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馬過河》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馬過河》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馬過河》教學反思1
《小馬過河》文章篇幅長,涉及的事物多,哲理深刻。但課文情節(jié)美、事物美、構圖美,我希望利用課文自身的美去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創(chuàng)設情境,在生動活潑的教學中扎扎實實地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這個故事中主要“人物”是小馬,還有老馬,老牛伯伯、松鼠。這些“人物”的語氣、語言的感情色彩不同,老馬是“媽媽”,說話該用親切的語氣。老牛伯伯是老一輩,朗讀時聲音要粗,語氣穩(wěn)重。小松鼠從樹上跳下時講的話,語氣要急切。小馬天真、有禮貌,讀時要用適當的語氣表現出來。在指導朗讀時,我先示范朗讀,引導學生進入情境。接著再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分角色朗讀。這樣訓練朗讀,可以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感受故事中蘊含的'美。
當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之后,讓學生記住老馬、小馬、松鼠、老牛的話,并想象當時的情境,進一步領悟“人物”的身份不同,說話的表情、語氣也不同,然后鼓勵學生加上動作和表情,把課文的對話“表演”出來。這樣做,既能加深對課文的感受,又能激發(fā)閱讀的興趣。
老馬說的話是理解的難點。為了突破這個難點,我設計了兩個問題:同樣一條河,老牛水水很淺,松鼠說水很深。他們誰說得對?為什么?2.如果是一頭大象和一只小白兔要過這條河,問問你,你該怎樣回答它們?在整個教學中,我尊重學生的獨立思考,給學生提供一定的思考和交流的空間。先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討論,然后全班進行交流。從而使學生知道了老牛和松鼠都是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為依據,忽視了小馬的實際情況而下結論,它們說法不一,是因為它們自身的高度不同。第二個問題讓學生明確,處理問題應根據不同的情況去判斷,要避免犯老牛和松鼠的經驗主義的錯誤。
總之,《小馬過河》是經典的童話,它包容的東西太多,孩子們從中悟得的也應該是多方面的多層面的。閱讀是極具個性化的東西,只有給個性化的閱讀交流的時間,我們才能聽到“花開的聲音”。但是,我總感覺本節(jié)課上學生個性化閱讀交流的時間比較少,每個學生個性化的看法表達不夠充分。以后教學中,還要在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上多下功夫。
《小馬過河》教學反思2
《小馬過河》是一篇童話。講的是小馬要過河,但不知道河水的深淺。小馬問老牛,老牛認為過得去;小馬問松鼠,松鼠認為過不去。最后在老馬的鼓勵下,小馬大膽去嘗試,終于過了河。故事說明了遇事要“開動腦筋,敢于嘗試”的道理。在學這篇課文時,我安排了五關:生字關、朗讀關、辨析關、夸獎關、聯(lián)系實際關。第一次在自己班里上的時候挺順的,我就挺為自己的教學設計得意。后來由于要開課,我就拿著這個教案到二(1)班去上。
上到辨析關時,我出示了老牛、松鼠、小馬的圖片在黑板上,讓學生討論老牛、松鼠的`話說的對不對。我沒想到全班都說對,這樣一來,我的計劃全打亂了。忙亂之中,我只能自己說出結果:他們的話對自己來說是對的,對別人來說是不對的。課后,我靜下心來,發(fā)現我安排的五關中,這一關是最重要也是最難的,而我為了趕時間,匆匆過去,這實在是一堂失敗的課。其實,當時學生初步理解課文后的答案是老牛和松鼠說的話是對的,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再讀課文,學生就會想到老牛和松鼠的話對別人來說是不對的。雖然只是一個環(huán)節(jié),可是這個環(huán)節(jié)對學生來說是一個思考、理解的過程。
通過這堂課,我感覺到教師在備課時,不僅要備教材,還要備學生。在課堂上,隨時有可能發(fā)生教師意想不到的事情,教師必須有隨機應變能力。
《小馬過河》教學反思3
《小馬過河》是一篇富有吸引力的童話故事。課文主要講的是小馬要過河,但不知道河水的深淺。小馬問老牛,老牛認為過得去;小馬問松鼠,松鼠認為過不去。最后在老馬的鼓勵下,小馬大膽去嘗試,終于過了河。故事說明了遇事要“開動腦筋,敢于嘗試”的道理。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緊緊抓住以激發(fā)孩子的興趣為主,時時刻刻以培養(yǎng)孩子的自學能力為主軸。
一、以復習導入,整體把握課文。
開火車讀課文重點詞語,再讓學生輕聲齊讀,邊讀邊想象小馬過河的故事情節(jié)。試著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表述課文主要講了個什么故事,引導學生簡單并完整地表達出來,接著再讓學生跟著老師復述課文主要內容。這就不僅回顧了上節(jié)課所學,對文本有了整體把握,同時進行語言表達的訓練。在引導過程中,發(fā)現學生大部分對課文已經很熟悉,但是在復述課文內容時顯得太繁雜,還不能用簡單的語言把整個故事表達清楚,這也是今后在教學中,應該注意引導的重點。
二、精讀品悟,指導朗讀。
閱讀是表達交流的基礎,而朗讀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最重要也最有效的方式。在本課的朗讀教學活動中,我注意以情感推進朗讀活動。抓住小馬、老牛、松鼠、老馬的語言,例如抓住表現松鼠形象的“大叫”“認真”來進一步感悟松鼠發(fā)自內心的焦急、擔憂,抓住小馬的“低下頭”,說話吞吞吐吐,理解小馬明白了老馬的`話后的難為情。通過理解關鍵詞,引導學生換位思考,理解課文主要人物的心理,通過分角色朗讀,以讀促悟,以悟促讀,加強知道學生的朗讀,提升學生的情感體驗。同時,也注意以激勵性評價推進朗讀活動、師生賽讀,情景表演這些活動的設計,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創(chuàng)造性地塑造故事中的人物,使故事人物更加豐滿,達到了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目的。深深激發(fā)了學生閱讀的興趣,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理解能力。
三、引導思索,突破難點
老馬說的話是理解的難點。為了突破這個難點,我設計了兩個問題:1.老牛和松鼠的話錯沒錯?小馬試驗的結果為什么和它們說的都不一樣,是河水在發(fā)生變化嗎?2.如果是一條大象和一只小白兔要過這條河,問問你,你該怎樣回答它們?經過討論學生明確,老牛和松鼠都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為依據,但忽視了小馬的實際情況而下結論,它們說法不一,是因為它們自身的高度不同。第二個問題讓學生明確,處理問題應根據不同的情況去判斷,要避免犯老牛和松鼠的經驗主義的錯誤。
四、拓展延伸,交流體悟。
引導學生思考,學了課文后小馬、老馬、老牛、松鼠,最喜歡誰。學生獨特的思維正是其學習個性化的體現。保護學生獨特的思維,培養(yǎng)個性化學習,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fā)展。《語文課程標準》的“教學建議”中明確提出:“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焙⒆拥纳罱涷灪椭R背景是不同的,思考問題的角度也不相同,這就意味著面對相同的問題情境,不同的學生可能有不同的思考方法;教學中我尊重學生的獨立思考,給學生提供一定的思考和交流的空間。但是教到此處,我發(fā)現孩子們普遍喜歡小馬和老馬,對松鼠和老牛則反應淡漠。雖說對于人物形象的的品讀,仁者見仁,不可能做到平均用力,且松鼠和老牛形象也非本課重點,但松鼠和老牛的形象竟未能在孩子們的腦海中留下印象,說明此課語言文字挖掘尚有欠缺,若能抓住表現松鼠形象的“大叫”“認真”來進一步感悟松鼠發(fā)自內心的焦急、擔憂,及以事實說話的認真勁兒,松鼠的形象應該會逐步豐滿起來。
以上是教完這篇課文后,自己的一點小小反思。當然以后的路還很長,這節(jié)課給予我的收獲還是較多的,我將吸取好的方面,繼續(xù)運用于教育教學中,對于還不好的地方,繼續(xù)學習,繼續(xù)反思。
《小馬過河》教學反思4
《小馬過河》是一篇童話。講的是小馬要過河,但不知道河水的深淺。小馬問老牛,老牛認為過得去;小馬問松鼠,松鼠認為過不去。最后在老馬的鼓勵下,小馬大膽去嘗試,終于過了河。故事說明了遇事要“開動腦筋,敢于嘗試”的道理。
這個故事中主要“人物”是小馬,還有老馬,老牛伯伯、松鼠。這些“人物”的語氣、語言的感情色彩不同,老馬是“媽媽”,說話該用親切的語氣。老牛伯伯是老一輩,朗讀時聲音要粗,語氣穩(wěn)重。小松鼠從樹上跳下時講的話,語氣要急切。小馬天真、有禮貌,讀時要用適當的.語氣表現出來。指導朗讀時,這些都要向學生說清楚。邊展示邊朗讀,引導學生進入情境,教師要加強范讀,給學生提供范例。接著再讓學生分角色朗讀。這樣訓練朗讀,可以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感受故事中蘊含的美。
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之后,讓學生記住老馬、小馬、松鼠、老牛的話,并想象當時的情境,進一步領悟“人物”的身份不同,說話的表情、語氣也不同,然后鼓勵學生加上動作和表情,把課文的對話“表演”出來。這樣做,既能加深對課文的感受,又能激發(fā)閱讀的興趣。
通過這堂課,我感覺到教師在備課時,不僅要備教材,還要備學生。在課堂上,隨時有可能發(fā)生教師意想不到的事情,教師必須有隨機應變能力。
《小馬過河》教學反思5
《小馬過河》是一篇富有吸引力的童話故事。課文主要講的是小馬要過河,但不知道河水的深淺。小馬問老牛,老牛認為過得去;小馬問松鼠,松鼠認為過不去。最后在老馬的鼓勵下,小馬大膽去嘗試,終于過了河。故事說明了遇事要“開動腦筋,敢于嘗試”的道理。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緊緊抓住以激發(fā)孩子的興趣為主,時時刻刻以培養(yǎng)孩子的自學能力為主軸。以下是我的教學反思:
一、運用圖片,激發(fā)興趣。在進入本課的學習之前,我首先出示了一張“小馬過河”的'卡通圖片。同學們看到圖片后非常興奮,他們紛紛評論圖中的小馬,氣氛非常熱烈。利用這個機會,我適時地引入了本課的學習:同學們,你們知道這匹小馬要干什么去嗎?這到底是一個怎樣的故事呢?看著同學們充滿期盼的亮晶晶的眼睛,我引導孩子們打開課本,進入了本課的學習。
二、發(fā)揮自主性,解決生字詞。生字詞一直是一個教學重點。在教學過程中,我非常重視生字詞的教學。我要求同學們在自讀課文的基礎上,自主解決生字詞,并對生字詞的書寫加以指導,同時也引導學生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認識本課的生字,這樣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學習,思考。
三、充分閱讀,分段解析,獲得感悟。獲得感悟的最好辦法就是閱讀。我引導學生們運用多種方式閱讀課文,同時通過老師的范讀,給學生的朗讀做一個榜樣。同學們在反復朗讀的過程中獲得了體驗。為了能讓同學們理解課文,獲得感悟,我把文章分成了幾個部分,引導他們認真學習每一個部分,這樣層層深入地理解課文內容,獲得體驗。
四、課外延伸。我引導學生運用這節(jié)課獲得的體驗來進行拓展實踐,引導他們把所學運用到現實生活中,讓他們獲得面對困難如何解決的體驗,從而達到育人的目的。這節(jié)課的遺憾在于,對于拓展實踐這個環(huán)節(jié),我用的時間較少,同學們沒有能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我沒能完全把握孩子們的所得,希望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有所改進。
《小馬過河》教學反思6
低年級的小學生形象思維(直觀思維)占較大優(yōu)勢。教師可以根據低年級小學生這一心理特征,結合教材特點,精心設計課堂教學,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在《小馬過河》一課中,有這樣三句話: 1.老牛說:“水很淺,剛沒小腿,能趟過去!2、松鼠認真地說:“深得很哩!昨天,我的一個小伙伴就是掉在這條河里淹死的! 3、原來河水既不像老牛說的那樣淺,也不像松鼠說的那樣深。
為讓學生理解上面三句話,領會課文的重點、難點,我采用了直觀演示法,創(chuàng)設了一個“場景”。在一口玻璃缸里盛了適量的水當作一條河。先把老牛的塑料平面模型放進水中,水剛沒老牛的小腿。接著把松鼠的塑料平面模型放進水中,水把松鼠整個淹沒了。最后把小馬(背上畫有半口袋麥子)的'塑料平面模型放進水里,水剛沒小馬的大腿。學生通過觀察教師的演示,比較老牛、松鼠、小馬的平面模型,明白了老牛為什么說水“淺”,松鼠為什么說水“深”,小馬試了過后為什么說水不深也不淺。學生親臨“場景”,觀而生感,觀中明理,激發(fā)思維的火花。由此,學生懂得了做事不能光聽別人說,要動腦筋去試一試的道理。
《小馬過河》教學反思7
《小馬過河》是一篇經典的童話故事,按事情發(fā)展的順序敘述故事,情節(jié)跌宕起伏,巧妙設置懸念,能引發(fā)學生的思考。
第一課時的教學重點是識字。在識字環(huán)節(jié),我采取了多種識字方法,加拼音讀,去拼音讀,在記憶環(huán)節(jié),引導孩子們通過加一加、換一換、找朋友的辦法識記生字,還提醒孩子么可以通過觀察圖片、在生活中留意身邊的生字等辦法識字,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在學習1-3自然段時,我讓孩子們通過理解關鍵詞來體會小馬的心情,如“連蹦帶跳”“為難”,身臨其境地體會小馬心情的變化,并引導孩子們結合自身體驗,想想自己遇到困難了會怎么做,這樣,就從書本中走到了生活中,是一種情感教育。
寫字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觀察個別同學的生字,一起學習,糾正,讓孩子們注意心字底的位置。在課后還需要加強指導。
《小馬過河》教學反思8
《小馬過河》一課是一篇淺顯易懂的童話故事。故事說明的道理則由老馬一語道破:孩子,光聽別人說,自己不動腦筋,不去試試,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淺,你去試一試就知道了。從字里行間,孩子們輕易而舉地悟出了“動腦筋”“去實踐”的道理。等小馬下了河,小心地趟到了對岸,它的體驗是:原來河水既不像老牛說的那樣淺,也不像松鼠說的那樣深。其中的“為什么”孩子竟也對答如流。
如果就以孩子“明白了什么”為目的,心里忽然覺得不甘心。新課程倡導閱讀教學要與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相聯(lián)系,加強生活世界與書本世界的溝通,注重生活體驗與實踐活動。我想:道理來源于生活,更要用于生活。不僅要讓學生懂得道理,更要指導孩子實踐道理。于是,我把問題拋向孩子:在你的生活中,遇到過與小馬類似的事情嗎?你是怎么做的?暫時的沉沒過后,十幾個孩子小手高舉。
“我背《論語》的時候,有一個字不認識,去問爸爸、媽媽,爸爸讀一個音,媽媽讀一個音,我不知道誰說的對,就想:還是去查查字典吧。結果證實了媽媽讀得對!
“爸爸給我買了一輛四驅車,讓我自己插起來。樓上跟我一起玩的哥哥說很好插,而表弟說很難插。到底是好插還是難插,我決定親自試試,沒想到我一會兒就插好了!
“我與姐姐、弟弟去公園玩,在游樂場過獨木橋時,弟弟說會掉下去,很危險,而姐姐說大膽走,不會有危險。雖然我很緊張,但我還是很快地跑了過去。第二次再走,我就不害怕了!
……
孩子們舉得例子雖然有點幼稚,甚至牽強附會,但我相信:“死”道理已變成了“活”道理。以后的日常生活中,再遇到類似的事情,孩子們已不需要“媽媽”的指點了。
人教版語文二年級上冊《小馬過河》教學反思三
課快要結束的時候,我語重心長地說:“孩子們,童話中值得我們學習和思考的東西還不止這些呢!再讀讀故事,有沒有自己讀書所得而又希望與大家共享的呢?”一石激起層層浪,孩子們又去讀書思考了。不長時間的寧靜之后,一只只小手舉了起來。
“小馬很愿意幫媽媽做事,熱愛勞動!
“從小馬對牛伯伯說的話,我看出小馬很有禮貌。”
“雖然松鼠對小馬說得不對,但它是為了小馬好,它很善良,有一顆愛心!
……
“老師,我想提個問題?”
“好啊,什么問題?”
“如果水真的很深,小馬一試,結果掉進河里淹死了怎么辦?”
“老馬知道水不深,不會淹死,才叫小馬去試的!薄叭绻苌,老馬不知道,她叫小馬去試試,小馬不就淹死了嗎?”
我想起了剛從網上看到的一個假設:天剛下過一場大雨,河水上漲了很多,小馬又要過河,它該怎么辦呢?
是該動動腦筋了。課讓學生帶著問號結束了。
人教版語文二年級上冊《小馬過河》教學反思四
新課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而“發(fā)展”是一個動態(tài)過程,這個過程中的因素和情景我們無法預見。就以《小馬過河》這一課為例,我來談談自己在教學這一課時,如何圍繞著這一核心理念的。
一、適量的講。
用“四兩撥千斤”和“牽一發(fā)面動全身”來說明講的適量也許是最適合不過了,在課堂上當講而講,講則必精。在《小馬過河》一文中,我抓住“評”字,引導學生評價小馬的優(yōu)缺點。接著,要求學生精讀課文,根據自己的感悟說說從哪些字、詞、句中可以體會小馬的.優(yōu)缺點。
二、適度的講。
所謂“適度”的“度”,就是從學生的認知度出發(fā)。教師的講應該讓學生能夠接受,應該依據學生生理和心理的發(fā)展水平,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情感態(tài)度。例如《小馬過河》一文的教學中,學生朗讀媽媽對小馬說的話出現困難時,我花了相當一部分的時間講,通過講喚起學生已有的體驗,帶領學生進入課文情境,引導學生步步深入,身臨其境。
三、適時的講。
課堂中教師的講應該具有一定的時機,要“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教學《小馬過河》,在談到小馬的優(yōu)點時,有學生說小馬很“厲害”其實學生已經意識到了小馬的“勇敢”,只是苦于一時沒有確切的詞語形容,這時候我便抓住小馬的話引導“剛才這位同學說小馬‘厲害’,那么小馬究竟厲害在哪里呢?我們一起讀讀小馬的話,體會一下小馬的語氣,就會明白了。”這一番“講”,使學生的思維找到了“支點”,他們通過朗讀馬上體會到了小馬的“厲害”在于它的“勇敢”,在于它的“敢干嘗試”。
《小馬過河》這篇課文中,小馬雖然勇敢,但是沒有媽媽的正確、耐心的鼓勵是過不了河的。因此,在課堂上教師多講少講并沒有界限,關鍵在于“意”,而不在于“形”。小馬一定要自己過河,媽媽也可以盡情地說。文本并非僅是一種物化的客觀存在,而是一種理性化了的生命體,只在當閱讀主體對文本的這種生命意義有所覺悟,有所觸動時,文本的生命意義才會真正生存。
《小馬過河》教學反思9
學校最近開展了一項以青年教師為主力的公開教研課活動,我有幸成為這場接力賽的第一棒,為了給同學們和老師們留下一個美好的印象,在課前做了不少準備,希望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公開課上的沉悶,沒有生氣,這對于執(zhí)教老師來說是最大的失敗,然而這次公開課,真的令聽課領導、老師很“難受”同時也給自己留下了許多困惑。
由于這次教研活動設計的方案是由執(zhí)教老師提前一周將所講內容的教學設計編輯成電子檔,先打印出來分發(fā)給各年級語文老師,在建議一欄提出相應的建設性意見,反饋給執(zhí)教老師,再次修改教案,再公開授課,在這個過程中,得到許多老師的貼心建議,促使我能更加全面的思考問題,不勝感激。
這次我執(zhí)教的課文是S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小馬過河》,主要講的是第一課時,低年級的主要教學目標是對學生識字寫字能力的'培養(yǎng),為了讓同學們能更加直觀的欣賞漢字的美,我制作了相關的教學課件,在課件方面有一些缺憾,沒有充分發(fā)揮多媒體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作用,僅僅是當作一個展示平臺,這點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學中注意完善。
本篇課文的教學目標之一是要達到會認13個字,會寫7個字的要求,在寫字方面,由于時間緊迫,沒有在黑板上針對重點生字一一書寫示范,并在此時適機指出正確的書寫方法及姿勢,培養(yǎng)良好的寫
字習慣,這一點也是需要加強訓練的。
低年級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重要能力是閱讀能力的提升,以讀促學,教師泛讀的作用是不容小覷的,通過教師的感染來帶動學生一起用心讀書,課文中人物不同,心情不同,說話的語氣也不一樣,特別是本課屬于一篇寓言故事,文中的主人公有“小馬、老馬、老牛和小松鼠’,每個人物不同,感受也不同,在教學中沒有分角色朗讀體會當時的情境,入情入景的話體會會更深刻,也能讓同學們樂于參與進來,活躍課堂氣氛,做學習的小主人。
還有一點是針對低年級同學的心理特點而展開的反思,作為一名青年教師,在面對小朋友活潑好動、熱愛表現自己方面沒有做到及時正確的引導與激勵,師生關系不僅僅是引導與學習的關系,更為重要的是一起學習與成長的伙伴與朋友,面對孩子的稚嫩,更多的應該是去包容、理解和尊重。
新課堂是動態(tài)的,要求教師具備較高的教學機智,今后,我會在實踐中不斷充實自己、磨礪自己,感受與學生共同成長的快樂。
《小馬過河》教學反思10
《小馬過河》是一篇童話故事,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塑造了老馬與小馬等幾個動物的鮮明形象,內容生動有趣,語言活潑,淺顯易懂,告訴我們:別人說的是不是對的,要動腦筋思考,并親自試一試,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本課教學主要是通過“設疑激趣—品讀—表演—討論”等方式,引導學生學習、感悟到課文所蘊含的道理,同時還要注意透過教學滲入德育及安全教育,達到立德樹人的目的。具體如下:
一、設疑激趣、故事引入。
通過問題引起學習興趣:(1)小馬為什么要過河?(2)小馬是怎樣過河的?遇到了什么困難?他都問了誰?(3)小馬過了幾次河?它最后過河了嗎?帶著這四個問題在觀看《小馬過河》故事后,快速閱讀課文、思考,再以自主、合作的方式解決問題。
二、創(chuàng)設情境的角色扮演,指導朗讀對話,體會句號、問號、感嘆號所表達的不同語氣,從演中悟,達到理解課文的目的。
本文對話很精彩,尤其是對話的提示語充分展現了人物的心理變化和性格特點。課文中老馬、小馬、老牛和松鼠4種角色說話語氣符合自己的身份,由于對話內容不同,說話的語氣也富有變化,同時,這4種角色的身形不同,因此,我根據老馬、小馬、老牛、松鼠的體型,在班上選了身高較高的同學扮演老牛和老馬,一般高的同學扮演小馬,較小個的同學扮演松鼠這4種小動物,還讓一名同學讀旁白部分。
表演時重點指導學生在動物們的對話中領會句號、問號、感嘆號所表達的不同語氣,再根據對話的提示語,體會這些動物們的心理變化和性格特點,讀好語氣,感受到動物們的內心世界,表演時適當加動作表演,展現出生動的畫面。
表演后,討論交流:為什么老牛說河水很淺,剛沒過小腿,能過河;小松鼠卻說:河水很深!還淹死過他的伙伴呢!不能過河。為什么同樣一條河,老牛說很淺,松鼠說很深,它們是不是有一個在撒謊呢?
經過剛才的角色表演,同學們很快就自己比較出了,扮演老牛的同學長得高,扮演小松鼠的同學長得矮,所以,面對同樣的一條河,不同高度的小動物就有了對河深淺的不同看法。所以明白了老牛和小松鼠誰也沒撒謊。和老牛對比,小馬的高度矮一些;和小松鼠對比,小馬就會高很多,所以,河水對于小馬來說是不深也不淺。
三、教學中注意做好德育滲透與安全教育。
重點抓住老馬對小馬說的:“孩子,光聽別人說,自己不動腦筋,不去試試,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淺,你去試一試就知道了!边@兩句話,在指導學生感悟文本的同時,還滲透了德育和安全教育。通過設疑:“同學們,為什么老馬不陪小馬一起過河呢?是老馬不愛小馬嗎?”經過剛剛的角色扮演,再結合一年級時學過的課文《自己去吧》一文,學生很快就答道:“因為,老馬想鍛煉小馬,讓它學會自己做事,能夠自立!蓖瑢W們經過討論體會到:老馬教小馬的話是有前提的,是老馬知道河水是不會對小馬造成危險的,所以才讓小馬自己去試一試。
從而懂得老馬讓小馬學會獨立做事,也是老馬對小馬的愛。由此引伸到父母放手是要我們自己學會獨立,雖然在我們獨立的路上父母沒有在身邊,但他們肯定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默默地為我們擔憂,所以在我們自己學會自立的路上包含父母對我們的深情的'愛;另外,根據老馬讓小馬自己去試河水的深淺的故事,我們還要明白不論做什么事做要注意安全:懂得并不是什么事都要試一試,凡事都是要在吸取經驗、動腦思考,做出正確的判斷之后再決定要不要去試一試,不可以盲目嘗試。
縱觀《小馬過河》一課的教學,我從問題設疑到故事激趣引入,在指導學生讀通課文的基礎上根據文中4種動物的特點指導學生們分角色朗讀、表演課文的形式進行教學,再通過親身表演,結合生活實際討論后悟到故事所蘊含的道理:別人說的是不是對的,要動腦筋思考,并親自試一試,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這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理解課文時趨向生活化、易于理解;再透過適時滲透的德育與安全教育,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動腦思考的習慣,具有正確的情感和自我保護意識,寓教于情、于趣,使教學收到不錯的效果,實現了立德樹人的目的。
《小馬過河》教學反思11
《小馬過河》是一篇童話故事。故事敘述了小馬為幫媽媽把半口袋麥子馱到對岸磨坊去,兩次來到河邊的不同表現及不同結果,說明了遇到問題要開動腦筋,進行分析,勇于實踐,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為了創(chuàng)設一個和諧的氛圍,讓學生全面自由地發(fā)展,我在教學中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營造民主、平等的課堂教學氛圍,使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主動探究,勇于創(chuàng)新。如:在學完課文后,我讓學生想一想課后的思考題:“過河后的小馬從磨坊回來,會對媽媽說些什么?”聽了我的問題,同學們積極思考,有的說:“小馬從磨坊磨好面跑回家,媽媽幫小馬把面放下來,小馬低著頭很不開心,媽媽摸摸小馬的頭親切地問:‘孩子,你怎么了?’小馬抬起頭委屈地說:‘媽媽,我太笨了,面對一條小河的`問題還要回來問媽媽,這樣既耽誤時間,又費很大的力氣!瘚寢屄犃诵●R的話后,說:‘孩子,媽媽覺得你今天長大了,很了不起呀!因為你沒有被困難嚇倒,媽媽相信你今后一定是個堅強的孩子!●R聽了媽媽的安慰后,覺得很有道理,他又自豪地說:‘媽媽,從今天這件事中,我還懂得了一個道理,做什么事都不能光聽別人說,只有自己親自做過了,才會明白。’媽媽高興地點頭稱贊:‘好孩子,經一塹,長一智,你的收獲可真大呀!’小馬又趕快說:‘媽媽,今后你有什么活,就讓我去做吧,讓我多體會成功的快樂吧!’”這時,我班的另一位同學按捺不住自己的思緒了,索性站起來說:“老師,再來聽聽我的故事吧!薄靶●R馱著磨好的面回到家,一蹦三尺高地對媽媽說:‘媽媽,我回來了,面磨好了!瘚寢尫Q贊說:‘你真是個能干的好孩子!●R這時又忍不住對媽媽說:‘媽媽,今天通過這件事,我明白了無論做什么事都應該親自去試一試,才會找到正確的答案。’老馬親了親自己的孩子,點點頭!边@位同學一邊說一邊用手比劃著,好像自己就是那匹快樂的小馬。“你的想象力太豐富了,表演得也很不錯!蔽仪椴蛔越刭潎@道,同學們也熱情地鼓起掌來。
在教學工作中,我們不難發(fā)現,學生的思維是最沒有束縛的,是最活躍的,是無止境的。他們的腦子里裝滿了許許多多奇異的幻想,我們應該為他們插上想像的翅膀,讓他們在創(chuàng)新的王國,自由地翱翔。
《小馬過河》教學反思12
《小馬過河》一課生動有趣,對話很多,是分角色朗讀的好材料。而要真正達到分角色朗讀的目的,需要以讀好每一個人的語言為前提。文中雖然“說”字相同,但“說”的語言與神態(tài)卻不同。不同語氣、神態(tài)、動作的“說”云集此課 。于是,教學此課,便抓住不同的“說”進行教學設計,強化朗讀訓練。
先是讓學生動筆墨讀書,在文中用曲線劃出各種各樣的“說”,然后分組共同試讀,要求入情入境,仿佛文中的角色乃自己,并以“誰讀得有聲有色,頭飾將戴在誰的頭上,角色將有誰來扮演”為“誘餌”,激發(fā)孩子讀的興趣讀的水平。 再以小組形式給人人擔當角色的機會,讓人人過把“讀”癮。此時此刻,課堂的精彩與高潮便水到渠成。
故事說明的道理則由老馬一語道破:孩子,光聽別人說,自己不動腦筋,不去試試,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淺,你去試一試就知道了。從字里行間,孩子們輕易而舉地悟出了“動腦筋”“去實踐”的道理。等小馬下了河,小心地趟到了對岸,它的體驗是:原來河水既不像老牛說的那樣淺,也不像松鼠說的那樣深。其中的“為什么”孩子竟也對答如流。
如果就以孩子“明白了什么”為目的,心里忽然覺得不甘心。新課程倡導閱讀教學要與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相聯(lián)系,加強生活世界與書本世界的溝通,注重生活體驗與實踐活動。我想:道理來源于生活,更要用于生活。不僅要讓學生懂得道理,更要指導孩子實踐道理。于是,我把問題拋向孩子:在你的生活中,遇到過與小馬類似的事情嗎?你是怎么做的?暫時的沉沒過后,十幾個孩子小手高舉。孩子們舉得例子雖然有點幼稚,甚至牽強附會,但我相信:“死”道理已變成了“活”道理。以后的日常生活中,再遇到類似的事情,孩子們已不需要“媽媽”的指點了。
《小馬過河》是經典的童話,它包容的東西太多,孩子們從中悟得的也應該是多方面的多層面的。閱讀是極具個性化的東西,給個性化的閱讀交流的時間,我們才能聽到“花開的聲音”。但是,本節(jié)課上學生個性化閱讀交流的時間比較少,學生個性化的看法表達不夠充分,好多學生是在跟著老師和別人的看法走。
《小馬過河》教學反思13
《小馬過河》一課生動有趣,有許多對話,是分角色朗讀的好材料。而要真正達到分角色朗讀的目的,需要以讀好每一個人的語言為前提。文中雖然“說”字相同,但 “說”的語氣、神態(tài)、動作卻不同,如“連蹦帶跳地說”、“高興地說”、“認真地說”、“嘆了口氣說”、“難為情地說”、“低下了頭說”、“親切地說”;還有“大叫”、“問道”、“吃驚地問”;更有六個單一的“說”字。于是,教學此課時,我便抓住不同的“說”進行教學設計,強化朗讀訓練。
“不動筆墨不讀書”。首先,我讓學生邊讀邊用曲線在文中劃出各種各樣的“說”,然后分組共同試讀,要求入情入境,仿佛文中的角色乃自己,并以“誰讀得有聲有色,頭飾將戴在誰的頭上,角色將有誰來扮演”為“誘餌”,激發(fā)孩子讀的興趣。學生讀得投入,各種聲音此起彼伏,朗朗的讀書聲不絕于耳。生讀,師讀,生生互讀,師生互讀等多種讀的形式讓孩子們“讀書多遍不厭倦”。等由“讀的量變”到“讀的`質變”后,敲定分角色朗讀的人選,示范過后,再以小組形式給人人擔當角色的機會,讓人人過把“讀”癮!白x書百遍,其義自見!贝藭r此刻,課堂的精彩與高潮便水到渠成。
《小馬過河》是經典的童話,它包容的東西太多,孩子們從中悟得的也應該是多方面的多層面的。閱讀是極具個性化的東西,只有給個性化的閱讀交流的時間,我們才能聽到“花開的聲音”。但是,我總感覺本節(jié)課上學生個性化閱讀交流的時間比較少,每個學生個性化的看法表達不夠充分。以后教學中,還要在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上多下功夫。
《小馬過河》教學反思14
統(tǒng)編版教材設計很精彩,之前也參加過教材培訓,但是在教材的把控上面總是覺得不夠到位。針對本次測評我設計的這節(jié)為時23分鐘比較短小的課我作了如下反思:
1、 本節(jié)課我定為第三課時,之前已學習了生字詞和課文的前半部分,這節(jié)課主要學習課文最后第七、八自然段小馬返回家與媽媽的'溝通和最后自己嘗試過河的過程。本課我設計的內容較少,深層次的東西挖掘不夠徹底。
2、在課堂氣氛層面,還是沒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3、在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上,不夠縝密,說明備課還是不夠充分。
4、在對學生的啟發(fā)上,應更加多一點。
制定改進方案如下:
1、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的落實,也就是讓學生懂得“遇事要動腦筋,親自去試一試”的道理,這個過程不能生硬,要循循善誘讓學生自己總結出來。
2、中間的“用上下列詞語講故事”環(huán)節(jié)詞語設計有點多,不適合在課堂上進行,這個環(huán)節(jié)換成“看圖講故事”難度降低,更利于開展。
3、語言應更生動有趣,以調動學生積極性。尤其是進入了夏季,把游戲引入本課教學,讓瞌睡的同學睡意全無。
《小馬過河》教學反思15
《小馬過河》是一篇童話故事,作者運用擬人化的手法,通過小馬與牛伯伯、小松鼠、馬媽媽的對話,把一個不善于思考、凡事愛問媽媽的小馬寫得活靈活現,使小讀者讀來感到特別親切。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遇事要自己動腦筋,親自去做,才會有正確的認識。
一、教學效果本節(jié)課圍繞著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1.在指導朗讀時,我先示范朗讀,引導學生進入情境。接著再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分角色朗讀。這樣訓練朗讀,可以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感受到故事中蘊含的美。
2.老馬說的話是理解的難點。為了突破這個難點,我設計了兩個問題:同樣一條河,老牛說水很淺,松鼠說水很深。他們誰說得對?為什么?如果是一頭大象和一只小白兔要過這條河,問問你,你該怎樣回答它們?在整個教學中,我尊重學生的獨立思考,給學生提供一定的思考和交流的空間。先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討論,然后全班進行交流。先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討論,然后全班進行交流。從而使學生知道了老牛和松鼠都是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為依據,忽視了小馬的實際情況而下結論,它們說法不一,是因為它們自身的高度不同。第二個問題讓學生明確,處理問題應根據不同的情況去判斷,要避免犯老牛和松鼠的經驗主義的錯誤。
3.當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之后,讓學生記住老馬、小馬、松鼠、老牛的話,并想象當時的情境,進一步領悟“人物”的身份不同,說話的表情、語氣也不同,然后鼓勵學生加上動作和表情,把課文的對話“表演”出來。這樣做,既能加深對課文的感受,又能激發(fā)閱讀的興趣。
二、成功之處為了創(chuàng)設一個和諧的氛圍,讓學生全面自由地發(fā)展,我在教學中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營造民主、平等的課堂教學氛圍,使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主動探究,勇于創(chuàng)新。
三、不足之處我也感覺有些欠缺:我感覺到教師在備課時,不僅要備教材,還要備學生。在課堂上,隨時有可能發(fā)生教師意想不到的事情,教師必須有隨機應變的能力!缎●R過河》是經典的.童話,它包容的東西太多,孩子們從中悟到的也應該是多方面的多層面的。閱讀是極具個性化的東西,只有給個性化的閱讀交流的時間,我們才能聽到“花開的聲音”。但是,我總感覺本節(jié)課上學生個性化閱讀交流的時間比較少,每個學生個性化的看法表達不夠充分。在以后的教學中,我還要在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上多下功夫。
四、改進措施如果我再重新來上這節(jié)課的話,我會這樣做:準備老牛、松鼠、小馬的圖片,在教學中進行對比,引導學生了解其身高特點;提煉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在課文中找到答案,然后分組討論;指導學生朗讀,分角色朗讀,讀出恰當的語氣。
【《小馬過河》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馬過河教學反思02-23
《小馬過河 》教學反思09-24
《小馬過河》教學反思05-22
《小馬過河》教學反思(推薦)05-23
(實用)《小馬過河》教學反思09-27
《小馬過河》教學反思15篇07-02
《小馬過河》教案及反思03-17
《小馬過河》教學反思15篇(精華)12-23
《小馬過河》教學反思[匯編15篇]06-08