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課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對教學中的新發(fā)現(xiàn)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那么什么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美術課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美術課教學反思1
美術課對于培養(yǎng)學生感受、理解、評價各種美的能力,促使學生全面發(fā)展,具有特殊的作用。美術可以陶冶人們的情操,給人以美的情趣和藝術的熏陶。我們美術教師必須要培養(yǎng)學生對美術的學習興趣,美術教學活動要富有趣味性,學生才能更主動更積極的上好美術課。中學課業(yè)重,課余時間有限,所以我盡量讓美術課內容當場完成。課上45分鐘要充分利用好,要從課堂美術教學中提高學生對美術各方面的興趣就須讓精彩紛呈的各類藝術互相滲化,保持課堂內容的新鮮感。融音樂性、知識性、趣味性為一體的游戲,更能激發(fā)學生的激情,以及他們學習美術的興趣,讓他們在愉悅中不知不覺地掌握所學的知識,使美術教學變得更加生動、有趣,從而使學生對美術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
一、課堂教學方法多樣化,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在美術課堂教學過程中,除常規(guī)類型教學方法外,還可以采用一些特殊的教學方法,如:教師與學生互換角色,讓學生體驗做 “小老師”,能為學生創(chuàng)造開放思維、自主表現(xiàn)和創(chuàng)新表演的時間和空間。在教學中,我鼓勵學生利用自己的優(yōu)勢,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自主的探索和實踐,在藝術體驗中獲得知識,提高綜合素質。教師也可以運用多種方法與學生一起活動并體驗其帶來的愉悅和成功感。這樣學生在教和學得過程中的積極性提高了對美術課的學習就更認真了。
二、如何運用美術相關的課外知識,使學生豐富知識的同時提高興趣
如在上初二《西湖的美景》一課,這課的重點是教水彩畫。為了使學生
在學之前能對該課產(chǎn)生興趣,第一節(jié)課我用多媒體展示并介紹了“西湖舊十景”和“西湖新十景”在同學們陶醉與西湖美景的同時介紹水彩畫就特別適合表現(xiàn)西湖這種淡雅、雨霧朦朧的自然景象。接著提出一個有意思的問題“大家知道西湖的由來嗎?”帶著西湖神話傳說的由來,引出有關西湖的詩詞,特別介紹了蘇東坡的《飲湖上初晴后雨之一》。然后借著蘇東坡談及一些課外知識“西湖特色菜——東坡肉和西湖醋魚的由來”讓學生在進入水彩畫的學習前,豐富學生的課外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習的興趣。
三、用實物寫生提高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例如一年級《給同學畫張像》一課,抓住寫生頭像一詞給學生講解,讓學生想知道頭像是怎樣,“三停五眼”是關于什么的概念,從而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通過仔細觀察自己的同學,徒手畫自己同學。從學生中找出幾位面部結構較典型的同學當模特,學生的興趣一下就提升起來了,作業(yè)的質量也得到了保障。
四、藝術欣賞與繪畫技法相結合
初中美術教育以審美教育為主,是教學大綱已指定的教學方向。審美能力的提高僅僅靠學生技巧的提高來實現(xiàn)是不可能的,只有將欣賞放在技能的前面,讓學生在美術教學的基礎上,拓展自己的思維,分辯美與丑。在自己創(chuàng)作時,盡量將畫面美化,如初一中國畫學習,要掌握中國畫的特性并畫出不錯的中國畫,對十一二歲的孩子是很難完成的,所以課前我把中國畫的教學分成兩部分,第一部分是中國名畫欣賞,第二部分才是中國畫繪制。在第一部分中,利用幻燈片欣賞歷代名畫,從而區(qū)分中國畫分類和技法,在第二部分中按照繪畫順序在黑板上展示范畫,并引導學生了解技法的運用。學生
通過循序漸進的臨摹來學習中國畫的技法。通過以上的學習最后讓學生通過所學的知識完成一張創(chuàng)作畫,學以致用。
五、課堂評價多樣化,積極給予肯定和鼓勵
美術作業(yè)是在課堂中完成的,對學生的作業(yè)的點評要針對性強,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作品中的閃光點,對繪畫中有創(chuàng)造性的學生給予肯定,不斷激發(fā)學生們的學習興趣。
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繼續(xù)探討研究,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上好每一堂美術課。
美術課教學反思2
從我擔任美術老師的第一天起,我就有一個愿望,那就是讓現(xiàn)在的小孩不再像自己小時候那樣子去上美術課;蛟S你會問為什么?生于七八十年代或更早的同志,試回想一下,你能記得起你初中階段的美術課學了些什么嗎?大部分的人都對這段記憶比較模糊,同樣,我也是模糊的那一群。直到我作為一名美術老師了以后,我就越發(fā)為自己過去的美術學習經(jīng)歷感到遺憾。學習新課程改革理念以后,就更為我的教學方針指明了一條道路。當然,我的愿望也日趨的清晰了,我要讓我的美術課是一部有內涵有趣味的好戲,我要做導演,讓學生做主角。
參加我校的羅外杯,我選擇了由本人編輯設計的《認識大師》一課,因此比較能體現(xiàn)自己的教學理念。本課屬于“欣賞·評述”學習領域。通過欣賞、評述凡高、達利、埃舍爾、畢加索四位大師的藝術作品體會繪畫源于創(chuàng)作。教材中,四位大師的介紹次序是為了有目的地逐步引導學生向著教學目標方向進發(fā)而安排的。他們在課程中給予學生不同的啟發(fā):凡高——體會繪畫語言;達利——體會創(chuàng)作思維;埃舍——體會創(chuàng)作理念;畢加索——體會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勇于探索。所以,關于本課教學方法的思考,主要針對于如何引導學生該怎么樣去欣賞作品,而最終向哪個方向引導學生思考和總結問題。而我采取的是讓學習基于學生為主體,讓學生以自我發(fā)現(xiàn)的方法進行。課堂以活潑的氣氛下讓學生不知不覺中得以理解并體會。方法如:引出聯(lián)想、對比、師生互相探討、點撥、欣賞等方法進行。優(yōu)化課堂教學,激發(fā)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效益,多種方法并用,既培養(yǎng)學生分析作品的能力,又啟發(fā)了學生的思維。
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一堂欣賞·評述課中是很重要的'。因此,本課在課堂的設計中,尤其重視這點。既不能按傳統(tǒng)的方式一味的灌輸,又不能忽視教學的知識點。所以,每一個提問都必須要有目的的進行設置,趣味性與典型性都要把握得比較準確,做到每一問都有其教學目的。通過一些啟發(fā)性的問題引導學生直觀分析和思考、討論,進一步了解繪畫創(chuàng)作的各種要素。于是在課前,我苦思冥想了一些我認為還比較合適的設問,課前準備也就差不多了。
上課前五分鐘我還是比較緊張的!畢竟經(jīng)驗特貧乏的我工作了兩年才第一次參加教學比賽。出奇的是——“老師您好!”竟然把我整個人給鎮(zhèn)定了。播放出早已準備好的課件;在黑板上寫下課題;說出早已想好的對白;然后就放出導課的一段影片。在播放影片之前,提出思考問題:“影片中的人去了些怎么樣的地方?請用文字描述出來。”我想著一切還好,一切還是在自己控制的情況下進行著。正在我暗自得意的時候,影片也播放完畢。我熱情的問到:“有哪位同學能說說看嗎?影片的人去了些怎么樣的地方?能用文字形容一下嗎?”可是……沒有平時課堂上的熱鬧非凡,教室里竟安靜得嚇人。一下子我懵了!我趕緊撐開我僵硬的笑容,鼓勵學生大膽的發(fā)表自己的想法。終于,有學生舉手發(fā)言了!坝捌械娜巳チ艘恍┖芷婀值牡胤剑猩衬袠翘荨蔽亿s緊接上“嗯,是啊,那片沙漠還有什么東西在?除了將它形容成奇怪以外,還有什么詞可以形容呢?那些樓梯怎么樣?”有了我在一邊的提示與鼓動,學生的情緒似乎也開始放松,課堂得以輕松的繼續(xù)。這是我這堂課印象比較深刻的一個小環(huán)節(jié);叵肫饋硪彩俏业氖韬觯揖谷煌斯_課不僅僅是老師的事,也是學生的事啊!作為老師的我也會緊張,學生怎么可能就不會緊張呢?要做導演就該把這個算計進去。也是我特別領悟的一個方面——課堂不是老師說了算的,也不是原來設計怎么樣就該怎么樣發(fā)生的事情,有太多的可能性,學生情緒的控制也是教學藝術的一個內容!
美術課教學反思3
《我在空中飛》是是一堂開放性思維的課程,第一課時是講授新課與基本繪畫要素的教學,第二課時是學生創(chuàng)作與講評。韋老師給我的建議就是講“飛”字生活化,具體化,我采用了“秘密任務”的方法增添了本節(jié)課的神秘感,也帶動了學生的學習氣氛,從會飛的孫悟空再到超人,古今中外的飛天事跡慢慢引導學生每人的身上,將“中國航天派來的秘密任務”讓他們發(fā)散性的思維得到很好的碰撞。
在評價課中,馮校長隨堂聽課后給我很多幫助性的建議。在點評作業(yè)中,我一次性將一個月中課程所教授的所有繪畫方法再拿出來講解,讓學生一次性吸入太多知識點而感到迷糊。在點評時應該針對某一處的`教學點來放大講解,每一次的點評只解決一次教學問題,這樣才能幫助他們更好的吸收。點評時我還常常會拋出引導性的問題,用“好”與”“不好”來點評學生的作品是美術教師的大忌。有時候,大人在看孩子的畫時,往往搖頭說:“畫的是什么呀,亂七八糟!”殊不知,兒童繪畫貴在無序、天然童真,去雕飾的浪漫稚拙,而且個性鮮明,想象力豐富。有的孩子喜歡色彩,有的孩子畫畫喜歡用線條。還有的孩子只喜歡畫抽象的形狀。所以對于兒童畫的批改、評價應該有多重的標準,要善于發(fā)現(xiàn)兒童畫中閃光的東西。
在教學評價時改變傳統(tǒng)用“一個標準”去套學生畫的內容、形式,作品評價不作硬性統(tǒng)一,因人而異,實行學生自評、互評,體現(xiàn)主體地位。教師點評時語言要幽默、精彩、風趣,讓學生把你的點評聽進心里去。在優(yōu)秀作業(yè)上寫“心靈手巧”、“魔幻色彩”、“獨具匠心”等給學生成功的喜悅;在表現(xiàn)一般的作業(yè)上寫上“別泄氣”、“慢慢來”、“相信下一張會很精彩”等激勵性語言,相信學生的內在潛能,從而最大限度地發(fā)揮開放的導向、激勵、反饋、調節(jié)作用。
美術課教學反思4
為了更好地體現(xiàn)新課標的理念,在設計時我充分考慮了二年級孩子的特點,以活動為主線組織教學,學生更愛學。
首先,學習生活中的美術是新課標的重要精神,結合生活實際設計活動,使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緊密相聯(lián),更好的體驗生活。
其次,“在人的`發(fā)展中,最核心的東西是人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因此,在教學中既要關注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更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最后,我在這一設計中體現(xiàn)學習方式的變革,讓學生在活動中游戲中學習美術,在過去教學中,教師講的多,占用時間多,而現(xiàn)在以學生活動為主,讓學生自己探究、合作學習、孩子們是多么快樂,而孩子們在嘗試中會有所發(fā)現(xiàn),在討論中會明白道理,在合作中能享受成功,在質疑中發(fā)現(xiàn)自我。
美術課教學反思5
這學期我擔任一年級美術教學工作,一年級的小同學聰明伶俐,頑皮可愛,我很喜歡他們,但是要給他們上好課還真不容易。下面我談一談我給一年級上美術課的一點看法:教師最好在一上課的時候就能抓住學生,把學生吸引到課堂中來。低年級的學生,他們年齡小,好動,可以根據(jù)這一特點,采用說一說、學一學、動一動、畫一畫等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較好的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讓美術課真正給學生帶來美好和快樂!
一年級的學生由于剛剛進入學校,對于學校的一切事物都感到特別的新奇,同時,美術課也給他們帶來了新的發(fā)現(xiàn),原來只是在紙上隨意的涂鴉,可到了學校,經(jīng)過學習發(fā)現(xiàn)原來畫筆可以畫出很多漂亮的事物來,學生也就特別的喜歡上美術課了。語文和數(shù)學都是相對主要的課程,而美術課可以適度地放松心情,同時,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識字少,本能上喜歡用畫畫的方式去表現(xiàn)自己的想法,以愛為基礎,拉近師生距離。所以,孩子們很向往美術課,校園里一遇見我,就拉著我的手問今天有沒有美術課。每當我走到教室門口,孩子們便會興奮地歡呼“耶”!在孩子們那活潑又充滿稚氣的話語中我能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幸福和快樂!他們的反應讓我了解他們在學習中也能體驗快樂。
那么怎么樣讓學生一直保持著這份學習的積極性呢?
美術課教學反思6
《地球的新生》一課是人教版小學美術五年級上冊第六課,屬于造型表現(xiàn)、設計應用學習領域。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我結合課件和學生共同學習,共同討論,認識破壞環(huán)境的行為,提高環(huán)境保護意識,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爭取人人都是環(huán)保小衛(wèi)士,為了地球的美好明天不懈努力。
在課件的開始我選擇了學校里的鮮花,第一幅是海棠花,一邊看圖,我一邊說“春天來了,心園的小橋旁、流水邊海棠花開放了,火紅的的花朵一團一團的,金色的花蕊吸引了小蜜蜂圍著她不停跳舞……”結合圖片,同學們陶醉在春天的美好回憶里,接著我們有看到了白玉蘭、金盞菊,我還展示了木瓜的花,山楂的花,讓同學們一下子聯(lián)想到現(xiàn)在秋天累累的果實,然后我們又觀看了大畫家創(chuàng)作的有關大自然的作品,和他們所表現(xiàn)的植物照片,同學們看得非常認真,而且發(fā)出了對這些的作品的贊美。緊接著,我打開了一幅土地荒漠化的照片,這時候,整個教室里發(fā)出一片低呼,“太難看了!”孩子們紛紛說,我問他們,你們知道為什么會發(fā)生這樣的事情么?砍伐樹木、過度放牧……他們回答的.頭頭是道,我繼續(xù)問你知道哪些是保護環(huán)境的行為么?他們紛紛舉手回答,比如垃圾分類、隨手關燈、關閉水龍頭、騎自行車,乘公共汽車出行……然后我根據(jù)學生的回答讓他們進行進一步的思考,例如我們校園的分類垃圾箱,垃圾都分為什么種類?分類后的垃圾將會如何處理,這對我們的環(huán)境產(chǎn)生了怎樣的影響?汽車排出的溫室氣體,對地球生態(tài)環(huán)境造成了什么樣的影響?讓學生認識到保護環(huán)境是我們人人都可以做到的,而且我們不但自己要自覺愛護環(huán)境,還要注意宣傳讓更多的人參與到保護環(huán)境的活動當中。作業(yè)可以分為兩種形式,保護環(huán)境的,引導人們的行為;破環(huán)環(huán)境的,發(fā)人深省,從而停止這樣的行為。
學生的作業(yè)反映了他們的所見所思,相信他們在今后的生活當中會有意識的作個環(huán)境保護的小使者。
美術課教學反思7
新課改提出美術課堂要適應學生心理發(fā)展的需要,特別是剛剛步入一年級美術課堂的小學生,在認知感知方面并不完善。作為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第一冊《神奇的口袋》這一課的重點是讓學生充分的認識美術工具,并形成良好使用美術工具的習慣。
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小布袋做引子,充分讓小學生從小布袋的神秘中感受到樂趣。間接的認識了美術工具。
整堂課在一種趣味中進行,但也有不如意的地方。小學生剛步入一年級,對課堂的`認識并不多。他們往往不能夠坐很長的時間,不自覺地下地,不自覺地說話。這都是很常見的。需要細心的老師,需要善于觀察的老師,需要有一顆喜歡小孩子的心…….這就要求我在今后不斷的研究小學美術課堂教學。
美術課教學反思8
本節(jié)課是一節(jié)繪畫課,學生對這一節(jié)興趣很大,都知道生活中有那些小動物是從殼里出生的,本節(jié)課主要引導學生探索生命的奧秘,來珍惜生命,熱愛生命,表達母親對孩子的愛。
上課開始用圖片導入,讓孩子猜這枚蛋是什么小動物,他怎么樣破殼而出,引出本節(jié)課的課題,然后告知學生本節(jié)的學習目標,在自學階段,通過設置多種問題,讓學生了解出殼的基本知識,加上對學生的情感教育,通過欣賞書上大量的繪畫作品,讓學生知道可以用襯托的方法來畫,教師演示重難點,邊演示邊講解,大部分學生繪畫很好,有個別學生態(tài)度不認真,以后的教學要多加教育。
《出殼了》教學設計
目的要求:
知識與技能:探索生命伊使的奧秘,展開回憶與想象,大膽自由的表現(xiàn)出一種自己喜歡的生物出殼時的情景。
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 、幻想、體驗與交流,感受生命的不屈與獨特的美麗,進行想象與構思,追求表現(xiàn)的新穎與生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培養(yǎng)學生積極探索生命奧秘的激情和關愛生命的思想感情。培養(yǎng)學生在集體活動過程中,相互交流、相互啟發(fā)的良好品質,提高觀察、想象、探索、聯(lián)想的能力。
重點: 啟發(fā)學生回憶與聯(lián)想動物出殼的生動情景,利用多種方法打開學生思路,鼓勵創(chuàng)新,表現(xiàn)出生動的畫面。
難點: 表現(xiàn)的自由性和不同種動物的特點,通過欣賞、鼓勵等多種方法解決問題。
教學方法: 觀察法 研究法 操作法
教學準備: 師:課件、范畫
生:膠棒、剪刀、彩紙、圖畫紙
課時分配: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做好上課準備。
二、導入新課:
1、胖胖的蘆花雞媽媽每天都下一個蛋,可是有一天,蛋全都不見了,雞媽媽好傷心!過了幾天,蘆花雞在草叢中捉蟲子的時候,發(fā)現(xiàn)了有各種各樣的蛋,不知是哪個粗心的媽媽丟掉的.,蘆花雞用自己胖胖的身體蓋住了蛋寶寶,辛辛苦苦的孵化了一個多月,這期間,先先后后地,蛋卵里的小生命一點一點的發(fā)生變化了┉┈
生:組織學生加入講故事系列,編出不同的過程和結尾:
。1)誰會第一個從蛋殼里鉆出來呢?
。2)會不會只是小雞呢?
。3)雞媽媽會不會帶著一群寶寶回家了?有小野鴨、小天鵝、小孔雀、小鴕鳥,甚至是小鱷魚┉
。4)除了你知道的動物,還會不會有一些神秘的物種呢?
2、觀察蛋殼中的神秘現(xiàn)象
10天——血管象樹根一樣輸送營養(yǎng)。
20天——寶寶的身體成形了。安靜的睡在里邊。
29天——寶寶的身體越來越大,覺得里邊的空間太擠了,它們開始動起來了,想沖出這個黑暗的房間。
觀察孵卵的剖面圖,聯(lián)想圖形加深印象。
3、表演:
。1)假如你是蛋寶寶,你怎么出來?請表演一下。(設計一個大紙袋、塑料袋或者是透明的雨衣,打上幾個出氣孔,假設雞蛋內的空間。)
學生:組織學生帶上尖尖的嘴巴,體會蛋寶寶出殼的艱難和勇氣。
。2)怎樣用嘴巴啄蛋殼?
生: 啄破一個洞,啄破一圈。用腳蹬開,露出一半身體,滾出來……
。3)出來時的心情和動態(tài)是什么樣子的?驚奇、興奮、自豪、害羞?
討論心情的具體表現(xiàn):
興奮的走來走去;自豪的伸長脖子;害羞的低下頭;躲在媽媽的身后。
。4)蛋寶寶看見這么多與自己長得不一樣的同伴,會怎么樣呢?
生:馬上成為好朋友,用動作表示友好。
用眼睛看,用嘴巴碰與自己不一樣的地方,表示奇怪與友善。
幫助未出殼的寶寶出來。
4、構圖思路:
。1)生命自然形成的連接圖。
。2)先出來的寶寶幫助正在出生的寶寶里呼外應。
三、學生作畫,教師指導。
四、展評作品:
(1)選出感情最生動、友情動人的作品。
(2)誰畫的家庭成員種類最多?
。3)找出畫面里面最有意思的地方。
(4)提出一個好的改進建議來。
(5)掙脫蛋殼情趣點。
。6)媽媽關注保護蛋寶寶的情節(jié)。
。7)你喜歡哪個家庭?為什么?
生:分小組討論推薦典型的畫面。
美術課教學反思9
通過這篇反思文章,能讓我們看出這位教師上美術課的精彩。美術這一科目很多教師和學生都會覺得它并不是主科,可以不用上那么認真。而從這篇反思里讓我們了解到"美術課要想上好,其實還真不是那么容易。不論是課前的精心準備,還是教學中課堂的情景創(chuàng)設、多樣評價,以及課后的反思等等一樣都不可少,都需要美術教師下功夫來思考、推敲。"
美術是一門特別的學科,它能讓學生學到繪畫與制作的本領;能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發(fā)揮學生在各個方面的才華;能使學生感受美;能使學生熱愛學習。新課程標準下的美術課已不再是從前那樣,教師在上面畫,學生在下面畫。素質教育已滲透到了美術教學中,在課堂中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在作業(yè)過程中,更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探究,讓學生學得輕松、學得快樂。而美術課堂就好比一個樂園,讓學生樂在其中。
美術課要想上好,其實還真不是那么容易。不論是課前的精心準備,還是教學中課堂的情景創(chuàng)設、多樣評價,以及課后的反思等等一樣都不可少,都需要美術教師下功夫來思考、推敲。
一、課前的準備
美術課的準備絕不單單是教具的準備那么簡單,它還需要有更為廣泛的內容。如在,教具是制作好的各種各樣的剪紙作品。為了讓課堂更有氛圍,我在課前準備了一些民族味較濃的曲子,這些曲子在課堂氣氛的烘托上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除了充分的課堂資源之外,更要準備的是老師多方面的知識、深厚的文化底蘊。在講課之前我自身就必須先要明白剪紙是怎樣的一種民間藝術,有什么樣的特點,剪紙都分為那些類型等等。這些不光是靠臨時抱佛腳得來的,還要靠老師長期的一些積累,才能將別人的東西轉化為自身的一種文化素養(yǎng)。
二、課堂的教學
課堂的教學是重點,很多問題都是值得深入探討的。在這里我想談我一直在思考的一個問題:課堂教學的有組織性和引導學生自由創(chuàng)作可能會出現(xiàn)的無序性的矛盾。所有老師都知道,課堂教學的有組織性是上好一節(jié)課的必要保證,這也是大多數(shù)教師認可的一個原則?赏行╊愋偷拿佬g課卻不需要孩子們規(guī)規(guī)矩矩、端端正正地去完成要求的作業(yè)。比如一些手工課,也學需要幾個學生去共同合作完成。幾個同學湊在一起共同創(chuàng)作難免會各抒己見。而且他們也不會像成人那樣有克制力,這樣勢必就會造成紀律的不好。就比如,不僅要剪的像樣,還要分清楚陽刻與陰刻的區(qū)別,這樣勢必就給此課增加了難度,授課教師就會考慮小組分工合作,相應的課堂紀律也會混亂。還有一些課加入了游戲、舞蹈等活潑的形式,課堂也會顯得“雜亂無章”,問題是這樣形式上的“亂”卻并非無效。我曾看過一片文章說,國外的老師在上美術課時不需要孩子們坐得端端正正,他們給了孩子足夠的空間去想象、去創(chuàng)作,學生甚至還可以畫在桌子上,還可以“亂涂亂畫”。德國紐倫堡丟勒中學的謝爾先生曾經(jīng)說過:“在丟勒中學,學生作畫時可以戴耳機聽音樂,邊聽自己喜歡的音樂邊作畫。”我想這在國內肯定是禁止的。學校要求的.是課堂必須要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齊、安靜,往往會抹殺孩子的自由發(fā)展的個性,限制孩子的創(chuàng)造性。可怎樣才能使兩樣兼顧呢?那就要求教師在組織教學上既要收放自如,又要做到不放縱,不壓制。例如:可以嘗試采用比較開放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借助一些外界的媒體,引導學生走向自然、走向社會,投身于五彩繽紛、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可以帶領學生去博物館參觀一些剪紙作品展;有同學說他(她)的奶奶(姥姥)很會剪紙,還可以把這些老人請來當成他們的課外輔導員。而作為教師的我也可以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學到更多關于剪紙的一些知識。能讓學生在不同的學習氛圍中掌握知識、學到知識。而且我認為,有時候把公園、田野、村莊等一些環(huán)境作為學習美術的大課堂,反而獲取知識的效果會更好。大家可以想想,在大自然中學美術,感受生活中的紅、黃、藍,感覺是那樣的貼近自己,其實是一件非常愜意的事情。更何況這種學習方式還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以及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美、表現(xiàn)美的能力。我覺得是一件一舉多得的好事情。
以上所述,是在上完《剪紙中的陽刻和陰刻》那一課之后的一些感想,一些我個人的心得體會。其實不論是一年級還是六年級,我們上美術課的目的就只有一個,通過美術教學活動去喚醒他們對于生活的感受,引導他們用基礎的藝術形式去表現(xiàn)他們內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審美能力。但在美術課堂教學這條道路中,我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我還將會繼續(xù)不斷提高自身的美術素質,不斷的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爭取認真上好每堂美術課。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夠掌握一定的繪畫基礎知識以及一些基本的技能技法。更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具有一定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構圖能力和辨別、調色能力的同時,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快,有趣味的學習環(huán)境和學習氛圍,使學生感到學習沒有負擔,而是一種享受,一種娛樂。
美術課教學反思10
藝術教肓是實施美肓的主要途徑,繪畫作為藝術表現(xiàn)的重要形式,在幼兒園深受幼兒喜愛。幼兒借助繪畫舒展內心的喜好和興趣,表達著對外部世界的認識和感受。作為引導者的教師,在幼兒美術教學中其作用應該主要體現(xiàn)在豐富幼兒的感性經(jīng)驗,激發(fā)其表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的興趣,使之體驗自由表達和創(chuàng)造的快樂。
那么,如何在繪畫中讓幼兒掌握一定的繪畫技能,又充分發(fā)揮幼兒的主體作用,把繪畫變成幼兒自由想象、大膽創(chuàng)作、體驗快樂的活動呢?目前幼兒園的繪畫活動還存在幾個不足。
一、教是為了不教,教是力求實現(xiàn)幼兒自主地可持續(xù)發(fā)展,技法是表現(xiàn)想象創(chuàng)造的手段。為了使幼兒達到表現(xiàn)想象創(chuàng)造結果的需要,教師要傳授一些必要的技法知識。但是正如報告中提到的“教是為了不教,教是力求實現(xiàn)幼兒自主地可持續(xù)發(fā)展。在幼兒繪畫教學中,教師不能為傳授技法而教技法,在傳授技法的同時要鼓勵幼兒舉一反三。例如:在活動“可愛的小雞”中,首先通過游戲的形式,引導幼兒從雞蛋畫出一只小雞,然后可以鼓勵啟發(fā)幼兒吃蟲子的小雞怎么畫?抬著頭的小雞怎么畫?小雞的一家怎么畫?小雞幼兒園怎么畫?或者教師講一個關于小雞的故事看看幼兒怎么表現(xiàn)?等等。不要把幼兒的思維只限制在一個事物上。
二、正確對待幼兒繪畫過程中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由于受到繪畫技能的限制,孩子們在繪畫的過程中常常會出現(xiàn)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都需要老師的仔細分析與認真對待。比如,有的孩子在繪畫時色彩單一。我們班級有一位小女孩,她在繪畫過程中不愛換筆,從頭至尾都使用一種顏色:黃色。即便是在黃色的手工紙上作畫,她還是不會變換色彩。當你引導她換一種顏色的時候,她會說:“我就喜歡這個顏色!”面對這種情況,我分析,由于這個孩子比較內向,她偏愛黃色,認為黃色是最漂亮的顏色,即使引導她去換一個顏色,她也會認為這個顏色夠漂亮了。所以無論你怎樣說,她還是會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畫?墒敲鎸⒆蛹寄苌铣霈F(xiàn)的.問題,你不能說“你這顏色不好看!”“你怎么老用一個顏色啊?”“看老師怎么畫的!”“趕緊換個顏色!”這樣說都會讓孩子失去興趣和信心。于是我設計一些有利于提高孩子用色繪畫的活動,如“筆寶寶跳舞”讓每支小筆都來跳舞;“神奇的七色花”,看看誰的花兒顏色最漂亮;“會變的顏色”,用水粉的三原色調出多種色彩。讓孩子對色彩獲得美感體驗,提高她的用色能力。
三、留給幼兒廣闊的想象創(chuàng)造的空間.教師在教學中要留給幼兒廣闊的想象創(chuàng)造的空間,發(fā)展幼兒的自我個性。幼兒在美術創(chuàng)造上往往表現(xiàn)的最大膽和最有活力,他們常常會畫出成人意想不到的圖像。他們會把生氣的人臉涂成黑色,把爸爸的胡子表現(xiàn)的特別明顯與夸張,把要拿東西的手畫得比身子還長------這就是幼兒自己想象創(chuàng)造的結果,教師不能簡單的用對或錯、好與壞來評價孩子的想法。自由想象創(chuàng)作空間的擴大,可有效提高幼兒繪畫積極性,促進孩子隨心所欲,大膽表現(xiàn),最大限度地發(fā)掘幼兒內在創(chuàng)造力和表現(xiàn)力。也只有這樣,孩子們手中的五彩畫筆才能畫出更加富于創(chuàng)意的、五彩繽紛的兒童畫。
美術課教學反思11
本課的意圖是引導學生初步接觸我國民間剪紙藝術,嘗試用折剪的方法探究團花設計、制作的奧妙,激發(fā)學生們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發(fā)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
課前我從多方面搜集資料,并仔細閱讀,分析與課題有關的`作品,然后進行試制范畫,努力把教材理解深透。課堂上,我首先用直接剪紙教具導人新課,然后利用課本上幾組民間團花作品,從而了解到團花在生活中的用途,進而激發(fā)學生要親手設計的熱情。引導學生開動腦筋想出不同折法,了解對邊折和對角折兩種折紙方法。為了解決“折”的方法正確而進入“剪”的環(huán)節(jié),嘗試讓同學先進行思考、研究,剪去哪一部分才能出現(xiàn)圓的外形,然后再強調“捏住圓心”剪去一角。通過欣賞百變團花提出問題,激發(fā)學生積極主動性,采用演示法,直觀材料進行示范使學生獲得充分的感性認識,以加深對學習對象和理論知識的理解,這是美術教學的重要方法。同時也采用講授法,用語言向學生傳授系統(tǒng)的知識和技能,啟發(fā)思維以及進行思想教育的不可缺少的手段。
這節(jié)課面對的是小學二年級的兒童。這些天真浪漫的孩子,既渴望增長知識,又需要愉快地玩耍。教師利用范圖欣賞,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學生激動不已的時候,提出問題:你們喜歡這些團花嗎?想不想親手制作一些團花。吭谝饘W生強烈求知欲的時候,演示講解折、剪紙團花的制作過程,學生都能聚精會神的聽老師講課,展示不同紋樣后,學生能夠根據(jù)自己喜好設計紋樣,在設計剪紙時,給同學們放音樂欣賞,活躍課堂氣氛。在學生折、剪團花完成作業(yè)時,將團花作品展示在準備好的剪紙花瓶上或用來裝飾教室,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
本節(jié)課還存在著不足之處:1、課前可安排學生搜集團花在生活中的應用;2、引導學生“剪”團花的外輪廓時,語句啰嗦;3、可啟發(fā)學生再用不同折法剪制出更豐富的團花作品,如十六邊、六邊形。
美術課教學反思12
這節(jié)課我主要的目標是想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使同學們初步了解了筆墨的趣味,而對花鳥畫的學習延伸到了環(huán)保問題,教育學生要熱愛自然,增強環(huán)保意識,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
但這節(jié)課上下來感覺還是未真正地達到,感覺我這節(jié)課的目標沒有突出,兩個內容似乎都很重要。比如:首先感覺是在上欣賞課,理論知識很多。而后在練習時又感覺是以技法為主。其實自己在設計教案時是想通過課堂練習體會筆墨的韻味,從而掌握前面所講的理論知識。但在實際操作中并沒有體現(xiàn)出來。
新的課程改革給美術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僅僅停留在過去的以學習美術技能為主的教學模式,而是加入了更多人文性質的內涵,要達到這樣的目標,需要美術教師有很高的綜合素養(yǎng)、人文素養(yǎng)。而這些,正是一個美術教師所應該俱備的綜合能力。
美術課教學反思13
本課程屬于設計應用課。在教學設計上更注重學生的體驗,教師要尊重學生自主興趣,情感的表達。美術是人類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載體之一,運用美術形式傳遞情感和思想是整個人類歷史中的一種重要的文化行為。通過對美術課程的學習,有助于學生熟悉美術的媒材和形式,理解和運用視覺語言,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共享人類社會的文化資源,積極參與文化的傳承,并對文化的發(fā)展作出自己的貢獻。
本課程在學習構成知識、設計和制作故事的過程中,同時要通過學生的合作學習方式,培養(yǎng)協(xié)作精神、集體主義精神。
手工課是集趣味、想象、創(chuàng)作為一體的綜合課程。本課《巧用紙餐具》正是以這樣有趣的活動來體現(xiàn)的。為了創(chuàng)設民主、平等、開放的教學環(huán)境,教師用紙杯、紙碗的形狀、角度變化進行啟發(fā)、引導,放手讓學生自學。讓他們結合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并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如剪、貼、畫、卷、粘等方法裝飾造型,使得餐具更具一定的表現(xiàn)力)。讓孩子有更廣闊的聯(lián)想空間,養(yǎng)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在交流、討論中拼拼擺擺;在相互啟發(fā)下,紛紛產(chǎn)生自己獨特的想法。例如:將吸管剪開來放于盤子的左右兩邊,中間倒扣一個小碗,取兩個小叉子放于最前端,這樣,一只活靈活現(xiàn)的小螃蟹便出現(xiàn)了;將快餐筷夾于碗的兩邊,中間架一筷子便成為小水桶。此外還有做成電腦、小熊貓、小兔、雨傘、衛(wèi)星天線等等。他們在自行疊加、組合、剪切中摸索產(chǎn)生了許多各不相同的造型,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得到一定程度的發(fā)揮。
“巧用紙餐具” 活動中以“觀察外形──生活聯(lián)想──啟發(fā)討論──動手拼擺──設計制作──交流評述” 為主線,創(chuàng)設一定情境,既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讓他們在音樂中輕松、愉快地通過想一想、拼一拼、擺一擺、說一說、做一做、評一評的形式來認識紙餐具不僅可以用來盛東西,還可以拼擺、剪貼成一定的趣味造型。教師通過“你的想法很好,他的更棒” 等話語來激發(fā)學生的競爭意識,積極參與學習的欲望。教師同時鼓勵學生相互交流,在共同協(xié)商之下,學生們分工合作,制作時間縮短了,數(shù)量和質量增加了。最后,教師啟發(fā)學生:“你認為誰的作品最好?為什么?”“不好在哪里,為什么?”讓學生對自己和他人的作品進行評價。學生在互相評價中完善和改進自己和他人的作品,從而發(fā)揮評價在促進學生潛能、個性、創(chuàng)造性等方面發(fā)展的作用,使每個學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續(xù)發(fā)展的能力。
在這個活動中,學生實現(xiàn)了自己的愿望,充分體現(xiàn)了創(chuàng)造意識,富有一定的探索力,教師在一定程度上滲透了德育,使學生在玩中有意無意地樹立了“利廢” 觀念,并鼓勵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勤動腦,多動手,挖掘身邊的東西進行裝飾、美化,豐富生活,從中喚起學生對未知領域的探究欲望,體驗愉悅的成就感。
美術課教學反思14
本課屬于“綜合-探索”的領域,通過春節(jié)豐富多彩的活動及生動形象的傳統(tǒng)工藝,使學生了解民族文化的多姿多彩,激發(fā)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讓學生通過觀察、回憶、想象,表現(xiàn)過新年時特有的生活情節(jié)。
本課的學習內容與學生的生活有密切聯(lián)系,課堂氣氛異;钴S,學生們爭著講述過新年的樂趣:長輩給壓歲錢、放鞭炮、貼春聯(lián)、拜年等等,為了提高學生的形象思維,我鼓勵他們大膽的到講臺上表演新年里快樂的事,再以探究的角度,尊重、民主、平等的學習方式師生互動、討論。通過思考討論、對話等活動,引導學生進行美術創(chuàng)作活動。
學生的作業(yè)讓我感動、讓我驚嘆,也使我感悟。我佩服于每一位同學的進步、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他們的想象力。讓我深深體會到,作為教師,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教師的態(tài)度是關鍵,教師要尊重學生,信任學生,孩子們喜歡什么,需要什么,選擇什么,這些都是作為教師應該關注的問題。所以在課堂上我常用“你們覺得怎樣好呢?”、“相信自己,你畫的最棒!”、“你們說好嗎?”這樣的話語讓學生聽起來不會覺得自己是被命令去完成某個任務而被動的接受,這種情形下學生能發(fā)揮自己的最佳水平。
美術作業(yè)是運用想象思維、培養(yǎng)創(chuàng)作能力的學習環(huán)節(jié),這里我把作業(yè)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和興趣,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繪畫內容。雖然我沒有規(guī)定學生必須畫成什么樣,但是大部分學生都能發(fā)揮自己所長,較出色的`完成了作業(yè)。這樣做可以讓學生們都變?yōu)闊崆榈膮⑴c者、有能力的參與者,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使的學生們不再把作業(yè)當成任務,而是繪畫樂趣。
新課標提倡在美術課程的每個環(huán)節(jié)上要充分考慮學生的需求。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水平完成繪畫作業(yè),切實為每個學生提供思考、創(chuàng)造、表現(xiàn)的機會,發(fā)揮學生各自不同的繪畫優(yōu)勢,激發(fā)他們繪畫的興趣,提高他們的積極性和組織一貫性。符合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
美術課教學反思15
《出殼了》一課屬于“造型·表現(xiàn)”領域。教學目標是探索生命伊始的奧秘,展開回憶與想象,大膽自由的表現(xiàn)出一種自己喜愛生物出殼時候的情景,通過觀察、幻想、體驗與交流,感受美麗生命的不屈和獨特的美麗,進行想象與構思,追求表現(xiàn)的.新穎與生動。
在本課中我設想運用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通過一次次的觀察,自己討論、研究出殼了的特點,讓學生的每一次觀察,都有收獲,都能得到肯定,使他們獲得進一步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同時我讓學生在發(fā)現(xiàn)過程中再進行練習,使學生發(fā)現(xiàn)得到鞏固和形象表現(xiàn)。因此,在本課的教授中,我運用了引領學生反復地遞進式觀察、探究的方法,和創(chuàng)作環(huán)節(jié)緊密相扣,強調學生“自己去看,自己去想,自己去畫”,從而為能夠使學生更為大膽自由進行表現(xiàn)奠定了基礎。
教學中讓學生設身處地的想一想,假如自己就是那只雞寶寶,破殼而出的那一刻有什么感受,會看到些什么?讓學生角色扮演,設計這些環(huán)節(jié)的目的,就是希望他們能夠感受到生命的喜悅。課堂上,學生們的表現(xiàn)也令我滿意,基本都能很好地投入學習。
【美術課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美術課后教學反思08-04
美術課教學反思10-04
美術課教學反思簡短10-04
小學美術課教學反思11-04
美術課堂教學反思10-26
小學美術課教學反思07-17
美術課后教學反思通用02-19
美術課教學反思13篇03-01
美術課后教學反思14篇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