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燕子》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對教學中的新發(fā)現(xiàn)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那么優(yōu)秀的教學反思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三年級《燕子》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年級《燕子》教學反思1
《燕子》是一篇散文。本文語言清新明快,描寫準確生動。作者把燕子活潑可愛的外形特點、追趕春天的候鳥習性、輕快靈活的飛行姿態(tài)、文靜優(yōu)雅的休息場面,都一一躍然紙上,動靜結(jié)合、有聲有色,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春天和對燕子的喜愛之情。
作者用詞準確傳神,因此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咬文嚼字,品味文章內(nèi)涵。我抓住重點詞語,指導學生反復朗讀,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想象、品味、欣賞,直至背誦,促進學生語言的積累和內(nèi)化。教學時充分利用多媒體再現(xiàn)課文所描繪的場景,促進教學的.形象性。我在教學一開始,就為學生播放課件,學生觀看后都不由自主地發(fā)出贊嘆。后來我又播放了燕子飛行和休息時的情景,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了燕子飛行的輕快和休息時的悠閑。在本課教學中,充分實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教學的自主性。能做到尊重學生,信任學生,盡可能地創(chuàng)設條件,提供了各種吸引學生個體、學習、自主參與的機會。并不斷豐富學生想象,鏈接生活實際,促進學生的語言積累。如:課文中,作者用都像趕集似的聚攏來,我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生活中你看到過這樣的畫面嗎?學生通過與生活的聯(lián)系,一下子就明白了春天來得很快,到處是一幅生機勃勃的景象。我還讓學生試著說說自已看到的場景由此展開聯(lián)想,激發(fā)學生對語言的興趣。
整節(jié)課氣氛較活躍,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性,我引導學生從觀察畫面入手,激發(fā)學生閱讀動機,再到組織學生自讀交流,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一個平等參與者,學生始終是學習的主人。我適時點撥,為學生的思維起著“搭橋引線”的作用。同時讓同學們運用本課的寫作方法進行小練筆,鍛煉孩子們的創(chuàng)造思維,提高寫作水平。
三年級《燕子》教學反思2
一、激趣導入,引入課題
本節(jié)課描寫的是春天的大自然的變化,以及春天里小動物的快活生活為主要教學內(nèi)容。教學開頭引用歌曲《春天在哪里》進入本節(jié)課的主題,通過學生及教師課內(nèi)外搜集的各種素材,從綠柳飛燕、鳥語花香、小草吐綠、潺潺流水中使學生親身感受春天的來臨,傾聽大自然的聲音,欣賞大自然的美景,為本節(jié)課之后的學習埋下鋪墊。
二、聯(lián)系課文,興趣學習
《燕子》是三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教學中教師借助《燕子》、《贊春天》這兩篇一主一輔的課文,和學生共同探索春天的奧秘,既學習了課文中的基礎重點,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又通過燕子這一春天的標志在大好春光里的不同特點,更加襯托了春天的重要性,讓兩者成為了必然的聯(lián)系。課文在贊美燕子的同時,又極大地襯托了充滿生機的'如詩如畫般的春天景色,此時,課文的情感被激發(fā)的淋漓盡致。在此基礎上,學生再讀《贊春天》,情感再度激發(fā),感受春天帶給大地的美好與遐想。
三、當堂檢測,注重基礎與表達。
在學習完本節(jié)課的所有內(nèi)容之后,在優(yōu)美的音樂聲中為之呈上本節(jié)課的評測練習,在本節(jié)課的回味中學生興致勃勃的鞏固基礎知識又使學生的朗讀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得到鍛煉,特別是設計的小練筆使學生情感再度升華。
四、情感升華
本節(jié)課的結(jié)尾自由靈活,沉浸在春天的美景里,在音樂聲中教師寄與學生深情地期望,使學生明白要做一個像燕子一樣勤奮的人,抓住春天這個學習的大好時機,教育學生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三年級《燕子》教學反思3
《燕子專列》是三年級下冊第二組以愛護環(huán)境為專題的一組課文中的其中一篇精讀課文。這篇課文講述的是和燕子有關的一個感人的故事:有一年春天,歐洲的瑞士氣溫驟降,風雪不止。這時許多從南方飛回北方的燕子經(jīng)過瑞士,因找不到食物,饑寒交迫,面臨死亡。瑞士政府得知這一情況后,呼吁人們尋找凍僵的燕子,將它們送到火車站,并用帶空調(diào)的列車將這些燕子送到溫暖的地方。這個故事很感人,再加上敘述平實,語言淺顯。表現(xiàn)了人類對鳥兒博大的愛心,呼喚人們要保護動物。3月8號,我以本課第二課時參加了學校的常態(tài)課調(diào)研。課后,在付校長和易主任的幫助下,我對本科教學,有了新的反思和體悟。
一、導入自然,又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謎語導入,在激發(fā)興趣的同時,讓學生注意到小燕子春去冬來的遷徙習慣,在告訴同學們,可愛的小燕子遭遇了麻煩。具體麻煩是什么呢?引導學生帶著疑問讀課文。
二、重研讀感悟,抓關鍵詞句理解課文。
在上課文第2自然段時,我重點抓住了“氣溫驟降”和“瀕臨死亡”兩個詞語進行教學,通過這兩個詞引出燕子遭遇麻煩的原因和危險的處境。接著讓學生自己在課文中尋找體現(xiàn)小燕子處境很危險的詞語,學生很快就找到并理解了“風雪不止”“饑寒交迫”等詞語的意思,對小燕子的處境感到非常的焦急,擔心不已。
這種抓關鍵詞句的方法同樣適用于第三、四自然段。學生通過感讀“呼吁”,“四處尋找”,“一點也不在乎”等詞語,深深體會到了瑞士政府的人民的愛心。
三、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融入文本當中。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探究性閱讀的能力,教師應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創(chuàng)設有利條件,更好地去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痹诒菊n的教學中,我努力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讓課堂與生活不再分離。例如:我在將呼呼的風聲和小燕子嘰嘰喳喳的叫聲放給學生聽,讓學生感受當時天氣的惡劣以及得救后小燕子的歡快。當學生從語言文學中感受到了小貝蒂不在乎饑餓、寒冷、危險,只在乎燕子,一心想救燕子時,我適時出示課文插圖,以此來創(chuàng)設情景,引導學生看圖后結(jié)合小貝蒂的動作、神情,想一想小貝蒂仿佛在對小燕子說些什么?此時,學生情感的火花被點燃,思維的火花被激發(fā)。因此,她們進入了文本,把自己當成了小貝蒂,學著小貝蒂的動作、神情,深情地對小燕子說著。再如:在溫暖舒適的空調(diào)列車上,成千上萬只燕子在唧唧喳喳地在訴說、在感謝。因此,我利于課件結(jié)合課文,引導學生想像,假如,你就是這其中一只幸運的小燕子的話,你會對曾經(jīng)幫助過自己的人們說寫什么呢?這些情境的創(chuàng)設使學生很快的融入到課文中,親身經(jīng)歷了故事情境,體驗了情境,感受了跟他們同齡的小貝蒂對動物的一種愛,體會了人與動物之間的和諧,充分理解了課文。
三年級《燕子》教學反思4
《燕子》一課中,作家鄭振鐸將燕子寫得十分傳神。這篇文章描繪了桃花盛開、綠柳輕揚、燕子飛來的情景。這些從南方飛回的燕子,給早春的山光水色增添了生氣,把春天點綴得更加美麗。作者借贊美活潑可愛的小燕子,表達了對光彩奪目的春天到來的歡欣熱愛之情。
教學中,我從燕子入手,按由近及遠的觀察順序來學習課文,體會作者的觀察方法,第一段從近處看燕子:烏黑的羽毛、輕快的翅膀、剪刀似的尾巴,合成了一個活潑可愛的小燕子。第二三段由遠處看到的燕子各種飛行姿勢。最后從遠處看到像音符般的燕子。
學生對燕子并不陌生,但是像作者這樣從多個角度去觀察燕子,描述燕子,學生是做不到的`,因此在本課的學習中,我有意識地滲透習作的教學。我?guī)ьI學生按順序?qū)W習完課文后,適時地引導學生根據(jù)本課的描述方法,來描述一下自己熟悉的小動物。剛開始,大部分學生都用很簡短的語言來描述動物的外形,的缺點是說的不全面,語言也不夠準確。我出示燕子圖片,讓學生觀察,然后對照課文第一段的資料,看一看作者是怎樣觀察燕子,描繪燕子的。再出示一只小狗讓學生觀察后用語言描述,這樣一來,學生對小狗的描述就生動了許多。
教學中我還指導學生把燕子和春天的景色聯(lián)系起來觀察,想象燕子給春天帶來了什么?從而讓學生體會到作者喜愛燕子是正因燕子是春天的代表,為春色增添了勃勃生機。同時我指出描述小動物也要結(jié)合平時的生活,不僅僅要形象地寫出小動物的外形特征,還要描述關于它的具體事例,從生活中來感受小動物帶來的樂趣。
課后我布置小練筆:模仿《燕子》寫一寫熟悉的小動物。有了課堂上口語練習的基礎,學生仿寫的十分成功。
三年級《燕子》教學反思5
核心提示:《燕子》是一篇文字優(yōu)美的散文,課文描寫了燕子的優(yōu)美外形和它在爛漫無比的春天從南方趕來,在天空、湖面上飛行、在電線桿上歇息的情景。...
《燕子》是一篇文字優(yōu)美的散文,課文描寫了燕子的優(yōu)美外形和它在爛漫無比的春天從南方趕來,在天空、湖面上飛行、在電線桿上歇息的情景。在教學中,我運用多種方式引導學生主動去發(fā)現(xiàn)、感悟燕子優(yōu)美的外形、優(yōu)美的飛行姿態(tài)、歇息時美妙的意境,培養(yǎng)學生對美的感知力和鑒賞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課文第三自然段作者通過“斜、掠、沾”等幾個動詞十分準確傳神地寫出了燕子優(yōu)美的'飛行姿態(tài)。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抓住這幾個動詞反復咀嚼體會,感悟燕子飛行時的優(yōu)美姿態(tài)。
首先,我讓學生細讀課文,感知這一自然段的內(nèi)容,然后讓學生回到課文中去,找出有關的句子慢慢品讀,看看能體會到什么?在學生的交流中我把“斜、掠、沾”板書在黑板上引導學生品詞。經(jīng)過老師的點撥和細讀想象,學生領悟到了燕子斜著身子飛掠的優(yōu)美姿態(tài),并通過比較、品味,學生感悟到了作者十分準確地寫出了燕子飛行之輕,體會到了作者用詞之精確,同時學生在咬文嚼字的過程中也深深地體會到了燕子飛行時姿態(tài)的優(yōu)美。學生領悟之后再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增加領悟的效果。咬文嚼字是品味課文內(nèi)涵的有效方法之一。通過咬文嚼字,反復誦讀,使學生充分感悟到了燕子飛行時的動態(tài)之美,培養(yǎng)了學生對美的感悟力。
三年級《燕子》教學反思6
《燕子》是一篇散文。課文描寫了燕子的外形和它在爛漫無比的春天從南方趕來,在天空中、湖面上飛行,在電線上休息的情景。本文語言清新明快,描寫準確生動。燕子活潑可愛的外形特點、追趕春天的候鳥習性、輕快靈活的飛行姿態(tài)、文靜優(yōu)雅的休息場面,都一一躍然紙上,動靜結(jié)合、有聲有色,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春天和燕子的喜愛之情。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
1.學習按一定順序抓住特點的觀察方法,體會狀物文章的寫作特點。
2.積累好詞佳句。
3.通過對課文的賞析,激發(fā)學生對美麗的自然景觀的熱愛,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增強學生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意識。
一、教學效果
圍繞本課教學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以下教學效果:
1.在學習第一課之前,我先引導學生如何利用預習本完成預習任務,昨晚布置了《燕子》的預習任務,今早檢查孩子的預習本,發(fā)現(xiàn)有些學生領會得比較好,但仍有些學生還不知道怎么操作。我結(jié)合幾本比較好的作業(yè),重新提出要求,希望在第一單元結(jié)束后,孩子們能真的做到課前充分預習。
2.學習《燕子》一課,孩子們比較感興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引導學生咬文嚼字,品味其表情達意的作用。我主要抓住關鍵的詞語,指導學生反復朗讀,在讀中理解,體會用詞的準確傳神,在讀中想象、品味、欣賞,直至背誦,促進學生語言的積累和內(nèi)化。
第一段是關于燕子外形的描寫,我引導學生勾畫出“羽毛”、“翅膀”、“尾巴”,出示去掉修飾語的句子,引導學生比較兩句話的異同,讓學生在品讀中體會將句子寫生動的方法,達到學習語言文字的目的。
第二段,抓住春天的七種景物寫出了春天的美好。我讓學生逐句找出,勾畫,引導學生學習作者描述春天的方法,為觀察春天,描寫春天的練筆做準備。
二、成功之處
在上這節(jié)課的時候,我最大的.成功之處是:我主要要抓住重點詞語,指導學生反復朗讀,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想象、品味、欣賞,直至背誦,促進學生語言的積累和內(nèi)化。本來以為學生很容易進入角色,可是學生在課堂上發(fā)言積極性不高,文章只有幾個愿意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課堂顯得沒有生氣。有可能是開學初,學生還沒有進入學習的氛圍中。就如體會小燕子飛行這一段內(nèi)容時,我引導學生談談自己的體會。學生能抓住“斜著身子”、“掠過”、“一轉(zhuǎn)眼“橫掠”……等體會到燕子飛行的輕快,有的也能從中體會到燕子喜歡春天,高興了,還會變著花樣飛行。
三、不足之處
課堂中,總有幾個學生是課堂的主導,大部分孩子沒有參與性,如何吸引學生主動學習,是我要反思的。通過光彩奪目的春天氣息,表達的情愛情節(jié),沒有體會出來。
四、改進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這節(jié)課的話,我會這樣做:首先由謎語導入新課。然后思考并勾畫理解:課文是從哪幾方面描寫燕子的,表現(xiàn)了燕子怎樣的特點?接著思考并勾畫理解:課文是從哪幾方面描寫燕子的,表現(xiàn)了燕子怎樣的特點?最后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來表現(xiàn)你心中的燕子嗎?可以畫一畫、寫一寫、捏一捏、刻一刻、拍一拍(拍攝)……下周我們舉行一次“燕子”展覽會。
三年級《燕子》教學反思7
在教學中,我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輔以重點詞語突破,圖文結(jié)合,有感情朗讀,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語句,讓學生展開想象,理解課文內(nèi)容和表達情感。
運用多媒體展示了包括青草、柳葉、鮮花、燕子、蝴蝶等在內(nèi)的精美畫面,使學生加深了對課文所描寫意境的直觀感受,感悟到了春天的特征。多媒體輔助教學,使得這些生活經(jīng)歷有限、生活感受膚淺的低年級學生更形象地認識了春天,感悟了春天的美好。
結(jié)合生活經(jīng)歷,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在學習文章第二段中:“青的草、綠的葉,各色鮮艷的花,都像趕集似的聚攏來,形成了光彩奪目的春天”語句時,引導學生回憶生活中,人來人往,熱鬧非凡的趕集的`場面,讓學生展開想象,那些花呀、草呀就像人們趕集一樣聚攏著。讓學生想象落在電線上休息的燕子和五線譜共同點,讓學生想象這正待演奏的贊歌會是怎樣的歌。學生展開想象,積極發(fā)言,有幾位學生還用上了擬人手法,說得非常生動形象。在此基礎上,我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引導他們在朗讀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體會。
課件展示了豐富多彩美景的圖片并輔以課文內(nèi)容,創(chuàng)設了教學情境,激發(fā)了學生興趣,營造了輕松愉悅的課堂氣氛。在這種氛圍中,抓住重點語句,學生展開想象,較好地理解了課文內(nèi)容,把握了文章的主旨。
由于學生課前進行了預習、朗讀,課堂上沒有占用過多的時間,在課文朗讀方面有欠缺,以后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加強這方面的練習。
三年級《燕子》教學反思8
《燕子》這篇文章不僅詞好,更重要的,那燕子被作者寫“神”了。這神來之筆是怎么來的?那是因為鄭老先生書讀得多。我在上寫作課時我問學生到底我們?yōu)槭裁匆x書?當然答案多是增長知識,讀書能讓自己長大,讀書讓自己高興??學生們也都會背誦“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所以在學習《燕子》過程中,我說鄭老先生只所以能寫出這么美的文章,讀破萬卷書,行萬里路,那是肯定的。把燕子寫神了,那些詞來自于平時的閱讀積累,來自于不斷地觀察,來自于多層面的感受,少了這些,怎么可能有這篇美文?
學生在學習勞累之余,念叨上“一身烏黑光亮的羽毛,一對俊俏輕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這就是活潑機靈的小燕子!眱删,身心馬上會輕松起來,精神也會好上許多。也許這也是這篇散文魅力表現(xiàn)吧。
大多數(shù)的'學生是見過燕子的,他們沒有陌生感,但他們沒有作家那種寫作的沖動,所以燕子不會如此走到他們的紙上,而對于好多學生來說,許多可愛的動物,同樣不能變成文字。這是一種熟視無睹。因此研究這一課,其實我們可以告訴學生不要熟視無睹,雖然我們暫時做不到作家的寫作水平,但我們能大膽把自己看到的一些動物入文,多多觀察,不放過一些細節(jié),多多用自己的雙手記錄,用自己的大腦思考,屬于學生自己的文章也會自然出現(xiàn)。
三年級《燕子》教學反思9
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語文課程性質(zhì)的新定位,指向語言的功能,強調(diào)了語文課程的目標和任務都必須圍繞一個核心,那就是“語言文字的運用”,語文課從理解型的課堂轉(zhuǎn)到表達型,從閱讀本位轉(zhuǎn)到寫作本位,我們要學會敏感、準確地發(fā)現(xiàn)、挖掘語用點,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語用點。對于閱讀來說,只有能轉(zhuǎn)化為“語用”的吸收,才是真正有意義的吸收。
我在《燕子專列》這節(jié)課的設計上,非常注意語言文字運用的教學,其中最突出的'有兩點:
一、語用學習和學法指導相融合:按常理來說,大家都認為第一課時無非就是讀讀課文,學學生字,無彩可出。但是我在第一課時的設計中,就十分注重體現(xiàn)語用學習。比如:在引導學生認讀詞語的時候,我巧妙的將概括主要內(nèi)容,這個本學段的重難點,融合了進去,讓孩子們在積累詞語的過程中,掌握了概括主要內(nèi)容的方法。再比如:練筆環(huán)節(jié)的設計,表面上看只是個填空,實際上孩子們在完成的過程中,既加深了對文中內(nèi)容的理解,又認識到了新的應用文體——呼吁書,這種踏雪無痕的語用熏陶,將會讓孩子們受益無窮。
二、語用學習和情感陶冶相融合:這篇文章我們在初讀時,總會感動于冒著風雪嚴寒找燕子的瑞士居民,總會感動于手腳凍僵的小女孩貝蒂,我們往往忽視了文章第三自然段關于瑞士政府的描寫。而這個忽視恰恰也是致命的,讓我們把對環(huán)保的關注放在了個人的小愛上,忽視了大愛的所在——瑞士政府!我比較敏銳地抓住了這個地方,引導學生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語言環(huán)境中,讀文字,想畫面,悟情感,大愛雖無言,入心更溫暖。這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也為下節(jié)課品讀體驗個人的小愛奠定了情感基礎。
《燕子專列》載的不僅僅是鳥,更是我們?nèi)祟悓Υ笞匀坏淖鹬睾途次。我的這節(jié)課用語文的方法,傳遞給了孩子們生命的感悟,用語言的味道,浸潤了孩子們生命的靈性。
三年級《燕子》教學反思10
《燕子》教學反思“一身烏黑光亮的羽毛,一對俊俏輕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湊成了活潑機靈的小燕子!暴ぉざ嗝磧(yōu)美的文字,多么生動的描述,在我搖頭晃腦地為學生朗讀《燕子》一課時,卻發(fā)現(xiàn)學生們并沒有被我的激情、被書中的文字所感染。為什么呢?燕子可是學生們經(jīng)常見到的,而文中又描寫得這么形象、這么可愛,怎么會引不起學生的共鳴呢?就在我產(chǎn)生疑問時,我發(fā)現(xiàn)班里多半學生的目光都瞅向窗外。原來,窗外正有幾只燕子在嘰嘰喳喳,我突然意識到,該讓學生走進大自然,去把書中的語言文字和自己的觀察體驗相結(jié)合。讓學生學會看風景、學會做文章。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來這里……”兒時的歌謠被孩子們快樂地哼唱著,在陽光下,在校園里,學生們盡情地尋找著燕子的足跡,品味著字里行間的描述和自己眼中看到的風景的異同。“老師,你看,小燕子真長著剪刀似的尾巴。”“老師,你瞧,燕子斜著身子在天空中飛過,跟書中寫的一樣!笨粗⒆觽円驗榕d奮而漲得通紅的小臉,我的心情豁然開朗。第二天上課,我驚喜地發(fā)現(xiàn),所有的孩子竟然都能把課文非常有感情地背誦了?粗麄儞u頭晃腦、怡然自得的神情,我有了深深的領悟──課堂教學是一個用生活驗證和豐富知識的過程,語文教學更是一個詩意的旅程,教師應是一個稱職的導游,而真正看風景的人是學生。記得有一首歌唱到:“風景這邊獨好,祖國分外妖嬈!倍蚁胝f的是:讓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和心靈去看風景,風景哪邊都好,生活無限美妙!
《古詩兩首》教學后記本課教學采用了“合──分──合”的方式,將兩首古詩有機地整合在一起,共同突顯“春”這一主題。開課伊始,便將兩首古詩和盤托出,讓學生通過自讀自悟,發(fā)現(xiàn)兩首詩之間的共同點──都描寫了春天,都寫到了春風這一事物──從而引出“二月春風似剪刀”,以此導入對《詠柳》一詩的教學。又以“二月春風裁出了……裁出了……裁出了一個萬紫千紅的春天(出示:萬紫千紅總是春)”過渡到《春日》一詩。兩首古詩的分開教學看似獨立,其中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自始至終不離“春”這一主題,為二次整合鋪墊基礎。課末,將兩首古詩再次整和,進行對比參讀。使學生領會到:《詠柳》如細筆勾勒,由一柳而見出整個春天;《春日》則如潑墨揮毫,渲染出春天的“無邊光景”,“萬紫千紅”。然而此處對比的實質(zhì)并非為求異,而為探求兩首古詩內(nèi)在精神之一致,即對春天的.贊美和熱愛。至此,學生對春的感悟和熱情得以升華,此時,讓他們寫下心中對春的感受便如水到渠成,一蹴而就。課堂氛圍達到高潮。除了兩首古詩之間的整合,本課教學還巧妙地引入朱自清的散文《春》,使古今詩文得以整合。課始,以“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睂胄抡n,揭示了整節(jié)課的主題,奠定了課堂的情感基調(diào)。課末,以《春》的結(jié)尾三段豐富了春的內(nèi)涵,提升了學生的情感。在這兒,詩、文各有自己獨特的語言個性,又具有相同的精神內(nèi)涵!霸姟笔恰拔摹钡臐饪s,“文”是“詩”的詮釋,其有效結(jié)合,使學生置身于更廣闊的語文空間,營造了課堂的濃濃春意。另外,新舊知識的整合在本堂課中也有體現(xiàn)。課前談話讓學生背誦已學的描寫春天的古詩,照顧到了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課終鼓勵學生閱讀和摘錄有關春天的美詩文是對課堂教學的延伸拓展。
三年級《燕子》教學反思11
《燕子》這篇課文課文描寫了燕子的外形和它在爛漫無比的春天從南方趕來,在天空中、湖面上飛行,在電線上休息的情景。給早春的山光水色增添了生氣,把春光點綴得更加美麗。作者描繪了充滿生機的如詩如畫般的春色,贊美了活潑可愛的小燕子,表達了對光彩奪目春天到來的歡欣熱愛之情。
學習本課,一是要讓學生了解“趕集似的聚攏來”的生機勃勃的春天景象,體會燕子的外形特點和活潑可愛,激發(fā)學對充滿活力的春天的向往和熱愛的感情;二是要學習作者細致觀察、豐富的想象及一些表達方法。引導學生體會燕子的可愛以及作者細致觀察和描寫生動的'方法,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因此,在教學前我作了以下設想:
1、學生在課前獨學時讀相關資料,了解燕子及春天的特點。
2、認識10個生字、新詞,學會在田字格規(guī)范書寫13個生字。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和作者的觀察順序。
結(jié)合教學設想與導學案,在教學中我做了以下嘗試:
1、激情導入,激發(fā)興趣。燕子,一說起來,學生就興致勃勃,都非常喜歡。因此課前,我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和插圖再現(xiàn)課文里的春光美,增強教學的形象性。教學伊始播放學生耳熟能詳?shù)囊魳芬曨l《小燕子》,將孩子們帶進美好的童年,帶進充滿生機的春天,并巧用課文插圖,使燕子的形象和明媚的春光更具吸引力,激發(fā)了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
2、課堂檢測、落實課前獨學。課堂上,我首先檢測學生認字詞、朗讀課文情況。在檢測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有少部分學生在課前獨學不到位,如本課字詞不能全認識,課文朗讀不正確不流利,更不用說把握課文主要內(nèi)容。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理解課文內(nèi)容是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的,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沒有充分地朗讀熟課文,就無法輕松地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如何讓課前獨學落實到位,這是我值得深思地地方。
3、教學中充分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說、練為主,以讀促感,彰顯師生的風采。教學中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抓住每一個可以展示的機會,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通過聽、讀、說來表達自己的看法,并及時的給與鼓勵。因此,學生在認識生字、書寫生字、劃分段落層次、敘述作者的觀察順序時,都非常積極踴躍,課堂氣氛熱烈。不足之處在于教學過程中,沒有充分開展小組合作,讓學生在小組內(nèi)突破獨學過程遇到的難題。
三年級《燕子》教學反思12
《燕子》這是一篇散文。課文描寫了燕子的外形和它在爛漫無比的春天從南方趕來,在天空中、湖面上飛行,在電線上休息的情景。本文語言清新明快,描寫準確生動。燕子活潑可愛的外形特點、追趕春天的候鳥習性、輕快靈活...燕子活潑可愛的外形特點、追趕春天的候鳥習性、輕快靈活的飛行姿態(tài)、文靜優(yōu)雅的休息場面,都一一躍然紙上,動靜結(jié)合、有聲有色,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春天和燕子的.喜愛之情。
成功之處:我引導學生咬文嚼字,品味其內(nèi)涵的滋味。我主要要抓住重點詞語,指導學生反復朗讀,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想象、品味、欣賞,直至背誦,促進學生語言的積累和內(nèi)化。本來以為學生很容易進入角色,可是學生在課堂上發(fā)言積極性不高,文章只有幾個愿意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課堂顯得沒有生氣。有可能是開學初,學生還沒有進入學習的氛圍中。就如體會小燕子飛行這一段內(nèi)容時,我引導學生談談自己的體會。學生能抓住“斜著身子”、“掠過”、“一轉(zhuǎn)眼“橫掠”……等體會到燕子飛行的輕快有的也能從中體會到燕子喜歡春天,高興了,還會變著花樣飛行。
不足之處:課堂中,總有幾個學生是課堂的主導,大部分孩子沒有參與性,如何吸引學生主動學習,是我要反思的。通過光彩奪目的春天氣息,表達的情愛情節(jié),沒有體會出來。
改進措施:多點名,讓大部分學生有參與能力。
三年級《燕子》教學反思13
《燕子》是小學語文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第一篇課文。課文描寫了燕子的外形和它在爛漫無比的春天從南方趕來,在天空中、湖面上飛行,在電線上休息的情景。本文語言清新明快,描寫準確生動。燕子活潑可愛的外形特點、輕快靈活的飛行姿態(tài)、文靜優(yōu)雅的休息場面,都一一躍然紙上,動靜結(jié)合,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春天和燕子的喜愛之情。作者用詞準確傳神,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引導學生抓關鍵詞,再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想象、品味、欣賞,直至背誦,促進學生語言的積累和內(nèi)化。
由于下學期時間短,下冊的內(nèi)容要在本學期提前學習,第一單元是描寫春天的景色,這樣學生就不能結(jié)合現(xiàn)實生活來學習課文,課前,讓學生搜集有關春天的圖片及誦讀歌頌春天的詩歌和文章,讓學生對春天有一個切身的感受。課上,從引導學生觀察畫面入手,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再組織學生自讀交流,然后又巧妙的創(chuàng)設說話情境,讓學生們運用第一段的寫作方法學以致用,舉一反三,寫出自己喜歡的小動物的外表特點,讓學生在和諧的氣氛中投入聽、說、寫訓練中,從而學得更扎實,更靈活,鍛煉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提高了寫作水平。
課文第三自然段通過“斜、掠、沾”等幾個動詞十分準確傳神地寫出了燕子優(yōu)美的飛行姿態(tài)。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抓住這幾個動詞反復體會,感悟燕子飛行時的優(yōu)美姿態(tài),在感悟之后再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進一步加深理解。課文第四自然段描寫了燕子歇息時與春景互相映襯的.美麗畫面。文中把燕子落在電線桿上歇息的情景比喻成五線譜,學生較難理解。說實話,我開始對五線譜也不理解,正好我女兒在學習電子琴,讓我認識了五線譜,學以致用,我是這樣啟發(fā)學生想象的:對照一下插圖,再閉上眼想象,遠遠地看去,落在電線桿上的燕子變成了什么?那幾根電線呢?再抓住“幾痕”進行理解,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我采用了簡筆畫突破疑難點,能夠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明顯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再出示五線譜,學生就能輕而易舉的理解了這個比喻句。
三年級《燕子》教學反思14
原文
一個晴朗的日子,我們的船在藍色的大海上航行。大海呀,水連天,天連水,望也望不到邊。
一群從北方飛往南方過冬的燕子,在大海的上空不停地飛呀,飛呀……它們一定是太疲倦了,看見我們的船,就像雨點一般落下來,伏在甲板上休息。
過了一會兒,有的燕子又起飛了;有的燕子倒在甲板上再也飛不起來了。
水手們向遠飛的燕子揮手告別,又把死去的燕子輕輕放到藍色的大海里。
我在船票上畫上一只燕子。我知道燕子是益鳥,更知道小小的燕子并不軟弱。南來北往,不管路途多么遙遠,小燕子總是堅強地飛著,飛著……
教案
教學目標
1、體會燕子過海的辛苦和艱難,懂得要愛護益鳥燕子。
2、學會本課生字11個,理解“寒冷、晝夜、疲倦、崇敬”等詞義。
3、運用前兩課學到的理解句子意思的方法,讀懂描寫燕子過海不怕辛苦、艱難和寫水手們對待燕子的態(tài)度的句子。
4、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5、能按提示用“……懷著……心情(干什么)”寫句子。
6、能聽寫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重點、難點:理解寫燕子過海不怕辛苦、艱難和寫水手們對待燕子的態(tài)度的句子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體會燕子過海的辛苦和艱難。
2、學會本課生字11個,理解“寒冷、晝夜、疲倦、崇敬”等詞義。
3、運用前兩課學到的理解句子意思的方法,讀懂描寫燕子過海不怕辛苦、艱難和寫水手們對待燕子的態(tài)度的句子。
4、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理解寫燕子過海不怕辛苦、艱難和寫水手們對待燕子的態(tài)度的句子
教學難點:體會燕子過海的辛苦和艱難。
教學準備:地圖、地球儀、實物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啟發(fā)談話,引入課題。
每當春天,燕子就會從南方飛到北方;到了秋天,燕子
又要從寒冷的北方飛到溫暖的南方去。同學們你知道嗎,燕子從北方飛到南方去,會飛過哪些地方?今天,我們來學習《燕子過!芬徽n,看看小燕子是怎樣飛越大海的。
二、聽課文錄音,整體感知。
1、聽錄音。
2、看地圖或地球儀,知道燕子過海要飛過哪些地方。
3、請學生簡單地說說課文什么地方令人感動。
4、再聽錄音,說說課文的哪句話寫得特別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研究課文的開頭。
1、許多同學說課文的開頭寫得好,我們來讀一讀,具體說說好在哪里。(運用了設問——自問自答的寫法)
2、自問自答的寫法在本單元的哪一課學過?這樣開頭有什么好處?(《這是我小學的老師》)
3、練習朗讀,把大海無邊無際、很遼闊的感覺讀出來。
四、學習第2自然段。
1、輕聲自讀這一段,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2、理解詞語“不分晝夜”。
討論:燕子干嗎要“不分晝夜”地飛呀飛?
3、閉上眼睛,聽老師朗讀這一段,邊聽邊想像:你腦
海里有沒有出現(xiàn)一幅美麗的圖畫?你覺得課文的哪些詞語用得特別好?
、亠L平浪靜:沒有風浪。
②“藍色”一詞寫出了顏色。
③“寒冷”、“溫暖”是一組反義詞,用在句子中很具體。
4、讀讀寫寫這些好詞語。
5、練習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
五、學習第3自然段。
1、自讀這一段,說說從哪里可以看出燕子實在是太疲倦了。
2、理解重點句:
“燕子一定是太疲倦了,看見我們的船像雨點一樣地落下來,伏在甲板上休息!
、俪鍪揪渥,齊讀;
②比較讀,說說加點字作用;
A、“燕子一定是太疲倦了,看見我們的`船像雨點一樣地落下來,伏在甲板上休息!
B、“燕子一定是疲倦了,看見我們的船像雨點一樣地飛下來,停在甲板上休息!
播放錄音
出示句子
③交流:
。ā疤睂懗銎>氤潭壬;“落”說明已經(jīng)飛不動了;“伏”是說燕子已經(jīng)疲倦到連站都站不動了,只能伏在甲板上休息。
④讓學生做“伏”的動作
、輰Ρ茸x,體會
3、那為什么燕子只休息“一會兒”就又“展翅起飛”了呢?
4、理解“崇敬”的意思:
討論:水手們?yōu)槭裁础俺缇础毙⊙嘧樱?/p>
你是怎樣學懂這句話的?
5、再讀讀這一段,看看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ㄈ纾和V沽撕粑难嘧,已經(jīng)沒有知覺了,水手們?yōu)槭裁匆拜p輕放”)
六、小結(jié),朗讀。
1、小結(jié):
每當春天,燕子就會從南方飛到北方;到了秋天,燕子又要從寒冷的北方飛到溫暖的南方去。一路上,它們要歷盡千辛萬苦,飛過遼闊無邊的大海。在過海時,有的勇敢的展翅飛翔,有的卻永遠不能飛起來了,它們回到南方真不容易!這些小燕子為了回到南方不怕辛苦,不畏艱難,真值得我們贊美和學習!
2、感情朗讀。
七、作業(yè)布置。
1、抄寫詞語4遍。
2、作業(yè)本1、2。
3、感情朗讀課文3遍。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體會燕子過海的辛苦和艱難,懂得要愛護益鳥燕子。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按提示用“……懷著……心情(干什么)”寫句子;
4、能聽寫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教學重點:對祈使句和設問句的作用理解
教學難點:仿寫句子
教學準備:實物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感情朗讀課文1、2、3自然段。
2、說說課文插圖的內(nèi)容。
二、學習第4自然段。
1、讀這一段,思考:這些話是誰對誰說的?
2、為什么作者讓我們不要傷害燕子?
3、讀下面的.話,與課文最后一段比較讀,體會:
“因為燕子在到達目的地以前飛過大海十分辛苦、艱難,所以我們不要去傷害它們。”
“當你看見燕子飛來的時候,請不要傷害它們吧!你可知道,在到達目的地以前,它們飛過大海,是多么辛苦、艱難!”
。ㄎ闹械谝痪涫瞧硎咕洌瑤в忻畹目跉,要求我們愛護燕子;第二句是感嘆句,帶有對燕子不怕辛苦、不畏艱難的贊美。)
4、感情朗讀。
5、當你看見燕子飛來的時候,應該怎樣做?
你還想對有可能傷害燕子的人說些什么?
6、讀讀背背這幾句話。
7、朗讀全文,選擇自己最感動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讀。
三、仿寫
1、仿寫第一段的設問句。
2、用“有的……有的……”寫句子。
3、用“……懷著……心情(干什么)”寫句子。
四、課堂作業(yè)
1、完成作業(yè)本上的第3、4題。
2、聽寫第4自然段(作業(yè)本第6題)。
教學反思
《燕子過海》描寫了一群為了從寒冷的北方回到溫暖的南方的燕子,在一望無際的大海上不分晝夜地飛行而不惜獻出生命的感人情景,贊美了它們不畏艱險、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英勇頑強精神。從課文中要讓學生感悟到燕子們在困難面前勇敢、堅強的品質(zhì)。在教學中我主要抓住以下2方面進行教學:
一、讀中悟情
朗讀是本文的一個重點。一上來我就抓住了“大海啊,水連天,天連水,望也望不到邊!币痪洹Mㄟ^范讀、指名學生讀、男女生賽讀、齊讀、再次引讀。讓學生感悟到大海的一望無際、無邊無際,為下文體會燕子過海的艱辛做了鋪墊。
再有,“它們一定是太疲倦了,看到我們的船,就像雨點一般落下來,伏在甲板上休息!蔽易寣W生抓住“太”、“就像雨點一樣”、“落”、“伏”等詞語,讓學生在一遍一遍的朗讀中體會燕子過海的艱辛。然后組織學生朗讀下文,體會燕子面對這樣的困難,它們不氣餒,頑強、執(zhí)著地朝著目標不停地飛的精神,讓學生的心靈得到震撼,內(nèi)心有所感觸——燕子是非常艱辛的,我們要愛護它。
二、體驗悟情
一開始,我讓學生用手來比劃大海和燕子的大小,通過對比來增加學生理解的深度,體會小小的燕子要飛越無邊無際的大海的艱難。在后面學習“它們一定是太疲倦了,看到我們的船,就像雨點一般落下來,伏在甲板上休息!边@句話時,讓學生做伏的動作,孩子們把自己當作伏在甲板上休息的小燕子,想象小燕子當時的感受,通過換位體驗,深深感受到燕子的辛苦。由于是親身經(jīng)歷、體驗,學生的情感與作者的情感產(chǎn)生強烈的共鳴,學生深切地體會到了燕子的辛苦、艱難。這時又適時地引入一些課外資料。此時學生再次受到情感的抨擊,進一步感受到燕子過海的艱辛以及不畏艱辛的頑強精神。此時,學生再讀這句話時,那種感情就自然地流露出來,學生讀得情真意切。
本課的教學還有許多細節(jié)處需要改進,比如在“燕”的的教學上,可以更生動形象,各個地方的過渡語應該銜接得再自然一些。我會繼續(xù)努力,讓自己在教學的海洋中飛行得更遠。
三年級《燕子》教學反思15
《燕子專列》是三年級下冊的一篇精讀課文,文本中帶有濃濃的人文關懷,傳遞著人與動物、人與自然的和諧。其內(nèi)容對對于三年級學生來說,不是太難理解,關鍵是如何引導學生從課文的重點詞句中體會到人與動物之間美好的情意。對學生進行愛護鳥類的環(huán)保教育。課前設計時,我想既然文章充滿了濃濃的人情味,因此這節(jié)課我力圖體現(xiàn)“以情為基點,以讀為主線,以情為手段”的新課程理念,讓學生在步步推移的多種讀式之中,以具體的語言為載體,深層感悟課文所蘊含的人文精神,體會人們保護動物的博大愛心。
設計時,我以人類對動物博大的愛心作為主線,將這種濃濃的關愛之悟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之中,讓學生抓住重點的詞句和適當?shù)南胂罄斫馊鹗咳嗣駥ρ嘧拥脑诤酰瑢游锏膼,再通過對學生進行有感情朗讀的指導,使學生的感情升華。
一、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融入到文本中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探究性閱讀的能力,教師應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創(chuàng)設有利條件,更好地去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痹诒菊n的教學中,我努力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讓課堂與生活不再分離。例如:當燕子遇到麻煩,如果你是一名電臺記者,你會怎樣呼吁人們來救助燕子。當學生從語言文學中感受到了小貝蒂不在乎饑餓、寒冷、危險,只在乎燕子,一心想救燕子時,我適時出示課文插圖,以此來創(chuàng)設情景,引導學生看圖后結(jié)合小貝蒂的動作、神情,想一想小貝蒂仿佛在對小燕子說些什么?此時,學生情感的火花被點燃,思維的火花被激發(fā)。因此,她們進入了文本,把自己當成了小貝蒂,學著小貝蒂的動作、神情,深情地對小燕子說著。
再如:在溫暖舒適的空調(diào)列車上,成千上萬只燕子在唧唧喳喳地在訴說、在感謝。因此,我利于課件結(jié)合課文,引導學生想像,假如,你就是這其中一只幸運的`小燕子的話,你會說點什么?這些情境的創(chuàng)設使學生很快的融入到課文中,親身經(jīng)歷了故事情境,體驗了情境,感受了跟他們同齡的小貝蒂對動物的一種愛,體會了人與動物之間的和諧,充分理解了課文。
二、多樣朗讀,在語言實踐中開啟學生的自由精神
《課標》明確要求:“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痹诒菊n的教學中,我非常注重學生的朗讀訓練,也注重讀的形式多樣化。例如:對課文第三段——“人們不畏嚴寒四處尋找燕子”和第四自然段——“小貝蒂不在乎饑餓、寒冷、危險,只在乎燕子”的教學,就充分體現(xiàn)了這一教學思想。對這兩部分內(nèi)容的教學采用了默讀、自由讀、指名讀、齊讀、師引讀、多次合作朗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感悟,達到了語言積累,升華情感的目的。而且在朗讀中,我保證了學生充足的讀的時間,重視了每個學生個體的學習,適時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因此,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最終達到學生的心、作者的心、教者的心三者合為一體的效果,有效培養(yǎng)了學生的直覺感悟能力。而且通過適時的引導,讓學生每一次讀都有目的性,每一次讀都有收獲,每一次讀都能使自己與文章的情感更貼近。
三、通過教學資源的拓展,更能激起學生環(huán)保的意識
本課講述的是一個發(fā)生在歐洲的故事,為了使學生切實地感受到環(huán)境保護的重要性,感受到為了保護環(huán)境,我們?nèi)祟愃龀龅呐,在第二次?zhí)教本課時,我補充了一個發(fā)生在我們自己國家一個感人的故事:黑龍江一個叫徐秀娟的女孩兒,為了尋找一只走失的丹頂鶴而犧牲的故事。并給學生放了一首為這個女孩兒所作的一首歌曲《一個真實的故事》,當故事講完后,學生聽著這首動情的音樂,都被故事中這個女孩兒的事跡震撼了,感動不已,有的學生還流下了眼淚。通過這樣一個事例的補充,更加讓學生感受到動物與人類之間的愛,學生更加感受到生命的可貴。此時這篇課文的學習已將結(jié)束,最后我問學生:為了動物卻甘愿犧牲自己的生命,這是對動物怎樣的在乎,此時此刻,你特別想告訴我們大家什么?“每一只動物也是一個生命,我們要保護他們”,“保護動物,是我們?nèi)祟惖呢熑巍,“我們要把動物當成自己的朋友一樣去關心他們,愛護他們”……
還有什么能比這些出自孩子們口中最真實的話語更能打動人呢?通過課文內(nèi)容的學習與相關教學資源的拓展,更有效地增強學生環(huán)保的意識,因此適當?shù)慕虒W拓展是很有必要的。
教學始終是一門比較遺憾的藝術。在這堂課的教學中,也有諸多的遺憾之處。例如:在這堂課中,我自己的感情充沛進入角色較快,而學生進入情境較慢,與教師的情感沒有完全融合在一起,這就要求教師在課中多關注一下學生,真正達到學生、教師、文本情感融為一體。而我在上課時有時候考慮的只是自己的預設教案,沒有關注到課堂生成的精彩。因此,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根據(jù)課堂上生成的情景,來推動教學的進程。
【三年級《燕子》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燕子教學反思09-25
燕子教學反思02-13
(精選)《燕子》教學反思07-11
《燕子》教學反思02-17
《燕子》教學反思03-04
(精選)《燕子專列》教學反思07-05
(優(yōu))《燕子》教學反思07-05
《燕子》教學反思【必備】07-05
《燕子》教學反思【熱門】06-13
[優(yōu)秀]《燕子》教學反思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