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學反思> 《小草和大樹》語文教學反思

《小草和大樹》語文教學反思

時間:2022-07-21 16:45:25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小草和大樹》語文教學反思(精選10篇)

  身為一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教學反思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草和大樹》語文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草和大樹》語文教學反思(精選10篇)

  《小草和大樹》語文教學反思 篇1

  《小草和大樹》這篇課文,從課題表面來看,寫的是自然界中常見的兩種事物。初讀課文后,便了解到課文寫的是夏洛蒂勃朗特三姐妹的成材故事!小草和大樹在文中有著深刻的含義,學生只有對文中的小草和大樹的含義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后,才能輕松的理解文章的深刻主題。那么,如何引導學生理解詞義以及學習課文呢?本次教學設計,我在教學時作了如下嘗試:

  一﹑整體感知課文

  本課以自然界中常見的兩種事物作為課題,比較接近學生生活,所以,我先讓學生就課題暢談自然界中這兩種事物的特征。學生根據(jù)自身的理解從形象方面不難概括:小草很不起眼,而大樹則很高大。隨后,我質疑:如果小草和大樹分別表示兩種不同地位、身份的人,那么你們認為,它們分別代表什么樣的人?對于這樣的問題,學生很容易就概括出:小草象征著低微不起眼的人,大樹則象征著高貴顯赫的人。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是相通的,這樣設計,便于學生產(chǎn)生興趣,并且為下文學習鋪墊。

  二、聚焦“文學”,思索小草和大樹的含義

  在學生對小草和大樹在身份上有了整體認識后,我引導學生再次認真讀課文,并概括全文內容,隨后聚焦“文學”一詞,隨后我總結質疑:從課題上我們知道,“小草”可以代指身份低微不起眼的人而大樹則可以代指身份高貴顯赫的人。如果從“文學”這個角度上來看,“小草”和“大樹”分別可以代指什么樣的人呢?這樣的設計教學,讓學生在學習課文之前就能夠通過教師的引導,對文中的小草和大樹有了一個整體的理解,這樣的教學避免了在課堂上對小草和大樹的內在含義的枯燥講解。并且通過引導讓學生自己總結結論,也易于調動學生的的思考。就內容而言,也為下文學習奠定了基礎。

  三、質疑:是小草還是大樹?

  理解含義后,再提出“她們是小草還是大樹”這樣的問題讓學生思考,這樣做能養(yǎng)成學生邊讀書邊思考的好習慣。并且由這個問題,讓學生對本文內容也有更深印象的理解,為下文學習奠定基礎!

  四、“小草”到“大樹”所受挫折

  以問題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走近人物內心。這一部分內容,學生只有真正理解夏洛蒂的內心的期待,他們才能真正理解詩人羅伯特騷塞的回信對她的打擊的'程度是非常深的。

  在學生對文章內容分布有了了解之后,師質疑引導:一個人的成功,背后總要經(jīng)歷很多挫折與磨難,三姐妹從文學界的“小草”變成“大樹”,她們經(jīng)歷了那些挫折與磨難?邊讀課文邊化出相應的句子,在旁邊寫上自己的感受。

  對于騷塞的回信這部分內容,首先我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法,引導學生理解騷塞這封信的真正含義。理解信中騷塞所說話時的那種傲慢與訓誡。在理解的基礎之上,指導學生讀出信中的那種傲慢而又冷冰冰的口吻。

  最后,在學生能夠有感情的讀出這段文字之后,我再創(chuàng)設情境:夏洛蒂滿懷信心的將信寄了出去,沒有想到卻收到這樣一封回信。此時,夏洛蒂的內心會想些什么呢?她會怎樣對待這封信呢?讓學生就此問題暢談,在此基礎上學習下文,引導學生抓住文中描寫夏洛蒂姐妹做法的詞語、句子,體會她們三姐妹的堅定的決心。

  《小草和大樹》語文教學反思 篇2

  在教學《小草和大樹》一文時,有學生問:老師,我覺得文章題目也可以。骸跋扇苏苹ā。我請他談談理由。

  學生說:“文章第一自然段有寫到:她的生命艱辛而壯麗,像一朵傲放于風沙中的仙人掌花。這是本文的中心句,仙人掌花和夏洛蒂之間有很多的共同點:

  1、仙人掌是生活在逆境中,夏洛蒂。勃朗特也是生活在逆境中;

  2、仙人掌在惡劣環(huán)境中茁壯成長,具有不屈不撓的精神;夏洛蒂。勃朗特在逆境中吃苦耐勞、堅忍不拔、熱愛學習、不甘命運驅使、與命運和世俗的偏見抗爭。她堅持不懈、勇敢頑強地追求理想的性格與仙人掌品質很像;

  3、這么美的仙人掌花開放在氣候惡劣的沙漠中;夏洛蒂。勃朗特也戰(zhàn)勝了種種逆境敲開了文學圣殿的大門,取得了成功;

  古人云:“學貴有疑”質疑問難是探求知識,發(fā)現(xiàn)問題的開始!坝诓灰商幧桑绞沁M矣!睂W生有疑點,有問題,正是他有思考的重要標志。

  不料,在他的質疑帶動下,又有同學提出:“以前我們也學過好多介紹人物事跡的文章,大多數(shù)是直接用人物的名字作題目,比如《鄭成功》、《諾貝爾》、《海倫.凱勒》、《少年王冕》等。這篇課文就使用《夏洛蒂。勃朗特》不是一樣可以嗎?”

  我很高興,先是表揚了他們敢于質疑的精神,再把兩位同學提出的題目一一板書在黑板上,又鼓勵學生以研究者的姿態(tài)去思考:為什么作者是以《小草和大樹》為題?請大家自由讀讀課文,交流理解。

  學生交流過程中分別得出:

  1文章中的“小草和大樹”共出現(xiàn)了3次:課題,騷塞的回信中,文末。

  課題:夏洛蒂。勃朗特的一生是奮斗的一生,小草也具有這樣茁壯成長、不屈不撓的品質。

  回信:夏洛蒂在寫作道路上遭受了羅伯特。騷塞冰冷的打擊;匦胖械摹靶〔荨敝傅膵D女能從事的事業(yè),“大樹”指的婦女不能從事的事業(yè),小草不能變成大樹。言下之意,文學是婦女不能從事的事業(yè),即使從事了也不可能取得成功,言語中充斥著騷塞對婦女的蔑視,更深層次的'是來自當時保守觀念和對婦女充滿偏見的社會習氣。

  文末:她們硬是用鋼鐵般的意志,敲開了文學圣殿的大門,硬是用汗水和心血把“小草”澆灌成“大樹”。她們莊嚴地向傳統(tǒng)的觀念和陳腐的偏見宣戰(zhàn):世界上不存在什么“不是婦女的事業(yè)”!

  2、課題“小草”和“大樹”用了打比方的手法。將成功前的夏洛蒂比喻成“小草”,在接踵而至的艱辛和磨難中,以頑強的生命力,茁壯成長。將成功后的夏洛蒂比喻成“大樹”,突出她的成就非凡。夏洛蒂逆境取得成才的故事是“小草”成長為“大樹”的艱辛歷程。在自然界中,小草雖然不能變成大樹,但在文學界里,夏洛蒂姐妹卻創(chuàng)造了這樣的奇跡!

  3、以“小草和大樹”為題,形成鮮明對比,激發(fā)讀者閱讀興趣,比“仙人掌花”、“夏洛蒂。勃朗特”容易抓住讀者、發(fā)人深思。

  4、“小草和大樹”這題目蘊含著深刻的寓意,便于激發(fā)讀者深入解讀文本,在理解文本的基礎上,進一步體會主人翁與命運和世俗的偏見,抗爭的勇氣和堅持不懈追求理想的性格。

  兩位同學對題目的不同看法,興起了大家對“作者為什么以‘小草和大樹’為題”的討論。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活躍了學生的思維,激起了智慧的火花。盡管后來兩位同學也表示是該采用“小草和大樹”,但他們提出問題產(chǎn)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是值得肯定的。在集體討論交流中,學生還明白了有創(chuàng)意的題目可以使整篇文章生色不少,更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可見,教學中教師應該重視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yǎng),營造生成創(chuàng)造性的氣氛,鼓勵學生質疑問難。

  《小草和大樹》語文教學反思 篇3

  《小草和大樹》是一篇充滿人文氣息的課文。它講述出生于貧困家庭的夏洛蒂.勃朗特姐妹在沉重的生活壓力下,發(fā)奮努力,堅持寫作,最終由“小草”變?yōu)椤按髽洹,成為震驚英國乃至世界文壇的故事。文章表現(xiàn)了三姐妹不屈不撓的抗爭精神和不懈努力的堅強意志,歌頌了她們在保守觀念與陳腐偏見盛行的年代,敢于沖破舊勢力的勇氣與膽識。

  教學時我抓住重點,引導學生去感悟形象。首先我引導學生人結合家庭不幸、艱難謀生的情節(jié),理解感悟主人翁的吃苦耐勞、堅忍不拔、熱愛學習、要強好勝、不甘命運驅使、富有理想的.性格。其次,我結合課文中的重點詞句引導學生理解文本。在教學中提出這樣的問題:面對這些不幸,主人公是怎樣艱難謀生的呢?用筆把表現(xiàn)主人公艱難謀生的詞句畫下來,多讀幾遍,交流感受,體會其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人物性格。抓住“洗衣、燒飯、縫縫補補、拾柴、撿破爛、替富有人家?guī)Ш⒆印钡仍~體會主人公為生活而忙碌奔波的形象,感受主人公吃苦耐勞、堅忍不拔的人物性格,抓住生活“再艱苦再勞累,都不肯放棄學習,上不起學,就和弟妹們在家里跟父親讀書”等細節(jié)體會主人公熱愛學習、要強好勝的性格。抓住“始終沒有停止過寫作嘗試,都希望用筆敲開幸運之門”等細節(jié),體會主人公不甘命運驅使、富有理想的性格 ?

  綜上所述,本節(jié)課我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行為中進行“導學、質疑、存疑、評議、解疑”而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同時,以不同形式的讀來代替講,在讀中理解文章內容,感知人物形象,感悟表達技巧,拓展升華和積累語言,從整體上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但今后我還應該努力做到:事先要加強對教學預案的構想,只有準備充足了,構想充分了,上課時的自由度才會大起來。正如有位老師說得好:“多給學生一點空間,老師就會多一份意外的收獲!

  《小草和大樹》語文教學反思 篇4

  《小草和大樹》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十一冊第三單元的課文,本文講述的是《簡·愛》作者英國著名小說家夏洛蒂。勃朗特和她的兩個妹妹在生活艱辛、寫詩受到嘲笑諷刺、發(fā)表寥寥無幾、出版失敗的情況下 ,仍然不放棄文學,以堅強的毅力從事小說創(chuàng)作。文章是要告訴我們,面對逆境,只有懷著理想,具備堅強意志和智慧的人,才可能擁有精彩的人生。

  今天我使用了smart課件進行教學,設計了一叢小草,一棵大樹引出課題。文章有兩句含義深刻的話,一句是“她的生命艱辛而又壯麗,像一朵傲放于風沙中的仙人掌花”,另一句是“他們硬是用鋼鐵般的意志,敲開了文學圣殿的大門,硬是用汗水和心血將小草澆灌成大樹”,理解朗讀感悟這兩個比喻句,并組織語言恰當?shù)乇磉_出來。這也是課后的作業(yè)要求。因而這也成為本課教學的重點。

  文章中的`“小草和大樹”共出現(xiàn)了兩次,一次騷塞在回信中表示文學是婦女不能從事的事業(yè),即使從事了也不可能取得成功,言語中充斥著對婦女的蔑視。面對如此殘酷的回復,面對如此強大的社會偏見,夏洛蒂羞慚,痛苦,憤怒。要做生活的強者,一定要首先戰(zhàn)勝自己。夏洛蒂在錐心的痛苦中“昂起頭來”,把恥辱化作向上的動力。由于學生對這種社會背景缺乏認識,理解上有一定難度,因而這一部分成為教學指導的難點。

  接著通過“騷塞的信無疑是一盆冷水,讓夏洛蒂從頭涼到腳,無疑是一把利劍,把夏洛蒂的心刺得血淋淋的。然而,夏洛蒂并沒有在痛苦中一蹶不振,她痛定思痛!边^渡到“她在一陣錐心的羞慚和痛苦中昂起頭,把這封浸透冷酷和偏見的信釘?shù)酱差^,讓它隨時刺激、鞭打自己的靈魂”的品讀中來,為了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我沒有自己提問,而是問學生“哪個詞讓你心靈為之一震?”讓學生在思考中討論,在討論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讀,并在朗讀中收獲。

  我們共同學習第二處。首先,讓學生說說什么樣的精神才稱得上是“鋼鐵般的意志”,接著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適時地問“夏洛蒂有嗎”,讓學生快速瀏覽課文,從中找出相關的句子。從而過渡到全文的學習。當然,此處的“小草”“大樹”指的事什么,也就顯而易見。

  課堂尾聲適時讓學生寫學完這篇課文對自己有什么啟示。(這是學生與文本人物的直接對話。)最后,我出示一首贊美夏洛蒂的小詩“你是一棵大樹,我們心中的大樹。雖生活艱苦,但不放棄學習;雖謀生艱難,但不停寫作;雖遇冷酷偏見,但昂起頭來?無數(shù)次追問,你的生命為何如此壯麗?現(xiàn)在,我終于明白:生命因具有鋼鐵般的意志而壯麗!”(詩意般的語言讓學生的心靈再次激起層層波瀾,在基于對文本的深刻理解下,得到感情的升華。)結束全文。

  《小草和大樹》語文教學反思 篇5

  《小草和大樹》這篇課文,從課題表面來看,寫的是自然界中常見的兩種事物。初讀課文后,便了解到課文寫的是夏洛蒂·勃朗特三姐妹的成材故事!小草和大樹在文中有著深刻的含義,學生只有對文中的小草和大樹的含義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后,才能輕松的理解文章的深刻主題。那么,如何引導學生理解詞義以及學習課文呢?本次教學設計,我圍繞著學生在預習時提出的問題:“‘小草’指的是誰?‘大樹’指的是誰”?進行了教學。因為文章中的“小草和大樹”出現(xiàn)了3次,一次是在課題,一次在騷塞的回信中,一次是在文末。所以,我先出示了“騷塞的回信”讓學生通過朗讀,了解騷塞回信的冷酷其實就是社會對于女性的偏見:文學是婦女不能從事的事業(yè),即使從事了也不可能取得成功。那么,“小草和大樹”分別指的是誰呢?學生說:“小草”是夏洛蒂,“大樹”指的是“騷塞”。在此基礎上,我引導學生領悟出回信中的“小草”指的婦女能從事的事業(yè),“大樹”指的婦女不能從事的事業(yè),小草不能變成大樹,小草就是小草,大樹就是大樹,言下之意,文學是婦女不能從事的事業(yè),即使從事了也不可能取得成功,言語中充斥著對婦女的蔑視。我出示句子“硬是用汗水和心血把‘小草’澆灌成‘大樹’”這句話怎么理解?學生:“夏洛蒂姐妹打破了婦女不可能從事文學事業(yè)的傳統(tǒng)觀念和陳腐偏見,取得了巨大成功”。

  成功前的夏洛蒂是“小草”,成功后的夏洛蒂是“大樹”。我又出示問題:

  "縱觀全文,題目除了以上兩個意思,還有什么意思?"還將成功前的夏洛蒂比喻成小草,在接踵而至的艱辛和磨難中,以頑強的生命力,茁壯成長,將成功后的夏洛蒂比喻成大樹,突出她的成就非凡。在自然界中,小草雖然不能變成大樹,但在文學界里,夏洛蒂姐妹卻創(chuàng)造了這樣的奇跡!

  《小草和大樹》語文教學反思 篇6

  小學語文六上第9課《小草和大樹》講述了出生于貧困家庭的夏洛蒂·勃朗特在沉重的生活壓力下,堅持學習,嘗試寫作。當她滿懷希望得到大詩人指點時,卻遭到了巨大的打擊。但她沒有失去信心,而是從羞慚與痛苦中昂起頭來,與兩個妹妹一起發(fā)奮努力,改變方向,繼續(xù)寫作,最的成功的故事。這是一篇寫人的課文,如何透過課文的'語言文字去品析人物的形象,如何設計教學才能避免把這類文章上成真正的語文課,而不是品德課,為此,我決定從教會學生掌握閱讀策略著手,設計以“提取關鍵詞”這一閱讀方法為教學重點的教學思路,進行教學。具體做法為:

  一、理解“小草”與“大樹”的含義,初識“關鍵詞”。

  首先,讓學生說說課題中“小草”和“大樹”分別是什么意思?學生通過閱讀知道了“小草”指默默無聞的人,“大樹”指事業(yè)上取得成一番成就的人。接著,我進一步引導學生:你能結合課文的內容說說什么是小草,什么是大樹嗎?學生說夏洛蒂三姐妹沒成功之前是小草,成功之后就成了大樹。然后,我又追問:小草要想長成大樹,需要的是什么呢?你能到文中找一個詞語來告訴我嗎?學生開始快速讀課文,然后有的學生說:“罕見的精神毅力”、“孜孜不倦”、“鋼鐵般的意志”、“汗水和心血”等,我把這些詞語寫到黑板上,讓學生讀一讀,然后告訴學生,文中有一些詞語,我們只要理解了它,讀一讀它,就能理解課文的意思,這類詞語我們就叫它“關鍵詞”,“關鍵”就是很重要的意思。我把“關鍵詞”三個字寫在這些詞語的旁邊,再讓學生一起讀一讀這些關鍵詞。

  二、學習第一自然段,初試關鍵詞剛才,我們認識了關鍵詞。

  下面我們來讀一讀課文第一自然段,讀后思考一下:這一節(jié)的哪個詞可以作為“關鍵詞”來使用?學生通過朗讀找出了“逆境成才的典范”、“艱辛而又壯麗”,然后抓住“逆境成才”來學習體會本節(jié)比喻句的恰到好處。

  三、學習課文第二至五自然段,自主找關鍵詞。

  課文說夏洛蒂是逆境成才的典范,那么她經(jīng)歷了哪些逆境呢?快速默讀課文,進行概括。(學生通過讀課文,知道了夏洛蒂經(jīng)歷了三次逆境。)我讓學生說說分別是哪幾節(jié)寫的,然后再讓學生到每一部分里去自主尋找一個恰當?shù)年P鍵詞來括。學生一開始找的不太準,慢慢地他們體會到了關鍵詞的找法。圍繞找關鍵詞去教會學生閱讀文本,讓我感覺整節(jié)課下來學生學得扎實、學得有信心,因為提出的問題有思維含量,所以學生也讀得投入。

  《小草和大樹》語文教學反思 篇7

  前言

  閱讀是作文的基礎,作文是閱讀的繼續(xù)和深化,讀寫結合是學用一致在語文教學中的表現(xiàn);如果讓“寫”的活動進入課堂,將讀、學、寫貫穿到閱讀教學中去,促進知識的遷移,那么,將會很好的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

  今天我結合《小草和大樹》的學習,想嘗試一下寫作方法的指導。全文按照夏洛蒂˙勃朗特的成長經(jīng)歷來寫:貧苦中奮爭——寫作中受挫——思考中轉型——努力中成功。也就是按照事情的發(fā)展順序來敘述夏洛蒂˙勃朗特三姐妹由“小草”成長為“大樹”的艱辛歷程的,線索清晰,主次分明。這就是學習按事情發(fā)展順序的好契機,如何進行呢?“欣賞——運用”就是最直接的方法。

  實踐

  在有感情展示課文片段,再次理清課文脈絡后導入本次的寫作指導。

  欣賞片段《捉魚》,點評文中作者是如何一步步把“捉魚”的經(jīng)過寫具體的,方法的直觀認識

  讀讀下面的`例段《釘扣子》,按要求完成練習,研讀這段話是按怎樣的順序寫“釘扣子”的?方法的深入理解

  《野炊》美文片段欣賞,交流自己又學會的一點小方法,積累一些表示事情發(fā)展順序的詞語。積累中迸發(fā)寫作靈感

  回憶生活體驗,仿照練習,寫片段。遷移運用,這是學習的最終目的

  遺憾的是學生的寫作片段沒有來得及全班分享,在交流中提升

  感言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作為農(nóng)村小學語文教師,我們發(fā)現(xiàn)了這樣一種奇怪的現(xiàn)象:為什么在閱讀課上能言善道的學生,一到了習作課就沒內容可寫了呢?究其原因,我們認為有兩點:一是農(nóng)村孩子的課外閱讀的書籍數(shù)量有限,內容單一。匱乏的課外閱讀量直接導致了學生肚子里沒有“墨水”。第二是新課改后的習作課,有些內容遠離農(nóng)村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學生無法親身實踐,自然寫不出好來。其實新教材的許多課文都文質兼美,既有著非常優(yōu)美的文學語言、精巧的作品構思,也飽含著作者深厚的情感體驗,凝聚著編寫老師的一片心血。何不讓寫作訓練以課文為依托,從“讀”悟“寫”,以“寫”促“讀”,進行“讀寫結合”呢?這樣,學生有感而發(fā),有內容可寫,寫作水平自然就提高了。

  習作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頭戲。學生的寫作有兩大源泉,一個是直接生活,一個是間接生活。直接生活是學生親身經(jīng)歷的生活,間接生活是學生通過閱讀得來的生活。在農(nóng)村這一特定的環(huán)境下,信息相對閉塞,學生的見聞有限,閱讀質和量又都不高,進行讀寫結合是切實可行的,也是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的一種教學策略。讀寫結合是是指在語文教學情境中閱讀和寫作的相互作用和緊密聯(lián)系。我們的任務是在閱讀教學中進行讀寫結合,吃透教材,認真地利用我們的教材,扎扎實實地在語文教學中滲透這一思想。這樣一來,學生的寫作素材有了,寫作興趣也能被充分地調動起來。讓農(nóng)村學生的作文真正有感而發(fā),有話可寫,有情可抒,而不再是生搬硬造,空洞無物的。

  《小草和大樹》語文教學反思 篇8

  今天上午第二節(jié)課,我為我們六年級十多位語文老師上了一節(jié)組內研討課。對于這節(jié)課,我的指導思想是簡單、實用,以期能給大家一點啟發(fā)。

  上課開始,首先是對上一節(jié)課所學知識的復習。我讓一個學生將課后的生字組成詞語,領著大家讀一遍。這樣做的用意是:一是鍛煉領讀的同學;二是通過組詞,讓學生積累更多的詞語,這其中有許多是課文之外的詞語。接下來是讓學生齊讀課后第二題中的八個成語。之所以讓學生讀這八個成語,是因為這些成語有的是難以理解,有的是容易讀錯,有的則是容易寫錯,希望通過讀這些成語,讓學生對這些成語能有深刻的認識。成語讀完之后,我又讓學生理解成語中關鍵字的意思。這八個成語,學生只要能理解了其中一些關鍵字的意思,整個成語的意思的迎刃而解了。

  復習完畢,便轉入對課文內容的學習。我讓學生先瀏覽一下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再聯(lián)下面的內容,說出文章第一自然段在全文的作用。在這里,遇到了麻煩。有的學生說是引起下文,有的學生說是點名中心,還有的學生說是總結全文。我的目的是希望學生說出是“總領全文”,然而卻事與愿違。我又讓學生對這三種答案進行評析,費了好大的勁兒,花了不少時間,才把學生拽到我的軌道上來。這樣做的意圖是:一是鍛煉學生把握全文的能力;二是為下面的學習做好鋪墊。學生明白了文章開頭的總領作用之后,就讓學生找出總領全文的一句話,又從這句話中找出關鍵的詞語“逆境成才”。接下來,就是圍繞著這個“逆境成才”來學習下文。我讓學生瀏覽課文的第二自然段,了解夏洛蒂、勃朗特生活在怎樣的逆境中,她又是如何面對的。很快,學生找到了一些語句,并概括出“生活貧困”,“堅持學習、寫作”。接下來繼續(xù)圍繞“逆境”和“成才”來略讀課文的第三自然段。學生總結出了“沉重打擊”和“昂起頭來”。用同樣的思路和方法,學生快速讀完了文章的第四、五兩個自然段,總結出了“出詩失敗”與“改寫小說”。

  一切順利,我讓學生讀出三姐妹是如何寫小說的,結局怎樣?學生很快地讀出了相關的語句,并用文中的“脫穎而出”概括了最終的結局。至此,學生對課文內容一是一目了然,對人物的精神品質也有了一定認識。下面,我安排了“聽寫語句”訓練。共從文中選擇了五句話,讓學生聽寫,聽寫時,每句話老師只讀兩遍。

  安排這一項訓練的目的較多,有如下幾點:

  一、培養(yǎng)學生的聽寫能力;

  二、訓練學生的注意力;

  三、能牢記文中幾個關鍵性語句;

  四、為下面深入研讀、分析文中的人物精神做好準備。這五句話是:

  1、她的而生命艱辛而又壯麗,像一朵傲放于風沙中的仙人掌花。

  2、盡管成年累月在艱難中謀生,她們卻始終沒有停止過寫作的嘗試,都希望用筆敲開幸運之門。

  3、她在一陣錐心的羞慚和痛苦中昂起頭來,把這封浸透冷酷和偏見的信釘?shù)酱差^,讓它隨時刺激、鞭打自己的靈魂。

  4、經(jīng)過慎重的反思、權衡,夏洛蒂勸妹妹們把創(chuàng)作的著眼點轉到小說上來。

  5、她們的路走對了!她們硬是用鋼鐵般的意志,敲開了文學圣殿的大門,她們硬是用心血和汗水把“小草”澆灌成“大樹”。

  學生聽寫時是專心致志的,聽寫完畢,我立即讓學生自己對照課本,修改有錯的地方。學生完成修改任務后,我順勢問了一句:“文中那么多的語句,老師為什么選擇這五句話讓大家聽寫了?”學生立即饒有興致地揣測老師的心思。少頃,學生就開始回答。有的學生說這些句子概括了夏洛蒂三姐妹奮斗的一生;有的說這些句子反映了她們很堅強;有的'說這些句子和老師黑板上的板書相對應,荷,這孩子的觀察力夠厲害的。我進一步提示孩子可以就其中的某一句來說說緣由。這下,學生顯得輕松了一些,舉手的同學也多了起來。有同學說,我從第三句看出夏洛蒂很有頭腦,有思想。我插嘴道,這就是聰明,是啊,一條路行不通的時候,應該考慮選擇別的道路,俗話說的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人生的成功之路不止一條,另外也有人說“條條大路通羅馬”,這些都告訴我們,成功的路有許多條,我們應該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作出正確的選擇。接下來還有學生說出比喻句的好處,盡管不完美,但對學生解決課后的第三題還是很有啟發(fā)的。后來,有位同學結合第三句話說出了夏洛蒂的“不屈不撓”。哈哈!終于讓我等來了,我順勢拋出下一個問題:你還能用哪些成語來贊頌夏洛蒂三姐妹呢?“不屈不撓、堅持不懈、堅定不移、矢志不渝、持之以恒、鍥而不舍、百折不撓、頑強不屈、自強不息、堅忍不拔”,這些精彩的成語從學生口中一個一個蹦出。我安排這一項拓展練習的目的十分明確,就是要讓學生在積累一些成語的同時,對夏洛蒂三姐妹的可貴精神有一個更加深刻的認識。

  我手中的粉筆剛離開黑板,下課的音樂聲就響了。我毫不猶豫地宣布下課。其實,下面還有兩個任務:一是讓學生朗讀課文,對全文有一個全面的把握;二是讓學生談談收獲,或質疑問難。我這樣做,也是希望大家都能不拖堂,要知道:沒有解決的問題還有機會解決,拖堂是沒有任何益處的。

  縱觀這節(jié)課,學生“動”得很多,有聽,有讀,有寫,有思,有說,還有辯論。而我的言語很少,除了學習開頭第一節(jié)時有強拉硬扯的痕跡,其他地方基本都是讓學生自主、自由發(fā)揮,我只是適時地插上幾句話,起到一個點撥和深化的作用。

  這節(jié)課簡單實在,老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收獲是實實在在的。

  《小草和大樹》語文教學反思 篇9

  在學校組織的一人一課的活動中,我選擇了《小草和大樹》這篇課文。這篇課文主要講夏洛蒂勃朗特三姐妹生活貧困卻不放棄寫作,在滿懷希望得到大詩人的指點時卻遭到冷嘲熱諷,出版詩集只賣出兩本的重重打擊下,依然不放棄,而是理智地思考,從詩歌轉向寫小說,經(jīng)過不懈的努力,終于脫穎而出的故事,贊美了三姐妹不屈不饒的精神和頑強的毅力。講完后,我總覺得有很多想法值得寫下來,以便更好地做好教學工作。

  反思之一:研讀文本是上好課的前提。課前我認真反復地讀課文,教參,理解文章的內容,并上網(wǎng)查閱有關文本的分析,直至自認為對文本的重點、難點都理解了。

  反思之二:研究本班學生的特點。因為是剛接的新班,對學生的了解我差不多從第一堂課開始就留心。哪些學生學習基礎較好,哪些學生理解能力強,哪些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強以及哪些學生存在什么問題,我都一一記在心中,并根據(jù)學生的'特點,在課堂上正確引導。

  反思之三:雖然對文本已經(jīng)認真研讀,但后來在教學中還是發(fā)現(xiàn)了漏洞。如:“小草”和“大樹”在文章中出現(xiàn)了三次,一次是課題,第二是騷塞給夏洛蒂的回信中提到,第三次是結尾部分,備課時我認為“小草”就是指“成功之前的夏洛蒂三姐妹”,而“大樹”就是指“成功之后的夏洛蒂三姐妹”,但是,在教學中我聯(lián)系上下文發(fā)現(xiàn),其實三次所指并不相同。騷塞的信中所言是指“女人”和“男人”,只在第三處才是喻指三姐妹。

  反思之四:老師的語言要精煉,教學要富有激情。老師在教學中猶如演員,角色的把握非常重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用恰當?shù)恼Z言引導學生學習、思考,并做到隨機應變,是一名好老師必備的教學品質。

  《小草和大樹》語文教學反思 篇10

  本文又是篇新課文,介紹的是英國作家夏洛蒂?勃朗特逆境成才的感人故事。這是一個不屈的女性,她活出了一位卑微的女性的尊嚴。是我們現(xiàn)代人學習的榜樣。

  下面對提高教師課堂評價語有效性談幾點認識:

  一、評價語言要有針對性,要反映出學生發(fā)言好在哪兒,錯在哪兒。當學生回答片言只語時,教師要在評價中讓學生獲得學習方法,以此提升學習能力。

  二、評價語言要多樣,富有變化。如評價學生的朗讀,不要僅僅停留在“讀得聲音響亮、很有感情”這一膚淺層面上。應該要明確地告訴他哪里讀得好,為什么要這樣讀等等。

  三、要善于從學生錯誤的`發(fā)言中捕捉正確的因素。尤其是對一些中下學生,更要注意鼓勵評價,不只是簡單的判斷和褒獎,注重具體的引導,更多的是內容、方法層面上點撥和引導。當然,評價語言的情感性、幽默性則是更高層面上的引導。

【《小草和大樹》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草和大樹》教學反思02-19

大樹和小草教學反思02-25

小草和大樹教學反思02-17

小草和大樹教學反思15篇03-07

《小草和大樹》教學反思15篇02-19

大樹和小草教學反思12篇02-26

小草和大樹教案04-04

《小草和大樹》說課稿11-15

大樹和小草教案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