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的扁擔》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jié)我們的教學經(jīng)驗,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朱德的扁擔》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朱德的扁擔》教學反思1
《朱德的扁擔》這篇課文講的是為了堅守井岡山根據(jù)地,粉粹敵人圍攻,朱德同志和紅軍戰(zhàn)士一起挑糧的生動故事,表現(xiàn)了革命領(lǐng)袖以身作則,與戰(zhàn)士們同甘共苦的高貴品質(zhì),同時表現(xiàn)出廣大戰(zhàn)士對朱德同志的敬愛之情。
從課文的.第二自然段的“可是每次挑糧,大家都爭著去。”這句話寫出了戰(zhàn)士們爭相挑糧的高漲熱情!翱墒恰背薪訌木畬降矫┢喝ヌ艏Z路程長路難走的困難,是說雖然種種困難,但是戰(zhàn)士們都爭著去挑!盃帯弊直憩F(xiàn)了戰(zhàn)士們不畏困難不怕吃苦勇挑重擔的革命精神。
課文通過人物的行動和心理,真實生動地反映了革命隊伍中官兵互敬互愛同甘共苦的感人場面。課文以“朱德的扁擔”為題,以小見大,于細微處見精神,讓我們看到了一位革命偉人的鮮活形象。課文最后三句提到“扁擔”,與題目呼應,既點明了課題,又深化了內(nèi)涵。
由于孩子對朱德知之甚少,因而在教學本課時,我主要引導他們抓住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來感悟文章內(nèi)容。課文第一自然段我介紹了一些補充材料,讓學生了解當時的歷史背景,并通過“紅軍在山上,山下不遠處就是敵人!敝械摹安贿h處”來體會當時環(huán)境的危險。第二自然段中介紹挑糧的原因是我訓練學生說話的重點。讓學生用“因為……所以……”來了解儲備糧食的原因和挑糧的原因,并通過反問“去挑糧容易嗎?”讓學生理解“山高路陡”等詞語的意思,聯(lián)系前面的文字感悟挑糧的艱辛,為后面學生感悟朱德和戰(zhàn)士們同甘共苦埋下伏筆。
第三自然段是重點,“一道”、“一塊兒”兩個詞語其實很能體現(xiàn)朱德吃苦耐勞的優(yōu)良革命品質(zhì)?梢灾饕プ×讼胂缶毩暎尨蠹蚁胂耄簯(zhàn)士們會怎樣勸朱德?戰(zhàn)士們?yōu)槭裁匆乇鈸?藏好了心里會怎么想?朱德發(fā)現(xiàn)扁擔沒有了會想些什么?他為什么不去找而是“連夜又趕做一根扁擔?”在想象中加深他們對朱德與大家同甘共苦的精神。
《朱德的扁擔》教學反思2
在教《朱德的扁擔》這一課時,雖然事先經(jīng)過了準備,但還是有喜有憂。
喜一、這一課,我也從題目入手:這是一根怎樣的扁擔?朱德拿這根扁擔干什么?朱德為什么在扁擔上刻了“朱德的扁擔,不許亂拿”八個字?” 層層遞進,把難點一步步的剝離,突破。。
喜二、在解決教學難點的過程中,始終從重點內(nèi)容入手,一開始從課文中的遣詞中明白了挑糧的`艱難,需要的是年輕力壯的戰(zhàn)士才能勝任。朱德年紀大了,工作繁忙可是依然堅持要去,從而體味革命領(lǐng)袖以身作則,與群眾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zhì),培養(yǎng)敬愛革命領(lǐng)袖的思想感情。
憂一、基礎。在指導會寫的字“扁擔”時,僅僅是借助課件讀寫說,而沒有示范寫。主要是我寫字太慢,怕耽誤太多的時間。
憂二、組織。課堂紀律不是很好,尤其是在講讀第二自然段時,由于時間過長(本節(jié)課上了50分鐘)需要老師不時地用眼色來維持課堂紀律,這就要求平時嚴格要求學生學會傾聽。
《朱德的扁擔》教學反思3
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需要我們教師在課堂上為其逐步培養(yǎng)的。在教學《朱德的扁擔》這一課時,我通過“多讀課文”的方法,引導孩子自己感悟,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朱德的扁擔》這篇課文旨在通過發(fā)生在朱德同志身上的一件小事,讓學生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則,和戰(zhàn)士們同甘共苦的高貴品質(zhì)。而這對于二年級的孩子來說,難度似乎大了一點。因此,我在課前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介紹朱德這個人物以及他在課文中所處的環(huán)境,在此基礎上再接著講讀重點段落(第三段)。表現(xiàn)朱德高貴品質(zhì)的兩個關(guān)鍵成語我是通過引導,讓學生自己感受,自己提問來突破這個重難點的。
在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意識,目的是讓學生不同的`個體真正走進文本,獲得與眾不同的感悟,促進語文能力的發(fā)展和思維能力的訓練,從而實現(xiàn)語文學習的終極目標。
《朱德的扁擔》教學反思4
在教《朱德的扁擔》這一課時,正好是二站的樊老師來聽課的時候,雖然事先經(jīng)過了準備,但還是有喜有憂。
喜一、這一課,我也從題目入手:這是一根怎樣的扁擔?朱德拿這根扁擔干什么?朱德為什么在扁擔上刻了“朱德的扁擔,不許亂拿”八個字?”
層層遞進,把難點一步步的剝離,突破。。
喜二、在解決教學難點的.過程中,始終從重點內(nèi)容入手,一開始從課文中的遣詞中明白了挑糧的艱難,需要的是年輕力壯的戰(zhàn)士才能勝任。朱德年紀大了,工作繁忙可是依然堅持要去,從而體味革命領(lǐng)袖以身作則,與群眾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zhì),培養(yǎng)敬愛革命領(lǐng)袖的思想感情。
憂一、基礎。在指導會寫的字“扁擔”時,僅僅是借助課件讀寫說,而沒有示范寫。主要是我寫字太慢,怕耽誤太多的時間。
憂二、組織。課堂紀律不是很好,尤其是在講讀第二自然段時,由于時間過長(本節(jié)課上了50分鐘)需要老師不時地用眼色來維持課堂紀律,這就要求平時嚴格要求學生學會傾聽。
《朱德的扁擔》教學反思5
在教《朱德的扁擔》這一課時,正好是督導聽課的時候,雖然事先經(jīng)過了準備,但是還是有很多問題存在著。
一,基礎。在讀到“斗笠”,有學生讀成了du笠,當時我只是糾正了讀音,而沒有引申出去講下它是多音字.
在理解“陡”時,我利用了簡筆畫讓他們理解,但是還應該在邊畫邊說。另外,課文還應該讓他們多讀,讀透徹。
二,組織。課堂紀錄掌握的不好,小孩子一放開后,有點收不住。在開火車的時候要明確要求,對于這個要訓練到位,這就要平時多多練習,要仔細傾聽小孩子的發(fā)音。
三,在課上我提的問題過于繁雜,太多,小孩子跟不上,在以后的提問題時要注意問題的目的`要明確。
四,在聽課的錢老師的指導下,明白了,課堂不是以回答問題為主,而是要學生自己讀,反復讀,深入讀。要讀好每一小節(jié),老師的作用是起引讀的作用,讓學生節(jié)節(jié)讀好。另外在讀書時也要目標明確,不要繞圈子。
《朱德的扁擔》教學反思6
毛濃華 《朱德的扁擔》這篇課文記敘了朱德同志與戰(zhàn)士們一起挑糧的事情,贊揚了他以身作則,與群眾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zhì)。 如何更好地突破這個重點呢?我一改傳統(tǒng)的逐段分析的教學模式,代之以抓住重點詞句,讓學生在讀中理解,再思中感悟,在辯中明白,由淺入深,層層遞進,最終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人物的行動入手,抓住“藏”和“找”,使他們帶著情感進入主客觀高度融合的審美境界。帶著自己的知識、經(jīng)驗、思考、靈感、興致參與課堂活動,使課堂教學呈現(xiàn)出了它的豐富性、多變性和復雜性。當學生回旋于情感的浪尖,心潮澎湃,有一種渴望表達的沖動時,心靈的閘門就已經(jīng)開啟了,人物的`個性得到鮮明地再現(xiàn)。
教學是一種藝術(shù),讓教學充滿生命的氣息,出現(xiàn)不曾預約的精彩。
《朱德的扁擔》教學反思7
《朱德的扁擔》這篇課文向我們介紹了朱德與戰(zhàn)士們一起挑糧的革命故事,讓學生感悟朱德以身作則和戰(zhàn)士們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zhì)。
課文所記敘的故事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距甚遠,體會革命領(lǐng)袖以身作則、與戰(zhàn)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zhì),則成為課文的重難點。教學中,我把課文的重點落在了第三自然段。通過圖文結(jié)合讓學生真正理解,作為革命領(lǐng)袖,要以身作則、與戰(zhàn)士們同甘共苦的風范。在指導學生看圖時,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請你看圖,用自己的話說說圖中的內(nèi)容。
大部分孩子都能回答,或文中語句、或自己組織語言。我繼而又問,為了解決糧食問題,作為革命領(lǐng)袖,為何要親自和戰(zhàn)士們一道呢?孩子們帶著這個問題讀書思考,最后講了許多。于是我送給他們“同甘共苦”一詞,班上所有小朋友都投來讀懂的目光。再細讀,品悟,從而加深了對“同甘共苦”一詞的理解。
為了再現(xiàn)人物鮮活豐滿的形象,又從人物的行動入手,抓住“藏”和“做”,使學生帶著自己的知識、經(jīng)驗、思考參與課堂活動,通過有效的引導,使課堂教學呈現(xiàn)出了豐富性、多變性和復雜性。
很多情況下,由于孩子們的.詞匯量有限,一些無法用言語來表達的情感,可以通過朗讀來感悟,此時,人物的形象便深深地烙在了學生的心靈深處。
《朱德的扁擔》教學反思8
這一課相較于《要好好學字》更加難理解,出現(xiàn)了許多遠離孩子生活的詞語,如“同志”“圍攻”“堅守”“會師”“儲備”“越發(fā)”等等。部分詞語放入課文反復朗讀,能感受到它的意思;有些詞語,通過背景的介紹也懂了;“同志”一詞,我是這樣幫助孩子們理解的:小朋友們在學校里一起學習,所以你們是“同學”,那些八路軍戰(zhàn)士們,有相同的志向,為共同的理想而在一起工作,他們就是“同志”。
在疏通了課文的字詞后,對課文的教學思路是:朱德的扁擔用來作什么用的?為什么去挑糧?去挑糧,就得面對這樣危險重重,十分難走的路,戰(zhàn)士們和朱德都是什么態(tài)度?他們怎么做的?具體誦讀的段落是第三自然段。先看圖,再找到描述畫面的'句子,朗讀感受這是( )的朱德?當同志們藏掉朱德的扁擔后,朱德又是怎么做的?你又看到一位( )的朱德?在這樣的看圖,找句子,朗讀感受的過程中,孩子們還是能比較容易的感受到朱德不怕苦、不怕累,作為軍長,他能工作在最艱苦、最危險的地方,是值得尊敬的。這個時候,給出“朱德與戰(zhàn)士們同甘共苦”就水到渠成了。
《朱德的扁擔》教學反思9
一、學語文,要扎扎實實。
語文就是語文,不能承載太多的東西讓學生在閱讀中尋找自己,讓學生在每一節(jié)語文課上都能學到一點就夠了。教學是,我先從整體入手,通過初讀感知文意,通過在讀感知人物特點;然后從細節(jié)入手,通過課文的重點詞句品析,逐步走進人物內(nèi)心,感受人格魅力。
新課標非常重視學生的語文實踐,提倡在生活中學語文、活用語文。上課是,我努力尋找文本與生活的結(jié)合點,讓學生在真實的場景中進行讀、寫的訓練,達到內(nèi)化語言、學以致用。
二、學語文,要輕輕松松。
在開課設計時,我以扁擔挑籮筐的形式出示課文內(nèi)容,形式的簡單轉(zhuǎn)換傳遞的是新奇,換來的是學生高漲的'參與熱情。整堂課沒有了學習歷史人物的枯燥乏味,而是學生們都充滿了好奇心,一步一步地進入課文的中心內(nèi)容。
《朱德的扁擔》教學反思10
《朱德的扁擔》是二年級的第六單元的第二課,這篇文章主要寫了朱德和戰(zhàn)士們一起挑糧,因為戰(zhàn)士們心疼朱德,把他的扁擔藏了起來,后來朱德連夜趕做了一根扁擔并寫上“朱德記”三個字,大家就不好意思再藏朱德的扁擔。
第一課時教學,我從字到詞再到句子,重點指導學生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理順課文內(nèi)容。上完課之后感覺整節(jié)課有太多的遺憾!
一、課堂組織存在問題,因為過分強調(diào)孩子的課堂習慣,導致課堂教學內(nèi)容沒有完成。時間安排不合理,生字教學拖得時間很長,導致第一課時指導朗讀時間不夠,指導不到位。
二、因為是二年級的學生,針對低年級學生課堂上缺乏趣味性,教學時沒有從孩子的興趣出發(fā),應該嘗試一下激勵性的語言和小物品(小貼畫),首先吸引孩子的注意力,這樣開展教學才能效果加倍!
三、針對課件問題,因為是二年級的學生課件應該注音,還有字體應該是正楷,做課件的時候原本是沒有問題的時候,但是沒有打包處理,后來字體和拼音的.位置都發(fā)生變化,有點遺憾。
四、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過于陳舊,沒有創(chuàng)新,以后應該多看一點教育理論方面的書籍,多參加各式各樣的教研活動,與時俱進。
教研教學的路程應該是學習再學習的過程,以后會繼續(xù)努力再努力,爭取有更大的進步。
【《朱德的扁擔》教學反思】相關(guān)文章:
朱德的扁擔教學反思04-22
《朱德的扁擔》教學反思03-16
《朱德的扁擔》教學反思范文02-26
《朱德的扁擔》教學反思15篇03-20
朱德的扁擔教案02-25
朱德的扁擔說課稿06-25
《朱德的扁擔》教案06-15
金扁擔的教案03-02
《金扁擔》音樂教案01-30
大班語言繞口令扁擔和板凳教案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