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學反思> 《認識線段》教學反思

《認識線段》教學反思

時間:2022-04-21 02:00:36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認識線段》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jīng)驗,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教學反思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認識線段》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認識線段》教學反思

《認識線段》教學反思1

  在整節(jié)課的設計上,首先讓學生觀察彎曲的線,并且創(chuàng)設了比較兩根線長短的情境,引導到將曲線拉直的操作,讓學生在"曲”的背景下認識“直”,從一根線由彎到直的過程,揭示:把線拉直,兩手之間的一段可以看成線段。學生在這個過程中認識到線有直、有彎,同時也體驗了線由彎到直的過程,感受了“直”。

  對于"有兩個端點”這一特征,我選擇了"告訴”的方式來教學的,直接出示了線段示意圖,讓學生從手中線段上找出線段兩端的點,接著指出表示兩個端點。讓學生直接快速地進行初步感知,認識線段有兩個端點。

  在揭示完線段兩個特點后緊接著讓學生判斷哪些是線段。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既能感受到線段端點的真實存在,也認識到線段是直的。不僅和方向無關而且是有長有短的,也為以后認識線段、射線和直線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打下基礎。

  由于線段是幾何圖形,生活中的線要通過抽象才能上升為數(shù)學概念。所以我選擇在判斷過程后總結線段特點,學生對線段的理解會更直觀深刻。隨后根據(jù)學生的興趣,通過在物體中找線段、在圖形中找線段、折線段、畫線段、連線段等活動操作,將生活中的線抽象為幾何圖形,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思維和空間想象能力。使學生對線段的認識更加深刻和全面。

  這節(jié)課,我覺得自己在以下方面做得比較好的.:

 。1)環(huán)節(jié)緊湊,環(huán)環(huán)相扣。通過拉線段一找線段一折線段—畫線段一連線段等環(huán)節(jié),層層遞進,教學內容清晰不拖沓,時間控制較好。

 。2)體現(xiàn)學生是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和探索者,體現(xiàn)學生的主人翁地位。讓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等活動中認識線段、理解線段。

 。3)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參與面廣。由于內容較為簡單,所以學生參與度高,而且活動設計地使他們興趣濃厚,有較強的學習欲。

  當然還存在著許多不足:

  (1)教學方法使用不當。在教學線段端點的時候,太傾向于“給”學生,沒有考慮學生的接受力。事實上,在端點的概念上,更應該讓學生通過拉一拉、指一指的形式,去深刻理解"端

  點”的含義是線段的起點和終點,而不是機械記憶“端點”是線段圖形兩端的小豎線。使得他們對”端點”的認識較為模糊。也不利于學習以后的射線和直線。

  (2)在上課的過程中,我真切的體會到教態(tài)不夠規(guī)范、自身教學語言不凝練,教育機智不成熟。主要體現(xiàn)在不會引導學生,不會順著學生的發(fā)言就勢引導。還有就是環(huán)節(jié)和環(huán)節(jié)之間的銜接語用的不是很巧妙,我覺得有點“”唐突”,從一個環(huán)節(jié)到另—一個環(huán)節(jié)的過渡比較勉強。由于緊張,好多數(shù)學語言用的不夠精準。而且整個上課過程也缺乏傾聽學生的意見,表揚機制也利用的不夠完善。

  在以后的教學生涯中,我一定會再接再厲,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完善教育機智。

《認識線段》教學反思2

  線段對二年級學生來說是比較抽象和難以理解的。教材注重學生的體驗,在體驗的基礎之上通過大量表象的支持,從而獲得對線段特征的直觀認識。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讓學生經(jīng)歷認識線段的活動過程,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初步實踐能力和想象力,充分感受生活與數(shù)學的密切聯(lián)系。

  1、 重視探索實踐。

  課始,我讓學生動手實踐:想辦法讓桌上彎曲的毛線變直,再變換方向拉一拉,讓學生充分感知線段的本質特征。在折線段時,我向學生提供了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用一張長方形紙折出一條線段,并比較其長短。讓學生比較中初步感知線段是有長短的。在畫線段時,我也是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索畫線段的工具、方法和注意點。整個學習過程中,我很重視學生的探索實踐,讓學生在做中學、做中思、做中悟。

  2、注重聯(lián)系生活。

  生活中的`問題情境能激起學生對新知識學習的熱情,讓學生親近數(shù)學,對數(shù)學感興趣。首先,我直接讓同學們觀察毛線在桌子上的自然狀態(tài),再讓他們想辦法怎么樣能讓它變直,讓學生感知直。其次,在認識了線段的基本特征后,我讓學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邊也可以看成線段?學生找的熱情很高,找出了許多。最后,我又展示了一些學生熟悉的用線段圍成的圖案,如:五角星、松樹、房子等等。整節(jié)課,我盡量的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幫助學生來理解、認識線段。

  這節(jié)課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

  1、教師的語言不夠精練、明確。對于二年級小學生來說,有些問題我提的不夠明白,造成了小學生的思路不夠完整、清晰。從而導致課堂上學生多處出錯。

  2、在總結線段的特征時,絕大部分的同學能夠回答出來“直”的特點,“兩個端點”不能很順利的說出來?赡苁俏以诮虒W“兩個端點”的過程中沒有引入好強調的還不夠!由于課前沒想到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當時有點措手不及。

  3、教學時間沒有把握好,導致在處理給出四個點問能畫出幾條線段時,沒有講解到位!沒有能及時總結本節(jié)課的內容。

  4、重點沒有突出到位!還需努力!

《認識線段》教學反思3

  本節(jié)課是初步認識線段,我主要體現(xiàn)了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先由學生實際操作拉毛線團,得知線段的表象,再通過指一指(同桌)、找一找、折一折、畫一畫這幾個環(huán)節(jié),抽象概括出線段。整個過程由具體直觀到抽象,并由易到難逐層進行,創(chuàng)設開放題,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

  這節(jié)課,我覺得自己在以下方面做得比較好的`:

 。1)注重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與知識背景;

 。2)體現(xiàn)學生是發(fā)現(xiàn)者和研究者;

 。3)關注學生的差異面;

 。4)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參與面廣。

  當然也存在著很多不足之處,如:準備的毛線團太新,不夠形象,學生沒開始拉就已經(jīng)是一條線段了;老師說的話太多,容易使內容瑣碎造成學生思路不完整;在畫線段時還不夠規(guī)范,特別是畫指定長度的線段,最好利用多媒體手段,這樣學生才能看得清楚。

《認識線段》教學反思4

  量物體的長度,實際上就是用刻度尺量線段的長短。因此,在教學中,我首先讓學生初步認識線段。線段對學生來講是比較抽象和難以理解的。我先通過學生的體驗活動來初步認識線段并用圖表示,再通過學生畫線段活動,讓學生直觀認識線段的特征。最后學生通過量線段、數(shù)線段來加強對線段的認識。

  線段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既抽象有實際。我在設計本節(jié)課主要注意以下幾點:

  1、抓住線段的兩個特征,恰當把握教學要求。

  盡管教材只寫出“線段是可以量出長度的”,但用直觀描述的方式表明了線段的屬性,直的、兩個端點即可以度量。教學時,我緊緊抓住線段的兩個特征,反復用多種方法強化學生對線段的認識。畫線段是在認識線段的.基礎上進行的。由于學生已有了對線段的感性認識,知道某些物體的邊可以看成線段。因此,我讓學生自己想辦法畫一條線段,并請了不同畫法的小朋友展示自己畫的線段,并介紹自己是怎么畫的,從而使學生明白畫線段時既可以先畫一條直的線,再畫上兩個端點,也可以先畫一個端點,再由這個端點引出一條線,最后畫上另一個端點,還可以先畫兩個端點,再把兩個端點連起來。除此之外,我還請學生說說為什么尺、鉛筆、數(shù)學書這些東西都可以用來畫線段,還有哪些東西也可以幫助我們畫線段,使學生明確只要有直邊的東西都可以用來畫線段,又一次鞏固了線段“直”的特點,最后我請學生再畫一條定長線段,這樣,學生經(jīng)歷了畫線段的過程,自己得出并牢固掌握了畫線段的方法,獲得了成功的體驗。

  存在問題:這一環(huán)節(jié)我過多關注線段的測量,而沒有關注定長線段的畫法。雖然學生沒有多大問題,但作為新授課教師必須明確指導:從零刻度開始到規(guī)定厘米刻度畫一條直直的線,并畫好端點。如果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上教師能夠示范畫線段,學生思路上會更明確。

  2、注意創(chuàng)設情境,感受理解線段。

  教材只有半頁的內容,如果為了背出線段是什么,畫一畫線段,那不是難事,但線段的教學,更重要的是結合情境感受線段,理解它的意義,使學生看得著,摸得到,用得上,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觀察想象力和探索問題的能力。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進行了多樣、靈活、有趣的練習,不僅鞏固了對線段的特征的認識,而且對線段的認識更豐富、更深刻了。他們在練習中獲得了提高,樹立了學習的信心,也充分感悟了數(shù)學學習的價值。

  存在問題:設計問題時我能夠考慮題目的開放性、遞進性、靈活性、知識的連接性等方方面面,但對練習的反饋形式或者說反饋時教師的問題設計不夠全面。如反饋斷尺量長度時,我只考慮有三種方法,沒有考慮這三種方法的思考過程。比如我考慮到可以用12—8地方法來解決,在練習中通過引導,學生也想到了這種方法,這時我沒有再深入研究為什么可以用12—8,當然學生的思維也只停留在可以用減法,至于為什么就不得而知。

《認識線段》教學反思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經(jīng)歷操作活動和觀察線段的過程,會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線段的特征,會數(shù)線段的條數(shù)并會畫線段。

  2、過程與方法:使學生在觀察、操作中逐步培養(yǎng)思考、探究的意識和能力,并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使學生樂于學習,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感受生活里的數(shù)學事實。

  教學重點:認識線段的特征,能用刻度尺畫和量出指定線段的長度。

  教學難點:線段表象的建立,會分辨線段。

  教學過程

  一、 創(chuàng)設情境,引出課題。

  1、師:請小朋友每人拿出課前準備的細線,同桌相互比比兩根線的長短。 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交流結果。

  2、師:現(xiàn)在請小朋友來介紹介紹你們是怎樣比的?

  生:我是先把細線的一端對齊,然后把線拉直,再看另一端。

  教師板書:拉直;一端對齊。

  師述:我們把這根細線拉直以后,就可以看成是一根線段。

  二、自主探究,學習新知。

  1、認識線段。

 。1)教師在黑板上畫一條線段。

  端點 端點

  (2)教師說明:一根線段有長有短,說明線段是有一定長度的。當一根線段單獨在一起的時候,為了表示它有兩個端點,而且不變形,我們在畫的`時候要給它裝上兩個標志(在端點處畫一短豎),用這個特殊標志來表示它就是線段。

  2、尋找線段。

  (1)師:請小朋友拿出課前準備的長方形紙,放平在桌子上。

  師述:像長方形紙的四條邊就可以看作線段,尺子的邊也可以看作是線段。

 。2)師:小朋友觀察一下,在我們周圍還有哪些也可以看作是線段?(觀察、考慮兩分鐘)

 。ㄒ螅阂f完整話。比如:什么的邊緣是線段。)

  生1:黑板的邊可以看作線段。

  生2:窗戶的邊可以看作線段。

  生3:課程表的框邊也可以看作線段? ?(以上的回答是在教師的引導下說完整的。)

  3、折線段。

 。1)師:現(xiàn)在老師把這張長方形紙對折,然后展開,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我看到中間有條線段。

  師:對了,中間的這條折痕我們就可以看作線段。

  (2)師:請小朋友拿出自己的長方形紙折折,看看怎樣折折痕最長?怎樣折折痕就比剛才老師折的短?

  學生動手操作。

  交流自己的折法,總結對角折時折痕最長。

  4、畫線段。

  教師示范,學生模仿。

  師:誰來介紹一下線段有哪些特點?

  生1:線段是直的。

  生2:線段還有兩個端點。

  生3:畫線段時還要裝上兩個特殊標志。

  三、 方法應用及課堂檢測。

  1、判斷線段。

  師述:只要符合(1)直,(2)有兩個端點和兩個特殊標志,這兩個條件的就是線段,和它的位置是沒有關系的。

  2、下面的圖形各由幾條線段圍成?

 。 )條 ( )條 ( )條 ( )條

  3、用直尺把下面的兩點連成一條線段。

  小結:連接兩點可以畫一條直線。

  4、下面有三個點,連接每兩點畫一條線段。

  小結:連接不在同一直線上的三點可以畫三條線段。

  5、下面有四個點,連接每兩點可以畫幾條線段?

  小結:連接不在同一直線上的四點,可以畫六條線段。

  6、填一填。

  線段是( )的,有( )個端點。

  三角形由( )條線段組成。

  正方形由( )條線段組成。

  兩點之間可以畫( )條線段。

  線段有長短嗎? ( )

  2、畫一畫。

  (1) 畫一條長5厘米的線段。

 。2) 畫一條比6厘米短2厘米的線段。

  (3) 畫一條比3厘米長4厘米的線段。

  四、梳理知識,總結升華。

  師:小朋友,今天你學到了什么?

  五、作業(yè)布置。

  課本第7頁練習一的第7、8、9題。

  板書設計:

  認 識 線 段

  線段的特征:直直的,有兩個端點的平面圖形。

  量線段 畫線段

  教學反思:

  1、在整節(jié)課的環(huán)節(jié)設計上,我通過“拉線段——找、折線段——畫線段——數(shù)線段——連線段”五步來幫助學生一步一步地認識、理解直至掌握線段。這樣的設計是完全符合教學的認知規(guī)律,也十分切合學生的認知心理的。

  2、“線段”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學生在生活中已經(jīng)大量接觸到這一內容,有較豐富的生活經(jīng)驗與表象認識,但是他們對這些內容的理解往往是表面的、零碎的。要使他們對線段的認識提升到一個概括的抽象的概念,對二年級的學生來說有一定難度。所以,我引導學生將直觀物體和抽象概念搭建橋梁,實現(xiàn)過渡,在現(xiàn)象和本質之間通過有選擇地觀察和總結,使線段這一概念的基本特性突現(xiàn)出來,真正實現(xiàn)對概念本質意義的建構。

  3、不管是教學的細節(jié),還是教學的環(huán)節(jié),也不管是預設的還是生成的,如果我能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敏銳地抓住教學的契機,并滿足學生真實的需要,促進學生的發(fā)展,這堂課就應該能更精彩。一堂課是由許許多多的教學細節(jié)與教學環(huán)節(jié)所構成的,而課的成敗,也恰恰體現(xiàn)在這些教學細節(jié)與環(huán)節(jié)的設計與處理上,對于我的課堂而言還需從細節(jié)上認真把握。

《認識線段》教學反思6

  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直觀認識線段,知道它的特征。

 。ǘ┦箤W生能辨認線段,初步學會畫線段。

 。ㄈ┡囵B(yǎng)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空間的想象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

  認識線段的特征。

  教學準備:

  人手一根毛線、一張長方形紙、一把直尺、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小朋友,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晃恍屡笥,想認識它嗎?它的名字就叫“線段”。

 。ò鍟n題:認識線段)

  (二)新授

 。1)初步感知

  1、你覺得線段是怎樣的?(生:直直的;一段一段的;彎曲的……)

  2、能不能想辦法變出一條線段?

  生嘗試。

  師(出示準備好的毛線):把毛線拉得直就出現(xiàn)一條線段。

  請一生上來摸一摸。演示:這直的一段叫線段。

  3、同桌合作:一個拉,另一個指出這條線段在哪里。

  請兩生演示。

  一生想辦法拉出線段,另一生指出:兩手之間的距離就是線段。

  演示,問:垂下來的這一段是不是線段?為什么?

  4、小結:線段是直直的。(板書:直直的)

  (2)認識端點

  1、兩頭粘上去的叫做線段的什么?(端點)(師把毛線拉直粘在黑板上)

  2、一條線段有幾個端點?(兩個)(板書:有兩個端點)

 。3)總結概念

  現(xiàn)在,小朋友認識線段了嗎?線段是怎樣的?

  讓生記線段:請小朋友閉上眼睛,把線段印在自己的腦子里。

  (4)找線段

  其實,在我們身邊,有許多物體的邊都是線段。小朋友找找看,看誰的小眼睛最亮?生:課桌邊、黑板邊……(讓生用手感知)

 。5)折線段

  1、指出白紙中哪些邊是線段?

  2、在白紙中折出一條線段。(折痕)

  3、再折比剛才短一點的線段。

  4、在這張紙中折出最長的線段。(擺擂臺,讓擂主說出理由和折的方法)

 。6)小結

  通過剛才的拉、折、指,你認識線段了嗎?

 。7)畫線段

  1、生自由畫在白紙上,然后反饋評價。

  2、指定條件畫。

  A、畫一條3厘米長的線段。

  說說你是怎樣畫的?(師演示方法:用0刻度尺示畫出3厘米長的線段)

  B、畫一條比3厘米長1厘米的線段。

  反饋:要求非常準確。(進行認真做事的思想教育)

  3、小結:線段有長有短。(板書)

  (三)鞏固

  1、找一找,下面那些是線段?(小黑板出示)

  2、數(shù)一數(shù),下面的`圖形是有幾條線段組成的。

  3、過任意兩點,能連起幾條線段?

  3點能連幾條線段?

  4點呢,每兩點連起來,共有幾條線段?(生思考,動筆畫。)

  4點位置方向有不同。

  思考:

  4、比較:看看哪條線段長?

  演示:一樣長。(生活中經(jīng)常用到這樣的數(shù)學知識。如:穿豎條衣服的人看上去瘦一些,穿橫條衣服的人看上去胖一些等)

  (四) 總結

  這節(jié)課,小朋友有哪些收獲?

  板書設計:

  認識線段

  直直的,有兩個端點

  有長有短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是初步認識線段,我主要體現(xiàn)了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先由學生實際操作拉毛線團,得知線段的表象,再通過指一指(同桌)、找一找、折一折、畫一畫這幾個環(huán)節(jié),抽象概括出線段。整個過程由具體直觀到抽象,并由易到難逐層進行,創(chuàng)設開放題,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這節(jié)課,我覺得自己在以下方面做得比較好的:(1)注重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與知識背景;(2)體現(xiàn)學生是發(fā)現(xiàn)者和研究者;(3)關注學生的差異面;(4)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參與面廣。當然也存在著很多不足之處,如:準備的毛線團太新,不夠形象,學生沒開始拉就已經(jīng)是一條線段了;老師說的話太多,容易使內容瑣碎造成學生思路不完整;在畫線段時還不夠規(guī)范,特別是畫指定長度的線段,最好利用多媒體手段,這樣學生才能看得清楚。

《認識線段》教學反思7

  這節(jié)課是我聽了沈老師的課之后又重新備的課。沈老師有很多值得借鑒的地方。尤其是她一些豐富的提問方式能極大的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和趣味性。課堂的一開始我出示了一些常見的繩子。接著讓孩子們拿出他們自己準備的繩子。通過和他們的操作互動,慢慢揭示線段的三個特征“線段是直直的”“線段有兩個端點”“線段有長有短”其中第三個特點我是通過孩子們準備的繩子讓他們感受到線段的第三個特點。三個特點板書之后,我提出一個問題“假設你是線段,你會如何介紹自己?”這個問題提完之后,孩子們都非常興奮,積極性很高。在想想做做中,四點畫線段這題中,有一大半的`孩子們漏畫了。這與我在教授過程中沒有詳細地教導有關。整節(jié)課需要孩子們動手操作的部分很多。我發(fā)現(xiàn)孩子們很喜歡這樣的學習方式。當然這樣的方式也能很好的讓孩子們感受到。線段的三個特點就是通過孩子們動手操作自己感受出來的。通過這節(jié)課,我也明白了設計提問的重要性。一個問題如何表達很有學問。問題既要精煉又要能提起孩子們的興趣,這需要在備課的時候反復琢磨。這點我需要多向老教師們模仿和學習。動手操作機會多了并不意味著課堂就能雜亂無章。學生的聽課習慣需要反復提醒和教導才行。

《認識線段》教學反思8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jīng)歷操作活動和觀察線段的過程,會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線段的特征,會數(shù)線段的條數(shù)并會畫線段。

  2、使學生在觀察、操作中逐步培養(yǎng)思考、探究的意識和能力,并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使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情境中樂于學習,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感受生活里的數(shù)學事實。

  教學重點:

  認識線段的特征。

  教學難點:

  線段表象的建立。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線繩、直尺或其他可畫線段的工具、長方形紙等。

  教學過程:

  一、認識線段

 。ㄒ唬、感受線段的直

  1、(課件出示鳥巢圖)小朋友們,這是什么?

  是啊,這是鳥巢,今年暑假,在這里隆重的舉行了第29屆奧運會?矗100米的賽場上,運動員們爭分奪秒、奮力拼搏。

  2、(課件出示跑道圖)這是100米跑道,這兩條分道線有什么不一樣呢?

  是啊,這條是直的。(板書:直)

  3、(課件出示毛線圖)那你們看,這條毛線的形狀是怎樣的呢?你能想個辦法讓這條毛線變直嗎?請小朋友們拿起桌上的毛線試一試。(指名前)你是怎樣讓它變直的呢?

  4、(課件出示拉線圖)是啊,我們捏住線的兩段,把它拉緊了,線就直了。把線拉直,兩手之間的一段可以看成線段。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線段。(板書課題:認識線段)讀兩遍。

 。ǘ⒏惺芫段的兩個端點

  1、(演示 )我想請位小朋友來摸一摸這條線段是從哪兒到哪兒?(指名摸)老師兩手捏的這個地方是線的.哪兒?線的兩頭也叫兩端,(出示端點)在數(shù)學上把它們叫做端點。(板書:端點)讀兩遍。那線段有幾個端點呢?(板書:2個)

  (三)、認識線段的示意圖

 。ㄕn件出示線段圖)線段可以用這樣的圖形來表示。(師畫線段圖)用兩個短短的豎線表示兩個端點、直的。這兩個端點有時侯也可以用兩個小圓點表示。

  (四)、小結線段的特征

  1、(演示 )指一指,這條線段的端點在哪里?(生指)(出示

 。┠沁@樣兩手之間的一段可以看成線段嗎?說說你的理由,好嗎?(演示:換根長 )那這樣呢?(演示: )那這樣呢?為什么?

  2、那線段該是什么樣子的呢?是啊,線段必須是直的,有兩個端點。(板書)小朋友們記住它的樣子了嗎?

 。ㄎ澹┚毩暎

  (出示想想做做1)那下面這些圖形中哪些是線段?(生答)

  師:為什么說這幾個是線段呢?

 。┡e例說明生活中的線段

  1、(出示尺)這是什么?你能在這上面找一找,找到我們剛學的線段嗎?(指名)

  是啊,尺的每條邊都可以看成線段。那在我們的身邊還有哪些物體的邊也可以看成線段?(生說說)

  2、線段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課件出示圖片)如:門框的邊、樓梯臺階的邊、屋檐的邊、護欄的欄桿、橋的牽拉繩等等,這些都可以看成線段。

 。ㄆ撸﹫D形中的線段

  師:在我們的周圍,還有許多圖形,它們的身上也藏著線段,我們一起來找一找,數(shù)一數(shù)。(出示想想做做第2題)

  二、折線段,認識線段有長有短

  1、(出示長方形紙)這是什么圖形?它有幾條線段?哪4條?(生指)除了這四條外,你能用它再創(chuàng)造出一條線段嗎?(可以討論討論)

  2、展示:(指名前)你能折出一條比它長的嗎?比它短的呢?比豎折更長的呢?

  指出:線段是有長有短的。(板書:有長有短)

  三、畫線段

  師:小朋友們真了不起,不僅會數(shù)線段,還能創(chuàng)造線段,說明線段已經(jīng)成了大家的好朋友,你能把這位好朋友畫下來?拿出本子試著畫一畫。邊畫邊思考:

  ① 哪些工具可以畫線段?

 、 畫線段時要注意些什么?

  展示:他畫的怎么樣?能告訴大家你是怎么畫的嗎?你有沒有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呢?

  你們是用什么畫的?還有哪些工具可以畫線段?是啊,只要邊是直的都可以畫線段。

  四、組織練習

  1、出示想想做做3

  師:給你兩點,你能把兩點連成一條線段嗎?書上49頁想想做做第3題。

  師:連接兩點可以畫幾條線段?

  2、出示想想做做4

  師:給你三點呢?連接每兩點可以畫幾條線段?書上49頁想想做做第4題。(展示)是這樣嗎?我們一起再來看一下。(演示)

  師:是什么圖形?

  3、出示想想做做5

  師:給你四個點呢?先猜一猜?再畫一畫,看看能畫出多少條線段?(展示)

  師:我們在畫的時侯,怎樣畫就能畫全了、不遺漏?課件演示有順序的畫。

  五.課堂小結。

  小朋友們,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都知道了什么?學會了什么?

  六、拼圖形

  師:小朋友們,你們可別小看這線段,它可以組成許多美麗的圖案,請看:

  (課件出示)

  師:課后請小朋友們也動手畫一畫,用我們今天所學的線段創(chuàng)造出更多、更美的圖案,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精彩!

  教學反思:

  線段對二年級學生來說是比較抽象和難以理解的。教材注重學生的體驗,在體驗的基礎之上通過大量表象的支持,從而獲得對線段特征的直觀認識。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讓學生經(jīng)歷認識線段的活動過程,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初步實踐能力和想象力,充分感受生活與數(shù)學的密切聯(lián)系。

  1、 重視探索實踐。

  課始,我讓學生動手實踐:想辦法讓桌上彎曲的毛線變直,再變換方向拉一拉,讓學生充分感知線段的本質特征。在折線段時,我向學生提供了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用一張長方形紙折出一條線段,并比較其長短。讓學生比較中初步感知線段是有長短的。在畫線段時,我也是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索畫線段的工具、方法和注意點。整個學習過程中,我很重視學生的探索實踐,讓學生在做中學、做中思、做中悟。

  2、注重聯(lián)系生活。

  生活中的問題情境能激起學生對新知識學習的熱情,讓學生親近數(shù)學,對數(shù)學感興趣。首先,在導入時,我出示了學生最熟悉的100米跑道線,讓學生感知直。其次,在認識了線段的基本特征后,我讓學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邊也可以看成線段?學生找的熱情很高,找出了許多。最后,我又展示了一些學生熟悉的用線段圍成的圖案,如:五角星、松樹、房子等等。整節(jié)課,我盡量的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幫助學生來理解、認識線段。

  這節(jié)課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

  1、教師的語言不夠精練、明確。對于二年級小學生來說,有些問題我提的不夠明白,造成了小學生的思路不夠完整、清晰。從而導致課堂上學生多處出錯。

  2、課前預設不足,教師缺乏靈活性。比如:教師演示把毛線斜著拉,問:這是線段嗎?當時有許多學生就回答:不是。為什么呢?因為它彎了。由于課前沒想到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當時有點措手不及。其實這是很好處理的,只要松手讓線變彎,再拉直,比一比,學生很快就能清楚的認識到:這樣也可以看成線段。

《認識線段》教學反思9

  1.在講解線段的認識時,直接給出幾條線段的直觀圖,告訴學生這些都是線段。通過讓學生動手量出線段的長度,使其了解到線段是可以量出長度的。然后通過線段與曲線的對比,幫助學生認識線段的直觀特征。

  2.線段是幾何的初步知識,它的概念比較抽象,學生是第一次接觸到這個概念。由于學生年齡小,抽象思維能力還比較低,所以我們采用直觀的.方式來說明什么是線段。比較嚴格的定義到高年級再予以介紹。

  3.注重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觀察、操作、比較、分析、歸納等活動,使學生主動建構,并且積極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自己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在合作交流中相互補充、修正,獲得成功的學習體驗。

【《認識線段》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認識線段教學反思04-16

《認識線段》教學反思04-16

《認識線段》教學反思06-25

《線段的認識》教學反思02-08

線段的認識教學反思03-13

《線段的認識》教學反思 8篇04-16

《線段的認識》教學反思15篇02-08

線段的教學反思02-03

《認識線段》教案03-25

認識線段說課稿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