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麻雀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對教學中的新發(fā)現(xiàn)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那么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麻雀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麻雀教學反思1
五年級語文S版上冊第一課《小麻雀》,出自于高爾基的一篇童話。主要講述了小麻雀普季克自作聰明、天真可愛、不聽媽媽的勸告從窩里掉下來,在媽媽奮不顧身地搶救下,最終學會飛的故事。這篇童話比較適合孩子們閱讀,從文章中大多能夠體會到那種麻雀媽媽偉大的母愛,特別是分角色朗讀,同學們能夠盡量體會小麻雀普季克、麻雀媽媽的語氣和心情去有感情地朗讀。
整體反思本節(jié)課,我認為剛剛與假期結束回歸課堂的學生上的第一篇課文,學生與教師之間適應的不太好,特別是一個假期的生活,好多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變得暫時有些拘緊,放得不夠開。如朗讀課文時舉手展示的不夠充分,再如理解教師提出的課堂問題大多學生回答的比較淺顯,聲音也不夠自信。兩節(jié)課時進行一個比較,第二課時就比第一課時學生的整體表現(xiàn)要略好點。
本堂課成功之處:
一是透過童話的文本,緊緊抓住文本的語言,通過反復朗讀、多種形式的朗讀,使學生逐漸體會到麻雀媽媽與小普季克的`形象特點。學習1至13自然段,學生通過討論總結,得出了普季克是一只自作聰明、天真可愛的小麻雀,媽媽反復耐心的勸告體現(xiàn)了麻雀媽媽對于小普季克的關愛。學習第14至19自然段時,學生被麻雀媽媽奮不顧身的偉大勇敢的母愛所震動,在教學時我緊緊圍繞著課后第二小題,讓學生反復朗讀加點的詞語,深入體會麻雀媽媽的心情以及為什么媽媽要這樣做。學生在感受麻雀媽媽的母愛時,也為小普季克終于學會飛而感到興奮。
二是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童話里邊有不少的母子對話,這些對話既體現(xiàn)了媽媽對于孩子的關愛,也流露出了小普季克天真可愛、自作聰明的個性,所以在教學時我始終讓學生通過分角色朗讀課文,盡量朗讀出不同人物形象的語氣和心情,當然也相機穿插了師生合作朗讀,讓學生加深對形象的認識和了解。
三是培養(yǎng)學生的想像能力。在第二課時,根據(jù)文本內容我適應地予以拓展,提出了一個較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普季克得救后,他會對受傷的媽媽說些什么話呢?課文中只用他的高興、鼻子酸酸的這一復雜的心情來概括,同學們能否幫助高爾基將小普季克的語言描述出來嗎?”我想這是本堂課的高潮,也是本節(jié)課的亮點。班里平時較調皮的戚加恒第一個舉手回答說:“小麻雀會對媽媽說,媽媽,都是我不好,我不應當不聽媽媽的話,現(xiàn)在媽媽的尾巴受傷了,對不起!”我立即扮作麻雀媽媽回答到:“孩子,為了救你的生命,媽媽丟掉了尾巴,我是情愿的!就算是我的生命我也會毫不顧惜!掌聲送給加恒。”掌聲引爆了較為沉悶的課堂,馮佳琦第二個站起來回答道:“媽媽,是您救了我的生命,我會好好愛您的!”我又立即扮作麻雀媽媽回答說:“普季克,挽救你的生命,那是我應當做的,相信每個媽媽都會這樣做的!我也會愛你一生的!”掌聲再一次響起,好像是送給我們倆的。班里的讀書小才女劉孟佳第三個站起來回答說:“老師,我能說反面的嗎?”我充滿疑惑的點了點頭,孟佳接著說:“媽媽,您為什么這樣傻呢?您丟掉了尾巴,可是我依然會飛了,飛到了安全的窗臺上!”面對這一反面的回答,我思考了片刻,扮作麻雀媽媽回答到:“孩子,我愿做一個永遠愛你的傻媽媽!如果媽媽沒有奮不顧身地撲下來去救你,說不定你早就命喪貓口了!媽媽為你爭取了會飛和脫險的時間吶!”掌聲再次熱烈的響起,看到孟佳那認同的笑臉,我的心里也變得了欣慰了許多。
本節(jié)課的失敗之處,限于時間的問題,原本想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讓學生說說與父母爭吵的一件事,從中感受父母的偉大平凡的愛,當我看到孩子們那羞紅的臉,再加上我講了四年級曾經(jīng)學過的一篇文章《母親的呼喚》,學生都已陷入了沉默中,故本篇課文沒有很好地拓展,今后教學還應當盡量地予以拓展。
小麻雀教學反思2
對于同一件事情——獨立生活,文中的三個“人物”——小麻雀、麻雀媽媽、麻雀爸爸卻有著不同的看法,不同的心態(tài),然而就在這不同的心態(tài)變化中,最終三個人物達成了共同看法:應該勇敢的面對生活的中的重重困難,使自己學會獨立生活。在教學本課時,我抓住了這條情感線索:小麻雀心情是從傷心、舍不得的離開,到后來的歡快得回來見父母。麻雀爸爸媽媽的心情從開始的心軟、堅定,到后來的高興的迎接孩子的歸來。圍繞著這個線索通過朗讀,比較,想象、并結合板書等多種方法進行教學,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在品味小麻雀離開家的心情時,讓學生在朗讀中,找到傷心之處“離開了爸爸媽媽,我會餓死的!碧貏e是餓死,一個學生在讀書的時候,以重音突出,我馬上追問為什么要這樣讀?學生不佳思索的回答,這個事實多么可怕呀!對于從沒有離開過家的小麻雀是想都不敢想的,然而現(xiàn)在他馬上就要面對了,這正是他傷心之處呀!沒有過多的分析,只是一讀已經(jīng)超越了千言萬語的理解。有一句話是“可憐天下父母心”文中的麻雀媽媽又如何忍心面對自己的孩子這樣傷心至極呀,我通過教師的范讀把麻雀把媽媽那對孩子的那一份不忍,那一份同情,并希望得到麻雀爸爸的.認可讀給學生聽。學生在聽中體會,在讀中明白。分角色朗讀中,學生以不同人物,用不同的口吻朗讀,并在這聲情并茂的朗讀中將自身的感情融合到文章中去,真正體驗到以讀促理解,以讀代替繁重的分析,在讀中完成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加深了讀文章的記憶與理解。
在體會麻雀爸爸的那堅定的心態(tài)時,我用了比較的方法,先出示“從小就嬌生慣養(yǎng),什么時候才能獨立生活呢?”再出示“從小就嬌生慣養(yǎng),永遠也不能獨立生活”這兩句話。讓學生比較兩句話有什么相同之處,什么不同之處?哪句話更能體會爸爸的堅定的態(tài)度?學生通過比較,明白爸爸的這一問,讓人不由得在內心中就肯定了這個看法,讓問者和答者在反問中達成共識。從而父親的那種不容反駁的堅定的心態(tài),從比較中學生體會的淋漓盡致。
小麻雀教學反思3
新學期的第一課是一篇童話—《小麻雀》,講這種體裁是我最拿手的。精心備課后,我滿懷信心地走上講臺,充滿激情地導入新課后,孩子們完全進入了童話的情景,在我聲情并茂的范讀后,教室里想起一片贊嘆之聲。忽然,一個女孩站起來說:“老師,你好像有一句話沒讀!蔽疫沒反應過來,教室里就響起了一片唏噓聲:“哪兒沒讀啊,都讀了!”“你沒認真聽,竟瞎說!”“讀了,我一個字一個字看的,一點沒錯!……我也意識到是她聽錯了,這則童話我都倒背如流了,是不會讀錯的。于是,我平靜地說:“我沒有讀錯,是你聽錯了!闭埶潞,我又調動情緒,把一個個預設的精彩環(huán)節(jié)拋了出來!袄蠋煟蘖!币粋學生站起來說。原來是剛才給我挑錯的女孩哭了,我的激情再次被打斷了,我下講臺跟她解釋,安慰她,可越解釋、越安慰,她的眼淚越多。一節(jié)信心十足的好課就這樣大打折扣。
課后反思自己的教學策略,深感遺憾。教學的成功不僅僅取決與教師,也取決與學生。女生自尊心很強,對她的課堂質疑,我沒有巧妙地回答,簡單的一句否定傷害了她的自尊心。如果我能及時肯定她勇于質疑的精神,再糾正她的`錯誤,她就會容易接受。所以,教師除了要有淵博的知識外,還應具備靈活應變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避免無意挫傷學生的自尊心,從而達到教學目的,完成教學任務。
小麻雀教學反思4
在教學《小麻雀》一課時,我抓住主要問題普季克是怎樣的一只小麻雀,麻雀媽媽是一個怎樣的媽媽展開來學習。先弄清楚在普季克的成長過程中,大致經(jīng)歷了三個階段:開始,不相信,樣樣愛按照自己的意思解釋;后來,不相信,還不知道自作聰明是吃虧的。最后,會飛了,感到很高興,但看到為自己受傷的媽媽,鼻子酸酸的。通過這三個階段的學習就可以看出普季克是一個自負,不虛心的孩子。
再通過抓住關鍵詞、句來理解,體會麻雀媽媽和普季克的心情。如“普季克終于會飛了,他感到十分高興;可看著媽媽那光禿禿的.尾巴,他又覺得鼻子酸酸的。讓學生理解普季克高興是因為自己終于會飛了,鼻子酸酸是因為媽媽的尾巴變成“光禿禿”的;這是小麻雀自己給媽媽帶來的災難。鼻子酸酸寫出了小麻雀非常難過的心情。說明普季克心疼媽媽,懂得了自己成長過程中媽媽也付出了代價。
小麻雀從不會飛到會飛了,這個過程中,也可以看出小麻雀是因為開始不聽信媽媽的話,不聽媽媽的勸告,自以為是、自作聰明、過于自負、不虛心才吃了眼前的虧,我借此機會教育孩子們,不要像小麻雀那樣,不聽媽媽的話,狂妄自大往往會吃虧的。但從另一個方面來看,小麻雀還是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從他說的“沒什么,總得一樣一樣學嘛”和“看者媽媽光禿禿的尾巴,他又覺得自己鼻子酸酸的”這些表現(xiàn)可以看出,普季克成長了,懂事了。普季克說的話沒錯,要想學會生存,學會生活的技能和本領,是需要不斷學習的。在這,我讓孩子們暢所欲言,說說自己在生活中有沒有和家人發(fā)生過爭執(zhí),自己有過失時是怎樣看待的。能體會到媽媽對你的關心和愛嗎?最后總結讓孩子們懂得在自己成長的過程中要在實踐中經(jīng)受得住鍛煉和考驗,生活的本領才能更快地增長起來。
小麻雀教學反思5
講完《小麻雀》這一課,我想這對麻雀母子對學生的心靈觸動是比較大的。
這是一篇童話故事,重點是通過文章里的重點詞句體會任務的心情以及小麻雀的成長過程,并從中吸取成長經(jīng)驗,全面、正確的認識這對母子。
其實,自然界的動物是和人有著相似的經(jīng)歷的。動物們有它們的育子方式,更何況我們人類呢,何嘗不是一樣的?學生通過體驗小麻雀普季克的成長經(jīng)歷,很容易聯(lián)系自身實際并從中吸取成長經(jīng)驗,相信會感悟到許許多多的東西。
在學習課文中寫媽媽對普季克的五微關愛以及普季克的自作聰明時,通過分角色讀這對母子的對話讓學生用心感受這字字句句所要表達的深層意思。學生聽得很認真,分析的也特別用心,想必此時學生們的感受也是最真的.吧。雖然,有的學生不喜歡舉手發(fā)言或者沒有發(fā)言的機會,但是從他們的眼神可以感覺到,這對母子的不同行為所產(chǎn)生的感悟已經(jīng)觸及到孩子們的靈魂深處了。五年級的孩子已經(jīng)屬于小學高年級階段,對文章深層意思的理解已經(jīng)有一定的感悟能力了。
學生讀普季克對那個莊稼漢自以為是的看法時,在讀到“他翅膀上的毛都讓貓給咬掉了,光剩下兩根骨頭了!”時,不少學生情不自禁地發(fā)出了笑聲。不言而喻,學生知道普季克的理解自然是錯誤的,而普季克與媽媽爭執(zhí)時,又說要讓所有的東西都能飛。這些內容又照應了前文,進一步表現(xiàn)了普季克固執(zhí)、強硬的性格。他不愿意相信媽媽的話,這其實就暗示了這樣自作聰明不聽勸告是要吃虧的。在這一點,學生理解的也不錯。
當普季克遇到危險時,他媽媽為之奮不顧身的情形時,也讓人感動。學生通過理解體會“撲、推、豎、張、瞪”這些動詞時,個個踴躍發(fā)言,看法都比較深刻,都談出了自己真實的感受。結合生活實際,自然就體會到了作為母親對孩子點滴呵護所折射出的偉大母愛。學生舉例子談體會,可以真實體會到自己的母親其實也亦如此。
所以,像這樣一篇如此觸動人心的文章作為課文,我覺得真是特別好。文章的無聲言語所賦予的教育意義,學生在字里行間通過讀去怎樣做人處事,去感悟那偉大的母。從而,這些東西就變成了自己的理解,無聲勝有聲,潛移默化,甚好。
小麻雀教學反思6
一、教學常規(gu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大部分學生能聽懂不同的音樂口令,如上行音階起立,下行音階坐下等等。學生基本能做到聽到音樂就坐好,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在發(fā)聲練習的時候,我邀請同學們搭趁音樂的小列車,用LU來演唱,但是提要求的時候不夠明確,導致一些同學在演唱時沒能按照要求來唱。在以后的教學中,我要把每一個要求落實到位,用淺顯易懂的語言讓學生明白做什么和怎么做。
二、教學效果。整節(jié)課下來,基本按照教學目標完成了教學內容,學生能完整演唱《小麻雀》并通過動作感受小麻雀生動的形象。但是在教唱過程中還存在很多問題,比如:第三句歌詞“見了小朋友”,部分同學沒能把三拍唱足,還有休止符的停頓等細節(jié)的處理,仍需改進。
三、教學設計。本節(jié)課的環(huán)節(jié)設計比較適合二年級的學生,熟悉旋律到選擇列車、動作模仿到歌曲學唱,教學過程比較順利,但是疏忽了課堂中的機動環(huán)節(jié),完成教學內容后,還有余多的時間,只能用來表演唱和比賽,不免有些浪費。在以后的教學設計中我會對這部分內容進行設計,使學生在課堂上充分地利用時間,以便更好地掌握音樂知識。
四、教學評價。這是我比較薄弱的環(huán)節(jié),當學生給出正確的答案時,我沒有及時地給予正面的評價,沒有及時的鼓勵學生,建立起學習的積極性。感謝各位老師對我提出的建議,這是我在今后教學中必須注意和改進的地方,要想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富有童趣的夸獎和積極正面的評價是必不可少的.。
這是我第一次進行隨堂上課,不免顯得有些緊張,課堂中時常出現(xiàn)忘詞的情況,究其原因是自己對教材的生疏和教學經(jīng)驗的不足。因此,在今后的備課過程中我要加強對教材的分析,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還要多向其他老師學習,取長補短,爭取在學習中不斷進步!
小麻雀教學反思7
在教《小麻雀》一課時,學生學會歌曲之后,我是這樣引導孩子創(chuàng)編歌詞。書上的原創(chuàng)歌詞是這樣的:“小麻雀喳喳叫,走起路來蹦蹦跳,見了媽媽唱支歌呀,見了小朋友問聲好!
在引導學生創(chuàng)編歌詞前,我請大家先想一想小麻雀的特點是什么,愛喳喳叫,愛蹦蹦跳,所以作者把它寫成一個愛唱歌、懂禮貌的`小麻雀。接著我請大家說一說:“你最熟悉的小動物是什么?”學生只說出小動物的名字很容易,有說小狗的,有說小貓咪的,有說小雞的。我告訴他們:最好對齊歌曲的節(jié)奏,能不能把“小狗”變成三個字,馬上有學生回答:“小花狗”、“小黃狗”。那么小狗的特點是什么呢?很忠誠、愛搖尾巴、吐舌頭、吃骨頭等等。好了,把小狗當成你最要好的朋友遍進歌曲中吧。很快學生編出來了:
“小花狗汪汪叫,走起路來蹦蹦跳,見了媽媽搖尾巴呀,見了小朋友啃骨頭。小花狗汪汪叫,走起路來蹦蹦跳,見了媽媽笑一笑呀,見了小朋友伸舌頭。”
接著,我請四人小組為在一起,說一說每個小朋友想把哪一種小動物編進歌中,選一種一起來創(chuàng)編。每個孩子都要發(fā)言,誰說得好就采納誰的意見。編好了再連起來說一說,然后聽老師放伴奏音樂,各組小組長領著組員再練唱幾遍。最后請幾個組分別上臺表演一下自己組新編的歌詞。
通過對《小麻雀》原創(chuàng)歌曲的分析,學生懂得了怎樣編歌詞,每個孩子都積極參與進四人小組進行有效的創(chuàng)編活動。這個過程讓學生明白:編創(chuàng)歌詞每個人都能做到,當你做不到的時候,可以從小組同伴那里得到互助,通過訓練,逐漸地提高自己的創(chuàng)造能力。在編創(chuàng)中,兼顧到節(jié)奏、語言、自然常識的準確,達到了音樂與文學的融合,提高了思維能力。
【小麻雀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麻雀》教學反思11-15
小麻雀教學反思15篇09-15
《麻雀》教學反思05-28
《麻雀》的教學反思07-01
麻雀的教學反思06-08
麻雀教學反思07-14
【熱】《麻雀》教學反思06-21
小班教案《愛唱歌的小麻雀》反思11-22
《麻雀》教學反思(15篇)09-29
《麻雀》教學反思20篇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