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教學反思> 認識鐘表課后的教學反思

認識鐘表課后的教學反思

時間:2024-09-21 14:02:36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認識鐘表課后的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優(yōu)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認識鐘表課后的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認識鐘表課后的教學反思

認識鐘表課后的教學反思1

  《認識鐘表》一課是是學生建立時間觀念的初次嘗試。首先,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感受數學知識。讓學生說一說在哪兒見過鐘表,不僅僅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讓學生深刻體會我們要學習的是生活中的數學,是有用的數學。結合“小胖的一天”的生活情景,這些環(huán)節(jié)都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有利于學生憑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去探究去發(fā)現。讓學生在生活中潛移默化地感知“時間”這一抽象的概念,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同時也抓住學生年齡特征,充分利用好學具,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課中讓學生親自動手撥學具小鬧鐘,為學生供給了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觀察與思考、發(fā)現、表達的機會,激發(fā)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進取性,同時又培養(yǎng)了學生動手實踐本事。讓學生在實際中運用所學知識,密切聯(lián)系實際。體現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注重學生數學學習與現實生活的聯(lián)系,教學中注意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使數學更貼近學生。

  其次,在教學中,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應用數學知識。讓學生說一說:你早上大約幾時起床?晚上大約幾時睡覺?每一天你是幾時到學校?你明白午時我們幾時放學?使學生體驗到數學的價值,培養(yǎng)學生數學應用意識,提高學生實踐本事。同時也能較好地幫忙學生初步認識鐘面:1~12個數字,分針和時針.我充分利用多媒體的直觀演示,在仔細觀察鐘表后,學生發(fā)現鐘面上有12個數字寶寶,12大格,還有長針和短針。經過教學使學生掌握當時針指在幾,分針指在12時我們就讀幾時;當分針指在6,時針指在兩個數的中間我們就讀幾時半。經過教學使學生還了解到鐘表的'后面有好幾個鈕,能夠開時、定時的;鐘表上除了有分針、時針外,還有秒針。

  不足之處:認誓個是時針,哪個是分針時,讓學生分辨時不夠深入,所以個別學生在認識幾時和幾時半時會有混淆。還有就是我請學生撥鐘時,讓他說一說你是怎樣撥的,學生的表達不夠清楚,還有的同學會說,可是動手就好像有困難了。所以,在今后的教學中,應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操作本事,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本事和語言表達本事。

認識鐘表課后的教學反思2

  認識半時是認識鐘表的第二課時,認識半時比認識整時難一些。突破重點、難點的關鍵在于把學生的學習欲望調動起來,運用觀察與操作相結合的活動方式,在師生交流、生生交流中體驗感悟半時指針位置的特點。我把電子多媒體走進課堂,以“守株待兔”的故事為線索展開,講解“8時已過,分針再走半圈就是8時半”,利用知識的遷移規(guī)律,學生聯(lián)想、推測得出9時半、10時半、12時半,由已有知識生成新知識,既發(fā)現了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又體驗到半時是由整時發(fā)展而來的。吸引了學生與教師的目光,成為課堂的一個亮點。在本課教學中我比較有效地使用了實物投影,學生親手拔一拔、畫一畫、親身經歷體驗知識的構成過程。練習設計遵循了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設計了讀時間、寫時間、畫指針等資料,使學生在交流、合作中,多側面積累感性認識,再上升為理性認識,感受數學的力量。

  本節(jié)課由于強調數學學習的實踐性、探索性,教學中設置了許多新穎趣味的實踐活動資料,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個性發(fā)展,增強數學資料的趣味性、開放性,強調學生數學學習過程,教學時,經過讓學生看一看,認一認,撥一撥,認識了半時,并歸納出半時的時候時針、分針所指的位置特點。學生經過對主題圖整體觀察,初步感知半時的時候時針、分針所指的位置特點。本節(jié)課安排了多次讓學生動手撥的機會,每次的要求都不一樣。

  第一次:師生一齊撥,要求說說時針指著哪,分針指著哪,尤其是要說準時針的'位置,即是指著幾和幾的正中間。

  第二次,教師說時刻,學生撥時刻,并和同桌交流,自我是怎樣撥的。

  第三次,看誰撥的快。教師說時刻,每組派一名代表到講臺前來撥,其余學生在下頭撥,撥好后,代表還要說說是怎樣撥的,最終評出優(yōu)勝組。三次活動,人人參與,人人動口,全員參與學習的全過程。這節(jié)課力爭體現以下幾點:

  1、精心設計活動情境,促使學生主動參與。

  教師運用多媒體把“守株待兔”動畫故事呈現給學生,展示農夫早上到田里勞動,發(fā)現兔子,等待兔子的連續(xù)情景。之后,請同學們幫故事寫完整。生動的畫面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幫故事寫完整的請求”調動了小朋友參與的情感。每個學生都認真觀察畫中鐘面上的時刻,都想幫農夫弄清楚每項活動開始的時刻。全班學生高高興興地走進認識半時的活動中。同時,學生在活動中體驗著互相幫忙的甜蜜友情。

  2、讓學生經過多種活動探索發(fā)現。

  讓學生經過實踐活動探索發(fā)現數學知識和構成相關技能,是《標準》中提出的一個重要理念。這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正是學生進行多種活動的過程。首先,觀察鐘面,幫忙農夫找準每項活動開始的時刻,讓學生在觀察中領悟半時這一時刻的特點;之后,動手撥出半時,并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討論,合作探索時針、分針半時的時候指向特點;然后,學生參與不一樣的練習活動。如,說一說自我一天的生活中幾時半都在做什么,做“互動游戲”聽一方指令撥出鐘面時刻……每項活動環(huán)環(huán)緊扣,并且富有生活情趣。全班學生以愉快的心境在看一看、撥一撥、說一說的活動中經歷探索發(fā)現規(guī)律的過程,簡便地實現了認識半時的教學目標。

  這節(jié)課,教師簡便,學生愉快,獲得進取的情感體驗。課堂學習氣氛十分活躍,課堂教學效果到達預期的目的。

認識鐘表課后的教學反思3

  執(zhí)教完《認識鐘表》一課后,心理雖然一陣簡便,但更多的是經歷一次比賽之后,心中那萬千的感慨。憑心而論,準備一堂課,確實很不容易,無論是鉆研教材,制作教具,還是請教師聽課,評課,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不能馬虎,更不能省略?墒俏沂斋@更多的是,自我在參與過程中,學會了對教材的深入與把握,我欣喜的是,在實驗小學這個管理規(guī)范的名校舞臺鍛煉中,在諸多同行的幫忙下,在自我一次經歷競賽洗禮與歷練中,我也漸漸在成長。

  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要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出發(fā)進行教學的。”學生在生活實踐中對鐘表已經有了豐富的體驗。如何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采取學生感興趣的題材吸引學生的眼球與注意力,是我思考與努力的方向。在教學中,無論是認識鐘面各部分名稱,還是教學整時,感知時序,每個環(huán)節(jié)我都借助學生原有對鐘表的經驗,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進行同桌合作交流,主動探索。在教學中基本體現了“以生為主”的教育理念。我認為比較滿意的地方如下:

  1、教學學情境創(chuàng)設巧妙,動畫課件形象直觀。首先動畫演示主人公不認識鐘表引發(fā)問題,導入新課———認識鐘面各部分名稱————強化鞏固時針和分針—————給整時和半時分類,從而導出認識整時———自然過渡到電子表示法,每個環(huán)節(jié)過渡自然,層層遞進。將教學需要掌握的重難點依次貫穿在生動活潑的動畫情境中,讓學生樂學。

  2、尊重學生的認知,讓學生樂“說”。學生對鐘表有必須了解,但那是來自生活的感性的零碎的,對某些問題還一知半解。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教師始終與學生站在同一高度上引導學生探索學習。鐘表外部結構認識、時刻的認讀寫,總是讓學生先談自我明白的,再針對學生不解的地方有的放矢地進行探索,即便是學生不解的地方,也讓其他

  學生談自我的看法,用學生自我思考問題的方式、學生的語言幫忙其他學生。尊重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在感性經驗的基礎上構建相關的.知識結構。

  3、尊重學生心理特點,讓學生敢“動”。整個一節(jié)課,讓學生在動中完成學習。觀察“眼”動,操作“手”動,討論“嘴”動,多種感官參與,一人動,同桌動,在動中不斷體驗成功,使思維處于高度興奮狀態(tài),主動完成學習。

  4、教學中隨時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教學中巧妙設計三個環(huán)節(jié)對學生進行教育。首先經過龜兔賽跑的故事,教育學生做人做事不能驕傲馬虎對待,要謙虛,一步一個腳印,才會成功。其次課后讓學生聽一分鐘音樂,并且歌曲的名字是《時間就像小馬車》,學生在音樂欣賞中,感知時間的寶貴,恰當對學生進行珍惜時間的教育,最終經過學生談一談自我作息時間安排,教育學生要學會合理安排時間,才能更好地學習與生活。

  我認為還有些缺欠的處理:

  1、在時間不夠的情景下,應當滲透的德育教育沒有進行,草草收場。

  2、另外課后結束的互動環(huán)節(jié)的氣氛不濃,課前沒有引導學生練習。

  3、學生在分類環(huán)節(jié)中所用時間過多。

認識鐘表課后的教學反思4

  昨日在學校上了一堂公開課《認識鐘表》,這節(jié)課我看了很多視頻和教案,可是上完發(fā)現和自我想象的還是有很大的差距,夢想很飽滿現實很骨感就是說的我這種吧,在這節(jié)課中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和學具,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讓學生在看得見摸得著的情景下學習新知識。

  整節(jié)課中我都想盡好的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一年級的學生注意力不持久,活潑好動。所以我在一開始就引入了鐘表王國,它給小朋友們出了許多難題,一環(huán)扣著一環(huán),創(chuàng)設了一個具有吸引力的情境。然后用謎語引出鐘表,又欣賞到各式各樣的鐘表,想讓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對新知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

  之后在認識鐘面時,又先讓學生觀察鐘面,看看鐘面上都有些什么,然后指名回答。如若不完整,學生進行補充,從而提高傾聽的參與度,逐步養(yǎng)成傾聽的習慣,提升學習的有效性?墒沁@點在實踐中卻沒有得到好的突破,還片面的停留在設想當中,沒有充分得到實踐。

  都說數學源于生活,沒有生活的數學是沒有魅力的數學。所以我在設計教學本課時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從生活中找數學,在生活中用數學,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進取性,由此對數學產生興趣和親切感。是在出示小明上午9時在上課,晚上9時在睡覺,同一個時刻卻在做不一樣的事情,感受一天中有兩個9時。聯(lián)系了學生生活實際,又突出了應用意識和實踐本事的培養(yǎng)。

  在課堂上,雖然我已經有意識地想讓學生多說,自我總結出規(guī)律,可是由于學生的表現沒有我預想的好,我一急,代替了他們的地位。譚校長也說了我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充分帶動后進生,整堂課都是讓優(yōu)生來回答,全班的整體差距這樣就會拉大,在今后的教學中我需要改善。

  一學期快結束了,每一次公開課后同事們都會供給很多的提議,讓我受益匪淺,給了我很大的幫忙。剛剛站上講臺的我,還需更多的努力!

認識鐘表課后的教學反思5

  《認識鐘表》是青島版小學數學第二冊第二單元第一課時的資料,這個資料是學生建立時間觀念的初次嘗試。教材以一幅學生放學回家后經過電話向教師匯報回家時間的生活情境圖引出掛鐘,經過對掛鐘上不一樣時刻的直觀認識,調動學生已有的經驗和認知水平,正確讀寫整時時刻,初步建立時間觀念,養(yǎng)成合理安排時間和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我們一年級組的三位教師在構成共案的同時,根據本班學生特點又各有特色地進行教學。經過實際教學,感觸頗深,反思如下:

  1、創(chuàng)設情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我一向在思索,怎樣從一上課就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學習上呢?于是,我利用課件,伴著音樂欣賞各種各樣的表,學生十分感興趣。學生看到各式各樣的鐘表發(fā)出驚喜的叫聲,露出喜悅的神情,經過聽覺、視覺走進鐘表的世界,引發(fā)學生強烈的興奮感和親切感,營造進取活躍、向上的學習氛圍,為學習新知創(chuàng)設良好的情境。

  2、抓住學生年齡特征,整節(jié)課以玩為主線,把教學資料清晰趣味的串了起來。充分利用好學具,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課中讓學生親自動手撥學具鐘面,為學生供給了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觀察與思考、發(fā)現、表達的機會,激發(fā)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進取性,同時又培養(yǎng)了學生動手實踐本事。讓學生在實際中運用所學知識,密切聯(lián)系實際。體現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注重學生數學學習與現實生活的聯(lián)系,教學中注意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使數學更貼近學生。

  3、在教學中,我根據學生實際情景設計一些開放性的問題,使學生圍繞問題暢所欲言,這樣,同學間也有了相互學習的機會。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演示,并伴有聲響和顏色的變換,能較好地幫忙學生初步認識鐘面:112個數字,分針和時針.我充分利用多媒體的直觀演示,在仔細觀察鐘表后,學生發(fā)現鐘面上有12個數字寶寶,12大格,還有長針和短針。于是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演示,并伴有聲響和顏色的變換,較好地幫忙學生初步認識鐘面:112個數字,分針和時針。還經過課件演示了分針的轉動是怎樣引起時針的轉動的。學生好初步了解了時針一天要轉兩圈,以便能區(qū)分鐘面上的時間能夠干什么事情。

  本課也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

  1、由于我對新課程教材的理解不夠深刻,僅讓學生初步認識鐘面,認識時針和分針,會看、會寫鐘表和電子表上整時的時刻,初步建立時間觀念,這樣顯然是不夠的,數學學習的目的不應當是學生“經驗”簡單的在再現和累積。

  2、由于學生不是經常訓練操作實踐的活動,所以在操作的過程中,學生不是很聽教師的指揮,在小組活動中,學生的合作意識較差,從動手操作到自主探索到用語言文學表達出來,學生都無所適從。例如,認誓個是時針,哪個是分針時,讓學生分辨時不夠深入,沒有讓學生放開說,師有代說的地方。再例如:你是怎樣明白是8時的,指名說撥鐘的方法等等,學生語言組織有問題。

  3、學生自主探索的機會不夠,讓學生猜是什么時刻,雖然也請學生交流討論,但小組合作流于形式。學生沒有立思考和觀察,就急于和小組內同學去說,有的甚至在玩。結果既沒觀察清楚,交流的效果也不好。

  所以,在今后的教學中,應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操作本事,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本事和語言表達本事。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千萬不能“拔苗助長”。同時,教師在課堂上還要有足夠的應變本事,不斷提高自我的業(yè)務水平。這樣才會使學生學會數學、熱愛數學。

認識鐘表課后的教學反思6

  在“認識鐘表”這堂課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學得主動,課堂氣氛比較活躍。反思本課的教學,我有以下幾點認識:

 。、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

  在一年級學生的生活經驗里,已經有了一些鐘表的知識:如上學的時間、放學的時間、看動畫城的時間……雖然這些認識是淺顯的,但仍為學生學習“認識鐘表”提供了經驗基礎。

  因此,教學時我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先讓學生在自制的小鐘上撥時刻,再讓學生對所撥的時刻進行觀察,想一想整時是怎樣看出來的?學生通過比較,概括出“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的規(guī)律。

 。病(chuàng)設學習情境。

  把對時刻的認識與生活情境結合起來,不僅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經驗,積極參與嘗試探究學習活動,而且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時間,形成時間觀念,并受到珍惜時間、養(yǎng)成良好的作息習慣的教育。實踐表明,學生對數學情境的問題很感興趣,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課堂氣氛活躍,整堂課學生都能保持濃厚的學習熱情。

  3、創(chuàng)造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的機會。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標準倡導的數學學習方式,這就要求教師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的機會,使學生能充分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學會傾聽別人的想法,學會交流,增強合作意識。在“認識鐘面”這一環(huán)節(jié)中,主要通過同桌合作的形式,學生拿出學具鐘,撥一撥、比一比、說一說,然后和全班同學交流。學生在合作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實際教學中看出,合作學習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學習方式,學生在彼此的交流中,相互啟發(fā),相互補充,相互學習,共同提高。

  4、充分體驗“生活數學”。

  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注重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把數學知識和生活實際緊密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體驗“生活數學”。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應創(chuàng)設有利于學生發(fā)展的情境,讓學生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中學會探究、學會合作、學會交流,使他們在實踐中感受數學,理解并體會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

認識鐘表課后的教學反思7

  《認識鐘表》中“認識半時”這部分知識時,課前預設很充分,上課時學生的表現也不錯,能進取探討,總結規(guī)律,可是在實踐練習時,雖然大多數同學都作對了,但還是有部分同學做的不準確,看半時不準確,畫半時明白分針指向6,不明白時針到底應指向哪里。

  下課后,我及時的進行了反思,覺得自我在讓同學探究看半時,畫半時時過于重視分針指向哪里,對時針的位置和方向探究的不夠明確,沒有把這部分的探究當做難點來突破應對學生出現的錯誤,我設計了一堂延伸課,利用這些課堂生成的錯題資源,引導學生找出產生錯誤的原因,找出它們產生錯誤的共性問題,逐步引導學生探究半時的時候時針應當指向哪里,需要注意的是什么,有沒有什么好的.方法能讓我們更準確的畫出半時時時針和分針的位置。能夠讓第一節(jié)課就畫的比較準確的同學用它們的方法,它們的語言來來進一步闡述,一幫一交流,溝通。

  設計富有層次的習題及時檢驗并加以鞏固,按照這個思路,第二節(jié)課上的很成功,學生找到了錯誤的原因,并自我總結出了看半時,畫半時的技巧和檢查方法,扎實了看半時,畫半時的方法,也讓學生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

認識鐘表課后的教學反思8

  《認識鐘表》這節(jié)課主要是讓學生學會認識整時,并能夠正確的寫出整時。最初,在我的教學構思里,我將“整時”、“幾時剛過”和“快幾時”放在這一堂課中?墒堑谝淮蔚脑囍v后,聽課教師指出:這堂課資料太多,學生難以全部理解。于是,我決定這節(jié)課的重點放在“整時”上頭。除此之外,聽課教師還提出了我課堂上需要改善的地方,如:對教材的理解不夠透徹、不到位;板書不夠規(guī)范;缺乏有效評價等等。所以,在接下來的時間里,我重新鉆研了教材,并調整了教學設計。

  一、情景導入

  為了能夠讓學生快速進入課堂,集中注意力,我采用了讓學生觀察主題圖的方式來導入,并讓學生回答“你發(fā)現了什么?”,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本事,引出“鐘表”,之后,我讓學生說說:鐘表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使學生意識到鐘表的重要性,并順勢教育學生要珍惜時間。

  二、動手操作,建構新知

  首先,認識鐘面。經過直觀教學,讓學生觀察、比較,引導學生在直觀教學中認識并區(qū)分時針和分針。在這部分的教學中,學生表現十分好,能夠仔細觀察,并準確的找出了時針和分針的特點。

  之后,就到了本課的重難點:認識整時。我引導學生在觀察、比較、探究的基礎上,了解整時,并教會學生如何認識整時。在學習了如何認識整時后,我經過“撥鐘表”這一游戲方式,再次鞏固了“認識整時”這一新知,并從中調動了學生的.進取性。在這部分的教學中,我發(fā)現自我的課堂教學組織本事有所欠缺,對學生的語言引導還不夠不能吸引所有學生的注意力。另外,由于在這一部分,沒有重點強調“幾點”,在數學中應當說成“幾時”,導致在之后的練習中,仍有學生犯了這種類型的錯誤。

  然后,在學生認識整時的基礎上,我向學生介紹整時的兩種表示方法,并異常強調了運用數字表示法表示整時時應當注意的地方。到了那里,這節(jié)課的知識點已經全部講完了。

  三、鞏固練習

  最終,就是課堂練習了。在練習的過程中,學生對“早上、上午、中午、午時”的概念不是很明確,但總體上,對于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大部分學生已經掌握了,表現得還不錯。另外,經過課堂練習,我還發(fā)現自我對學生的評價形式單一,不夠多樣化。

  這次的公開課,讓我發(fā)現了自我在教學中的許多不足之處。但我相信:如果我認真對待這些不足之處,不斷反思,不斷改善,它們將會成為推動我在教師道路上不斷提高的一筆偉大財富。

認識鐘表課后的教學反思9

  本冊教材第七單元安排的認識鐘表主要有以下資料:

 。1)認識鐘面,明白鐘面上有2根針,分針又細又長,時針又粗又短;有12個數字,12個大格。

  (2)學會了認整時的方法,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幾就是幾時。

 。3)學習了認大約幾時了,也就是快幾時了和幾時過一點兒。

  (4)學會了簡單的時間計算,1小時前是幾時或再過1小時是幾時。

  (5)在鐘面上畫指針,能區(qū)分出分針長,時針短。

  本單元資料整理復習時,我先讓學生同位合作,邊翻看課本邊想一想本單元學習了什么資料,學生回答異常好,基本上這些知識點都想到了,一年級的小孩子能做到這一點真的很不容易了。

  回顧本單元的教學,主要是注重經過讓學生動手撥時間,來加深印象,鞏固認識本單元的知識點。我們班的家長統(tǒng)一用班費給每個孩子買了一個鐘表模型,認識鐘面,認識整時,都是借助鐘表模型形象的完成的。學生認識了整時后,我讓學生同位合作,反復的在鐘面上撥整時,一人說一人撥或是一人撥一人認讀。認識大約幾時的時候,我說一個時間,也是反復的讓學生撥,播完后同位再比較有什么不一樣,例如9時過一點兒,有的學生分針指到1,有的學生分針指到12和1之間,總之,我給學生總結:幾時過一點兒,分針一般數了12,在12和1之間,指到了1也能夠,可是一般最多不超過1,超過了1就不數一點兒了?鞄讜r了,分針一般也是差一個大格到12。我還布置學生回家和家長一齊撥鐘表認時間,學生學習興趣異常濃厚。

  經過反復的撥鐘表練習,學生對本單元知識點掌握十分好。

  11、音樂課《在鐘表店里》課后教學反思

  音樂新課標提出:“興趣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是學生與音樂保持密切聯(lián)系、享受音樂、用音樂美化人生的前提。音樂課應該充分發(fā)揮音樂藝術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學階段,根據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審美心理特征,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內容應該重視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結合,加強音樂課與社會的關系。在《在鐘表店里》這一課中,我體現了兩個層次的教學。

  一、童話結合、情景體驗

  1、在導入教學過程中,我引用“童話故事”里的“乘飛毯”。“讓我們乘上音樂飛毯去一個神秘的地方”。然后用猜謎語的形式引入聆聽音樂!翱墒切★w毯給我們出了個難題,必須猜對了這個謎語才能讓我們坐呢?”通過謎語對鐘表的了解,展示了這節(jié)課的主題。

  2、“猜猜我們到了哪兒”通過一段音樂的欣賞,展示課件《在鐘表店里》!扮妼殞殏兊母杪曊婧寐,原來他們是在為音樂會準備前奏曲呢!夜晚即將來臨,鐘寶寶們的晚會開始了,讓我們也一起去參加吧”。

  通過這樣的形式使學生能帶著興趣、帶著向往的學習,從而大大的增強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參與性。而且不馬上揭示主題,是為了不束縛孩子們的想象力,檢驗孩子對音樂的理解。課件展示鐘表,這樣比較能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他們從有興趣的體驗里獲得知識的能力,把學習看成是愉快而有意義的事。

  二、自主合作、創(chuàng)作表現

  音樂創(chuàng)作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一條有效途徑。在音樂教學中,有好多內容適宜于學生開展模擬性實踐,進行發(fā)散性創(chuàng)編,教師必須善于捕捉這種時機,充分挖掘教材因素,引導學生有意識地進行創(chuàng)作嘗試,通過創(chuàng)作練習,讓學生在實踐中求知,在實踐中創(chuàng)造!俺私裉煳覀兟牭降溺姳砺,生活中還有那些聲音?教師小節(jié)并導入下一環(huán)節(jié);“接下來,讓我們來當一回校園的音響師,請你給我們學校不同的時間安排合適的聲音”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展開討論。分小組給學校的每個時間段選擇自己喜歡的、合適的聲音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應用音樂的意識,從而懂得享受美好的音樂生活。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體現了關于“音樂源于生活,音樂回歸生活”。

  本課的教學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參與熱情,整節(jié)課在師生、生生的熱烈互動完成的。尤其是音樂表演中,學生所表現出來的參與熱情、以及他們對音樂的感受與想象。都有很好的發(fā)揮。因此我想。在這節(jié)課中為他們營造的這個小小的舞臺,給他們在心靈的某個角落埋下一顆與音樂相關的神秘種子。在本課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校園音響師”是本課音樂性的回歸和升華。她它不僅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音樂回歸的機會,同時也為學生創(chuàng)設地應用聲音、音樂,而且這一環(huán)節(jié)并不是憑空想象出來的,它是有實踐基礎的,因為學校的鈴聲就是用不同音樂來代替的整個教學我以感受和體驗為主,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注意調動每一個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充滿音樂美感的課堂環(huán)境,使學生始終處于愉悅的氣氛中,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中對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貫穿于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采用啟發(fā)式的教學,使學生的想像力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得到充分的發(fā)揮.

  12、音樂課《在鐘表店里》課后教學反思

  《在鐘表店里》是一首通俗易懂的世界管弦名曲,作者用樂器出色地模仿各種掛鐘、鬧鐘、懷表走時、報時的聲音。內容淺顯生動,使人容易聯(lián)想到鐘表店里熱鬧的景象,這是我選擇開展這次音樂欣賞活動的意圖。

  在開展本次音樂活動的時候我使用了童易軟件,使得整個音樂教學非常的有趣生動。因為這首樂曲惟妙惟肖地刻畫了鐘表店里恢的景象,與軟件中的內容很吻合,幼兒容易表現,而且有挖掘潛力,可供幼兒進行模仿創(chuàng)編。

  從幼兒的情況來分析,我們的大四班靠近八一小學,每當八一小學上課下課的鈴聲聲響起,小朋友就情不自禁地模仿,大班幼兒已具有一定的音樂欣賞能力,能將樂曲同生活中的經驗結合在一起。

  在活動開展前我讓家長帶領自己的孩子去上街參觀鐘表店,傾聽鐘表聲音,觀看鐘表形象,積累了很多表象經驗,通過讓幼兒對鐘表的初步接觸,激發(fā)他們進一步了解的.興趣。從環(huán)境方面,我們在自己的班級中讓幼兒帶來自己喜愛的鐘,把活動室布置成鐘表王國,幼兒置身其中在玩中學。讓環(huán)境發(fā)揮潛在的情感渲染作用。

  從教學具選擇方面,教具選用音響帶和鋼琴彈奏。它們各有所長,音響帶形象生動,和聲效果優(yōu)美,整體性強。用于幼兒整曲感受和表現,鋼琴彈奏清晰明了,隨機性強,用于分段欣賞,學具上選用生活樂器進行節(jié)奏打擊(例如碗筷、勺杯、盤子等),新鮮的自然音樂,容易吸引幼兒,能讓幼兒產生急于打擊的欲望。

  在活動的最后一起唱《我家的鐘兒會唱歌》。整個活動完成的很好,幼兒的興致很高,很快樂!收獲很大!

  13、音樂課《在鐘表店里》課后教學反思

  《在鐘表店里》是小學三年級下冊音樂中的一首樂曲,這首樂曲是世界三大描繪性主題音樂中的一首。這首樂曲描繪了這樣一個故事情節(jié):在一個鐘表店里,墻上掛著掛鐘、鬧鐘、懷表等各種各樣的鐘表,它們發(fā)出有規(guī)律的滴答聲和嚓嚓聲。表店里的工人在這里忙碌而又愉快的勞動著……,不時的有顧客來買鐘表或修理鐘表,店里的工人熱情的服務贏得了大家的贊同。八音盒湊出的樂曲表達了深夜群星閃爍,月亮姑娘張開燦爛的笑臉,給世界萬物唱著悅耳的搖籃曲,大地上顯出一派寧靜、優(yōu)美、祥和的氣氛。這時鐘表店里的鐘表們也都玩累了,開始休息。工人們也都下班回家休息了。第二天,鐘表店里又恢復了前天的工作狀態(tài),因為有了晚上的休息調整,工人們干得更賣力了……

  這是一節(jié)音樂欣賞課,在音樂欣賞教學中,作為教師的我們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主動投入欣賞活動中。對于小學三年級的孩子來說,要利用他們的年齡特征,因勢利導、循循善誘,采用各種靈活教學手段,從而讓他們獲得樂曲所表現的情感,理解音樂所表達的內容和形象。低年級的孩子以形象思維為主,具有好奇、好動、模仿力強的身心特點,因而在上這一階段年齡欣賞課時,我充分利用他們靈巧的形體、自然的嗓音,通過視聽、律動、情境表演、節(jié)奏樂敲擊等相結合的喜聞樂見的綜合手段,進行直觀欣賞教學,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孩學生對音樂的興趣,開發(fā)孩子對音樂的感知力、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體驗音樂的美感。在這節(jié)課上我采用了以下的方法,讓孩子們對音樂欣賞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一、調動學習積極性。

  興趣是學習音樂的動力,是學生與音樂保持密切聯(lián)系、享受音樂、用音樂美化生活的前提。我針對三年級學生的特點,激發(fā)了他們學習的興趣。

  二、用心聽賞,充分發(fā)揮想象力。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并推動著進步。在本節(jié)課上,我將聽賞與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滲透到活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讓學生從聽聽、想想、說說、演演、敲敲、講講等實踐活動中,感受音樂的情緒,理解音樂所表現的內容,充分發(fā)揮他們的想象力,開拓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培養(yǎng)他們對音樂的表現力。

  三、為音樂匹配打擊樂器,培養(yǎng)節(jié)奏感。

  節(jié)奏是音樂的心臟?梢姽(jié)奏在音樂中的地位是多么的重要。如果專門練習節(jié)奏的話,三年級的孩子可能會沒有興趣。但是在這么好聽的音樂中,引導學生自己為音樂匹配打擊樂器,并隨音樂拍出節(jié)奏,對孩子們來說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不僅培養(yǎng)了樂感,增強了學習的興趣,還加深了對樂曲的理解。

  四、律動的加入,活躍了課堂氣氛。

  我利用低年級學生的模仿能力強、表現欲強以及參與活動熱情高的特點。讓學生把音樂變成一個情景劇,用動作把音樂形象生動的表現出來。這樣不僅能讓學生更深刻的理解音樂的內容,還活躍了課堂的氣氛,使課堂氣氛達到高潮。雖然整節(jié)課上讓孩子們聽了幾遍音樂,但是每次欣賞音樂都帶著不同的任務去聽,所以孩子們沒有感到乏味,而是覺得很高興的度過了這節(jié)課。

  這節(jié)課的不足之處是,在欣賞第一部分的主題音樂時,孩子們一時沒有聽準主題旋律出現的次數,我又讓他們聽了一次,所以課堂拖了幾分鐘。

  音樂欣賞課不好上,但是上好了很有意思,以后我要多多聽賞名曲、全面的理解名曲,只有這樣才能更清晰的引導學生去傾聽。

  14、《角的初步認識》課后教學反思

  “角的初步認識”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礎上教學的。角在生活的應用非常廣泛,但是二年級的孩子對角的認識大多還停留在“尖尖的一點”這一個層面上,很難抽象出數學中角的形象。因此本節(jié)課的側重點就放在幫助孩子建立起“角”的正確表象,初步感知角是有大小的。為此,我將整節(jié)課分為四個環(huán)節(jié):一是通過指一指活動,初步感知角的形狀;二是通過找一找活動,引導學生從“生活角”中抽象出“數學角”,認識角的形狀和各部分名稱;三是通過開放性的操作活動,使學生在操作活動中進一步鞏固角的特征以及感悟角的大小和變化特點;四是角在生活中的應用,鞏固角的知識。在整堂課中,我創(chuàng)設了直觀、生動且富有挑戰(zhàn)性的數學活動,通過“操作——探究——交流”的研究方式,促進學生將豐富的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刻,發(fā)展學生的數學思考。

  本節(jié)課的優(yōu)點:

  1、角來源于生活,成功建立角的表象

  在認識角時,我借助學生熟悉的三角尺導入,先讓學生指一指三角尺上的角,在這里學生感知到的角是生活中的角,所以在指角時指的是角的頂點處。充分利用學生認知過程中的這一知識“盲點”,通過三次指角,使學生逐步建立了正確的“角”的表象;而且這三次指角逐漸滲透了“角是從一點引發(fā)的兩條射線組成的”這一知識,為學生以后學習角的有關知識做好了鋪墊。然后讓學生從剪刀、紅領巾、鐘表上找一找角,給了學生一個抽象知識的過程,準確過渡出角的幾何形象。再用一組判斷題進一步鞏固角的特征,這樣的設計既體現了角來源于生活用充滿了數學味。

  2、動手操作,進一步鞏固角的特征且初步感知角的大小

  創(chuàng)造角的環(huán)節(jié)首先是對“角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的進一步鞏固,而且讓學生在拉動活動角的過程中初步感受了角的大小是可以變化的。但守于角的大小和什么有關仍然是無法確定的,因此我設計了比角的環(huán)節(jié)。當課件出示兩個大小一樣但是角的邊長不一樣的角,大多數學生傾向于邊長的角大,這時老師通過重疊法把兩個角重疊在一起,引導學生發(fā)現角的大小和邊的長短無關。這巧妙的一比,不單幫助學生感知了角的大小跟邊的長短無關,還讓學生學會了怎么樣比較兩個角的大小。隨后的畫角也是對知識的不斷鞏固——畫一個和第一個角大小不一樣的角。

  本節(jié)課有待改進之處:

  1、在每個環(huán)節(jié)結束之后,我的小結語不多,沒有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使得環(huán)節(jié)與環(huán)節(jié)之間過于零碎。

  2、沒有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關系。比如在鐘表上找角時,有學生比劃出了一個圓形,我預設時沒有想到,因此我只是問了一句:“這是角嗎?”然后讓其他學生來找角。其實我可以在學生認識了角的特征后再回過頭來看看,說說為什么圓形不是角,可以幫助進一步鞏固角的特征。再比如在反饋用毛線創(chuàng)造角時,預設是同桌合作拉出一個角,讓他們說說角的頂點和邊分別在哪里,然后松開其中一條邊,讓學生判斷這還是角嗎,體會角的邊必須是直直的。但實際反饋時,上來展示的第一組用毛線拉成了一個三角形,第二組用毛線和吸管拉成了一個“T”型,實在是出乎意料之外,我只是匆匆就走了個過場。后來在其他老師的指導下,我發(fā)現其實這是很好的生成資源,可以和練習中的數角聯(lián)系起來。我沒有好好利用,實在是可惜。

  15、《認識平年閏年》的課后教學反思

  《認識平年、閏年》一課的教學難點是如何判斷平年和閏年。課上我讓學生觀察,引導學生發(fā)現平年、閏年排列的一般規(guī)律,學生很快就發(fā)現每4年會有一次閏年,知道公歷年份是4的倍數的就是閏年,公歷年份是整百數的必須是400的倍數才是閏年。但是按照往年的教學的經驗,第一個難點是在實際判斷中,我發(fā)現有將近一半的學生有點迷糊,不知所以。原因就是對平年、閏年排列的一般規(guī)律沒有一個探索的過程,觀察的時候不夠仔細,所以在教學設計上,我安排了根據二月天數來填表的一個研究過程,使學生發(fā)現平年、閏年排列的一般規(guī)律,并且平年和閏年的判斷跟數字“4”和“400”有密切的聯(lián)系,發(fā)現這個規(guī)律之后,同學對判斷的方法就基本掌握了,第二個難點是計算能力差一點的學生對四位數除以一位數不是太熟練,更別說四位數除以整百數了,再者有的學生由于學習上的惰性使然,你再怎么強調他也懶得寫豎式計算,又怎能不迷糊呢?因此,我在教學上重點放在計算上,特別板書了四位數除以一位數的豎式計算,而四位數除以整百數的時候,我引出四位數除以整百數比較復雜,用現有知識比較難算,所自然引用簡便方法計算,這樣對于中下生的難題便解決了。

  從課堂課后學生的學習情況來看,我驚喜地發(fā)現,學生在判斷一個年份是平年還是閏年時,他們不再迷糊了,他們會以自己喜歡的便捷的方法,很快地說出自己判別方法和結果,讓我不由心里一樂,原來有些時候,讓學生經歷一些探索過程就是最好的老師?梢姡朴诓蹲秸n堂教學資源,是教師創(chuàng)造好的“支點”的關鍵所在。教師善于利用多種方法、手段,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個“支點”,得到的將不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結局,學生將會把利用這一個個“支點”旋轉出一個絢麗的大舞臺!

  最后,我在教學設計上安排了一段介紹“地球繞太陽轉一周的實際時間365天5時48分46秒……”的視頻片段,學生聽的很認真,并不時表露出疑惑、頓悟、驚喜,充分挖掘學生探索科學知識奧秘的興趣。

認識鐘表課后的教學反思10

  《認識鐘表》是一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資料。認識鐘表是一年級教學中的一個難點,雖然有部分小朋友能說出整時,但由于小朋友平時對時間的關注很少,也沒有什么時間概念。就好比在上課前,我問小朋友:你明白此刻大概是什么時間嗎?很多小朋友心里其實是沒底氣的,有說10點,有說1點,可見小朋友的時間觀念還是比較薄弱的。所以大部分小朋友對鐘表的了解還是很少的。本節(jié)課要求學生認識整時,是學生建立時間概念的初次嘗試,也為以后“時、分”的教學奠定了基礎。在教學過程中我注意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fā),按照“認識鐘面結構整時的讀寫法時間觀念建立”的順序,讓學生生動具體的學習數學。

  1、創(chuàng)設情境,誘發(fā)興趣

  借助學生好奇的心理以猜謎語吸引學生,導入新課,之后向學生展示生活中各種各樣的鐘表,既貼合兒童的心理特征,又拉近了數學課堂與現實生活的距離,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欲望和濃厚的學習興趣。

  2、自主發(fā)現、突出主體

  在新課部分,我以漸進式的教學方式來指導學生發(fā)現鐘面的三個特點:1、鐘面上有12個數字,還觀察了這12個數字的位置特點;2、有兩條不一樣的針(強調又長又細的是分針,又短又粗的是時針,異常指出我們此刻只學習時針和分針,不涉及秒針。;3、有12個大格子。這樣,學生基本了解鐘表的外部結構。之后進一步讓學生討論交流三個鐘面的的共同特點,學生經過觀察比較、討論交流,最終達成共識:這三個鐘面的分針都指著12,當分針指著12時,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然后讓學生想一想、說一說、比一比、撥一撥、寫一寫等多種形式進行整時的教學。在這過程中,學生進取動眼、動耳、動腦、動口。整個教學是一個愉快的過程,學生在我的`帶領下主動地學習。

  3、關注學生的情感和態(tài)度

  學生對于“早睡早起”、“看電視”、“睡懶覺”等情節(jié)都有切身體會,經過“你想對小明說什么?”這一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對小明一天的時間安排進行認識與評價,既培養(yǎng)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本事,又把對珍惜時間和養(yǎng)成良好作息習慣的教育融入學習活動之中,關注了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tài)度,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4、不足與提高

  整堂課下來感覺練習的形式過于單一,一向采取了一種教師出示時間學生讀、寫的形式,試著變換一種角度教師讀時刻,學生撥時刻的形式。我想更能使學生記憶深刻,同時也能夠避免學生會看不會撥的情景出現,更能有效的增強教學效率。另外我覺得還能夠增加必須的互動環(huán)節(jié),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更能活躍氣氛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對于一年級的小朋友來說,語言也是一種吸引他們的地方,在這一點上我還是不能做到很好的把握。期望經過不斷地學習,不斷地鍛煉,努力使自我更好地成長起來。

認識鐘表課后的教學反思11

  “認識鐘表”這堂課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學得主動,課堂氣氛熱烈,知識獲得與情感體驗同步進行。反思本課的教學,我有以下幾點認識:

  1、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

  課中我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先讓學生在自帶的小鐘上撥出自我喜歡的時刻,再讓學生對所撥的`時刻進行分類,再想一想整時是怎樣看出來的?學生經過比較,異中求同,最終概括出“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的規(guī)律。學生依據已有的經驗主動生成了他們自已的數學知識。

  2、創(chuàng)設生動具體的學習情境

  把對時刻的認識與現實趣味的情境結合起來,不僅僅貼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經驗,參與嘗試探究學習活動,并且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時間,構成時間觀念,并受到珍惜時間、養(yǎng)成良好的作息習慣的教育。實踐證明,學生對數學情境的問題很感興趣,能夠主動地參與學習,課堂氣氛活躍,整堂課學生都能堅持濃厚的學習熱情。

  3、創(chuàng)造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的機會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標準倡導的數學學習方式,這就要求教師給學生供給更多的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的機會,使學生能充分發(fā)表自我的見解,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學會傾聽別人的想法,學會交流,增強合作意識。在“認識鐘面”這一環(huán)節(jié)中,主要經過同桌合作的形式,學生拿出學具鐘,撥一撥、比一比、說一說,然后向全班同學匯報。學生在合作中分享著互助與競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實際教學中看出,合作學習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學習方式,學生在彼此的交流中,相互啟發(fā),相互補充,相互學習,共同提高。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應創(chuàng)設有利于學生發(fā)展的情境,讓學生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中學會探究、學會合作、學會交流,使他們在實踐中感受到數學的價值,理解并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

【認識鐘表課后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認識鐘表》的教學反思02-20

認識鐘表教學反思02-14

《認識鐘表》教學反思05-15

認識鐘表教學反思07-26

《認識鐘表》教學反思02-11

認識鐘表數學教學反思08-07

《認識鐘表》數學教學反思08-18

數學《認識鐘表》的教學反思02-07

認識鐘表教學反思(集合)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