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學反思> 歷史教學反思

歷史教學反思

時間:2024-07-30 07:47:56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熱門]歷史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歷史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熱門]歷史教學反思

歷史教學反思1

  堅持不懈力爭上游——課堂落實之感想

  很多小孩子都喜歡玩一種撲克“爭上游”,雖然是一種娛樂,但是自始至終也會很認真的出每一張撲克,很簡單―――原因就是想爭“上游”,回想我們的課堂何嘗不是一次“爭上游”呢?

  我們的小組學習,組與組之間可以看作個體與個體之間的較量,在預學中,我為了提高效率,10多分鐘的預習緊跟著一個檢測,每個小組都會盡其所能的去力爭“上游”,可是接下來的環(huán)節(jié)沒有了檢測,學生好像有些松懈,所以新課結束后,在幾分鐘的鞏固緊跟著一個抽測,那么學生在前面的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都不敢懈怠,學生的思維不會在中途“退場”或“偷懶”,這樣我們所追求的'高效一定會有一個新的突破。

  或許,一開始有些學生在某些環(huán)節(jié)上有些被動,但是我們在實踐中慢慢的變?yōu)橐环N規(guī)范行為,或許磨練了他們的毅力,成為了一種習慣,學習的過程豈不是成為了一個快樂的過程?

  課堂知識的落實——從點滴做起

  我經(jīng)常聽到有老師說九年級的學生基礎如何的差,學生如何如何的不學習,如何如何的不良習慣,但是從昨天聽王曉春的課中讓我想到了很多···

  的確,不同的年級以及各個學生之間是有差異的,所以才有了我們課堂中的因材施教與分層教學,對于知識的落實我們也是分層做起。如同王老師的課中,從最基本的抓起,學困生給以最簡單的問題,然后在問題的拓展中(和此題中相關聯(lián)的知識)讓中等生去解決,對于綜合性較強的問題讓優(yōu)等生去完成,這樣,學困生應該能完成他們的任務,從而增長了他們的自信,有了自信才會有興趣,那么我們的課堂還能“動”不起來?還能沒有效果?從學生的抽測中也證實了這一點,平時最不愛學習的學生做的很好,并且書寫非常規(guī)范,這也是我們課堂中應該落實的吧?

  由此我們老師在抓落實的時候,可以從某一個側面、某一個環(huán)節(jié)等等去落實,不一定讓每一個學生有一個質的飛躍,只有量積攢的多了,時間久了,學生會總結、反思,或許就會變?yōu)橘|的飛躍吧。

歷史教學反思2

  高中新課程改革已經(jīng)轟轟烈烈地展開了第四個年頭,從20xx年9月新學期開始到20xx年1月高一第一學期期末考試(引進試題)結束,,整整一個學期的新課程實踐已經(jīng)過去了,以下是我對一個學期來歷史教學的總結和引進試題考試情況的總結。

  本學期是學習必修一政治史模塊,從中體會到新課程理念的實質。新課程理念將原來老教材的一維教育觀推進至立體的三維理念。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駕馬車齊頭并進,這中間,尤其是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是我們目前高中歷史教育的靈魂。

  教學過程中,課外閱讀部分盡量放棄,集中精力突破某一課的核心條目,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結合學生的'興趣來引導他們自主學習其他知識點,在情感上催生學生對教師和本學科的道德和價值認同,從而構建平衡穩(wěn)健的教學軟環(huán)境。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我們采用多種教學手段,極好地利用了學校的多媒體設備和各種有效資源,老師講授、板書、投影展示和學生辯論、情景扮演等師生間的互動式教學得以鋪展開來?偟膩碚f,這一套教學思路是行之有效的,老師在發(fā)言中同與會的全市老師們交流了我校歷史教學的心得,引起良好的反響。

  經(jīng)過一個學期的新課程實踐,我們已經(jīng)初步掌握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一改老教材以“知識點帶線索”的教學套路,而代之以“以線索帶知識點”的方法,重點突出歷史教育的審美和價值引導的職能,為下一步繼續(xù)推進課程改革積累了寶貴經(jīng)驗。

  本次歷史考試引進試題,難度中等、題量適中、教學重難點都有所涉及,在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了新課程理念,是一份命題較為成功的試卷?陀^題部分主要考察的是基礎知識,每個章節(jié)的知識點均在此有所反映,該部分得分情況較為正常,說明同學們對基礎知識的掌握還較為扎實;主觀題部分相對而言考得更富靈活性,考到了中國近代的民主革命、西方民主政治和新中國初期的外交,這道題雖然總體難度不是很高,但是出題者的意圖主要是考察學生對知識的活學活用,對學生的理解、分析、綜合能力要求更為顯著,因此,主觀題失分較為嚴重,其中尤以第32題西方代議制這一題為答得最差,對于西方代議制源頭的“古希臘民主政治”這一知識點的把握最成問題。這些因素都制約了高分段學生的產(chǎn)生,這次考試最高分也就是75分。

  從中我們看到了我們教學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即在抓高一學生的基礎知識的同時,沒有很好地引導學生去理解知識和適應解題,由此,下一階段我們主要是在保證基礎知識的大方向上,加強知識點之間的串聯(lián)和融合、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和實戰(zhàn)中的解題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總體應試能力,為學生走向高年級做好堅實的準備。

  第一學期的工作已經(jīng)告一段落,立足過去、展望未來,我們在第二學期有更為艱巨的工作在等待著我們。

歷史教學反思3

  教學反思畢竟是以教學水平的提高為其歸宿的,這種循環(huán)往復的反思過程帶來教師自身反思水平的提高,也對教師的教學水平的提高有所裨益。讓教師自覺承擔起學習和能力提高的責任,具有學習的主動性和自主權。教師在自我進修、自主學習的基礎上,以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為思考對象,來對自己所做出的行為、決策及由此產(chǎn)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用教育科學研究的方式,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教學實際問題,提高參與者的自我覺察水平,促進自身能力的發(fā)展。

  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我們只有運用頭腦真正地反思,才會有我們教師自身的發(fā)展,才會有學生的'發(fā)展。通過我的歷史教學實踐,結合教學反思,使我真正的體會到反思對一個教師成長的重要性,下面我就來談一談“反思”給我們帶來的多多益處。

  1、回顧經(jīng)歷,積累經(jīng)驗:

  (1)賞識的目光象陽光,照到哪里哪里亮:

  教師在上每節(jié)課時,都會有自己的感受,或愉悅、或平淡、或痛苦、或氣憤,在這不同的情緒中,往往蘊藏著寶貴的經(jīng)驗教訓。有一次,我在給八(2)班上完歷史課后,感覺非常愜意與喜悅,因為平時上課不聽講、很愛說話的徐亞和常金同學居然在那節(jié)課上從始至終保持積極狀態(tài),后來,我仔細回憶每個細節(jié),不禁豁然開朗:課前,我走進教室,對學生說:“哪位同學幫老師把投影準備好?”徐亞和常金就不約而同主動去做了,我在課上對他們熱愛勞動和樂于助人進行了表揚,學生報以鼓勵的掌聲。徐亞和常金臉上洋溢著被肯定的自豪感,那堂課上的表現(xiàn)與以往也就大相徑庭了:潛心貫注的聽講,爭先恐后的發(fā)言,面紅耳赤的討論。針對他們的變化課堂上共響起5次掌聲,它緩解課堂的緊張氣氛,就象潤滑劑一樣,使枯燥的知識變得有趣,使學生感覺象做游戲一樣,在愉快中獲得了知識。尋找閃光點真誠贊美、賞識激勵,這一條作為寶貴的工作經(jīng)驗被我收入行囊,并在以后的工作中運用,成效很大。

  (2)尊重和理解象明燈,指引教育邁向成功:

  由于歷史學科的特點,要求識記的知識很多,在日常教學中,為了很好的鞏固所學的知識,我采取的措施是,每節(jié)課在講新授課前,總是進行小測驗,不合格的同學要受到一定的懲罰。記得有一次測驗時,有一名同學早做了“準備”,當她小心翼翼惴惴不安地“行動”時,我悄悄的走到她的身邊,輕輕的在她的桌上點了三下,這三下既有對她行為的提醒,又有對她行為的“包庇”,公布于眾與尊重暗示中我選擇了后者。她當時不好意思的低下了頭。從這件小事之后,樓道中擦肩而過中多了一雙真誠而感激的眼睛,她在以后的測驗中沒有再發(fā)生過作弊現(xiàn)象,而且每次都考得非常好。我在教學反思中寫下:“即便學生有錯,也要給學生留面子,也要絲毫不懷疑他們自省和改正錯誤的能力,尊重學生、理解學生,關注學生的內心世界,是教育成功的秘訣!

  2、發(fā)現(xiàn)問題,尋找方法:

  有一次,在八(3)班課上,我有意識地貫徹新課標,上了一節(jié)以“討論”和“學生編演課本劇”為主線的歷史課。課前,由于我做了充分的備課和精心的課堂設計,所以我滿懷信心地走進了課堂,誰知那堂課上得亂七八糟,課堂秩序混亂不堪,課本劇的節(jié)目還沒上演就草草收場……從講臺上我灰頭土臉地下來之后,在反思記錄上我這樣寫到:“這節(jié)課我耗費的精力最多,但卻上得最失敗,究竟是為什么呢?”我百思不得其解,不得不請教八(3)班的幾位同學,他們告訴我說:“老師,分組討論可有學問了。首先,你得選一個有威信、有震撼力的組長;其次,不能自由結組,平時混得不錯的哥們兒姐們兒坐在一起,可不就只剩下談天說地了!”我恍然大悟,此后,在課堂組織的問題上,我更加注意細節(jié)問題,把課堂上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盡可能想周全……我想,我的這一進步,不得不歸功于課堂反思的驅動力。

  通過課堂實踐,我真真切切體會到了反思對課堂教學的反饋指導,對教師成長至關重要。經(jīng)驗+反思=成長。積極參與教學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創(chuàng)新,在行動和研究中不斷提高自己的反思水平,做一個“反思型”“研究型”的教師。大浪淘沙,回顧反思我不再一味重復昨天的故事,而是在今天的嘗試中變化、改進。你想跑得更快嗎?你想從眾多的競爭者之中脫穎而出嗎?那么,在每天繁忙的工作之余,請抽出一點點寶貴的時間來“反思”吧!

歷史教學反思4

  1、以歌曲《春天的故事》導入,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學生聽歌。然后思考1979年、老人、南海分別指什么。由此導入第一框題的學習,一下子就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再設置一系列的小問題激發(fā)學生思考,如:為什么說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改革開放的春雷,是偉大的`歷史轉折?什么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的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是什么?分成小組進行討論,課堂氣氛一下子就調動起來了。

  2、及時感悟歷史,引發(fā)學生對人生的思考

  在講第二框題《在希望的田野上》時,先聽音樂,感受其優(yōu)美的旋律,自由想象。再結合初一語文課本的文章《柳葉兒》,讓學生感受到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國進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這種變化首先是從農(nóng)村開始的,這首歌最能反映當時農(nóng)民的心情。我順勢設計了這樣的問題:十一屆三中全會后農(nóng)民的生活發(fā)生了歷史性的轉折,你能想象一下農(nóng)民的生活會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嗎?你有何感想?學生答完后我引導學生得出這樣的認識:當時農(nóng)民的命運其實就是我們父輩命運的縮影,也是我們民族命運的縮影,經(jīng)歷了黑暗,迎來了光明。

  3、歷史雖然是過去的事物,但它與現(xiàn)實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如果在平時的教學中能夠體現(xiàn)這一點,讓學生切實感受到歷史與現(xiàn)實甚至與其自身確實聯(lián)系緊密,能夠解決他們的疑惑,他們自然會覺得歷史有趣又有用,進而喜歡歷史,學好歷史。我在講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建國以來的偉大轉折時設計了這樣一個活動:你當一名記者,調查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后人們的生活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由你設計提綱向全班同學調查。

歷史教學反思5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課堂教學,自己在教學理念上有了很大的轉變。作為歷史老師我要教給孩子們什么,怎樣教給他們?這學期的教學工作告訴我,要讓孩子們學好你所教的學科,就得讓他們對你所教的學科感興趣。而在育才這塊教學沃土上,語、數(shù)、外幾乎站領了孩子大部分時間,他們會對歷史感興趣嗎?我該怎么做?一邊教學、一邊嘗試、一邊反思,使我逐漸領悟到,只有愛學生,并懂得怎樣去愛,當他們愿意與你交流,喜歡聽你講課時,說明他們已經(jīng)對你所教的科目感興趣了。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fā)學習興趣,可以產(chǎn)生高度的注意力和較為穩(wěn)定的學習情感,因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提高歷史教學質量尤為重要。

  但是在具體的教學工作中也的確碰到了許多的問題,現(xiàn)在針對具體的教學以及教學后的效果談談反思;

  一、課堂激趣教學

  我覺得我們應該以媒體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學習興趣,多媒體課件以其豐富多彩的表現(xiàn)形式,具體形象地展示出各種事物的現(xiàn)象、情景、過程,它對提高學生興趣起到促進作用。如七年級歷史《伐無道,誅暴秦》主要介紹秦始皇的過失,引起陳勝、吳廣農(nóng)民起義,以及建立西漢,我考慮到這些內容對學生來講較久遠,通過分析課文,能知道,但記憶困難,為了給學生身臨其境的感覺,我準備了北京長城的圖片,伴著優(yōu)美的音樂,學生對世界名勝古跡有了興趣。接下來放映《孟江女哭長城》學生們看到勞動人民,用小推車、肩膀扛、繩子拉,一步一步向上拉。有的累昏、有的死。再接下來放映陳勝、吳廣起義。這樣學生進行對比,然后分組總結秦始皇的功、過,學生的興趣從不知不覺中調動起來。但是在教學的過程中也出現(xiàn)了部分學生乘機擾亂課堂,嘩眾取寵的現(xiàn)象。也有部分學生不能達到言之有物,這是我在以后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二、對學生的能力的重視

  把學生分成小組,在小組長的帶領下一起討論,做練習冊,并教給小組長一些方法,引導他們盡可能的發(fā)揮每一個小組成員的作用,讓成員學會如何給別人分析、講解問題。小組出現(xiàn)不會的問題,向教師提出,再由教師給小組講解。自習課上也充分發(fā)揮小組的`作用,先給同學們一定的時間背題,然后小組長同時抽三個組員,這樣即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能激發(fā)他們的競爭意識,從而提高記憶的質量。同時在課堂和自習上,我也在嘗試給學生一種沒有壓力的學習氛圍,只規(guī)定背題的范圍,不規(guī)定必須背下來,或是抽背、默寫,人為給學生造成一種壓力和緊張,如果學生經(jīng)常在這種壓力和緊張的狀態(tài)下學習,不但不會提高學習效率,相反還會降低學習效率。而是想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讓其真正地參與學習,自覺自愿地去完成課堂任務。我覺得這個方法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方式。

  除此之外我認為在今后的歷史教學中我還應該注意

  1、平時抓好培優(yōu)轉差,對學困生應多與他們交流,了解他們的情況,多鼓勵,幫助他們理清知識點,讓他們看到希望;幫助他們樹立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

  2、多學習、多鉆研。取他人之長,多聽課,包括其它學科的,學習他們的長處,好的教學方法;吃透教材,把握重難點,根據(jù)不同的學生和不同的教學內容精心設計切實可行的教案。

  3、在自己平時讀書過程中,有意識的收集資料,積累命題素材。

  4、積極接受學生意見,不斷提高教學水平,例如有學生提出多總結,多講解題的思路。只有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才是好的教學方法。初一歷史教學反思

  5、更加注重學以致用的原則,在指導學生掌握知識的基礎上,注重學生運用知識解題的能力。

歷史教學反思6

  一個學期的時間過去了,本學期教高一年歷史,如何把新課標的精神貫徹到具體的歷史教學中,對我來說壓力大,俗話說有壓力才有動力,所以在這一學期除專業(yè)知識的不斷學習積累外,教學工作中我倍加努力,不斷加強理論學習,努力進行課堂教學實踐,在教學中得到了一些體會,同時也找到了教學中存在的不足,確定了今后的努力方向.教學反思在教學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是教師成長過程中重要的手段。是教師從“會教”到“會學與會教”結合起來的過程。是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重要過程。

  我們知道歷史新課標講究的是教學的三個維度: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其中知識與能力是指:在義務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歷史發(fā)展進程中的重大歷史問題,包括重要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現(xiàn)象和歷史發(fā)展的基本脈絡。在掌握基本歷史知識的過程中,進一步提高閱讀和通過多種途徑獲取歷史信息的能力;通過對歷史事實的分析、綜合、比較、歸納、概括等認知活動,培養(yǎng)歷史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可是在實際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我們這里在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對歷史的學習基本上是空白的,所以按照新課標的這種教法顯然是不符合我們這里的實際情況的。那么,在學生沒有任何歷史基礎的情況下,我們來如何開展歷史教學?這就是我現(xiàn)在面臨的問題。

  一,自己在教學中得到的體會

  1,在教學中我注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愛因斯坦說:"對于一切來說,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具備對學習的"熱愛"和"探索"精神,才能樂在其中,才能勤奮地學習.對于剛步入高中的高一新生來講,有些學生上課注意力不能持久,往往憑興趣去認識事物,對感興趣的事情愿意去做,不感興趣的.就表現(xiàn)出心不在焉.顯而易見,如果不注重趣味教學,就很難培養(yǎng)起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所以,我努力讓學生在課堂40分鐘的學習中一直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比較持久的注意力,就結合歷史這門學科的特點進行教學,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并將激發(fā)興趣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全過程.

  2,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

  高一一年教下來,我認識到不能再同我上學時那樣教學了,現(xiàn)在應該教的不是書本上死的東西了,那些學生都能知道,"讀史可以明志,學史可以鑒身"現(xiàn)在教給他們的是就某個知識應怎樣分析理解,使從中得到啟發(fā).所以我努力改變學生原有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充分調動,發(fā)揮學生主體性的學習方式,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我主要教給學生思考問題的方法,答案由自己歸納得出.我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努力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chuàng)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能對學習活動進行自我支配,自我調節(jié)和控制,讓他們主動地去認識,學習和接受教育影響,從而達到所預期的學習目標.

  二,在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1,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上我沒有足夠的經(jīng)驗,不能教給每個人最有效的方法.

  2,對于在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沒有采取更多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三,今后努力方向

  我在今后課堂教學中還將努力為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性學習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各種條件和機會,促進他們去主動學習,主動發(fā)展,并給予適當?shù)狞c撥和引導,讓學生學會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不斷提高每個學生的自主性.并且還要在教學過程中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yǎng)能力的關系,培養(yǎng)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tài)度和能力,尤其對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努力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

歷史教學反思7

  本學期我擔任了高一年級的歷史教師,我所在學校的學生歷史基礎較為薄弱。高中歷史教科書采用了專題式編排,要求學生具備較好的歷史基礎知識。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努力實現(xiàn)因材施教的目標。我認為自己在歷史教學方面取得了以下幾個方面的成績:

  一、為了培養(yǎng)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我提倡快樂教學。歷史課并非僅僅聽故事的時間,但是我會在課堂上適當?shù)丶尤胍恍v史故事,或者鼓勵學生分享他們所知道的相關歷史故事,這樣可以讓歷史課更有活力。班上學生的歷史基礎并不是很好,但是也有一些學生對歷史特別感興趣,在課外閱讀了很多與歷史相關的書籍。我會引導這些學生,并以他們?yōu)榘駱雍蛶恿α縼碛绊懻麄班級。在新學期剛開始時,有一個學生在歷史課上非常積極參與,他與大家分享了一些準確而詳細的世界歷史知識。我借此機會給了他一個"歷史小王子"的稱號,這樣在之后的歷史課上,其他學生也開始勇于展示自己。通過分享式的教學,我增加了學生們學習歷史的興趣,同時也使課堂充滿快樂和活力。

  二、我們對學生的要求是“從低起點出發(fā),但追求高標準”。我們注重鞏固學生的基礎知識。本學期暫未分文理科,因此歷史學習的首要目標仍然是打牢基礎。我們將反復鞏固和練習基礎知識,加強學生對歷史基礎知識的理解,并提高他們運用知識的能力。我們對每位學生的基礎知識都有很高的要求。在課堂上,我們盡量關注每個學生,并通過與他們談話以及設置一些容易獲取的獎勵來增強那些基礎較差的學生對歷史學習的信心。

  三、重視培養(yǎng)學生構建歷史知識網(wǎng)絡的能力。在每個學期開始前,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的目錄,讓他們了解本學期將學習的主要內容和基本框架。在每個單元學習之前,花一些時間指導學生建立該單元的知識框架。在每節(jié)課和每個單元結束時,要求學生自己總結所學內容,包括各個方面的內容以及彼此之間的關系。同時,培養(yǎng)學生對于整體歷史的意識。

  四、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我在這個學期特別注重這方面的教育。我參加了一場由北大招生辦主任秦春華在我們學校舉辦的講座,他指出目前中國的中學教育忽視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導致學生缺乏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從而引發(fā)校園暴力事件的頻繁發(fā)生。這一點更加堅定了我在歷史課上注重培養(yǎng)學生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決心,F(xiàn)在我將這些寶貴的經(jīng)驗和知識融入到我的教學中,希望能夠對學生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

  五、抓住機會提升自己,多讀書,積極參加教研活動。歷史具有客觀性和主觀性的雙重屬性。出色的歷史課堂應該傳達深入的歷史思想,要達到這個高度,需要依賴老師的文化素養(yǎng)、教學熱情和經(jīng)驗。目前我對于教學充滿熱情,因此本學期我將專注于提升后兩方面的能力。我已經(jīng)閱讀了《民主的細節(jié)》和《中國近代史綱要》等相關書籍,并每周參加一位優(yōu)秀歷史教師的課程,同時也會參與歷史組織的教學活動,向有經(jīng)驗的前輩們學習。在今后的教學中,我需要加強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在課堂上有所收獲,實現(xiàn)因材施教。課后,應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相應的輔導,以滿足他們的需求。

  第二,豐富歷史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即使老師教得再好,也不如讓學生自己掌握學習方法,主動學習的知識更可靠。本學期我將以此為目標,但目前還做得不夠,需要繼續(xù)努力。

歷史教學反思8

  世界歷史已基本教完,在復習之際,回顧世界歷史上的五次瓜分,談談對五次瓜分的理解與總結。

  在人類歷史上,列強對世界的幾次主要的瓜分可分為以下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15世紀-16世紀,葡萄牙和西班牙對世界的瓜分。

  1494年,葡、西兩國簽定了“托爾德西里雅斯條約”,規(guī)定在佛得角群島以西370里加處,自北極向南極劃一條假想的分界線。此線以東新發(fā)現(xiàn)的土地歸葡萄牙所有,以西歸西班牙占有,此即臭名昭著的“教皇子午線”。1529年,西、葡兩國又在薩拉哥薩簽訂新約,將西屬土地的西界定在摩鹿加群島以東17度處。根據(jù)以上兩個條約,西班牙獨占了除巴西以外的整個美洲,葡萄牙則將亞非狂妄地納入了自己的殖民范圍。這是人類有史以來對世界的第一次瓜分。

  從這一次瓜分中,無論是葡萄牙還是西班牙,所憑借的是先進的軍事技術、武力統(tǒng)治、海盜式劫掠和欺騙性貿易。尤其是葡萄牙,它本是一個落后的國家,但是它侵占了地域寬廣、文化發(fā)達、人口稠密的廣大地區(qū),這充分體現(xiàn)了軍事技術、武力威脅在當時的絕對作用。

  第二階段:17世紀初—18世紀末,英、法、荷對世界的瓜分,最終是英國取勝。

  1581年獲得獨立并建立了資產(chǎn)階級共和國的荷蘭,以商品和大炮為武器,沉重地打擊葡、西的殖民勢力,并取代了西、葡。與此同時,英國積極向外擴張,并于1588年打敗西班牙的'“無敵艦隊”,開始建立海上霸權。隨著自身勢力的膨脹,英國幾次頒布《航海條例》,打擊荷蘭,從而引發(fā)了三次英荷戰(zhàn)爭,結果是英國取代了荷蘭,成為世界殖民霸主。隨后,法國起而與英國競爭,最終通過“七年戰(zhàn)爭”,英國打敗法國,穩(wěn)居世界殖民霸主地位,號稱“日不落”大帝國。從此,世界歷史進入了“英國時代”。

  從這一次對世界的瓜分中我們可以看出:英、法、荷取代西、葡兩國,以及英國打敗法國,都充分體現(xiàn)了資本主義制度必然戰(zhàn)勝封建制度。同時,英、荷之間,雖然都是資本主義國家,但是,最終是以工業(yè)資本為基礎的英國戰(zhàn)勝了以商業(yè)資本為基礎的荷蘭,從而體現(xiàn)了工業(yè)資本對商業(yè)資本的必然勝利?梢,在這時期的爭斗中,所憑借的不僅僅是武力和軍事技術,社會制度的先進與否、經(jīng)濟力量的強與弱也在其中占據(jù)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第三階段:19世紀初—19世紀中期,工業(yè)革命后的英國與俄國對世界的瓜分與爭奪。

  俄國采用武力擴張的方式對外進行侵略,最終成為一個地跨歐亞大陸的大帝國。英國隨著工業(yè)革命的進行,為了滿足對原料產(chǎn)地和商品市場的需求,以經(jīng)濟侵略為主、軍事力量為輔,先后侵占了印度、新加坡、澳大利亞、新西蘭,以及阿富汗、緬甸、中國等地,對新生的拉美國家也加緊了經(jīng)濟滲透。俄英之間,爭奪最激烈的要數(shù)1853-1856年進行的克里米亞戰(zhàn)爭。結果英國打敗了俄國,維護了它的世界殖民霸主地位,同時也暴露了俄國社會制度的落后,促使俄國進行農(nóng)奴制改革,走上資本主義道路。

  可見,社會制度的先進與否、經(jīng)濟力量的強與弱,在一定程度上已經(jīng)取代了單純的武裝力量的絕對優(yōu)勢,顯得越來越重要了。

  第四階段: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三次帝國主義戰(zhàn)爭,即1898年的美西戰(zhàn)爭、1904-1910年的日俄戰(zhàn)爭、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充分體現(xiàn)了其瓜分世界的性質。

  德、意是后起的帝國主義國家,企圖憑借雄厚的經(jīng)濟力量與老牌的英、法等國家展開爭奪,瓜分世界,于是形成了以德為核心的三國同盟和由英、法、俄組成的協(xié)約國這兩大對立的軍事集團。經(jīng)過四年多的爭奪,結果是同盟國失敗,他們不僅沒能瓜分世界,而且連已有的殖民地和自身的領土都被協(xié)約國一一瓜分。俄國則建立了世界上的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打破了資本主義一統(tǒng)天下的局面。美國則趁此機會,大發(fā)橫財,成為世界上的經(jīng)濟強國,但在綜合實力上,仍屈居于英法之下,國際聯(lián)盟被英法所控制就是一個典型史實。

  從這些國家的失敗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單純的經(jīng)濟優(yōu)勢已失去了決定性的作用,國與國之間的競爭必須是以包括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文化、外交、資源等多方面的綜合國力的競爭。美、德雖然在經(jīng)濟方面位于世界第一、二,但是在綜合國力上還趕不上老牌的英法國家,所以在爭奪中失敗。

  第五階段:20世紀中期—20世紀末,美國和蘇聯(lián)對世界的瓜分。

  “二戰(zhàn)”期間,蘇軍是抗擊德軍的主要力量,在打敗強大的法西斯德國后,其國際地位大大提高,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受其影響,中國、南斯拉夫、阿爾巴尼亞、朝鮮等國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從而形成了一個以蘇聯(lián)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而美國在“二戰(zhàn)”前,就已經(jīng)成為世界經(jīng)濟大國,“二戰(zhàn)”后,隨著西歐各主要帝國主義國家普遍衰落,美國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的頭號強國,英法等西歐國家不得不唯美國馬首是瞻,這樣就形成了一個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美、蘇兩極格局形成。兩國控制著華約和北約兩大對立的軍事集團,針鋒相對,不斷爭奪,瓜分世界。

  這一過程一直持續(xù)到1991年,蘇聯(lián)在與美國的以高科技為核心的軍備競賽中拖垮了經(jīng)濟實力,導致綜合國力的衰退,所以最終是以蘇聯(lián)失敗、美國勝利而結束?梢,在綜合國力方面,經(jīng)濟是基礎,起決定性作用,但高科技是龍頭,是整個綜合國力強與弱最直接的表現(xiàn)。同時,也說明了社會制度需要不斷的改革、發(fā)展和完善。

歷史教學反思9

  是八年級上冊歷史第二單元的第一課,洋務運動是中國近代化探索邁出的第一步,所以在中國近代史中占有極為重要的歷史地位。在這里主要是分析一下自己在這次上課中的好的一面與不足之處。首先,是整個課堂很有秩序。在上課過程中,學生的學習習慣比較好,基本上能按照老師的要求一步一步的完成。其次,就是部分課堂展示還算有效。比如說學生回答問題的時候,我設計了不同的方式,有“一幫一”互相檢查、同號抽查及搶答等,這些也在一定程度上調動了學習學習的積極性,加入了競爭機制,能夠讓學生在課堂上主動的動起來。再者,就是在基礎知識方面,學生都能明確,而且大多數(shù)學生都能掌握。通過這一課,學生明白了洋務運動的時間、代表人物、口號、內容以及對洋務運動的評價等基礎知識,還算是有一點成績的'。40分鐘的講課,值得一說的優(yōu)點卻只有這些,真是慚愧?磥硪院笈Φ牡胤竭是很多的。

歷史教學反思10

  片段(一):

  在縣研訓中心組織的“歷史新教材培訓”活動中,我上了一節(jié)研討課。教學內容是七年級第10課《五四愛國運動和中國共產(chǎn)黨的誕生》,其間我設計了一個問題:“怎樣理解中國共產(chǎn)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為了降低難度,我放了一首歌《沒有共產(chǎn)黨,就沒有新中國》。但是學生仍啟而不發(fā),教室里靜悄悄的。我想:壞了,冷場了。

  反思:

  下課后,我冷靜反思,學生啟而不發(fā)的主要原因可能是題目難度大,空洞,讓學生不知所措,束手無策。

  在教學過程中,總會出現(xiàn)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有時候學生成績不理想,有時候課堂氣氛死氣沉沉的,有時候學生與你抬杠……此時,老師應該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是否合理,是否真正地了解學生,而不能一味地埋怨學生。作為教師,要注意因材施教,分層施教,平等待生,在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時做到:多怪自己少怪生。

  片段(二):

  一節(jié)歷史課,我給同學們介紹中國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在講到孔子的教育思想時,突然有學生插嘴:“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我很惱火他打斷了我的話題,于是沒好氣地問:“你怎么知道的?”他高興地指著墻壁說:“在那兒貼著呢,還有孔子的畫像!蔽乙粫r語塞,多好的教學資源,我怎么就沒注意呢。

  反思:

  我應該感謝“插嘴”的同學,是他讓同學們了解了更多的知識,是他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教學資源無處不在。

  學生插嘴是許多老師在課堂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它帶給我們的或許是擔心,或許是困惑,但更多的應該是欣喜與思考。新課程倡導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倡導寬松、融洽的教學環(huán)境,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插嘴”是合情合理、無可厚非的。它不是“亂”,而是“活”,是新課程改革中一朵絢麗的浪花。當學生的“插嘴”具有挑戰(zhàn)性時,教師應如何應對,如何調整教學計劃,如何讓學生的“插嘴”變成一種學習資源,才是我們每個教師應該研究的課題。

  面對學生的“插嘴”,我們不僅要認真傾聽,耐心等待,而且要為其喝彩!

  反思后則奮進。我們只有在實際工作中多多反思,不斷改進,才能真正走進新課程。

歷史教學反思11

  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了解古代希臘文明和羅馬文明發(fā)展的基本線索,伯利克里統(tǒng)治時期雅典奴隸制的高度發(fā)展,羅馬共和國和羅馬帝國的興衰

  2、過程與方法:自主學習、小組討論,整合教材引導學生思考探究,充分利用地圖和相關地理知識,培養(yǎng)學生轉換思維視角,多角度看問題的能力。

  3、情感與價值觀:使學生認識到古代希臘文明是西方文明之源,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奴隸制得到高度發(fā)展,理解改革是社會進步和發(fā)展的重要推動力,杰出人物對歷史的發(fā)展進程能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重難點重點:斯巴達和雅典;全盛時期的雅典;羅馬霸權的建立。

  難點:斯巴達和雅典的區(qū)別;羅馬和平。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提示目標(2分鐘)

  1)、導入新課:提問:世界四大文明古國有哪些?古代亞非文明發(fā)源于哪些地區(qū)?繼亞非古代文明的興起,西方(歐洲)也出現(xiàn)了古代文明,西方文明又是在哪里發(fā)源的呢?導入新課西方文明之源。

  2)、出示學習目標:(教師解讀)

  1、從正反兩個方面認識雅典的共和制度,掌握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評價歷史人物與歷史事件的能力。

  2、讓學生搜集古希臘、古羅馬的有關奴隸生活狀況的材料,使他們對古希臘、古羅馬的民主生活有一個全面的認識。

  3、無論是古希臘,還是古羅馬,它們都采取了積極的對外交流政策,這是他們強大的重要因素,由此使學生對當前我國的對外開放政策形成正確的認識

  二、學生自學,質疑問難(8分鐘左右)

  1)顯示自學提綱:

  1、希臘早期文明叫什么?由哪兩個文明組成?距今多少年左右?

  2、評價伯利克里?

  3、羅馬共和國成立于哪一年?為爭奪地中海霸權,同迦太基進行了三次戰(zhàn)爭,史稱什么戰(zhàn)爭?何時羅馬成為地中海霸主?

  4、羅馬帝國何時建立?第一任皇帝是誰?哪一年分裂?哪一年,西羅馬帝國滅亡?它標志著什么歷史結束了。

  2)、按自學提綱自學。自學時,對不會的問題要做好批注,作為合作探究的問題進行探究。

  3)、教師檢查學情,指導學生自學,并適當點撥。

  三.、合作探究,建構知識(15--20分鐘)

  1、組內互探。自學中遇到不會的問題在組內互相交流。組內也解決不了的問題記好,到質疑時提出,聽其他學習小組或教師講解。

  2、師生互探。對自學提綱中重點的內容及學習小組解決不了的問題進行展示、糾錯和點撥。

  3、教學內容:提問1:希臘文明以什么為中心?與亞非文明的中心有何不同?

  (一)雅典城邦的繁榮

  1、雅典為何工商業(yè)發(fā)達?

  2、雅典處于全盛時期是誰當政?

  3、雅典處于全盛時期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

  4、希臘為什么衰落?(斯巴達、雅典長期爭霸)

  (二)羅馬共和國的`興亡

  1、羅馬共和國何時建立的?羅馬共和國的行政長官稱為什么?由什么樣的人擔任?

  古羅馬怎樣成為地中海上的霸主?

  羅馬共和國是怎樣被羅馬帝國取代的?

  羅馬帝國延續(xù)了約五百年,與秦朝和西漢時期的中國一樣,是當時世界上強大的帝國之一。

  4.課后小結:通過學習了解古代希臘是西方文明之源以及羅馬共和國的興亡。

  5、學生熟記本課知識點:朗讀或默記:3—5分鐘

  四、鞏固新知,學會運用(13分鐘)

  1、教師多媒體出示訓練題、提高題。學生當堂回答,及時鞏固新知識。

  2.布置課堂作業(yè):《基礎訓練》第3課部分重點內容,學生當堂完成。

  3、教師檢查學生課堂作業(yè)完成情況,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解決。

  4.自主學習第4課:亞洲封建國家的建立

歷史教學反思12

  回顧一學期以來的教學情況,總的感覺是匆匆忙忙。每天的腳步都是來去匆匆,每天的身影都是忙忙碌碌。雖匆匆,但無悔,雖忙碌,但實在。從這學期開始,我校全部實施教學改革,有了新的課程理念和精神以及評價方式。作為老教師,我很榮幸地趕上了新課程改革這一班車。在現(xiàn)實的教學工作中,“如何在內容、形式上體現(xiàn)新課改的理念和精神”是我平時思考最多的問題。為此,我首先從新的教學方法入手進行了改進。

  回憶起我在高中學習時期的歷史課堂,那是一個在舊課程下老師的“一言堂”,學生記記筆記,背背要點1、2、3條。我的腦海里,學生沒有思考問題的過程,只有在老師講解完整的知識結構下,按照細致的板書識記歷史知識的過程。我當時的認識是:歷史=死記硬背。并且,背得還不好,就是記不住。今天想來,似乎沒留下多大的印象,就像我們開的`玩笑說法“一點不留的還給了老師”。相比之下,新課程要求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堂教學要減少統(tǒng)一講解,增加學生的自主探究。這樣學生就有更多的機會動手、動腦、動口。盡管,一開始,有些費時、費力,但是,堅持下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了,無論從語言表達,問題歸納,思考,與人交流、合作都有了提高,這不就是我們常常提及的“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嗎?

歷史教學反思13

  摘要:

  人類社會已進入信息時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已經(jīng)向教育帶來了新的生機和挑戰(zhàn)!叭珖行W信息技術教育工作會議”就曾明確提出,教育要跟上科學和社會現(xiàn)代化發(fā)展的步伐,就必須加快教育的信息化。隨著農(nóng)村中小學遠程教育工程項目的全面實施和教學觀念的轉變,計算機網(wǎng)絡技術開始應用于中學的課堂教學中,為深化基礎教育改革,發(fā)展學生個性,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提供了有利的條件。越來越多的歷史教師愿意在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進行課堂教學,那“如何在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進行課堂教學”就成為中學歷史教師比較關心的問題。本文通過親身經(jīng)歷的一堂優(yōu)質課教學,結合新的《歷史課程標準》,就如何實現(xiàn)遠程網(wǎng)絡教育與現(xiàn)代教育理論的整合,對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歷史課堂教學模式進行粗淺的探討。

  關鍵詞:網(wǎng)絡環(huán)境 歷史教學 反思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迅速興起與蓬勃發(fā)展,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的教學[WEI(Web—Based Instruction基于)正在學校悄然興起,WBI教學模式的理論基礎是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皮亞杰的建構主義理論提倡學習方法是教師指導下的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建構主義學習環(huán)境包含情景、協(xié)作、會話和意義建構等四大要素。這樣我們就可以將建構主義學習環(huán)境相適應的教學模式概括為:“以學生為中心,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老師起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協(xié)作、會話等學習環(huán)境諸要素,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新精神。最終達到使學生有效地實現(xiàn)對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的目的”。由此,教學設計主要圍繞“教學內容”、“自主學習策略”兩方面進行,課程表現(xiàn)形式是通過網(wǎng)頁用超鏈接的方式組織起來的教學表現(xiàn)。

  例如我在參加瀘州市現(xiàn)代遠程教育基于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優(yōu)質課競賽中選擇了教學《紅軍長征》這一課時,我利用Flash及DW制作的《紅軍長征》的課件,包括教學目標、思考問題、文本資料、圖形資料、媒體播放、課后練習、BBS等,網(wǎng)頁之間用超鏈接的方式鏈接。并設計大量幫助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資源,促進學生的思維深度。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課程資源有:討論論題、疑問及解答、課程輔助資源、測驗試題、自主學習活動、相關鏈接等。學生可以利用BBS(論壇)、協(xié)作(交互性)、意義建構(知識網(wǎng)絡),教學以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面向全體學生。因此,網(wǎng)絡技術、超媒體的優(yōu)勢最適合建立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教學模式。通過這次基于網(wǎng)絡環(huán)境優(yōu)質課競賽,我對這一新興的教學模式有了一些心得與體會,在此提出與同行共勉。

  一、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的歷史教學的優(yōu)勢與成效

  通過對這種嶄新的教學模式的初步嘗試,產(chǎn)生了較好的成效,現(xiàn)將幾點體會與大家共饗,總結如下:

  1、網(wǎng)絡資源進入課堂優(yōu)于以前的單純的課件進入課堂,更有利于體現(xiàn)新課改的精神。

  20世紀90年代,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fā)展,CAI概念得到教育界的廣泛認同,計算機課件被引入課堂教學,許多教師在各種各樣的教學大賽中展示出了自己精心設計的精美的教學課件,展示了自己在這方面的水平和能力。但是不管課件作得如何精美,學生基本上還是被動的接受知識。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的教學則不同,老師將學生引入網(wǎng)絡知識的海洋,要求學生根據(jù)自己的需要,自主的選擇任務,對網(wǎng)絡資源進行篩選,主動的完成任務,教師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指導,注重學生學習知識的主動性和學生個性的發(fā)展。所以,從課件進課堂到網(wǎng)絡進課堂是課改的一個進步,它體現(xiàn)的是新課改的精神,要實現(xiàn)的是從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到主動去索取知識轉變。

  2、網(wǎng)絡資源引入課堂教學,可以變革學生原來的學習方式。

  按照新課標的要求,歷史課程的設計與實施要有利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倡導學生主動學習,在多樣化和開放式的環(huán)境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和參與性,培養(yǎng)學生探究歷史問題的能力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提高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網(wǎng)絡資源浩如煙海,極為豐富。我在著名的搜索引擎google中輸入“長征”,只用了0.11秒就搜到274,000 項查詢結果。豐富多樣的網(wǎng)絡資源為歷史教學中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提供了很好的空間和舞臺。歷史是已經(jīng)發(fā)生過了的'人物和事情,單靠老師的講授并不能夠讓學生消化理解知識,要引導學生去體驗歷史、感悟歷史,去與歷史人物進行心靈的對話。正如德國哲學家叔本華所說:“記錄在紙上的思想就如同某人留在沙上的腳印,我們也能看到他走過的路徑,但若是想知道他在路上看見了什么東西,就必須用我們自己的眼睛。”而網(wǎng)絡手段的引入,就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一個體驗歷史、探究歷史、實現(xiàn)學習方式轉變的機會,學生的這種體驗和探究歷史的過程,就是他獲得豐富的理智和情感的體驗過程,和發(fā)展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與方法的過程以及從歷史中吸取經(jīng)驗和教訓的過程!白x史使人明智”,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的發(fā)展學生的優(yōu)秀的智慧品質,培養(yǎng)其終身學習的能力。

  3、網(wǎng)絡資源應用于歷史教學,能構建出新型的師生關系。

  新課標倡導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為了一切學生,突出以人為本,把握教育的本質,即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這都需要更新原有的師生關系,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而網(wǎng)絡資源引入歷史教學以后,正好能夠帶來這種可喜的變化,課堂教學結構也將隨之發(fā)生重大變化,學生在課堂上不必再按照老師所設計的固定模式去展開,他們可能會根據(jù)自己的思考去探究歷史。因此,在原來的師生問答的環(huán)節(jié)中間增加了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過程。這就要求老師必須根據(jù)學生進行探究學習的實際情況,不斷的調整和更新自己的教學思路,做到與學生的同步發(fā)展,師生之間的關系已經(jīng)不再是原來的知識傳授者與接受者之間的關系了,教師已經(jīng)成了學生學習的引路人、學習上的伙伴和朋友。正因為有了以上的可喜變化,教學質量想不提高恐怕都不行了。

  二、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的歷史教學中幾個值得注意的問題

  1、歷史網(wǎng)絡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行為。

  在網(wǎng)絡課堂教學中老師到底應該做些什么?在我上完《紅軍長征》一課后,有的老師認為老師只要給學生布置任務以后簡直就可以袖手旁觀了。其實不然。歷史教師在一堂網(wǎng)絡課的前前后后起舉足輕重的作用,可以說是編導、導演、演員,同時也是導游和技術專家。在浩如煙海的網(wǎng)絡資源里如果沒有老師的指引,學生很有可能會迷失方向;有些學生可能在計算機操作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困難,所以老師應該給予他們技術上的幫助;網(wǎng)絡課堂上不能單單依靠學生們在組內交流、在BBS 論壇上的交流,還應該有師生之間的語言交流。而要充當好這些重要角色,必須要求我們歷史老師不斷的用現(xiàn)代化的教育手段和理念來提高自己,充實自己,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發(fā)揮歷史教師在網(wǎng)絡教學中的作用,也才能真正發(fā)揮網(wǎng)絡在歷史教學中的作用。

  2、歷史網(wǎng)絡課堂的問題設計及課堂學習在課后的延續(xù)。

  按照維果茨基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教學不能只適應發(fā)展的現(xiàn)有水平,而應適應“最近發(fā)展區(qū)”,從而走在發(fā)展的前面,最終跨越“最近發(fā)展區(qū)”而達到新的發(fā)展水平。所以,網(wǎng)絡教學,必須提供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讓他們在網(wǎng)上探索新的想法,模仿專家在體驗中如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問題的設計,要從學生的實際水平出發(fā),以學生為中心,面向真實世界,問題要略高于學生目前水平,以便發(fā)展學生的高層次的思維能力。所以,從這一點我們也可以看出,信息技術與歷史課程的整合,有一個過程,要循序漸進,不可能一步到位,老師和學生都有一個逐步適應的過程,最終才能夠實現(xiàn)從一堂課到一門課的整合。

  網(wǎng)絡既然可以從課外延伸到課堂,它當然也可以從課堂延伸到學生的課外學習活動中去。我在上完《紅軍長征》一課后,要求有興趣的同學繼續(xù)就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進行學習和探究,學生在課后將自己找到的資源放到論壇里,和其他同學一起實現(xiàn)資源共享,和老師、同學作后的進一步的交流。這不但增強了師生之間的感情,更重要的是,學生通過交流,進一步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在無形之中提高了自己的水平和能力。

  3、網(wǎng)絡課堂中呈現(xiàn)給學生的教學信息。

  歷史網(wǎng)絡課堂中呈現(xiàn)給學生的信息是不是越多越好呢?我們都知道,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信息時代、知識爆炸的時代,所以有些人認為我們在使用網(wǎng)絡教學時,應該盡可能的給學生提供更多的信息。經(jīng)過這堂課的實踐后,我認為不一定如此。雖說網(wǎng)絡上的資源異常豐富,但是在教學中應該而且只能給學生呈現(xiàn)有效的教學信息。太多、太豐富的教學信息不但不可能提高教學效率,相反,它會使學生出現(xiàn)“信息過載”,學生面對巨大的網(wǎng)絡信息資源,思維會處于休眠狀態(tài)。如果是這樣的話,網(wǎng)絡教學也就成為了一種新的“注入式教學”,這種新的“注入式教學”的唯一進步只不過是由原來的“人灌”進化成了“機灌”、“電灌”,它同樣容易造成學生思維上的惰性和依賴性,又從何談起啟迪學生的思維呢?

  當然,關于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的歷史教學還有很多問題值得我們去思考,去探索,這樣的課程也不應該有固定的模式,也并不是說每節(jié)課都得用網(wǎng)絡來教學,教師應該靈活處理。網(wǎng)絡技術的發(fā)展,是新時代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網(wǎng)絡正日益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并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我們有理由相信,只要我們敢于實踐、勇于探索,網(wǎng)絡技術必將會給沉悶的歷史教學帶來勃勃生機。就讓我們積極投身課程改革和教育科研的時代洪流中,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做當潮而立的弄潮兒吧!

歷史教學反思14

  在新課改繼續(xù)深入的形勢下,我必須聚焦課堂,反思自身的教學。要講好歷史課,難。因為學科特點決定了它內容的老套和知識點的瑣碎,這就需要歷史教師在準確傳授知識、把握重難點的同時,把歷史課講的生動有趣。

  講好歷史復習課,更難。首先,內容多而雜。不論是復習一章還是一冊書,都需要歷史教師在眾多的史實中找出一條主線來統(tǒng)領所授知識,理清線索,便于學生記憶。其次,復習課是對所學知識的整理和歸納,相對而言趣味性降低、知識性增加、能力要求提高。第三,需要對學生學習及答題方法進行指導,一般說是比較乏味的。鑒于以上思考,我對歷史教學及復習反思如下:

  首先,增加歷史課的趣味性。我們的教材是比較枯燥的,缺乏故事性。對于一件歷史事件,我們的教材交待得很簡單而且不是很連貫,如果我們適當?shù)难a充一些歷史事件,不但可以增加課程的趣味性,而且填補了教材的空缺、增加內容的.連貫性。

  其次,復習的時候選取好的線索。我在進行《屈辱、抗爭和探索》的設計時,選擇以時間為經(jīng)、事件為緯,分中國近代史為平行的兩部分,即屈辱史(淪為半殖民地的歷史)和抗爭、探索史(淪為半殖民地的歷史),編織一張知識網(wǎng)?v向看,是戰(zhàn)爭、條約、民族資本主發(fā)展、思想探索等幾個專題;橫向看,反映了各個歷史時期從民族危機到思變、從經(jīng)濟基礎到上層建筑等一系列變化的內在聯(lián)系。

  第三,能力提升與方法指導。學習歷史不應該停留在掌握基本的歷史史實上,更應該學會評價歷史事件,比如新文化運動,首先可以讓學生自己隨意評價,然后指導學生注意形式上的全面——評價可以分三步:(1)是什么;(2)積極作用;(3)消極作用。然后再讓學生對某位歷史人物進行評價,比如分析李鴻章,我們應該對學生強調:(1)不要受文學作品和影視劇的影響;(2)要把歷史人物放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下評價,不要用今天的尺子去衡量昨天的人。另外,可以布置一些具有趣味性的作業(yè),比如:假設你是某位歷史人物,寫一篇日記。你應該注意把自己放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下,注意史實、階級立場和邏輯關系。這樣不僅需要學生準確把握史實,而且鍛煉他們階級分析的能力和文字表達的能力。

  教師能否把握好課堂教學,要不斷嘗試改進,細心體會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潛心研究,勤于調整反思。教師要善于對自己的工作回過頭來總結,坐下來反思。教學反思能力并不是一項與生俱來的或是會隨時間流逝而自然形成的能力,它需要教師有意識地、有計劃地自我培養(yǎng)和自我提升!皩嵺`出真知”教師的反思能力應在自身的反思過程中得以形成和提高。

歷史教學反思15

  “教學”顧明思議包括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老師們都非常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方法,學習的自信心,以及對學生的關愛,教師們付出了很多。怎樣讓老師的付出收到更好的效果?還需要培養(yǎng)教師在學生中的威信,“尊其師,才能信其道”,我認為,培養(yǎng)老師在學生中的威信,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教師要不斷學習,用豐富的知識,能力,高尚的人格魅力征服學生;

  二,工作中,面對學生,老師們要相互維護,不要相互拆臺;

  三,老師與學生之間發(fā)生沖突,要告訴學生:你即使有理,也要用合適的方法與老師交流,要學會適應老師,與老師頂撞是不尊重老師,是不對的。同時也要通過恰當?shù)姆绞脚c老師坦誠交流,指出老師工作中的不當之處,而不要幸災樂禍。

  四,學校要經(jīng)常開展尊敬師長,感恩社會的思想教育,形成良好的校風。

  反思

  在歷史課的講授中,教師必須重視學生的獨立思考與回味,并在課堂教學中通過感情豐富的`語言做鋪墊,講解適可而止。如果把所有問題都講盡講透,就大大損害了學生思維的積極性,使學生養(yǎng)成被動學習、懶于思考的習慣,使本應“育人”的過程變成“愚人”的過程。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學習,但不可以代替學生學習;要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學會分析、思考,從而自己明白事理,掌握規(guī)律。而引導學生學習,就需要從教師的講授開始。所以歷史課堂既離不開教師的講授,也要給學生留下思考回味的時間和實踐。

【歷史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歷史的教學反思03-24

歷史教學反思05-15

歷史教學反思02-02

歷史新課改的教學反思03-25

期末歷史教學反思04-14

歷史期中教學反思03-29

有關歷史的教學反思03-18

優(yōu)秀歷史教學反思04-06

歷史教學反思范文04-10

歷史教學反思【優(yōu)選】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