推倒……聽完學生們天真的想法,雖然有些辦法行不通,但是我仍微笑著點頭鼓勵他們,使他們感受到回答的快樂。最后我又問:你們的方法與司馬光的方法比較,哪種方法好呢?通過比較,學生體會到了司馬光的機智、聰明,從而使他們對司馬光有了深刻的了解,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通過多種方法引導學生走進人物心理,在理解文本的同時力圖走出文本。本課中我采用句子對比,引導孩子抓住關鍵詞詞語來理解花園的環(huán)境之險和司馬光的沉著勇敢,同事我還注意了單元知識的整合,但由于時間關系,只是匆忙帶過這樣反而影響了孩子們的學習。但過于頻繁的對比,對于一年級的孩子還是存在一定的難度的。
本課教學上,我還是存在以往的老毛病,不夠放手,講的太多,拋出問題也是較多的,所提問題的思維含量要加強,考慮到提問對象能否表達清楚。其次在單元整合是應該落實到每一步教學,落實到課文中,關注課文前后聯(lián)系,進行扎實有效的教學。以后我會加強這方面的學習。
《司馬光》教學反思4
我在教學中根據(jù)一年級學生的特點,設計了多種方法,使學生能輕松地理解課文并掌握課文內容,突破了教學重難點,完成了教學任務,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第二自然段時,我設計問題:“有一個小朋友爬到假山上玩,怎么會掉進大水缸里呢?請你聯(lián)系第一自然的內容說一說!毕茸寣W生初步感知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課文內容的方法。
2、在“表演”中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第三自然段時,我做了這樣的設計:“同學們看圖,司馬光在干什么?你能模仿一下他的動作嗎?”(有個學生站起來,做了“高舉雙手使勁往往下砸”的動作,還“哎!”了一聲,真是把司馬光“表演”得活靈活現(xiàn)。其他同學也不約而同地模仿,在表演中理解了詞語和句子。)
3、通過比較理解課文內容。
學習司馬光遇事沉著、不慌張是本課的教學目標。理解司馬光愛動腦筋,機智,方法巧妙而是本課的'重難點。我是這樣設計的:
(1)課文中人物的比較。我問學生:當一個小朋友一不小心掉進地口大水缸里時,司馬光的表現(xiàn)與別的小朋友的表現(xiàn)有什么不同?
(2)可以看出司馬光是個怎樣的孩子?
(3)自己與主人公的比較。我提出問題:“同學們也動動腦筋,你還有什么辦法能救出掉進大水缸里的小朋友呢?”學生想出了很多辦法,有的說可以用抽水把水抽出來;有的說可以拿個繩子把小朋友拉上來;有的說可以拿個大木棍讓小朋友爬上來……這時,我又問:你們的方法與司馬光的方法比較,哪種方法好呢?通過比較,學生體會到了司馬光的機智、聰明。
《司馬光》教學反思5
為了達成目標,我在教學時利用不同形式的朗讀使學生自己感悟文本、理解文本。自由朗讀整體感知課文,看圖說話后回歸課文朗讀,想象情境后帶著感受個性讀,重點段落對比讀,理解重點詞語“舉、使勁砸”后帶上動作讀一讀,還有回顧故事從頭到尾整體讀。在朗讀組織形式上,有學生個別讀,分小組競賽讀,齊讀等,學生在朗讀中理解了課文,當堂背誦了課文,也感悟到了司馬光的機智勇敢,明白在緊急情況下,不能慌張,只有沉著機智才能想出好辦法。
為了使學生更好的理解故事,我在“一不小心,掉進了大水缸!边@里進行了重點引讀,烘托當時緊急的氣氛;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司馬光的聰明機智,我將“他拿起一塊石頭,砸那口缸!迸c“他舉起一塊石頭,使勁砸那口缸!边@兩個句子進行對比,學生帶著感受再讀,整節(jié)課,明顯地感覺到學生學生一次比一次讀得好,達成了朗讀的目標。
短短三十分鐘的課堂結束了,但是它留給我的思考卻很多很多:
一、教學中識字寫字教學很少展示,在下一段教學中一定要將識字寫字教學落到實處。
二、我要精煉課堂過渡語,讓我的語言更親近孩子們,讓自己的`反饋語言更適合低年級孩子,用語言的魅力感染孩子,吸引孩子對語文的興趣。
三、掌控課堂還要加油。回顧這堂課,學生們在討論的階段很熱烈,可是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也過于拖沓,我給了很多時間給個別孩子發(fā)言,卻沒有很好的兼顧整體學生的狀態(tài)。在以后的教學中,既要照顧學生整體狀態(tài),又要注重學生個性發(fā)展。
《司馬光》教學反思6
經過前輩們的悉心指導,自己的反復修改,較為順利地結束了市新教師培訓匯報課的教學,F(xiàn)就此次的匯報課談一談教學設計上的得與失。
試講后,安主任,張老師、謝老師就提出一些改進意見:內容太多,不符合課時的安排;另外低年級教學,在第一課時中,還是要以識字教學為主等,做了大量的改動與調整。在做大改動時,我便集中精力把重點放在識字教學部分,采取了多種形式進行識字教學,并把課文理解刪減到一半。
在識字教學中,我聽取了各位前輩的建議,采用多種形式進行識字訓練。教學上我追求識字的科學性,環(huán)環(huán)相扣,力求完美。從自學生字,到反饋生字;從音節(jié)的認讀到無音節(jié)的識記,再到游戲鞏固,最后讓其交流識字方法,自認為在安排上比較客觀,完整。但整個教學過程下來,卻總覺得有欠缺,沒有落實到位。我百思不得其解,為什么周全的考慮,精巧的設計卻沒有訓練到位呢?我反復看自己的教案,回想上課的情景,沉思許久才意識到在是細節(jié)上的閃失。如何讓這些環(huán)節(jié)在教學過程中展示得淋漓盡致,收到應有的成效,其實這里大有文章所做。也讓我思忖這樣的一個問題,精彩的環(huán)節(jié),周密的設計,也必須要有精確的打算與細節(jié)到位的.處理,真正做到有聲有色,有形有味地呈現(xiàn)在教學中。
最后,我考慮最多的就是閱讀的指導。在平時的教學中,我都非常重視閱讀指導,但是學生總不能透徹感悟,往往在自己的朗讀基礎上,他們只是按步造車,收效甚微。通過此次教學,首先讓我自己的感悟有了一個質上的跨躍,讓學生有聲有色地閱讀,不是生搬硬套,也不是拔苗助長,而是營造一個情景,讓學生自己去感悟,去理解。涓涓激情擲地有聲,在感受中讀,在讀中品味,在品味中升華,這應該是我此次公開課的一大收獲!
《司馬光》教學反思7
《司馬光》這篇課文主要寫的是司馬光和幾位小朋友在花園里玩,一個小朋友不小心掉進盛滿水的缸里,別的小朋友都慌了,而司馬光卻沒有慌,他急中生智,舉起石頭砸破水缸救出小朋友。通過對這個故事的學習,目的在于教育孩子們遇到困難時切忌慌張,沉著機智才能想出好辦法。
這是一篇以人物的名字命名的文章,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我引導學生說一說對司馬光的了解,并且引導學生想一想這篇文章會寫有關司馬光的什么事情呢?學生紛紛說,司馬光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有值得別人學習的地方。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在教學這一課時,我放手讓學生盡情地投入到文章的朗讀當中,首先讓學生自己讀、同位讀,同時還讓學生邊做動作邊認真讀,想象讀等等,學生在不同形式的朗讀中,增強了對課文內容的了解,通過司馬光與其他小朋友的不同表現(xiàn),能夠感受到司馬光的確是遇事不慌張,沉著冷靜處理問題,最終能夠將落入水缸中的小朋友就出來。接下來繼續(xù)提升同學們的朗讀能力,自由讀、齊讀、賽讀、師生合作讀等進一步讓學生內化自己的思想認識。
本節(jié)課的不足之處,由于過于注重讓學生進行朗讀體會,學生的課上的寫字時間略顯不足,尤其是對于個別寫字稍差的同學,他們寫得不夠好,并且寫字速度稍慢,課上沒有寫完,因此就缺乏老師的指導,只能再另外找時間進行檢查,今后要做到課堂的高效性。
《司馬光》教學反思8
“落水、砸缸、獲救”是司馬光兒時搭救伙伴的一個故事,在當時流傳很廣,人人稱頌。小學語文新教材第二冊第五組教材里的《司馬光》這篇傳統(tǒng)教材,講的就是司馬光小時候,他和幾個小伙伴在花園里玩,一個小伙伴不小心掉進了大水缸。遇到這樣的突發(fā)情況,司馬光急中生智,舉起大石頭,砸破水缸,小伙伴得救了。文章就是在理解圖意和課文內容的過程中進行思維訓練,從司馬光破缸救人的故事中受到啟發(fā),教育學生遇到事情要像司馬光那樣不慌張,急中生智,做個聰明勇敢的孩子,動腦筋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能力。
一、教學片段
我在一位教師的課上,看到這樣一段“資料鏈接”:
《司馬光新傳》
天氣晴朗,司馬光和一大群孩子一起出去玩,路上,有一位孩子提議大伙來玩捉迷藏,輸?shù)娜艘,大家都同意了?/p>
“石頭剪子布!”
“哇!司馬光你輸啦!你來抓!”
說完,孩子們一下沒了蹤影,藏得非常隱蔽,只有一個躲在假山后面的孩子在探頭探腦地張望,可一不留神,“撲通”一聲掉進了水缸里。大家聞聲而來,不由得著急了,在那兒議論紛紛,有的說想把水舀干,有的則慌張得不得了,不知是否要叫大人過來。只有司馬光鎮(zhèn)定自若,只聽他大喝一聲:“慢!”說著就拿起大石頭砸去。他知道,時間緊迫,不能讓人離水,就讓水離人。一、二……
“等一下,等一下!”村長聞訊趕來對司馬光說:“孩子,缸砸不得!這是咱地區(qū)的利稅大戶!彼抉R光定睛一看,缸上印著“酒”這個字。村長對司馬光搬出了“地方保護主義理論”:“雖然是假酒,但咱們得靠它謀生哪,孩子死了不要緊,酒才是最重要的……”
面對這樣的場面,如果你是司馬光,你該怎么辦?的確,這是現(xiàn)代社會一個發(fā)人深省的問題:生命與財產,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二、反思評析
教學是一門藝術,藝術的本質是要真、要自然。兒童學習生活本來應該是樂趣橫溢,無羈無絆的,但是從現(xiàn)今的孩子們身上,時常會感覺到背后那成人的腦袋,那裝腔的奶聲奶氣……
我一直覺得大人有時很殘忍,因為大人們常常剝奪孩子純真的權利。
純真是一種特殊的優(yōu)點,而這種優(yōu)點往往只屬于孩子。在孩子的世界里沒有勾心斗角,沒有懷疑猜忌,沒有明爭暗斗,從他們明亮的眼睛里,看見的是無限的希望,一望無際的美好,讓人覺得那種單純的純凈是多么珍貴多么難得。
孩子們的天真可愛,難道不正是大人們所缺失的?我們?yōu)槭裁床蛔屘煺鏍N爛的笑容保持得更久一些,為什么要抹殺孩子們簡單的幸福?一張小小的紙片,一塊小小的糖果,一只小小的蝴蝶,一朵平凡的小花,都足以成為孩子們快樂一整天的理由。[
我們?yōu)槭裁匆欢ㄒ谒麄兩式k麗的心靈里,留下一抹黑色而破壞了整幅畫面?過早地告訴他們社會的黑暗人心的險惡,教給他們一些所謂的“生存之道”,把自以為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灌輸給他們,真的有利于他們的成長嗎?讓他們在原本天真無邪、無憂無慮的年紀里,存有不該有的稚嫩的成熟真的是一種正確的決定嗎?有些事是要讓孩子自己體會的,當孩子經歷過一些事情后,孩子自然會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觀念,不過如果孩子產生了錯誤的觀念后大人當然有責任去糾正。他們才不過是一些七八歲的孩子呀!
不要用“重要”和“不重要”來教育孩子,很多事情是不能用“重要”來衡量的。他們總有一天會變得成熟,但是一旦失去純真就很難再找回。
把純真留給孩子吧!那不是孩子的專利,但卻是孩子的權利,任何人都無法剝奪孩子純真的權利。
我們都曾經是一群純真的孩子,用無邪的雙眼看世界。不知道這世上有欺騙,有訛詐,有勾心斗角,有相互利用。不知道莫測的'人性,不明白復雜的人心。
我們被教會了認識別樣的世界,那里有欺詐,有邪惡……于是,我們的眼睛不再清澈,我們的翅膀也被迫忘記了飛行。
白紙在空氣中即便沒有寫字,放久了也會氧化發(fā)黃,無法再堅持原有的白色。純真如同白紙,也會氧化。
我們曾經都是純真的孩子。只是,純真在現(xiàn)實中慢慢死去,直到,孩子們也都不再純真。
俄國歷史學家克柳切夫斯基有這樣一句名言:“會思考的人思想急速轉彎,不會思考的人則暈頭轉向!比藗冊谌粘I钪,難免會碰上毫無心理準備的情況。遇到突發(fā)事件,害怕、緊張、焦急、慌亂,這些都可以理解。因此,機智、靈活地分析、解決所出現(xiàn)的難題,則令人稱贊。在學完《司馬光》,我們只要讓我們的孩子明白這一點,讓這隨其終生,成為他們人格基因中的重要一份子而受益一生。這些孩子必將成為新世紀的公民,我們是在為民族的素質教育做著基礎的工作。我們希望我們的課堂上記錄孩子們愉悅的思考,留下快樂的記憶、美好的回憶。
我認為孩子的第一口奶是非常重要的,它的營養(yǎng)結構將影響其一生的成長。我希望我們的老師、家長不要去做那拔苗助長、扼殺純真的事情,還給孩子一份純真,讓他快樂地學習,而不是為自己的課堂更“充實”而弄巧成拙、畫蛇添足,任何催生與激素總是會適得其反,早熟的果子往往長不大。
《司馬光》教學反思9
在教學完課文《司馬光》之后,我照例在課后拓展延伸環(huán)節(jié)提出了那個不知被多少位老師復制了上千遍的問題:如果你是司馬光,你會想出什么好辦法?不出所料,一個個小腦袋里轉眼間就冒出一個個好辦法:
“我可以用一張漁網,把水缸里的小朋友網上來!
“我可以找來一要大繩子,把小朋友拉上來。”
“我用臉盆把水一盆一盆刮出去”
聽著孩子們自鳴得意的好辦法,我心里卻想著這一個個“好辦法”的不足之處,于是我隨機拋出了第二個問題:“小朋友們,請大家開動腦筋,想一想,比一比,你覺得是司馬光的辦法好,還是我們想出的辦法好呢?請你們和小組里的成員一起討論一下。”
于是,轟的一聲幾個小頭已聚在一塊兒展開了激烈的討論。不一會兒,各組代表舉起了小手。
首先是第二組的發(fā)言:我們小組覺得司馬光的辦法好,因為從圖上看大水缸很高,要想用繩子把缸里的小朋友拉上來,需要站到很高的地方地,那樣拉繩子的小朋友要是一不小心,他自己也可能掉進大水缸里。其他補充說:要是幾個人一起用力,把大水缸推倒,但是水缸這么大,缸里雙裝潢了水,小朋友們哪有那么大的力氣呢?
第三組早已按耐不住自己的想法說:我有不同意見!他們想用漁網撈,用臉盆刮水,這些方法都是需要很長的時間去找工具。而這時要是慢一些缸里的小朋友就會有生命危險。(是呀,此時時間就是生命。)而司馬光用石頭咂缸,可以在最短的時間里把缸里的小朋友救出來。
我不禁為這些孩子有理有據(jù)的思考拍手叫好!是的',孩子們的潛力是無窮的,在很多時候他們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遠遠超過大人,我想只要我們解放孩子的頭腦──讓孩子去想像;解放他們的手──讓孩子去實踐;解放他們的嘴──讓孩子去表達;解放他們的眼睛――讓孩子去發(fā)現(xiàn);解放他們的時間──讓孩子去交流;解放他們的空間──讓孩子去張揚。記得阿基米德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起地球”。我想我們應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可以撬地球的“支點”。努力開啟孩子的多元思維,讓孩子的思維在爭辯中碰撞,讓孩子的語言在交鋒中砥礪,讓他們的個性之花在思考中綻放出各自不同的風采。
《司馬光》教學反思10
我在教學中根據(jù)一年級學生的特點,圍繞課文創(chuàng)設了多個問題,使學生能輕松地理解課文并掌握課文內容,突破了教學重難點,完成了教學任務,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引導概括內容,整體感知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先請幾位小朋友來說說課文主要講了誰(司馬光),做了一件什么事(砸缸),結果(就出了小朋友)。部分小朋友在初讀課文時就可以把課文的大致內容用自己的話說出來。我利用說繞口令的方法激發(fā)了孩子的興趣,孩子們被充分調動,很快走進了文本。
1、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第二自然段時,我設計問題:“有一個小朋友爬到假山上玩,怎么會掉進大水缸里呢?請你聯(lián)系這一段的內容說一說!毕茸寣W生初步感知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課文內容的方法。接著學生就能說出他是因為玩時不小心才會掉進大水缸里的,有的同學更能據(jù)此提醒大家平時玩耍時要小心,才不會掉進水缸里,學生的智慧真是可愛至極。
2、在“表演”中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第三自然段時,我讓同學們看看插圖,司馬光在干什么?誰能模仿一下他的動作?話音剛落,就有幾個同學立刻站起來,我讓他到講臺前表演司馬光,其他學生做其他小朋友,有的下的喊大人,有的下得立刻就跑了??而表演司馬光的孩子,做了“高舉雙手使勁往
往下砸”的動作,還“哎!”了一聲,真是把司馬光“表演”得活靈活現(xiàn)。
3、通過比較理解課文內容。
學習司馬光遇事沉著、不慌張是本課的教學目標。理解司馬光愛動腦筋,機智,方法巧妙而是本課的重難點。我是這樣設計的:
。1)課文中人物的比較。我問學生:當一個小朋友一不小心掉進地口大水缸里時,司馬光的表現(xiàn)與別的'小朋友的表現(xiàn)有什么不同? 可以看出司馬光是個怎樣的孩子?
(2)自己與司馬光的比較。我提出問題:“同學們也動動腦筋,你還有什么辦法能救出掉進大水缸里的小朋友呢?”學生想出了很多辦法,有的說可以用抽水把水抽出來;有的說可以拿個繩子把小朋友拉上來;有的說可以拿個大木棍讓小朋友爬上來;有的說他們可以一起把水缸推倒??聽完學生們天真的想法,雖然有些辦法行不通,但是我仍微笑著點頭鼓勵他們,使他們感受到回答的快樂。最后我又問:你們的方法與司馬光的方法比較,哪種方法好呢?通過比較,學生體會到了司馬光的機智、聰明,從而使他們對司馬光有了深刻的了解,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司馬光》教學反思11
在教學《司馬光》中,我緊緊抓住“讀”來完成一系列的問題。
一、以讀為主,熟讀成誦。
學生剛剛接觸文言文,沒有相應的基礎,而文言文在讀音、意思、朗讀方法上與現(xiàn)代白話文的巨大差別,都需要教師的有效指導。所以教師的范讀對指導學生把文章讀正確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這種有滋有味、聲情并茂的朗讀能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教給方法,學以致用。
為了整體感知故事內容,我先引導學生總結以前學習古詩的方法(看注釋、聯(lián)系上下文、查找資料書、多讀)。然后告訴孩子們學習古文的方法跟學習古詩的方
法大同小異,也可以用上這些方法。最后我再通過小組討論兩個問題:①說說每個句子的意思。②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個故事。
不足之處:應該嚴格遵守“教師主導性和學生主體性”這一要求進行,教師在教學中只扮演一個穿針引線的作用,學生能回答的,教師一定不能代為回答,一定要讓學生在課堂上做教學的主人。
《司馬光》教學反思12
《司馬光》教學反思《司馬光》一文,是一篇比較好的開拓學生思維的文章,目的在于教育孩子們遇到困難時切忌慌張,沉著機智才能想出好辦法。
在教學時,我安排了趣味識字、朗讀訓練、模仿動作表演、思維拓展訓練、說話練習,多花樣地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有意鍛煉孩子們的表達潛力,很自然地進行德育教育,讓教與學成為一件快樂的事。
在課的結尾處,我設計了拓展訓練:如果你是當時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員,你會怎樣做呢(要求:大膽想象。)由于時間倉促,我對于學生的回答沒有給予很正確的評定。孩子們相象豐富,有說找梯子的,也有說幾個小朋友疊起來,把那個落水的小朋友扯上來。聽了他們的回答,我和孩子們一齊推敲此辦法的可行性,有的說,要是找梯子的.話那還不如喊大人快;還有的說幾個小朋友疊在一齊,下面的那個孩子能承受得住嗎另外,就此引導到生活中的困難,教育孩子們像司馬光一樣,做聰明的孩子。透過這節(jié)課教學,我深深地感悟到拓展訓練應豐富多彩,就應在學生現(xiàn)有的生活經驗積累的基礎上引導他們積極思考,展開想象,大膽創(chuàng)新,展示個性,這樣的課堂才會更有生命力。
拓展訓練,從課內走向課外,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思考想象,并結合生活實際開發(fā)課程資源,對學生生活適應潛力的構成起到指引作用。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表達,注意引導學生把句子說通順,把意思表達清楚,進而體會司馬光的機智、勇敢。
由此我想到,在課堂上,學生想研究什么問題想用什么樣的方式去研究這個問題教師就應尊重學生的選取,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需要,讓學生按照自己的興趣和意愿去理解新知識。按照學生的意愿展開教學,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因此,學生學得個性積極主動,聰明和智慧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透過這節(jié)課的實踐,也使我再一次感受到孩子們身上所具有的潛在的不可估量的創(chuàng)造力。
《司馬光》教學反思13
語文司馬光教學反思1第一次教學小古文,這也是選題的最主要原因,一直想上這樣一節(jié)課。但是真正上下來,卻發(fā)現(xiàn)還是有很多的不足之處。一節(jié)小古文教學,短短30字看似思路清晰、簡單,看似章法明顯、易教,其實并不容易。
司馬光這節(jié)課在語文教學系統(tǒng)中是第一次出現(xiàn)的小古文,因此,認識小古文、初步了解它的語言特點并激發(fā)孩子的學習興趣是這樣一節(jié)課的重難點。于是,我著眼于單元導語:美好的品質猶如溫暖的陽光,帶給我們希望和力量!設置了“課前準備”環(huán)節(jié),讓孩子們溫習背誦日積月累里優(yōu)美的詞匯和諺語,然后以“優(yōu)美的語言猶如悅耳的鈴鐺,喚醒人們對美好的向往”開場引領孩子們齊讀單元導語“美好的品質猶如溫暖的陽光帶給我們力量和希望”,然后切入課題,引出具有美好品質的人物——司馬光。本節(jié)研討課主題是“傳統(tǒng)文化”,因此,我在教學設計上加入了“司馬”——復姓——溫習姓氏歌以及介紹歷史上這一姓氏名人的環(huán)節(jié)。
接下來就是教學重點之——“讀”的環(huán)節(jié)了。但是,讀有讀的難處,越是簡單的讀,越要把讀的層次掌握好。本單元要求孩子們初步掌握“默讀”,因此,我在“初讀課文”前出示自讀提示,對“默讀”作了具體要求。接下來,教師范讀,生字讀寫教學,層次分明,由淺至深逐步過渡。在設計第二個環(huán)節(jié)讀出節(jié)奏的時候,我先以第一個環(huán)節(jié)的`最后一句話“光持石擊甕破之”引出在讀的時候要注意詞與詞之間的停頓,然后引導孩子觀察停頓符號,從而發(fā)現(xiàn)不同停頓符號停頓時間不同的特點,然后讓他們依據(jù)這樣的規(guī)律來練習朗讀。課后題中明確提出讓孩子在跟讀的過程中讀好小古文,但是我忽略了這一點,沒有準確把握住學情,直接指名生起來讀,又跟讀,師生合作讀,齊讀,順序是錯誤的?此七@樣不起眼的一個讀,但是錯誤的順序不僅浪費時間,而且還有可能給孩子造成不舒適的朗讀體驗,這是我在細節(jié)處理方面的顧慮不周。讀的體驗里,我加入了配樂誦讀,帶給孩子們“古典文章+古典樂曲”的美的感受。
為了讓孩子們結合情境體會這篇首次接觸的小古文,我精心準備了“連環(huán)畫”,設置了游戲環(huán)節(jié),并用事先分發(fā)的連環(huán)畫卡片教具引導孩子們結合課文注釋分組探討故事內容。小組討論后派代表給大家逐張講述圖片內容。接下來我設計的師“我是故事大王”環(huán)節(jié),這是引導孩子們完整陳述故事內容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但是由于前面過于冗雜拖沓,造成時間比較緊,而我對學情把控和教材的解讀不足,居然臨時起意刪除這個環(huán)節(jié)。
在教學設計和教學實施中,我還有很多的缺陷,我會在磨練中不斷改變和完善自己。將每一節(jié)課都當作優(yōu)質課來上,將每一次反思后的發(fā)現(xiàn)作為再起航的動力,不斷蓄力,不斷成長。
語文司馬光教學反思2《司馬光》是小學階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文章篇幅短小,但對于三年級學生來說學習有難度,因為這是他們與文言文的正式相遇。在做這篇課文的教學設計的時候,第一個立足點便是立足三年級,關注學情。
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認為學生第一次與文言文接觸,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解決朗讀,通過教師的兩次范讀,示范正音以及詞句間的停頓,幫助學生熟悉古文的語感,讓學生感覺自己可以從容面對,感覺舒服,從而愿意去親近古文。之后通過自由讀、指名讀、男女生賽讀等方式,經歷多次朗讀后,幾乎可以背誦,至此,完成課后的第一題要求。一方面,學生在獲得初步讀懂文言文的能力,培養(yǎng)他們的語言感受力,另一方面也通過文言文的學習,弘揚人文精神,激發(fā)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認知興趣。所以在課堂上推薦了一篇簡短的小古文《孔融讓梨》,同樣也是學生熟悉的故事,讓學生學以致用,保護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興趣,在課后推薦了兩篇帶有故事色彩的小古文,一是司馬光的另外一則小故事,一是稍微長一點的學生熟悉的古文,讓學生自讀自賞,體驗閱讀的樂趣,激活繼續(xù)深入了解的愿望。
反思這節(jié)課還存在著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首先,從教學的方面上,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朗讀,本班學生從低年級就有進行經典誦讀,如《論語》、還有本學期的《道德經》,學生對于古文并不是一張白紙,若是可以讓學生先自由試讀,隨后再是老師的范讀、帶讀,給學生較為充分的自學自悟的空間會,學生學習獲得知識的效果會更好;其二,在于課文的講解上,比較零碎,講解過程中缺乏對學生朗讀的指導,做到以讀代講。若是換為一個問題“司馬光是個怎樣的孩子?”讓學生小組討論交流,進行匯報,抓住學生的課堂生成進行學習,學生的學習收獲會更大,對于課文的理解會深刻;其三,在板書設計方面缺少故事“結果”的呈現(xiàn),板書就是在教學過程中用簡潔的語言、符號等幫助學生理解掌握知識,在本節(jié)課上缺少司馬光破甕的結果,簡單的故事情節(jié)呈現(xiàn),再分析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有助于學生借助注釋,用自己的話講一講故事,從而達到本節(jié)課的另一教學目標。
讓學生學得有趣、學得有味、學有所獲,但如何充分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與能力,如何培養(yǎng)質疑的能力,發(fā)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尋找出預設與生成的關系,這方面還需要在以后的實踐中不斷努力。
語文司馬光教學反思3在教學《司馬光》中,我緊緊抓住“讀”來完成一系列的問題。
一、以讀為主,熟讀成誦。
學生剛剛接觸文言文,沒有相應的基礎,而文言文在讀音、意思、朗讀方法上與現(xiàn)代白話文的巨大差別,都需要教師的有效指導。所以教師的范讀對指導學生把文章讀正確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這種有滋有味、聲情并茂的朗讀能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教給方法,學以致用。
為了整體感知故事內容,我先引導學生總結以前學習古詩的方法(看注釋、聯(lián)系上下文、查找資料書、多讀)。然后告訴孩子們學習古文的方法跟學習古詩的方法大同小異,也可以用上這些方法。最后我再通過小組討論兩個問題:①說說每個句子的意思。②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個故事。
不足之處:應該嚴格遵守“教師主導性和學生主體性”這一要求進行,教師在教學中只扮演一個穿針引線的作用,學生能回答的,教師一定不能代為回答,一定要讓學生在課堂上做教學的主人。
《司馬光》教學反思14
這也是一個耳熟能詳?shù)墓适,大家都知道是它的起因,經過以及解決的方法。那么我也主要是從心理活動方面作為切入點。
遇到的第一個難點就是,水缸為什么會危險?學生們往往只是抓住一個特點:大或者是裝滿水。很少有人能夠一次就將兩個特點全都講出來,練習起來看。這個就是他們目前的分析課文的'一個很大的毛病,總是比較片面的看問題,不會綜合各方面的信息,從整體看問題。于是我就引導他們先從單一的一方面看,只有大,小朋友掉進去才會淹沒,才有危險;只有又裝滿,水缸才顯得那么危險。這樣一說,他們都會有恍然大悟的表情。
接下來,我們又主要圍繞個個人反映來讀書。我問其他小朋友的都做什么啦?孩子們也是對單獨的表現(xiàn)找的比較準:有的哭,有的喊,還有的跑去找大人。我又問書上用了一個此概括是什么呀?這下子就瞎找了,后來好不容易才找到慌。
現(xiàn)在,全班分析課文的能力相差的比較大。有的能力很強的,他們喜歡愿意動腦筋去想我提出的問題。而同時也有一些人,根本就不思考,有時喊到他們回答問題就會很木吶的站在那,有時是不會,有時看得出來就是不愿去想了。以后一定要想辦法將這些人大積極性調動起來。
《司馬光》教學反思15
《司馬光》是一篇文言文,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進行了大膽嘗試,改變了以前教學文言文時直接講解課文含義的方式;仡櫛竟(jié)課的教學,我認為可以歸納為“兩個亮點、兩個不足”。
兩個亮點:
1、引導學生對課文的朗讀形式多樣,效果顯著。
在朗讀感悟這個環(huán)節(jié)里,我設計了如下教學流程:首先由學生自讀,其次由小組長檢查更正,然后分組比賽讀,跟著老師讀,最后對學生的朗讀進行檢查。多種形式的朗讀,學生不僅沒有對課文的朗讀感到枯燥乏味,而且通過這些方式在潛移默化中背誦了課文,感悟了課文的大意。
2、通過講故事的方法,深入理解了課文內容。
在引導學生交流課文的疑難詞句后,我改變了原來的繼續(xù)講解課文內容的方法,而是開展“講故事比賽”。生動的故事語言配上精彩的動作,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得到了升華。
兩個不足:
1、在對課文進行感悟時,橫向指導不夠。
學了課文后,我提出了一個問題:通過課文的學習,你懂得了什么?學生的回答都局限于:我們遇到危險時,要學習司馬光沉著冷靜,善于動腦筋思考問題;遇到危險要急中生智,想個好辦法;遇到危險……現(xiàn)在回想,我覺得還應該對學生進行不到危險的地方玩耍的'安全知識教育。也就是在向學生傳授語文知識的同時,不要忘了對學生傳遞其他方面的思想教育。
2、學完課文后,沒有對學習文言文的方法進行總結。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任何課文的學習都要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文言文的學習也是一樣,通過對學法的總結,可以為教師輕松教學下一篇文言文做準備。
【《司馬光》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司馬光教學反思01-09
《司馬光》教學反思02-12
《司馬光》的教學反思04-10
《司馬光》教學反思 (精選)07-07
《司馬光》教學反思05-30
司馬光教學反思優(yōu)秀10-27
語文《司馬光》教學反思04-08
(熱)司馬光教學反思07-10
(精華)司馬光教學反思07-07
[優(yōu)秀]司馬光教學反思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